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书法上的指导作用
浅谈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书法上的指导作用 毛泽东是个终生与书为伴的人,他热爱学习热爱读书无人能比。毛泽东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自少年时代起,毛泽东就善于挤时间看书学习。长沙求学时期他勤学苦读,革命战争年代他利用战争空隙争分夺秒地研读,社会主义建设时代更加嗜读。毛泽东的故居中南海就像个书天书地,居室的书架上摆满了书,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连厕所里也摆放着书。为了读书,毛泽东把一切能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他利用上厕所的时间,把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等书断断续续地看完了。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时,毛泽东也总是带着几箱子书。直到重病临终之前,毛泽东也未放弃对书本的钟爱。在1976年9月7日至8日下午的弥留之际,毛泽东仍在坚持看文件、读书。据医疗护理记录,8日这一天毛泽东看文件、看书共11次,达2小时50分钟。其中有一次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看了7分钟的书,他又昏过去了。10多个小时后,毛泽东在书香味中离世了。
毛泽东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是他成为伟人、作出丰功伟绩的先决条件之一。在数十年的读书生涯中,毛泽东积累了渊博的学识,也有着丰富的学习经验。毛泽东常常论及读书与学习,其相关思想非常丰富。毛泽东是怎样论读书与学习的呢?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学要胜古人。在毛泽东早年所作的《讲堂录》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在现实中,毛泽东也确实是才胜今人,学胜古人。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立志探寻宇宙的大本大源,想读尽天下书。从1920年开始,毛泽东到北京第一次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书刊后,就开始潜心钻研,不断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并完成世界观的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他依据中国国情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于革命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创立了伟大的思想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把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并且,毛泽东军事思想是继孙子兵法后中国军事思想史上的一个高峰。同时,毛泽东在哲学、诗词、书法等方面也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二、积学贵有恒。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期曾立言以身心之修养、学问之研求为主,用功读书,持之以恒。他写过一副自勉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化用明代学者胡居仁所撰的对联)。这副对联体现了毛泽东对积学贵有恒精神的称道。毛泽东之所以成就为哲学家,是他终生注意研习哲学的结果。例如在延安时期,已是中国共产党主席的毛泽东,在读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一书时,曾亲笔作了3000余字的摘录,还致信艾思奇虚心求教。
三、书要反复读。毛泽东提倡读书要“三复四温”。在日常生活中,毛泽东对喜欢读的书,一遍又一遍地研读,一次又一次地加深理解。每读一遍书,他习惯在封页上画上一个圈。从中南海故居保留下来的书籍中,可以看到许多书的封页上画有四、五个圈。有些书,页面上留有红、蓝、黑各色笔迹的圈划批注,这是毛泽东不同时期反复阅读留下的手迹。一些重要的马列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史类以及文学类的著作,他更是反复研读。如《联共(布)历史简明教程》、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都读了10遍以上。对于《红楼梦》,毛泽东读得更仔细,并且至少读过10种不同版本。
四、广收博览。读书广收博览是毛泽东一贯提倡和践行的。毛泽东在给秘书
林克的信中曾这样说:“钻到看书看报看刊物中去,广收博览,于你我都有益。”这句
话其实也是毛泽东的经验之谈。他自己的读书范围就十分广泛,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
学,从西方社会科学名著到马列主义著作,从古代作品到近人新作,总之,哲学、宗
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以及
各种报刊杂志,都在毛泽东的涉猎范围。
五、系统钻研。毛泽东提倡博览群书,同时又提倡认真研究、系统掌握书本
知识。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更是号召系统研究。他曾指出: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他还强调:“从担负主
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
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
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
六、勤动笔墨。勤动笔墨是毛泽东读书时的一大特点。毛泽东在读书时常常
在书页上圈圈点点,勾勾划划,留下自己的心得或评论。在湖南一师求学期间研读德
国伦理学家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时,毛泽东就曾在书页上写有12000字的读书批
注。在领导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为钻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所读过的哲学教
材书页上都留下了许多阅读符号,如横线、竖线、斜线、波浪线、三角、方框、圈、点、勾、叉及问号等。此外,毛泽东在读书时,还细心地改正了原书中一些排错的文
字和标点符号。在建国以后,毛泽东读书时作批注亦不少。
七、学思结合。毛泽东这一主张与孔子的名言“学而不思则罔”一致。青年时
期毛泽东就曾批评学而不思的陋习。他说:“吾国二千年之学者,皆可谓之学而不思。”
与这种陋习相反,毛泽东在读书时善于独立思考。尤其是在读历史书的时候,毛泽东
把所读之书放置在一个恰当的历史背景中,注意把握所读之书形成的时代特点、社会
条件和作者的成书条件、写作动机、指导思想和目的,弄通读透书的内容。他以自己
特殊的价值取向,从书中鉴取历史兴亡之道,通过品评历代政事,臧否人物,吸取经
验教训,悟出自己所需的为政方略,并在同古人的对话中激发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
念。
八、不闭门求学。毛泽东主张,求学要结合社会的实际,不但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他在《讲堂录》中写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万事万
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他赞赏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治学之
道。正是为了践行开门求学原则,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曾利用假期考察湖南农
村。北伐战争期间,毛泽东于1927年专程赴湖南考察湘潭、长沙等五县的农民运动,并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正是在广泛和深入调查农村的基础上,毛泽东
