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助学贷款问题
[论文关键词] 助学贷款 大学生 违约现状 诚信问题 诚信制度
[论文摘要] 国家助学贷款学生旨在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然而不少高校毕业生的违约率超过了20%,有的甚至达到了30%-40%。其原因有三点:
1、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2、个人信用意识的淡薄;
3、诚信管理体系的不完善。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在大学生中加强诚信教育,通过建立诚信档案、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评估及惩罚机制、完善法律体系来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制度。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国家指定的国有商业银行面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的、由政府全额贴息的个人信用贷款,旨在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这项工作自1999年开展以来,经过几年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资助面越来越广,资助力度越来越大,对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压力、培养大学生自立自强的品质起了重要作用。截止2006年12月,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累计发放252亿元,获得贷款的学生为292万人。国家助学贷款已成为大学生资助工作的主要手段。国家助学贷款的设立,实现了贫困生的大学梦,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国家助学贷款中的大学生违约现状
1999年6月出台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规定贷款必须有稳定收入的人作为担保人,但由于担保人这项工作的难度,于2000年3月,国家助学贷款开始采用信用贷款的方式。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在校大学生通过所在学校提供贷款介绍人和见证人,以信用方式向银行申请发放的助学贷款。申请贷款的学生只要符合贷款银行要求,有学校开具的品德表现证明,并无不良信用行为,即可申请信用助学贷款。问题是国家在大力推进助学贷款发放过程中却存在着大学生的诚信、信用缺失问题,从而成为贷款发放、整体推进过程中的最大障碍。在国家助学贷款开始进入首批还贷的2003年,全国借贷学生平均违约率接近20%,少数高校违约率甚至高达50%以上。2004年,不少高校毕业生的违约率仍然超过20% ,有的高校达30% ~40%。面对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这一令人尴尬的局面,一些银行纷纷收缩甚至取消这项业务,银行的理由很简单:贷款无法收回,部分大学生不讲信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面临停滞不前。200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及时下发了[2004] 51号文件,对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政策、操作机制、风险防范等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使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继续得以开展。然而大学生还贷违约问题仍然严峻,据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2月底,有近20%的贷款毕业生不同程度存在还款违约情况。2006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也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全国联网运行新闻发布会上说,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达28.4%。为此,有关银行采取了公开欠款学生的名单及个人信息的警告处分,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广东分行和北京分行在网上分别公布了欠款逾期一年的500名和1200名学生名单,此外福建教育厅也曝光了121名大学生拖欠助学贷款名单。随着高等教育学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数量、比率都将大幅度提升,国家助学贷款力度也将不断增强,而随之而来的借贷违约现象也还会存在。健全大学生的诚信贷款体系,确保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大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的原因分析
现行的国家助学贷款是以个人的人格和信誉为保证的信用贷款,大学生只要提供贷款所需的相关经济困难证明、家庭相关资料及个人资料即可。银行之所以愿意为大学生申请贷款提供如此便利的条件,正是考虑到大学生总体上是综合素质高、就业前景好、创业成功率高、预期收入相对较好的人群,对他们发放贷款风险较低。助学贷款的还款完全要依赖大学生个人的诚信。因此,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归根结底是由个人诚信的缺失造成的。
造成部分大学生个人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社会上各种不讲信用、社会诚信紊乱的逆流侵袭我们的大学校园,大学生对道德失范所带来的后果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的群体,本质上还是由独立的个人组成,作为社会的人、个体人,他们也难免会受到社会各种不良思潮和****现象的影响。这些不良现象模糊和动摇了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和道德判断。
2、个人信用意识的淡薄。在逾期未还款的大学生之中,除了少数人是遗忘或无力还款之外,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其信用意识薄弱,没有树立起码的诚信原则。通过对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有近30%的学生不知道“个人诚信制度”,近21%的学生没有考虑过将来如何还款。加上国家信用体系不完善,对贷款学生的监督和惩罚不力,在利益驱动下,甚至有个别学生原本就不打算还款。
