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四辩[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5 01:1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四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四辩》。

第一篇: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四辩

四辩稿:

对方辩友今天相当有自信啊,自己对自己如此肯定,都不需要在座评委们的肯定了。而我方是需要的,所以我从两个层面再阐述我方之理由:

我们从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一层面上看。我们先假设每个人都有其自我价值,即自我价值都是存在的。但是它的实现不是自己对自己的肯定,请注意此处的实现二字啊~ 自己对自己的肯定只是从主观上肯定了这一价值的存在,但这一价值究竟实现与否,还是取决于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实现就意味着有所作用,有所彰显,而这是对他人而言的啊,因此自我价值的实现就意味着对他人造成好的影响,在受到好的影响之后,他人自然会对你肯定,这样,自我价值就实现了。没有他人肯定的自我价值也许是存在的,但尽管它存在着,却不为人所知,也没有对他人、社会造成好的影响,这怎么能说其自我价值实现了呢?也就是说,他人对自己的肯定证明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自我价值的实现也一定说明了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因此,从实现这一层面上看,他人对自己的肯定,既充分又必要的证明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那我们就哪怕退一步讲,来看看自我价值的存在这一层面。自己对自己的肯定从主观上肯定了自我价值的存在,他人对自己的肯定从客观上肯定自我价值的存在。注意2者的区别,自我肯定是带有主观臆断的,必然是不确切的,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自己也许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却又是最容易误导自己的人。自己对自己不肯定了就说明自我价值不存在吗?但是他人肯定的效果却非如此,他人肯定的客观性和自我价值的客观性是一致的,倘若自己对自己不肯定,妄自菲薄,但他人却对自己很肯定了,那么自我价值依然是存在的。所以再从自我价值的存在这一层面上讲,他人对自己肯定了,对自我价值的存在是一个充分性证明,而自己对自己的肯定却既非充分也非必要。

大家看,从辩题本意即“自我价值的实现”层面上那是他人对自己的肯定,而哪怕抛开“实现”,单论存在,同样是靠他人对自己的肯定。看来真理就是真理啊~~

当然,虽说自我肯定不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但也是需要的,健康乐观正确的自我肯定是自信的表现,体现的是一个人良好的个人素质,在伯乐难寻时,通过自我肯定度过寒冬,但最终自我价值的实现还是要靠他人的肯定。

最后,我们必须探讨这一辩题的现实意义。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己私欲,而这私欲的膨胀却是无限的。之所以存在着一些不法分子,就是他们更多的考虑的是他们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感受,地沟油、毒奶粉、黑心棉。。等等的例子,我们还见得少吗?正是有这样的现象存在,而人又是群居的,为了人们之间不会相互伤害,我们需要道德与法制的存在,来约束人们无限的私欲。而我们的道德与法制,体现的是社会的价值观念,也就是我方所言的“他人”的评判标准。由此,通过他人的肯定来认定自我价值的实现,是符合社会道德与法制的评判的。从这一点出发,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中,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作出符合社会标准的行为,我们考虑的,更多的是对社会、对他人有什么影响,是好是坏。倘若我们每人都如此,和谐社会的目标还遥远吗?请对方辩友走出自己对自己肯定的庐山迷雾,通过他人的肯定,看清自我价值的庐山真面目吧!

第二篇:“人生的意义在与自己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一辩陈词

“人生的意义在与自己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一辩陈词

2011.12.17 人生的意义丰富多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在历史的长河中,多少风流人物创造了永恒的价值而闪烁发光。浩浩天地,茫茫古今,正是各种个人价值的汇集和沉淀,才有了今天的群星璀璨。无可否认,英雄人物人生意义的体现离不开历史的舞台;然而,对于个人价值而言,我们更无可否认的是他们自己,才是最根本的伟大创造者。每一个平凡的人,也都有着自我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价值取向、人生追求,也正是对自己个人价值的不断认清、肯定和提升,才彰显出其人生的意义。

先让我们明确几个概念。《辞海》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指的是“人生的价值和积极作用,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 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两方面的体现”;“在于”即“决定于”;“价值”为“事物的积极作用,引申为意义”;“个人价值”指的是“个人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它是由其本人创造的一种客观实在,不随社会各种不同的评判而转移”。

下面,且听我对我方辩题一一剖析开来。

第一、人是社会的人。人生的意义需要借助社会环境这个外部条件来创造、体现和发挥。那么,个人价值又是由谁创造的呢?当然是他自己,是他自己借助社会环境的外部条件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个人价值包含其包括个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的个人价值,为不同主体对于个人所具有的自由贡献。

第二、从客观上分析,只有自己肯定了的人生价值,人生才有意义。个人价值并非与社会价值相悖离,正是个人价值在自我肯定中不断提升和发挥,同时创造了社会价值。不论社会对个人价值肯定与否,个人创造和肯定了个人价值这个客观实在,人生意义就有了依托的基础。社会肯定了的个人价值,是表明个人价值对社会的贡献值得到了社会的认同,是个人价值上升为社会价值的体现,其根本上就在于自己的肯定。个人能否实现自我价值和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两条:一是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奋斗;二是取决于社会的支持。而社会是否支持关键又在于个人的奋斗多社会是否有价值

