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印刷公司庆祝国庆60周年征文
曾经 我们是一片茫然的小草
没有花的芬芳
更不敢臆想与参天的大树竞高
那个时代需要我们这些小草
但并没有人期望我们有一天会长成栋梁
甚至都没有人期望我们在炉膛中
作为柴薪去噼啪地燃烧
只想到
让这些不知名的小草
在科技的大田里
沤
出一点点肥料
为科研的泥土增加哪怕一点点的丰饶
那个时候
连我们自己都不是那么自信
甚至都不敢抬头去望一望身边大树的树梢
那是1984年的秋天
还有些青涩的柳传志
曾信誓旦旦地向周光召院长汇报
将来我们要成为一家年产值200万元的大公司
那个时候的柳总
可能还在为自己的这个愿景而感到自豪
可我们又是自信的
我们想象着
能让今天的涓涓细流
汇聚成明天滚滚的波涛
最后一定要汇入大海的怀抱
于是
在我们的名字里
总喜欢加上大海的字样
科海就是那个时代我们最愿起的名号
一片无名的小草
终于成长为身披绿色戎装的士兵
在国民经济的主战场边
吹响了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的集结号
我们自豪
因为我们已成为
战斗在国民经济主战场的战士
我们骄傲
因为我们高举着科技的旗帜
在残酷的市场上争先恐后
在冷漠的商海中劈波斩涛
我们不惧强大的对手
更不惧怕令人窒息的枪炮
看
联想冲上去了
他们在强手如林的对手面前纵横捭阖
终于成为it行业中的领跑
地奥也冲上去了
他们靠着自己的科研成果
跻身于中国医药行业的象牙塔
为国人的健康奉上回春的好药
三环犹如一支轻骑兵
用自己的智慧做矛
拔城略地
抢下一个个敌方的要塞
让自己的钕铁硼走遍世界的天涯海角
光阴荏苒
岁月如梭
时代的列车
隆隆地驶上了新世纪的快车道
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
犹如为奔跑着的巨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让孤寂了百余年的中华民族
重新赢得了世界的喝彩与称道
时代再次选择了我们这片小草
部分研究所需要转制
为的是
保证科研的主力军轻装简从
向着既定的目标快速疾跑
北京、广州、沈阳、成都、南京
都已闻听到了重新出发的集结号
没有犹豫
没有彷徨
抛下事业单位的旧行囊
甩开国立研究所的老称号
快速集结在国科控股的大旗下
企业的招牌是我们这支队伍新的番号
所长不见了
摇身变为行色匆匆的董事长、总经理
科学家易名了
金领员工是恰如其分、当之无愧的称号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我们的队伍知识最多、价值最高
有了这么好的员工队伍
我们应该事半而功倍
我们应该千均压顶不弯腰
我们要在国民经济的主战场上建功立业
我们要在市场的拼搏中矗立起自己的旗号
再艰难的开始
我们也要迈出虎虎有声的第一个步伐
再难捱的岁月
我们也要昂起头、挺起腰
让别人看不到沮丧和悲哀
看到的只有自信的微笑
我们再次出发了
手挽手、肩并肩
在广袤无际的市场上起舞
舞出一片勇敢者的崭新天地
在云谲波诡的商海中弄潮
创造出属于智慧者的灿烂明朝
在中国科学院企业的发展进程中
生发了多少感人的故事
一桩桩、一件件都令人唏嘘不已
在记载我们所做贡献的荣誉册中
有
多少成功的案例
让全院上下都要为我们感到骄傲
联想集团以产业报国为己任
以第一个吃螃蟹的魄力
率先冲上国际化的跑道
终于在世界最牛的pc机产品上
贴上了醒目的lenovo商标
沈阳计算十年磨一剑
终于拿下
高档数控系统的锁钥
从此
中国的各类新型设备有了智慧的心脏
运转起来是那么的灵动、那么的完好
成都信息独辟蹊径
让自己的新型电子选举系统
在全国最高级别的选举中独领风骚
连胡总书记都拍手称好
中科集团为了让蓝天更蓝、绿草更绿
他们要化腐朽为神奇
变废品为财宝
用科学的方法将垃圾焚烧
让创新的成果造福于中国的绿色环保
我们的企业都在各自的行业中冲顶
力争成为本领域的佼佼者
在成功者的领奖台上站得最高
科学出版集团捧得中国出版业的政府大奖
建筑设计院把设计的金奖揽入怀抱
东方科仪为大科学装置引进急需的设备
北京科仪的真空分子泵在白热化的市场中热销
我们早已忘记自己是一株无名的小草
感觉自己的躯干已经顶天立地
自己的头顶早已是枝繁叶茂
啊