3、诚信管理体系的不完善。高校教育容易忽视基本道德素质的培养,在学生教育管理等方面,诚信教育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和举措。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诚信教育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除考试的相关规定外,论文剽窃、简历造假等其他不良行为基本上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大多数高校也未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对个人的诚信缺乏有力的约束机制,这也促成大学生无诚信行为的产生。加上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缺乏一个全国联网的个人信用档案和个人信用评价系统。国家金融管理部门、银行、学校、司法部门、用人单位等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差,造成部分大学生心存侥幸,认为不还款银行也无法联系到本人,也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不良影响。
三、解决大学生助学贷款违约诚信缺失的对策
大学生的诚信密切关系着国家助学贷款的良性循环,确保贷款政策落到实处,既要靠加强国家助学贷款法制建设,也要靠加强以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来实现。
1、广泛、深入开展诚信教育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出现,反映出其在思想认识方面诚信意识的薄弱,因此要从根本上有所改变,就必须在高校中切实推行诚信教育,加强诚信宣传,提高大学生对建立和维持个人诚信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要把诚信教育带进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堂,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尤其要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来锻炼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并将诚信教育作为一项制度纳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要在学校里形成一个领导、教师、员工
共同参与的诚信教育环境,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要让诚信教育贯彻到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将外在被动的受教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形成稳定的持久的诚信品质。
2、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制度
(1)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诚信档案涵盖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奖惩情况、品行说明、信用记录等。建立档案本身对大学生的行为就是一种有力的约束,如银行要对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了解,就可以提供相对客观、详细的依据。另外,诚信档案进入人事档案,有利于用人单位督促大学生按时偿还国家助学贷款。
(2)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评估及惩罚机制。在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记录,设立基本信息记录、良好行为信息记录和不良行为信息记录,定期根据记录的信息对大学生进行评估,对有严重不良行为记录和有诚信降级趋势的学生实施预警制度,教育和督促学生,避免诚信状况进一步恶化。评估结果放进学生档案。同时有诚信问题者不得参加任何评优.党团组织要将诚实守信作为入党入团和考评的重要条件,一旦违反要受到党团纪律处分,在大学校园里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3)加强诚信方面的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经验,中国应建立社会征信体系,出台相关的法规或部门规章。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一定要严格执法,加强执法检查的力度,以法律为手段,约束大学生的行为,构造诚实守信的外部环境,促使大学生自觉履约还款,提高诚信意。
第二篇:大学生助学贷款
论文(报告、案例分析)
院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目: 大学生助学贷款相关知识
提交论文(报告)时间: 2012 年5月10日
大学生助学贷款
物流工程 专业学生 王雪学号 0994072113
常用的大学生助学贷款一般有两类: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借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贷款资金主要用于学生缴纳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助学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定义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银行类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贷款资金主要用于学生缴纳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助学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应具备的条件
1、贷款人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2、已被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含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学校名单以教育部公布的为准)正式录取,取得真实、合法、有效的录取通知书的新生或在读学生。
3、借款人、共同借款人入学前户籍、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均在在本县(市、区)。
4、家庭经济困难,符合下列特征之一,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1)农村贫困户和城镇低保户(证明材料:城乡低保证、领取低保金的存折或乡镇民政所、街道居委会出具的贫困证明材料)。
(2)孤儿及残疾人家庭(证明材料:孤儿证、残疾证或乡镇民政所、街道居委会的证明)。
(3)遭受天灾人祸,造成重大损失,无力负担学生费用(证明材料:乡镇民政所、街道居委会的证明)。
(4)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证明材料: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
(5)家庭主要收入创造者因故丧失劳动能力(证明材料:乡镇民政所、街道居委会的证明)。
