申论之经济热点直击

时间:2019-05-15 01:3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申论之经济热点直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申论之经济热点直击》。

第一篇:申论之经济热点直击

热点直击

一、理念表述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字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更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七)深化财务、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八)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二、热点透析

(一)自主创新

1、关于自主创新

A、新内涵:一是加强原始性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促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B、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核心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C、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2、自主创新意义深远,内涵丰富

A、自主创新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基础,是支撑国家强盛的筋骨,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B、自主创新是应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举的必然要求

C、自主创新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内在要求和有效途径

D、自主创新要立足国情、立足实际,有所为有所不为

E、自主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借鉴与创造的统一

F、自主创新本质特征在于它的独创性,分离这种成果是有条件的G、自主创新的主体是全民

H、自主创新要自立的勇气,创新的精神

(二)关于创新型国家

1、创新型国家的定义和特征

国际上把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

特征:创新投入高,占GDP的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强,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

2、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挑战

3、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突出五个重点

一是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二是改善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

三是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四是要利用好全球科技资源,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五是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4、问题表现

5、问题原因

6、问题对策

A、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

B、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要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C、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D、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E、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三)社会稳定

1、经济危机对字社会稳定形成的挑战

A、企业经营困难,导致劳资、借贷等债务纠纷增多

B、经济领域的困难带来新老矛盾叠加

C、社会治安的压力增大

D、国家安全形势复杂

2、在经济危机下保持社会稳定对策

A、牢牢掌握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动权

B、政企合作,帮助企业忙走出发展困境

C、多办实事,积极疏导和消除民众不满情绪

D、正确引导,努力化解和调解各类矛盾纠纷

E、依法管理,全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F、改进政府部门工作作风,强化责任意识,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不能推诿扯皮,给群众更多关怀与温暖,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共同渡过难关

(四)资源节约型社会

1、建设节约型社会

“邓,三”为执导,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对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措施

(五)物价稳定

CPI消费者价格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在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1、经济危机下物价稳定面临的困难的挑战

A、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B、部分农产品的过度下跌不利于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C、企业经营困难影响就业与职工收入

D、理顺价格关系面临新的难题

E、房地产市场动荡可能引发一些负面影响

2、进一步做好稳定物价工作的对策

A、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分析,提高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B、落实扩大需求的各项措施,防止经济和价格过快下滑

C、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D、加强价格监管,规范价格行为

E、促进房地产平衡发展

(六)关于环境保护

1、指导思想

以毛邓三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创新机制。经过不懈努力,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2、基本原则

A、协调发展,互惠共赢

B、强化法治,综合治理

C、不欠新账,多还旧账

D、依靠科技,创新机制

E、分类指导,突出重点

3、问题原因

A、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环保欠账过多,环境治理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

B、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比较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

C、环境保护执法不严,监管不力,有法不依、违法不依、违法不字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D、环境保护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4、问题对策

A、落实环境责任制

B、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C、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D、制定区域开发和保护政策

E、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F、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G、进一步增加环保投入

H、不断加强环保监管能力建设

I、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J、健全环境保护协调机制

(七)粮食问题

1、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问题

A、资源刚性约束日益增强

B、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C、耕地质量呈下降之势

D、农田水利设施相当薄弱

E、气候变暖导致灾害频发

F、粮农年龄结构不合理和整体素质下降

G、粮食比较效益低

2、应对粮食问题的对策

思路一:

为确保粮食市场的稳定,必须加强和改善粮食的宏观调控能力

A、着力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切实保障粮油产品的有效供给

B、加强和改善粮食市场宏观调控,全面增强应对粮食市场波动的能力

C、建立健全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密切跟踪国内外市场形势和变化趋势,完善粮食供求和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增强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D、建立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的进出口战略机制......促进国内粮食供求的基本平衡

E、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督和调控,稳定农资价格,确保种粮比较收益不下降,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

思路二:

A、加大扶持力度,确保粮食生产扶持的总体水平

B、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

C、严格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率

D、完善调控机制

(八)新型工业化道路

1、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新型工业化道路支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达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

A、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B、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C、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D、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2、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处理好几大关系

A、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的关系

B、新型工业化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C、新型工业化与服务业的关系

D、新型工业化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E、新型工业化与制度创新的关系

F、新型工业化与环境友好的关系

3、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问题

A、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但仍有盲目扩张的趋势

B、城乡发展不平衡

C、信息化进程比较缓慢

4、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对策

A、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B、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C、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D、加快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E、优化结构、不断创新,提高工业化核心竞争力