提出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九、学离不开问。毛泽东认为学习不仅要善于读死的书本,还要善于读“活”的书本。他主张学孔夫子的“每事问”。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批评许多
领导者,一接任新的工作就喜欢宣布政见,一遇到困难就叹气、恼火,而不知到自己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他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说:要了解情况,“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
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
十、要善于挤和钻。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时曾说:学习可以想法子解决。一个法子叫做“挤”,用“挤”来对付忙。好比木匠师傅钉一个钉子
到木头上,这就是向木头“挤”,木头让了步。另一个办法叫做“钻”,如木匠钻木头一
样地“钻”进去。看不懂的东西我们不要怕,就用“钻”来对付。毛泽东是“挤”和“钻”精神的提倡者,更是实行这种精神的模范。青年时期他曾在路灯下看书,甚至躲在厕所里
看书。建国后他日理万机,工作十分繁忙,但仍利用饭前饭后、节假日、旅途间隙读
书。1975年,毛泽东的眼睛做手术后,视力有所恢复,又开始了大量阅读,有时竟
然一天读上十几个小时,甚至躺在床上量血压时仍手不释卷。
十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毛泽东曾说:“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
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事实上,毛泽东对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这两者都作出了表率。
学而不厌首先表现在毛泽东长年坚持阅读马恩列著作及许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
济、哲学、军事、文学、史学等专著。毛泽东同时是诲人不倦的导师。无论是在湖南
一师附小任教,还是在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央党校讲课,毛泽东都能深入浅
出,讲得非常生动、活泼,且循循善诱。
十二、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毛泽东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行家,他明确指出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毛泽东不仅把理论与实践比作箭与靶的关系,更把对理论的应用或实践本身看作是更重要的学习,故他提倡在实践中学习。
第二篇: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历史经验的升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二、主要内容
1、人民战争思想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能动作用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民战争思想。其主要内容有:
1.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
2.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社会条件下,要首先在反动统治力量最薄弱的广大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并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逐步加以扩大,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依托。
3.革命战争是为人民利益而战的战争,要实行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和基本政策。
4.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使革命获得最广泛的国内社会基础和国际同情援助,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5.要把武装斗争这种主要斗争形式同其他各种非武装斗争形式,包括工人的、农民的、青年和妇女的斗争,经济战线、外交战线和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斗争,合法的和非法的斗争,公开的和秘密的斗争等,在总体上配合起来,从一切方面的努力中不断增加革命的战争力量,减杀反革命的战争力量,使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方面逐步变化,最后达到获得力量优势,战胜敌人的目的。
6.以人民军队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实行主力兵团(野战军)和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体制。
7.实行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地使用兵力和作战形式
2、人民军队思想
毛泽东高度重视人民军了在夺取政权和保卫政权中的作用,强调“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他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系统地创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成功地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其建军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这支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着广大人民利益而建立、而战斗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军队,是真正的人民军队。
2.这支军队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也执行工作队、生产队等革命政治所要求的其他任务。
3.这支军队作为忠实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的工具,必须完全地无条件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坚持党指挥枪,决不允许枪指挥党,兵权只属于党,决不属于任何个人。
4.这支军队实行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
5.这支军队实行集中领导下的民主,建立自觉的严格的纪律,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6.这支军队要加强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加强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和纪律性。
7.这支军队要加强教育训练,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大力开展群众性练兵活动,提高官兵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掌握新的技术和随之而来的最新战术,全面提高指战员的军政素质。
8.这支军队要加强军事科学研究,注重把自己的战争经验上升为理论,同时批判地借鉴中国古代和外国军事思想的有益成分,发展中国现代的军事科学。
