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读写结合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小课题计划(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10:4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读写结合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小课题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读写结合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小课题计划》。

第一篇:语文读写结合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小课题计划

语文课有效课堂教学计划

小街中心小学王霞

本学期,我校以上海进才实验小学有效课堂模式为先导,立足于上海语文教学专家汪立民老师的“关注学生的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思想,在上海进才实验小学的帮助下充分开展及创新课堂模式以提高我校学生的语文素养。现做出如下有效课堂教学计划:

根据学校教研计划,结合课改,认真扎实开展课题组工作,追求务实精神,营造求真、科学严谨的教研氛围,抓好课题研究的现实性与效益性。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在学校的统筹下,协同探讨常规教研、课题研究、学校整体改革的有机结合。我们力图通过以上工作,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化、实效化、有效化。

足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着力探寻读写如何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并付诸实施,最终总结一套可供借鉴的途径和方法。

一、低年级主要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使学生喜欢读书。中高年级主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较低,识字较少,以注音童话寓言为主,兼顾科学小故事,以及比较浅显的古诗文;中高年级学生识字有所增加,认知水平有所提高,因此,增加适合学生阅读的现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以及优秀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

二、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低年级能够背诵优秀诗歌、优美词句,并练习用积累的词句说话,中高年级主要背诵优秀古诗文,优美句段,并能够模进行适当的仿写、缩写、扩写、续写练习。1、开展“每周一诗”诵读活动,力争绝大多数学生能在实验阶段熟读课标推荐的“优秀古诗文”中的大部分,背诵部分精选的古今中外名篇。2、重视引导典范语言的积累,使学生在丰富语汇的同时,体味深刻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思,提高语文素养,创造条件使积累有效化。

三、充分利用每周一节写作课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展示学生读写的成果。组织学生开展古诗文诵读,讲故事,读书心得座谈会,读书笔记展示等活动,给学生展示自己读书成果的舞台,帮助学生树立读书的信心,体会读书带来的成功与乐趣。设置多种交流、展示平台,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平时的积累。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展示交流自己的习作,并定期进行评比,给予鼓励。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话动,寓教于乐,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动的形式如何安排,教师可灵话选择。比如:故事大王讲故事;新闻广角;科普问答;品味堂:文学作品美读;书籍沙龙:书友谈读书心得;新书窗:推荐新书;网上行:搜寻网上资料;座右铭:名人名言大观;自办读书报;童话表演;与书中人对话;与作者通讯;古诗擂台赛;朗读比赛;成语接龙等。

五、认真做好搜集、积累、整理和提升资料工作。重视日常的搜集和积累,有针对性的积累资料,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搜,集体备课、研究教材、分析学生、教学设计等,开展案例研究。

七、鼓励课题实验教师经常到我们的课题博客交流互动,发表评论,传送课题资料。

第二篇:语文读写结合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小课题计划

“语文读写结合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计划

刘金钊

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校课题实验工作将本着科学的态度,遵循规律,循序渐进,以“走进课堂关注学生”为原则,以校本教研为依托,发挥各级专家专业引领作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立足课堂,深入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进行课题实验研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学校教研计划,结合课改,认真扎实开展课题组工作,追求务实精神,营造求真、科学严谨的教研氛围,抓好课题研究的现实性与效益性。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在学校的统筹下,协同探讨常规教研、课题研究、学校整体改革的有机结合。我们力图通过以上工作,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化、实效化、有效化。

本课题立足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着力探寻读写如何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并付诸实施,最终总结一套可供借鉴的途径和方法。

一、继续制订小学生阅读目标序列。低年级主要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使学生喜欢读书。中高年级主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较低,识字较少,以注音童话寓言为主,兼顾科学小故事,以及比较浅显的古诗文;中高年级学生识字有所增加,认知水平有所提高,因此,增加适合学生阅读的现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以及优秀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

二、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低年级能够背诵优秀诗歌、优美词句,并练习用积累的词句说话,中高年级主要背诵优秀古诗文,优美句段,并能够模进行适当的仿写、缩写、扩写、续写练习。1、开展“每周一诗”诵读活动,力争绝大多数学生能在实验阶段熟读课标推荐的“优秀古诗文”中的大部分,背诵部分精选的古今中外名篇。2、重视引导典范语言的积累,使学生在丰富语汇的同时,体味深刻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思,提高语文素养,创造条件使积累有效化。

三、为了营造浓郁的校园书香,组织学校读书节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与好书交朋友,与智慧牵手,让书籍为学生开启一扇心灵之窗。举办多种活动,活动后总结加以鼓励。

四、充分利用每周一节读写结合校本课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展示学生读写的成果。组织学生开展古诗文诵读,讲故事,读书心得座谈会,读书笔记展示等活动,给学生展示自己读书成果的舞台,帮助学生树立读书的信心,体会读书带来的成功与乐趣。设置多种交流、展示平台,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平时的积累。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展示交流自己的习作,并定期进行评比,给予鼓励。

五、组织读书节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话动,寓教于乐,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动的形式如何安排,教师可灵话选择。比如:故事大王讲故事;新闻广角;科普问答;品味堂:文学作品美读;书籍沙龙:书友谈读书心得;新书窗:推荐新书;网上行:搜寻网上资料;座右铭:名人名言大观;自办读书报;童话表演;与书中人对话;与作者通讯;古诗擂台赛;朗读比赛;成语接龙等

六、认真做好搜集、积累、整理和提升资料工作。重视日常的搜集和积累,有针对性的积累资料,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搜,集体备课、研究教材、分析学生、教学设计等,开展案例研究。

七、鼓励课题实验教师经常到我们的课题博客交流互动,发表评论,传送课题资料。

第三篇:小学实效性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实效性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及依据

(一)课题的提出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怎样进行读写的结合,怎么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的能力,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很有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最令老师头疼的仍然是阅读和习作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学生厌读怕写,缺乏良好的读写习惯,这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归结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杂、乱、华、死,读与写、讲与练、知识与能力脱节。教学时空仍较封闭,读写量没达到课标要求,学生的读写兴趣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另外在二期课改的试行过程中,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读写结合已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每一节语文课上,总有或多或少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的“小练笔”,以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局部,读中学写,迁移创新。然而在课堂上,作为老师,在创设读写训练的环节时经常会感到茫然:训练目标(学会什么、发展什么)不明确,训练方法(怎样指导、怎样训练)不明确,训练结果(学生能否完成、完成的质与量如何)不明确。很多老师把课堂中的写话训练定位于教学中的高潮和亮点,片面追求,拔高要求,不顾学生的知识基础,忽视语文教学的规律,从而使读写训练表面化、层次化,形式化,读与写不能真正地有机融合,读写训练的价值也就无法彰显和体现。

处理好读写的关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问题,读写结合是推进语文教育素质化的有效手段。因此,研究读写结合的方法很有必要。基于上述原因在,我们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的实验。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实效性读写结合”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减少学生负担,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其理论依据主要是:

1、心理学提供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2、以丁有宽的丁氏教材教法及三大理论为实践依据。

丁有宽提出了教育思想、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遵循读写结合的对应规律;按照学生读写的心理规律,根据儿童的“三性”——欲表性、模仿性、遗忘性,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这些理论在今天的教育教学中还是有着深远意义的,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读写结合策略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二、研究工作的开展

(一)课题组成员构成课题负责人:

课题研究组组长:

成 员: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属于行动研究。

(三)研究目标及过程

总目标: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具体目标:一是在教学中探索总结读写结合的联结点;二是探索“在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实施的基本教学步骤;三是使学生在读写结合策略的运用中切实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我们的研究目标概括起来说,就是通过优秀课题成果的推广运用和完善,改变我校语文教学读写脱节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具体来说,研究工作大体分三步进行: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组建课题组,宣传发动,印发学习有关资料,领会实验精神,确立方案,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科研课题;拟定、论证课题研究方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重点学习读写结合的有关理论,对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的培训。

第二阶段:尝试运行。运用读写结合策略进行实验。通过交流座谈、听课观摩、量表测量,进行反馈总结,及时调整方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师考察,了解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开展现状;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开展的现状、效果,师生的愿望等;积极投入课题研究,全面落实研究内容和措施,开展说课、上课、评课活动,探索出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理论和教学方法。

研究要做到一方面使学生掌握读中学写、写中再读,多读、多观察、多评改的方法,初步掌握读写的几种对应关系,如从课文命题的形式学习作文中如何拟题,从对文章中心的感悟学习作文中如何立意,从阅读中的分段训练学习作文中如何拟写作提纲,从品评文章的组织结构学习作文时如何布局谋篇,从赏析文章的词句中学习表达时如何更准确、简练、生动„„

另一方面,要探索归纳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策略”的教学模式。从读到写,从写到读,这中间有个过渡的过程,抓读写结合,就得十分重视对这个过程的研究,努力使教学模式符合读写训练的规律,以加强读写之间过渡的过程,更有效地提高读写的水平。

第三阶段:结题总结。各实验教师总结各自的研究经验,形成论文,汇总写出总体研究报告。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撰写科研论文,收集优秀教案,整理初步形成的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筹备、召开结题会,聘请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听取课题组的研究汇报,接受专家评估,做出课题研究结论。

三、研究进展概况

我校积极响应,全员参与,全面实施,在推进课题的基础上,立争创造性地开展研究,现将几年来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管理,积极筹备,迅速投入研究工作

学校成立了“读写”实验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课题负责人,教导主任为课题组长,语文教研组长、语文教师为课题组员。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指导实验工作,他们加强管理,在研究内容上做到客观把握,微观调控,在管理落实上做到了分层指导,层层落实,在研究过程中做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课题领导小组负责对研究开展进行检查和评估。

(二)勇于探索,以方案的基本内容指导教学工作

1、制订研究计划,研究方案,保证课题有序开展

研究开始,由课题领导小组牵头,课题教师全体参与,针对本实验的目的和内容,结合班额大,学生年龄偏小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研究计划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导向,以热爱语文、学好语文为目标。方案强调课题研究应遵循四项基本原则。①读写结合;②识字结合;③练写结合;④课内外结合。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力求做到读写结合,内外并进。研究的任务和目标,科学,准确,详细。研究要求阅读总量达3万字以上,一年级1万字左右,二年级2万字以上。每周阅读《自读课本》中的短文1篇,每期18篇,阅读自选读物一篇,每期18篇,两项共计36篇。

2、建立健全考核细则,指导研究科学进行

为激发课题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利课题的科学发展,课题组及时制订了课题研究考核细则,指导课题沿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考核细则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提倡积极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鼓励功能。评价功能的充分发挥,极大激发了实验教师的教改热情,为课题研究深入开展做好了铺垫。

3、开发教研组潜能,促进课题纵深发展

教研组是课题研究机构的基层单位,也是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主阵地。因此,在研究工作中抓好教研组工作,对整个课题的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教研组集体备课、评课,发挥了集体的聪明才智,尤其是每周的业务学习更是交流和学习的好机会,我们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制度,针对研究中出现的困惑与难题,共同探索,相互切磋。在良好的教研氛围中,我们相互交流彼此的心得体会,使研究的成功之处得到了及时的推广、借鉴和普及。

4、及时举办观摩课

我校经常开展“示范课研讨”和“优质课竞赛”等活动。近年来,学校举行“读写观摩课”达20节以上,这些活动的开展激活了课题研究阵地,增强了课题组教师信心,激发了她们的研究热情,她们的创新能力也由此得到了充分发挥。通过展示与交流、统一认识、大力推广、不断反思、及时收集实验材料,总结经验,为后续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观摩课中,一批理念新、教法活的教师脱颖而出。其中教师张华玲、石朝华、谭再艳、刘扬、牟丽等不仅作课,还谈了自己的研究经验,为其它老师做好了典范,指明了航向。

5、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

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成果,召开“读写”课题研讨会。研讨内容如下; ① 交流研究过程及方法,达成共识,加以推广;

② 反思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出谋划策,及时解决;

③ 搜集整理研究效果、总结,教师研究课汇报材料,优秀课例以及教学笔记,灵活运用; ④商讨拟定下步实验计划,为下步研究作好铺垫。

6、鼓励撰写研究经验

在研究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加强反思,促进提高。不断反馈先进思想,先进经验。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计划与实际的矛盾,主观与客观的脱离,经常反思会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要通过说课、评课,撰写教学随笔进行反思,深入到教学实践中去反思,哪些方法优越,哪些方法欠缺,扬长避短,写出自己的真实体会,从是非的形成到思想的碰撞,从观点的交锋到点滴的收获及至意外的困窘„„一一记载,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在反思中逐渐成熟,为课题的深化、推广作好充分准备。

7、拓展学生视野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结合课题计划,我校增设了阅读课。阅读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秩序地阅读、摘抄、书写。这样的课程设置,为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保证。另外,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校完善了图书室,开放了阅览室,让学生随时借阅,同时学校还建设了校园网站,网站中的美文欣赏、师生习作对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激发学生习作热情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涉猎。

(三)、积累经验,深化推广

1、加强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不论是课外阅读,还是课内阅读,教师都应起到激趣,引导的作用,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读、想、阅、点、划、质疑、探究等)。教师经常为学生读一些名人的故事,比如“李白勤奋学习;怀素刻苦练字,陈毅孝敬父母等”以便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审美情趣。老师们还经常诵读学生的范文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又开展小组互读,将个人作品在组内交流,让所有学生充分表现,使全班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另外,开展读书竞赛活动。也是提高课外阅读效果的好方法,开展“美文朗诵”比赛、“迎奥运”读书活动演讲赛、“讲文明树新风”演讲赛等读书比赛活动,比一比谁读得最好,评一评谁积累得多。这些活动不仅激活了阅读课堂;又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2、精心指导,提高习作能力。在习作指导上我们改革了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优化学习作指导,鼓励学生自由习作,让学生在做一做——说一说——写一写的过程中提高习作水平。

①做 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游戏、实验、制作、观察、参观、访问比赛、故事会、听广播、看图、看影片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自经历。

②说 说就是让所有学生说说自己在实践中做了什么,是怎样做的,让他们自由说,找伙伴说,讨论,辩论,或说他们自己在活动中所做、所看、所听、所想。

③写 写就是让学生将口述的内容整理成文,自由选择时间和地点,课上、课下、学校,家里均可自由选择方式,写一段话,写几句话,画一幅图画加上说明,这些都是我们教师所大力提倡的。

