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小学生写诗的一点感受浅谈
对小学生写诗的一点感受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体的出现,对我们来说,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太大了,每一条信息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自从小孩上了小学,每天回来诵读诗文,使我发现,我们现在越来越远离这些中国古典文化了.通过小孩不断阅读这种诗文,我发现小孩的记忆力还蛮不错的,有些诗文,我们大人可能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背过,但是她读上几次就能背诵了,我当时非常高兴!随着阅读量的扩大,现在要求她们开始模仿写诗,可把小孩难为坏了,通过和她进行交流,发现她的烦恼是对诗词中的平仄、押韵、十三辙等不懂,说实话,我们当家长的对这些东西也不太了解.但是,我坚信一点,小学生多读诗文,并学着写一点诗文,会对她将来的成长一定会很有帮助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她们的知识底蕴薄,对大多古诗文难于理解和掌握,更不要谈写诗了,对小学生写诗,我个人认为:
一、帮助选择她们喜好的诗文,让她们多诵读、体味、欣赏、感悟, 培养她们的兴趣,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诵读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的程度,注意眼到、口到、心到。诵读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熟读而成诵,也有利于记忆、积累和培养语感。
二、帮助她们对诗文进行分析,我们当家长的可以利用电脑帮助她们查资料,通过对古诗进行简单分析,帮助她们对诗文有个简单了解,因为她们有了这些资料上课的兴趣也浓厚了很多,再通过老师的讲解,会帮助她们逐步了解古诗的内容和要表达的意思.三、注意平时的积累, 在平时的学习中点点滴滴的积累非常重要,通过诵读,要把一些好的词语,诗句记录下来, 养成看书时做笔记的好习惯.写诗的时候,可以先从模仿开始,模仿并不是简单的抄写,需要老师进行指导.随着积累的知识多了,运用时会得心应手的.四、一定要多听老师的讲解,在课堂上老师会阅读一些好的同学的优秀作品,听老师的评点。通过同学的交流,想想别人写得好在哪里,取长补短。
以上,是我的一点感悟, 有不当之处,还请老师谅解,希望我们多交流,共同帮助她们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对她们学着写诗能提供一点帮助.
第二篇:小学生写诗的感受
让传统文化在校园开花、结果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中华诗词文化博大精深,诗教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根基,学诗不仅是掌握语言文字的基础,更是全面提升人才素质的必要途径。
诗词可以育德、启智、怡情、养性。小学生多读诗文,并学着写一点诗文,对他们将来的成长一定会很有帮助的。我国有的高校已将诗词教育列入课程,以弘扬祖国优秀文化。本着这一认识,我在学生中积极开展诗词活动,让学生爱上诗词、诵读诗词,甚至会写诗词。
一、扎根于“趣”,让学生积累诗词。选择她们喜好的诗文,让她们多诵读、体味、欣赏、感悟, 培养她们的兴趣。诵读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的程度,注意眼到、口到、心到。诵读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熟读而成诵,也有利于记忆、积累和培养语感。我常开展一些诗词背诵竞赛,以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我经常诵读学生们积累的诗句,以让学生养成记录诗词的习惯。在教学中,我还常让学生们用绘画或表演来展现古典诗词描绘的场景,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与感悟能力。
二、立足于“仿”,让学生初步学会写诗。写诗很难,但掌握了方法也容易。我从课堂出发让学生在学习古典诗词时了解诗词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押韵、平仄等;了解诗词的一些表现方法,如写景的方法,细节描写的方法等。我的要求并不高,从能写一两句开始,从只要押韵就行,能写出就行。不要怀疑学生的能力,有些学生写的诗还真不错。在去年希尔盖杯诗词竞赛,我班学生一个获一等奖、一个获二等奖,今年博爱杯诗词竞赛又有两个学生获奖。
三、扎实于“勤”,让学生保持学诗的激情。指导写诗,并不是要让学生个个成为诗人。所以也不是非要系统地讲解深奥的诗歌理论,严格要求他们遵循什么章法、规律。更多地是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引导学生有一颗“诗心”,将自己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学会去观察、思考、想象,从中学会表达。从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日月星辰中,从春夏秋冬,从身边的景、事、物中,从回忆、想象和感受中,激发学生创作的激情。同时应该以欣赏、赞许的眼光面对,多一些宽容,要承认学生“初级阶段”的存在。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尽情抒发。
今后,我们将继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同学们学习古诗词提高更好的平台,使同学们对古诗词的学习更加深入,也将为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打算利用我们的学生学习积累诗词所得,积极影响每个家庭。这样就会让诗香飘进千家万户,使诗教工作深入家庭,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如何培养低段小学生写诗
如何培养低段小学生写诗
中国的唐诗是中国诗歌文学的巅峰。现在的社会,当孩子们还在娘肚子里时,妈妈就给他(她)进行诗歌的熏陶,可见诗歌是多么令人喜爱,而又具有教育意义。
小学语文教材从第一册就安排了诗歌,包括古诗与儿童诗。第一册古诗:《静夜思》、《画鸡》、《一去二三里》;现代诗:《小小的船》、《秋叶飘飘》,从小就让孩子欣赏诗歌的美,感受诗歌的魅力,有助于陶冶孩子的情操,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如何培养低段小学生写诗呢?