3、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其基本精神是:一切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有什么枪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灵活机动,不拘一格,扬长避短,力争主动,利用矛盾,各个击破;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退却时反对逃跑主义,有效地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2.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作为作战的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城市和地方的夺取或保守是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
3.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必须贯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
4.实现歼灭战,必须审慎地选择打击方向和攻歼目标,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
5.采取恰当的作战形式,实行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
6.力求主动,力避被动,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应慎重初战。
7.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勇于近战夜战的优良战斗作风;善于利用作战间隙休整部队,以利再战。
8.立足现有装备战胜敌人,同时注重从作战缴获中不断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装备。
9.把对敌军的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结合起来,重视利用敌人营垒内部的各种矛盾,在军事打击的强大压力下开展有力的政治攻势,利用多种方式解决敌人。
10.大力组织支援前线,搞好后勤保障,切实做好人员和各种物资的动员补充工作及医疗救护工作。
除了以上三点,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还有很多内容,比如: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战争 观及方法论,即毛泽东军事哲学等等。毛泽东在集中全党智慧创立毛泽东军事思想时,除了 马列主义原理的指导外,确实批判地吸收了古今中外优秀军事家的思想,其中包括中国传 统兵学《孙子兵法》,列宁的军事著作《国家与革命》,《战争论》等等。毛泽东军事思想可谓博大精深、海纳百川啊。
三、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大指出: 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就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信息化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给整个世界的军事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变化,使人们产生了种种疑问:今天,信息化已经是新军事变革的核心,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否还有现实的理论指导意义?
1、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中人民战争思想及其战略战术思想。面对信息化战争,有些人认为人民战争思想已经没有指导意义,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围绕着人民战争思想展开的,其战争观和方法论是人民战争的理论基础。坚持战争的正义性和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在信息化战争已经来临的今天,战争的正义性仍然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带有决定意义的条件。美军入侵越南,除了原子弹外,所有的先进武器都用了,但失败了;苏军入侵阿富汗也用了最先进的武器,同样失败了,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们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性的。伊拉克战争美军胜利重要原因之一是伊拉克人民完全不支持萨达姆政权。当然, 我们也绝不能低估信息化武器的作用,但现代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若没有人们群众的支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能片面地从战争的表面来看是不是人民战争,而应该看战争是不是代表人民的利益。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广大人民参加战争的内容、形式也可能随着战争形态的改变而改变,但这并没有减弱人民战争的作用。既然,在当今信息化战争中,人民战争思想仍具有巨大的作用,那么,我相信,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也是不可或缺的。
2、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中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三湾改编开始就从政治上组织上确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并逐步形成了人民军队的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还阐述了政治工作是生命线的建军原则,这是确保我军无产阶级性质的三大根本法则。虽然学术界依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理论的某些具体内容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如在人民军队已夺取了政权的条件下,不宜再用战斗队、工作队和生产队来概括新的历史时期军队的职能,主张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表述来替代; 人民军队的宗旨也应重新定位,应是“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但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理论,如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不能动摇的,这一原则在新的历史时期是不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的。
3、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毛泽东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很多,但核心的思想有两条:一是发展核武器,打破核讹诈;二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军。毛泽东对发展我国的核事业一直很重视,毛泽东指出:“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关于发展核武器的思想是:(1)我国一定要发展原子能事业;(2)自力更生,大力协同;(3)尊重外国专家,但也不能当贾桂(即奴才);(4)坚持防御方针,保卫世界和平。除了关注原子能事业外,毛泽东还十分重视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早在1950 年9 月,毛泽东就提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毛泽东认为军队的建设要以“世界型”为客观标准,要求军队的现代化必须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毛泽东还提出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这就是:武器装备现代化,编制体制现代化,军政素质现代化,指挥机构现代化,军事理论现代化。毛泽东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第三篇: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我们主要学习四个问题:第一是它的科学含义;第二是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第三是它的主要内容;第四是它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1、科学含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如何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含义
