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怎样去读书
用读书丰富你的暑假生活
亲爱的同学们:
漫长的暑假已经开始了,离开学校之后,没有了烦人的铃声,你的作息时间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没有了老师的监督、科代表催收作业的唠叨,你的学习生活是否还与保持着一定的规律呢?在家休假,属于自己的可支配的时间多了起来,这些时间,你又是怎样利用的呢?有好多问题,我想问你;有好多思念,我想托寄;有好多叮咛,我想唠叨。但今天,我最想对你们说的,是我给你们安排的读书时间,你们是否真正地加以落实。
读书,是我给大家布置的最难以检查但却最能对大家的毅力做考查的假期作业。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的时间是否达到(我记得,我是建议大家每天读书时间不少于15分钟的),在没有人监督、无法有效检查下的作业,一般是很难落实的,是不是?呵,实际上,老师布置这项作业,有很多人都很难完成。难在他们不知道读什么书,怎么读?难在他们一天读可以,两天读可以,一周呢,两周呢,一月呢,整个假期呢,每天都能读到相应时间,也很难坚持。下面,我就为什么要布置这个作业,与大家做个交流。
亲爱的孩子们,读书应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它应如同每天早晨起来刷牙一样,成为生活的常规。一有空闲,你就应拿起一本书来读。当然,如果你是一个有情致的人,你可以专门挑时间、挑空间来读,一是喜好读自己爱读的书。
有人喜欢读唐诗,有人喜欢品宋词,但有人却喜欢看郭敬明的什么书,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读你的红楼,我看我的安徒生童话。是的,这是个人选择的自由。但因为一个人生长的需要,因为其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因为大家各自有各自的性格取向,所以,各自喜欢读的书各不相同,这很正常。处在青春年少时代的你们,自然有自己喜爱的读物。在校学习时,我发现大家手头拿的最多的是《读者》、《格言》等,这是很适应大众阅读的快餐读物,里面的很多文章可雅俗共赏,各得其乐。正因为读这样的过目便忘的东西多了,不见得很多时候,你能在自己的记忆里存下些什么。时间在文字间跳跃而去,我们的收获却随着时间渐淡,在记忆中打下烙印的不多。是什么原因呢?我以为,有些内容与大家的生活时段存在隔模,使你们不能与之共鸣,便是症结。
说到这,大家便知道了,我想推荐你们读一些与你们所处年龄段相一致的书报供大家阅读,那是些什么呢?本来,我给大家推荐了几位作家的书,如余秋雨、毕淑敏等,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读以上作家的书,因此我这里给大家再列个目录,供你选择,供你去看。一是报刊杂志类:
《美文》(少年版)、《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青年文摘》、《少年文摘》、《读者》《中学生读写》、《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散文天地》、《杂文选刊》、《语文世界》(初中版)、《语文天地》、《课外阅读》、《青少年读书指南》、《世界中学生文摘》、《咬文嚼字》、《快乐语文》、《中国校园文学》、《中外学生文萃》、《作文与考试》、《格言》《中外期刊文萃》、《视野》、《特别关注》、《语文报》、《中学生报》、《作文报》等。
二是文学名著类:
1、《繁星·春水》, 冰心,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版
2、《中华散文百年精华》, 丛培香等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年版
3、《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赵少侯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
4、《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汝 龙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
5、《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王永年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年版
6、《外国名家散文经典》, 于文心编,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7、《论语今读》, 李泽厚, 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8、《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德)斯威布著 楚图南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年版