3、启发想象,发展思维能力。小学生心理处与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阶段。因此,在“读写”实验中不能单纯地认为只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实验教师特别注意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刘静老师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引导学生跳出课文内容和插图的圈子,由画面内向画面处延伸,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打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把画面外必要的内容补充进来,于是学生不仅编出了“蟋蟀选房”的故事,更精彩的是续编出了“让我们学学蟋蟀”这样的课例举不胜举,由于教师引导得当,所以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4、鼓励多练笔、丰富表达能力。学生在阅读中丰富了语汇,学到了许多优美词句,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写话中加以运用,并经常鼓励表扬那些善于运用妙词佳句的学生,学生也明白了要运用就得积累,要积累就要阅读,这样,阅读、积累、写作互为一体,同步发展,具体形式如下:

①摘抄优美词句。每位学生备有《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能试着说出它的意思和用途,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画上优美的图画,并加上自己的心得体会,定期或随机举办“优美词句展示会”,让学生写出词句并说出运用。

②看图写话。学生喜欢剪辑自己喜欢的图画,颇具匠心地粘贴在“自由读写”本上,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捕捉图中主要意思,书写一段图画解说词。

③抒写生活小畅想。随着学生写话能力的提高。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写生活见闻,充分发发挥自己的想象,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例如:见到排放污气的汽车,他们想到了制作无污染的“绿色汽车”;看到残疾人行走困难想到了发明摇控轮椅„„教师不失良机地鼓励学生将美好的幻想抒写表达出来,以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三、进行课堂读写结合研究的关键点及确定关键点的基本方法

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简而言之,即: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妙趣横生——别出“新”裁。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归纳了一些寻找教材中读写结合点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1、内容的补充。教材中有的句子后面留有空白,有的说得简洁扼要,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填补,在后面续写,同时对学生的理解也是一个考察。如《一个苹果》中有这样一句话:“防炮洞里格外沉静”,可让学生置身其中,写出不同的战士内心的激动。有的结尾余意未尽,留有想象续写空间,如《半截蜡烛》,可续写德国军官走后母子三人的故事。

2、情节的延伸。有的教材内容故事性强,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故事情形,续写发展。如《滥竽充数》可写南郭先生逃走后发生的故事,《穷人》可写桑娜拉开帐子后发生的故事等。

3、写法的迁移。许多教材有明显的协作顺序和结构,是学生学习写作很好的蓝本,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或总分的结构学会有条理的表达或描写。如《第一场雪》一文,雪后图文质皆美、情文并茂,很多描写方法值得模仿,特别是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就可让学生再写雪景图,定会增色不少。学习了《荷花》一课,可以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事物等等。仿写时,低高年级应有不同的要求,要从模仿向创新过渡。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形式的基础上选择新颖的、独具特色的内容写,鼓励学生在写作内容上的求异思维,从而力求在写作训练中反映出学生的个性色彩和创造精神。

4、角色的置换。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人称、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可改写文体,如把《饮湖上初晴后雨》改写成一份游览简介,把记叙文改写成说明文,把说明问改写成第一人称等。

5、主题的提升。就是写读后感和心得笔记。有些教材富有思想性和感人的场面,可指导学生提炼故事内容,挖掘思想意义,写好读书笔记。如在学习《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船长》、《高尔基给儿子的一封信》等课文后,可指导学生自定题目,写心得体会,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完成习作训练。

另外,高年级还可以进行写批注、缩写概括文章内容、提炼标题等练习,低年级可以进行句型练习、扩句练习等。以上这些都是寻找教材中读写结合点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训练策略,教师只要能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核心价值,就一定能找到切合读写训练的结合点。

四、进行有效的课堂读写训练的基本策略

(一)从方法上看,要体现三个过程:

1、在读中悟写

阅读教学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着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弄清文章的内容,再通过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解决了“写什么”和“为什么写”的问题,即“语言文字→内容→思想感情”的过程。第二阶段是进一步明白“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这个阶段侧重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教学中,要认真落实文章的中心、结构、写法,突破重、难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即“思想感情→内容→语言文字“的过程。

2、以写促读

读写结合,不限于读什么,就写什么,有时可以先写后读,有时也可以结合作文,让学生更好地促进阅读,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3、读写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一种方法,往往不止是一次练习就能掌握好,只有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读写结合,在反复交替的训练过程中,逐渐强化和内化,才能掌握一时难以掌握的东西,最终转化为能力。

(二)从教学设计上看,要呈现三个特点:

1、训练有目的。当前有好多的语文训练,环节繁琐,形式花哨,似乎什么都抓,又什么都抓不住,抓不透。究起原因,就是没有明确、集中、简约、有效的训练目标。这堂课的读写训练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要非常清晰,不求面面俱到到,但求一课一得。

2、训练有层次。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从头到尾满堂提问,逐段串讲,提问烦琐、重复、效率不高,不能激发学生思考。有些训练不考虑学生状况,缺乏层次性,致使学生的认识不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篇优秀的教材往往被教师散沙似的串讲和随意的训练割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失去了它应有的示范功能。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训练的梯度,要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3、训练有侧重。读写的训练应根据教材特点,单元训练重点有侧重有序列地展开。要侧重对教材重点段落写作方法的指导,组织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好能把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了一起,通过写话,既巩固学习内容,又训练了思维和概括,更要让学生学会了怎样有条理、有重点、形象生动地进行表达。在写作的时间上要给以充分,在写作的方法上要给予指导。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1、课题的提出

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进,课堂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读写结合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意义。尤其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话提出了一定的训练内容与要求后,以教材为例子,凭借文本资源对学生写话进行有效指导更是受到了低年级语文教师的关注和认可。写作不再是中高年级的教学要求,从低年级开始,就承担着一定的训练任务。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不再是仅仅关注学生识字学词,“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也成了课堂教学中一个靓丽音符。也正缘于对课堂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认识和重视,很多老师把课堂中的写话训练定位于教学中的高潮和亮点,片面追求,拔高要求,不顾学生的知识基础,忽视语文教学的规律,从而使读写训练表面化、层次化,形式化,读与写不能真正地有机融合,读写训练的价值也就无法彰显和体现。

低年级语文课堂,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这是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追求形式主义,应从立足于发展学生写话能力的角度,从着眼于教材编排的特点出发,深入挖掘课文中读写训练的契合点,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读写训练新体系。

新的语文教材为低年级进行读写结合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几乎每一篇课文中都有供学生发挥的空间。新教材图文并茂、文质兼美,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媒介。教学中,作为教师,可以把教材蕴含的这种内在潜力挖掘出来,充分利用它来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

基于以上分析,本人试图在认真研读低年级新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写话训练要求出发,从每一篇课文入手,抓住读写训练的契合点,处处渗透读写、反复呈现读写,从而使学生在这种语文实践中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发展他们的写话能力。

3、概念界定

读写结合:本课题中的“读写结合”,是指以二期课改背景下的新教材为例子,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写的空间,通过模仿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教师忽视低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作文是高年级学生的事,低年级学生可以放任自流。随着二期课改对低年级学生写话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大家开始认识到作文能力的培养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否则,学生的作文基础就打不好,学生到中、高年级以后,作文水平就难以提高。教师对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有了一定的重视度,但由于教材没有为学生的写话提供相关的训练内容,没有为学生写话安排系统的训练体系,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写话训练,成为朗读、识字教学中的附庸品,写话训练价值不高,训练成效不大。因此,本课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掌握学生写话能力发展的基础,运用语文教学的规律,研究语文教学的内容,从读写结合的角度探究写话训练的方式,形成系统的读写训练体系,真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目标