第三、社会难以成为人生意义在于“肯定个人价值”的取决标准(谨注:这一点据于失去客观公正的社会评判体系的历史混乱时期)。这是因为:首先,社会本身是一个各种力量和关系的杂合体,难以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社会评判体系。历史上看,作为主流意识的评判也往往有导致令后人沉痛的“笑话”(不难看到,某一个历史时期的评价随着时间的不断淘沥和沉淀倘若有失客观和公正总是会在后来者中给予校正)。其次,社会从根本上无法排除其客观存在的局限、偏差、缺陷、误导。也就是,社会对个人价值的肯定存在不公平性、片面性。这些都导致社会无法成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肯定个人价值的取决性标准。

综上所述,我方坚决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自己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下面我方二辩、三辩将分别从“自己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人生才有意义”和“社会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人生不一定有意义”两方面进一步论证我方的观点。谢谢!

第三篇:辩论赛 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辩论赛 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自我介绍:尊敬的主席,在座的各位评委和同学们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能和我们一起经历这场友谊的辩论赛,我们的目的或许正和今天的辩题不谋而和——既 人生真正的意义在于自我价值的肯定。在社区康复这个可爱的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很荣幸的能再一次和如此优秀的对方辩友一起继续我们话题的讨论,让自我价值闪耀。希望今天依然能精彩纷呈,唇枪舌战之后犹有些许值得我们纪念的回忆留下激励我们继续前进。我是正方的一辩李xx… …

.一辩呈词:下面请允许我代表我方向对方辩友揭开真理的神秘面纱——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所谓自我价值是指人自我需要的满足。需要申明一点:自我价值的肯定并不等同于以自我为中心而全然不顾社会价值,希望对方辩友在接下来的辩论中不要混淆概念。所以我方认为人生的意义在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二者之间选择的话更倾向于前者。理由正如下面我的陈述的2点:

1.个人的自我价值就是通常所说的索取,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对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提供社会权利,以保证个人的尊严,满足个人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正当需要。二是个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存在发展的意义和效用。总之就是个人在社会的帮助和支持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实现对自身需求的满足,它是社会价值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而社会价值只是自我价值的外在体现。

2.自我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的必然性。这点又需要我们从

这几个方面认识。

① 自我价值是个人对自己生命的存在的肯定。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健康的活在世上,为了维持生命便产生了一系列的基本需求,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等等。

② 自我价值还表现为人的自由、尊重、权利和地位的需求。人需要社会和他人的尊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对此做了有益的研究,他认为“社会上所有的人(病者除外)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牢固的地位,希望得到别人的高度评价,需要自尊、自重。”

③ 自我价值的最高表现是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恩格斯曾把人的需要分为三个层次:生理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其中发展需要作为最高层次,在发展中获得一种成就感,自豪感,充实感和满足感就是这种需要的核心内容。

综上所述的需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具有客观的必然性,没有这些需要的存在,所谓的人的存在是不真实的。我们认识和了解自我价值的客观必然性,就应当承认、尊重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并鼓励把这种需要转化为个人进取和奋斗的动力,推动人们为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而努力实践,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大特点和成功机理也就在于充分的利用了这个效应。只有承认和尊重人的自我实现并为之创造必要的条件才能焕发出人的巨大潜能,社会才能兴旺发达,充满生机。所以我方认为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谢谢。

攻辩小结:非常感谢主席在激烈的攻辩之后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为我方不尽完美之处加以更好的说明以便让我方的观点深入各位的心。

[喁,历史价值,个人主义 都是有异于自我价值的,对方辩友在这些有近乎相似特性的概念上也是闪烁其词。]在此,我方进一步阐明关于自我价值定定义的细节问题。人生的意义在于肯定自我价值,并不意味着说实现自我价值完全就是个人的事情,不是孤立的,离开社会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自我价值实现也无从谈起。因此实现自我价值的正确途径只能是将自己奋斗目标和社会奋斗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在追求个人至善的带动下至善社会,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这样才能自我实现体现人生意义。美国的布里居丝,曾经发起一个蓝色缎带的运动。内容呢就是每个拿到缎带的人,在上面写着“我可以为社会创造一些价值”的语句送给别人; 国家会对为社会贡献卓越的人给与奖励,展示模范的魄力;昙花一现、飞蛾扑火积蓄了生命所有的力量完成了一瞬的美丽,只求追求他们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或许因人而异,不是每个人都能上升到最高的境界,一些些小小得到也许就能满足,但是归根结底是一切皆由自我肯定出发,包括今天之所以能为大家带来这么精彩的辩论也正是因为辩手追求自我的价值,希望通过努力可以各抒己见,加强交流并肩前进。所以,从最贴近的事实也能支持我方的观点 人生的意义在于对在我价值的肯定。谢谢。

