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民情日记
联村联户 为民富民重在富民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情日记之二
2012年3月27日早上10点天气:晴
今天是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我第二次联系贫困户,这次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分析致贫的主要原因,寻找致富门路,制定发展计划。通过入户对接,我深入了解了农户的详细情况,我深入分析了所联系户贫困的深层次原因,我发现:
思想认识不足是脱贫致富的最大阻力
就拿谢付先家的情况不算特别穷,但跟本村其他家庭比起来,一年收入就有点微薄了,但是因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导致家庭负债,由于一些安于现状的思想,让他们失去了脱贫致富的勇气和信心。谢付先虽然属于壮劳力,但是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足够的信心,所以对发家致富不报希望。因此,我认为要帮助他们家脱贫致富,就必须帮助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因此,在将后的“双联”工作中,我将协同联系村的村委会干部一起帮助联系户重置信心,鼓足干劲。
科学规划是帮助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乡党委、乡政府确定全县发展特色制种农业以及技术化特色养殖,是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做出的战略决策,是符合东洞乡发展实际的。所以,在摸清楚他们家和全村的基本情况后,我通过给他们算账对比、介绍发展前景、宣传政策,提高他们对发展养殖业的思想认识,主动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发展养殖产业、脱贫致富的行动中来。其次,利用政协联系广泛的的优势,竭尽所能地为他们提供技术、信息支持与服务,争取让他们成为专业化养殖的的行家里手。再次,关心、关注孩子学习。力所能及为孩子的上学、就业方面提供指导、帮助,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改变贫穷面貌,为社会多做贡献。
联村联户是形式,为民富民是目的,联村联户的关键就是让联系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只有群众真正脱贫致富了,我们的联村联户行动才不只是一句空口号。
第二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民情日记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民情日记
遵照全省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市残联组织的统一联户活动,我于2012年4月和8月两次前往自己的帮扶联系户——环县秦团庄乡大天子村大天子组黄生辉家,在那里既看到了山区农民生活的艰辛,也感受到了淳朴的民风民情,更体会到了只有与我们的衣食父母连成一片,用心沟通,用一点热量就可以温暖整个家庭的人间真情。
黄生辉家居住在山大沟深的偏僻农村,环境艰苦,条件落后,距离秦团庄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站在院子里举目四望,到处都是茫茫大山,尽管家里耕种着60多亩田地,但由于环县以北常年干旱少雨,又临近宁夏的沙漠地带,土地碱化严重,植物不易生长,也就广种薄收,连年经济匮乏,形成了恶性循环。更为不利的是,五年前,黄生辉在一次劳动中,摔坏了右臂,造成了残疾,身体也逐渐消瘦,劳动能力大打折扣,家中所有农活基本都靠妻子王炳霞劳作。黄生辉有四个女儿,大女儿在陇东学院上学,三女儿和四女儿在秦团庄上初中,由于姊妹众多,学费生活费开支很大,家里捉襟见肘,二女儿于今年考上高中后辍学外出陕北打工,成为支持众姐妹继续读书的第一个牺牲者。黄生辉的家境异常贫困,现在居住的3间土窑洞,系1982年所建,已经破烂不堪,黄生辉目前最大的愿望是,他想翻修一下3间窑洞,用砖头箍一下破烂的庄崖面,但山高路远,成本预算下来就需要近30000元,这个想法也就一直没能实现。
黄生辉还有最大的心愿,那就是,希望女儿们都能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走出大山,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谈到二女儿的辍学打工,他便心里难过极了。“那也是没有办法,孩子们多,学费花费大,总借钱贷钱不现实。”黄生辉说,“我现在干农活不得力,家里孩子他妈就很费劲。”“老二(指他的二女儿)辍学时就哭……”黄生辉一说到“老二”的辍学问题,就很不是滋味了。
2011年,黄生辉全家的所有收入,包括地里收获的庄稼折成人民币计算,约有6500元,人均才1000多元,而四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就需要16000多元。面对这样的窘况,黄生辉显得很无奈,他总是用完好的左手托着带伤的右手臂,话语很少,却似乎想要表达,只是不好意思开口。
8月的那次傍晚,在大天子村部,当手里抓着我们送给他的3000元大女儿学费补助后,黄生辉退到一旁才跟我说:“这可帮了大忙了!”