深入挖掘教材,找准读写结合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学生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

(二)研究内容

从课文的语言中入手寻找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如对文中的一些优美词句,比喻、拟人等一些特殊的句式可以进行分析,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挖掘写话训练点。

从课文的内容上入手寻找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如在课文的“空白”处、拓展延伸处,进行相应的写话训练安排,对于文中的角色,可以尝试探究情感体验和角色置换的方法。

从课文的写法上入手寻找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如对课文中的典型段落,可以从中探求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安排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三)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经验总结法

(四)研究过程

理论学习:积极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提高自己对这一课题的理论认识,并在理论的引领下开展研究。

在课堂实践中,认真上好教学研究课,撰写教学案例,积累案例资料。

在教学研讨中交流案例资料,进行课堂教学反思,并在反思中发现问题,改进不足。

做好案例的积累、分析和整理,写出中期研究报告,并对下阶段的研究提出设想。

在中期研究报告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完善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本课题的研究实效性。

在一定范围内上一堂结题汇报课,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效。

全面回顾本课题的研究情况,认真撰写结题报告,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五)本课题的特色创新之处:

将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写话训练落到实处。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以教材为本,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读写训练结合点,把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让学生在学文中积累内化语言,感悟作者写作方法,发展语文综合能力,从而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写话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把心中所说、口中所想用文字写下来,让学生在写话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写话能力,学会运用书面语言的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

准备阶段

2007年6月—2007年8月为课题的准备阶段,着手拟订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等。

2、实施阶段

2007年9月—2009年6月为课题实施阶段,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的训练计划上好研究课,做好相关资料的分析与整理,有计划地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为总结做准备。

3、总结阶段

2009年7月—2009年8月是总结阶段,整理教案、教后感及学生的习作,撰写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教案、教学案例、教学随笔及反思。

课题报告及相关的论文。

学生的“写话集”

相关的媒体(如:上课实录、课件等)

六、课题研究的基础

本人长期从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对二期课改背景下的新教材有一定的研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够自觉运用新课程理念引领自己,不断改革语文教学,因此在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看法,有一定的工作基础。且学校领导对教师从事教育科研一向很重视和支持,并能投入一定的科研经费,以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所以我相信自己能完成课题的研究。

七、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丁有宽读写结合教学实验给我们的启示》

3、《读写结合的历史追溯》,作者汪潮,《小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3期。

4、《教海漫记》,作者于永正。

一、研究背景

(一)“读写链”课题的提出

二期课改背景下出台的《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写作与阅读既各成体系,又相辅相成。阅读部分中的阅读材料可作为写作训练的范例,让学生在感悟、模仿的基础上创造;可设置情景或话题,让学生由这些情景、话题入手,回忆已有的生活,调动已有积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见解;也可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评点或表达读后的感受。”《新课标》又指出:“课文阅读和课外阅读要紧密结合,要指导学生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令人可喜的新气象: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扩大了,文本阅读的数量增加了,拓展阅读的途径拓宽了,生活阅读的阅历丰富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目前小学生的作文学习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部分优等生“吃得饱”、“吃得好”,作文能力提高较快;也有相当一部分中下等学生“吃不了”、“吃不好”,作文语言贫乏,内容“假大空”,有的学生甚至因害怕作文而产生了厌学情绪,从教师的教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原因:(1)语文教材的编写以阅读为主线,课文数量较一期课改有成倍的增加,阅读要求明确,有一定的训练体系;相对而言,作文只是提供了一些训练题目,供师生选用,教师要明确把握作文训练的体系不太容易。(2)语文教学中读写脱节。阅读课中教师比较注重内容分析,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未能紧密结合,且教学课时中没有明确的作文课时,有些语文教师为了完成数量颇多的课文教学,挤占了作文教学的时间。(3)课内外阅读未能有机链接。对课外阅读中的网络阅读、生活阅读中的隐性阅读关注不够,未能把它们有机地链接起来。(4)语文教研活动比较注重对阅读教学的研究,作文教学的研究活动相对偏少,特别是较少从学生学的角度、从阅读和写作互相链接的角度去加以研究。

对于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语文教学界有比较明确的认识。阅读是吸收,是基础;写作是倾吐,是内化,有吸收才有倾吐。阅读丰富了写作,写作促进了阅读。特别是广东特级教师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教学经验,对读写关系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实践。但是,他的研究偏重教材与写作的结合上,他主编的读写结合教材与上海市使用的二期课改教材不是同一个体系,因此对我市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虽有借鉴意义,但缺乏可操作性。

我区语文特级教师蒋蔚芳老师在“九五规划”期间完成并获奖的《语文“讲读·阅览·活动”阅读链研探》这一市级课题,在理论上提出了“阅读链”的概念,在实践中探索了由“讲读课、阅览课、活动课”组成的各年级段的教学模式,供教师在教学中实践和使用。这些带有开创性的成果,是本课题的研究基础。

本区语文特级教师徐永森在几十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研究的“写作链”由“认识生活”和“表达生活”两个环节构成,形成了“作文内容生活化、技能指导结构化、训练序列网络化”的“三化”作文教学体系,这些丰富的研究成果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我们认为,阅读与写作之间具有相对独立、相互关联、对应互逆、相互促进的关系。从实际情况看,“阅读链”研究了阅读过程中的课本阅读、课外阅读和生活阅读的链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起了较大的作用;而“写作链”研究了学生在写作时认识生活和表达生活的过程,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很有帮助。如果把本区两位特级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有效整合,把“阅读链”和“写作链”这两条原本各自独立的“链”链接起来,能使读和写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此,我们提出了“读写链”研究的课题。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国内外情报资料分析,至今还没有人提出过“读写链”这一概念,并把读和写作为一种“链”式进行过研究。

(二)“读写链”的理论基础

1、传统的语文教学理论

我国的语文教学,有着丰富的传统经验,诸如熟读、精思、博览、多作、多改等等。其中,“多读多写,读写结合”是很重要的一条经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胸藏万卷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等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形象地诠释了读写之间存在着的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传统的语文教学理论是进行“读写链”研究的理论基础。

2、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建构了新的认知图式。这种新的图式不仅仅是原有图式的延续,而且具有创造性,是在原有图式的基础上构建新的认知图式。

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不只是语言信息的机械累积过程,而是一个反身抽象和创造的过程。虽然学生入学前大脑中早已存在着早期学得的语言图式,但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必须通过学习让学生构建新的语言图式——习得正确、规范的书面语言。对本课题而言,就是要把“阅读链”中文本呈现的消极语言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语言图式中去,对原有的语言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顺化产生新的语言图式——积极语言,才能在“写作链”中顺畅地表达出来。正是同化与顺化之间的不断平衡,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3、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教学理论

我们的“读写链”研究是在广东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读写结合”经验基础上的发展和创造,丁老师的“读写结合”,对读写关系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实践。他主编的读写结合教材在改革陈旧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同时,创立了以记叙文为主体,以语言训练为核心,以培养自学自得为目标,以单元分组教学为特征的“读写同步”教学体系,他的“读写结合”的理论,是我们研究“读写链”的前提。

4、“三论”的基本原理

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合称“三论”。它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开展“读写链”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这个角度讲,语文学科是一个整体、系统,包含了阅读和写作这两个子系统。这两个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读写链”研究就是要把语文学科中的读和写当作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来研究,以改变现行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脱节、严重分离的局面。