9、《培根人生论》,(英)培根何新 译,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中学人文读本》, 丁东等编,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1、《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美国杰出少年训练计划》,(美)肖恩o柯维陈允明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年版
12、《一个经济学家给女儿的忠告》,史蒂文·兰兹伯格, 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13、《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名人演讲》, 李然主编, 中国国际出版社2003年版
14、《非智力因素学习》, 燕国材等著,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朦胧诗选》, 阎月君等选编, 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16、《鲁迅作品精选》, 鲁迅,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3年版
17、《莎士比亚悲剧四种》, 卞之琳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年版
18、《名人传》,(法)罗曼·罗兰傅雷译, 译林出版社 2000年版
19、《东方哲学的故事》,(锡兰)LoAo贝克傅永吉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20、《中国科普佳作百年选》, 绕忠华 主编,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1、《科学发现纵横谈》, 王梓坤, 中华书局 1998年版
22、《中国古建筑二十讲》, 楼庆西著, 三联书店 2001年版
23、《数理化通俗演义》, 梁衡,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24、《植物的欲望》,(美)迈克尔·波伦著王毅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5、《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美)罗伯特ooKoG坦普尔 陈养正等译, 21世纪出版社 1995年版
三、教科书推荐类:
(1)《西游记》(明)吴承恩(2)《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3)《朝花夕拾》鲁迅
(4)《骆驼祥子》老舍(5)《繁星·春水》 冰心(6)《鲁滨逊漂流记》(英)笛福
(7)《格列佛游记》(英)斯威夫特(8)《名人传》(法)罗曼·罗兰(9)《童年》(苏)高尔基
(1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以上书报,如果你家有一到两种;以上名著,如果你家里有三到五本,这个暑假,你便有的读了!如果没有,我曾建议你们去买的。你去新华书店,或是大禹学子书店(如果你到了这个店,你如果说你是我的学生,呵呵,说不定会优惠呢),只要是有书卖的地方,你便会寻得七、八本。也并不是说非要你一定用所有的时间去看上面的书报,但如果你能读到老师列举的一些,你便会有方向性了。
教你怎样读书
有人说,不动笔墨不看书,我是很同意这个观点的。还记得在布置假期作业时,我专门强调了,读书时一定要动笔,要在书上做些笔记,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写点感想,提点问题,这些都不错。以上说的是读书方法,还要说一说读书用时。一天花多少时间在读书上合适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不低于30分钟(虽然,本人只要求每天读15分钟以上就行了)。因为,读书有个入境的问题,前几分钟,关注点只是从别的方面慢慢转移到读书上来,几分钟马上就过了,15分钟左右可入境,读到感觉有意思的境界(这便是入境了),30分钟左右眼睛要休息一下,合上书,放松一下自己。因此,读书时间,一般不少于15分钟,一次连续读书,也不要超过45分钟。这样便好。
还说一个问题。因为你们会问,读书有什么用呀,对我的语文成绩的提高好像也没有什么作用,我可不可以不读呀!
亲爱的孩子,如果你非要把读书与你的语文成绩提高联系到一起来说,我便建议你真的用一个月或几个月,一学期或几个学期的坚持来看看,读书能不能对你的语文学习起到一定的作用。诚然是这样,你花一个月的时间用到语文学习上,你的语文成绩不一定会上升;你如果
花费一个月时间在做数理化的习题上,你一定会有较大的突破。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在很大一段时间里,你可能看不到所谓的成功。但我要说,你正在用读书这个方式来孕育语文成绩提高的希望。我可以这样断言:一个不会读书的孩子,他的语文成绩一定不会很好。如果你会读书,你能下一定的时间去读书,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亲爱的孩子!暑假,正是你读书的好时间!愿你们囫囵吞枣也罢、废寝忘食也罢、茶前饭后也可、睡前网后也可,花一些时间去读书,读出宁静、读出情调、读出品味吧!愿你们的假期生活因为读书而丰富!
