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泽东札记》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10:4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毛泽东札记》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毛泽东札记》读后感》。

第一篇:《读毛泽东札记》读后感

生命不息,读书不止 ——《读毛泽东札记》有感

中信银行石家庄分行

王全胜

2010.7

正如封底内容简介上的一句话:本书呈现的,是毛泽东读书做人的内修之道和治国理政的经验智慧。陈晋研究员以行云流水般的优美文字讲述、解读了诸多往事及其背后复杂的历史背景。

《读毛泽东札记》一书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不平凡的一生,内容涉及了其学习、工作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展现了一代伟人崇高的思想、宽广的胸襟、豪迈的气魄和令世人折服的个人魅力。

“从9月8日零时起,便开始腹部人工辅助呼吸,血压高到180,低压到80。11点左右,心率失常。下午4点过,插上鼻饲管。晚上8点半,神智模糊。就是在上下肢插着输液管,胸部安有心电监护导线,鼻子插着鼻饲管的情况下,毛泽东当天看文件、看书十一次,加起来有2小时50分,平均每次不到16分钟,文件和书是由别人用手托着看的。同书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毛泽东,最后一次阅读,是9月8日下午4点37分,七个多小时后,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当我看到上面摘引的这一段文字时,心灵被深深震撼了。毛泽东去逝前这个细节,是我从前不曾知晓的。我受到震撼,不是因为一个伟大生命衰落的过程,而是在这个生命之火即逝的过程中,毛泽东仍坚持读书,直到生命最后一息。我们都知道毛泽东酷爱读书,但他在读书中结束生命,我还是第一次知道。

“生命不息,读书不止”,毛泽东苦读了一辈子的书,读书、实践、探索,造就了他个人的伟业和国家的基业。今

天我们怀念毛泽东,向他学习借鉴的东西很多,且不论他的行为、思想、才识、情感,仅读书一项,便给我们树立了标杆。试问,即使和他同时代的人,有谁达到了他的人生高度,而我们这一辈人,又有谁能达到如此程度?且不论什么领袖、导师、伟人之类,仅仅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读书人,毛泽东也足以让他的同辈和后辈钦佩了。即使在毛泽东常常感叹“时来天地皆用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的被疾病缠身的晚年,他也没放弃过读书,而且知老之将至愈加勤奋。毛泽东与书打了一辈子交道。从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图书,到长征途中的书驮子,转战陕北的书箱子,到建国后书房中的图书方阵,到沙发上、厕所内、睡床上摆放的图书,毛泽东抓紧能够利用的一点一滴时间读书,读书成了生命的一部分,“春蚕到死丝方尽”,他是生命尽时读方休!

毛泽东的雄心壮志,毛泽东的文化修养,毛泽东的乐于实践,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毛泽东的这些性格和素养,的确是值得我们青年人学习的。作为一名基层员工,还不能对“团队核心人物的凝聚力”、“廉洁从政”有独到见解,抚卷深思,对毛泽东的“生命不息,读书不止”感触颇深。

有这样一条路,一提起它,大家都能说出一二,因为我们对它熟悉得就像自己的左右手。人从认知开始,就和它结下不解之缘,它贯穿于中华文明的始终,并创造了诸多历史。在这条路上,华人作家高行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让史书永远镂刻下他的名字;在这条路上,张艺谋从一名普通工厂工人转变成集摄、演、导于一身的“影坛奇才”,他执导的奥运会开闭幕式让全世界为之喝彩。

也正是因为走在这条路上,让我走出农村到了省会城市,成为一名颇令人羡慕的上市的股份制银行——中信银行的员工。

成功是诱人的字眼,人人渴望,人人企及,通往成功的路有很多,但唯有一条必经之路,就是读书。

关于读书,我最早的记忆,是小时候舅舅教我学古文。至今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学的第一首便是颜真卿的《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当时的我,并不明白教我这首诗的用意,而如今,二十多年的求学经历,让我明白了,那是在给我指明一条导航人生的坐标啊!