我们这一片小草终于成材
草地终于蜕变成森林广袤
为祖国的美丽又添加了一抹绿色
为祖国的强大注入了火一般的情豪
我们是创业的英雄
自卑与抱怨早已不是我们心底的符号
成功者的香槟酒由我们向天空喷洒
胜利者的喜悦
毫不掩饰地挂在每个人的眉梢
我们要把创新的成果置换成庆典的礼炮
向中国科学院六十华诞献上最美的祝福
让我们与你共同分享成功的荣耀
向祖国六十华诞献上诚挚的厚礼
让我们与祖国共度良宵
第二篇:情报中心庆祝国庆60周年征文
金秋十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遥想一九四九,建国伊始,百废待兴。科学院内,少长咸集,群贤毕至。汇中华之英杰,扬科学之风帆。风雨兼程,探索自然奥秘;革故鼎新,推动生产发展。敢于探索,勇攀世界科技高峰;求真务实,不负中华领袖之重托。
爰至一九九八,矢志创新,锐意进取。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凝练目标,整合机构,配置人员,改革机制。十年间,硕果累累,丰景璀璨。载人航天工程突飞猛进,基因图谱成功破译。基础研究常有新突破,应用技术推动生产力。立足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科学院不愧为中华科技火车头,知识创新领跑者。
乃我中科院之英杰,戮力同心,共赴创新伟业。名家迭出,不可胜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后起之秀,宏图将展。胸次之中,包罗丘壑万千;眉睫之前,尽显豪情万丈。抚今追昔,承前辈之圣训;继往开来,实我辈之义务。重任在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前途似海,共创中华锦绣明天。
第三篇:政协委员庆祝国庆60周年征文
是政协**省五届委员会委员,兼任经济委员会委员。作为一名新委员,既是荣誉,又是责任。参加政协组织一年多来,经过开会、学习、活动,怎样当好政协委员,我本人体会是:作为企业界的委员,一是要合法经营致富,对企业和社会有责任感;二是要积极热情参政议政,向党和政府多提合理的、有价值的建议,三是要遵守政协组织纪律,无特殊情况,要按时参加
各种会议及活动,完成政协布置的各项任务。
我是一名房地产开发商,经营宗旨是:开发建设让大多数老百姓买得起、又能买到保值增值的商品房。我公司在海口市文明东路开发建设的“海润花园”小区,总建筑面积36000㎡,有9栋305套住宅房,销售的平均利润不到500元/㎡,交付使用不到3年业主的平均增值1500元/㎡以上,增值额70%以上,向国家该交税金450万全部交清,二证即房产证、土地证全部为业主办好。对比海口市目前尚有3万多套房未领到房产证的客户,我们“海润花园”的业主感到安慰和舒心。这充分反映出我公司的责任感和正确的经营宗旨,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相结合,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永恒方向,作为政协委员是理所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我的家乡位于**岛风景秀丽的东寨港畔,在那里有保留世界最大面积的红树林,有久负盛名的曲口海鲜,离海口市中心区30多公里。我出生、成长、读书都在这难忘的地方,对家乡有着深厚情谊,我不是家乡最富有的企业家,但捐款搞公益事业是最多的人,记得1989年我全部资金不到10万元,就拿出1万元捐给农村打自来水井,历年来为建设文明生态村捐款6万多元。1996年,重建母校演丰镇演海中心小学时,捐款8万元,还为全校师生每人捐一套校服,带动了外出工作人员为学校捐款40多万元,重建了教学大楼、校门等。我在家乡现任海口市演丰镇演海慈善基金会会长,该基金会宗旨是:动员外出工作人员捐款,为家乡生活困难户救助,每年为金榜题名第一批的大学生奖励。基金会自从成立以来,捐款人数200多人,我本人捐款2万多元,位居首榜,带头在家乡创办的慈善基金会所作所为,得到广大老百姓高度赞扬。今后将一如既往关心帮助家乡公益事业建设,履行政协委员应尽的责任。
