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写结合课题研究大事迹
课题研究大事迹
2015.12.11 课题主持人参加开题培训会
2016.3.15 在北戴河新区教育局三楼会议室召开开题报告会 2016.5月集体备课《乡下人家》张苏媛牛健霞老师讲授公开课
2016.6月13—18日牛健霞老师付北京跟岗培训。观看了教师授课,聆听了专家评课以及对语文教学的教学思想。2016.6月课题组成员张苏媛老师付张家口进行培训。2016.7月课题组成员召开研究总结会议 2016.9.2课题组成员集中理论学习
2016.9月课题组成员对中年级教材进行了解读。
2016.9月薛营小学中高年级召开了作文竞赛并对优秀学生进行了表彰。
2016.10师生共同布置读书活动展牌 2016.11.1-12.1集体备课《颐和园》
2016.12.17—2017.4牛健霞老师参加秦皇岛市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
2017.3.6日课题组召开工作会议,布置新学期任务 2017.5.8课题组商议制作班刊
2017.5.21牛健霞老师赴京培训。参加语文读书实践活动 2017.6.2课题组召开结题会议
第二篇: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
“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
课题实验方案
内容摘要:从实验背景及问题的提出、关键词的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实验方法、实验程序、预期成果、预期讨论等八个方面介绍了课题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读写结合 写作能力 1.实验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国内背景
回顾国内对读写的研究,不能不谈到一个名字“丁有宽”。他的“读写结合法”是学用结合的具体体现,对后来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丁有宽老师认为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抓住它们之间这个联系点,即读写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丁老师既不主张读写结合的自然性(文章读多了,就自然会写),又不主张读写结合的机械性(读什么写什么),也不赞同读写结合的随意性(随意学一点就结合一点)。他的读写结合主张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取消每周专设的两节作文课,把读写训练有机地拧在一起,指导学生训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丁老师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杂、乱、华、死”的通病,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的读写训练上,做到有的、有序、有点、有法,让学生真正做学习语文的主人;总结了“杂中求精,打好基础”;“乱中求序,分步训练” “华中求实,突出重点”;“死中求活,交给规律”等四条基本经验。
1.2问题的提出
一、语文教师遵循“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知语言,不断理解、摄取和内化,以便更好地输出、表达、外化,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满足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需要。
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问题:在低段教学中单纯的孤立识字,没有很好的为读写打基础;在中高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将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分开进行,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读写结合的训练方式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根据儿童模仿性、发表欲和遗忘性的心理特点,主张读写结合,采取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通过模仿而实现写作知识的最直接的迁移,使儿童的写作水平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提高,从而提高写作的兴趣,激发写作的动机,调动写作的积极性。
2.关键词的界定 2.1 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明;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2.2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2.3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自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互相沟通的。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不仅要实现从语言到思想,也要实现从思想到语言。长期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强化强化体现文道统一和读写结合这两个基本原则。
3.研究内容
3.1、在低段的阅读教学中,结合文章内容,以仿写为主要手段侧重练好一句四素俱全的话(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句群的训练。
3.2、在中段阅读教学中结合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帮助文章拟写作提纲的能力
3.3、在高段阅读教学中,捕捉、发掘可供学生练笔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练笔,模仿课文精彩的语段;故事情节的改编、续写。4.研究目标
4.1总结出适合学情、操作性强的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5、实验方法
5.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5.2行动反思研究:运用这一方法调整课题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进程。
5.3案例研究法:以案例剖析的方法对相关对话教学的课例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
5.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6.实验程序
本课题拟定一年完成,分四个阶段。前期工作:选择讨论。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11月(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2)对实验教师进行课题培训。
(3).对学生、教师进行实验前期测试并写出前期测试分析(4)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5).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成果呈现:
课题实施方案、查阅的相关资料、问卷调查及调查报告、实验前期测试及分析、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专家论证。
第二阶段(前期实验):2009年11月----2010年1月
对于预设的多种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句和句群的仿写、提炼小标题、拟写作文提纲、仿写精彩段落、续写及改写文章内容)进行自我实验,在行动研究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策略及模式,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句和句群的仿写、提炼小标题、拟写作文提纲、仿写精彩段落、续写及改写文章内容)进行实践,并及时调整形成适合本校的策略及模式。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体验性学习的进展情况。
4、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成果呈现: 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反思。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课题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
第三阶段(继续实验阶段):2010年3月----2010年6月 针对调整的策略、模式继续进行实验形成成果。