第二篇:怎样去拉赞助
每个社团在开展活动的时候都会不可避免的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也是很多社团面临的最大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只靠学校团委,因为团委要照顾的社团太多,一般不可能仅对某一个活动有太大力度的支持,也不能指望会员上交的会费,这毕竟数量有限。关键的要靠各社团自身找思路,而其中最快捷也最经常的就是寻找赞助商拉赞助。相信每个社团都会有这方面的经历,可以共同交流一下。拉赞助可分为四个阶段:策划、交涉、落实、反馈。
一、策划阶段。
首先,策划的目标要明确:说服对方,使之与你建立合作关系。如何说服?这是问题关键。我认为,整个说服过程是建立在双基础上的,即在分析双方利弊后提出一个使双方受益的合作方案。建议这样思考:
(一)对方需要什么?虽然求各不相同,但是归根到底,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即对方希望通过合作产生宣传效益,进而带来经济效益;希望投入1块钱能给他带来10块甚至更多的部分有(复杂关系赞助活动另论)。
(二)我方优势何在,如何发挥?这是对前一问题回答,是说服对方与你而非与他合作的依据。
(三)两者结合,分析双方合作的基础,提出使对方宣传效益有作用的合作方案,即策划书。当然,做策划书之前,首先要根据以上思考作调查研究,寻找可行的合作伙伴,尽可能做到有的放矢。
在寻找合作伙伴过程中,需特别考虑我方优势与对方的契合点。比如学校活动具有宣传方面的优势;各院系也各有特点,比如计算机系去找电脑商;体育活动去找体育器材专营,艺术系、外语系,因女生多,去找美容美发、时装化妆等商家,从理论上说成功率比较高。此外,就活动本身也各有特色,譬如普通话大赛与书店合作,比起歌舞晚会来,就会觉得更为“对口”。这当然也是说服对方的重要条件。
做策划书时,务必注意自我定位,即要强调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你提供财力,我提供人力,我们一起把活动搞好;我得到你的支持使活动顺利开展,你在活动过程得到广告宣传,双赢。所以,建议,自我定位,固然不可过高过傲,但也不宜太低太“贱”,因为拉赞助本质上是合作。
这就要求我们在策划书要尽可能表现得客观严谨,尽可能突出宣传方式及实施细节。此外,须坦诚以待,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什么优势,可以如何发挥„„一目了然,绝不开空头支票,力求让商家看完你的策划书有这种感觉:你是负责任,你是有经验的,你是替他着想的。
校园策划书一般有几个组成部分:活动简介,活动安排,宣传方式,宣传效益,经费预算等等。至于如何写策划书,这恰似写作文,能阐明想法行之成文即可,而没有一个固定的万能的模式。建议写策划书时这样思考:我的目标是说服对方与我合作,那么应该准备哪些素材、素材应该如何组织,一切围绕着怎样才能最有力地说服对方展开,因为衡量一份策划书的最终标准是:是否达到说服对方的预期目标。
对于经费预算,大家要特别重视。我的意见是,尽可能做到明确而详实,需要多少现金和物品,现金花在哪儿,物品有何用,一目了然。力求留给对方一种印象:不是漫天要价,而是为了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每一分钱你都用到点儿上,你是有合作诚意的。
二、交涉阶段。
如果策划阶段是“示爱”,那么交涉阶段应该“确定关系”了。因此,该阶段的工作重心是
化解对方的疑惑,商讨合作细节,最终确定具体的合作模式。
首先应该注意一些礼仪上的细节问题,比如(1)衣着整洁,并尽可能稳重些,给对方暗示:我是尊重你的;我是干练的,有经验的;(2)不迟到,向对方表明:我是守时的,我是守信的,跟我合作没错;(3)无不良习惯,如抠鼻子,挖耳朵,跷二郎腿,讲粗话问题务必十分注意,尤其是双方初次见面的时候。当然,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就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其次,要充分利用语音、语调、语气、语速、手势等说服对方。须知:只有事先说服自己,才有可能说服别人。当然,这里涉及一个“度”的把握,否则,过犹不及,适得其反。如何把握“度”的问题,若现对方已被调动起来,你可适当再提一提;若对方稍流露出一丝不耐烦,那么适可而止,策划书的书写,或简要列举,或重复强调,也要因人而异。
