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手足口病预防
关于2014年中小学教师高中级职称专业
水平能力测试的通知
襄人考[2014]16号
各县(市)区人事考试院中心,市直各中小学学校:根据省职改办《关于规范全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工作的通知》(鄂职改办[2013]24号)和省人事考试院《关于做好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专业水平能力测试的通知》(鄂人考函[2014]3号)和市职改办《关于2014年度襄阳市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水平能力测试工作的通知》(襄职改办[2014]2号)文件精神,现就襄阳市2014年度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工作通知如下:
一、测试组织工作
在省、市职改办统一领导下,全市中小学教师高级水平能力测试工作由省人事考试院负责,全市中小学教师中级水平能力测试工作,由襄阳市人事考试院具体组织实施。
二、测试范围对象
拟申报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2012年及以后未取得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书者,均应参加本次水平能力测试。其中乡镇所属中小学校教师的水平能力测试,由本校自行组织,方式不限,合格即可进行推荐,推荐结果当年有效。
三、测试内容和形式
(一)测试内容。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内容主要考察教育理念、教学理论水平和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能力。
(二)测试形式。
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形式为笔试。
高级水平能力设高中(含职业高中)、初中、小学、幼教四个层级,不分具体专业,考试科目为一科。
中级水平能力测试设:
1、高中教师晋升一级教师职称试卷;
2、初中教师晋升一级教师职称试卷;
3、小学教师晋升一级教师职称试卷;
4、幼儿园教师晋升一级教师职称试卷。
不分具体专业,考试科目为一科。
四、报名办法和时间安排。
1、报名办法: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均实行网上报名。高级水平能力测试在湖北人事考试网()上报名,申报人员统一在“湖北人事考试网”的网上报名栏目上填报相关信息,上传本人照片,下载打印网上报名系统内《水平能力测试报名表》,持身份证、职称证、教师资格证及打印的报名表格(单位盖章)和近期一寸彩照一张,到各县市区人事考试机构进行资格审查及缴费确认,市直学校申报人员直接到市人事考试院服务大厅进行资格审查及缴费确认。现场资格审核通过并缴费确认的申报人员请于考前
一周在“湖北人事考试网”下载打印准考证,持准考证及身份证参加考试。具体事项将及时在湖北人事考试网上公布。
中级水平能力测试在襄阳人事考试网()上报名。中级水平能力测试的报考人员须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登陆襄阳人事考试网(网址:http://),点击 “网上报名”,选择“襄阳市2014年中小学教师中级水平能力测试报名”填写报考信息,上传1寸近期正面免冠电子彩照(jpg格式,照片大小在20K左右,五官轮廓清晰,占满图片框),下载打印报名表。市直单位(东津新区单位报名点选择市直)报考人员将网上打印的报名表经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人事代理机构)盖章后,交近期一寸彩照一张,直接到市人事考试院办理审核和缴费确认手续。县市区报考人员在网上报名后,可将报名表、照片和报名费交由当地人事考试部门办理缴费确认手续。
2、时间安排
网上报名时间为3月31日—4月18日(高级水平能力测试在湖北省人事考试网上报名,中级水平能力测试在襄阳市人事考试网上报名);
现场审核缴费时间:3月31日—4月19日。
网上打印准考证:高级水平能力测试考前一周在省人事考试网上打印,中级水平能力测试考前一周在襄阳市人事考试网打印。
笔试时间:5月10日
五、组织实施
(一)管理模式。全市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工作,在省、市职改办领导下,按照省人事考试院统一组织要求,市人事考试院和县市区人事考试机构会同当地职改部门组织实施。
(二)命题组织。省人事考试院制定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的测试大纲,实行全省统一命题。
(三)考务安排
全市高级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考点统一设在襄阳市区,市直、襄城、樊城、高新区、东津新区参加中级水平能力测试考点设在襄阳市区;各县(市)和襄州区参加中级水平能力测试考点设在各县(市)和襄州区。不具备条件或者参加测试人数较少的地区,经市人事考试院协调,采取相对集中的办法安排有关考务。
六、测试成绩使用
高级水平能力测试通过比例和测试合格人员名单,由省人事考试院报省职改办确定。通过人员下发由省职改办统一制发、验证的合格证书。中级水平能力测试成绩合格率由市
职改办划定,通过人员由市职改办统一制发、验证合格证书。合格证书三年内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职务有效(含当年)。
七、收费标准
根据湖北省物价局、湖北省财政厅鄂价费[2001]302号和省财政厅、省人事厅鄂财综发[2003]12号文件规定,高级职务水平能力测试费用标准为每人100元。中级职务水平能力测试费用标准为每人50元。
八、有关要求
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牵涉到中小学教师的切身利益,各县(市)区人事考试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专班,督促落实,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襄阳市人事考试院
2014年3月28日
第二篇:预防手足口病讲话稿
预防手足口病讲话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据疾控中心专家讲,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尽管目前该病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但做到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降低被肠道病毒感染的可能。
1、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感染十分重要。加强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刷牙,勤漱口,勤洗澡。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2、应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传染的机会。
3、是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以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4、注意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应尽早到正规医院就医。如医生建议住院治疗,应积极配合。未彻底治好前,不要急着上学,防止传给别人。
5、是注意做好居室内外的清洁卫生,经常清理垃圾、粪便,加强开窗通风,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
相信大家做好以上几点时,一定会有一个更健康的生活。
第三篇: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手足口病是传播很快的一种儿童传染疾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很容易交叉感染,现在还没研制出防疫这种病毒的疫苗,所以一定要注意预防,特别是幼儿园里的孩子们要注意预防手足口。
手足口症状:
发热,体温达到38度以上,口腔粘膜、手部、足部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同时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幼儿园在本病的流行或高发季节应做好以下工作:
1、卫生消毒。幼儿园要保持每天放学消毒一次,有必要条件的应该中午一次晚上一次。孩子玩耍的教学玩具要用专门的消毒液浸泡消毒,通常使用的84消毒液,一般把教学玩具浸泡一小时左右就可以。地板和桌椅也要用84消毒液擦一遍。孩子们一般都是在幼儿园里面吃饭,孩子们用的餐具也要专门的餐具消毒液进行刷洗,保证环境的卫生清洁。
2、预防宣传。幼儿园老师要对孩子家长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工作。孩子们回到家里以后,要让家长们多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在家里面如果孩子出现了发热,皮疹等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尽早的带孩子到医院做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孩子没有痊愈的情况下一定不要让孩子接触其他的小朋友或者是上幼儿园上学。
3、卫生教育。幼儿园一定要加强在园孩子们的卫生教育工作,平时要教育孩子在吃饭之前、上厕所后都要用肥皂把手洗干净;教育孩子勤剪指甲的好习惯,还要教导孩子不随便乱弄东西,特别是在人口集中的地方更不要乱摸东西。教育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4、做好检查。幼儿园在教学期间也要注意孩子们的身体情况。如果发现孩子们在上学的时候有发热,出皮疹的状况的时候要立即通知孩子的家长,并把孩子及时隔离送医院检查治疗。在注意观察一下周围孩子是否有疑似症状的发生,如果是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必要时做好停课准备。
5、成立预防小组。幼儿园除了要做好卫生检查以外,应该专门成立一个预防小组,把每天入园孩子们的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从入园到出园都要做好详细记录,孩子每天的身体状况,饮食情况都注意。每天进出幼儿园的教室或者其他人员都要做好消毒动作,保证在园孩子们的健康。如果发现感染的孩子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并及时上报。
第四篇: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材料
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材料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二、手足口病的病原有哪些?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三、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有哪些?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状.手足口病常常表现为: 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
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临床上不痒、不痛、不结痂、不结疤。患儿尿黄。重疹患儿可
伴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
四、手足口病的额传染途径有哪些?
1.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等物品。
2.患者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
3.饮用污染的水和食物。
五、个人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六、何谓正确的洗手?
1、正确的洗手是有效防止感染及传播手足口病的措施之一。
在下列情况下应及时洗手:(1)餐前和上厕所后。
(2)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3)打喷嚏或咳嗽后。(4)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
(5)接触公共设施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
2、合理的洗手方法应包括以下步骤:
(1)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
(2)擦上足够的肥皂或洗手液覆盖所有手表面。(3)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4)手心对手被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5)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6)双手手指的背部与掌心揉搓。
(7)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8)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9)搓洗手腕,交换进行。(10)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11)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12)用擦手的毛巾/纸巾关闭水龙头。
预防手足口病宣传材料(2008-05-13 19:53:50)标签:杂谈 预防手足口病宣传要点
1、养成良好的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食用。
3、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分类:杂谈
4、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5、注意搞好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6、注意家庭室内外的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
7、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8、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9、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10、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11、强化医疗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12、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场所传播。
之二
小学及托幼机构如何防止手足口病
1、手足口病是如何在人群中传播的?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但成人由于自身免疫机能的完善,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而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部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2、如何预防小儿手足口病?
(1)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在食用。
(2)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3)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4)家长要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和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和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3、在学校幼托机构内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的孩子,应该怎么办?
