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饮茶,劝三杯 - 副本

时间:2019-05-15 01:5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生若饮茶,劝三杯 - 副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生若饮茶,劝三杯 - 副本》。

第一篇:人生若饮茶,劝三杯 - 副本

人生若饮茶,劝三杯

“敬上一杯茶,你是一个陌生人;

再奉上第二杯,你是我们的朋友;

第三杯茶,你是我的家人,我将用生命来保护你。”

这是我欣赏的一段话,是一位叫哈吉.阿里的巴基斯坦人对一位葛瑞格.摩顿森的美国人说的。也许当我说到这两位人名字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陌生的,可是没关系,也许,下一会,你们就明白这两个人的可敬之处了。

葛瑞格.摩顿森一个美国平凡的登山爱好者。1993年,在攀登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时,不慎发生意外,在巴基斯坦巴尔蒂人的全力营救下死里逃生,而那个时候,他被当地人的淳朴民风和极端贫困深深震撼,为报答他们,他立下“一定要为村庄建立学校”的宏愿。也许说到这里,大家都会以为他是个富翁,可惜错了,他,家境并不富裕,为了这个承诺,他苦心奔波十余年,结果在当地陆续建立了90余所学校,为34000名儿童提供了教育的机会,其中包括24000名女孩。也许奇怪我为什么会单独列出女孩的数目,因为,在那里,女孩的受教育权几乎是被剥夺的„„

在葛瑞格被救助的那段日子里,影响他最大的就是哈吉.阿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哈吉.阿里并没有读过书,却比那些教授导师更能教育人,如果说学校里的老师们教导了他知识,那么哈吉.阿里就是教会了他如何做人,哈吉.阿里无愧于作为自己的人生导师。在葛瑞格建设学校之初,他忽略了一些客观条件,使得自己空买的材料却无法使用,也忽略了当地人的生活,甚至生存,一个劲儿的只求自己的诺言兑现,是哈吉.阿里告诉他:“第一次和巴尔蒂人喝茶,你是个陌生人。第二次喝茶,你就是尊贵的客人。第三次喝茶,你已经是家人了。对我们家来说,你是家人,我们愿意为你做任何事,就算死也心甘。葛瑞格医生,你要慢慢品这三杯茶。或许我们并没受过多少教育,但我们并不傻。在这里,我们已经生活了很多年。”后来葛瑞格感激的回忆“我们这些美国人总觉得,要干成一番事业,就不能拖拖拉拉„„哈吉.阿里却告诉我,要细细品上三杯茶,放慢脚步,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这种关系和达到最终目标同样重要。他教会我,要虚心从身边的人身上学习,我们能学到的东西远比教给别人的多。”是啊,有时候,我们这些人,不是也拼着一股子冲动劲儿的埋头苦干,却忽略了别人的感受,现在回想下,那时候的自己,真的很幼稚。

写下前面的话,似乎与培训内容的感悟有所背道。我们学习的是如何管理好自己的班级,如何上好自己的课,如何更好的进入自己的工作轨道。对,这些其实我们都明白,可那天听课时,让我不禁想到了葛瑞格,想到了哈吉,我想到了葛瑞格的恪守诺言,想到了哈吉的无私,有个小故事,或者说一个人的感想吧,意思大概是这样的,拿某个XX来说,我们这些人啊,都希望自己往好的地方跑吧,对,这些都没有错,比如像山村啊,穷乡僻壤之类地区的单位,我们哪个想去,哪个愿意去?听到这些地方吓也吓死了,跑啊来不及,比如一个小姑娘,年纪轻轻的,谁愿意去哪个地方,肯定不会去的!到那个地方还嫁的出去的啊,还回得来的啊?具体的话我想不起来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总之给我的感觉,这个人是非常讨厌这些地方的,可他并不知道的是,在当时听他高谈阔论的这些人当中,刚好有一位年轻女老师在那,也刚好有一位那边的本地人,我不知道,当那位“高人”知道这个情况的时候,是否能像他开始般如此的风趣,如此的让人“好笑”。也好想问问他,“您了解那边么?您在那呆过多久?也许,他可能一天也没呆过,连那边的人情风俗都不了解,我觉得,那边是个好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可惜,这位“高人”并没有用心的去发现什么,让这“美”就这么错过了。在那个时候,我就自然的想到了葛瑞格,一个甘愿放弃美国好生活的青年,放弃爱情,放弃一切义无反顾投身于教育事业的伟大青年,与之比较,他的人格就我更加的钦佩了。

虽然成为葛瑞格那样的人对我来说,很困难,但我想,他身上的一些闪光点,我会努

力的去实现,成不了伟大的人,我就要努力成为一个“好人”,成为一个恪守承诺的人。

写完这篇东西,才发现自己一口气写下来,没有停笔过,也许写的并不精彩,也写不出精彩华丽的辞藻,却发现,有些话的确是我想说的,也代表了部分人想说却不敢说的话;写完这篇东西,我发现自己的心情一下子舒畅了好多,也突然想到了即将面对的那些可爱笑脸;写完这些东西,我突然发现,感悟日记这些东西,有时候,真是些好东西„„ “敬上一杯茶,你是一个陌生人;

再奉上第二杯,你是我们的朋友;

第三杯茶,你是我的家人,我将用生命来保护你。”

第二篇:饮茶感悟人生

饮 茶 感 悟 人 生 QJG

小时侯,在家中看到大人们在闲适时或待客时津津有味地喝茶。也很想尝一口,可是长辈们不让喝,说是小孩喝了茶会睡不着觉。稍稍长大后,只是跟着母亲、大姐喝点“茶根”,即所谓泡过三杯以上的沏到快没颜色和味道时的淡茶,俗称“屁茶”。工作后,用工资给家里买茶时,也给自己买点中档的花茶和很便宜的“高碎”(即从上好的花茶筛下来的碎末),那时还谈不上什么饮茶的爱好。真正开始接触茶是在杭州搞“四清”时,到湖滨路“狮峰龙井茶庄”去买茶叶,问人家茶叶香不香?遭到店小二不屑一顾的白眼,那意思是我根本不懂茶,不屑回答。后来才知道,我在产茶、喜茶、懂茶的杭州人面前露了怯。原来,北京人喜欢的大路花茶,一般来说并不是什么真正上档次的茶叶,而是以夏、秋产的中档茶叶用茉莉花窨制的。更有甚者,是用茉莉香精搅拌的。据说,当年茶从南方运到北方,路途遥远,天气闷热,而茶性敏感,容易串味,甚至霉变。茶商就想出了“歪点子”,以茉莉等诸花的香气来遮味。没想到歪打正着,竟颇受北方人的欢迎。当然,后来慢慢地走上“几窨几提”的正道。但是,我觉得这种香是在茶本色本香之外强加的别的花香,尽管有的人觉得是“相得益彰”,可我觉得用花香掩盖了茶叶的本味和高洁。在杭州喝过用虎跑水沏泡的正宗龙井茶,茶醒芽伸,“开汤”嗅香观形,那“色翠、香郁、味醇、形美、鲜灵”,一旗一枪,交错辉映,翠竹样汤色绿且清,雪梅般暗香淡而远,“色、香、味、形”贵在真,这才真是饮茶的本味,沁人肺腑,回味甘绵,至今回想起来仍心旷神怡。由此开始对绿茶感兴趣,自己也调整了购茶、饮茶的方向,由青少年时代喜欢花茶的浮香而转向中老年时代追求绿茶的朴真,主要是买、饮中档的龙井、实惠的旗枪、珍眉和园茶。当然,给母亲、大姐她们买茶还是买茉莉花茶、茉莉高碎、茉莉龙团、茉莉毛尖之类,给她们送去上好的杭州狮峰龙井,对于一生基本没出过北京城门又喝惯了花茶的她们,尝了沏出来的明前龙井茶楞说跟枣树叶子的味儿差不多,真枉费了我的一番苦心美意。