我作为政协委员除了努力搞好自己的企业和社会兼职工作外,主要职责是参政议政,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向党和政府多提一些合理的、有价值的建议提案。于是,加强学习,深入调研,抓住热点。我虽然不是党政干部,却当过国有企业干部,关心政治,时事一直不终止,基本上坚持每天看两份报纸,看两台新闻联播(中央和**台),上网一次,看完政协发给的各种文件材料,这些学习每天3个小时以上。报纸上有关于房地产的一些重要文章、材料坚持剪贴存档,坚持每月一次实地考察**各地房地产行业。由于了解掌握的情况较多,这二年政协会议上所交的建议提案得到政府的重视和采纳,如2008年省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加快海口市旧城区改造的建议”提案,有些意见和措施得到政府采纳和实施,现在海口市的旧城区改造步伐大大加快,效果也非常明显。2009年在省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促进我省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的建议”提案,得到选在政协大会上发言,新华网等五个以上网站转载,这份提案质量好在于抓住热点,观点鲜明,内容实在,大家听到看到就知道本人熟悉房地产行业,是出于自己所写。一份质量好的提案,不是凭空想出抄袭来的,它是长期工作经验积累,认真学习,调查研究的结果。
我是低调的人,不讲架子,不富也不摆富,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凡是政协组织召开的大会小会几乎都参加,组织的各种考察活动基本上参加。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为国家做事,为人民说话,努力当一名称职的政协委员。
第四篇:商业局庆祝国庆60周年征文
父亲的音乐情怀
我父亲张振康酷爱音乐,1945年新四军解放如皋县城,前线文工团的张锐、沈亚威(后为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等开展群众文艺宣传,我父亲喜欢唱歌,又会几种乐器,被重点培养成学校歌咏队的指挥。父亲一直说,张锐是把他领进音乐之门的恩师。1950年6月14日,父亲被批准参加南京文联,会员证和徽章他一直珍藏着。
上世纪50年代初正逢抗美援朝,父亲刚入会就投入学习创作歌曲,并深入工厂学校等基层教唱宣传。“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父亲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不无自豪地说,能亲身运用音乐来为政治服务,终身难忘。
上世纪60年代初,父亲调商业局工作,商业系统组织文艺大汇演,他从各公司挑选商业职工,自编自导《歌唱商业八大员》表演唱。父亲找食品厂长弄来一些包装时剔出的缺角、断腰的碎糕点,彩排到午夜收工时父亲说,对不起,大家辛苦了,吃点碎茶食点点饥吧。有些同志幽默地说,困难时期,不花钱又不要粮票,能吃到这么好的糕点真高兴,有的人舍不得吃,说带回去给老人孩子尝尝。我当时读小学五年级,观看了彩排的全过程,深深感到父亲追求完美音乐的执著,以及对职工的体贴。正式演出时,父亲亲自上台拉手风琴伴奏,非常成功,终被授予一等奖。
文化大革命,父亲进了“五七”干校,想不到他的音乐才华又一次得到显露。凭见谱能唱的功力,他能以最短时间在本区队教唱最新推出的革命歌曲。上世纪80年代,父亲在扬州大学任系主任,经常受邀参加同学们的文艺活动,他每邀必去,每去必唱,有次演唱了两首英文歌,激发了大学生学英语、唱英文歌的热情。
2000年,父母结婚50周年,庆金婚宴会上,父母亲借用《年青的朋友来相会》热烈欢快的乐谱,重新配上他们作词的《感谢金婚来相会》,一曲男女声二重唱,把气氛推向高潮。
2008年重阳节,电视台采访七对金婚夫妇,来我家采访时,父母唱了《花好月圆》;在畅游古运河的金婚号龙舟上,他们又唱了《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目前,扬州正在举办2009群众歌咏大赛,父母也不愿落伍,他们说,廉颇老矣,尚能“歌”否?不为评奖,重在参与,为伟大祖国60华诞,献上一份欢心。