xxxxA0901李xx

第四篇:对别人的肯定,并不否定自己 自我否定:创伤性经历导致的完美主义

对别人的肯定,并不否定自己 自我否定:创伤性经历导致的完美主义

对别人的肯定,并不否定自己 度量大的人,既能容人之短,又可褒人之长。很多还能见贤思齐,这就是一种境界。有的人小肚鸡肠,眼里见的都是旁人的缺点过失,别人想从他们嘴里得到肯定,往往比登天还难。在他们看来,对别人的肯定,就是对自己的否定,会令自己身价降低、相形见绌。这是一种心理畸形,有其自身原因,也与文化熏染有关。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国人和一个老美去吃酒,老美问中国朋友:“在中国,假若有人十分聪慧,制作出一颗原子弹并引起人们嫉妒,大家会怎么做?” 中国朋友回答:“一般会拆毁它”。美国人惊讶地蹙了下眉。“美国人会怎么做呢?”中国朋友感兴趣地问道。“呃,他们也许会试着亲自造两颗”。故事揭示的道理颇具代表性。一般来讲,人与人的竞争有两种手段。一是通过自强,不被别人超越。二是尽量否定对方,从而抬高自己。中国传统文化鼓励人们奋斗、追求上进,鼓励人们出人头地,这本是好的。但她却没有告诉人们该如何合理地处理竞争关系。于是,某些短视的人,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选择了通过否定对方,抬高自身的方法。美国文化稍有不同。她传承有英国绅士的儒雅,教导民众理性对待竞争。所以,美国人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大多不会采取拆台的手段,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赢得成功。无疑,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为美国文化鼓掌。肯定别人,是在挑战自己的妒忌心;不否定自己,则需要克服自卑感。某基层单位分来一年轻后生,因学历较高,领导安排他到相对重要的秘书科工作。起初,科长对他热情备至,关怀有加。在嘘寒问暖的同时,也把自己来不及做的工作分给后生一些。她的初衷是要将后生培养成自己的得力助手,这本意是好的。谁曾想,后生对领导们的关怀感激涕零,投桃报李,将工作开展得有姿有色。他撰写的文稿质量很高,得到单位领导高度赞誉,并且还受到市委领导的关注。于是,中专毕业的科长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与失落感。她在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决定要用否定后生的办法来肯定自己。后来,她抓住后生一次文稿的失误,剥夺了他写稿的权利,给他安排一些无关痛痒的杂事。后生自然心寒不已,但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在一年半后,考调到外省机关工作。在后生面前的自卑,令科长妒火中烧。她既无法有效熄灭妒火,也无法克服自己的自卑感,于是设法将单位的可用之人逼走,巩固了自身地位,实现了自己的目的。科长的做法在国内很多单位、组织中普遍存在。诚然,面对“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局面,孔夫子都曾发出过“后生可畏”的感叹!面对残酷的竞争,人人都有“各领风骚没几年”的隐忧。人们这种避免过快淘汰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中国历史上见识卓越的先贤,往往看得深远。陈朝灭亡后,隋朝宰相杨素娶了陈朝乐昌公主。后来,乐昌公主的驸马历尽十年艰辛又找上门来。在宰相府中,他凭借和乐昌公主失散时各执的半面破镜相认。杨素见状十分感动,竟然当众让驸马与公主复婚。这就是历史上的破镜重圆。在很多人看来,杨相国冒着戴绿帽的风险成人之美,虽一时传为美谈,但有很多不妥之处。一者,堂堂相国大人,把娶回家的老婆让给前朝驸马会颜面扫地;二者,肯定了公主驸马的你侬我侬、款款深情,相国大人与公主的十年恩爱又置于何地?三者,有人会进一步否定相国对异性的竞争力。作为一个男人,他在异性面前的魅力还不及一位亡国驸马。历史上的杨素是怎么想的,我们已无法知晓。他只用行动作了无声的应答:“娶过一位不贪图富贵又有情有义的老婆,不丢人!”宰相之所以为宰相,由此可见一斑。当前中国,社会竞争十分激烈,人们的生存压力很大。在压力面前,面对利益诱惑,人们该何去何从?是通过自强,不被别人超越?还是藉由否定对方,从而抬高自己?这需要大家自由取舍,也是大家的天赋人权,旁人无法多言。但在自由的抉择面前,最终选中什么方法,却是对一己良知的拷问。否定别人,短时间内看,的确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但时间一长,往往使自己沉浸在自我陶醉的迷雾中,远落人后不能自拔,终致被社会否定。肯定别人,从表面看,让对方出尽风头。但仔细想想,若是真心认同对方能力,一般情况下,均能收获一位挚友。赞美别人,表面上看,令竞争的天平向对手倾斜。但回头看看,通常情况下,却能赢得对方的尊重,他已主动将天平向你方“低头”。肯定别人,不等于否定自己。用一颗包容之心去拥抱世界,世界将回报你更多。正所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自我否定:创伤性经历导致的完美主义

创伤性经历主要指两种创伤,一种是成长中点滴的负性事件积累导致的创伤,一种是突发性事件导致的创伤,强度要大于前者。这两种创伤的经历,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在人的内心当中产生焦虑和恐惧,而完美主义就会成为消除我们内心中基本焦虑的一种方法和策略,但这种策略本身又给我们带来更大的问题,就好像签订了魔鬼协议一般。