茶,不求酒的浓烈,不甘于水的平淡,也没有烟的污染。我平生不嗜烟酒。酒尚可少饮,而白酒、尤其是烈性白酒基本不沾:一是肠胃较弱,不胜酒力;二是白酒中假酒太多,真伪难辨,尤其的掺和了工业酒精含甲醇甚至加入敌敌畏的假酒,那是万万不能喝的;三是在觥筹交错的浓烈气氛下,推辞不过,易饮酒过量,醉酒则伤身、乱性、失言、误事。在“文革”前,从“元旦”到“国庆”,逢年过节设计院都要聚餐,餐桌上总摆放着各省、市、地方试制出送到轻工业部的“样品酒”,真可谓琳琅满目,酒香浓烈。我只在“国庆”“院宴”聚餐上尝过一口新试制的咖啡酒,还真是别有风味。我在一些内外应酬的必要场合,一般可即兴喝些啤酒和干红葡萄酒、干白葡萄酒及黄酒(泡上话梅和加上姜丝的烫好的“加饭酒”、“花雕酒”或“状元红”、“沉缸酒”,也颇有独特的滋味),但无瘾也从不过量。而对烟确实一点也没有兴趣。“四 清”时和在“文革”中常熬夜写材料,在别人的劝说下,也试着抽过烟,可越抽越困,且咽喉不适,看来我根本不是抽烟的材料。后来,仅在婚宴上出于礼貌,凑趣地点上一支喜烟以烘托气氛,但新人转到其他桌上,随即摁灭。惟一的嗜好便是饮茶了(确实还上不到“品”的层次)。即使在盛夏酷暑天,我也不喜欢喝那五颜六色的饮料,有的同事爱喝单位在暑伏天提供的清凉饮料,而我认为惟有饮茶最能消暑止渴。上班或在家休闲时,我便喜用玻璃杯或紫沙壶沏上清茶,然后静坐一旁,闻、观、啜、思,放松一下劳累的身心。如能在中秋的月夜,与家人团聚,闲适地倚坐在阳台的茶几旁,举茶杯而对皎月,啜淡茗而饮清风,自当别有诗情茶意。“淡茶胜烈酒,香飘十里亭。回首斜阳暮,山高水长任君行。

茶清山更青,夜深独抚琴。落叶飞舞共茶饮,千古惆怅化烟云”。

对于茶,我只是把他当作其他所不能代替的饮料,主要是为了解渴、润喉的生理需要及饮茶后的感受,其实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性格”,当然如能按不同季节、不同体质、不同状态、不同时间而选择不同品种的茶饮就更好了。如:

—— 春季宜饮花茶。花茶是以绿茶为茶坯加入不同的香花熏制而成。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时阴时晴,时雨时风,人们易外感风寒。用不同的香花窨制的花茶可有不同的功效,沏上一杯浓郁芬芳、清香爽口的花茶,可具有养肝利胆、强健四肢、疏通经脉。以茉莉花茶为例,可以健脾安神、清热化湿、舒郁驱烦、振奋精神的作用,可散发冬天积在人体内的寒邪之气,缓解心情的烦躁抑郁,促进体内阳气的生发,对治疗痢疾、防止胃痛、消解春困有良好效果。而金银花茶则可以清热解毒、提神醒脑,并对咽喉肿痛等有较为理想的疗效,对预防春季流感效果亦佳。当然,在如烟如雾的春雨中,找个半山亭的茶肆,用玻璃杯沏上一刚刚上市的西湖龙井,看着满杯氤氲的春绿,凝望亭外满山的柳绿桃红,亦是绝对地恬静、闲适、惬意。

—— 夏季宜饮绿茶或乌龙茶。晚春至夏季,气温偏高,易出现口干舌燥的“上火”症候,饮食则宜以清淡、凉寒为主。绿茶为未发酵茶,性寒,可清热消暑、生津止渴、去火解毒、消食化痰,可消祛夏日的暑热。绿茶还具有降血脂、预防血管硬化、加速溃疡愈合的作用,不适于肠胃虚寒的人饮用。酷暑的午觉醒来,坐在藤椅上,沏上一杯庐山云雾,慢品细呷,心平气顺,涤去世上的繁闹,挡住暑热的炙烤,自得其乐。

—— 秋季宜饮青茶。秋季气躁伤肺,肺气虚则机体抵抗力下降,随着天气转凉易引发疾病。而青茶色泽青褐,属“性和不寒”的半发酵茶,介于绿、红茶之间。在味道上,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醇厚,不寒不热,温热适中,具有益肺、润肤、利喉、生津、除燥、解毒、爽身、减肥之功效。还具有对蛋白质及脂肪较好的分解作用,可有效清除暑天存留在体内的积热,恢复津液,防止“贴秋膘”后肝脏脂肪的堆积。如能在九月的深秋,邀上两三知己,登临香山后择茶棚静室小憩,在暮霭蒙蒙中饮茶赏景,凭栏远眺残阳夕照下晚霞映衬着近黛远灰的山景,伴着劲松翠竹、清溪流泉,悠然望着远方满目流彩溢丹、斑斓灼目的红叶,拂去尘世的纷乱,忘却浮华和利禄,兴之所至,踏着崎岖山路上金黄层叠的银杏落叶,畅叙读书立业 的趣事,交磋对人生的感触,“平生于物原无取,消受山中一杯茶”,细细品味茶外的超脱韵悟,抒怀吟唱,纵论古今,在自然与茶友的陪伴下,怡然自得,必当十分得趣。

—— 冬季宜饮红茶。红茶是发酵茶,茶味甘温,刺激性较弱,可养人体阳气,补阳健体。红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醣,可生热暖腹,增加人的抗寒能力,还可化积降脂,去除油腻,帮助消化,预防流感和骨质疏松,减少中风和心脏病、皮肤癌的发病率。严寒的冬季,选个雪后初霁的上午,脚踏着碎琼乱玉,迤逦在公园的小路上,寻个临窗的茶座,啜饮一杯香气浓郁、热气腾腾的祁门红茶,望着银装素裹的半山,心静意清,内视澄净,超然世外,也是一种享受。

儿童适合喝淡茶,不仅消暑降火,还可以预防龋齿;女性适宜喝花茶,如玳玳花茶具有理气调经的功效,辛夷花茶具有排毒养颜、消暑止渴、降压减肥的功效,玫瑰花茶有疏肝解郁的功效,茉莉花茶有帮助产妇顺利分娩的作用;

中年人适宜喝绿茶,绿茶性味甘苦,微寒无毒,入心肺胃经,有驱散疲劳、生津止渴、清热解毒、消食减肥等作用。绿茶还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抑制细胞突变和癌细胞分化,预防辐射损害,改善造血功能和保护血管,增强微血管韧性,防止血管破裂,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多方面的保健和药理作用;

老年人及肠胃不好宜喝红茶和普洱茶。红茶比绿茶含有更多的咖啡碱,因而其提神利尿的功效也较绿茶要好。红茶的“热性”,特别适合肠胃较弱的人;

消化不好宜喝黄茶。黄茶是沤茶,在“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都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身体肥胖者都适宜饮之。黄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醣、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而对防治食道癌具有明显的功效;

口干舌燥宜喝乌龙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在味道上既有绿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热,温热适中,因此有润喉、润肤、生津、清除体内积热的作用,可使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空气干燥时,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嘴唇干裂,这时泡上一杯乌龙茶,可以缓解症状。

从时间上说:早上适宜喝红茶。人在睡了一夜之后,身体往往处于相对“静”的状态,喝喝茶则可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能祛除体内寒气,使大脑供血充足;午后适宜喝青茶。通常情况下,人们在中午时分会肝火旺盛,此时饮用绿茶或青茶可使这一症状得到缓解。青茶(如“铁观音”)性质甘凉,入肝经,能清肝胆之热,化解肝脏毒素,且青茶维生素E含量丰富,能抵御衰老。绿茶则入肾经,利水去浊,令排尿顺畅,茶多酚含量高,抗氧化、消炎效果好;晚间适宜喝黑茶。人在吃了三餐之后,体内会积聚一些肥腻之物在消化系统内,倘若晚上能够饮上一杯黑茶则有助于分解积聚的脂肪、暖胃更助消化。黑茶性较温纯,不会影响睡眠。