那么,如何观察?我认为,观察脸部神情,尤其是观察眼睛,是最有效的。我曾和一位朋友吃饭时,换了VCD,朋友抬头瞥了一眼,这个眼神被我捕捉。我揣摩:她喜欢这位歌星,至少喜欢这首歌,或者她与这首歌有个“故事”。事后证实我的猜想。有人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如果我们把人际交往当作是一门学问,那么这门学问的治学捷径正是:心细。当然,这里又涉及一个“度”的问题,即是“注视”而非“逼视”,否则会使对方恼火,使双方尴尬。如何把握这个“度”,还是老方法,观察对方的反应,灵活处理。
以上谈的都是一些交往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事实上,该阶段的重要任务是与对方商讨合作细节问题,真正目标是确立合作关系。
当然,前提是态度要诚恳。能做什么,准备如何去做,要求明确而详尽。特别要注意的是,没有把握的事项不能随意答应下来,因为这些讨价还价将是协议的条款依据,一旦签约,白纸黑字,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交涉过程中,应该强调的是宣传方式,即你能做什么,准备如何落实,而不要一味夸大宣传效益。因为广告就是一种投资,投资就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这里有两层含义:首先,宣传效益不等于经济效益,利弊得失的判断工作应该由对方去完成;其次,宣传效益最终要通过宣传行为来实现,因此有哪些宣传方式准备如何落实才是我们自始自终要强调突出的,这实际上是消除对方的后顾之忧,引导对方作出有利于我方的判断。
经费预算,是谈判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能够作价格调整,该退让的还是要退让,以免因小失大。如果无法让步,那么要特别注意说话技巧。曾有一家商家很有合作意向,只待我在经费上作出让步,而我所列的经费是非常实在的,没有任何的调整空间了。谈了三层意思:
(1)我方价格是很实在的,而且基本上都用在宣传方面,我方是有诚意
(2)合作双方要有合作诚意,如果你方在价格上还坚持另有要求,那么,就是你方缺乏合作诚意的表现(备注:大概意思就是这样的,但话不能这么说,否则换作是你,也会受不了的;但是意思还得表达清楚,否则就达不到准确表意的目标;然而对方真正理解你的话意后,还是会觉得不舒服,那么,一定要加上第三句话);
(3)一起把活动搞好,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必需的经费是不能“偷工减料”的;我方价格很实在,所以我们不应该把时间花在一二拾、一两百的讨价还价中,而应该商讨如何保证地把活动做得最好,这才是对双方都更有利的(事实上,合作细节已经谈好了,我只是想很冠冕的引开话题)。结果,对方经理现场拍板同意合作,其实,整个正面交涉过程实际上就是揣摩对方心理,并有针对性地一一化解矛盾的过程。
最后强调一点,在整个交涉过程中,确确实实要站在对方利益角度考虑问题,理由很简单:只有对方认识到你有为他着想,他能从活动中受益,他才愿意投资,你才能获得资助。这是整个过程的关键。
三、落实阶段。
在很多同学想象中,拉赞助仅局限在前两步,以为拿到钱就结束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签合同,拿到钱,只是合作的开始,真正的工作刚刚展开,比如还要落实协议条款,还要提供反馈资料。
在我看来,对于协议条款的落实问题,不仅仅是态度问题,还是性质问题,决定了双方是合作关系还是欺诈与被欺诈关系。如果是前者,双赢;如果是后者,看起来是一赢一输,实际上是“双输”,往往是被欺诈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而欺诈者“捡个芝麻,丢了西瓜”。
如何做好落实工作,我以为最佳方式即与对方经常沟通,一起探讨,并付诸实施。这里还涉及到积极反馈的问题。
四、反馈阶段
先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反馈?