1.在教学中做到课课有反思,针对反思中反复出现的问题要有改进。
2.修改形成个人风格的策略、模式。
3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4完成中期测试并与前两次测试对比进行测试分析。5.撰写中期材料并作中期汇报。成果呈现:
修改形成适合本校特点的策略及模式;撰写经验型论文、反思、案例、个案分析装订成册;收集师生的相关音像资料、中期汇报材料。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1月 1.进行后期测试与前期、中期测试对比进行测试分析。
2、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3.结题报告的撰写。4.邀请专家组进行结题论证。
5、观摩活动。成果呈现: 形成适合本校特点的策略及模式、后期测试及测试分析、收集的各类资料进行归类存档、结题报告、专家结题论证
7.预期成果
7.1研究出适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7.2通过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形成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科研能力,使实验教师队伍形成专业化发展。
8.预期讨论
8.1引导学生认知自己的学习过程对总结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的策略是很重要的。
8.2如果探索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撰写方法
.【1】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 【2】柯月梅:论文《以读促说,以读促写》
第三篇:《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课题研究计划
一、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制定《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课题研究计划非常有必要。在制定研究计划之前,我在班内进行了前期调查,情况如下:
1、学生的读课外书时间:天天读的占7.5%,经常读的占17.5%,偶尔读的占70%,从不读的占5%。我们班的大多数学生天天读书的很少,就是经常读书的同学也不多,而偶尔读的同学尚占相当大的比例。从阅读时间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看书的时间不到30分钟。这说明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不浓,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学生的读课外书习惯:能自觉摘录好词好句并加以背诵的0人,能主动写读后感的0人,能把读过的故事讲给别人听的占22.5%。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比较喜欢说书中的精彩故事、介绍好书但学生在阅读时,缺少具体的方法指导。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写作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针对班内情况,本学期我决定开展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
二、研究目标:
1、增加阅读量,两周至少读完一本书,本学期每人至少读10本课外书。
2、完成各种活动目标,进一步诱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3、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三、研究方法:
1、营造书香氛围。设立班级图书角,营造阅读的教室氛围。
2、提倡利用中午休息时间1:00—1:30,学生静静看书。
3、开展睡前半小时读书活动,家长监督。
4、每周设一节读书课,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5、鼓励学生即兴表达,再通过 “作文竞赛”、“朗诵会”、“读后感比赛”、“我喜爱的一本书”推荐、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进一步诱发学生表达的热情。
6、每月评选一次“阅读之星”,给予奖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具体措施:
(一)、寓教于趣——让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1、教室浸润“书香”。培养小学生读书的习惯,浓厚的文化氛围是很关键的,古人云: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因此,首先教室内要建立 “图书角”,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这样一句话“让阅读修炼我们的课堂”,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自己喜欢的书,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更新。室内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每周一下午的第一节语文课改为班级的读书课,老师或声情并茂的朗读优美篇章,或在读完故事后,与孩子讨论,释放孩子的阅读体验;学生或诵读《语文经典读本》、“红帆船读书活动”中推荐的书籍;或欣赏一些学生自己的“佳作”;或开展口头作文比赛、诗歌朗诵活动„„结合他们平时的表现,每月评出班级的“阅读之星”、“讲故事小能手”、“科学小博士”等。
(2)以“午间阅读”尽享休闲时光
每天中午1:00——1:30,师生开始午间阅读。这段时间阅读的内容有的来自于班内图书角,有的是学生们自主选择的书目。孩子们运用默读与速读的技巧,提高阅读的速度与效率。享受着午间休闲阳光,孩子们在不断积累着一笔精神的财富。
3、实行积分管理制
设置红、黄、绿卡奖项,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奖励一张绿卡,三张绿卡换一张黄卡,两张黄卡换一张红卡。持有红卡者可享有将红卡贴在桌角上,并赠送老师的鼓励语。
(二)、指导——使学生会读书。
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学会选择读书方法。
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如:对于书本上的必读课文或名家名篇就用精读法,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可边读边作批注;对于童话、故事、小说类的文章就采用略读法,快速的阅读文章(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对于一些报刊、杂志就采用浏览法,有些甚至只读标题就罢了。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使用。
2、养成作读书笔记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3、学会仿写相关片段。
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上学期在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后,我就趁热打铁地引导学生写写家乡的山一年四季的景象,同学们仿写的效果很好。因此这学期我将继续培养学生仿写相关片段的习惯。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而且提高了其写作的水平。
五、具体安排:
1、开学初,建立班级图书角。提倡利用中午休息时间1:00—1:30,学生静静看书,同时开展睡前半小时读书活动,家长监督,开家长会时家长汇报孩子的读书情况。2、3月上旬举办“我与好书有个约会”活动,推荐自己喜欢的一本书。3、3月中旬举办“诗歌朗诵会”。4、3月下旬举办“故事大王比赛”,评出讲故事小能手。5、4月上旬举办“口头作文比赛”。6、4月中旬评选优秀读后感。7、4月下旬进行手抄报比赛。8、5月上旬组织征文比赛。
9、每月评选一次“阅读之星”。
第四篇:读写结合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验研究课题方案
研究目标:
1、实现读写结合,让学生乐于动笔。
2、通过学习、探索、研究、实践,得出一种从内容上、方法上、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创新性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
研究内容:
如何使学生把读书时的语言积累迁移到写作中来。
研究思路与方法
1.了解我校当前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2.了解小学生表达能力的现状和积累的相关情况。
3.研究过程中记录分析典型个案,从中寻找规律。
4.在研究总结阶段撰写结题报告,汇编各项成果专辑。
拟形成的成果:
1、课题结题报告。
2、课题研究论文。
3、优秀教学设计。