其实,饮茶是一种很随意的爱好,也不必拘泥于非得按季节、时间和环境而择饮。暮春三月,饮上一杯明前绿茶,那碧绿的春色,甘冽的春味,氲腾的春意,如沐春风,令人快意舒畅。但是在不同的时段喝茶确实会起到不同的功效与意境。如:

—— 独啜时适宜饮清幽绵长的绿茶,淡橄榄味的龙井、兰花味的太平猴魁等; —— 清晨起床或午睡后,可选择口感尖锐的茶,如熟板栗味的信阳毛尖、豆香味的日照绿茶等,清晨喝一杯淡淡的绿茶,醒脑清心。午睡后及午后喝杯红茶,解困提神;

—— 为餐后消食,平时宜以绿茶为主,冬季或食油腻时,以乌龙、普洱、红茶为宜。

—— 在与老友聚会的晚宴后,“寒夜客来茶当酒”。围坐在有着落地飘窗的阳台小桌旁,泡上一壶乌龙或普洱,别有一番情趣,夕阳、白发映照着杯中浓酽的丹枫般的普洱,勃发着老当益壮的生机,也不至于影响睡眠;

—— 在久看电视或用电脑时,为防电磁的辐射,以饮绿茶为佳;

—— 京城接待贵客时常用盖碗沏上花茶,一掀碗盖,满室生香,气氛顿为融洽。茶喝久了成为一种爱好,怡情恬淡,随意为上。所以我是在“爱好”这个总题目下,抒忆“饮茶”之感悟,而不敢言“品”。若言“品”,则有欲晋升饮茶的“段位”之嫌。“品茶”或研读《茶经》、研究“茶艺”、讲求“茶道”,那是一门提升饮茶品位的专科学问,太深奥玄妙了,实在没那闲工夫去探索。我并不怎么欣赏过分地追求喝茶的环境、茶具、茶食、礼节和对象等,那有点故弄玄虚,甚至是矫揉造作、繁文缛节。至于所谓合“三九”之道的27道“茶艺”,就更不敢高攀了。落坐在那清净的茶室里倒也算是高雅,可让那浓装艳抹、袅娜娉婷的“小姐”一盅盅地送上来饮,假托文化的外衣,逢场作戏般地搞什么千篇一律的恭请上座、焚香静气、丝竹和鸣、叶酬嘉宾、活煮山泉、孟臣沐霖、乌龙入宫、凤凰三点头的悬壶高冲,以及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浴、玉液回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鉴赏三色、喜闻幽香、初品奇茗、再斟兰芷、品啜甘露、三斟石乳、领略岩韵、敬献茶点、自斟慢饮、欣赏歌舞、游龙戏水、尽杯谢茶以及高山流水之类的“花活”和“虚套”,再加上那既操作繁琐又高价的奢侈消费,非我辈向往之处,更没有那样附庸风雅的闲空和闲心。把一个简单的饮茶提升到商业化包装的文化艺术殿堂的层面上去欣赏,甚至变成牟取暴利的“商道”,舍本逐末,全无淡泊宁静的心境,并不适意也不惬意,我感觉不是纡徐安闲的。当然,如有“茶客之意不在茶”,以品八方香茗为名,而赏佳人俊俏作靡靡想为实,那就另当别论了。

用高玻璃杯沏茶别有一番韵味,可以享受到更多的茶趣。沏上一泡茶叶(约8克至15克),以休闲的心境去品味那载沉载浮的茶韵,清香盈鼻,浓而不酽;透过玻璃杯晶莹剔透,洞观无遗。尤其劳累一天的下班之后,独处一室,静静地观望着眼前沏茶后杯中的变化,你会发现无穷的乐趣。“山茗煮时春雾碧,玉杯斟处彩霞鲜”。看那蒸腾的氤氲,如同清明时节迷朦飘渺的细雨,透过这如烟如雾袅袅上升的水汽,引人神思欲远,不知不觉陷入一种无边无际的遐想,会将人的思绪滋润得蓬蓬勃勃,有一种悠然入“禅”的意境,眼前恍惚会出现一幅浓淡相宜的泼墨山水画,“闲梦江南梅熟时,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唐朝:皇甫松《梦 江南》)江南春雨的朦胧景色萦绕于怀。那杯中的茶叶经开水冲下,更是变幻莫测,“龙团”摇动苏醒,变换成朵朵嫩芽,摇曳舒展,或展如雀舌芽苞,或旗(嫩叶)枪(芽尖)交错,或墨兰绽放,或迭绿丛丛。细心观察,那片片绿芽上竟会满披着茸茸细毫,犹如勃勃生机的春意散在茶汤中,在满目葱茏的绿色中,闪烁着希望的银光。凝神观看杯中那上下沉浮、摇曳沉浮、香气四溢的茶叶,百态千姿,栩栩如生,又难免令人思忆起人间冷暖、世态炎凉、风云变幻、宦海沉浮。浮起的吸饱了水分一片片茶叶不情愿地沉下,沉下来的受到扰动又不甘心地努力浮起。“一杯香茗,谈笑古今。谁道情难静,茶香心自清。一杯香茗,两厢留烛影。眸中也含笑,不尽幽情。”

据说,茶通人性,如茶汤中有茶梗竖起来,则预示着将有贵客的到来。茶树的品种不同、采摘的时间不同、焙制的方法不同、放臵的时间不同,杯中的茶汤的颜色亦色彩纷呈。清澈的水,因茶而绿;碧绿的茶,因水而明。明前的绿茶沏出的汤色被细芽嫩叶染绿了,绿如温玉,鹅黄清澈,淡雅鲜灵,新绿可人,如新柳拢烟,又恰似淡色的琥珀;狮峰龙井茶沏出的汤色明艳澄清,翠碧素净,茶味香醇,乳香飘逸,宛若水洗的翡翠,又如生机盎然的秧田;铁观音乌龙茶沏出的汤色浓酽深沉,清香甘冽,犹如夕阳映照下的饱经沧桑的劲松……各类茶汤深浅各异,色彩纷呈,变幻陆离。真是观名茗犹如观佳景,美不胜收。伴随着水雾的轻盈升腾,杯中条索整齐的茶叶载沉载浮,漂泊不定,悠远的茶香也随之飘飘渺渺,好似深谷幽兰飘香,时远时近,若隐若现。用力嗅之,不留痕迹;不经意地去闻,却清香宜人,沁人心脾。举杯品茗,香郁味醇,舌尖稍觉茶韵之清苦,细细品尝,回味之中又略显甘甜。清茶一杯,慢慢啜之,香醇飘逸,神清气爽,舒筋通络,顿觉四肢百骸通体舒泰。此番感受正如《岩栖幽事》所云:“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 也有人说过:“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独啜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明代就曾讲究过饮茶的“十三宜”:一宜无事;二宜佳客;三宜独坐;四宜咏诗;五宜挥翰;六宜徜徉;七宜睡起;八宜宿醒;九宜清供;十宜精舍;十一宜会心;十二宜鉴赏;十三宜文僮。