(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3)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
(4)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军事思想博大精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和国防建设思想五个部分。(重点掌握第二、三、四部分的内容)
(二)人民军队的建设理论
人民军队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1、“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革命和建设都需要人民的军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毛泽东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提出来的。他说:“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是在蒋介石背信弃义,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之后,痛定思痛 1的共产党在血的教训前得出的经验。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严酷现实中,毛泽东第一个“悟”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奥妙所在。
2、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设的一个根本原则。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简单地说就是“党指挥枪”原则。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
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唯一宗旨。毛泽东讲:“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
三是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
毛泽东十分重视军队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他说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
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即官兵一致(体现了我军内部在经济、人格和政治上的平等关系)、军民一致(体现了我军的宗旨)、瓦解敌军及宽待俘虏(这是人民军队所进行战争正义性的体现)。
三大民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艰苦奋斗。
(三)人民战争思想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
1、人民战争的含义:人民战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所进行的战争。
人民战争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战争的正义性;人民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它是为了广大民众服务的,以广大民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的。二是战争的群众性;也就是说人民战争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2、人民战争的理论根据。
(1)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
(2)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3)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
——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武器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关于人与武器的关系问题告诉我们:我们要以全面的观点来加强战备,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改善武器装备,一条是提高人才素质。
(4)党的正确领导是人民战争的必要条件。
(四)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简单地说就是毛泽东指导战争和指挥作战的原则和方法,它是毛泽东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的总结,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规律,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十分精彩的部分。
毛泽东的战略战术,高超绝伦,内容十分丰富,今天我主要把它概括为三点。第一是立足全局,审时度势。讲战略问题。第二是灵活用兵,因敌制胜。讲用兵思想。第三是集中兵力,运动歼敌。讲歼灭战思想。
一、立足全局,审时度势。
毛泽东军事思想最重要的是他的军事战略思想。所以我们称毛泽东为战略家。他在战略上可以说是高屋建瓴,深谋远虑,气势磅礴,运用自如。中国有句古话,说:“自古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下面我们来举一些例子,简单地了解毛泽东的战略思想。第一个例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二个例子——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第三个例子——论持久战。
第四个例子——三大战役的决策。
战例分析: “大举出击,经略中原”的战略决策。
2、灵活用兵,因敌制胜
孙子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岳飞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毛泽东说:“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
毛泽东所说的灵活用兵可概括为五个基本要素:因时用兵、因地用兵、因敌用兵、因己用兵、因势用兵。
战例分析:四渡赤水战役。
3、集中兵力,运动歼敌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
毛泽东集中兵力,运动歼敌的战法变幻无穷,奥妙无比。举例:《西北三战三捷》、《孟良崮战役》
四、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在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中的地位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军事史上的地位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中国战争史上的地位
(四)毛泽东军事思想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现实意义)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部分?