第五篇:作协庆祝国庆60周年征文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 m文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开了车去老家将老父亲接进城住。记得那是个秋天的日子,仲秋临近月将圆,想起老家只有父母两人留守,寂然相处,多有几分牵念。我们四兄妹商定干脆接两位老人来城里享受天伦之乐。整个一大家子能在城里聚首,也是那个时代让人称羡的美事。
父母亲也很释怀,儿女的出息是父母赖以骄傲的本钱,跟着儿女吃碗城里饭,父母脸上有光。虽说儿女不曾在城里混个一官半职、出人头地,总算还能混得过去。尽管故土难离,说走还是走啊!母亲的高兴是我意料之中的,父亲虽是高兴,我却从他的眼神中分辨出几分惆怅。在整理家里的物什时,他就象魂不守舍的摸摸这,搓搓那。最后他咬咬牙,似乎下了个大决心,做了个重大决断,将家中那些不能带走的坛坛罐罐等全都送给了叔伯兄弟邻舍。不过,在他的大方施舍后面,我仿仿佛佛看见他将一件用旧布包了的弯形小物什放进了他的小木箱中。我好奇地注意着父亲的动作,却也不好贸然去凿穿他心底的秘密。我想那物什不用猜,也是件家中的老古董之类。
父亲是在细雨朦胧中,混混沌沌随车驶进儿女们居住的县城。两个来小时的路程(当时的砾石路,坑坑洼洼不好走),却把一脸的风霜挂在了老父亲的脸上。他默默地、木讷地随了我们将那个小木箱搬下车。
小弟是个好奇心很强的人,终于他还是按捺不住,趁着搬箱子进房的机会,有意的将箱盖打开了。破布条缠着的竟是一把亮闪闪的禾镰。老父亲认真了。他说:这是我的老伙计,它可是窑头街上最有名的胡定全铁匠铺打的,钢火淬得好,割禾不费力。我笑了:你也太认真了,城里那有禾割啊!父亲可不理会我们的戏谑,他还是小心翼翼将这把禾镰收进了箱子中。
也真亏了老父亲。在乡中,这禾镰实是种田人的最好帮手。记得我回乡几年中,生产队开春后,便要派出队里最有能赖、会耍嘴皮和善结交的人前往窑头街守镰。每个炉口,一天也就出十来把镰,周围十村八队的人都来这些铁匠铺守着买镰,十几个铁匠铺,也无法应酬得了众多的抢镰人。尤其是最吃价的胡定全铁匠铺,那可是人们的首选目标,他打的禾镰钢火好,齿口斫得匀,淬火到位,用起来顺手,每天能得到他炉口上一把镰,那算你幸运。看到禾镰镌刻的定全二字,谁得到了都兴高采烈。老家是鄱阳湖西汊的水边村落,周遭村子大多田稠人稀,没有顺心顺意的工具,作田种地还真是大难题。
自从土改开始到如今,乡间的禾镰每年都是抢手货,为得(本文来自中*科软件园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注明!)一张好镰,每年都会引起不少口舌和**。胡定全这个待人厚实打了一辈子铁的老铁匠,总是炉前战事的调停人。当然,他有时也会使出杀手锏,偷偷塞给那败阵的一方一把禾镰,以此息事宁人。父亲对胡定全的禾镰也是情有独钟,他爱护这镰就比爱护我们这些儿女们还用心。那年月,吃菜都见不到个油星子,他却用菜油抹镰口,让它更滑腻,护住钢火不会褪软。
想父亲留下这镰,也就可见其用心良苦了。他是在保留他对那份逝去岁月的记忆,保留着他一个农民的印记啊!
也是在去年,父亲对禾镰的认识似乎又深化了一层。
去年的夏秋之际,我陪着他去老家,顺便他也带上了他那快当成“古董”的禾镰。他对我说:我要将这把禾镰送给老家堂侄,让他们感受这禾镰的宝刀不老、锋利无比。我笑了。
当车行至乡下,出其不意的镜头和场景出现在他的视野中,他目瞪口呆大跌眼镜,老脸开始挂不住了。意料中他的表现让我得意万分。沿途如蝗般的收割机一台台展现在忙碌的稻田中,金黄的稻浪在收割机的巨量吞噬中转眼便成了谷子进袋。世事难料人难料,父亲感慨万千,他手中的禾镰相形见绌,没有了用武之地,父亲明显的感到懊恼和沮丧。
不过,很快他似乎也悟出了什么,走到田塍上,仔细地看着收割机飞快的收割。他看神了,我分明地看得出他的眼里溢出了泪花。他晃着手中那把真正成了古董的禾镰,喃喃自语又像是说给我们听:以前种田人做梦都想着,点灯不用油、种田不用牛、栽割不用手……,世道真的变了………现代化………好啊!
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文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