有人说,能登上金字塔的动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对我而言,虽不能像鹰一样一飞冲天,但我可以像蜗牛那样默默地前行在学习的道路上。孤灯夜下,埋头苦读。读到妙处,或会心大笑,或潸然泪下。多少个工作难题在读书后迎刃而解;多少个思想疑惑在读书中烟消云散,尽管近视度数越来越高,尽管眼镜片越来越厚,但收获的甜美总让人忘却了痛苦的记忆。

谈到这儿,有人会问:读书难道仅仅是个人的行为吗?我的回答是:不,当然不是。一滴水何以成江河呢?是啊,我们每个人的思想情操、道德修养是与社会文明的程度成正比的,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一个国家国民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同时,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向前推进,国民的修养水平也随之提高。那么谁又能说读书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谁又能说读书仅仅能成就个人的前途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功成名就非一时之功。诗仙李白,天资聪慧,而他的成功也来自那“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的勤奋;诗圣杜甫,生性睿智,而他的神来之笔也离开不“读书破万卷”的积累。来吧!为已达人,请热爱读书吧!让我们终身前进在读书的道路上,让它为我们架起通往成功的桥梁,为促进社会进步、祖国文明始终奋斗不息!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有水平的好书。

第二篇:读《毛泽东传》读后感

读《毛泽东传》有感

我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同时,我研读了肖特写的《毛泽东传》,读完之后深有感触。这部著作讲述在西方世界中的毛泽东,西方人眼中毛泽东是一个咋样的人。

每一代人都是特定经验与偏见的俘虏,历史变成了不断被重新诠释的过程。试图理解真实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变得困难。如果你置身其中,你可能会被自己的直接经验所左右,而无法用更长远、客观的眼光观察现实;但如果当你出生时,惨痛的悲剧早已过去,你获得了新的观察视角,却又可能被一厢情愿的抽象、肤浅所左右。没有隐而未宣的资料,没有刺激人心的阴谋论,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距离感也使这本书获得了其最重要的特色——如何在世界范围内,用普遍性的意义来衡量毛泽东。

短短的20年间,毛泽东的故事仍不断被谈起。1980年代初,由于文革的伤痛,这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的声誉受到了影响,邓小平为他作出了七三开的评价。到了1990年代初时,他又重新获得了普遍的赞扬,日渐加深的市场化进程造就的社会不公,使很大一批公众忘记了历史的伤痕,而怀念起毛泽东时代更公平的岁月;而当毛泽东110周年的诞辰纪念日到来时,纪念毛泽东成为了一种全国性的仪式,人们对于一段遥远的、由信仰构成的历史充满情感。

西方描绘毛泽东的作品的普遍特色,却是中国的传记作品最为缺失的角度。菲利普。肖特的这本著作最吸引人之处在于避免了60年代大多数西方学者将毛过分浪漫化与神秘化的倾向,是典型的记者化作品,叙述生动、注重个性与历史画面的结合,外国人的角度使那些习以为常的材料焕发出生机。对于历史最有趣味的描述,绝非是将一切历史事件视作想当然的、必然发生的结论,而应采取一种向前看的姿态。设想你处于与历史人物相似的境地,面临各种选择的诱惑,并最终作出带有偶然性的结论。毛泽东绝非那种天生的伟大领袖,在1911年时,他对于中国充满不成熟的憧憬,18岁的湖南青年设想的中央政府是孙中山成为总统,康有为是总理,梁启超则是外交部长。一直到1920年,他仍不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也没有给他带来足够的冲击,他是依靠被列宁批判的考茨基而非正统的马克思获知社会主义的。一直到1935年的遵义会议,中国革命似乎都不一定由他领导,来自苏联的年轻海龟派王明、博古才前途无量。他始终未能赢得革命的中心莫斯科的信任,一直到1949年,斯大林都更倾向于蒋介石。而毛泽东对于美国的感情则在相当大时间内都如此炽热,1940年代延安的官方报纸对美国民主的赞美达到了巅峰,在抗战胜利后,他与周恩来都如此想去美国会见杜鲁门;而在某一段时间内,他如此地讨厌教条主义,他厌恶别人将马列主义变成金科玉律;对于共产党仅仅通过三年战争就战败了国民党,他自己都觉得吃惊,他原指望更长的时间……毛泽东的前半生比后半生更容易描述,因为资料