4、学生优秀习作选集。
第五篇:读写结合评价策略研究
《读写结合评价策略研究》个人工作总结
(2014下半年)
海原县三河镇中心小学
刘永霞
时光飞逝,光阴荏苒,课题研究半年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在课题研究方面,还是做出了不少的的成绩。下面就简单的小结本学期的课题工作。努力做到了周密计划,抓好落实,做好总结积累,为课题的顺利实施以及取得预期成果奠定了基础。现小结如下: 通过读写结合专题研究,我受益非浅,深知语文读写结合的重要性。我认为以读写结合为主线,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以读写结合贯穿教学全过程。
一、抓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读书能力。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一篇课文的基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预先从总体上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预习也是学生独立钻研教材,形成自学能力的良好途径。那么,如何才能指导学生预习好课文形成优良的自学能力呢?首先是扫除字词障碍,也就是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工具书,把它的读音,含义弄清楚。再指导学生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即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弄清文章究竟写了些什么。并做好预习笔记,笔记要包括课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简要情况,难字难词的解释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二、边读边思,从读书中学写。
教学每组课文时,我根据单元训练重点,首先提出训练目标,然后在讲读课文中渗透知识要点,写作技能,指导边读边思,增强学生读中学写的意识。如,我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就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设疑问难。像“我”为什么对事情感到惊奇、诧异?从哪些句子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爱戴?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是什么原因?抓住这些问题再指导精读重点词、句、段。学生通过理解、品评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进而体会作者问什么要写的思想感情。在读完课文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填空题:这篇课文通过写(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得人),表达了作者(敬爱和怀念伯父鲁迅)的思想感情。我适时创造机会,以《我敬爱的人—×××》为题让学生随文练笔,这样使读中学写落到实处。
三、读写结合,以写促读。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得升华。我除了以读导写外,还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教给学生必要地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借鉴课文怎样写好开头、结尾,段落之间又怎样过渡和衔接的,加强读写结合,以写促读。因为学生初写作文时,不仅开头慢而少光泽,中间搪塞而无妙笔,结尾往往更惨,不是三言两语表个态,就是喊几句口号收笔,味同嚼蜡。事实证明,只有通过阅读实践,让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实践到认识再回到实践,这样勤于借鉴、善于借鉴别人的好写法,将知识转化成技能。学生在尝到“读书学写”的甜头后,才会自觉主动地在今后的阅读中留意,学习其中所蕴含的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提高了语文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作用。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又接近尾声,其实,本学期的时间很短,也难怪不知不觉就要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在课题研究方面,还是做出了不少的的成绩。下面就简单的小结本学期的课题工作。
一、依据课例进行实践,努力实现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发现学生在课堂中回答了,提问了,有好的表现了,我就及时的评价。我把课堂评价研究的意识渗透在每个环节,并落实行为。确立了这个教学行为的目标和要求,我心里就有底了,研究起来也更有方向性了。那就是提高语文课堂读写结合评价。为了提高语文课堂中读写结合评价,我有计划的开展了多次评价活动,主要从评价的数量、评价的效果、评价是否切中要害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我在活动中,就特别留心了学生们互评能力,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和教训。
在课堂中,我首先转变自己的观点。努力开发学生的“评价意识”。我是这么做的:
(1)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给予学生评价的机会,对高质量的评价给予表扬。
(2)鼓励学生大胆评价。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对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即使学生的问题很幼稚,也应给予积极的肯定。
(3)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的设计。在预习、学习或复习阶段,均须安排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的设计中来。
二、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和今后的改进措施
(一)取得的成绩。
以往,教师是评价者,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评价。如今,评价的主体在发生变化,我们鼓励学生本人、同学都参与到评价之中,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1.尊重评价权利,让学生敢评。学生不仅可以评价自己的学习和同学的学习,还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从而让学生打破评价的束缚,敢于挑战偶像和权威。塑造创新型人格,增强学习的创新意识。
2.提供评价机会,让学生爱评。对同一内容的学习,不但要尽可能地让多位同学评价,还要允许一位同学作多次评价,直至他们满意为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3.拓展评价时空,让学生乐评。除了学生自评外,还可以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以拓展课堂学习评价的时空,促进人人主动参与,提高学习的效率。
4.启发引导评价方法,让学生会评。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帮助学生矫正学习方向,点拨学习方法,启迪学习思维化解学习矛盾,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让学生掌握学习本领。
总之,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的“评价”中争当学习小主人,改变了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课堂问题的兴趣,思维得到锻炼。
(二)今后的改进措施。
1、进一步落实教学研究。在课堂实践中注意评价层次和梯度。
2、进行多渠道的学习,注重平时积累。
3、继续充实完善个人研究资料夹,装载每次研究过程中的个人研究成果以及个人撰写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论文、优秀课例、等,便于随时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
以上是我课题研究小组完成的一小部分工作,以后我会本着“想到一点就做到一点”的课题研究作风,扎扎实实地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决不敷衍了事,一切本着课题研究的精神,实实在在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使课题研究成为日常课堂教学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