控制论是研究系统的状态、功能、行为方式及变动趋势的技术科学,以揭示不同系统共同的控制规律。语文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处理好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调控好三类阅读的比例,调控好学生阅读的数量、质量,调控好写作训练的序列、数量、形式、内容,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这正是“读写链”课题要研究的重点。如果不加控制,长期偏颇,语文教学就难以走出重阅读轻作文、重内容分析轻方法指导的窠臼。

信息论是研究系统的信息融合、获取、加工、处理、传输和控制的一门科学。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讲,语言是语文学科的信息标志,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获取、加工、处理、传输、控制语言信息的能力。“读写链”课题要研究的正是如何把“阅读链”中获取的语言信息,通过学生的感悟、处理、加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信息,在写作过程中充分传输出来。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

在研究和完善“阅读链”和“写作链”的基础上,研究读与写的有机链接,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运用“读写链”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能力,改变目前小学生作文两极分化的现象。

2、研究内容

(1)“读写链”概念的提出和功能的阐述。

(2)探索实施“读写链”的途径和方法。

(3)探索通过实施“读写链”,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3、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把课题的研究内容分解到课题组每位成员,制定研究方案。根据方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观察、实践和反思,在自我探究、公开教学、评议交流中总结、归纳、提炼、完善“读写链”的概念,探索其功能。编写《小学语文“读写链”教学之序》、《“读写链”导练手册》、《“读写链”训练手册》等资料,在课堂实践中开展研究,归纳出运用“读写链”读写内化的规律对学生进行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2)教育实验法:在8所不同的学校抽取20个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中施加实验因子——利用课题组成员编写的“读写链”资料,运用“读写链”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实施读写链接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通过与对照班进行8次比较测试,检测“读写链”训练的效果,以便随时调整教学策略。

(3)案例研究法:在100余节“读写链”实践课的基础上,积累、收集、整理研究资料,筛选出磨砺得相对成熟、即时效果比较显著的一课一得,编写《“读写链”课例研究》,为广大一线教师进一步深入开展“读写链”课题研究提供具有可借鉴的、操作性强的参考资料。

三、研究过程

1、课题准备阶段(2006年6月—2007年1月)

(1)理论学习,夯实“读写链”研究的基础。首先,组建了由我区两位小语特级教师领衔的,两位小语学科带头人和七位小语骨干教师组成的,三十六位“希望之星”青年教师参与的课题组。之后,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研读了《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攻读了课题组成员先前编写的《“阅读链”研探》、《小学作文教学论》等书籍,学习了《钱梦龙与导读艺术》、《丁有宽读写结合训练法》等有关专著。搜集并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情报资料,了解了国内外小语教学研究的动态,摸清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特别是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利于看清问题,找准原因。这些理论学习与思考,夯实了“读写链”研究的基础,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提与保障。

(2)制定方案,理清课题研究的思路。在广泛学习、多方收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研究方案,明确了研究目标,进行了课题分工。课题组以本区江桥小学为整体实验学校,在封浜小学、绿地小学、怀少学校、普通小学等8所不同类型的学校中,抽取20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并匹配了相应的对照班,对每位学生初测的读写成绩记录在案。课题方案确定后,我们向区科研室提出了课题申请。2006年12月,该课题被列为区级课题,次年1月,被市教科院批准为市级规划课题。

2、课题实施阶段(2007年2月—2008年12月)

(1)开题论证(2007年2月-2007年3月)课题立项之后,课题组广泛邀请各路教科研名家来本区“坐堂问症”。2007年3月5日,本课题进行了开题论证。上海市特级教师徐根荣、金哲民,上师大教授、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吴忠豪、市小语会秘书长、市教委《教学研究》杂志编辑冯寿鹤、市小语教研员薛峰老师等对本课题的方案进行了论证,他们的真知灼见为本课题的实施奠定了方向。除此以外,我们还多次邀请著名小语特级教师徐根荣、沈大安、贾志敏、吴爱光、市教研员陈裖等老师来嘉定,为课题“把脉开方”,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为课题组成员作了题为“我是怎样做课题研究的”的讲座。在诸多教学名家、专家的精心指点下,课题组成员对“读写链”的概念,该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思路有了更加明确、清晰的认识,保证了“读写链”研究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推进。

(2)中期研讨(2007年4月-2007年12月)

①课堂实践,探索“读写链”训练策略。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通读并钻研了小学语文十册教材,集思广益,编写了《小学语文“读写链”训练之序》(即小学语文“读写链”分年级(分册)内容和要求),明确了“读写链”训练各年级的序和各分册的内容和要求。编写了供教师使用的《小学语文“读写链”导练手册》和供学生使用的《小学语文“读写链”训练手册》等资料,由实验班的老师在班中使用和实践。同时,我们不断地在教学中开展“读写链”课例研究,先后上研究课100余节。初步总结、归纳、提炼出“读写链”的途径和方法,并汇编了《“读写链”案例集》。

②中期汇报,交流“读写链”训练策略。在广泛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认真研究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大胆地提出了“齿轮式”、“自行车式”、“电风扇式”、“拉链式”、“双链链接式”等多种读写链接的形式。大家认为,课本阅读是“读写链”训练的主渠道;拓展阅读是“读写链”训练的补充剂,生活阅读是“读写链”训练的资源库。这三类阅读组成的“阅读链”必须与认识生活与表达生活的“写作链”链接起来。筛选、整理、交流了实施“读写链”的途径和方法。2007年12月,课题组接受了科研部门的中期检查。在上海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吴爱光、区科研室主任杨文斌、科研员崔云、徐颖老师的指点下,大家找到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后期研究的突破口。

(3)深入研究(2008年1月—2008年12月)

①深入研究,完善“读写链”训练途径和方法。中期汇报后,课题组积极探索“读写链”的理论基础,构建了“读写链”理论框架。一方面完善了“读写链”的训练途径和方法,并把这些方法与途径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实验的方式进一步验证。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修改了《“读写链”训练之序》和《读写链导练》、《读写链训练手册》,使之能有效提高读写训练的效果。

②实验测试,检验“读写链”研究的成效。我们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8次测试的基础上,对8个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检验“读写链”的实践效果(另外8个实验班为江桥小学的,后该校所有班都进行了“读写链”实验;4个实验班因教师、学生的变动未能坚持到底)。根据区质量监控和联片测试,对江桥小学与其他学校的小语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客观地分析实验的效果。

3、课题结题阶段(2009年1—2009年3月)

由于本课题的命题有一定的创新因素和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我们在认真撰写研究报告初稿之后,广泛听取、征求各路专家的意见,反复修改,数易其稿,大大小小的修改多达几十次。目前,我们的研究报告还在听取意见,以求达到最优化。在撰写研究报告的同时,我们正在整理、出版本课题的研究成果:(1)书名为《“读写链”研探》的文集有十五万字,由“读写链”课题报告、“读写链”论文和“读写链”案例三部分组成。(2)书名为《读写链训练手册》的文集经实验修改后有二十万字,由 “读写链”教学之序、“读写链”训练手册和“读写链”导练手册三方面内容组成。

本课题结题后,将继续在江桥小学和其他学校进行第二轮实验,在实践和研究中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009-10-28 15:29:54