2012年,黄生辉家全部的经济收入,也基本还是保持着上的状况,大概,二女儿打工还能换回来一点微薄的收入,可以补贴家用。
同样作为农民出身的我,在每次见到黄生辉时,总能联想到同样身处大山只拥有很多无奈的家乡父老乡邻们的影子,望着身材单薄、目光里流露着坚定却又充满希望和期盼的黄生辉,除了给予极大的鼓励,我内心总是有种歉疚,因为对于一个普通的职工我来说,我也不知道,我能帮他多少,而他的那些希望,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写下这篇日记,在此,我更衷心的祝愿还在上学的黄家三个女儿,但愿她们能够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争取早日从山沟里飞出三只“金凤凰”!
祝愿!祝愿!
第三篇:“联村联户 为民富民”民情日记!
“联村联户 为民富民”民情日记
2012年7月21日天气:晴
自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我局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先后几次进村入户,与帮扶对象对接、沟通。在增进感情的同时,我们积极为联系户谋划发展思路,送去力所能及的物资帮助,使他们对省委作出的这项惠民之举、利民之策大加赞许,同时对自己脱贫致富奔小康也充满了信心。
为认真贯彻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要求,我今天专门联系了贫困户,这次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帮联户近期家庭经济状况,帮助研究近阶段致富手段,制定发展计划。通过入户对接,我深入了解了农户的详细情况,分析了所联系户贫困的深层次原因,我发现:
1、思想认识不足是脱贫致富的最大阻力。
就拿史兴财来说,家里11亩地,儿子打工,并不算特别穷,但跟本村其他家庭比起来,一年收入就有点微薄了,由于只专注于自己门前的几亩地,家里虽然有壮劳力打工,但是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足够的信心,所以对发家致富不报希望。冯彩玲家中情况类似,仅靠儿子打工和耕地维持生活。因此,我认为要帮助他们家脱贫致富,就必须帮助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因此,在今后的“双联”工作中,我将协同联系村的村委会干部一起帮助联系户重置信心,鼓足干劲。
2、科学规划是帮助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各级政府确定的发展特色农业以及技术化特色养殖,是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做出的战略决策,是符合彭原乡发展实际的。所以,在摸清楚帮联户和全村的基本情况后,我通过给他们介绍发展前景、宣传政策,提高了他们对发展养殖业的思想认识,使其主动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发展养殖产业、脱贫致富的行动中来.虽然这次帮扶无法彻底改变他们的家庭状况,通过与他们面对面交谈,心切心沟通,使我深切感受到农民的纯朴与勤劳,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但是我计划利用政府联系广泛的的优势,竭尽所能地为他们提供技术、信息支持与服务,争取让他们成为专业化养殖的的行家里手。同时关心、关注孩子学习,力所能及为孩子的上学、就业方面提供指导、帮助,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改变贫穷面貌,为社会多做贡献。
第四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民情日记
民 情 日 记
2012年4月3日星期二晴
少了初次入户时的激动和忐忑,多了几分成竹在胸的自信和坚定,当我再次提起笔记录这次入户工作的时候,脑海中已然是一幅活泼生动、温情和谐的农村画面:一栋栋或黄墙或青墙的小康楼掩映在绿树鲜花之间,新建的文化广场上音乐喷泉变换着舞姿冲天而起,身着盛装的父老乡亲们簇拥在一栋小楼前,伴随着隆隆的鞭炮声,一对新人在大家期待的眼神中缓步走下婚车,没错,这正是我的新亲戚***之子***在迎娶新人,而我这个特殊的亲戚,也洋溢在这浓浓的幸福氛围中分享着的他们的喜悦……
今天是第三次来到联系户***家中,通过今天的入户对接,加上之前的调研情况、衔接政策,已经和***商讨确定了脱贫致富计划和今年的发展重点,正是我们在写公文时常用的那句话——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眼下的我是踌躇满志,而***也是信心满满,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指日可待。回想这段双联的日子,从刚开始的腼腆谈话、了解情况,到后来的相互交心、坦诚布公,再到今天的促膝长谈、达成共识,对于我来说,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种予人玫瑰的幸福感和初战告捷的成就感,更是一种堆积已久的对农村生活的怀念和农村发展的感悟。
感悟之一:信心比黄金重要。这次双联工作确定的帮扶对象,许多家庭或因病或因残或因灾致贫,饱受着贫困生活的煎熬,正如我的联系户***,儿子***出生后妻子便离家出走,多年来***一方面要照顾年老多病的母亲,另一方面还要既当爹又当妈地拉扯孩子长大,更要想方设法赚取生活来源,常年来是农忙时节忙农活,赋闲时候打临工,平时还要收卖生活废品增加收入,岁月的磨难已经让这个48岁的男人有了一张几乎是花甲之年的面孔。第一次入户宣传开展双联行动有关情况后,当我问及他对以后生活的想法时,他给我的感觉几乎是无所思、无所想、无所盼。所以,温总理的这句“信心比黄金重要”用在帮扶工作中同样有效,培植信心应该成为我们做好帮扶工作的切入点。