茶喝得久了,路走得长了,人见得多了,事经得广了,便慢慢地感悟到许多,人生如茶,饮茶如品人生。

茶叶,性洁而不可污,喜“新”而厌“陈”(普洱茶除外),陈茶泛黄,香魂飞散。我对茶具虽不甚讲究,但对冲泡来源不详的茶,顾虑到茶叶在防虫、采摘、揉制的生产过程中,以及在运输、包装、贮存、贩卖过程中可能的人为污染,我还是坚持要倒掉洗茶的“头道茶”水的,但在做客时例外,那样做会引起主人误会的。我绝不把包装不严的茶放在有异味的地方,也不用有油渍的茶具沏茶,那样喝到的茶汤都将串了怪味。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平凡、细小、纤弱,那样地无足轻重,但却又是那样地微妙。从茶树的种植、成长,到嫩芽的采摘,从青茶炒、烘、晒、蒸的炒菁、揉捻、干燥到包装、贩卖,当把一撮茶叶放进杯中,它一旦与水融合,便陆续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华,体现出自己的存在 价值(甚至将残茶晾干,还可装袋做醒脑提神的枕芯;放在冰箱内可除异味;以废茶叶抹镜子、玻璃门窗、家具、泥污的皮鞋等可去污擦净;用废茶叶放在有鱼腥味的器皿中加水煮数分钟,可去腥骚)。有人将茶叶比做“幸运的女儿”,说茶叶有“盈绿的青春,妩媚的笑靥”,但却“甘心把万般柔肠,一身春色,完全奉献于人间,任掐、压、烘、揉,默默地忍受,从无怨尤;在先经火烹焙或遭水煎泡中,舒展娥眉,含笑而去……”虽说没有茶叶便不会有可口的香茶,但此时此刻,人们所欣赏、所关注、所品味的已经不再是那片片茶叶了,而是这从茶叶中萃取出来的杯中之茶汤了。这一切又何尝不像人的一生。用水冲茶的过程,不就是生命存活于生活的过程吗?开水冲入茶杯中,从无味到淡,自淡转浓,由浓复归于淡,从淡再变为无味,不正是印证了生命的流程吗?自清转淡时,熏陶蕴蓄,生机勃勃;自淡转浓时,风华正茂,苦香皆有;自浓转淡时,清澈宁静,余香缭绕;自淡转清时,返璞归真,万物皆抛,复还于水。或许,这就是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情怀,生命的滋味。有人简单地归纳为人生如三道茶:

—— 第一道茶,其味甚苦,苦若生命。代表着人生的“苦境”。青年之时十年寒窗,创业艰难,“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是强体、增智、奠基、探索的苦难阶段;

—— 第二道茶,苦中带甜,甜似情爱。代表着人生的“甘境”。人到中年,年轻时挥汗奋斗种下的种子,在精心的培育下发芽、成长,组成家庭,事业有成,春风得意,挥洒自如,苦尽甘来,结出了甘甜的硕果。这是对勤劳的肯定,这是对付出的回报。当品尝甜美的果实时,又怎不感到生活的快意;

—— 第三道茶,淡中有味,淡如微风。代表着人生老年的“淡境”。人的一生所经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这其中有许多奋斗的甘苦,也不乏有名利的诱惑,回头看过去走过的路,跳出作茧自缚的桎梏,已淡若浮云,只言“吃茶去”的“禅语”了。

生命的本质是水,生活的本质是茶。在沧海桑田的人世之中,每个人都宛若一片茶叶,或早或晚地要溶入这大千世界变化纷纭的社会洪流中去。在溶汇交融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从出生、成长、工作到离世,贡献出自己的毕生,走完自己人生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不会去刻意地留心每一个人,就像在饮茶时很少有人会在意杯中的每一片茶叶一样。茶叶的精华不会因溶入清水不为人在意与否而无奈,照样只留清香隽永在人间;我们每个人也不必因融合于集体未被他人或媒体关注而沮丧,因为我们已经在这个溶汇交融的过程中学到了本领,成就了事业,有助于他人,帮助了社会,贡献了自己,陶冶了人生。茶树年年抽出新芽嫩叶,生命之树在于心态长青。

因为有了茶,清澈的水,因茶而绿,不再平淡无味;因为有了茶,繁闹中多了点沉静的深思;因为有了茶,快节奏的生活中注入了几分闲适和恬淡。茶叶的价值就在于溶入水中成为茶水。多好的茶叶,不管是在2001年5月16日首届“觉农杯”全国名茶拍卖会上,50克的“觉农舜毫王”,拍到了1.7万元;还有2002年在苏州 中国名茶博览会上,250克的“三万昌碧螺春”,卖到了2.8万元;近期,20克的“大红袍”竟然拍出了15.6万元的天价,普洱茶也成为饮品之外被热炒得“奇货可居”。可是,再名贵的茶叶也都要经过冲泡才能体现其价值。无论是西子湖畔的狮峰龙井;还是太湖洞庭山上的碧螺春;不管是武夷山绝壁上的“大红袍”;或是福建安溪的乌龙铁观音;纵然是洞庭湖中君山上的名产“君山银针”和蜚声海外的“栋顶乌龙单丛”或将近1万元/克的“大红袍”等,如果不溶于水,不为人所品、所尝、所饮,对于茶而言又有何用?作为一个人,他的学识再高,能力再强,若归隐山林,不奉献于人类社会,又何足道哉?生命的短暂犹如一片茶叶,不必去追求那所谓的永恒和不朽,也不必苦苦地追求眼前的功名显赫、富贵利禄,如果为此而穷尽一生,岂不是本末倒臵。

古人云:“以有涯追无涯,殆矣。”我以为,饮茶之中所体味到的感受,最为贴切的就是一杯清茶中那种淡淡的甘苦滋味。我比较喜欢明前龙井的清淡,而不太喜欢喝像中药汤一样稠酽的“乌龙功夫茶”和浓红的“云南普洱茶”。浅尝最为甘美,也最为持久,凡事过度反觉乏味。正所谓“过犹不及”,我这也可能是受了“中庸”思想的影响。如果穷奢极欲地逸乐,因一切甘甜已经尝遍,便会有茫然无措、索然无味的感觉,如浆酒霍肉之徒,就算眼前堆满山珍海味,也不会有任何胃口。“玉碗轻涵翠缕烟。”世间的利禄功名和功名富贵,来来往往的红尘滚滚,炎凉荣辱及顺逆升贬等皆如过眼烟云。

茶的本色是清纯、淡洁、隽永、质朴、自然,以素朴的人性与茶之本性契合,才能体味到饮茶的真谛。卢仝的千古绝唱《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饮茶歌”)道出了饮茶后轻身换骨的飘然心态。“日高五丈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凤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润吻喉,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中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

饮茶人品味着恬淡、清新的茶汤,就应感悟到处世宜静心淡欲,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才能对人生做最出深邃、最细致、最独到、最本质、最有价值的享受。这一切又与饮茶何其相似。茶,惟有其本色的清绿,惟有其平淡的苦涩,才能以满杯的春绿和清苦去火降燥,醒脑提神,怡情悦性。

唐代刘贞德曾总结茶有“十德”: —— 第一德以茶散郁气;

—— 第二德以茶驱睡气; —— 第三德以茶养生气; —— 第四德以茶除病气; —— 第五德以茶利礼仁; —— 第六德以茶表敬意; —— 第七德以茶尝滋味; —— 第八德以茶养身体; —— 第九德以茶可行道; —— 第十德以茶可养志。

由此可知,茶在古代的中国就已经不再单纯是一种饮料,而是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的取向,表达了对情感、对生命、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有着更深层次的文化的和精神的境界。

一个人若在饮茶中悟有品味,自然对生活有感悟;对生活有感悟者,自然对情感有真诚;对情感有真诚者,对生命自然会珍爱;而对生命珍爱者,必然对人格有操守;对人格有操守者,定会对生活有美好的憧憬和营造。正如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所言:懂茶之人必定是“精行俭德之人。”通过饮茶,透过饮茶的文化,可以悟到一些人生的真谛,一生受用不尽。正如此,我才感悟到:饮茶如品人生。

我感到自己也如一片平凡但不平庸的茶叶。

人生如茶,本自平淡;交友如茶,清淡如水。在追求奋斗的过程中,不能过于偏执:当遇到丰收在望并丰收到手的机缘时,就欣然接受;若错过机遇,未能如愿时,也不必追悔莫及,只须总结经验,持续改进,以利再战就是了。既然生活着,就应多一些快乐和怡然,少一点落寞和苦恼。人生也像茶一样,常常是甘冽与苦涩、浓烈与清淡纠缠在一起,那么复杂而又多变,那么清澈而又迷离,这其中的本味,只有走在人生的路上,特别是在沉浮变化中,才能逐步品味到。我喜欢饮茶,在走遍东西南北的旅途中,入乡随俗,也品尝着各地的茶产。鲁迅先生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一杯香茗,谈笑古今,谁道情难静,茶香心自清; 一杯香茗,两厢留烛影,眸中也含笑,不尽幽情。”