(九)土地流转

1、土地流转的特点

A、全国范围内初具规模

B、地区间不平衡

C、流转方式中“转包”为主

2、影响农村土地流转因素分析

A、农村土地产权虚位是限制土地流转的根本原因

B、农村土地市场不完善导致土地流转混乱

C、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滞后是制约土地流转的重要原因

3、农村土地流转对策

A、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

B、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C、健全对被征地农民公平合理的补偿机制

(十)农村社会稳定和上访信访

1、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

A、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社会主义民主机制不健全,权力资源的开发、分配和使用不规范

B、农民收入增长偏慢,经济收入差距偏大

C、农村土地问题不断出现

D、农村基层政权较为涣散

E、农村社会治安形势严峻

2、维护农村稳定的对策

A、奠定农村社会稳定的经济基础

B、构建农村社会稳定的政治基础

C、构建农村社会稳定的保障机制

D、建立社会安全预警机制和防控体系

第二篇:直击申论热点4

直击申论热点

(七):如何遏制环境污染

2013-08-20 11:35:13| 理论热点面对面·2012

PM2.5(细颗粒物),这个大家原本很陌生的专有名词,因为2011年10月以来我国多地灰霾天气造成严重大气污染,而迅速成为社会热词。之后,PM2.5被纳入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在一些地方开始监测。2012年全国“两会”上,PM2.5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社会对PM2.5的关注和重视,折射出当前我国环境污染的严峻性。

环境是人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让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是关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现阶段,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发展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民生问题。

◎环境污染为何更趋严重

应该看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在加强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部分流域区域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工业产品污染排放强度有所下降。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

当前,到底是什么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呢?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方式粗放。我国经济总量虽位列世界第二,但产业水平总体上较低,污染排放多,对环境破坏大。据统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增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一些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要高出10倍以上。这种粗放的发展方式若不改变,环境污染就难以得到根本遏制。

经济利益驱动。一些地方在推动发展中,重经济轻环保,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只顾当前,不计长远,考虑局部利益多,着眼全局利益少,有的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利益。

执法问责不严。虽然近年来环境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加大,但是环境保护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企业违法成本低,助长了环境污染行为的发生。

体制机制弊病。目前,环境管理职能分散交叉在多个部门,环境保护的统筹协调、统一监督职能仍需加强。地方环保部门实行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不利于地方环保部门独立执法。地方政府的环保责任只限于本行政区,转嫁污染屡禁不止,跨界跨区域流域污染加剧。

环境问题错综复杂,污染行为往往是短期的,但带来的危害是长期的,其解决必然付出高昂代价。国内外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从源头上防治污染怎么着力

人们常说,治污要治本,治本先清源。加强环境保护、遏制环境污染,如果只注意治理已经出现的污染,不从源头抓起,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陷入防不胜防的恶性循环。因此,防治环境污染,必须从源头上抓起,才能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从源头上防治污染,也是对国际治理污染经验的借鉴。考察世界许多国家治理环境问题的历史,都经历过一个从“末端治理”、“生产过程控制”到“源头防治”的过程。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环境问题,涉及诸多方面,但究其实质而言,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发展道路问题。因此,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必须从发展方式上找根源,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切实改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增长模式,全面控制污染物产生。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十一五”期间,我国共关停小火电机组721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000万吨、炼钢产能7200万吨、水泥产能3.7亿吨,大大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但必须看到,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繁重,环境污染防治压力还很大。从根本上遏制环境污染,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融合,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

首先,要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也是从源头上防治污染的根本之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产品的循环利用。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大力推进环境科技进步。国际经验表明,保持或改善环境质量,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把发展环境保护相关技术放在优先位置。必须加快落实防治水、气、重金属污染等重大环境科技专项,力争在共性技术、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大环保技术装备研发力度,提升国产化水平,不断降低治理成本。

实施排放总量控制。“十二五”期间,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制定了削减指标。现在关键是真抓实干,把工作落到实处。严格落实总量减排目标责任制,以削减氨氮等四项主要污染物为中心,以减排项目为依托,大力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坚决完成总量削减任务。

此外,还要发挥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作用,把好“入口关”。要严格项目环评,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项目,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建设项目。大力推进战略环评,加强流域、水利水电等领域的规划环评,推广应用环渤海沿海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五大区域战略环评成果,促进区域重点产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环境执法力度怎么加大

对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客观上造成了“企业无赖,环保无奈”的现象。当前,我国已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环境执法体系,环境执法能力和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但是从现实看,受各种因素制约,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环境执法制度、机制、程序还不完善,执法能力相对薄弱,“环境执法难”在全国普遍存在。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以完善保护环境的各项法律法规为重点,用“铁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加大对污染者的处罚力度,决不允许环境违法者逍遥法外。

健全环境法规。立法是依法保护环境的根本。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了20多年,一些内容已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一些新出现的问题在现行法律中又没有明确规定,一些领域存在着无法可依的情况。当前,《环境保护法》正在进行修改,必须以此为契机,构建覆盖环保工作各个方面,门类齐全、功能完备、措施有力的环境法规标准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无法可依”的问题,切实把环境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