童年的成长经历对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及内心中的安全感影响非常大。试想一个成天生活在打骂、冷漠、否定、苛责、爱的缺失,或是“有条件式的爱”(即,只有你做到我所期望的,我才能爱你)家庭中的孩子,如何能够自信,如何能够培养起内在的安全感。如果一个人内在的安全感缺失,就会产生焦虑及恐惧,就无法看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但人是“聪明”的,总会想到消除自己焦虑及恐惧的办法,总会找到自我肯定的方式,即使这种方法本身就是扭曲的,就好像一个饥不择食的人一样,只要能填饱肚子,就算把自己出卖给魔鬼,签订魔鬼协议也无妨。

当一个孩子受到苛责、打骂、冷漠等方式对待的时候,就会很自然的会认为:是我不够好,我的妈妈(或爸爸)才会如此对待我,都是我的错,是我惹他们生气。孩子不会认识到这可能是父母的错,或父母本身就有问题。既然自己错了那么就要改,只有改正,只有把自己的问题都解决,只有把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孩子,才能对得起父母,才能让父母对自己的满意,才能阻止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当百般努力都没有成为父母或他人眼中足够好的孩子的时候,他依然没有认识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并不是自己的错,也不是自己不够好,依然会更加努力去把自己变得完美来取得父母及身边人的认同。这样的结果就会迷失自我,陷入到这种不断的取悦他人又无法真正的肯定自己的漩涡当中。

当无法认识到,这一切并不是自己的错,也不是自己不够好,那么就无法表现出真正的自己,就必须要达到理想中的完美,因为这样才能成为他人眼中足够好的人,才能找到内心中的安全感。就好像《心灵捕手》中的桀骜不逊的年轻人威尔,背负着幼年缺失爱的成长经历带来的心灵疮疤,在咨询师尚恩反复说:“这不是你的错!”及拥抱下才卸下防卫,暴露出自己脆弱的一面。世上本就不存在完美的人,也没有人能把所有的事情做的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因为内心中的焦虑与恐惧让当事人无法认清这样的一个事实,会继续不断逼迫自己达到完美,达不到就会更加对自己不满,更加抬不起头来。一位患者因为他的父亲本身就存在焦虑不安及追求完美的性格,所以对他相当的苛刻,在父亲的嘴里没有听到过对他的肯定。还不只这些,当他犯了一些小的错误的时候,父亲就会毒打他,而母亲则是父亲的“同党”,两个人好像比赛谁打得狠一样。这样在家庭中他就成了一个“坏孩子”。在伙伴中,当他被人欺负的时候,父亲只会说他是一个笨蛋,而不会来帮助他,这时他只会忍气吞声,从不敢反抗,走路都要低着头走,好像害怕别人发现这个失败的自己似的。他也试图改变这一切,试图证明自己,初中的时候,他试图变成一个能打架的人,让别人都怕他,以找回自我价值感及别人的尊重,但却因为缺乏勇气没用如愿。他也试图通过谈恋爱来证明自己是可爱的,是有魅力的,但他喜欢的女孩并不理睬他。就这样,一步一步连他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连他自己都怀疑自己做人的价值及能力所在。正是因为这种对自我否定,所以他把希望寄托与外在,或者说更担心别人看不起他,所以他会试图讨好别人,有时也会在他人面前抬高自己以赢得别人的肯定,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暂时感到安全。但毕竟无论他表现的多完美,无论他多努力,都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不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他。即使是这样,他依然试图通过把自己扮演成一个完美的人来让他人接受自己,这样他才能降低自卑与自恨的程度。当他情绪不佳,当他犯了错误,当别人以异样的眼光看看待他的时候,是最让他恐惧的时候,因为这样他就无法获得外在的肯定,就无法消除内在的自恨。这时他就拼命的找自己的毛病,“潜台词”就是:如果我完美了,别人就会接受我。就这样,他为自己构建出一个完美的形象,好像只有做到这样的自己才能逃避一切的来自于他人的否定与不赞同,只有变成理想中的自己,才能自我肯定与接纳。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真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越来越远,越希望自己完美,就越对真实的自我不满,最终落入自我否定与自恨的深渊,最终只能与抑郁相伴。这样他总可以找到一个替罪羔羊:正是“抑郁”才没能让我成为理想中的样子。而他没用反思:根源不在于抑郁,而在于在于,正是对理想中完美自我的追求,才导致了对真我的疏离与否定。如果陷入了这种因为负面的成长经历而导致的对“完美主义”固执追求的时候,解开心结的关键在于:需要认识到正是因为既往负面经历才产生了自我否定的情节,而这种情节一旦产生就会试图通过把自己变成幻想中完美的人及博得他人的肯定与关注来摆脱。但这样不会解决问题,反而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因为一个人不能总达到他所幻想的完美,也不总能得到他人的肯定与关注,这时就会产生更强烈的自卑与自恨,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时就会无意识中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囚犯”,只要没有满足自己的心愿就会不断的“抽打”他。整个人活在成为理想化自我的幻想中,越来越脱离真我:活的紧张不安;活的疲惫不堪;活的不真实。走出来的关键在于:接受真实的自己,而不是幻想达到完美的自己。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不可以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但一个人连真实的自己都不接纳,如何变成更好的自己?一个人都不敢真实的活,如何成长?变成更好的自己是出于兴趣和爱,而非为了摆脱恐惧!不要再继续用他人的评价和态度当成“我是谁?”“我行不行?”的依据,毕竟自己对自己的肯定才是生命的重心。虽然过去的经历让我们否定了真实的,本来的自我,但现在不正是自我肯定与接纳的时候吗?虽然过去的人不懂得如何爱我们,现在不正是学会自爱的时候吗?如果我们一味的苛责与否定自己,并幻想成为完美的自己,只能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如果我们一味用他人的评价来衡量自己,我们永远无法知道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当受到了别人的否定;当对自己的表现又开始不满的时候;当没有达到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又开始怀疑自己的时候;当事情没有按照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时候,不要再像过去“他人”那样否定及苛责自己,要学会爱自己,爱自己就是一种在困境中的自我扶持,而不是落井下石。当受到别人的否定的时候,要告诉自己:别人认为我不好,不见得我真的就不好,不要轻易的让别人影响了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当自己的表现没有满足自己的期待的时候,要告诉自己:没有人能在所有的时候表现的好,做的出色,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逼成超人;当失败再一次来临的时候,要温柔的对自己说:没有失败,哪有成功?不要因为失败而丧失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自己的肯定,毕竟成功的人也有失败的时候,如果害怕失败的话,成功对你而言将是一条艰险的道路!当然这个自我接纳,放弃幻想的过程并不容易,但生活本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也不是一天被打倒的,所以也不会一天就站起来,但放弃理想化的幻想,并学会接受自己,是走向康复的重要一步。有时成功的关键在于,前景不容乐观,我们仍不放弃努力!只有成功,我才能有价值?