—— 我喝过的红茶类有“祁门红”、“滇红”、“金骏眉”、“银骏眉”和 “红碎茶”等,确实茶色红亮,香气浓郁,浓厚醇和,茶汤艳如琥珀;

—— 我喝过的黄茶类有茶芽竖立、三沉三浮的 “君山银针”及“蒙顶黄芽”等,茶色浅黄,满披银毫,芽壮鲜灵,色澄香高,滋味甜爽;

—— 我喝过的乌龙茶(青茶)类武夷岩茶、武夷大红袍、凤山安溪铁观音、观音王和具有桂花、茉莉和蜂蜜风味的凤凰白叶单枞茶、兴宁铁山单枞茶、独特兰花香味的西坪松岩铁观音、台湾大禹岭高山乌龙、台湾冻顶乌龙、台湾阿里山高山乌龙等。乌龙茶茶体沉重如铁,色泽沙绿,茶汤清澈金黄,入口微苦,立即转甜,滋味浓厚,香气清冽,浓而不涩,幽香扑鼻;

—— 我喝过的黑茶类有云南普洱沱茶、七子饼茶等。黑茶汤色浓红明亮,香 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甜,据说是越陈越好,具有消食、去脂、减肥、美容、益寿等功效;

—— 我喝过的白茶类有安吉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等,如玉在璞,表里澄澈,香气幽微,滋味甘醇可口;

—— 我喝过的花茶类就多了,有最常见的各级茉莉花茶,还有“六窨一提”的牡丹绣球、珠兰花茶、玉兰花茶、玫瑰花茶、金银花茶、桂花茶和玳玳花茶等,花茶香气浓郁,茶汤黄亮;

——此外,我还喝过风味独特的四川沱茶、茶砖、老荫茶、八宝茶、海南苦丁茶、四川轩茶、苦甘露茶、绞股蓝茶、洋参茶、枣茶、姜茶、滁菊、杭菊、贡菊等。

—— 在这所有的诸茶中,我比较喜欢饮绿茶。绿茶最接近茶的本色,清香不俗。绿茶类喝过的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的杭州西湖(狮峰、龙冠、雀舌)龙井;“麻雀嘴稍开”的黄山毛峰;“叶芽肥壮、鲜香隽永”的庐山云雾;“四拣八不要”的太平猴魁;“香鲜浓、味鲜醇、色鲜艳”的洞庭碧螺春;“香气清高、回甘生津”的信阳毛尖;“叶芽沉于杯底,绒豪浮游水中”的都匀毛尖;“翠绿光润、尖削似剑”的江西上犹金品剑绿;“翠绿鲜爽、醇和甘永”的婺源雨前仙伎;以及金坛雀舌、天麻剑毫、采花毛尖、三峡碧峰、兰岭银毫、浙江江山绿牡丹、福建官思有机绿茶、广东康禾绿茶、陕西午子仙毫等。我犹喜明前新鲜绿茶之早春的本味、茶绿之本色、新芽之本香。

据说,我们喝的每一斤干茶是从重达4斤的1万多朵新鲜嫩芽炒出来的。茶生于明山秀水之间,与青山、绿水、烂石、砾壤为伴,以明月、清风、雨露、云雾为侣,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得山川之钟秀,受云雾之润泽,任凭风吹雨淋、雪盖霜欺、人采鸟啄,仍在初春无怨无悔地抽出茁壮的嫩芽,奉献于人间,造福于人类。

我很喜爱岳阳的“君山银针”茶。“君山银针”自唐代就列入贡品,1956年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那真是不愧有“中国十大名茶”美誉的极品好茶。“君山银针”产在与岳阳楼遥遥相对的位于洞庭湖心景色秀丽的仅0.96平方公里的君山岛上,(清)明前(谷)雨后,气温平稳,湖水蒸发,云笼雾罩,形成其特有的环境气候。“君山银针”全由没有开叶的肥嫩芽苞经独特工艺制成,满布毫毛,色泽鲜亮,香气高爽,滋味醇厚。我真想在一个如烟如雾的苍茫春雨中,与友人携手登上君山岛的“试茗阁”,凭栏对坐在茶桌两侧,鸟瞰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在高桩玻璃杯中冲泡上产在当地的“君山银针”,在细啜、慢饮和品咂的淡泊茶意里,睇视变换不定的雾蔼风云图卷,静听屋檐滴雨的珠落玉盘乐声,纵论切磋人生沉浮的感悟,那是多么心醉神怡惬意的意境、心境、情境和趣境!只见条条茁壮是芽头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状似群鹤腾空;约经过5分钟后茶芽吸水徐徐坠落杯底,好象“天女散花”,时而泛起串串亮晶晶的小水泡,犹如群鱼吐珠;最后苞芽均矗立于杯底,宛如银刀林立,群笋出土。杯中的奇观,引人入胜。这时杏黄色的茶汁冉冉扩散,仿佛云霞浮动,茶形与汤色,交相辉映;茶芽纷纷伸腰自由地舒展,亭亭玉立,茶汤逐 渐由淡转浓,明澈而鲜亮,细看还有细小的毫毛银针浮动闪烁。最为神奇特别的有趣的是有的茶芽先沉再浮,彼沉此浮,史称“三起三落”美称,从物理学角度难以理解君山银针冲泡润胀后重度变化的沉浮,堪为一绝。从君山银针的沉浮起落中,可与处在不同境况下的饮茶人的心境相共鸣:位极三品的人能感受到翎竖敬仰、缓坠诚服的洪福齐天;处在平步青云的人可悟出官场中的挺直腰杆则下沉的“官经”;历尽坎坷的人会悟出起伏升沉的有常与无常;学富九车或著作等身的人能意识到吸饱知识的“水分”方能深沉;饱经沧桑的人从蒸腾的茶雾中可感悟到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恬淡悠闲的人将欣赏到春绿荡漾、起落交替的茶趣……

人生在各类运动洪流的冲击下,大浪淘沙,不也是在曲折的探索中浮沉起落吗?在痛苦中甘之如饴地寻觅,在灾难时安之若素地探索。此时茶香扑鼻,沁人心脾,香高而悠远;轻啜茶汤,甘醇鲜爽,味纯而益清,回味无穷。茶叶浓缩世态,饮茶感悟人生。饮茶能品出世态炎凉、人间冷暖之沧桑;能品出荣辱不惊、苦尽甘来之炎凉;能品出饱经风霜、甘心奉献之精神;能品出废而不弃、综合利用之美德。当你冷的时候,茶会温暖你;当你热的时候,茶会沁凉你;当你烦燥的时候,茶会平和你;当你沮丧的时候,茶会激励你;当你狂傲的时候,茶会镇静你;当你忧郁的时候,茶会排解你。刚沏出的茶冒着云蒸霞蔚的绚丽,恰似平步青云时的拂面春风;宾客散尽、杯盘狼藉的隔夜残茶,又有点人走茶凉的悲怆冷清。

饮茶没有酗酒的喧嚣,没有饕餮的凶残,没有官场的虚伪,没有商场的奸欺。饮茶不象饮酒般的那“四种境界”:一没有“豪言壮语”的神侃,二没有“花言巧语”的诡诈,三没有“胡言乱语”的无奈,四没有“不言不语”的尴尬。每逢盛会喜宴,只闻祝酒词、祝酒歌和行酒令,从没听过祝茶词、祝茶歌和行茶令。茶甘于寂寞,乐于做酒前饭后的点缀。茶永远也不会像酒那样燃起人们心中的烈焰,掀起人们胸中的狂涛,让人们飞盏滥觥,以致手舞足蹈,达到神迷志乱,物我两忘,喜忧两忘,荣辱两忘。茶会让人们宁静澹泊,越喝越清醒成熟,越品越有韵味雅兴。酒是初出茅庐、风风火火的小伙子,茶是饱经风霜、沉沉稳稳的老翁;酒是抒情诗,茶是小品文;酒是狂想曲,茶是小夜曲;酒是炎炎夏日,茶是暖暖冬阳;酒是狂飙,茶是和风;酒是涛涛海浪,茶是潺潺溪流。青年人喜欢赌酒逞能、祝酒贺喜、把酒问天、借酒浇愁、醉酒误事;老年人喜欢清茶敬客、品茶雅集、借茶清心、饮茶养性、喝茶延年。也许,这就是酒趣与茶趣的差异,酒境与茶境的区别。