学校幼托机构、一旦发现出现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的孩子,应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和幼托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做到以下几点:(1)学校和幼托机构应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于报告工作。一旦发现有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的患儿后,要由疫情报告人作进一步排查,一旦怀疑为传染病或疑是传染病病人时,应立即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立即通知患儿家长,及时送医院诊治
(2)学校和幼托机构应当加强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登记工作,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学校和幼托机构应注意班级的换气通风,特别是幼托机构要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的机会。对住校学生及幼儿宿舍的被褥、衣服要放在阳光下暴晒。
(4)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与家长一起教育学生及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重点是饭前便后要洗手;同时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在地上摸爬玩耍,更不要用家长自己嚼过的食物喂食孩子。
(5)应立即动员家长对患儿进行医院或家庭隔离治疗,直至病痊愈方可返校。之四
手足口病基本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目前还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病人症状一般轻微。
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三、手足口病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透过受患者的粪便传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仍具传染性。
四、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5岁一下儿童为主。
五、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臂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氧、不结痂、不结疤的四大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栗米样斑丘疹或水泡,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氧,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浑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氧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消退。
六、手足口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躁、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尔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七、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手足口病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欧美及亚洲等地没有严格的地区性,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一般为5-7月,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八、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本病至今尚无特殊预防方法,疫情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做好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一般不需对接触者采取医学措施。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在手足口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药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今年3月份以来,安徽省埠阳市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手足口病疫情。截至5月2日,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736例,死亡22例。我市近几年均有手足口病发生,病例呈散在分布。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EV71型等)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
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易感人群:主要为学龄前儿童。
流行特点: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流行。手足口病没有严格的地区性,发病季节以夏、秋季多见,6-7月份为发病高峰。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3-7天,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内疼痛和皮疹,在手、足、臂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
(一)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二)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侵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三)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四)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五)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六)当孩子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患儿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等,必要时住院治疗。
手足口病防治宣传资料一
肠道病毒71型感染防治知识
1、何谓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
答:肠道病毒感染顾名思义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的71个血清型等,肠道病毒71型为新型肠道病毒的一个血清型,是引起小儿手足口病等的常见病原体。
该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少数病情较重,甚至会引起死亡。该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2、肠道病毒71型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答:肠道疾病71型感染后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多数患儿突然起病,约半数患儿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同时出现发热症状,多在38℃左右。在患儿手、足、口腔粘膜以及臂部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氧、不结痂、不结疤;由于口腔溃疡会伴有疼痛,患儿往往会拒食、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也会下降。
肠道病毒71型感染往往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如肺氺肿、无菌性脑膜炎、暴发性心肌炎等。这类患儿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多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3、该病是如何传播的?
答:肠道感染71型感染主要是通过人群见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肿的病毒可通过空间飞沫传播;被患儿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可通过日常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或水源,可经口感染;医院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感染。
4、如何预防小儿肠道感染病毒71型感染?
答:目前该病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但做到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降低被肠道病毒感染的可能。(1)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澡等,要饮开水,不要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2)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3)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家长要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5、孩子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家长应该怎么办? 答: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如孩子是幼儿园小朋友或者学校学生,还应及早告诉班级老师。孩子未彻底治好前,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学校上学,防止传染给别的儿童。
“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材料
“手足口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5-7月为高发期,易感染人群为6岁以下儿童,≤3岁儿童为高发人群,现就有关辨认及预防的知识印发给你们,请加以了解和宣传: 手足口病病例定义(一)临床诊断病例
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重症病例: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2.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一)手足口病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预防手足口病宣传材料
预防手足口病宣传材料
(一)一、婴幼儿(特别是5岁以下)肠道传染病预防要点
(一)婴幼儿(特别是5岁以下),如有下列情况之一,及时送县医院就诊:
1、发热伴手、足、口腔、肛周皮疹,病程在4天之内;
2、发热伴精神差;
3、疱疹性咽峡炎。
(二)婴幼儿(特别是5岁以下)预防肠道传染病家庭及周边卫生环境必须做到:
1、清理粪便和垃圾;
2、清除杂草和污泥;
3、厕所消毒灭蚊蝇
4、家禽家畜要圈养;
5、生活用水须干净。
二、手足口病的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预防手足口病宣传材料
(二)一、手足口病的特点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潜伏期2-7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或/或呼吸道飞沫传播,变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第五篇:手足口病预防应急
学校手足口病预防应急
工 作 方 案
学校、幼儿园是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为切实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幼儿园内传播,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树立防控意识
学校成立以校长胡正言为组长,副校长陶铁球、袁斌为副组长,各行政成员、各班班主任、各村小校长、各幼儿园园长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园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高度重视呼吸道和消化道等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要按照《汉寿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要把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作为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点来抓,周密部署,明确分工,层层把关,确保不发生传染病疫情。
二、建立、健全防控制度,提高防控能力
各中小学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必须利用每日晨读时间,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各幼儿园应认真落实每日晨检制度。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通知家长带小孩去正规医院就诊,切实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发生疫情的学校、幼儿园要及时将疫情分别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对迟报、漏报或隐瞒不报的,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三、落实防控措施,减少传染病暴发可能性
学校、幼儿园要保持校内环境清洁卫生,定时打开教室、寝室门窗,通风换气,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幼儿园应认真落实幼儿餐具、毛巾、喝水杯的每日消毒制度,定期对教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注意幼儿饮食营养平衡,保障幼儿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提高幼儿免疫力,减少传染病暴发可能性。
四、加强防控知识学习,提高服务质量
各学校、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应认真学习《预防儿童手口足病(EV71)知识问答》,做到小学生和幼儿人手一份。
五、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在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中,要关注儿童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要勤洗澡、勤换衣;要培养、强化幼儿的健康意识,尤其要强调儿童与家禽、家畜、宠物直接接触后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农村地区应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增强儿童自我保护能力。通过橱窗、板报等形式向家长进行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科普知识宣传,坚持病儿隔离制度,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各校(幼儿园)结合“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检查,组织力量做好学校、幼儿园的自查和监督检查工作。对安全卫生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登记在册、分类整治,并制定具体的整改方案,限期整改。
六、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