(6)无稳定收入的单亲家庭(证明材料:乡镇民政所、街道居委会的证明)。
(7)父母双方或一方失业的家庭(证明材料:乡镇民政所、街道居委会的证明)。
(8)上一家庭现金总收入低于8000 元人民币(证明材料:乡镇民政所、街道居委会的证明)。
三、贷款额度、期限及利率
每人/每年不低于1000元,不高于6000元;申请金额不能超过学费和住宿费总额。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4年。利率执行央行规定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在校期间利息由财政全额贴息,毕业后利息由借款人自行承担。
四、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应提交的材料1、2010年大学新生申请贷款,提交下列材料:
(1)《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交U盘拷贝的电子表,纸质原件2份)。
(2)借款人户口簿及有效身份证(出示原件,交复印2件份)。
(3)共同借款人户口簿及有效身份证(出示原件,交复印件2份)。
(4)借款人录取通知书(出示原件,交复印件2份)。
(5)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交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
(6)借款学生在当地邮政储蓄所办理的银行卡折(出示原件核对,交复印件2份)。
2、在校大学生首次申请贷款,提交下列材料:
(1)《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交U盘拷贝的电子表,纸质原件2份)。
(2)借款人户口簿及有效身份证(出示原件,交复印件2份)。
(3)共同借款人户口簿及有效身份证(出示原件,交复印件2份)。
(4)《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交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p#副标题#e#
(5)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交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
(6)借款学生在当地邮政储蓄的银行卡折(出示原件核对,交复印件2份)。
(7)借款学生出示学生证,交复印件2份。
3、在校大学生非首次(08年、09年办理过贷款,2010年申请续签贷款合同的)申请贷款,提交下列材料:
(1)《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交U盘拷贝的电子件,纸质原件2份)。
(2)借款人户口簿及有效身份证(出示原件,交复印件2份)。
(3)共同借款人户口簿及有效身份证(出示原件,交复印件2份)。
(4)最近一个的《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借款合同》(出示核对,不上交)。
(5)借款学生出示学生证,交复印件1份。
五、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合同签订注意事项
提交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及相关材料后,经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确认符合贷款条件的,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贷款合同的签订并完善相关手续。签订合同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共同借款人应为借款人的父母,父母均外出打工的,可由父母委托其近亲属为共同借款人,但需要出具委托授权书(样表见附件,提交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学生父母要及早邮寄委托授权书)。
2、《申请表》所填共同借款人与签订合同的共同借款人,必须是同一人。
3、借款人、共同借款人应同时到场签订贷款合同。续签合同的在校大学生,借款人与共同借款人因故不能同时到场的,其中一方可以委托另一方代为办理,但需提交委托授权书(样表见附件,提交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
4、申请续签合同的,现申请表中的共同借款人需与原合同中的共同借款人为同一人,如果共同借款人发生变化,需按新申请贷款的程序办理并提交新申请贷款所需的材料。
5、贷款合同生效条件。所签贷款合同只有在县资助中心收到学生所在高校寄回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借款合同回执单》后,贷款合同才正式生效,合同签订后一个月内没有收到“回执”,合同自动失效。回执单上一定要准确填写学校开户银行的名称、行号及帐号。实到具体处室,安排专兼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
六、借款主体及还款责任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以下简称“学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1]
第三篇:大学生助学贷款
大学生助学贷款
摘要
大学生助学贷款我们常用的一般有两类: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详细介绍
一、定义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银行类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贷款资金主要用于学生缴纳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助学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应具备的条件
1、贷款人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2、已被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含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学校名单以教育部公布的为准)正式录取,取得真实、合法、有效的录取通知书的新生或在读学生。
3、借款人、共同借款人入学前户籍、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均在在本县(市、区)。
4、家庭经济困难,符合下列特征之一,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1)农村贫困户和城镇低保户(证明材料:城乡低保证、领取低保金的存折或乡镇民政所、街道居委会出具的贫困证明材料)。
(2)孤儿及残疾人家庭(证明材料:孤儿证、残疾证或乡镇民政所、街道居委会的证明)。
(3)遭受天灾人祸,造成重大损失,无力负担学生费用(证明材料:乡镇民政所、街道居委会的证明)。
(4)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证明材料: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
