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教师三新一德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知识要点(范文)
第一章:课程性质说明
1.英语课程在基础教育发展中的地位
①:学习英语符合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需要 ;②:学习英语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
③:学习英语符合多元化社会的需要;④:学习英语有利于开了学生的潜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培养高尚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
总之,它不仅是一门课程,而且在开发智力,开拓视野、树立正确和良好的学习观、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城有着重要意义。
2.英语课程的任务
①过去将“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放在教学的首位,而新标准则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
②:使学生在校“学会如何学习”,为终生学习创造条件。③:义务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信心、策略和习惯。④: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全的人才观,符合当今人才培养而要。
第二章:基本理念
1.制定课英语程标准的理论依据和实施课标的准则
①: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并使生的智力水平、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
②:整体设计,体现灵活多样。解决学段之间的衔接问题,利于生结合自身选择性学习;
③:突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发挥学生主体,以生为中心;各环节中充分考虑学生需求。
④: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和参与。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能力提高。
⑤:注重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以前重考试,本次则是注重平常学习情况。
⑥: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常用渠道。过去依赖教科书,现在综合广泛课程资源。
第三章: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1.英语课程目标9级,从三年级开始学英语,二级在小六结束的要求,五级为九年级结束时要求,七级为高中结束时的要求;
利于解决以往学段间不衔接,教学内容重复,保障连续性;利于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多元模式的建立; 保障和促进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目标实现
2.基本要级别说明。
根据国家课程三级管理的政策,根据当地课程开设实际情况,教学条件和需要,可适当调整,如:英语教育薄弱和师资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降低基本级别要求,反之则可提高基本级别要求;把英语作为二外的区域或学校也可降低基本级别要求。
3过渡级别作用说明
①:有利于各层次教学的指导,体现达到基本级别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 ②: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利于各地据调整实际调整相应学段的英语课程目标;
4.课程分级目标体现对不同阶段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方面的要求。
第四章:语言技能说明
1.《标准》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①:第一级中设定“听做、说唱、玩演、读写、视听”等内容;
②:第二级中设定“听、说、读、写和玩演、视听”等内容
③:第三级始终主要从“听、说、读、写、”来描述。
2.听、说、读、写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
听:分辨和理解话语能力,说:表达信息的能力;读:辨认和理解书面语言;写:用书面表达信息的能力。
①:听读说写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语言能力的重要基础;教学中就做到内容形式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合作精神,使生勤于学习。
②:听和读是通过语言活动理解和吸收技能,说和写是通过语言活动表达的技能。
③: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是打基础的阶段,英语教学应多让生接触英语,要通过听读说写等形式,多给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④:人们运用英语进行交往和交流以及获取信息等,听读说写;
⑤:小学侧以重听、说为主要学习手段和英语表达形式,和充分调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科学描述各项技能目标;
3.学生阅读技能是从“简单的阅读→朗读→获取直接信息的阅读→归纳分析式深层阅读”的逐步发展
第五章:语言知识说明
1.语言知识的内容(语言的三特征)
①:共有性。民族共有物,是发音、符号与意义之间的联络的约定俗成;②:稳定性。不断发展而又相对稳定;③:符号性。由一个符号系统,是由语音、词汇、语义和语法等系统构成;掌握一定英语基础知识是基础阶段教育的基本目标
2.语言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关系(二者都是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3.处理语言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关系应注意:
①:坚持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原则,改变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倾向;
②:防止过于强调模仿、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教学倾向;
③:倡导语言知识教学和技能相结合的、开放的、互动的学习模式;
④:针对小学学段学生的特点,正确把握语言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情感态度
1.将情感态度列为课程目标的原因
①:语言与情感态度有密切关系; 人与人间情感传递
②: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的结果有重要影响;即积极与消极情感对学习的影响
③:情感态度本身就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④:关注情感态度是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趋势的重要特征之一;
2.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①:建立良好师生关系;②:建立情感态度交流和沟通渠道;③:结合外语学习内容讨论有关情感态度的问题;④:帮助学生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
第七章:学习策略说明
1.将学习策略作为课程目标的原因?