坚持严格执法。“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严格执法是依法保护环境的手段,是环境保护法律落实的关键。要加强重点流域、区域、行业的执法监管,加强城市和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执法监管,持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实施跨行政区执法合作和部门联动执法,敢于碰硬,做到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

加大处罚力度。环境污染事件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法律惩罚力度疲软,没有让污染环境者付出更大成本。比如,四川沱江特大污染事故造成经济损失高达2亿多元,但肇事企业仅被罚款100万元。当前,必须加重罚则,使罚款额与治污成本、污染物排放量、违法行为持续时间、污染造成的损失等因素挂钩,震慑违法行为。对于拒不改正的企业,可以依法责令停产或取缔。对造成重大污染损失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环保长效机制怎么构建

在一些地方,环境保护面临尴尬境地:虽然花了很大力气去治理环境污染,但污染问题依然照旧,甚至还有加重趋势。

之所以这样,原因很多,归根结底是没有形成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我国环境保护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环境保护的很多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形势需要,必须探索建立有利于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保新道路。落实政府责任,发挥主导作用。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一条底线,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地方政府要对环境质量负总责,把环境保护摆上议事日程。建立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标体系,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范围和干部政绩考核,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对于因决策失误、监管不力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完善政策措施,创造良好条件。各级财政要把环保投入列入预算,保持合理增长。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民族自治地方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税收、贸易、信贷、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体系。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引入市场机制,用好经济杠杆。污染治理不能单纯依靠法律和行政力量推动,积极发挥市场作用是长久之计。坚持“污染者负担、治理者受益”的原则,全面实施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建立国家排污权交易中心,发展排污权交易市场。

健全监测体系,织密防控网络。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耳目,是参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依据。监测数据是环保部门最大的资源。必须集中力量加强先进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和评估力度,把环境污染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强化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扩大监测范围。建立快速高效的环境事故应急监控和突发事件预警体系。

环境保护是涉及人人的事业,必须动员全社会参与。大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每个社区都要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环境法规,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共同创造一个美好家园。

直击申论热点

(八):如何深化反腐倡廉

2013-08-20 11:39:15| 理论热点面对面·2012

2012年2月16日,被称为“行贿黑名单”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正式实现全国联网。凡被查询到有行贿记录的个人和企业,都将在一定年限内被取消参与工程投标、政府采购等活动的资格。此项反腐技术的“升级”,将有助于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包括这一举措在内的反腐倡廉政策措施的推出,表明我们党反腐力度正在不断加大。

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腐败。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是我们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必须打好的一场硬仗。

◎反腐败形势为何依然严峻

客观来讲,现阶段我国的反腐败斗争,一方面成绩显著,另一方面形势严峻,呈现出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的复杂局面。当前腐败现象依然易发多发,呈现几个突出特点: 发案率高。近几年来,违纪案件数量始终在高位运行,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每年都在13万件左右,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党员干部每年都在14万人左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5000多人。

涉案金额高。很多腐败分子贪污受贿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上亿,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巨大损失。2007—2011年,北京市查处的腐败案件中,涉案金额百万元以上的达165人,千万元以上的达26人。

腐败分子级别高。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中,不乏官至厅局级的领导干部,就连省部级干部也不鲜见。2010年、2011年两年间,移送司法机关的省部级干部和中管企业主要负责人9人,社会影响十分恶劣。

查处难度高。腐败作案手段隐蔽化、智能化、期权化现象突出,新兴经济领域案件和利用高新技术手段作案呈上升趋势,跨地区跨国境及涉外案件增多,给及时揭发、查处增加了不少困难。

特别是最近一些地方反映出来的问题值得警醒。个别领导干部私欲膨胀,蔑视党纪国法,滥用权力为所欲为,严重违反了党的纪律,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了损失,对党和国家的形象造成很大损害。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历史经验表明,这一时期往往是腐败高发期,诱发腐败的原因十分复杂。一是体制漏洞。在发展转型过程中,不少领域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善,为腐败的滋生蔓延留下空间。二是利益诱惑。面对社会和他人财富增长,一些党员干部心理失衡,经受不住不法分子的拉拢、腐蚀,陷入权钱交易的泥沼。三是权力失控。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权力的监督存在缺位和弱化问题,难以有效防范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四是官德失守。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世界观改造,在封建主义思想残余和资本主义腐朽观念侵蚀下,思想防线溃败,跌入腐败深渊。

对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形势,看不到取得的显著成绩,就会丧失信心,认为腐败无法根治;看不到目前的严峻形势,就会盲目乐观、放松警惕,使腐败现象更加猖獗。因此,我们既要坚定必胜信心、加大工作力度,又要防止“急躁症”、“速胜论”,深入持久地把反腐败斗争进行下去。