姜堰市新桥小学 许凤鸣

一、研究背景

到了高年级,学生已经学了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积累了丰富的词句,可大多数学生写起作文来还是愁眉苦脸、语言生涩。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因为每一单元进行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比较长,学生练笔次数相对来说很少,就容易产生阅读教学与写作脱节。阅读教学中,教师大都比较重视让学生读、说、思,学生动笔的机会不多。有的阅读课上,学生偶尔动笔也是写写批注,划出重点词句。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想一想、说一说都能做到,可写起来却感到非常吃力。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我们应该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生所学的课文,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既强化语言运用,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机会,又促进学生读、写、思有机结合,提高运用语言写好作文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阅读教学中适时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儿童很善于模仿,充分利用教材中优美的句、段、篇作为读写结合的范本,让学生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中所积累和感悟的知识进行写作,激发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而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更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2.名家教育理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认为:“当学生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篇章结构,文章的立意,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才算真正的语文课堂。”

三、研究目标

探索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增加学生写作训练次数,降低学生写作训练难度,激发学生写作训练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让学生乐写、善写。

四、研究内容

1.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让他们能自由地表达。

2.探索阅读教学中设计读写结合训练点的方法。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8月

(1)制定课题方案。

(2)学习本关的理论和教学案例。

2.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0年6月

(1)认真研读教材,提前集中确定好每一单元中每一课的读写结合点。

(2)将优秀的练笔内容集中展示,并在班级中的交流。通过互评互阅,让孩子共享成功的快乐,激励孩子写出更多的好片段。

(3)对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前、中、后期的书面调查,并对照小结。

3.总结阶段:2010年7月

(1)将学生的精彩练笔汇编成册。

(2)完成结题报告。

六、研究方法

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

七、研究成果展示形式

(1)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课题研究案例分析。

(3)学生精彩课堂练笔集。

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有效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08-9-8 9:45:18

文章来源:海口美舍实验学校

[关键词]读写结合 有效教学

[前言]众所周知,语言文字是作者情感抒发、心理升华的产物,是反复锤炼语言艺术;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化,读写结合是学用一致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如果让“写”的活动进入课堂,将读、学、写贯穿到阅读教学中去,促进知识的迁移,那么,将会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但这不是平平的过程,读写结合教学也有高潮起伏的过程,高潮是语文课的关键和重点部分,抓住了课堂教学的高潮,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而可以说,一节有效的语文课,就像演出一场完整的戏剧一样,有序幕,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局,有尾声。

[观点]我认为,注重读写结合,善于发掘阅读课文中写作的素材,善于把握读写结合教学中的高潮起伏,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最佳途径。

一、注重读写结合的关系

读写结合关系到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培养小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写字、阅读、作文是一个系统。阅读具有吸收功能,为作文提供样式;作文具有表达功能,体现阅读的效果和水平。读写两者相辅相成,读是理解和吸收,写是表达和运用。吸收才有助于表达,表达的运用中又可以加深理解。阅读中指导学生作者分析、观察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虽有内化吸收、外化表达之分,但也有其共同点。两者都以生活为实践,思想认识为前提,语言文字为工具,学习顺序上都是从字、词、句、篇循序渐进的,两者是同步的。在这过程中,一定要千方百计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否则,一切都是过眼云烟,随风而散。因此,处理好读写的关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问题,读写结合是推进语文教育素质化的有效手段。

二、注重读写结合方法

1.以读导写,以写促读的基本要求

读先于写并高于写,抓好阅读教学是作文的前提和基础。阅读材料中,教材是学生学写的典范,只要踏踏实实地练,就一定能轻轻松松地写,就如杜甫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写,再讲究些实效,效果一定很明显。教师的责任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教读有限的精品、名篇,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获益。

小学阶段教材中的两百多篇精品文章,应尽量让学生熟记胸中。或者退一步,每篇文章中选一个精彩的片段,让小学生掌握好,便能受益非浅了。因为,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书面语言得到了一定的规范,表达能力也基本过关了。

教内容,言之有物------比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就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抓住了春雨中杨梅树的样子,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来写的,言之有物,非常具体。教学法,言之有序------在上述的一课中,要让学生理清条理,了解作者先写杨梅树,再写杨梅果,前后用了两段;第二段写果的外形、颜色和味道三个方面又分三层,言之有序,条理清晰,前后连贯。

教语言,言之有情------《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语言生动,通俗易懂,但寄托了作者深深的爱乡之情,要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言之有情。

调动学生,温故知新------阅读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温故知新,多补充阅读材料,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吸取广泛的营养。使学生读中有所得、有所感,随时记下来,逐步将阅读、思考、练笔三者结合起来。

2、读写训练的阶段目标

关于阅读教学课标规定: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要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和复述指定的课文;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

关于阅读教学三个阶段:字词训练 该阶段在低年级进行,主要训练字词、简单句子、朗读,重点放在字词训练上。低年级教材共安排有8 0 0 个常用字,这一学期,词是最基本的概念。低年级后期也有一些简单的阅读,也肩负着两项重要任务,即学习简单句子,包括读写句子、理解句意、用词造句;学会朗读课文,要读准确、流利、有感情。

句段训练 该阶段在中年级进行,包括句段训练、默读训练、课外阅读训练等,段的训练是重点。大纲中说:“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读文章总要把一句句话读懂,才能把一段段话读懂。句子训练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句子是由词按一定规则组成的,它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并知道学生先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进而找出附加部分,以便更准确的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在句子训练的基础上,知道学生认识自然段,懂得作者是怎样连句成段的,进而认识逻辑段,学会划分逻辑段,学会概括段落大意。默读训练主要要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边读边思考,力求甚解。课外阅读训练,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些适当的少儿读物。

3、读写训练的作文训练

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阶段要使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能写常用的应用文。”

作文是学生自我表达,是自内而外的输出,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第一方面是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即表达能力;第二方面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能力。作文训练要坚持从说到写,由易到难的顺序,分步到位。

首先是说话写话阶段------该阶段在低年级进行。写话是在说话的基础上进行的,“说”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想得清楚,说得就清楚,写出来就明白。口头语言的发展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先导和基础。该阶段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写好几句话,做到有内容,语句完整、连贯。其中,一年级能写几句通顺的话。上学期写一句话,要完整通顺;下学期写两三句连贯的话;二年级写一段有五、六个句子组成的连贯的话,上学期着重训练学生观察图画写一段连贯的话,下学期观察实事(静物、动物)、场景写一段连贯的话。训练语句通顺要求要明确,反复训练,能用部分学过的词语写通顺的话,懂得什么是一句话,一句完整的句子一般包括那几部分,怎样正确使用句号、问好、逗号和感叹号。训练时,发现用词不正确的,一定要及时纠正,努力训练用词准确,意思表达明确。

其次是片段作文阶段------该阶段在中年级进行,训练学生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事物,仿照课文构段方法,进行由一两段文字组成的片段训练。要求内容真实、具体,语句通顺、连贯,还可以训练写一些简单的日记。学会运用白描、比喻、数据和分解等手法使内容具体化,掌握多种构段方法,诸如:总分、因果、转折等等,使条理清楚,并能正确使用冒号、引号和顿号,能修改有错误的句子。

再次是成篇作文阶段------该阶段主要在高年级进行,训练学生写简单的记叙文和书信、表扬信、读书笔记等应用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还要训练学生自己会命题、编作文提纲、独立修改作文。