2.掌握人民战争的含义及两个基本特征。分析人民战争的理论根据。
3.掌握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
4.理解、掌握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5.怎样认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6.概括毛泽东灵活用兵思想的五个基本要素。
7.简述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四篇:毛泽东军事思想
迄今为止,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大多着力于阐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容、建构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分析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来源则很少涉及。张静如主编的《毛泽东研究全书》(长春出版社,1997年版)辑录了700多篇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论文,其中论述毛泽东军事思想来源的文章不到十篇,这些文章都是从某一个方面而未能从整体上去把握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来源。本文试图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来源作一较为完整的阐述。
一
中国传统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来源之一。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涉猎了传统军事思想知识,后来根据革命事业的需要,有选择地吸取了有关内容,从而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军事观点。毛泽东在少年时代阅读了《三国演义》、《水浒》、《左传》等书,特别喜爱阅读《三国演义》。他对这些书籍的兴趣终生未曾衰减,非常熟悉书中的政治、军事斗争故事。毛泽东到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后,又特别仔细地阅读了《资治通鉴》和《读史方舆纪要》。在第一师范读书笔记本《讲堂录》中,毛泽东还用心记下了一些《孙子兵法》的条文。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说:“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p8)这与《孙子兵法》的军事观点基本相同:“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后来,毛泽东又作了与《孙子兵法》中的观点更为一致的论述:“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p604)虽然毛泽东也吸收了克劳塞维茨的观点:“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但对这一观点的解释仍然运用中国传统军事思想,提出了“战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的命题。(p171)毛泽东晚年曾对身边工作人员孟庆云说过,中国的军事家可以不懂政治,但政治家不能不懂军事。这里,毛泽东几乎是重复了孙子的话:“不可不察也”。
在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掌握并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军事思想中关于军事指挥的一个著名观点:“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1927年秋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到湖南发动秋收起义。按中央指示,湖南省委制定的秋收起义计划是先在湘赣边界发动起义,攻占醴陵、浏阳等城市,然后夺取长沙。起义爆发后,起义军很快便遭受了重大损失,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决定改变原定计划,放弃攻打长沙的原定方针,沿罗霄山脉南下,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这一行动,虽然与“左”倾冒险主义的中央关于全国总暴动的方针不一致,但避免了革命力量的无谓损失。到达井冈山后,毛泽东又没有执行“左”倾冒险主义制定的“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的政策,从而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统治中央时,以争取革命在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为目标,提出了一整套“左”的错误主张,指令毛泽东等人率红军攻打南昌、武汉等城市。一如既往,毛泽东虽然接受了中央的指示和决议,但在执行过程中,没有机械地执行命令,而是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去争取达到中央规定的斗争目标。既执行了中央的决议,又使红军不致因中央的错误指导而不顾自身条件的许可,盲目地死拼硬打。毛泽东、朱德等人指挥红军一方面以向南昌推进的姿态,佯攻大城市;另一方面则突入湘赣间敌人力量薄弱之处,抓住战机,先后取得了文家市战斗和攻占吉安的重大胜利,扩大了革命影响,发展、壮大了红军,大大扩展了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担任中央领导后,在指挥战争时,总是要求各地战场的领导人,一方面要坚决执行中央的指示和命令;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自主性,独立地处置实际情况。毛泽东往往十分尊重战场领导人的意见。1948年初,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推动解放战争的进程,毛泽东指示粟裕率10万部队打过长江,到江南宽广纵深地域进行机动作战。粟裕接受命令后,一边率领部队进行渡江的准备;一边审时度势,分析了敌我形势,向毛泽东建议,部队不过江,留在江北打几个歼灭战后再过江,毛泽东接受了粟裕的建议。于是,粟裕等人先后发起、指挥了豫东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在豫东战役中,毛泽东曾指示粟裕独立处置一切,不必请示报告。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毛泽东的战争观和军事指挥观来自中国传统军事思想。
二