更为充分,观点更为多元,而他的后半生尽管更富戏剧色彩,对此的记载却不得不千篇一律。与1949年前不同,私人的情感更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公众生活,绝对的权力则使他的任何行动都被放大出来。也因此,人们对于他的私人生活作出了更多的猜测,渴望在其中发现更多的历史课本无法言说的秘密与谋略。在世界性的领袖中,没有比他的后半生更难把握的题材。由于对普遍性歌功颂德的不信任与遭受的苦难,知识分子在描述毛泽东的后半生时,往往又滑向了另一个极端。对此,耶鲁大学的历史学家迈斯纳曾作出过著名的判断,即中国的主要工业能力、基础设施,都是毛时代所建立的,这一切都为邓小平的改革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基础。

就此书而论“毛泽东有着多姿多彩和复杂多变的个性,注定他将成为一个非凡的人。”感悟最深的是毛主席前半生为理想、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在前进途中,他探究、思考、实践,终于超越很多人的预言,使中国更快摆脱了三座大山和苦难的生活,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他几起几落,无论多么的艰难,可是他,都不曾退出这支救国救民的队伍,在延安,他与蓝苹结合,中央委员会讨论是反对的。但他决意一定,就威胁说要回到老家当农民。就拿此事来说,说明主席是一位立场坚定的,信念始终的人物。

每一部传记的结语,都值得自己反复品读。我认为那是作品的精华。句号,并不意味着结束。传统意识、大写的自我、人际竞争、健康状况等,都影响着我们的毛主席的人生,同样反作用于我们大中国。《论持久战》:对手都折服的时代鸿篇。毛泽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超人,更是丰碑。这几天虽然秋高气爽,但我或多或少地走近了这一历史伟人,有了一点属于自己的感慨,心中的那团火在无尽的慌原……….过远与过近,都难以使人理解历史。老一代知识分子常常担心,对于文革岁月的遗忘,使年轻一代很可能重演错误。距离毛泽东逝世已经31个年头,伴随着越来越多私人记录的出现,那个时代的形象正在变得日益丰满起来。虽然对于这位在世界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的全方位研究仍未开始,但重要的是,我们研究的态度必须发生转变,新的作家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研究中的过分强烈的情感与道德因素。在这一点上,菲利普提供了某种示范。尽管,我在作品中常常迷失自己,也感受不到这本书的基本坐标与准则是什么,但是,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人物相对完整的成长过程与其历史背景,看到了一个人精神气质的转变过程。对于不理解毛泽东的新一代人来说,这本书至少值得一读。

第三篇:读毛泽东《论持久战》读后感

读毛泽东《论持久战》读后感

前几天,我通读了毛泽东同志所著的《论持久战》这篇文章,读后我更加懂得了毛泽东同志在抗战初期之所以提出对日作战要坚持持久战的根本原因。它对于当时国内所盛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走极端的论调无疑是一副清醒剂。读完这篇文章,真的感觉为我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我也备受教育,深受启发。

《论持久战》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在《论持久战》这部光辉著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略的现代局部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毛主席的这篇文章写于1938年5月,在当时,正是抗战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自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精诚团结、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日本帝国主义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场战争,在东方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的历史上也是伟大的。因而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可以说,深受战争灾难,为了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不渴望战争的早日胜利。因而,战争的过程究竟是怎么样?如果是持久战,那么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战争的结局如何?