文:王宇 成功,已经成为全社会追求的一个目标。但把一个人的价值全都寄托与是否成功;是否超越别人;是否比别人强,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在临床中经常遇到一些抱有“只有成功,我才能有价值”生活信条的来访者,这种做人的价值观往往会给当事人带来更多的痛苦和无奈,即使是在成功的时候。

这种价值观有时会来自于我们的父母。有的父母会对我们寄托了太多的期望,当这种期望成为是否接纳和爱我们的条件的时候,就会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这种只有做的好。这种表现的出色,你才是好孩子,失败就是坏孩子的教育方式,总会有一天潜移默化的成为我们做人做事即对待我们自己的方式,即使这时父母已经不在我们的身边。

李军的父母就是这样的,小的时候父亲会告诉他只有开朗活泼才能受到别人的欢迎,所以他努力变得开朗,后来当他学习好的时候父母就会露出欣喜的笑容,当他做的不好的时候就会对他苛责。总于有一天当他无法再做到如此出色,无法继续保持比别人强,表现的好的时候,虽然父母没有责备他,无奈的接受了这样的事实,但是他却觉得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父母对自己的期待,因为他在父母的眼神中看出了失望。虽然他现在已经上了大学,不再父母身边,但是他依然无法摆脱这种失败感,虽然他在人际和学习上表现的不错,但是却因为没有达到父母的期待而感到失败,因为他已经继承了父母的价值观及对待自己的方式“只有成功,我才能有价值”。所以他即看不起自己,也看不起身边的人,因为他自己没有做到他期待的成功和出色,而身边的人也没有。但他却没有意识到错也许不在意自己不够努力,不够成功,而仅仅是盯着自己的失败之处不放,仅仅是把成功和超越别人当成自我肯定的条件,当他做不到的时候只会自我贬低和自怨自叹。

有时这种价值观来自于“自卑”。心理学家阿德勒就提出了“自卑及其超越”的理论,因为他从小因为身体不好而自卑,也正是因为这种自卑才不得不把自己可以做的好的事情做的更好,以找回自信和自我的肯定,达到自我超越。所以很多成功的人也是在内心深处有着某种强烈自卑感的人,如果进行的顺利,这种成功会取代原有的自卑,回归自我肯定的正轨。但如果过于用成功来肯定自己,却有一个潜在的危险――无法承受失败。因为失败就会把内心深处的自卑感激发出来,自我的价值就会在自负与自卑间徘徊,无法获得一种内心深处真正的安宁。曹军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但是他却活的不轻松,不是因为工作而是因为人。从小他家里有三个孩子,而父亲唯独不喜欢他,无论他多么努力。后来他不再期待父亲对他的肯定,因为在无法给予肯定的人身上找肯定是一件徒劳的事情。所以他早早的离开家,离开了父亲。但是在内心深处他却有着一种不为人知的自卑感:我不够好,不够讨人喜欢,也许只有做的更好才能受到别人的肯定。就这样,在以后的人生经历中他试图把所有的事情做的完美,当然很多的时候他做到了,如今他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每日却生活在焦虑不安当中,因为他害怕自己在人前表现的哪怕有一点不好,如果有一点做的不好他就很不安,很焦虑,无法接受自己,他的口头禅是:这点事情都做不好,还能做点什么?所以他整日的目标就是在各各方面达到他所谓的“一般”的标准,也就是不允许自己有一点不如人的地方,只有这样他才有安全感,才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这种凡事都要超过别人,凡事都不能比别差,凡事都要做的好的做人方式与信念让他活的很累,虽然他已经很成功了,从外界的标准来看。