◎惩防体系怎么完善

我们党在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判断形势的基础上,作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战略决策。这个体系是一张严密的“天网”,把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统一起来,涵盖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主要任务,以达到让党员干部“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的效果。建立健全惩防体系,是新形势下防治腐败的根本之举。

近年来,惩防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在查办案件、思想教育、权力监控和源头治理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但也要看到,建立起完善的惩防体系,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和长期战略任务,目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体系的综合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应该把惩防体系建设摆在反腐倡廉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不断构筑起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全方位战略屏障。

加强系统防治。“链条定律”告诉我们,一根链条的强度,取决于每一节链条的强度,如果其中一节链条不够结实,整根链条强度就会受到影响。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能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整体推进各方面工作,把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形成整体效能和强大力量。

推进制度建设。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制度建设是惩防体系的主要任务。必须把近年来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工作常态。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教育机制、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改革推进机制、纠风匡正机制、惩治警戒机制、工作保障机制,逐步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制度落实的工作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

把握关键环节。“打蛇就要打七寸”,惩防体系建设也要掐住要害,抓住关键,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出问题。当前,要围绕人事权、司法权、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等权力,制定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抓住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批租和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针对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加强制约和规范。

形成反腐合力。建立健全惩防体系,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近年来,我们逐步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对于惩治和预防腐败起到很好的效果。下一步要继续拓宽工作渠道,加强力量整合,多方共谋,群策群力,共同筑起反腐倡廉的铜墙铁壁。

◎领导干部监督怎么强化

近年来,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贪腐问题,越来越受关注。据统计,2011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4843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的有777人。据对这777人进行分析,被惩处的领导干部中“一把手”占相当大的比例。

为什么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腐败问题如此突出?究其原因,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手中的权力过于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正如近来被查处的一位“一把手”在案发后曾说:“官做到我这一级,就没什么人能管得着了。”因此,我们党反复强调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

近年来,中央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如发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央纪委、监察部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但从查处的一些腐败案件看,在不少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监督缺位或流于形式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给权力戴上“紧箍”。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关键在于制约权力。要建立科学的权力制衡机制,完善监督制约权力的法律体系,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多元化、立体式的监督体系,增加权力使用的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上级监督要到位。这是最具权威性的监督。目前中央和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都建立了巡视制度,定期派出巡视组到所辖地区,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这一举措对于促进领导干部秉公用权起到很大作用。下一步,要通过加强巡视工作等措施,及时了解下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同级监督要落实。领导干部是如何行使权力的,同级之间最熟悉,相互监督更直接、更有效。要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全局性的问题以及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和奖惩,必须由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充分发挥民主生活会的预防和监督功能,不断增强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社会监督要加强。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要把领导干部的作风、行为置于人民群众“雪亮的眼睛”的注视下。目前我们大力推行的党务、政务公开以及一些地方开展的行风热线、群众评议等活动,都是接受群众监督的好形式。应进一步扩大监督的视野和范围,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怎么解决

蚁穴失察必溃大坝,小贿不管定成巨贪。有一些腐败现象,诸如不合理的“三公”消费、私设“小金库”、吃拿卡要等,虽然看起来不是大案要案,但这些问题经常发生在群众身边,人们感受更直接、更深刻,反映十分强烈。

近年来,针对这些突出问题,中央和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取得明显成效。比如,2011年,在“小金库”治理中,全国清理纠正“小金库”8202个,涉及资金28.46亿元。在商业贿赂专项治理中,全国共查办商业贿赂案件1.58万件,涉案金额48.1亿多元。

但也要看到,目前这些领域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解决力度离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从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来看待这些问题,将其摆在反腐败全局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狠抓专项治理。这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最有力的手段。要把集中专项治理与加强日常管理监督结合起来,巩固治理“三公”消费、“小金库”等取得的成果。同时要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切实抓好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专项治理,继续深化对公务用车问题的专项治理。对专项治理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确保取得良好效果。严查身边腐败。发生在群众眼皮底下的腐败,群众深恶痛绝。必须坚决防治侵害群众合法权益问题,严肃处理侵占挪用惠民资金问题,打击参与、支持和纵容黑恶势力欺压百姓的行为。规范基层执法行为,解决执法态度粗暴、方法简单等问题。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严肃处理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行为。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及时了解群众疾苦,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建立长效机制。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腐败问题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认真总结这些年来的实践,把一些成熟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提升工作规范化水平,防止同类问题反复发生。积极发动广大党员群众参与长效机制的建立,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把党员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我们为什么有信心解决腐败问题

近年来,随着一大批大案要案的查处,广大人民群众拍手称快,但也有一些人感到困惑甚至失望,认为腐败越反越多,已经积重难返,成为无法根除的“不治之症”。对此,应该怎么看呢?