首先,要求反馈,这就鞭策你把承诺落实到位,把工作做到家;
其次,从学习和锻炼的角度来看,只有反馈,与商家多沟通,才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得到提高。
第三,广告就是投资,投资就有风险,因主客观原因,谁也不可能做每一次每一项都让商家百分之百地满意(更何况有些商家的期望值过高),那么,在反馈过程中与商家探讨问题何在,有无补救办法„„一般说来,只要你的工作确实到位甚至基本到位,商家一般是不会太为难学生的。商家最恨的是拿钱之前软磨硬泡,拿钱之后不见踪影;商家最怕的是被骗的感觉,特别是被“学生娃”骗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比丢了几个钱更让他们难受。
此外,反馈也是有“工资”的。第一,好的服务方能招来“回头客”;第二,这些“回头客”往往乐于从中穿针引线,帮你介绍他人,大家可以想象这类合作的成功率极高;第三,如果你善于交际,你们可以探讨一些其他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往往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对方往往是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长者,你可以从中学到许多为人之道,在笔者看来,这比什么都重要。更何况,一旦对方信任你,欣赏你,他们就将全力支持你。
最后,作一点小结。拉赞助的要诀是“胆大、心细、脸皮厚”。
胆大——超越与陌生人打交道的心理障碍问题。
心细——处处留心皆学问。
脸皮厚——脸皮,像手茧,越磨越厚。譬如,笔者之所以能敢自不量力,班门弄斧,皆归功于长期磨练的成果——脸皮够厚
一位手机商告诉我,校内大学生具有相当大的消费潜力。利用学生干部组织的各种活动向学生进行宣传,不仅能节省很多广告成本,而且还省去了很多审批手续上的麻烦.所以,我们在拉赞助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信心,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只要我们做好了以上这些何患不嬴?何忧不胜?
备注一。如何取得公司的联系方法:
1.114查公司号码。
2.通过协会或师兄师姐获得已联系过公司的联系资料。
3.逛街的时候,注意一下各个商家的联系电话,他们可能成为你下一个赞助商。
4.通过网络得到公司的联系方式。
5.通过商品得到公司的联系方式。
6.通过朋友,同学,亲人得到公司联系方式。
备注二。联系公司注意的小问题。
1.不要在前台小姐那里浪费太多时间,她没有决定权。
2.当公司叫你传真过去的时候,不要理他,最好说送上门或直接见面会谈。因为传真的价格不是你可以承担的,而且大部分都是没有结果的。
3.去一家公司,无论你如何失败,对方如何没有诚意和兴趣都好,你一定要拿到其中一个人的联系方式(卡片)。
4.拉赞助的时候,除了介绍的话,其他的少说,让你的赞助商多说话,并认真仔细回答他的问题。并记录他的观点和看法。
5.拉赞助的时候注意提及具体、细节的东西。这样的话公司会觉得我们是准备充分和认真对待
第三篇:怎样读书
《怎样读书》
读书,所谓读书,就是把书读透了,从中了解书的内容,以后再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就
能很快地想到书的内容。
读书,这件事,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关键是要会读书,要学会怎样读书,怎样读
好一本书,怎样读一本好书。
读书,是自愿的,并非人所要,要选择一本适合自己年龄的书,最重要的是选择一个好的环境,在一个好的环境下你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书的世界中,在书的世界里展翅飞翔,遨游
书的海洋。
读书,要想读好一本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的生字、词要及时的查字典,先把不会的字、词的意思理解清楚了,才能读懂书中的内容。读不懂时,要反复
地阅读,从而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
读好一本书,往往要从作者的年代、生活、状况去了解他所写的书,要学会察言观色,仔
细阅读一本书,能体会到作者此刻的心情和经历,更加深层的去阅读,你就会把自己想象成作者笔下的主人公,从而更进一步的去理解书中的内容,随着作者的笔,畅游整个书的海洋,在畅游的过程中,你会随着作者的笔,在海洋世界里经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直到你旅途归
来,那时的你对书已经非常的了解了。
好读书,读书这种事,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自己自愿要读的,第二种是别人要你读你才去
读,这两种读书的意义是不一样的,第一种读书的人,是全身心投入书里的,以后看到书名
你就能很快地想到书的内容;第二种读书的人,是一扫而过的,他不会记得书的内容,甚至
连主人公的名字都会忘。
读书,其实就三步骤,好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掌握这三步骤你就完全会读书了。
第四篇:怎样读书
怎样读书