这些问题随着战争的爆发,随着战争进程的不断深入,每一次战役的胜败、得失、进退不断出现,萦绕在许多人心中。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毛泽东同志指出“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可以说,毛泽东同志的这一席话说得可真是一针见血,因为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辩证和科学地区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制定出正确的方针和政策。而有些人却恰恰办不到这一点,为此,毛泽东同志及时写下了这篇文章,其目的和出发点,就是为了痛斥亡国论,扫除速胜论,从理论上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持久战,坚持必胜信念。

《论持久战》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可以说,毛主席的这部宏篇巨著,通篇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可以称得上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和“实践哲学”。对于今天来说,仍然有着它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从总体上讲,它是对当时重大的历史问题的成功回答,为我们提供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 中发现和揭示客观规律,取得胜利的一般的方法论,这是我们在当前和以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否则,任何事业要想取得成功,那也都将是无从谈起。

第四篇:读毛泽东《论持久战》读后感

读毛泽东《论持久战》读后感

今天,我通读了毛泽东同志所著的《论持久战》这篇文章,读后使我更加懂得了毛泽东同志在抗战初期之所以提出对日作战要坚持持久战的根本原因。它对于当时国内所盛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走极端的论调无疑是一副清醒剂。一篇文章读来,真是觉得深有同感,为我的人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我也备受教育,深受启发。

《论持久战》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论持久战》写了二十一个问题,前九个问题为第一部分,主要是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后十二个问题为第二部分,主要是说明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着重论述了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论持久战》这部光辉著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略的现代局部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例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对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与外交政策》一书中写到:“关于毛主席军事思想的最好阐述,不见诸苏联的著作,而见诸中国的著作。”

毛主席的这篇文章写于1938年5月,在当时,正是抗战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自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精诚团结、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日本帝国主义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场战争,在东方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的历史上也是伟大 的。因而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可以说,深受战争灾难,为了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不渴望战争的早日胜利。因而,战争的过程究竟是怎么 样?如果是持久战,那么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战争的结局如何?这些问题随着战争的爆发,随着战争进程的不断深入,每一次战役的胜败、得失、进退不断出现,萦绕在许多人心中。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冀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但是,抗战10个月的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就是这样的形式下写的《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

《论持久战》主要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况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主要内容是:

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2、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铺路南北的广阔地域上,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会战,即徐州会战,会战经过了津浦路沿线的初期保卫战、台儿庄会战和徐州突围三个阶段。在第二阶段结束时,即1938年4月7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大捷,摧毁了日军第五、第十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歼敌两万余人。这是国民党战场自抗战以来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而这次胜利,却冲昏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一些人的头脑,使他们滋长了速胜心理,以为只要打几个台儿庄式的大胜仗,就能抵挡住日军,而无需动员广大民众进行抗战。说到这儿,我要说,他们的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只有把全国几万万民众都动员起来,形成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才能抵挡住日本侵略者,也才能取得这场反侵略战争的最后胜利。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所指出的“卢沟桥事变以来,四万万人一齐努力,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就是这 个道理。而发动和团结四万万同胞共同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抗日战争和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坚持,是由于许多的因素:全国党派,从共 产党到国民党;全国人民,从工人农民到资产阶级;全国军队,从主力军到游击队;国际方面,从社会主义国家到各国爱好正义的人民;敌国方面,从某些国内反战 的人民到前线反战的兵士。总而言之,所有这些因素,在我们的抗战中都尽了他们各种程度的努力”,而“我们共产党人,同其他抗战党派和全国人民一道,唯一的 方向,是努力团结一切力量,战胜万恶的日寇”。可以说,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述说得是相当精辟,相当正确。因为只有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才能最终取得这场反侵略战争的最后胜利。而充分团结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台儿庄战役胜利后,国民党的某些人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只有军队对日作战即可,而无需动员广大人民 参军参战,用军队打几个胜仗就能将日寇赶跑,什么“这一战,就是敌人的最后挣扎”,“我们胜利了,日阀就在精神上丧失了立场,只有静候末日审判”等被胜利 冲昏了头脑的一席话,使速胜论在不少人头脑中扎下了根。他们认为,这日本鬼子不堪一击,打几个胜仗也就胜利了,也就把日本侵略者赶回老家了。一时间,速胜 论高调频起,甚嚣尘上。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随着战争的发展,国民党的这些幻想也随之迅速破灭。5月19日,徐州沦陷,这时,国民党 内的失败主义情绪,投降派“战必大败”、“再战必亡”的亡国论调又传播开来。而速胜论和亡国论这两种论调,在共产党内和群众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些人 存在着侥幸心理和轻敌思想,幻想速胜;而有些人则对抗战信心不足,悲观失望。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速胜论者,迷信国民党的正规战,轻视人民群众和游击战的战 略地位,不赞成抗日战争的持久战。可以说,速胜论和亡国论这两种论调,都是走极端的,是不科学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 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一句话,非科学的”。可以说,毛泽东同志的这一席话说得可真是一针见 血,因为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辩证和科学地区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制定出正确的方针 和政策。而有些人却恰恰办不到这一点,为此,毛泽东同志及时写下了这篇文章,其目的和出发点,就是为了痛斥亡国论,扫除速胜论,从理论上武装全党和全国人 民,坚持持久战,坚持必胜信念。