“泠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饮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有人总结出“十个有助于”:

—— 第一有助于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 第二有助于防止血管内膜脂斑块的形成,抑制心血管疾病; —— 第三有助于预防和抗癌;

—— 第四有助于保护造血机能,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 —— 第五有助于抑制、杀灭和抵抗病毒菌; —— 第六有助于美容护肤;

—— 第七有助于醒脑提神,振奋精神; —— 第八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利尿解乏; —— 第九有助于降脂减肥,帮助消化; —— 第十有助于护齿明目,防治口咽炎症等。

单单用开水冲泡茶叶谓之“清饮”,据说可分成四个层次:解渴海饮称之为“喝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火候、水质、茶具、环境,喝的时候细细品味,称之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升华,称之为“茶道”。

有人提出喝茶的18种层面:

第一层,不茶:就是根本不喝茶。茶,现已被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又为国饮,且有保健之功效,不喝实在可惜。

第二层,厌茶:虽能喝,但是不喜欢喝茶:不喜欢喝茶的人多为习惯了可乐之类软饮料的年轻人,茶对他们而言,没有刺激的味道,又需要时间来泡,自然不受欢迎。

第三层,惰茶:会喝,也不讨厌喝,却懒于花时间坐下来泡壶茶喝。茶可清心,心不清静,哪还有时间来喝什么茶?

第四层,隐茶:会喝,也爱喝,却吝啬,只愿自己躲着独自享受。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了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才快乐。

第五层,商茶:会喝又爱喝,却只存有利可图的时候才拿出好茶与人喝。第六层,美茶:此处之“美”非好茶,而是美人。只为那流水茶盘前秀色可餐的茶艺师而消费的茶。注意,非喝茶,乃为消费茶。

第七层,醒茶:通过喝茶来提神醒脑。

第八层,饭茶:就是喝茶可以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第九层,学茶:谓之茶卒,学习茶的真境界。曾有人说,在茶的面前自己永远都是学生,并非茶叶有何高深难懂之处,而是喝茶乃“喝在茶外”,就如佛家公案中的“吃茶去”一般。

第十层,爱茶:谓之茶徒,着重于追求茶的情趣者。看茶汤、闻茶香、品茶味,产地、年代、茶品特色都能一一讲解。

第十一层,嗜茶:谓之茶客,沉谜于茶的真味者。不寻茶的出处、来源、年份,只为喝到自己心中喜爱的茶。

第十二层,耽茶:又谓茶豪,以实际行动来体会茶的真境界者。

第十三层,暴茶:谓之茶狂,只求修炼茶道者。这一阶段有些走火入魔的感觉了,一不小心,便陷入“痴、贪”之境。

第十四层,长茶:谓之茶仙,谙熟茶道,已得三昧者。就如《茶逋极意》中:夫茶者,在心不在术,在术不在心。心术两无,便显一味,是为茶之妙道。第十五层,长茶:谓之茶贤,珍惜茶又珍惜人情者。人生一世,有所得亦有所失,珍惜人情也即珍惜当下。

第十六层,乐茶:滑之茶圣,已经达到喝茶也罢,不喝也罢,对茶当前,悠然自得之境界。

第十七层,观茶:谓之茶宗,见茶即乐,饱眼福重于口福。

第十八层,废茶:谓之涅檠茶,这个境界可以因茶而抵达另一个境界。

对照起来看,我顶多达到第九层次。

也有人讲“人生的三道茶”:第一道茶,苦若生命;第二道茶,甜似爱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风。唐〃裴汶在《茶述》中说:“其性精清,其味淡洁,用其涤烦,其功致和。”茶生于灵山妙峰,蕴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承甘露之芳泽,赋清灵之秉性,扬淡洁之气质,须按“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原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以人性的自然,达到茶性与人性契合的虚静恬淡的自然。

喝茶是动作很简单,就是端起茶杯喝茶,喝完了放下。人生也应“拿得起来”和“放得下”。可实际上真正能恬淡地对待世态矛盾的纠葛和利弊的权衡,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周作人先生曾说过:“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各国和各地、各派的所谓“茶道”皆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助智等精义。百岁茶人张天福集古今茶文化大成,于1996年提出“俭、清、和、静”的中国儒家茶礼。他认为:茶尚俭, 勤俭朴素;茶贵清,清正廉明;茶导和,和衷共济;茶致静, 宁静致远。“俭、清、和、静”乃茶礼精神。“廉、美、和、敬”是浙江庄晚芳教授归纳的“四德”;“敬、和、俭、静”是江西婺源县推崇的“茶道”;“清、敬、怡、真”是台湾中华茶艺协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敬、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和、敬、清、寂”是日本千利休茶道的“茶禅一位”的“四规”。日本的“茶道”,我不怎么懂;中国的“茶道”,也没有机会下功夫去研究它。但是,喝着中国自产的茶,站在21世纪中国的土地上,我觉得:

——“和”:表示恭和、温和、怡和、谦让、诚正、和谐、和睦、和善、协调、融洽、平衡、心平气和之意。期望能以茶联谊,以情为重,以诚为交,以谦为先,以善为旨,以和为贵,这是人类理想的共同追求和交友的最高境界,是儒、佛、道共通的哲学理念,也是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周易》中“保合大和”的意思是指世间万物皆由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陆羽在《茶经》中也指出:炉为铜铁所铸,得“金”之象、臵于地上。则得“土”之象、所烧木炭,得到“木”之象、木炭燃烧生火,得“火”之象、煮之茶汤,得“水”之象,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因循相序、相辅相成并达到阴阳五行调和的平衡和谐过程。“中和以养生”,即无论饮食起居、思虑情 感、待人处事等身心活动,都要有所节制,恰到好处。“能中和者必久寿”,只有保持不偏不倚的和谐状态,才能延年益寿。和是“适中”,和是“适宜”,和是“适度”,和是“适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饮茶活动的本身就是力求人自身体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及阴阳、气血、虚实的和谐;人的生命节律与自然相融的和谐;人与家人、与他人相互尊重、信任、体贴、宽容的和谐;人与社会融洽的和谐。遇事力求心平气和,不急不燥,才能“神清气爽天地宽,心身和谐体健康”。俗话说“家和万事兴”,“长相知,不生疑”,如果把整个社会比做一个人,那么家庭就是人体的细胞。细胞不健全或发生“内战”,就影响人的健康。同样,家庭和睦就会精神愉快、身体康健、事业兴旺、社会安定。我觉得“人和”也同样重要,良好的心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付润滑剂和催化剂,减少或化解“阻力”,有助于事业的成功。和诚处世,与人为善,多一点爱心、善意、理解和宽容,少一点贪心、恶意、嫉恨和计较。“人和百路通”。党政不和,主副争权,企业不宁,国无宁日。因此,为人处世,“人和”和“事和”是第一要紧的灵魂。

——“敬”表示相互的承认、尊敬、恭敬、敬奉、敬重、敬人之意。茶品高雅,以茶敬客,体现真诚、纯朴的美德,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相待互敬,以茶致意励志,相敬如宾,有礼有节,待客亲善,相互尊重,意味着对宾客朋友的敬意,对长辈的尊重,对同辈及晚辈的亲情和友情。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敬爱,只有互相尊重,人与人才能在安定祥和、美真康乐的环境中平等地对话、交流。人际交往中最要紧的就是要以真挚的心、真诚的意去“敬人”,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在一个小小的集体内,如果整天地你盯着我,我防着你;你算计我,我琢磨你;你记我的小帐,我给你“上眼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精神和身心上都太累,工作上也决不可能有高效率。