①:使用学习策略能够提高英语学习效果;②:;发展学习策略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③: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相互促进;
2.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区别
二者不相同,二者类似于球赛中的“技术”与“战术”的区别
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处理具体问题技术或技巧
学习策略:学习者使用何种技术或技巧的决策过程及对其本身的认识;也可是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常见学习策略分类: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
3.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
①:加强反思和监控;②:根据学习风格调整学习策略;
③:注重交流和相互学习;④:教师要为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
第八章:文化意识说明
1.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士人情、传统习俗、行为规范、价值观
念等。语言中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语言基本上不存在,而文化离开语言也难存在,很多文化还得依靠语言得以保存、流传。从小到词至大至语篇都体现出文化内涵来。文化决定了语言中是否有一事物、概念和相对应的词;短语和成语层面上更明显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已有共识。
2.文化知识与跨文化意识(英语教学含:文化知识的传授-文化导入,与跨文化意识培养)
①:注释;涉及文化特异性内容加以注释和讲解②:比较;结合本国文化去发现差异
③:融入;将外国文化作为语言材料,编成教材④:体验;通过语言实践学习和了解异国文化(文化导入应注意适用性、适度性和阶段性)
第九章:教学建议说明
1.如何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①:面向全体;因国民素质关系国力强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全面发展;应从大教育观出发看待自己所教学科对学生素质建构和发展应有的价值。
③: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不是记几个单词、知道几条语法、会讲几句话,重要的为生漫长的学习生涯奠定基础
2.如何落实英语课程?
一: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共同的基础,这是每个学生都应达到的目标,然后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定扩展内容; 二:分析所教学生,具体到一节课来讲,要根据本课的内容、目标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同学生的特点,通过分析,在成绩上分出层次,学风上分出类别。
3.任务型教学途径是以具体任务为学习动机或动力,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而不是测试分数。提倡任务型教学途径的原因:
①:新课程标准需要有先进的教学途径支持;②:是有利于落实新课标的途径;
③: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④:对各种教法具有包容性,适于多种活动类型和组织形式,如语言运用,合作学习等;
4.任务型教学途径的意义?
①:利于提高学习自觉性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②:利于激励学习积极性和启动不断学习的内在动力;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和语感形成;④:有利于培养责任心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⑤ :有利于用于真实交际和语言进行交际;
5任务驱动型学习活动的目的.①:学习人际交往;②:学习从社会媒体学习语言信息并运用;
③:学习欣赏与所学语言水平相当的作品,甚至自己创作;
6.任务驱动型学习活动选择语言材料:口头任务材料和笔头任务材料
7.任务型学习活动的设计
①:了解课标对所教学段或年级的要求;②:确定所需语言内容;
③:要制定活动计划;④: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定位,考虑在任务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⑤:考虑活动斩组织形式,学生座位的安排等;⑥:要考虑对活动的监控方式
8.设计具体任务的原则
①:要有明确的目的;②:要有情景、有语境,情境和语境要真实;
③:活动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在现实中有用的技能;
④:有利于学生能运用到所学的交际事,促进学生注意语言的交际意义;
⑤ :设计利于提高生使用语言的完整性、流畅性和正确性;
⑹:活动应多样,利于不同类型学生选择⑧:任务完时能展示出结果
⑦:任务要在层次和梯度,使各层次和每个梯度都有相应的学生达到
⑨:要为生提供思考问题和操作的模式,使任务有可操作性
⑩:在任务进行中要为生提供个体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得到发展
9.任务型学习活动类型
①:信息传递-对语言进行转述;把语言转换成图表,将图表转换成语言
②:推理决定型-对学习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③:观点阐述型-根据所给情景表达个人爱好、情感、观点和态度等;
10.活动中处理差异的几种做法
①: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调节作用;②:调整课程;③:制定尊重差异的教学方案;
11.新课标有哪些变化?对教师有何影响?