其实,论持久战这片论文式的著作,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最突出的地方是:它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写成并发表的,对抗日战争做了论述,将抗日战争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而现在再重读论持久战时,与当时抗日战争的历史完全对应,甚至可以说是抗日战争的总结报告。足见毛泽东的军事才华非同寻常。为了实现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毛泽东还提出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

《论持久战》又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它在分析中日双方对立、矛盾的因素,论述战争的发展进程和众多复杂的战略战术时,对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的观点都做了创造性的运用和透彻的发挥,可以说,毛主席的这 部宏篇巨著,通篇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可以称得上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和“实践哲学”。对于今天来说,仍然有着它十分 重大的现实意义。从总体上讲,它是对当时重大的历史问题的成功回答,为我们提供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 中发现和揭示客观规律,取得胜利的一般的方法论,这是我们在当前和以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否则,任何事业要想取得成功,那也都将是无从谈起。

以上就是我对毛主席这本的《论持久战》的一些感受。

信息工程学院09计算机1班

年月日

第五篇:《护理札记》读后感

《护理札记》读后感

苏州永鼎医院血液科护士胡丽华

1820年5月12日,在意大利的弗罗伦萨城,南丁格尔诞生在一个富有的英国名门之家。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影响,培养了南丁格尔优秀的品质。她从小就经常照看附近村庄的病残人,以解除他们的痛苦,立志将来成为一个为病人带来幸福的人。1851年,她开始投身于护理工作。在这之后的多年中,她周游欧洲各国,了解护理工作。特别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她以满腔的热情救护伤病员。在黑暗的深夜,南丁格尔手持油灯巡视病房,无微不至地关爱着每一个伤兵,伤兵们感动得躺在床上亲吻着落在墙壁上的她的身影,称她“提灯女神”。战后的南丁格尔全身心地投身于护理教育工作,她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训练学校,开创了人类护理教育发展的纪元。南丁格尔以最高贵的奉献精神把一生献给了护理事业。英国人把她看作是英国的骄傲,为她在伦敦街头树立了铜像,并把她的大半身像印在10英镑纸币的背面。