——“清”是茶道的精神主旨,指追求外部环境的清雅、清爽、清幽、清洁、清静、清爽、清香、清廉、清楚,也指内心境界的安宁、清寂、清心。茶可净心,茶能致静。净则克燥,静则生慧,抛弃一切烦恼琐事,工作和生活中的疑难就可学会放下。意从清来,趣从静领。一壶茶,品人生沉浮,滤去浮躁,净化身心。“独啜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客众则喧,喧闹则雅趣皆无。意味着在美好清幽、窗明几净的内外环境中,手端着一杯清淡的茶汤,对应着清心寡欲的心境,嫩绿的香茗与心境的绿洲相互映衬,使之环境宜人,天人合一,身心泰然。心宁神静,胸怀人品能同水洁净幽清;抛名却利,澈骨清心始体味泉石月松。在清淡的茶意里,生活中的无奈和痛楚和工作中的烦恼和困惑会随着蒸腾的缕缕茶香而慢慢地淡出。道家张三丰传与后人一首《清吟》诗:“清茗清香清道心,清斋清夜鼓清音。人能避浊谈清静,跳入云山不可寻。”一位122岁的寿星所做的《清字长寿歌》说得更为实在:“清白一生德行好,清爽一身勤洗澡。清醒头脑睡得早,清新空气常晨跑。清淡饮食求温饱,清洁居室时打扫。清香烟酒不沾好,清宁环境无烦恼。清心生活情欲少,清亮眼睛人未老。” 引申到社会上,自当清正廉明,节俭戒奢,个人虽无力顶住逆流浊浪,但心知肚明,同流而不合污,避浊趋清;内心恬淡,方能闹中取静,激浊扬清,两袖清风,而无丝毫的贪欲与媚骨。

——“寂”则是茶道美学的最高境界,在“和、敬、清”的基础上,饮茶者宜清心养神,寂然入静,确实做到恬淡闲洁、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宽大兼覆、慈厚怀众、平正制断,进入到寂然入静、凝神沉思、知己去欲、心无杂念、韵高致静、澄心静虑、无私无营、超凡脱俗、闲云野鹤的精神境界,一切名利、得失的尘俗,尽可如云似梦般地退隐而去。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他们所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观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妙法。我记得,我们家中公用的一只铜质双提梁白色大瓷茶壶,冬天沏上茶放在棉壶套里,夏天就用它来晾凉开水,壶的外壁上面画着一棵大松树,松树下一位神态安详的长髯老者半敞着怀,双目似睁若闭,怡然斜坐在石凳上持杯饮茶,题款用行草写着“可以清心”。茶的本味是“清”,茶“可以清心”,则在饮茶中“寂”应从心来,身心泰然,创造一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的回归自然、宁和恬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愉悦爽怡的心境,当清淡的茶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将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将在虚静中升华净化,你的身心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幽会,达到“天人合一”的与天永存的境界,而留下来的是返朴归真的本性情韵,以一片茶叶的娴静淡泊让灵魂稍憩,以一杯清茶淘洗劳累庸碌之身躯。饮茶,品的不仅是茶的色、香、味,更追求的是宁静澹泊、清静养神的心境。静以修身,潜心研学。非心静无以言学,非宁静无以致远。饮茶中清静养神的原则不外有三:一是饮茶应以清静为本,环境要清静、心境要清静,处在恬淡虚无之态,达到清静养神之功;二是饮茶中使精神集中在茶道上,滤去世间的私情杂念,少思少虑,用神有度,不过分劳耗心神;三是饮茶时保持欢愉和谐的氛围,常乐观、和喜怒、祛邪念、无妄想,用神而不躁动。在饮茶的过程中修心养性,过滤心境,可使人拂去浮躁、狂嚣、贪婪、嫉妒等杂念,渐渐变得心胸开阔、光明磊落、荣辱不惊、顺逆不狂,世事练达、人情洞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五》)达到乱中取静的层次,那才纷争归于平淡,繁琐归于简朴,深奥归于直白,喧嚣归于心静。“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寂字无妙法”。“寂”的指向应是“心入静”。淡是清的表征,静是清的结果。淡泊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是历尽人生坎坷之后,从中提炼出来的豁达和情感。佛家把入静称之为“入定”,指入于禅定,也可叫“禅坐”;儒家则将这种状态称之为“坐忘”。静则明,内敛含藏,洞察明澈,体道入微;静则虚,虚怀若谷,永不自满,静中取乐。平静是福。处在尘世中,一个人要完全做到“心静”很不容易,像我这个凡夫俗子恐怕更是难以完全做到。我做不到佛家所说的“禅坐入定”,也达不到儒家追求的“万 念俱泯,一灵独存”的“坐忘”状态。但是不求名索利、不趋炎附势,在饮茶的过程和在事业与人生的道路上静心思理,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导引全身各系统功能向着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还是可以做到的。

——“真”是茶道始终的追求。不仅指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也指环境是真山、真水、字画是名家的真迹,用的器皿是真陶、真瓷、真竹、真木,尤指邀客要真心、敬客要真情、交谈要真诚、心境要真闲。饮茶应追求情之真:使自己与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赤诚相见、互见真心、心灵相通的境界;饮茶应追求“性”之真:在饮茶的过程中,能真正地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饮茶亦应追求“道”之真:提高在饮茶轻啜过程中的静思,追求对“道”的真悟,达到修身养性、感悟人生的目的,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更充实、更真实。

君子之交淡似水,君子之情品如茶。朋友、同事之间的境界应像淡淡的清茶、浅浅的茶杯,没有过高的奢求,没有利害的纷争,没有市井的喧嚣,没有是非的纠缠,没有案牍的劳形,没有倾轧的陷阱。对自己多一点宽松和潇洒,少一点烦恼和自扰;对别人多一点宽厚和容忍,少一点奢望和苛求。相聚是缘分。现实的相聚是一种欢乐,有朋友请茶的友善目光和其乐融融的氛围,须珍重这难得的现实的拥有;可是“握手之后是分手”。人生总是有聚有散的,分别又何尝不是一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的“距离美”?分别可在度过离情别绪的惆怅后,在醇和平静中思念,思念犹如窖藏的美酒经久愈香,进而在精神上得到升华。

饮茶可提神解渴,可悦性怡情;亦可抚琴歌舞,可吟诗作画;可观花赏月,可论经对奕;可交流感情,可切磋技艺;可独对山水,可邀朋神侃;可怡然自得,可参禅悟道;可潜心读书,可臵酒助兴……达官贵人看重“茶之珍”,意在炫权耀势;商贾掮客看重“茶之趣”,意在夸富解闷;寻欢作乐看重“茶之色”,意在茶外之欲;文人学士看重“茶之韵”。“妙茗长自银生城,蕴育年华透琥珀。世间第一风流事,唯有陈香荡魂魄”,意在托物寄怀;佛门子弟看重“茶之德”,意在参禅悟道;道家人士看重“茶之功”,意在养生延年。而我则看重“茶之五味”:“和”为茶德,“敬”为茶礼,“清”为茶旨,“寂”为茶境,“真”为茶魂,意在从饮茶中感悟人生,品味人生,享受人生,珍爱人生,从而构建起和谐人生。

我对于饮茶,仅仅是作为爱好之一,既无品位也没有什么“规矩”,实在谈不上什么“茶道”与“参禅”,只是在闲适休憩中达到提神解渴的自得其乐,随心、随性、随意,这或许与我喜洁净、好安静、崇尚和敬,及与世无争的安然、泰然、淡然的秉性和性格有关。“和家、敬人、清正、寂心、求真”,是我由饮茶到人生的感悟。

第三篇:人生若只如初见

推荐书目(供参考)

1、中国古代文学类: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论语》;《孟子》;《诗经》;《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三言二拍》;

《红楼梦》——曹雪芹;《三国演义》——罗贯中;《史记》——司马迁;

《人间词话》——王国维;《聊斋志异》——蒲松龄;

《西厢记》——王实甫;《世说新语》;《春秋左传注》(套装四册)。

2、外国文学类:

《老人与海》——海明威;《哈 姆 莱 特》 ——莎士比亚;《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雨 果;

《复 活》—— 列·托尔斯泰;《普 希 金 诗 选》 ——普希金;

《泰戈尔诗选》《生如夏花——泰戈尔经典诗选》;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忏悔录》——卢梭;

《基督山伯爵》——大仲马;《茶花女》——小仲马;