①:常规课堂变化,由单一传授,走向互动合作型;
②:课堂教学情景变化,由单一教材,走向重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整合;接受式走向探究学习;由单一媒体向充分开发和利用资源
③:教师工作方式变化;个体职业,人为本,合作与交流能力
④:教师评价的变化,由看成绩到重能力,知识,情感态度等;
第十章:教学评价说明教育评价包括教育测量、教育评估
1.英语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与发展方向
①:以生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利于生的长远发展;②: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
③: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与平衡;④:对生评价要重激励、重发展、重能力;
2.评价内容
①:学习兴趣;②:情感、策略发展状态;
③:相应学段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④:综合语言技能运用能力;
3.评价方法
①:形成性评价;重过程评价:学习档案(入学考试情况,行为记录,作业样本,教师家长评语,平时测验,自己或同学对其评价);档案建立;建档示例;表演节目;课堂活动评价
②:终结性评价;对教学成效的检验:考试(分级考试,按程度编班;诊断性测试,应用于课程开展一段时间后;
成绩考试,应用于课程中间或完成时;水平考试,用于选拔或筛选);考试形式(笔试和口试、主观性考试和客观性考试、理解型考试与表达型考试);考试内容;试卷构成;评分(等级制、达标制、描述性评价);测试结果分析与解释(平均分,正态分布、标准差、全距、相关系数);题目分析(简单统计一次考试中有关特定题目的难易度与区分指数的信息:题目难易度、区分指数);考试成绩分析结果呈现与解释
4.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①:坚持公正、全面、科学的原则和鼓励性原则;②:坚持发展性原则;反映现状与潜力
③:坚持合合作原则,师生,生生间;④:注意评价不加重学生负担;⑤ :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原则;
第十一章: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说明
1.课程资源:广义指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的任何材料和物质条件,含学习和教学内容材料 保障教学进行的客观条件和设施
2.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①:广播电视节目、音像制品;②:报刊杂志;③:网络学习资源;④:建立课程资源管理体系;
第二篇:一德三新总结
九南小学2010——2011学“一德三新”
个人学习总结
龙琴红
今年学校组织了“一德三新”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对“一德三新”内容的培训学习,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受益颇多。我深切地认识到,为了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而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正是教师的立教之本。
一、确立现代教育观
确立现代教育观,首先要确立现代学生观,将“教师说学生听”,“教师灌学生记”,“教师管学生服从”的教育方法重新审视,转变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重视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所以在课堂上,我注重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实际去观察去体会,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争论,促使学生动脑、动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表达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会学,还要使学生乐学,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要贯彻启发式教学,最大限度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从“一言堂”、“满堂灌”中解放出来。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使学生接受教师情感与情绪的表达,接受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
三、教师要具备崇高的师德和精湛的业务水平
通过此次继续教育学习,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也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由于本人的工作经验不足,在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方面以及对教材的理解都不够透彻。
四、以学生为主体,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通过继续教育培训,使我在教学工作中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能给予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关心,认识的点拨,思想的疏导。并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并且能悉心研究每位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不遗弃,不淘汰任何一个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础。
总之,为使自己具有高尚师德,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与水平的而加紧学习,学习,再学习。
2011年7月
第三篇:三新一德之教师职业道德复习资料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资料
一、简答题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答:①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②从教师的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③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来看,师德具有导向性;④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一般职业的示范性。
2.简述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
答:①谦虚和蔼;②尊重理解;③一视同仁;④角色置换。
3.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
答: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
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②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③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④从一点一滴做起;⑤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4.如何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
答:①理解别人;②注意小节;③信守诺言;④阐明期望;⑤诚恳正直;⑥勇于道歉。
5.简述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的“偏爱”、“偏见”的危害性。
答: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往往出现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偏见。
①教师对优生的偏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
②教师对差生的偏见,就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歧视,就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造成学生逃学、辍学等,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6.简述国外教师道德教育的共性特点。
答:①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②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③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④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
7.教师道德教育的现代要求是什么?