读书是为你赢得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既是你自己,也是整个世界,而不是只有你自己的自我满足和精神吸毒。所以应当坚决反对文青式的阅读方式,而主张“重口味”。
在荒诞的时代连阅读也成为戕害,沦为精神吸毒。“小清新”、“淡口味”乍看起来很“纯”,很“可爱”,很“超脱”,其实很自闭,也很自私。这样的阅读者,其实并不尊重阅读所带给自己的精神冲刷和涵养。他们就像旧时翻查黄历的愚夫愚妇一般只把阅读当作即插即用的工具。唯利是图,在精神上也莫逾于此了。
小清新、轻口味、时尚品的泛滥无非是一种逃避,这种态度能让最严肃的读物也只沦为心灵鸡汤。人们害怕“重口味”,对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等读物,避之唯恐不及,对宗教与神学读物更是敬而远之,如躲瘟疫。
人生多愁苦,需要大学问。所谓大学问,就是对世界和生命的体悟,就是道,是对世界的全面了解和探求。知识无疆界,思维才无拘限。经常有人发问:怎么读书才能读出个中三昧?这是个有趣的话题。
生长式阅读
读书如饮水,冷暖当自知。每个人的知识与思想成长都各有特点,不可律以定式。但有一些基本道理却也相通。
每个人的知识架构、经验积累和兴趣点都在很大差异,这是每个人阅读的起点。要尊重这一差异。它就像撒在土里的种子。它们需要成长,需要浇灌,但各自对养料的需求会有所不同。生长的快慢,颖悟的要点,也各有差异。不可牴牾扞格。庄子说治木当顺其纹理,就是要尊重每个
人的先天性情。因此读书人应该当对自己的“知识种子”有一番审视,然后循此对阅读作出安排。这样,既能协调兴趣与知识基础,也能促成新知与旧知的融合,造成有机生长的态势。其实这是教育和认知心理学原理的运用,即最近认知区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在最靠近求知者已知知识的范围内施加刺激,求知者最容易领会、学习和掌握新知识。阅读也是一种自我教育。富兰克林、杰斐逊、福泽谕吉等人无不是如此自我教育和成长的。心里面的知识种子只有通过如此这般的培育和伺弄,才能健壮成长。就像一棵树,一步步长成参天大木。这就是生长式阅读。
当然,这种阅读方式并不意味着不再加努力了,否则就难以推动自己在扩展新知方面有所成长,也难以补足知识架构上的缺陷。毕竟每个人的知识结构没有天生完善的。有些人偏重文学,但缺少社会科学和哲学修养,结果往往是感情用事,遇事以情绪对待,最终偏见愈来愈盛。有些人偏重流行书籍,到后来轻浮浅薄,长期不啃读经典作品,于是最终是见什么读什么,追新潮。倒是顺了己意,结果是一无所得,不如不读。生长式阅读还应该有意识地针对自己的知识缺陷加以补足。这样才能让个人知识修养的成长更健全,更理性。而且更能开拓眼界。不至于把阅读变成精神吸毒。
成长式阅读的好处有四点。其一,体己。比如读《论语》,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就能体会得更深入。其二,全面。不至于用偏见灌溉偏见,用一知半解加深一知半解。其三,融贯。由于知识成长既能切身又能有目的性,因此能把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加以贯通。对社会,人
生,世界,对政治,历史,对人情冷暖,就能有较为系统的理解。这便是通识。其四,自主。读之既多,悟之既深,则能越来越清醒,越来越善于怀疑和提问,并进而养成追根究底的习惯。知道自己的无知与局限。进一步激励自己的求知自主性和能力。这一点恰恰目前许多人最欠缺的。
毁三观、造三观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先毁三观,再造三观。
我学到的“哲学常识”总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胡说。事实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的三观。他们只是追随生活积累起来的偏见或人云亦云的意见过活。如果这也算是三观的话,那么这是未经反思的三观。这样的三观多半是自相矛盾、自以为是和混乱糊涂的。真正的三观必须是个人自己通过艰苦的思考和求知而获得的对世界、人生和价值问题的有条理的看法,在它们会排除掉自相矛盾,会有对这些问题的清晰的看法和立场。苏格拉底说,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一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以这个标准来衡量,显然,许多人都还只拥有糊涂的三观,而没有清醒的三观,所以浑浑噩噩,混吃等死。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有多差劲。反过来,这也应该成为激励我们思考的动力。越是浑噩的现实,越是需要费心思弄清楚,搞明白。
这样读书有什么效果呢?有一位读者曾经聊到过他的感受。他在读过米塞斯的《自由与繁荣的国度》后,感叹道:“真的是毁三观啊!以前读过的东西好多都被摧毁了。现在对文青真心受不了。”因为一本书而受到深刻的观念触动的情形在求知者那里普遍发生过。这是好事。说明她真正地在思考,也说明她在知识上诚实,在求知时较真。