(5)家庭主要收入创造者因故丧失劳动能力(证明材料:乡镇民政所、街道居委会的证明)。
(6)无稳定收入的单亲家庭(证明材料:乡镇民政所、街道居委会的证明)。
(7)父母双方或一方失业的家庭(证明材料:乡镇民政所、街道居委会的证明)。
(8)上一家庭现金总收入低于8000 元人民币(证明材料:乡镇民政所、街道居委会的证明)。
三、贷款额度、期限及利率
每人/每年不低于1000元,不高于6000元;申请金额不能超过学费和住宿费总额。
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4年。利率执行央行规定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在校期间利息由财政全额贴息,毕业后利息由借款人自行承担。
四、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应提交的材料1、2010年大学新生申请贷款,提交下列材料:
(1)《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纸质原件2份)。
(2)借款人户口簿及有效身份证(出示原件,交复印2件份)。
(3)共同借款人户口簿及有效身份证(出示原件,交复印件2份)。
(4)借款人录取通知书(出示原件,交复印件2份)。
(5)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交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
(6)借款学生在当地邮政储蓄所办理的银行卡折(出示原件核对,交复印件2份)。
2、在校大学生首次申请贷款,提交下列材料:
(1)《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纸质原件2份)。
(2)借款人户口簿及有效身份证(出示原件,交复印件2份)。
(3)共同借款人户口簿及有效身份证(出示原件,交复印件2份)。
(4)《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交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
(5)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交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
(6)借款学生在当地邮政储蓄的银行卡折(出示原件核对,交复印件2份)。
(7)借款学生出示学生证,交复印件2份。
3、在校大学生非首次(08年、09年办理过贷款,2010年申请续签贷款合同的)申请贷款,提交下列材料:
(1)《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纸质原件2份)。
(2)借款人户口簿及有效身份证(出示原件,交复印件2份)。
(3)共同借款人户口簿及有效身份证(出示原件,交复印件2份)。
(4)最近一个的《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借款合同》(出示核对,不上交)。
(5)借款学生出示学生证,交复印件1份。
五、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合同签订注意事项
提交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及相关材料后,经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确认符合贷款条件的,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贷款合同的签订并完善相关手续。签订合同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共同借款人应为借款人的父母,父母均外出打工的,可由父母委托其近亲属为共同借款人,但需要出具委托授权书(提交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学生父母要及早邮寄委托授权书)。
2、《申请表》所填共同借款人与签订合同的共同借款人,必须是同一人。
3、借款人、共同借款人应同时到场签订贷款合同。续签合同的在校大学生,借
款人与共同借款人因故不能同时到场的,其中一方可以委托另一方代为办理,但需提交委托授权书(样表见附件,提交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
4、申请续签合同的,现申请表中的共同借款人需与原合同中的共同借款人为同一人,如果共同借款人发生变化,需按新申请贷款的程序办理并提交新申请贷款所需的材料。
5、贷款合同生效条件。所签贷款合同只有在县资助中心收到学生所在高校寄回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借款合同回执单》后,贷款合同才正式生效,合同签订后一个月内没有收到“回执”,合同自动失效。回执单上一定要准确填写学校开户银行的名称、行号及帐号。实到具体处室,安排专兼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
国家助学贷款详细介绍
一、定义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借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二、国家助学贷款申请流程
国家助学贷款申请流程:学生提出申请 → 学校进行初审 → 银行开展审批 → 双方签订合同 → 银行发放贷款 → 毕业后开始偿还贷款
注:银行不直接受理在校学生的贷款申请。申请贷款的学生,须在新学年开学前后10日内凭本人有效证件向所在学校指定部门提出贷款申请,领取并如实填写《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承诺书》等有关材料。
三、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条件
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条件: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须由其法定监护人书面同意);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学习刻苦,能够正常完成学业;因家庭困难,在校期间所能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完成学业所需基本费用(包括学费、住宿费、基本生活费);由所在学校审查同意;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通则》中规定的其他条件。
四、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材料
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材料:提供本人及家庭经济状况的必要资料(一般包括本人书面申请、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街道或乡级以上的困难证明、担保人的担保书及本人的现实表现等),承诺有关还贷的责任条款,提供还贷担保人。
五、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方式
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有哪几种还款方式?