答:①教育观念现代化,就是要确立以更新观念为先,以高尚师德为本的观念;②才学知识现代化,就是要努力学习,丰富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③教育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教学、育人、管理、创新上具备过硬教育学生的能力;④心理素质现代化,就是要优化情感、性格、意志、心理调适,心理保健、心理体验等方面的心理品质。
8.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现实意义。
答:①可以为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良好的途径和方法,为教师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②可以改变以往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即只要有知识就可以当教师的传统旧观念;③可以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④可以吸引更多的素质较高的、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青年学生投身于教师职业。
9.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纪律的辩证关系。
答:教师职业纪律与教师职业道德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二者的统一性。职业纪律与职业道德是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是教师对职业活动的共同要求。一个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的人,也必然是一个严格遵守职业纪律的人,②二者的差异性。职业道德是用榜样的力量来倡导某种行为,而职业纪律以强制手段去禁止和惩处某种行为。纪律的执行和检查往往有专门机构来保证,而职业道德是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的手段来实现的,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情操。
10.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答:①明确区分教育活动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②向教师阐明基本道德准则的基础上,以系统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为教师提供全面、科学认识教育活动的工具;③可以帮助教师凭借道德预测,预见教育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以及某种教育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为此做好道德选择的准备;④帮助教师运用一定的师德观念、师德规范和准则去分析、评价自身与他人的教育行为。
11.什么是教师职业良心?其具体的要求有哪些?
答: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具体要求是:克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12.师德建设的核心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是什么?
答:①要处理好与教师职业的关系,即教师要有敬业精神;②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③要处理好与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为人师表,人格高尚,克制私心。
13.与人交往握手要注意哪些顺序?
答:①在上下级之间,应先上级伸出手后,下级才能接握;②在长幼之间,应长辈先伸手后,晚辈才能接握;③在男女之间,应女方先伸手后,男方才能接握。
14.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的分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①教育观念上的分歧: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存在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人才观和儿童观上。②教育出发点的分歧:教师把教育看作是自己的社会职责,从社会要求出发对全体学生实施科学系统的教育;而家长则把教育看作是自己的义务,从个人意愿出发对自己的子女实施自然的综合的教育。③教育方法的分歧:教师教育行为一般来说是科学的、系统的、有目的性的,而家长则是经验的、零散的、自发性的。④教育价值观方面的分歧:职业、交往、文化、时距等具体因素直接形成了教师与家长教育价值观的矛盾。
15.实现“双赢”协作原则应当遵循哪些要领?
答:①培养双赢的品格;②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③签订双赢的协议;④建立双赢的制度。
二、辨析题
1.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答:①这种说法正确。
②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在认识能力、行为方式、情绪状态、性格特征等方面表现出积极良好的姿态,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之教师心理不健全、不健康会对工作产生消极影响,严重的不仅影响其传道、授业、解惑作用的发挥,而且也会对教师职业道德形象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并给学生身心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③所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2.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
答:①这种说法错误。
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不仅要爱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制约,主要包括社会历史条件、具体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道德观念与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等;而且还要受到教师个人的主观内部条件的制约,诸如教师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师个体的道德素质,教师个体能力素质等。尤其是教师的主观内部条件对于自身选择合乎道德的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③因此,“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的观点是片面的。
3.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答:①这种说法正确。
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是由行为前的行为动机的确定,行为选择,行为本身以及行为之后的反省和评价的过程来完成。这一过程,既是精神活动的过程,也是实践活动的过程。道德是实践的精神,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总是把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变为以道德原则和规范为标准的道德评价和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教师职业道德不是被动地反映教育现象过程,而是从教师特定的职业道德价值要求出发能动地反映教育现象的过程。