最后,这种价值观也可能来自于一个本不存在的“梦”。在小的时候我们对自己,对生活总是有很多期待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人接受了现实,发现有些“梦”仅仅是梦而已,而非现实,接受了现实也就免除了心里的冲突,但有些人却把“梦”当成现实,死抱着不放,不达目的不罢休,如果没有达到就意味着自己不好,不行,是一个失败者,而没有意识到这一切不是因为自己真的很差,而是自己的目标太高。张炜从小就是在掌声中长大的,他的父亲在当地是比较有名望的人,而他一直在学校表现的出色,工作后也是单位里的精英,后来经商后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一切看起来都很好,直到有一天因为家庭内部的原因他挨了打,因为是家人,所以也不好通过法律渠道解决,但从那一刻开始,他原本的自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如人的感觉。而这种自卑感总会附着于某种具体的事物之上,一开始是埋怨自己的懦弱,为何挨打不反抗,后来又自卑自己的学历,自己的学历不够高。于是原本正常的生活被颠覆,一切都和过去变得不同,以前和人在一起总是有种优越感和自负,但是现在一切都找不到了。其实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学历,也不在于挨打,挨打仅仅是一个导火索,它打破的是那个自己永远比别人强,永远成功和出色的梦,正是因为挨打,所以他看到了自己脆弱的一面,看到自己也有被人伤害的时候,也有不如人的时候。但是他一直生活在自负的梦里,无法接受这样的一个现实,一定要再次找回那个全能的自己,那种和别人相比的自负,就这样他陷入了这种“圆梦”的游戏中。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会发现,如果把一个人的价值建立在永远比别人强,比别人出色,超过别人,凡事成功的基础上就会很危险,当我们可以达到的时候就会变得自负,就会找到自我的安全感,但是当我们无法做到永远的出色,永远的优秀,永远比别人强的时候我们的世界就会崩溃,接着我们就无法接受这个现实的世界,和这个现实的自己。一旦达不到就会陷入深深的恐惧当中,因为达不到就意味着是我们的不好,是我们不够出色,是我们不如别人,我们也就无法继续获得他人的肯定与认同,也就永远无法找到那种超越别人的自负与优越感。所以真正的自信来自于对我们做为一个人的肯定,即不因我们的成功或失败而改变,这种自信来自于自我接纳即对自己的爱,而不是一种有条件的爱,只有做的好,只有表现的出色,只有超过别人,我才能爱你。一个自我接纳的人才能看到自己的价值,才能肯定自己的价值,如果仅仅把成功做为自我价值的来源,那么这种自信并不是对自己做为一个人的信心,这种“信心”是来自于外在而不是我们自己,所以也不是真正的,坚固的自信,就好像早晨的露珠一样靠不住。所以真正价值来自于我们的努力,来自于我们对自我的肯定,来自于我们做的有意义的事情,和我们所爱的人。而非凡事都比别人强,比别人成功,因为如果这样来定义成功和价值,那么这个世界上将没有成功的人,将没有有价值的人,因为没有人能永远保持出色,没有人能保持成功,没有人能保持一直比别人强,没有人能保持所有的地方都比别人好。所以不是你自己也不是这个世界出了问题,而是你的价值观“只有成功,我才能有价值”,如果抱着这种价值观不放,你永远都是一个失败者,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有有价值和成功的人,因为就算是成功的人也有不好的地方,也有失败的时候,所以就算你有不如人的地方,有失败的时候,也不意味着你是一个失败者,一个没有价值的人,只能说明,这就是人生,就是是生活,原本如此,有成功,有失败,而不意味着你不好。文:王宇首发:南京心理咨询网爱贬低别人的人也喜欢抬高自己

作者:北京阿尼玛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 刘晓祯

小张身边的人都反映,说小张总喜欢说别人不好,总爱贬低别人。的确,不管是对小张单位的同事还是他的家人,他都总是批评。好象显得只有他自己正确一样,这让别人很不舒服。小张自己也很纳闷,自己明明很关心别人,别人为什么总说自己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呢?

比如,小张的妻子劳累一天下班回来,小张会跟她说:“你怎么还不做饭啊?吃什么啊?”这每每让小张的妻子很伤心,觉得丈夫不理解自己,总是把自己的心意贬的很低,其实自己就是要去做饭啊,用得着小张那么催吗?可是小张有自己的解释,自己说你怎么还不做饭是在关心妻子饿了没有,说吃什么也是在关心妻子要不要吃点什么东西,并不是在批评妻子不做饭,妻子怎么就听不懂呢?