感悟之二:思路决定着出路。有句话说的好“观念决定穷富,思路决定出路”。通过和领导及同事的探讨交流,还有自己的切身感受,我深深的认为,做好这次双联帮扶工作,决不能简单的成为送物资,要想真正把这次行动搞出成效,必须帮助联系户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柱产业和致富途径,而制定一个符合实际、易于实现的脱贫致富计划和产业增收方案尤为重要。往年***一家生活的主要来源仅靠五亩制种玉米收入,在深入了解家庭情况和产业结构后,鉴于***家中劳动力有限,我们探讨确定了通过调整产业和劳务输出这两条途径来实现脱贫致富。家中五亩土地调整种植结构——四亩制种玉米、半亩大棚蔬菜、半亩制种甜椒,同时利用畜草资源丰富的实际购买5只小尾寒羊,通过发展养殖业来增加收
入,而***之子***进城务工来拓宽增收渠道。
感悟之三:致富才是硬道理。每个人都想过上富足的生活。帮助解决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住房难等问题,确实是为老百姓解决了实实在在的困难。但怎么“帮”就值得探讨了,是“联系户”一手操办,还是教给“联系户”解决的办法。俗话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道理很简单,只有教人学会生存的技能,才是解决问题一劳永逸的好办法。与联系户结“亲戚”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形式,让贫困户真正脱贫致富才是终极目标。我们也不能仅仅凭给予了多少钱物、解决多少具体事实,来衡量帮扶的成绩。应该更多的去考虑,究竟帮助多少人掌握了致富的技能,靠自身本领脱离了贫困。毕竟,救助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贫困户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感悟之四: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以为,增进党群干群关系,为群众想法设法的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其实,农民群众很可爱,也最容易满足,无论他们反映的问题是否合情合理,我们都要学会尊重、善于倾听、真诚相待,以饱含深情的赤子之心,在政策范围之内,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才干和有效利用自身的人脉资源,切实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好,设身处地地为他们多办解民忧、谋民利、化民怨的实事好事,他们的思想通了、心气顺了、疙瘩解了、怨气消了,反映的问题和诉求也就水道渠成、迎刃而解了,这样以来,诸如干群关系、民心所向、社会稳定等这些问题也就跟着好起来了。
思虑良多,提笔整理这些想法,谈不上民情记录,权当是自己这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的心路历程见证。归根结底,想得最多的还是这个问题:联村联户只是形式,为民富民才是目的。实实在在干成一些事情,为他人的幸福,也为自己的成长。
第五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情日记
民 情 日 记
今天是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我第二次到联系村东庙沟村开展“双联”活动,这次的主要任务是我们与群众座谈交流,帮助分析致贫的主要原因,寻找致富门路,制定发展计划。在村委会,我们和村班子成员、群众代表举行座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谈困难、说想法、话发展,你说搞养殖,他说要种植,我说要外出……经过一番讨论,我们经过梳理提出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建设养殖暖棚搞养殖、建设日光温室种食用菌、外出务工等,这些想法都符合村民的意愿。同时,针对村上实际,我们认为,在劳务输出上,要先培训劳动技能;在产业发展上,动员群众借助各种优惠补助政策,发展养殖产业和食用菌种植产业,并形成规模效应;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跟联村单位积极争取项目,力争尽快修整村级活动场所和农田渠道。
座谈结束后,我来到联系户宋建海家中。在上次的见面对接活动时,我已大概了解了他们家的详细情况:一家共6口人,两口子、父母和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在上小学。春播结束后,宋建海和妻子外出新疆打工,两个孩子留给父母照看。宋建海家的情况不算特别穷,但跟本村其他家庭比起来,收入还是相当微薄的,当我问及宋建海父亲今后的打算时,他们老两口笑了笑说:“也没什么打算,本来计划修建2座暖棚养些羊,但儿子儿媳外出打工,家里现在没劳力,我们老两口只能顾及几亩农田。不过,现在国家的政策好,搬迁
盖房给补贴、看病能报销,老了还有养老金,这些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今天,你们又来帮扶我们,让我们心里感觉热乎乎的,我们一定会想办法,努力把日子过好。”
入户结束后,农民群众缺技术、少信息、短资金的现状让我感触颇深,但他们对改变生活的美好目标和十足信心却在我的脑海里久久定格了下来。的确,联村联户是载体,为民富民是目的。联村联户的关键就是让困难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积极自主地找出路、想对策、增收入,最终脱贫致富奔小康。只有群众真正脱贫致富了,我们的联村联户行动才不只是一句空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