能毁掉三观的,最终是你在阅读过程中养成的深刻的怀疑的习惯和严谨求真的探求兴趣。人性在怀疑时最美。不会怀疑,害怕怀疑,反对怀疑,是过去十几年中所受的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惰性。大量不文明、不公平、虚伪、丑恶的事情就在这种惰性中被养大,变放肆,最终危害我们每一个人。并不是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怀疑和追根问底,但一切文明的社会肯定都欢迎怀疑和追根问底。怀疑与追根问底是纠结的事情,有时会搞得你焦虑不堪,甚至看起来神经质。但这一些都是为了过文明生活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只有通过这番精神努力,初入世事的年轻人才能成人。这样的自我“观念革命”是古典时代的哲人、中世纪的修道士、近代的知识分子都经历过的知识拯救。
怀疑之后的追问、探寻和追究,会引导你主动去阅读和了解陌生的世界,懂得以前不曾懂得的道理。把自己从狭隘的精神洼地里提拎出来,面对开放壮阔的世界。那时,你将拥有不同于平庸众人的眼光。也就是说,你会为自己创造出一种面对整个世界的一整套观念。这就是“造三观”。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荣誉和乐趣。靠着这样的精神标记,你会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寻找到自己的朋友、知己和伙伴。没有知识渗透的友谊往往是肤浅而不可靠的。因为人们很少愿意在友谊中保持理智。只有君子才能如此清醒。所以君子之交淡如水。水比喻的是纯净,而不是刻薄寡恩、无情无义。
近观大地,抬头“望天”
读书是为你赢得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既是你自己,也是整个世界,而不是只有你自己的自我满足和精神吸毒。所以应当坚决反对文青式的阅读方式,而主张“重口味”。自恋的文青只会局限在个人情绪的小天地中。既无法也无能去理解现实,反过来,也同样无能理解文学对于人类情感的伟大领会与刻画。情感不是情绪。前者包含了三观,后者只是偏私。伟大的文学家,诸如陀思妥也夫斯基、托尔斯泰、勃朗特姐妹、圣经作者,无一不对人性有深刻洞察。
要脚踏实地,要观看现实,所以要借助别人的智慧。重口味的书籍中往往包含这些内容。通过了解人类文化的百态,知识的种种,而贯通于人性之幽暗和明朗。政治学帮助你理解权力的特性,经济学帮你理解财产的重要性,哲学启发你怀疑的品质,历史学让你知道从哪里来,在展望未来时不至于想入非非。
在这方面,最好从入门级的着手。刚开始读书和自我教育,不要求深贪多,而要系统清晰。一位教师曾讲过自己的经验:曾经有一位学生
在他的课上大摇大摆地读维特根斯坦,对课堂讲授的内容不屑一顾,自大至极。但在期末考试时,他写的论文却在最差的行列之中。这等眼高手低,无非就是不懂得求知所必须的渐进与谦逊。刚开始读书就偏读艰深者,如果不是天才,多半就是装逼。用知识来装逼是一大人性痼疾。相比之下,更应该看重经过自己努力真正理解到的东西。哪怕这些东西前人早就已经吃透挑明。叔本华就坚持这个看法:在求知中,最重要的不是别人看起来高深的东西,而是真正理解的东西。既不要为了读书而装逼,也不要为了装逼而读书。
通过阅读这些最基本的读物大家可以对与现实有关的各个方面形成初步的系统知识基础,为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和世界的认知提供指南。指引你对人生和世界的道步步深入,为最后证悟打下基础。
但是只看“大地”,那是不够的。还需要仰望星空——如康德所言,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让人深感敬畏,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原则。后者特别关乎人对生死贫富穷达贵贱的理解与态度。因此,最应该读一下《论语》《庄子》以及处处是智慧之言的《圣经》。它们最能帮助我们理解人性之复杂与吊诡,并在对人性的理解不断加深的时候,不丧失对智慧的信心。
当然,所有阅读者都不能轻视两件事:第一是勤奋。不要一年只读一本书,那是不够的。起码应该做到十天一本。没有足够的阅读量,任何事情都得免谈。第二是讨论。任何人所观者都有局限,一定要多与人讨论,否则读书会毁了你。
大量的阅读,最终能帮助我们走出偏狭的自我,找到通达生命真理的道路。
开始严肃认真的阅读吧,我们将因此而得救。
第五篇: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囊萤映雪
成语资料
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成语出处
南朝梁·任彦升《为萧扬州荐士表》:“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注引《孙氏世录》:“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成语故事
晋代车胤从小就好学不倦,因家贫没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在夏夜他见室外飞舞着萤火虫,就用白纱布袋把捉来的萤火虫吊在书本上方,借着微弱的光线进行读书。同朝的孙康因为家贫,雪夜里借着窗外映来的雪光进行读书。
悬梁刺股
成语资料
释义:形容刻苦学习。悬梁刺股意思是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也说的是只要下工夫,就会有收获,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悬梁刺股作为刻苦学习的成语典故,故事源自战国的苏秦和东汉的孙敬。
成语出处