“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坚决反对和防治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严峻考验。无论反腐败的任务多么艰巨,我们党反腐败的决心都不会有丝毫动摇,而且一定能够有效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对此,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信心源于我们党旗帜鲜明的反腐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与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水火不容。要承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极少数意志薄弱的党员干部在利益诱惑面前容易腐败堕落。对此,我们党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对腐败行为一查到底、绝不姑息,绝不容许党的肌体受到侵蚀。

信心源于各方面体制机制的不断健全。腐败现象的发生与制度不健全、改革不到位密切相关。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法制的不断健全,将实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从而有力清除腐败滋生的土壤,让违法违纪者无隙可乘。

信心源于更加完善的反腐败战略和举措。这些年来,我们形成了符合国情的反腐倡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方针、工作格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逐步健全。这将使反腐利剑越来越锋利,让腐败分子难逃惩罚。有国际反腐专家说,“中国式反腐道路,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参照和方向,提供了现实、可行的经验”。

信心源于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衷心拥护我们党反腐倡廉。据统计,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案件中,70%来自群众举报,许多大案要案侦破也离不开群众的参与。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反腐倡廉的钢铁长城必将更加坚不可摧。

“千仓万箱非一耕所得,干天之木非旬日所长。”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就一定能够切除腐败这个毒瘤,使缕缕清风吹拂我们生存的这块净土,让“廉花”盛开。

第三篇:申论之政治热点直击

热点直击

一、理念表述

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协、民族团结、基层群众)

(二)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三)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设计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五)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六)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为人民谋利益

二、热点透析

(一)政绩(形象)工程

1、典型案例(略)

2、政绩工程原因分析

A、权力的垄断性是体制上的原因

B、官本位思想是主观上的原因

C、干部考核制度不健全是制度上的原因

D、巨大的利益诱惑是现象上的原因

3、治理政绩工程的对策分析

A、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教育

B、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

C、建立完善的监督决策机制,强化对权力行使的严格约束

D、要加大从源头上根治“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力度,还要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责任

(二)问责制

1、典型案例(略)03年非典事件中,因防治不力和隐瞒疫情,北京市长,卫生部部长免职,被看做是我国官员问责制的开始。

2、政绩工程原因分析

A、职责不清和职能交叉问题,使得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过程中责任主体难以明确]

B、问责制实施过程中还凸显“六重六轻”现象

C、行政问责制度相关的配套制度尚不完善

3、推进问责制对策

A、合理配置和划权力、明确职责

B、加强信息公开和健全监督

C、建立自下而上、由公民到政府的真正有效的问责制度,并贯穿到日常的行政管理中去

(三)城管执法

1、城管面临的问题

A、全国的城管都面临着执法手段单

一、职责不明确等问题

B、城管的暴力行为时有发生,而城管执法过程中也面临着不断升级的暴力反抗

C、城管执法人员权力有限,责任无限(垃圾处理、违章建筑、小商小贩、治理黑车等)

D、城管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E、执法力量薄弱,经费短缺

F、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弱势群体的生活得不到足够的保障

G、城管执法法律依据不足,机制不完善

2、城管执法存在问题的原因

A、新的城管队伍,是各有关部门职能重新分割后成立的B、城市管理环境差,增加了执法难度

C、行政执法手段软弱,执法人员人身安全无保障

D、城管行政执法体制不顺畅,执法偏执不足

E、综合执法机制不完善,与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有待加强

F、城管宣传力度不够,宣传不到位,人民群众对城管职能不了解

G、管理对象敏感(多为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等弱势群体)

3、改进城管执法的对策

A、用立法来规范和保护城管,城管立法,首先应当是规范城管执法队伍和保护城管执法。(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用什么形式执法)

B、处理好城管部门与政府的关系,让政府成为城市管理的主导

C、处理好城管部门与社会的关系,让群众成为城市管理的主角

D、处理好强制规范与疏导的关系,让队伍成为城市管理的主力

E、处理好城管经验与城管制度的关系,让机制成为城市管理的主线

(四)群体性事件

1、典型案例(略)

2、群体性事件原因分析

A、根源性因素: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的调整、分化、组合B、经济性因素:公众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或漠视,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C、文化性因素:群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但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弱、法制观念较淡薄

D、政治性因素:政府的决策偏差,干部的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

E、体制性因素: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不健全

F、启动性因素:各种具体的利益冲突

经验教训:

一是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二是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三是必须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

四是必须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五是必须加强发报信息工作,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六是必须努力掌握网络等媒体的主动权,消除媒体传播放大的负面效应;

七是必须正确挨近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原则,完善处置机制

3、处置原则和方法

A、要把着力点放在准确判断事件的性质、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切实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上来,靠法律、靠政府、靠政治优势解决问题;

B、领导干部要到一线指挥,面对面地与群众对话,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

C、要高举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旗帜,把握先机争取主动依法果断处置,防止矛盾激化;