虽然毛泽东注意吸收中国传统军事思想,但是毛泽东更注重从战争的实践中去掌握军事规律。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经验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来源。如著名的游击战争十六字诀是从毛泽东和朱德领导工农革命军创建根据地的斗争经验中得出的。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后,接受了袁文才、王佐部队的斗争经验,又取得了二次攻打茶陵等战斗的经验,毛泽东将这些经验概括起来,于1928年1月提出了“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迫”十二字游击战原则。(19)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在粤北湘南坚持斗争,也总结了与毛泽东相类似的经验。1928年4月,朱毛会师。毛泽东综合两军的经验,于1928年5月提出了游击战争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这一原则成为了红军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又如慎重初战的思想是毛泽东1929年1月提出,后来才加以系统化的。1929年1月,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五路围攻,毛泽东、朱德决定采用“围魏救赵”之计,由红五军留守井冈山,红四军出击到敌人后方,调动敌人回防,以打破敌人的围攻。然而,红四军下山后,第一仗就打了个败仗,结果未把敌人调动,自己也回不了井冈山,最后井冈山也失守了。这一仗后,毛泽东就常常讲要慎重初战,不打则已,打则必胜。到1936年,毛泽东总结了五次反围剿的经验,结合外国军事理论,提出了初战三原则,即:“必须打胜;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p220-223)这样,使慎重初战的思想,形成系统化理论。
从1930年起,红军开始实行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并取得了关于运动战的初步经验,毛泽东又用了一个十六字诀来概括运动战的指导思想,即“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p47)以此为指导,红军先后取得了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在第三次反“围剿”胜利时,红军全部战略战术原则基本形成。1936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将这些原则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战争形式是“围剿”和反“围剿”;第二,红军反“围剿”的基本战略方针是诱敌深入;第三,反“围剿”的基本作战形式是运动战;第四,红军基本作战指导思想是歼灭战。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比红军以往遇到过的任何敌人都要强大,这就决定了红军不能墨守成规,抱着以往的经验不放,必须针对作战对象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战略战术。于是,毛泽东根据国际国内的形势,立足于敌我双方优劣对比,着眼于发挥红军的长处,提出了新的战略战术指导思想:战略统一下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为主,集中打仗为辅。正是在毛泽东的正确指导下,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人民力量迅速壮大,为以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争取人民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已成长为一支上百万士兵所组成的正规军,并且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自卫战争中取得了阵地战、攻坚战和大规模歼灭战等大量的新鲜经验。毛泽东及时根据形势的变化和新的任务,总结了经验,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指导人民解放军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800万军队,夺取了全国胜利。由此可见,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是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现实经验,提出战略战术原则,用来指导作战。并且随着革命战争的发展,而不断地加以修正、完善、发展。正如毛泽东所说:“十大军事原则,是根据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初期的经验,在反攻时期提出来的。„„十大原则也要根据今后战争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和发展,有的可能要修正的。”(p363)这就是说,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在以步兵战斗为主的一维战场上进行的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产生、形成的。随着未来战争向多兵种、多维空间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也必须随着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在针对现实问题,总结现实经验找出规律,用以指导解决战争实际
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之所以具有活力,之所以是指导战争的正确理论,关键在于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从实际出发,在实事求是中产生、发展起来的。三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方法论来源于唯物辩证法。毛泽东不是单纯从军事学角度去研究战争规律,指导战争,而是把研究战争、指导战争提到了哲学的高度,运用唯物辩证法去研究战争规律,去总结指导战争的战略战术。这使毛泽东军事思想脱离了单纯的军事学的范畴,而具有了丰富的哲学内容。这些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第一,毛泽东明确了战争的基本问题。正如一切哲学家首先要明确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一样,毛泽东指出:“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p406)对于这个基本问题,毛泽东以前的军事家大多笼统地表述为夺取胜利,至于胜利的完整含义是什么则没有明确表述,囿于军事学范畴,往往将胜利具体归结到某个目的上,如攻克了一座城池,消灭一支敌军,夺取了一处战略要地,击溃了敌军等。