③所以,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4.教师职业良心同教师权利相联系,并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
答:①这种说法错误。
②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履行义务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从教 2
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教育事业整体的一种高度自觉的责任感;教师在教育教学劳动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
③因此,教师良心同教师义务密切联系,并从教师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
5.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答:①这种说法正确。
②惩罚绝不等于休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孩子犯了错,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是必要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③所以,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6.教师对优生的偏爱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
答:①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②教师对学生的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只有热爱每一个学生,才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教师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必须走出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歧视。对优生的偏爱不但会造成其他学生感到受冷落进而产生自卑感,同时也不利于优生的健康成长。对差生的歧视是完全没有理由的。
③事实证明,在某阶段学习上有困难或其他方面有缺点的学生同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他们的歧视会造成其身心的伤害。
名词解释 道德----既指称社会生活中人们必须遵守的客观见之于主观的基本行为准则,也指称个人的道德修养及其结果。
2教师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劳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通过这一规范的遵守所表现出来的修养水平。
3幸福----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时的一种主题生存状态。
4幸福能力----对幸福的感受力、创造力。5“我-你” 公正----人格对等的公正
6公正的报偿原则----即权利原则,意思是主体的贡献等于或者不少与应得的权益,类似于“按劳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7教师的公正----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
8同侪性公正-在自尊、荣誉以及其他利益的处理上,教师的同侪关系也必须保持适当的“度”。
9仁慈----仁慈就是具有高度理智性和超越性的爱心与宽恕精神和原则。关怀伦理----以吉利根为代表的一批伦理学家认为的,人类社会一直存在、需要,但又在男权社会中受到忽视的以关怀为内容的道德体系。
11道德义务----是指能够对它作善与恶的判断的义务。非道德义务则是指那些并不具有道德意义的义务。道德综合判断---教师在自己的教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义务冲突的情况。有不同的教育义务之间的矛盾,也有一般道德义务与教育道德义务之间的冲突。这时需要依据合适的价值判断和准确的道德情境做出符合实际的综合性的抉择。良心----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次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15 慎独--指个体独处时仍然自觉恪守道德规范的境界。人格----个体稳定的道德面貌。
16道德人格--个体稳定的道德面貌。其实质是人在道德上区别于动物界的规定性。它既指个体道德行为的一定范式(格式),也指人的道德品质和境界(格位),是人的格式之“格”与格位之“格”的统一。
简答
1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教育功能有哪些?
教师劳动的特点是教育主体与教育手段的同一性。教师道德对教育对象的影响主要有二:一是教师道德影响学生的道德人格。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和生活热情会感染学生,有利于形成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态度。反之则不利于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形成。二是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期望等等会形成较好的心理氛围,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心智成长。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主要特点:
1、在调整对象和范围上有明显的专业性或特定性。
2、在道德内容和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3、在规范形式和方法上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3幸福与快乐的区别有哪些?
幸福与快乐的区别:
1、首要或根本区别在于具否目的性、意义性或价值性,2、在于主体感受上的无限和有限,3、在于有无对于牺牲的超越性,4、幸福具有更强烈、更持久的成就与动力特质。
4教师应当如何提高自己的幸福能力?
提高自己的幸福能力: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教师必须具有高超的教育能力;教师还应当具有审美的素养。
5公正的特性和内涵有哪些?
公正的特点:对等性,主体对人对事要一视同仁,适用同一个规则或标准;可互换性,让自己处在对方位置时,仍然接受自己原先承认的法则;最终价值判定的依赖性。
公正的内涵:按性质分:报偿性公正与惩罚性公正;按涉及主体关系分:“我-我”公正、“我-你”公正、“我-他”公正;按存在或表现的领域分:个人性公正与制度化公正。
6教师公正的特点和内涵有哪些?
教师公正的特点:教育性、实施的实质性、主体的自觉性。
教师公正的内涵:返身性公正、同侪性公正、对象性公正,核心是对学生的公正,重点是对自己、对同事和对学生的公正。
7教师仁慈的主要教育意义有哪些?
主要教育意义:职业自由感、动机作用、榜样效应、心理健康功能
8教师仁慈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主要特点:教师仁慈的教育性,教育事业要求仁慈的德性,教育事业规定仁慈的特质;教师仁慈的理性色彩;教师仁慈的方法特性。
9道德义务形成的客观和主观因素各有哪些?
教师义务形成的客观因素:社会历史进程与社会分工,行业传统与同行作用。
教师义务形成的主观因素:先验理性,道德认知。
10显见义务与实际义务的区别何在?这一区分对教师的道德实践来说有什么意义?
实际义务是道德“综合判断”的结果。显见义务虽然是理所当然的义务,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它可能仅仅是一种“义务假象”。为什么说良心是一种世袭的智慧?
人的良心是一种获得性的心理现象。社会生活方式,包括生产方式又是习俗的基础。
当然,由社会生活、习俗等等对个体良心的形成还有一个重要的角度,就是千百万年的社会生活对于整个人类道德心理形成的影响。如果从社会生活对人的历史和社会影响角度来说,良心显然是后天的、实践的产物。所以正如包尔生所言,良心是一种“世袭智慧”。
12教师的职业良心有何重要作用?