D、要始终贯彻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的原则,文明处置依法处置防止矛盾激化; E、要加强各部分的协调配合;

F、信息透明非常重要。要在第一时间把真实准确的信息全面的让媒体知道。

4、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由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温总理: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坚持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处理群众基础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制度,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种类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A、必须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工作;

B、必须深入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C、必须切实做好现场处置工作,有效控制局势、平息事态;

D、必须切实做好善后工作,坚决防止群体性事件出现反复;

E、必须精心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营造良好的氛围。

(五)网络监督

1、典型案例(略)

2、网络监督的特点

本质是人民群体通过网络媒体参与党和政府的公共事务,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

A、监督主体和广泛性和平等性;

B、监督动机的自发性和形式的自由性;

C、监督时效的快捷性;

D、监督结果的安全性和透明性。

3、网络监督的作用

积极作用:

A、网络监督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维护党和政府形象;

B、网络监督有助于促进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C、网络监督有助于提供腐败行为线索,打击违法犯罪。

消极作用:

A、由于是匿名,网络监督所提供的线索往往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甚至存在网络暴力,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

B、网络监督具有很强的偶然性,是一种非常规监督;

C、网络监督虽然具有广泛性,但不是平均抽样,代表性需要打一定的折扣。

4、做好网络监督引导规范工作

A、积极引导,依法规范

B、把握重点,讲究艺术

C、加强研究,形成机制

(六)基层民主

1、基层民主现状:基层民主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主要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A、以村委会为中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村民自治

B、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实现直接民主的重要形式

C、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改进基层民主问题的对策

A、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B、要加强民众思想建设

C、要健全基层民主制度

D、要注重工作方式方法

第四篇:直击申论热点(五):如何深化反腐倡廉

直击申论热点

(五):如何深化反腐倡廉

2012年2月16日,被称为“行贿黑名单”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正式实现全国联网。凡被查询到有行贿记录的个人和企业,都将在一定年限内被取消参与工程投标、政府采购等活动的资格。此项反腐技术的“升级”,将有助于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包括这一举措在内的反腐倡廉政策措施的推出,表明我们党反腐力度正在不断加大。

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腐败。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是我们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必须打好的一场硬仗。

◎反腐败形势为何依然严峻

客观来讲,现阶段我国的反腐败斗争,一方面成绩显著,发案率高。近几年来,违纪案件数量始终在高位运行,13万件左右,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党员干部每年都在145000多人。

和人民财产带来巨大损失。2007—2011年,涉案金额百万元以上的达165人,千万元以上的达26人。

腐败分子级别高。就连省部级干部也不鲜见。2010年、20119人,社会影响十分恶劣。

期权化现象突出,新兴经济领域案件和利跨地区跨国境及涉外案件增多,给及时揭发、查处增加了不少困难。

个别领导干部私欲膨胀,蔑视党纪国法,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了损失,对党和国家的形历史经验表明,这一时期往往是腐败高发期,一是体制漏洞。在发展转型过程中,不少领域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善,为腐败的滋生蔓延留下空间。二是利益诱惑。面对社会和他人财富增长,一些党员干部心理失衡,经受不住不法分子的拉拢、腐蚀,陷入权钱交易的泥沼。三是权力失控。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权力的监督存在缺位和弱化问题,难以有效防范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四是官德失守。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世界观改造,在封建主义思想残余和资本主义腐朽观念侵蚀下,思想防线溃败,跌入腐败深渊。

对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形势,看不到取得的显著成绩,就会丧失信心,认为腐败无法根治;

看不到目前的严峻形势,就会盲目乐观、放松警惕,使腐败现象更加猖獗。因此,我们既要坚定必胜信心、加大工作力度,又要防止“急躁症”、“速胜论”,深入持久地把反腐败斗争进行下去。

◎惩防体系怎么完善

我们党在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判断形势的基础上,作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战略决策。这个体系是一张严密的“天网”,把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统一起来,涵盖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主要任务,以达到让党员干部“不想贪、不

取得重要进展。但也要看到,建立起完善的惩防体系,目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设摆在反腐倡廉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败的全方位战略屏障。

不能搞“头痛医头、把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

推进制度建设。必须把近年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教育机制、权力

抓住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批租和

建立健全惩防体系,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近年来,我们逐步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对于惩治和预防腐败起到很好的效果。下一步要继续拓宽工作渠道,加强力量整合,多方共谋,群策群力,共同筑起反腐倡廉的铜墙铁壁。

◎领导干部监督怎么强化

近年来,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贪腐问题,越来越受关注。据统计,2011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4843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的有777人。据对这777人进行分析,被惩处的领导干部中“一把手”占相当大的比例。