“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太平御览》卷载:“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刺股”的故事:见于《国策·秦策一》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成语故事
孙敬到洛阳太学求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废寝忘食。时间久了,也会疲倦得直打瞌睡,他便找了一根绳子,一头绑在房梁上,一头束在头发上,当他读书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扯住头发,弄疼头皮,人自然也就不瞌睡了,好再继续读书学习。从此,每天晚上读书时,他都用这种办法,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由于在秦时日太久,以致盘缠将尽,只好衣衫褴褛地返回家中。亲人见他如此落泊,都对他十分冷淡。苏秦羞愧难当,下决心用功学习,便拿出师傅送给他的《阴 符》一书,昼夜苦读起来。读书时他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便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强迫自己清醒过来,专心读书。如此这般坚持了一年,他再次周游列 国。这次终于说服齐、楚、燕、韩、赵、魏“合纵”抗秦,并手握六国相印。苏秦缔约六国,联合抗秦,投纵约书予秦,使秦王不敢窥函谷关达15年之久。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凿壁偷光
成语资料
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好学)。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在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的样子。
成语出处
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成语故事
匡衡勤奋学习却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却穿不过来,匡衡因此把墙壁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用烛光映着书读。同乡有一大户人家文不识(人名),家中富 有,有很多书,匡衡给他做佣人却不要报酬。主人奇怪地问匡衡,匡衡说:“希望能把主人所有的书都通读一遍。”主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于是他成了大学问家。
韦编三绝
成语资料
释 义 韦: 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成语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成语故事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 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 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 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起来的,因此 有相当的重量。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 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 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 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 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画荻教子
成语资料
荻: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地下茎蔓延,叶子长形,紫色花穗,生长在水边。茎可以编席箔。用荻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启示:只有认真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成语出处
《宋史·欧阳修传》:“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
成语故事
北宋时候,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他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她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 教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