(1)学生毕业前,一次或分次还清;
(2)学生毕业后,由其所在的工作单位将全部贷款一次垫还给发放贷款的部门;
(3)毕业生见习期满后,在二到五年内由所在单位从其工资中逐月扣还;
(4)毕业生工作的所在单位,可视其工作表现,决定减免垫还的贷款;
(5)对于贷款的学生,因触犯国家法律、校纪,而被学校开除学籍、勒令退学或学生自动退学的,应由学生家长负责归还全部贷款。
六、国家助学贷款期限、利率、额度
每人每学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最长期限为10年。利率在校期间由财政贴息,毕业后由借款人自行承担(按央行现行的基准利率执行)。
第四篇:大学生助学贷款
对大学生助学贷款的探讨
摘要: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的重要途径。对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科教兴国战略等国家目标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学生助学贷款是一种无担保、无抵押的纯信用贷款。国家从1999年起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已经12年了,随着政策的推行,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这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资助效果不尽如人意,不能从根本上控制助学贷款的风险,最终形成大量坏账。
关键词:现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就业、意义、欠款、违约、贫困、公平正文:
第一:目前大学生助学贷款的现状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于1999年,大规模推行于2000年。申请总额度的上限为每生每年6000元,申请人数的比例不能超过学生总人数的20%。国家助学贷款受到贫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近年学费上涨非常明显。目前在一线城市大学生每年的学费负担已经在5000元以上,二线城市的大学生学费也在4000元以上。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产业化、CPI的自然增长等因素也使学生的生活成本用在急速上升。对许多贫困家庭来说,上大学成了不可成受的负担,许多家庭贫困的学生通过助学贷款得到了帮助,顺利完成了学业,实现了教育机会均等,助学贷款在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2003年助学贷款开始进入首批还贷高峰期,调查标明,学生毕业后能主动提供毕业去向并还款得只占应还款学生的50%,2005年大学生的不良贷款率为12.88%,2006年则高达28%,如此高的不良还贷率,给发放贷款的银行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
在2006年7月25日召开的教育部第16次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自1999年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以来,全国申请贷款累计总人数395.2万人,银行审批人数240.5万人;申请贷款累计总金额305.6亿元,银行审批金额201.4亿元。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帮助了数十万名困难学生就学,但也同时暴露出目前高校助学贷款的不足。
第二:高校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
1、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期较短
2、大学生诚信缺失情况严重
一些学生违约欠贷,长期不还,令学校和银行叫苦不迭,使国家助学贷款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
3、国家助学贷款的利率较为单一
现在的国家助学贷款的利率只有一种,不能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
4、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严重不均衡
国家助学贷款在投入的地区结构上不平衡,不同银行发放的国家助学贷款数量差别较大,很不平衡。
第三:国家助学贷款对贫困大学生的激励作用
从这几年国家助学贷款发放情况看,申请过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他们普遍自强不息,有较强的责任感,独立能力强,较一般同学有更强的独当一面的能力。这得益于他们借贷的观念较早的形成,有较强的经济头脑。国家助学贷款帮助他们树立了自立自强观念,促使他们勤奋学习、努力上进。应该说,国家助学贷款不论在帮助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面,还是在其交际能力培养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国家助学贷款减轻了贫困大学生的求学负担
2.国家助学贷款激发了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3国家助学贷款有利于增进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4国家助学贷款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
5受国家助学贷款使贫困大学生自强不息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中央和省级政府共同推动的一种信用助学贷款,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负责发放,对象是普通高等学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目的是用于帮助他们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日常生活费。
国家助学贷款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巨大的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特别是使经济较困难的优秀青年得以深造的重大决策。是国家为了利用金融手段支持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缓解高校资助经费不足的矛盾。帮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观念,鞭策学生勤奋学习、努力上进,有力地推动高等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改革。为公民获得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提供社会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师文.新编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审核、发放操作手册.北京:中国知识出版社,2005.[2]李从松.我国大学生贫困的现状及趋势分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3]王幼芳.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调查及改革的思考.青年研究,2002,2.[4]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工作的通知[Z].2004.37.来源于: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