教师职业良心的作用:对于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对于职业生活的精神意义。
13道德人格与心理意义上的人格有何区别和联系?
教师人格是指个体作为教师这一特定社会角色所表现出的道德面貌,是教师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稳定性的的道德行为的范式和道德品质与境界,也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主体本质。
14什么是教师人格?它的特点有哪些?
特点:人格和师格的统一,较高的格位水平
15师表之美建设应当注意些什么问题?
注意的问题:作为一个恪守规范但质朴的、真实的、自由的人,情景性和创造性
一、简答题
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工作的动力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职业行为的调节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自身修养的引导功能。
2、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教育过程的协作性和施教方式个体性的关系
(对这一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教育过程的协作性与教师施教方式的个体性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基本特征,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要认真对待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对这一问题关系的认识)在教育过程中,个体性和协作性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良好的教育质量只有在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协作性相统一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
(在实践中应把握的原则)教师个体的施教应尽职尽责,同时不可忽视相互间的协作性
3、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一般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一般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特殊表现和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一般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价值来源和基础;
(区别)社会一般道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最一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反映对社会所有人的要求,而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生活中特有的善恶标准和观念,反映对教师特有的要求;产生的时间和发展有所不同,适用的范围有所不同。
4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道德调节应把握的问题
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谋求共同一致的教育立场;
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不训斥,不指责; 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5、1997年我国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共有八个方面,具体包括: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
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二、辨析题
1、(对此说的看法)这种说法虽然指出了思想品德培养是教书育人题中应有之意,但却是不完全的。
(理由)思想品德培养只是教书所育之人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它的全部,教书所育之人,实质应是能在多方面适应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完整的人,即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和谐发展之人,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如果其他方面被忽略或不能得到很好发展,也不会有能够很好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如果把教书育人仅仅理解为只是培养思想品德,就会在实践上窄化教学的多方面的功能,也会导致教学功能的片面性
2、(对此说法的看法)这一说法表面看来有一定好心在内其实是一种伦理观念上的误区;
(理由)因为在这样的伦理观念中,并没有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是个有人的尊严的人 并没有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是个与别人在地位上平等的人
这种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实践中常常表现是一种无视学生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的爱;
教师对学生的那种“打是疼骂是爱”的做法,在实际上往往不知不觉地会造成对学生人格尊严的伤害和对学生合法权益的剥夺,对身心健康的摧残。
1.如何理解道德的本质?
(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2.简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育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 3.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1)社会经济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客观物质的基础;
(2)社会经济关系对教育目的和人才模式的影响,必然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道德素质;
(3)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引起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变化; 4.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有哪些?
(1)在道德意识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的要求;(2)在道德行为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强烈的示范性;
(3)在道德影响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广泛、更深远; 5.简述教师职业道德关系中的基本道德要求。(1)热爱教育,勇于奉献;
第一,热爱教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第二,乐于奉献是人民教师的本色。(2)教书育人,尽职尽责;
第一,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责任。第二,兢兢业业,练就扎实基本功。(3)严谨治学,提高教学水平;
第一,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第二,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水平。(4)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6.简述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意义与条件。
教师职业内化的意义:(1)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转化的需要;(2)教师人格完善的重要环节;(3)实现教师现代化的需要;
教师职业内化的条件:(1)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中的社会道德教育;(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中的个人道德修养;(3)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中的道德评价; 7.教师的职业良心如何调节教师的行为?
(1)在教师做出某种职业行为之前,职业良心要依据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对教师行为的动机进行检查,对符合教师职业的道德动机给予肯定,对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动机给予否定,从而使教师作出正确的动机决定;
(2)在教师职业行为的进行过程中,教师职业的良心能够起到自我控制和监督的作用;(3)在教师职业行为后,教师职业良心能够对教师行为的后果和影响作出评价; 8.论述社会主义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基本内容。
形成:(1)社会主义崭新的道德关系为社会主义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社会基础;
(2)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为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教育条件;(3)社会主义教师个体道德品质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完善;
(4)社会主义教师个体品质是在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思想的指导下,扬弃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基本内容:(1)献身教育事业;(2)正直诚实;(3)自尊自强;(4)艰苦朴素;(5)开拓创新; 9.怎样理解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
(1)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不是抽象的自由,而是具体现实的自由;(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也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3)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还是从客观进入客观,又从必然进入应然的过程 10.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试述如何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学生。
(1)尊重理解首先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没有平等也就没有尊重和理解;(2)在平等的基础上要尊重学生;
(3)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学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第二,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第三,尊重学生的合法权利;(4)举例说明
1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双重效应?