一、激发写诗的兴趣。
1、多多诵读诗歌。
语文是要多读的,诗歌更应该是多读,古诗还可以吟唱呢!
2、认识诗歌的形式。
只有对诗歌的形式有所认识,才可以着手写诗。特别是指导学生明白诗歌的押韵,才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分步指导写诗。
1、仿写。
如二年级第四册15课《画风》,范例小诗: 风来了,风把风筝吹得高高的,风藏在高高放飞的风筝里。
风来了,风把黄叶吹落了
风藏在飘飞的落叶里。…… 指导: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思考,你怎么发现风?然后,仿照上文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发现越多,写的越多,你的诗歌能力就越棒。小学语文教材中每首儿童诗都可以指导学生仿写。
2、创作写诗,从一节到几小节。a、捕捉灵感,起步写诗。
指导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关注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调动自己的全身感官去感受它们。想想: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用简短的几句诗表达出来,培养小孩子善于捕捉灵感,以及写诗表达自己身边的一切的愿望和习惯。b、善于朗读,提炼修改。
鲁迅说: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当然,好诗歌也是经过反复修改出来的。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诗歌反复诵读,思考,慢慢修改,即使是只修改自己的诗歌中的一个错别字也是成功的修改。或者把自己的诗歌读给伙伴听,读给父母听,读给老师听,请他们帮助指导修改;也或者跟自己的小伙伴交换作品进行交流,也是一个非常可行的办法,相互指点,朗读,修改,互相成长。
第四篇:小学生写诗要假期引共鸣
小学生写诗要假期引共鸣
我在家,不是摆弄芭比娃娃,也不是上游戏网站4388,而是拿起笔在奥数题上比比画画。”这首名为《妈妈,我压力好大》的儿童诗歌经过本报1月28日的报道后在网络上彻底走红。网友们随之跟风而起的不同版本的网络歌曲《压力好大》也让这首歌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近日,南京草根歌手荣玮改编的白领版《累了,压力好大》再次在网上掀起关于“鸭梨”的吐槽之风。
独家报道 南京小学生吐槽学业压力
在三个月前,南京市鼓楼区一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华华曾经在网络上吐槽,说自己压力好大。怨言学业压力的小学生的确不少,而华华的这个压力自曝则显得与众不同——他采用了写诗的方式来“发泄”。平心而论,这首诗写得还真是比梨花体羊羔体要好上很多:
“压力好大,我真讨厌黑板上5678,什么时候我能给自己放一个假,一株草和一朵花,我都希望去探索。压力好大,我真希望和小伙伴玩娃娃。你当爸爸我当妈妈,照顾宝宝直到他长大。时光一天一天被学习打发,学习的内容难度也越来越大。妈妈,我想告诉你,长大的我不会没有出息,不要让大自然和我没有关系。给我放个假,好吗?”