中国经济网宏观经济经济学人资料库http:///
第五篇:大学生助学贷款及诚信问题调查
广东省大学生助学贷款及诚信问题调查
一、引言
我国助学贷款业务自
1999年开办以来,已经历了5年,相关政策经过了3次调整后,助学贷款在我国有了较大发展,广东贫困大学生比例在20%左右。2007年至2013年年底,广东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47亿元,资助各级各类学生1428万人次。其中47.9亿元用于高校学生的资助,共资助180万人次,这种方式帮助许多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目前整个资助体系中有奖学金,还有贷款。根据广东省最新消息。以前每年可申请的贷款是6000元,今年增加到8000元,可用于交学费和住宿费;还有一块是补助,各级财政(包括省财政)给予一次性或者多次补助。广东是一个经济大省、经济强省,但是广东区域之间的发展是极其不平衡。多年来,广东大学生贫困生的比例约20%左右,需要得到资助。在147亿元中,有 47.9亿元用于高校学生的资助,共资助了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180万人次。目前,广东大学生资助政策涵盖了广东所有高校,每一所学校都可以办理学校所 在地的贷款。
但与此同时,随着助学贷款偿还期的到来,由于借款学生违约率普遍较高,已有100余所高校被银行暂停发放贷款,使得贫困学生上学的“救急钱”—国家助学贷款走入了申贷两难的困境。据人民银行统计,截止2003年底,全国助学贷款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违约率平均为20%,有些高校违约率甚至高达80%以上。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梅州地区发放问卷调查和网上问卷星等调查工具,随机了解大学生关于在校大学生贷款的情况和看法,因为梅州市的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广东省的。所以调查结果有一点的代表性。此外还发动珠三角的同学参与调查,结合了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地域性,针对他们对此类问题的不同看法,最后总结分析。
(一)大学生助学贷款情况调查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面向在校的全日制高等学校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的,由政府给予全额贴息的个人信用贷款,目的是帮助普通高等学校的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助学贷款自开办以来,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拓展银行消费信贷领域、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助学贷款由于开展时间短、各方面认识不足,实际执行并不理想。广东省部分高校的助学贷款纷纷被银行叫停,致使助学贷款业务在我国举步维艰。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可知,学生贷款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地经济水平落
二、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以贴息或低息借贷给经济困难学生,鼓励他们完成学业,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一项政策。但是在调查中显示出了大学生在申请助学贷款过程中表现出的诚信危机,部分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的家庭状况证明是虚假的。一些学生为了达到贷款的目的,隐瞒家庭人口和收入的真实情况,甚至通过拉关系、请客、送礼等手段笼络家庭所在地有关人员出具虚假经济困难证明。那些并不贫困的学生获得贷款后,把贷到的款项用于购买奢侈品,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学校贷款名额有限而贷不到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而,有近40%的受访学生怀疑贷款制度的公平性。由此可见,在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操作过程中如何加强审核和评估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社会以及家庭各方面的经济压力。大学生刚毕业面临着择业与就业的问题,一些大学生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经济上明显存在压力,迫使其拖欠贷款不还。
(三)防范、应对的措施
针对调查结果显示的一系列问题,为确保大学生诚信还贷,让助学贷款政策更好地帮助到真正需要的学生,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促进学校,银行与贷款学生三方的良性互动
调查结果表明,有52%的同学认为有些经济困难学生因未得到相关资助信息而不能向老师放映,有47%的受访学生认为贷款的名额非常有限,在争取贷款时甚至感觉这是一种竞争。这说明贷款制度在信息公开和政策宣传方面还需要加强,应尽快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促进学校,银行与贷款学生三方的良性互动。
二、建立诚信档案,加强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诚信道德
学校应当把提高学生的诚信素质作为重要的公共政策目标,通过条文或政策性手段来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诚信素质,要求大学生把诚实守信作为重要的行为规范。建立诚信档案,涵盖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品行说明、信用记录等,约束大学生的行为,而且,诚信档案进入人事档案,有利于用人单位督促大学生按时偿还国家贷款。
三、严格把关助学贷款申请环节
学校在把关助学贷款申请时,需要做到严谨认真,实际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防止骗贷、情面贷等违贷现象,以提高办学贷款的诚信度。
四、加强诚信方面的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健全办学贷款信用办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