(1)市场经济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的特点,对教师人生价值观的影响;积极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商品产生者不能牺牲使用价值去追求价值,不能把价值作为唯一追求目标。这一特点辐射到学校,有利于培养人们(包括教师)独立自主地选择人生价值的自觉性,摆正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消极影响:市场经济对价值的追求,又潜伏着为价值而牺牲使用价值的可能。教师不可能游离于市场经济潮流之外,有的人染上弄虚作假、追逐个人名利的坏思想、坏作风,出现了人格的扭曲。(2)商品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商品价值的特点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积极影响: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效率、效益观念,促进人们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素质。
消极影响:若把等价交换原则不适当地运用到人际、工作之中,往往助长了权钱交易腐败之风的蔓延。(3)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特殊利益是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的特点,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积极影响:市场经济这一特点辐射到学校,有利于教师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激励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技巧。
消极影响: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的特点,又可以诱使一些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重利轻义”乃至“见利忘义”,置国家人民利益于不顾。
(4)市场经济的竞争特点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积极影响: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广大教师的自主、自强、自立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了一定的增强,使学校教学工作充满了生机。
消极影响:为了在竞争中取胜,有的人不适当地把市场竞争原则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扭曲市场竞争原则的作用。在教育领域,在教师队伍中也存在这种现象。
1.道德: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职业道德: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3、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4、教师职业理想: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
5、道德意识:道德意识是指人们在道德活动中所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理论体系
6、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在道德意识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符号一定道德规范的行为。
7、教育人道主义: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从社会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字节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学生。把教育人道主义确立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
8、教书育人:是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利和能力,又要自觉的用人类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并把二者有机的统一起来。
9、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社会发展所要最终达到的目标。
10、教师职业义务:教师对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教师集体所承担的责任,所应履行的职责。
11、教师职业良心:是教师在教育劳动中对教师责任的自觉意识,是教师在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教师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在教师意识中的有机统一。它是教师的社会道德义务经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教师内心准则和教师品德的结果。
12、教师职业荣誉:是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作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主观意向。
13、教师职业幸福: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实践中,以自己出色的劳动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和理想而得到的 7
精神上的满足。
14、教师道德行为:教师道德行为是指教师为职业的道德主体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之下,在其教师身份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有利于或有害于学生、学校、社会及他人的行为。
15、教师道德行为选择:
首先:教师道德行为在本质上是一个道德价值判断和取舍的过程。其次: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是一个自愿、自主、自择的过程,是教师的高度自主的道德活动。
再次: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是教师道德行为主体意志的体现。最后:教师道德行为选择首先是一个内在的心理过程,而其选择的结果则必须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
16、教师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根据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范畴的要求,在道德方面所进行的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锻炼改造而形成的教师道德品质和达到的师德境界。(自觉性、持久性、实践性)
17、教师道德品质:是指教师为职业的道德主题所特有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征,是教师在处理个人和他人、个人和社会的利益关系时所表现的稳定倾向和一贯表现。
;
1、道德规范的特殊性是什么?第一: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第二:道德规范并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的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第三: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2、职业道德的特点。第一:在内容方面,职业道德带有强烈的具体职业特征。第二:在形式方面,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的表达方式比较灵活、多样、具体。第三:在调节范围方面,主要用来约束从事本职业的人员。第四:在功能和效果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成熟性。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第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第二: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第三:能够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第四:能够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积极作用。
;第一:提高竞争意识。第二:开拓创新观念。第三:增强平等观念。
5、如何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
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有的教师重金钱,轻事业,敬业精神下降等。所以要克服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需做到一下几点:第一,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建设。第二,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师职业道德。第三,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6、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第一,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第二,复杂性。第三,创造性。第四,长周期性。