这首诗歌在网络上贴出后,本报记者王璟敏锐嗅到了诗歌背后反映出的教育问题。她采用对话的形式和华华做了深度的交流,并写成稿件刊登在了本报1月28日的新闻版面上。“写一首诗表达自己的情绪是我早就有的想法,但是却一直没有时间。”面对记者的采访,华华坦言这首诗歌的创作是“一蹴而就”,被妈妈逼迫着没完没了的做奥数题,情绪一下子就爆发了出来。“这首诗写得特别快,而且感情充沛。”
引发共鸣 “压力好大”被多次改编
本报的独家报道见报后,华华眼里的“权利争夺战”一下子得到了不少网友的共鸣。小学生的“牢骚”得到了网友们的积极响应,不少网友在读完诗歌后马上联想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和周围的“压力战争”。接过了小学生的接力棒,网友们开始了各种迁移性的创作。一则南京本地的报道迅速走红全国,各地网友都开始了自己的压力“吐槽”。
诗歌最容易“迁移”的就是歌曲。以华华的诗作为歌词的同名网络歌曲《妈妈,我压力好大》在优酷网上的点击率就超过了3万。两个酷似双胞胎的香港MM抱着吉他和沙球像模像样地唱着“妈妈,我压力好大”,萌翻了不少围观群众。
唱出压力还不够,不甘寂寞的剩男剩女们也开始高唱“压力好大”。“妈妈,我的压力好大,一分一秒滴答,她们早已被人娶回家。”唱着“压力好大”的剩男版“压力好大”没啥创新,改编了点歌词,倒是视频里的一个酱油男意外走红险遭人肉。而大学生版的“压力好
大”则是充满焦虑,“我在努力学习功课呀,可是我忘了房价已经要HOW MUCH 一平米了。啊啊啊压力好大,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而珠海一位网友则在改编的视频里惦念着自己的工作压力好大,甚至还有个年轻妈妈反其道而行之,高歌《宝贝,我压力好大》。一时间,“压力好大”成为了全国网友最热议的话题。
MV出炉 南京大萝卜唱出工作版
兜兜转转了一大圈,《压力好大》的网络歌曲还是转到了南京。由南京本土歌手荣玮创作的上班族之歌《累了,压力好大》近日又在网络上飙红。“累了,工作压力好大,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下班的时间早就到了。”恐怕没有几个上班族听到这首歌不会有所触动,“好吧,做完这些再走,偶尔发发牢骚可以,但是不能真的放下。”荣玮把自己的上班族版《压力好大》上传到了优酷网,并且给视频加了一个注脚,“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压力。”在视频里还能看到鲜明的南京本土特征,以及本报在不同时期对于房价的大篇幅报道的截图,这让南京人看了倍感亲切。
记者联系上了荣玮,这才惊讶地发现这位网络歌手其实已经不止一次地创作出让我们共鸣不已的歌曲了,去年冬天的那首南京方言版的《下雪过大桥》也是出自荣玮的创作。“我是标准的南京大萝卜”,荣玮告诉记者,“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压力,作为我自己,一个上班族,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工作压力大。”荣玮说,作为地道南京人的他是扬子晚报的忠实读者,视频中出现的本报关于房价的报道,是想表明房价这个普遍的问题,让所有人都觉得“鸭梨很大”。对自己的工作压力深有感慨的荣玮在看到了网上的视频后仅仅花了两天时间就创作出了南京本土版的《累了,压力好大》,两天点击率就突破10万。
杨甜子
第五篇:写诗填词的意境谈谈对意境的看法
写诗填词的意境?谈谈对意境的看法
写诗填词的意境?谈谈对意境的看法 作者:冰点风情
写诗填词的意境?谈谈对意境的看法。
学写诗填词快两年了。诗词也写了不少。虽然写得不能令人满意,但还是有些许收获。韵律差不多搞清楚了,剩下的就是意境的问题了。
现代人写诗,想写出唐宋遗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韵律是完全没问题的,就是意境不好表现。这与社会环境有直接的关系。记得曾经在我的诗词群里讨论过这方面的问题。意境,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对社会现象,生活环境的一种直观的感觉,有了感觉之后形成的一种心里的意象或者说印象,在写诗的时候,把这种感觉融合到字里行间。达到一种意识形态下的境界。以此与读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这是我对意境的理解,未必与大家对”意境”的理解相同。
所以,现代人写诗,是很难写出唐宋诗人那种意境来。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不同。比如:让一个在生活在广州天河区的八零后读: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要知道,天河区是城市,就算你春眠不觉晓了,但天亮了能听见处处有鸟叫吗?一个由钢筋混凝土浇铸的城市,只有汽车那种刺耳的喇叭声和刺鼻的车辆尾汽的味道。至于夜来风雨声,当然可以理解,花落知多少,恐怕也难理解。就算有盆花,也是养在室内的,也只那么一两株。