《羊脂球》——莫泊桑;《人间喜剧》——巴尔扎克;

《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

《飘》——玛格丽特·米切尔;《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丹・布朗;

《雾都孤儿》《苏菲的世界》 ——乔斯坦·贾德 ;《呼啸山庄》——艾米莉;

《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雪莱诗选》

《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套装上中下集》——阿瑟·柯南·道尔

3、现当代文学类:

《晨雨初听》《文化苦旅》《千年一叹》——余秋雨;《郑渊洁童话选》;

《幸福的七种颜色》——毕淑敏;《蛙》《红高粱》.——莫言;

《丑陋的中国人》——柏杨;《雷雨》——曹禺;

《围 城》 ——钱钟书 ;《边城》——沈从文 ;

《活着》《许三观卖血记》《黄昏里的男孩》——余华;《我的帝王生涯》《米》——苏童;

《火与冰》《我的梦想在燃烧》——余杰;《撒哈拉的故事》《倾城》——三毛;

《倾城之恋》《十八春》《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长恨歌》——王安忆;

《七里香》——席慕容;《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徐志摩;

《城南旧事》——林海音;《平凡的世界》《人生》——路遥;

《鲁迅入门读本:鲁迅活在当下的中国》《鲁迅选集》《郁达夫作品新编》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京华烟云》《风声鹤唳》《苏东坡传》——林语堂。

4、新书类:

《厚黑学》——李宗吾;《人性的弱点》——戴尔·卡耐基;

《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时只道是寻常》——安意如 ;《李娜自传:独自上场》;

《叩响命运的门》——马小平;《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蔡智恒;

《零下一度》 《三重门.》——韩寒;《梦里花落知多少》《幻城》——郭敬明;

《葵花走失在1890》、《 樱桃之远》——张悦然;《这些人,那些事》——吴念真;

《何以笙箫默》——顾漫;《我不原谅》——钟道然。

5、杂志报刊类:

《格言》《杂文选刊》《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美文》《哲思》《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

第四篇: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有太多的人单单只为这“人生若只如初见”而痴,而醉,这文字竟可以如此温婉,仿佛微风吹过,赤脚在麦田中追蜻蜓的伊人般清新。

我是在80后才女安意如的笔下迷上这首词的。有人认为词中的“秋风”应换为“西风”,但我认为这个“秋”字用得最妙、最好。在词的下阕,有这么一句“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秋”这个象征“残花败柳”的字眼不正与“骊山”这一扑朔迷离、凄凉悲寂的特殊意象相对应?

“骊山”这个千百年来争论不休的是非之地,诞生了杨玉环这般多变神秘而又美好的传奇一生;上演了一段永不褪色,比“凤求凰”更唯美的旷世佳缘,奢靡的阿房宫早已灰飞烟灭,成为历史长河里的一料沙。这片神秘而又神圣的地域,它在多少文人笔下黯淡,又令多少墨客扼腕叹息?

这是我试着欣赏的第一首词,在分析中,我渐渐地在人生的初始化阶段学到了很多。人们常常会对文人繁复冗杂的文字推敲嗤之以鼻,但静下心来想一番,透彻的人生不更需要推敲、揣摩。人固不可以选择出身,选择家庭,选择容貌,所以每个人手中最大的王牌与资本只有你自己。人生就像一台自编自导的舞台剧,舞台的大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是否全身心地投入这场精彩的表演。

不只是写诗,人生也一样在探索中必须学会总结。在刚开始的高中数学课上,我总不能理解老师要求同学们总结学会的知识到底有什么真实含义,但在一次次的轮番磨练中,终于证明了,总结——就是在有限的知识上的一种无限的提升与完善。“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惑„„”人生若只如初见,如果能在每一个“十五”,“三十”进,进行清醒的认识与完善刷新自己。纵然一个人生命的长度不会加长,但他的灵魂一定会加宽,生命法则的手册中将会衍出更多新意。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都不可能知道下一块是什么。花季的我们更要勇敢地塑造自己,要像天使爱美丽那样永远地纯真下去,要像阿甘那样勇敢地奔跑下去。怀着一颗处之泰然的心才能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

年轻的我们免不了清狂,但在高速度的物质生活中,不能够浑浑噩噩,搭错车。要随时随地检修自我,这样初始化的生命将会加载出一部更加绚丽多姿的“花样年华”。

第五篇: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

老家屋后的树林里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据说是在爷爷那一辈就有了,听爸爸说,他小时候常常在这里游泳、嬉戏。而在我小时候,这里也是我的快乐园地。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小溪时,我才5岁。爸爸被我“出去玩!出去玩!”的呼声吵得无可奈何,把我带到了小溪边。

金色的阳光透过树叶射到水面上,像是筛了一水面的碎金,惹人心醉。阳光下的小溪波光粼粼,小溪里的水是那样清澈见底,好像透明的玻璃可以照住一切,风吹起来了,吹动树叶,发出好听的沙沙声,也吹动了一股好闻的草木香气……这情景,多么令人怦然心动!

迫不及待地脱下鞋,我便朝着小溪奔去,尽情地在里面玩耍。什么游乐园,什么大型玩具,哪里比得上这个原生态的小小游乐园?那时候,泛着波光的小溪,满目的绿色,还有一张洋溢着快乐的小小笑脸,组成了一张和谐的画卷。从那次以后,每年夏天,我隔三差五便会去小溪里玩闹,直到那年来鳌江上小学……

今年的夏天,我想到了这里,想要故地重游。便对爸爸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爸爸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苦涩的笑笑说:“是吗?那去看看吧。”

……

想到即将见到小时候的乐土,我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加快了脚步走向屋后。然而——这里再也不是我心心念念的样子了。原本清澈透明的溪水变得浑浊,水面上还漂浮着许多生活垃圾。四周的树木也已经被砍掉了,只留下孤独的木桩立在那里,上面的年轮似乎刻满了无尽的委屈。又是一阵风,可记忆中那股好闻的草木香气也不见了,只留下一股浓烈的恶臭。低头看地上,本来生机勃勃的草地也不见了,脚下变得寸草不生。阳光毫无遮拦地打在发绿的水面上,显得格外刺眼,令我不自觉地皱起了眉……

我呆住了,木头人般地直直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这真的是那条波光潋滟的小溪吗?这真的是那片满目绿色的树林吗?这真的是我儿时的乐土吗?不!它不是!

爸爸缓缓走到我身后,无不痛惜地说:“这几年,人们都为了方便而把垃圾都倒在小溪里,而一家伐木公司的人相中了这块无人占有的地,把树都给砍了,才会把这里弄到这步田地……”

只是为了私欲便将原本美丽的小园搞成这样?我真是心痛!不仅是心痛儿时的乐土变为如此,也心痛那些人的自私、无情,将原本好好的地方变到现在这副模样……

人生若只如初见,儿时的小溪,你在哪里?人生若只如初见,如果小溪还是停留在初见时的美好那该多好……

下载人生若饮茶,劝三杯 - 副本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生若饮茶,劝三杯 - 副本.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 时光匆匆,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也......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 这句话出自纳兰性德《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作者:赵晨 七七年,我上初三。那时候的我是个无忧无虑,淘气任性的男孩子。经常在课上搞点小动作,或逗得同学哈哈大笑之类的小玩闹,用老师的话讲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也许是......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七个......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本书里最动人的句子 1.原来,需等到风住尘香花已尽, 才可以看到最后的风清月朗,花好月圆。 无论你在哪里,待走完沧桑人世,我们终会相聚。浮花浪蕊的人生,哪......

    人生若只如初见

    观后感,读后感,好像挺陌生了,人生若只如初见。好像还是初中的时候有所接触吧!突然一时兴起,或者说真的是自己心有感触。我都觉得我最近有点多愁善感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 浅读着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刚见着书名,便觉得有些惊艳,性德的词总带着一些似有若无的忧伤,人生若只如初见,配上安意如凄婉的文字,混合而成一种说不清的风情。......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 ——桃花深处 题记: 桃花扇 手捧桃花蕊,独嗅桃花醉。 空忆昨日时,共赏桃花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