《护理札记》是南丁格尔女士的的笔记集,其用意不在于让护士们把它作为思考的规则,并让她们自己照此去从事护理工作,它也不是告诉护士们该如何护理的指南。它仅仅是想给那些从事照顾他人健康的妇女一些提示。作为护理事业的先驱,将在照顾他人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日常的卫生知识或者说是医护知识娓娓道来。作者在序言中写到:每一个女人在她的人生中不时地要扮演护士得角色,也就是照顾他人的健康。那么一位对护理工作比较了解得妇女的经验总结将给予护士们一些建议,告诉她们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上班时我总是按照护理部的要求着装.白鞋也总是干干净净的,化一点淡妆。这也并不是我多么爱美才这样,我是觉得护士的仪表也是一种工作态度。一个仪表整洁大方得体的护士给病人以纯洁端庄、高雅、亲切的感觉,她的轻柔明快的操作,给人以平和稳重的感觉,从她们的身上,可以得到一种力量,一种信赖,以此来缓解医院的紧张气氛,帮助减轻患者的病痛;反之,如果护士着装不得体,会让病人失去信心和安全感,有话不跟护士说,有事不敢找护士办,更不愿配合治疗,结果影响了疾病的康复。

护士的肢体语言:作为护士的必修课,我们有一部分是讲护士礼仪的,详尽地讲述了护士的坐、立、行走姿势,这也是护士素质的一项要求。不能走路拖沓、蹒跚、摇晃,护士要走出轻快的步子来,体现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行为是塑造心灵的途径,是人心灵的外在表现。我们每一个护士不仅要有精湛的操作技术、丰富的知识和对人的了解,而且要用智慧和美的心灵创造和谐优美的就医环境。护士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体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内在思想感情,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沟通护患之间的关系,使他们感受到护士的平易近人,消除他们紧张、恐惧的陌生感。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敏捷、果断,给人以干净利落之感,使病人觉得可靠、安全,利于配合治疗和接受护理。《护理札记》中说“护理人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一切粗暴的动作、令人不快的响声都会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这就是今天我们护理要求中的“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因此,护士应以最佳的形象和行

为在病人面前出现,所以护士的仪表、语言、行为在临床 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待病人的态度:我每天跟病人说很多话,后来我发现,有效的沟通,语气,语调和用词都很重要。记得有一次,我去给一位输液的病人拔针,我说“你可以走了”,那位病人有些不高兴地说“怎么听起来没有一点人情味儿呢?好像在赶我走似的!”。而那并不是我的本意。后来我就换了词,说“现在你可以解放了”,病人也会回应我说“是啊,坐都坐累了,终于可以回家了。”同时还要使用欢快的语气。在输液高峰期,忙起来真的恨手脚不够用,几个病人一起叫换药、拔针,我会一边处理一个病人,一边大声、友好、欢快地对其他病人说“好的,我就来,先把滑轮(输液器的滑轮)关到最下面好么,你们人多,我就一双手啊”。病人是能理解的。礼貌地和病人相处,病人会对你心怀感激,同时也是减少投诉,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方法。对待工作的态度:在这里我引用《护理札记》里对护士工作态度的要求,换句话说:就是怎样才能做一个值得信赖的护士。

“护士应该是靠得住的,她要能够很快地进入到任务中去,她不能嚼舌根儿,不说没用的话。除了那些有权利向她询问的人外,她不回答任何人提出的关于她病人的问题。(我想这一条应该是我们今天说的:保护病人隐私)她必须是非常镇定,非常诚实的。她必须是位虔诚的、乐于奉献的人。她尊敬自己的职业,严肃一点说--患者的生命就掌握在她的手里。她必须是一个仔细的、彻底的、迅速的观察者。最后她还必须具有细腻而高尚的情感。,生命决定于一些细小的事情,南丁格尔将那些细节放大,使那人性和人道的光芒照耀到每一个卑微的生命里。这是一种永恒的道德力量。世上哪有一种职业可以轻忽它?