7、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第一,道德意识的自觉性。第二,道德行为的示范性。第三,影响结构的深远性。
8、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第一,对学生的教育作用。第二,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第三,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9、简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主要内容。尊重人,关心人,爱好人。
10、为什么说教书育人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第一,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第二,教书育人体现了集体主义原则的要求。第三,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中的根本原则。
11、教师职业道德主要规范。;爱岗敬业,依法执教;热爱学生,教学相长;严谨治学,博学多才;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12、教师职业义务的特点。
(一)履行教师道德义务是教师自愿选择的结果。
(二)教师出于道德义务选择的行为,不企求相应的报酬。8
(三)教师道德义务的内容必须付诸行动才具有现实意义。
13、教师职业良心的作用。
第一,教师行为前的选择作用。第二,教师行为中的监督作用。第三,教师行为后的自我评价作用。
14、简述教师道德行为选择中的价值冲突。
教师的价值冲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由于社会或他人对教师的期待或要求不一致所一起的教师内心的矛盾。
二、由于教师改变角色而形成的新旧角色所承担的义务之间的冲突。
三、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一个教师往往身兼几种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往往赋予不同的义务。
15、简述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作用。
一、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中介作用:理论到实践、他律到自律。
二、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教育作用:首先:教师道德评价的过程就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其次:教师道德评价向教师传播了社会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为教师道德自育提供了科学的社会参照系。最后:教师道德评价是一定社会或阶级进行教师社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裁决作用:
四、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维护作用:首先:教师道德评价维护了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其次:教师道德评价其实质在于维护一定社会或阶级的利益。最后:教师道德评价在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起着维护教学秩序,调节道德关系的作用。
16、简述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教师道德认识、教师道德情感、教师道德意志、教师道德信念、教师道德行为、教师道德习惯
17、简述教师道德内化的意义:
(一)完成教师道德由他律到自律的升华
(二)实现了教师道德的规范作用
(三)达到了培养新一代教师的道德目的
18、简述教师道德修养的方法:
(一)理论学习的方法:(1)学习马克思注意的道德理论(2)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3)学习党和政府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4)学习优秀教师的思想和事迹
(二)实践锻炼的方法(1)通过实践增强教师道德修养主动性(2)通过实践把道德认识变为道德行为(3)通过实践磨练道德意志
(三)慎独的方法
1、联系实际,谈一谈教师职业道德的调节作用。
第一,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作用。第二,调节教师与教师关系的作用。第三,调节教师与领导关系的作用。
2、教师应如何贯彻全面发展原则?第一,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来认识。第二,开展面向全体的全面教育。第三,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第四,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3、教师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 第一,全面了解学生。第二,热爱所有学生。第三,严格要求学生。
4、论述教师如何正确对待荣誉。
第一,消除虚荣心,培养荣誉感。第二,正确处理义务和荣誉的关系。第三,正确处理好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的关系。第四,正确对待他人荣誉,防止嫉妒心理
5、依据动机和效果辨证关系原理,试论如何进行教师道德行为善恶的考察与判断。
动机指行为主体在行为之前自觉追求的一定的目的愿望或意图。效果指行为主体的个别的或一系列的行动所产生的客观结果。没有动机就没有结果。动机和结果是辨证统一的。
6、运用马克思注意关于人性论的基本原理,结合自己的道德实践,试论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四篇:一德三新的体会
一德三新的总结
自从教学以来,我一直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之中,这次参加了“一德三新”的学习培训,又使我学到不少知识,使我更加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要积极地创设语言情景,让学生多学多说,在用中学,在“玩”中学,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地让位于师生互教,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在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教、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失去了解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
第五篇: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一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主讲教师:北京教育学院 李晶
一、教师专业标准概述
教师专业标准定位为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的专业基本要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教师专业标准框架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与实施建议三大部分构成。基本理念提出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由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组成,分别对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出60余条具体要求。实施建议分别对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和幼儿园、中小学及教师提出了相关要求。
教师专业标准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突出师德要求,要求教师要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三是强调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专业能力。四是体现时代特点,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教师专业标准颁布后,在实施方面提出如下要求: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教师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二是开展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完善中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加强教育实践,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三是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教师绩效管理机制;四是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