为什么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腐败问题如此突出?究其原因,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手中的权力过于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正如近来被查处的一位“一把手”在案发后曾说:“官做到我这一级,就没什么人能管得着了。”因此,我们党反复强调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

近年来,中央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如发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央纪委、监察部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但从查处的一些腐败案件看,在不少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监督

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关键在于制约权力。约权力的法律体系,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保证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在此基础上,系,增加权力使用的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上级监督要到位。这是最具权威性的监督。设兵团党委都建立了巡视制度,员进行监督,要通过加强巡视工作等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互监督更直接、更有效。凡属方针政策性的大事、任免和奖惩,必须由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行为置于人民群众“雪亮的眼政务公开以及一些地方开展的行风热线、群众评议等活动,应进一步扩大监督的视野和范围,畅通群众反映问

小贿不管定成巨贪。有一些腐败现象,诸如不合理的“三公”消费、私设“小金库”、吃拿卡要等,虽然看起来不是大案要案,但这些问题经常发生在群众身边,人们感受更直接、更深刻,反映十分强烈。

近年来,针对这些突出问题,中央和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取得明显成效。比如,2011年,在“小金库”治理中,全国清理纠正“小金库”8202个,涉及资金28.46亿元。在商业贿赂专项治理中,全国共查办商业贿赂案件1.58万件,涉案金额48.1亿多元。

但也要看到,目前这些领域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解决力度离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从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来看待这些问题,将其摆在反腐败全局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狠抓专项治理。这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最有力的手段。要把集中专项治理与加强日常管理监督结合起来,巩固治理“三公”消费、“小金库”等取得的成果。同时要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切实抓好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专项治理,继续深化对公务用车问题的专项治理。对专项治理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确保取得良好效果。

严查身边腐败。发生在群众眼皮底下的腐败,群众深恶痛绝。必须坚决防治侵害群众合法权益问题,严肃处理侵占挪用惠民资金问题,打击参与、严肃处理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行为。苦,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建立长效机制。必须认真总结这些年来的实践,把一些成熟的经验、防止同类问题反复发生。

近年来,但也有一些人感到困惑怎么看呢?

;的严峻考验。我们党反腐败的决心都不会有丝毫动摇,而且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党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不是生对此,我们党始终

信心源于各方面体制机制的不断健全。腐败现象的发生与制度不健全、改革不到位密切相关。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法制的不断健全,将实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从而有力清除腐败滋生的土壤,让违法违纪者无隙可乘。

信心源于更加完善的反腐败战略和举措。这些年来,我们形成了符合国情的反腐倡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方针、工作格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逐步健全。这将使反腐利剑越来越锋利,让腐败分子难逃惩罚。有国际反腐专家说,“中国式反

腐道路,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参照和方向,提供了现实、可行的经验”。

信心源于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衷心拥护我们党反腐倡廉。据统计,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案件中,70%来自群众举报,许多大案要案侦破也离不开群众的参与。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反腐倡廉的钢铁长城必将更加坚不可摧。

“千仓万箱非一耕所得,干天之木非旬日所长。”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就一定能够切除腐败这个毒瘤,使缕缕清风吹拂我们生存的这块净土,让“廉花”盛开。

第五篇:直击前沿—考研热点关注【专业课之新闻传播学】

直击前沿—考研热点关注【专业课之新闻传播学】

考研网 2011-05-27 Google提供的广告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招生

香港名校 费用低 成功率高 留学首选 环宙帮你香港名校读研,不成功全额退款 www.xiexiebang.com

瑞士人眼里的中国民工

中国的民工如今也成为了瑞士人关注 的对象,他们是如何看待民工的呢 www.swissinfo.ch

新闻传播学的历史相对年轻,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新闻学在德国和美国形成学科,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在美国形成学科。新闻学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以及中国新闻学教育的开端,通常以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作为标志;而1978年7月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刊物《外国新闻事业资料》首次公开介绍传播学,通常被视为中国传播学研究的起点。现在“新闻传播学”在中国列为一级学科,下设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

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新闻传播学的考研情况,考研网小编特整理了个小汇总,包含书目推荐篇、试题分析篇、答题技巧篇、名校之旅篇、复试情况篇、试题篇五大部分。

更多关于新闻传播学的文章请进入考研网“新闻传播学”专题查看,参与讨论请进入考研论坛“新闻传播学”版面。

【书目推荐】

2010年人大新闻学院考研经验:参考书目推荐

01 《中国新闻传播史》 方汉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02 《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03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美]E?M?罗杰斯著/ 殷晓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阅读全文】

2011年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招生目录书目汇总

【试题分析】

人大新闻学院2011年(学术型)考研试题分析

第一个是公民新闻,没记错的话是07年真题的原题重现,再一次证明了过去的题还可能再考的经典定律,所以重视以前的真题是不言自明的道理。复习中也注意到了,所以还好有点储备。这个题的背景可能是2010年中国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美国曾经的公民新闻运动有可能在中国重现……【阅读全文】