这就是小张这一类人说话共同的特点,当他贬你时,他是在夸你是在关心你,如果他什么时候夸起你来了,他自己的感受就不好了。这使他们经常遭到误解,一番好意往往说出来就变成了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但是别人说他们爱批评人也并不全是误解,他们贬低别人的时候意思是“我贬低你才能显示出来我的正确,要不怎样显示你错我对呢?”所以他们贬低别人的时候目的是为了抬高自己,但这也并不说明他们自己有多么自信,真正自信的人是平和的,用不着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护自尊。小张的做法恰好说明他不自信甚至自卑,这才需要通过说别人不好来建立自己的光辉形象。其实也利用了别人的感情。

小张就是这样,他从小在家里总是受到否定和贬低,总是不被认可不被重视,自己的需求总是受到忽略。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成长起来,他变的说话尖刻,总是否定和贬低别人,正和自己不喜欢的家庭氛围相一致。因为他太熟悉这种氛围了,以至于自己对妻子批评起来都感觉不到是在批评。还以为批评就是关心。

那么,小张需要怎样调整自己呢?首先,他需要建立真正的自尊和自信而不是做一个纸老虎,这就需要他放弃旧有的防御,不要再在自卑和自傲中两极波动。第二,他需要学会直接的表达爱,这并不是肉麻,而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所需要的。第三,小张的亲人如果想要帮助他,就需要多肯定和理解他,不是通过指出他问题的方式,而是要给他尊重和共情。长此以往现实的生活会修复他过去的创伤,使他变的真正自信起来。自我治愈:和自己约定,永远不要否定自己 心理引言:我跟自己说好,要活得真实,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就算全世界否定我,我还有我自己相信我。我跟自己说好,要过的快乐,无需去想是否有人在乎我,一个人也可以很精彩。我跟自己说好,悲伤时可以哭的很狼狈,很狼狈,眼泪流干后,要抬起头笑得很漂亮。—— 《与自己的约定》

——心灵咖啡网自我治愈:和自己约定,永远不要否定自己 我跟自己说好,要活得真实,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就算全世界否定我,我还有我自己相信我。我跟自己说好,要过的快乐,无需去想是否有人在乎我,一个人也可以很精彩。我跟自己说好,悲伤时可以哭的很狼狈,很狼狈,眼泪流干后,要抬起头笑得很漂亮。—— 《与自己的约定》和自己约定,永远不要否定自己;和自己约定,每天写自己的10个优点;跟自己约定,从今天开始,把你的优点写下来之后,每天大声念几遍。这样,我们苦了,笑了,自信心也会慢慢回来了。这天,沙哈尔老师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一位上高中的女孩打来的。女孩在电话里跟沙哈尔老师谈了自己的学业、人际关系,也谈了自己和父母亲的关系,总之,她的谈话中心只有一个——“我真的什么都不行!”她很压抑,也很痛苦。“是这样吗?”沙哈尔老师问。“是的。我和同学关系非常不好,大家都不喜欢我。我的学习成绩很一般,老师对我视而不见。妈妈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无法满足她的愿望。我喜欢的男孩不再喜欢我了,我的生活里没有阳光……”女孩好保对什么都失去了希望。“那你为什么要打这个电话?”沙哈尔老师追问。“不知道,也许是想找个人说说话吧!”女孩继续说着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不会和人打交道、不想聊天、不想上学、幼稚乏味、什么都不懂……沙哈尔老师很纳闷:一个女孩为什么要把自己说得如此不堪呢?经过进一步的交谈,沙哈尔老师了解到女孩的父母都是老师,因而对她的要求很高,很多却是她无法实现的。在家的时候,父母经常指出她的不足,对她加以指责。慢慢地,女孩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经过一番交谈,沙哈尔老师终于明白了她的问题所在——缺乏鼓励!一个人如果长期得不列鼓励和青定,生活在被否定的环境中,那结果就会是——自我否定,认为自己真的什么都不行。在电话里,沙哈尔老师帮看那位女孩找到了她的许多优,长——有上进心、是个懂事的孩子、说话声音很好听、很有礼貌、语言表达能力强、做事情认真、能够和人沟通……“你看看,我们才聊了多一会儿,我就发现称有这么多的优点,你急么还能说自己什么都不行呢?”沙哈尔老师说。“这能算优点吗?没有人这样说过呀!”女孩惊讶地说。“从今天开始,请把你的优点写下来,至少要写满10条。然后,每天大声念几遍,你的自信心舍慢慢回来。要是发现有了新的优点,别志了一定要加上去呀!”女孩高兴地答应着,轻松地放下了电话。在第二天的课上,沙哈尔老师给他的学生讲了这个女孩的故事,说完之后,他很严肃地告诉学生: “在我们的身边,可能也有很多人像那个女孩那样,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但是,我希望你们今天听了这堂课之后,彻底打消那种念头。无论什么时候,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不要急于否定自己。”在我们的身边,经常有这样的声音,“我不能”“我不行”,甚至成了一些人的口头禅。难道就真的是一无是处吗?怎么可能经常把“我不行” “我不能”挂在嘴边,这是十分愚蠢的做法。这是因为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认为自己“不行”就相当于给了自己一个消极的心理暗示,你的意识就会接受这个指令,只要你的意识下命令,你的潜意识就不会和你争辩——它会完全接受这个命令,它像个无知的小孩,听不借“玩笑”话——从而“我不行”就会逐渐地渗入到你的潜意识中,时间长了,你真的就会朝着那个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人长期被这样的情绪所笼罩,就会很容易出现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的现象,这样的人常会因为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而不愿意与人来往,只想与人疏远,他们缺少朋友、顾影自怜,甚至会产生一些内疚、自责的自卑心理。这样的人,与其说是消极,倒不如说是对自己要求得过高了,他们很难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如果一个人总是沉浸在“我总是不能做到最好”这样的阴影中,那就无异于给自己套上了无形的枷锁。否定自己,就像是在心底扎下的木桩,让自己的心灵沉重不堪,也阻碍了自己与外界的自由联通。如果能够认清自己并且相信自己的话,拔掉心底的木桩,懂得变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周围的世界和自己的困境,那么很多的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永远不要否定自己,就算全世界都否定你,你也要相信你自己。不去想别人的看法,旁人的话不过是阳光里的尘埃,下一秒就被风吹走。这是你的生活,没有人能插足,除了你自己,谁都不重要。悲伤,尽情哭得狼狈,泪干后,仰头笑得仍然灿烂。一往直前,激发生命所有的热情。年轻不怕跌倒,永远地,让自己活的很漂亮,很漂亮。抬高自己,但别贬低别人