作一个有责任心的护士,永远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对待工作。疼痛是令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尤其是急性肾结石的疼痛,发作起来病人是苦不堪言的,甚至跪倒爬起的。一位这样的病人,痛得满脸煞白,全身冷汗,踉跄着走进了我们输液间:医生快给我打针,要疼死我了。如果此时你冷冰冰地、无动于衷地说了一句:再疼也要加好药才能打针,回座位等一下吧!这样病人一定会觉得你是个没有同情心的护士,对他的痛苦漠不关心。而要是你让护工进治疗室看一下他的药加好了没有,尽快给他用上;或者把他扶到座位上,安慰一下”结石是很遭罪的,我们会提前配好止痛药,等一下就好了“。这时病人的疼痛一定是减轻了的。

领导的引领:护士长作为护理工作的灵魂人物,她用丰富的经验引导、带领我们进步血液科的孙护士长是位有凝聚力、号召力的好领导,她对护士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对下属以诚相待,做护士的知心人。科里年轻护士多,她经常加班到深夜,纠正我们的缺点,想办法来帮助我们!这也是很多护士都敬佩孙护士长、愿意在这个科室工作的重要原因。每天全科晨会交班后,她会把我们护士带到护士长办公室开个简短的护士会,思想教育、经验传授、工作中的注意事项,毫无保留地传、帮、带给我们。教给我们人生的道理,开导我们合理减压、自我调整、开心地工作。开充分调动每位护士积极性,使大家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管理,共同搞好科室的护理工作。

苏州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再加上患者对医疗体制的不满意、对就诊程序的不理解、对收费的不满意,而护士又是患者最直接的接触者,他们会把这些不满直接发泄到护士的头上。尤其急诊科的护士面对更大的压力。当护士受到委屈或者病人的不理解时,护士长总是对我们疏导、安慰:作为一名护士承担病人的痛苦需要有一颗异乎寻常的爱心,每一个岗位都有不尽人意的一面,我们要调整好心态。其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在烦恼和矛盾中渡过,没有烦恼的人是不存在的,没有矛盾的地方是不可能的。用热爱护理工作的热忱去对待工作,你的付出和努力病人是看得到的,病人虽然和你发了脾气,他心里会感激你的宽容。孙护士长说:我们护士用诚挚和恒心来感动病人,终究会得到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的。

以上是我的护理杂记,与大家共勉,有不足之处,请提出宝贵意见。

南丁格尔说”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而新时代的护士更自信,在我们这个平凡而伟大的护理岗位上,应该体现出新世纪护士的所有智慧、力量和美丽。借此,祝愿我院的全体护士兄弟姐妹们,好人一生平安!

下载《读毛泽东札记》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毛泽东札记》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护理札记》读后感

    读完《护理札记》,内心是深深被触动的,感叹先人的智慧,给我们留下了如此珍贵的东西,而且至今很多还为我们深深受用,记得牛顿有一句名言:“如果我所看见的比笛卡尔更远一点,那是因为......

    《护理札记》读后感

    《护理札记》读后感——梦铃从开始学习护理,最常听到谈起的就是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的故事,接着老师们也让我们观看了关于南丁格尔的电影,从她的故事中,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

    护理札记读后感

    护理札记读后感(一)胃肠二病区周真玲曾经,刚进入临床的我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以及繁忙的工作,有点不知所措,加之专业知识的欠缺,陷入一片困顿。然而佛罗伦斯?南丁格尔曾经说过:"为尽......

    毛泽东读后感

    读《毛泽东传》让人不得不钦佩毛泽东的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朴实的生活作风,简明扼要的文风,指挥若定的作战风格,充满辩证法的工作思路,处处体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自傲,没有架子,时......

    毛泽东读后感

    观《走进毛泽东》有感 有人说,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以前,总是被动的接受毛泽东的政治思想,自从观看了这个纪录片开始,我从生活的角度,重新认识了他。除......

    毛泽东读后感

    读《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有感 淮安启明外国语初一(7)班周正玮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

    毛泽东,读后感

    伟人和平凡人毛泽东 ——读《毛泽东生平实录》有感 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12级本部一班 学号:***姓名:黄佳红毛泽东,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如雷贯耳......

    毛泽东读后感

    毛泽东读后感 毛泽东的爸爸毛顺生住在一栋湖南农村常见的“凹”字形农舍,屋前有两口水塘,屋后是满山的苍松翠竹,他们就住在这里。 公元1893年12月26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