读、写同处于小学语文教学这一系统的过程中,具有统一的辩证关系。指导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写作的因素,把阅读的过程看作一个双向的理解过程,把读的因素和写的因素对应起来。阅读的过程是观察、思维、理解、吸收的统一,作文的过程是观察、思维、运用、表达的统一,但理解和运用的都是语言文字,要把理解和表达相结合,使读写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换,自然沟通、融为一体。

4、读写结合的几种做法

读写自然结合。文章读多了,自然就能写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成章”等等。这都是传统的看法和做法。

读什么,写什么;读一篇,写一篇,读的目的是为了写。有的教师为了突出这种读写结合,甚至阅读课上时间都平分秋色,一般的时间进行读,另一半时间进行写,读写完全按比例的结合。

以单元训练主题带动读写结合。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积累,读写有要求,但是不机械,又形式多样。如课后小练笔,有添写空白,有续写,有仿写等;单元安排的读写练习,紧扣学生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想说,要说,会说。

5、要注意把握阅读经历的过程

一是由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首先感受的必然是语言文字,先识字,读懂字词,在读懂句子,又巨资读懂段落含义,进而读懂全篇;通过对字词句段篇的理解,达到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这个过程是由局部到整体、有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过程,也是由形式到内容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完结,仅仅是阅读的一半,达到初步理解的水平,要完成阅读的全过程,还必须要提高到另一个过程。

二是由思想内容到语言形式,即理解作者写文章的全过程。每一篇文章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思路。从已理解的思想内容为出发点,看看文章的作者为表达思想内容,是如何立意、构思的;又如何选材、组织材料的;怎样布局谋篇,又是怎样准确地遣词造句的;感情是怎样表达的;道理是怎样阐述的等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不但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会学到一些写作方法。如,把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目的搞明白,就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把作者的思路搞清楚,就有利于把握文章的段落和层次;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就会加深理解词语的含义及其感情色彩等。这个过程是由整体到局部,由内容到形式的过程。总值从从局部到整体,在从整体到局部,然后还要回到整体。从语言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这一全过程体现了读写结合。

三、读写结合有效教学

1、什么是有效教学。要理解读写结合有效教学,应该明白什么是“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能够有效“讲授”、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有效地“激励”学生。

2、寻找突破口掀起教学高潮。我们的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或写景优美,或情节动人,或说理深刻,或介绍透彻,教师要认真把握教材的特点,找准教学突破口,及时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这是老舍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中描绘的山、水、阳光、白雪等景物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为把握好课文的这一特点,教师通过放图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等手段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学生通过体会情境美,很自然地体会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响晴、温晴的天气特点,产生了对济南冬天景色的赞美之情。随着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学生都被济南冬天的美景所打动,课堂教学自然进入了高潮。

3、以情激情提高有效性。激情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每篇课文、每个段落、甚至每个句子都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仔细体会,自己要首先进入课文的角色,并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教学活动,再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要紧紧抓住作者的情感发展变化,以课文包含的真情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感情,从而产生情感共鸣。随着文章高潮的出现,师生情感也随之进入高潮,也会自然而然地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例如《背影》一课,作者在朴实简洁中,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教师要抓住课文描写父亲背影的几个细节和场面进行认真分析,特别仔细体会出父亲对儿子的体贴和劝慰,也流露了父亲在逆境中的淡淡的哀愁,同时,也可以看出父亲内心深处不甘受命运摆布、不怨天尤人的自我宽解、自求振作的复杂心情。最后到儿子读及父亲的来信,父亲言语平淡中流露出的无奈和凄惶,让作者从无形联想及当年车站月台上“背影”的有形,于是思绪万端,无以为报、无力回天、无可奈何等情感涌上心头,师生也随着作者的感情流露达到感情的高潮。

4、依照学生认知规律提高有效性。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也是一个由感情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及时达到水到渠成、掀起高潮的境界。例如在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的过程中,首先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此环节中,教师要设法吸引住学生,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精读细读课文内容。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确写作目的,如果打破这个顺序,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就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也不会掀起教学高潮。

二、读写结合式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条规律,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之一。读写结合的方式很多。这里说的读写结合式可以概括为“精读一点,仿写片断”一句话。具体可以分为四个环节:精读片断──整理结果──拟题仿写──抽样点评。

1.精读片断。把读的内容浓缩到一个方面。课文中涉及到的其他方面一概不顾及。叫做“只取一点,不及其余”。精读细析、探研方法、总结规律。

《母亲》一文的心理活动描写是十分突出的。课堂上只让学生精读母亲发现特务盯梢后的心理活动一节。然后要求拟写出母亲心理活动的全过程(10分钟)。

2.整理结果。让学生到黑板上将读的结果图解板书出来。

据图所示,归纳出心理描写的一般步骤:分阶段─按方面─写过程。

这个环节很重要。要简明地总结出规律性的可资借鉴的结果来,并形成板书(10分钟)。

3.拟题仿写。

第一步:简要点拨

从上面两个环节可以看出,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感受、愿望、情绪、思想等具体的刻画。这种刻画是对人物内心活动、思想性格的直接展现。目的是让读者看到人物心灵深处,洞悉人物内心隐秘及感情冲突。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呢?从上面精读中可知:(1)直接刻画,交代和说明。如写母亲内心感觉部分。(2)内心独白。(3)幻觉。如写母亲思想斗争部分。

第二步:提出要求

(1)用第一人称“我”来写心理活动片断。

(2)设置出的情境有“向家长递交成绩单时”“老师课堂提问时”“受到表扬、批评或恐吓时”“做错了事时”“当我戴上团徽时”等。

(3)必须写出全过程。

要求的提出要具体而清楚。

第三步:课堂仿写(20分钟)

4.抽样点评(从略)。

上述仅是一课时的读写结合模式。其特点是“简”(目的单一,读写简明)、“短”(时间短)、“快”(读得快,写得快)。无论是从训练的内容上看,还是从知识技能上看,读写都较单一。可以叫做“单一型结构”的读写结合模式。此外,与之相应的还有“综合型结构”的读写结合模式(这里不再详述)。运用“单一型结构”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写结合一定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统筹安排。这种安排应以现行教材为据,以文体分类。

(2)这种模式宜于组织单元读写教学。就某一篇课文,可择其一点,就整个单元,组点成线,以线成面。

(3)最重要的是开启学生的思维。把点滴的知识转化为综合能力,将仿写转为创作。

这种模式主要体现魏书生教育思想中要导以“科学方法”的思想。

三、自编试题式

这种模式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然后以自我操作、自编试题等活动为主要形式。分四个环节:独立阅读──自编试题──评议交流──合成试卷(例略)。上这种模式课,几乎把课堂的整个时间都给了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体现魏书生教育思想中的“群体意识”“思维训练”“培养自学能力”。

这种模式适于复习考试或高三备考的综合复习阶段。

四、师生问答式

传统方式。包括师生间、学生间的问答、交流。这是一种平等的参与形式。较好的体现了魏书生教育思想中的“民主观念”。一般情况下,采用一问一答,也可以互相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合作。问答分四种方式:

1.一问一答;

2.一问多答;

3.生问师答;

4.师问生答(例略)

以上四种模式,都分为四个环节。可称之为语文课堂教学“四四模式法”。这四种模式基本形成了“讲练接受式”“自学辅导式”“引导发现式”三个类型。三个类型贯以一种思想,那就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种思想也就是魏书生的民主教学思想。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状态下,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形成双向反馈的模式。学生参与的面越大,反馈的信息越全面,教师就越有可能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因素,让个性积极主动地发展。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第四篇:小学生读写结合小课题研究计划