【答题技巧】

分享:新闻传播学考研专业课答题方法总结

事实上,新闻传播专业的考试题量相对较大的,很多题目都是对宏观性问题的考查,涵盖面大,可能会出现胸有千言无从下笔,一旦下笔又收不住的感觉,在某些题目上耗时过多,会导致整体时间不够,影响分数。因此一定要根据题目分值控制字数和时间。名词解释字数应该控制在120字以内,简答题大约600字,而论述应该在1000字左右,可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人风格酌情加减……【阅读全文】

华中师大老师解说新闻传播学考研的答题技巧

1、课后思考题就是论述题;

2、简答题、名词解释题与上课讲的内容相同,也可按照书上答,得满分也是可能的(只要答得好);

3、答题要精炼,抓住关键点和问题所在,不要赘述;

4、简答题,答要点后,稍作解释一、二句话即可……【阅读全文】

【名校之旅】

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2011年考研总攻略

传播理论重点看的是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这本书看透了传播学这块也没什么问题,我本科学了不少传播的知识,所以建议是如果没有接触过传播学的筒子们,可以以这本教程为重点,辐射开来看点其他的经典传播学教程,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外国的著作,但是那些著作通常需要花很长时间看懂,所以如果时间有限建议还是看国内比较权威的著作……【阅读全文】

考研心得体会:我的2011兰大新传之旅

一旦选择考研,就应尽早明确报考学校,很多同学经常在几个院校之间犹豫,甚至到十月份还在换学校,这种做法不可取。院校选择一定要与自己情况相结合考虑,比如我选择兰大。一方面是因为其地处C区,英语分数线相对其他重点院校较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兰大的专业课书籍与本科所学大致相似,在专业课方面很占优势……【阅读全文】

分享: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考研经验谈

首先大家要了解考查的题型、范围和知识比例;其次,考生要了解考查重点;再次,一定要总结规律性的东西(比如总结事业发展的知识点容易考,2007年考广播事业80年代提出的对“自己走路”发展方针的理解)……【阅读全文】

三跨考生报考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复习经验

传播学教程:对于跨专业的学生来说,李彬的那本传播学引论还是需要看一看滴,很天马行空,但会开阔你的思路,提起你的兴趣。郭的书编写得很经典,很有逻辑性,在我看来,这本书就似乎是一本很完美的笔记,第四章和第七章以后的章节是考察重点,80%以上的题都是从这些章里出。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对重点章节做了两遍笔记之后,进行总-分-总式的背诵……【阅读全文】

过来人分享: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

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看些老师的论文,在学校的全文数据库都可以下载阅读。期刊报纸可以看下《南方周末》、《新闻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和《现代传播》。《东南传播》上经常会有武大老师的论文,当然这些在数据库里也可以下载到……【阅读全文】

下载申论之经济热点直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申论之经济热点直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直击2014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三):如何降低看病费用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直击2014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三):如何降低看病费用 2009年4月,一项民生领域的重大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公众期待中“破冰起航”。3年多来,针对看病......

    直击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七):如何遏制环境污染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直击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七):如何遏制环境污染 PM2.5(细颗粒物),这个大家原本很陌生的专有名词,因为2011年10月以来我国多地灰霾天气造成严重大气污染,......

    直击申论热点(二):向住有所居目标迈进

    直击申论热点(二):向住有所居目标迈进 来源:江门中公教育 2012年4月,一年一度的北京春季房地产展示交易会在北京国贸中心举行。相同位置的楼盘大多较2011年有明显的降价,不少房企......

    公务员面试热点直击:幸福是什么?

    关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和环境下,也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但是不管怎样的幸福,都是基于基本生活得到满足,生存问题得以解决的基础上的。【政策背景】......

    直击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五):如何提升道德风气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直击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五):如何提升道德风气 2011年10月,一段监控视频深深刺痛了人们的心:广东佛山,两岁女孩小悦悦,被两辆汽车先后碾轧,18个路人经过......

    个人总结——社会实践之直击人才市场

    个人总结 ——社会实践之直击人才市场 不知不觉间,大学生活已进入第二年,高考仿佛还是昨天的事情,毕业却已经悄悄逼近,我们已不得不开始思考,未来的我们将要何去何从。我们已经不......

    公务员申论万能直击80分 免费下载

    公务员申论万能模板直击80分 献给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以及所有备考公务员的朋友们,这是专业培训机构 2010全新内部资料,希望和大家分享并能带给你们一些帮助。 题目 立......

    直击联考热点——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核心考点

    直击联考热点——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核心考点 华图教育耿学彤 2014的“两会”刚刚落下帷幕,其中的诸多内容势必会成为今年省考时政部分的重要知识点,而李克强总理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