自己努力上进,更欢迎别人超过自己。当别人奋发向上的时候,当别人已经超过了自己的时候,要对别人持一种欣赏、羡慕的正确态度,并且满腔热忱地帮助同事成长进步,需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当“人梯”,让别人踩着自己的肩膀冲上去。

现在的社交崇尚自我表现。因为在交际应酬中不会适当抬高自己的人,很难获及高质量的交际效果。善于交际应酬的人,总是尽量把自己的长处呈现于朋友同事面前。比如,伶俐的口才,渊博的学识,温文尔雅的举止,典雅的服饰,都会给人带来一个良好的交际印象。所说抬高自己,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努力表现自己。适当地抬高自己并不是清高自负。在言行上贬低别人,如用旁若无人的高谈阔论、矫饰的表情、夸张的动作来表现自己,就会使人产生反感。

某单位的赵女士,每天总是利用一切机会让人们知道她的存在。一位老兄在遗憾儿子差两分没被清华大学录取,一旁的赵女士生怕没了机会,插嘴到:“真是的,我那儿子也不争气,要升初中了,才考了99分。”旁人不难看出,她到底是自贬还是自夸。一年秋季,她办完调动手续,满以为会被热情欢送,岂料送行的只有一名例行公事的干部。

例子中赵女士就是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的最好体现。像这种人生活中还有很多。

如果对他人心怀不满,不惜自己的人格,不惜损害别人的人格,或者“鸡蛋里挑骨头”,或者造谣生事,竭尽诬蔑诽谤之能事,那么,其结果既损害了我们的事业和同事的感情,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损害了自己。这样,不但没有抬高自己,相反,却被人憎恶、唾弃,使自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善于显现自己的人与同事交谈时多用“我们”少用“我”,因为后者给人距离感,而前者使人亲切。他们讲话时也很少用“嗯”“哦”“啊”等停顿习惯,这些语赘会让人感觉出是一种敷衍、傲慢的官僚习气,而令人反感。

导读

第1章 报复心理 一饭之恩必偿,睚眦之仇必报1.1 报复心理 1.5 子路曰

第2章 猴王心理 猴王之争2.1猴王心理

2.3 自卑心理(2)2.4 崇拜心理解析(1)2.5 名人的猴王心理2.7成功学与猴王心理

第3章 邦妮定律

3.1 邦妮定律及其内部结构解析(1)3.1 邦妮定律及其内部结构解析(2)

3.5 邦妮定律与心理疾病治疗

第4章 条件反射

4.1海马体记忆弧4.2 海马体记忆弧内部结构解析与链接定律(1)

4.3 掌握知识的过程4.4 内隐记忆内部结构解析

第五章 规则哲学

5.1 规则简介5.2 人是规则运行的载体 心路历程

第五篇:(电大)谈一谈你对人们如何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理解和思考

谈一谈你对人们如何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理解和思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国家开放大学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材料分析题(80

分)

材料分析一:医务工作者展现了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有的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普通人可以通过自我隔离把客观风险与主观焦虑降低到最低限度,而医务工作者则选择了“逆行”。当很多人在家中安全隔离时,大批白衣天使却走出家门,坚守工作岗位,用生命守护生命。疫情使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风险更高,工作环节更复杂,工作强度更大。面对这些严峻考验,医务工作者不负人民重托,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诠释了救死扶伤的真正内涵。

请回答:谈一谈你对人们如何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理解和思考

参考答案:

人既可以是价值的主体,又可以是价值的客体。人在价值关系中的双重地位决定了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人的行为的社会意义,即对社会的贡献。人的个人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行为对于作为主体的自我需要的满足,主要是指社会对个人的待遇。当个人的正当需要得到满足,并得到社会公正的待遇时,个人价值就能实现;反之,当个人的正当需要得不到尊重和满足,甚至被剥夺了基本生活的保障时,个人价值就很难实现。

人作为价值主体,具有要求满足自身需要的特性;人作为价值客体,又具有通过其实践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来满足他人和自身需要的特性。

一个人只有对社会作出贡献,才有权利得到社会相应的肯定和报偿。与之相对,社会只有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来满足个人的正当需要,才能使人的个性和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下载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四辩[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四辩[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