个人课题实施计划

肖镇小学张文杰

一、情况分析:

纵观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许多学生小学六年除读了几本教科书外很少与课外书接触。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是不可能培养出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我校五年级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不浓,且大部分学生未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针对以上情况,本期开展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

二、实验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读书中体验快乐、丰富情感体验。

2、让每个学生掌握正确有效阅读方法。

3、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三、研究方法:

1、观察法

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观察师生的互动交流,观察学生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的发展情况。

2、调查法

课题组成员坚持上课、听课、评课,通过问卷、访谈、调研等形式,交流心得体会,搜集相关资料。

3、个案研究法

对参加实验的班级的表现,对特殊的学生的言行举止作深入分析,写案例资料。

4、经验总结法

及时回顾反思,找出不足,及时整改;总结经验,汇编成册。

四、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2012、9)

在班上开展“为什么要读课外书”的讨论会,让学生意识到增加课外阅读量的重要性。要求每个学生备一个积累本和读后感本。

2、实施阶段(2012、10—2013、1)

(1)交流日活动:

将每周五定为读书交流日,交流日中学生可向全班推荐好书、可谈感受、可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通过交流激发兴趣。

(2)教师推荐文章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

9月至12月期间,老师根据教材特点,不定期结合文章教出阅读指导课,重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本期共增加二十篇课外阅读文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3)评价措施:

墙报评价设佳作欣赏、畅所欲言、王婆卖书等专栏。

档案评价为学生统一建立书迷档案,记录学生得分情况。(对学生每篇读后感及推荐文章实行计分制)

手抄报评价阅读同类作品的同学每月出版一张手抄报。

(4)创作

根据每月阅读书目开展“我眼中的„„”讨论会,在讨论中认识各种文体(寓言、科幻、童话等)的特点。鼓励学生或创作或改编或续写作品。

3、成果汇报阶段(2013、3—2013、6)

展示学生创作作品

五、预期成果

1、全班学生阅读水平较期初明显进步。

2、编写一本较高质量的“读书百味”小册子。

3、教师论文或实验报告一篇。

第五篇:《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课题研究计划

一、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制定《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课题研究计划非常有必要。在制定研究计划之前,我在班内进行了前期调查,情况如下:

1、学生的读课外书时间:天天读的占7.5%,经常读的占17.5%,偶尔读的占70%,从不读的占5%。我们班的大多数学生天天读书的很少,就是经常读书的同学也不多,而偶尔读的同学尚占相当大的比例。从阅读时间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看书的时间不到30分钟。这说明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不浓,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学生的读课外书习惯:能自觉摘录好词好句并加以背诵的0人,能主动写读后感的0人,能把读过的故事讲给别人听的占22.5%。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比较喜欢说书中的精彩故事、介绍好书但学生在阅读时,缺少具体的方法指导。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写作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针对班内情况,本学期我决定开展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

二、研究目标:

1、增加阅读量,两周至少读完一本书,本学期每人至少读10本课外书。

2、完成各种活动目标,进一步诱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3、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三、研究方法:

1、营造书香氛围。设立班级图书角,营造阅读的教室氛围。

2、提倡利用中午休息时间1:00—1:30,学生静静看书。

3、开展睡前半小时读书活动,家长监督。

4、每周设一节读书课,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5、鼓励学生即兴表达,再通过 “作文竞赛”、“朗诵会”、“读后感比赛”、“我喜爱的一本书”推荐、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进一步诱发学生表达的热情。

6、每月评选一次“阅读之星”,给予奖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具体措施:

(一)、寓教于趣——让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1、教室浸润“书香”。培养小学生读书的习惯,浓厚的文化氛围是很关键的,古人云: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因此,首先教室内要建立 “图书角”,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这样一句话“让阅读修炼我们的课堂”,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自己喜欢的书,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更新。室内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每周一下午的第一节语文课改为班级的读书课,老师或声情并茂的朗读优美篇章,或在读完故事后,与孩子讨论,释放孩子的阅读体验;学生或诵读《语文经典读本》、“红帆船读书活动”中推荐的书籍;或欣赏一些学生自己的“佳作”;或开展口头作文比赛、诗歌朗诵活动„„结合他们平时的表现,每月评出班级的“阅读之星”、“讲故事小能手”、“科学小博士”等。

(2)以“午间阅读”尽享休闲时光

每天中午1:00——1:30,师生开始午间阅读。这段时间阅读的内容有的来自于班内图书角,有的是学生们自主选择的书目。孩子们运用默读与速读的技巧,提高阅读的速度与效率。享受着午间休闲阳光,孩子们在不断积累着一笔精神的财富。

3、实行积分管理制

设置红、黄、绿卡奖项,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奖励一张绿卡,三张绿卡换一张黄卡,两张黄卡换一张红卡。持有红卡者可享有将红卡贴在桌角上,并赠送老师的鼓励语。

(二)、指导——使学生会读书。

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学会选择读书方法。

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如:对于书本上的必读课文或名家名篇就用精读法,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可边读边作批注;对于童话、故事、小说类的文章就采用略读法,快速的阅读文章(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对于一些报刊、杂志就采用浏览法,有些甚至只读标题就罢了。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使用。

2、养成作读书笔记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3、学会仿写相关片段。

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上学期在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后,我就趁热打铁地引导学生写写家乡的山一年四季的景象,同学们仿写的效果很好。因此这学期我将继续培养学生仿写相关片段的习惯。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而且提高了其写作的水平。

五、具体安排:

1、开学初,建立班级图书角。提倡利用中午休息时间1:00—1:30,学生静静看书,同时开展睡前半小时读书活动,家长监督,开家长会时家长汇报孩子的读书情况。2、3月上旬举办“我与好书有个约会”活动,推荐自己喜欢的一本书。3、3月中旬举办“诗歌朗诵会”。4、3月下旬举办“故事大王比赛”,评出讲故事小能手。5、4月上旬举办“口头作文比赛”。6、4月中旬评选优秀读后感。7、4月下旬进行手抄报比赛。8、5月上旬组织征文比赛。

9、每月评选一次“阅读之星”。

下载语文读写结合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小课题计划(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读写结合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小课题计划(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写结合课题研究大事迹

    课题研究大事迹 2015.12.11 课题主持人参加开题培训会 2016.3.15 在北戴河新区教育局三楼会议室召开开题报告会 2016.5月集体备课《乡下人家》张苏媛牛健霞老师讲授公开课......

    农村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农村性质的学校,辖四个自然村和一个社区居民子女,生源多来自于农村。目前,农村小学生阅读条件相对落后,......

    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

    “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内容摘要:从实验背景及问题的提出、关键词的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实验方法、实验程序、预期成果、预期......

    读写结合能力培养小课题总结

    《读写结合能力培养》课题的阶段总结 东街小学范美琴 语文作为各门学科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就是通过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研究》课题阶段小结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无疑,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态。它意味着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一点思考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一点思考 本庄小学 庹万兵 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无以开阔视野,更谈......

    农村初中实效性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含5篇)

    《农村初中实效性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自查报告2008年度《农村初中实效性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自查报告 制定:青铜峡市邵刚中学 《初中语文实效性读写结合策略研究》课......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_______在语境中学习,培养识字能力一、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