再如: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一个住在城市的八零后或九零后来读,他知道为何要锄禾吗?不是已经播种了吗?等着收获不就行了吗?锄的作用是干什么?为何要在日当午的时候锄?他是不一定能理解的,至于后面的汗滴和下土倒是字面意思就够了。那粒粒皆辛苦恐怕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八零后或九零后,根本就没什么体会,可能会想,辛苦个啥,没了就买吧。吃不完就倒吧。
古人读书讲究”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象锄禾日当午,锄禾的作用就是松土,并且,把土地的表层用锄头松动薄薄的一层,盖在地的表面,这样中间有一点空隙,有利于保持地表水份,使禾苗有水份可以吸收,并且有利于农作物扎根;为什么要在日当午呢?就是太阳越热的时候,你锄下的草越容易被晒干,草死了以后就不会再吸收地下的养分了。然后读到诗的最后一行,才明白,哦,原来每一粒米真的来之不易,让现在的八零后来理解,恐怕别说意境了,就连字面意思都搞不懂。
再如一些经典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高人为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等,如果没有亲临其境,只是凭空想象,是写不出这么好的诗句,意境更是无从谈起。试想,让现在的人去写”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能写出来吗?现在还有谁会穿个蓑衣,戴个斗笠,下雪天在江边钓鱼?想吃鱼去买吧。还有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也只能是在当时能写出来,现在如果真的乘船下江陵的话,两岸还真的不一定有什么猿声了。山上该开发的开发了,该破坏的破坏了。如果让现代人来写,也是写不出的。因为现在大家去看,这根本就不存在,根本就不存在或没见过的东西,怎么可能写得出呢?就算真的拼凑出来了,也只能算瞎子摸象或者眇人喻日(见苏轼《日喻说》),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亲自体会或领悟到真正的含义的事物或现象,你硬是逼他表达出来,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现代人写诗,意境就不好立了,生搬硬套不行,要想写得好些,还得多阅历,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就是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光读书也是不行的。我也看过不少朋友写的诗,把唐宋诗词的原词或句子,生搬硬套地”嵌”进自己的诗词中,硬是要”制造”出古风的意境,这完全没必要的。如果是真正烂熟于心了,运用自如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但前提条件就是一定要真正的理解了,与其生搬硬套,还不如把自己心中所想的意境表达出来,也不用左窃右剽那么辛苦了。
再举一例:看一下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意境多美,但是现在我们只能看,读诗,领会诗中那份清闲的意境,写是写不出的,现在谁会在晚上燃烛了?可能比较偏远的山区都已经有电灯了;有条件的房间装了空调,没条件的也有电风扇了。现在人们的快节奏生活,哪里允许你晚上没事了坐在那里看牛郎织女星,上班下班累得都快找不到北了,你还有空看那东西,就算你看北斗星,都得巴着眼睛找一会,除非你是学天文的。
所以,现在的朋友写诗,前人的意境,如果能够自然地运用到诗里,当然也好,如果是死搬硬套地拼凑,还是没那个必要。因为那不是你的意境,你心里没有那个”意”,何来的”境”。让人读起来很是牵强,有些还很生硬,甚至难以理解。我偶尔也读到一些诗,读完了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弄得人家一头雾水。
如果想写得好一点,只有多读,多看,多走,成于行,才能敏于思。连见都没见过的东西,你能想得到吗?就算想借鉴一个前人的意境,但至少你要真正的理解了吃透了才能运用自如,才能融会贯通,才能运用得恰当,写东西的时候,构思起来才会觉得得心应手,组织起来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做到水到渠成,游刃有余。
意境,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对社会现象,生活环境的一种直观的感觉,有了感觉之后形成的一种心里的意象或者说印象,在写诗的时候,把这种感觉融合到字里行间。达到一种意识形态下的境界。以此与读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这是我对意境的理解,未必与大家对”意境”的理解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