由于不能将胜利抽象为战争基本问题加以明确,所以人们往往为了胜利而不顾客观条件的许可进行军事行动,结果事与愿违。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此类情况不少。如1927年,翟秋白不顾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客观事实,推行“左”倾盲动主义,实行总暴动;如1930年,李立三不顾革命尚处于低潮的形势,提出夺取一省或数省革命胜利的纲领,制定实施了“饮马长江,会师武汉”的军事冒险计划,结果使党和红军遭受了极大损失;又如王明推行“左”倾冒险主义,反对“诱敌深人”的正确方针,斥之为“专门等待敌人进攻”的“右倾保守主义”;主张“进攻路线”,先是军事冒险主义,后是保守主义,继而成了逃跑主义,给党和红军造成更大的损失。他们犯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军事上,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明确战争的基本问题,不懂得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而只知去夺取所谓的胜利。
第二,毛泽东提出“战争指导规律”的概念,明确了人与战争的主客体关系。所谓“战争指导规律”指的是客观的战争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以及人们运用战争规律去指导战争这样一个过程。如毛泽东所说:“军事的规律,和其它事物的规律一样,是客观实际对于我们头脑的反映,除了我们头脑以外,一切都是客观实际的东西。”(p182)毛泽东又说:“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名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182)在这里毛泽东明确指出了战争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不依赖于人们头脑的客观实在。毛泽东认为人们若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认识战争的客观规律,将其抽象为战略战术,在客观条件许可范围内,运用从客观中抽象出来的战略战术指导战争。这是指导战争的唯一正确途径(即战争指导规律),若不这样,就会变成瞎碰乱撞的鲁莽家,非吃败仗不可。毛泽东说:“指导战争的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期求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须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指挥员在战争中的大海中游泳,他们要不使自己沉没。而要使自己决定地有步骤地到达彼岸。作为战争指导规律的战略战术,就是大海中的游泳术。”(p478)
第三,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法,阐述了战争规律、敌我态势等军事问题。首先,毛泽东从发展变化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观点出发,指出了战争与战争规律是随着地点、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没有绝对固定的东西,只有相对固定的东西。毛泽东说;“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p174)毛泽东又说:“在绝对流动的整个战争长河中有其各个特定阶段上的相对的固定性。”(p496)其次,毛泽东从对立统一法则中引出战争双方态势相互转化的原理。毛泽东指出,在战争中,优势与劣势,进攻与防御,主动与被动,胜败、多寡等等,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毛泽东还指出这种转化既决定于双方的客观条件,又决定于双方的主观指导能力。毛泽东说:“战争
力量的优劣本身,固然是决定主动或被动的客观基础,但还不仅是主动或被动的现实事物,必须经过斗争,经过主观能力的竞赛,方才出现事实上的主动或被动。”(p491)在这里,毛泽东强调了主观指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观能动性的观点。另外,毛泽东创造性地划分了战争研究、战争指导的范畴,即全局与局部,优势与劣势,主动与被动,进攻与防御,内线与外线,灵活性与计划性。
综上所述,毛泽东军事思想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军事思想,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经验和唯物辩证法。
第五篇:毛泽东军事思想读后感
[天下第一贴]:美国兰德公司说: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但就怕中国军队毛泽东化,请问您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毛新宇:兰德公司这样说,就是说他们很自信,他们认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赶不上他们西方国家。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的地方就是,中国人民军队的百战百胜,我们军队和国防建设,我们自己的传家宝是什么?就是毛泽东思想。第一条原则就是党指挥枪,人民军队的毛泽东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党指挥枪。我们的军队只有在伟大的先进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西方国家希望我们的军队脱离党的领导,脱离党的领导就丧失了凝聚力和战斗力。第二条就是由于我们全军官兵掌握了人民战争的理论,我们依靠了人民的支持,才能不断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西方国家害怕的,甚至美国人害怕的,就是人民战争,因为他们在朝鲜战场上,甚至在解放战争帮助老蒋打内战也好,他们都吃亏在人民战争理论上,所以他们害怕和仇视人民战争理论。美国军界越害怕的东西,就越是我们要坚持的东西。我们一要坚持党的领导,二要坚持人民战争理论。
首先,他说,毛泽东自己曾经公开说过自己并非是不可战胜的。然后举出了毛泽东错误的两个例子:一是长征期间、四渡赤水时的土城战役,二是在朝鲜战争期间,毛泽东没有认真考虑到朝鲜冬天如此酷寒,否则战士就会多带补给和衣服,有所准备。军事学家认为,军事思想发展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是以中国古代《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对战争和军事问题认识由悟性跨入理性的飞跃。第二次是以拿破仑、克劳塞维茨、约米尼等人的军事思想为代表的近代欧洲军事理论。但他们的理论在相当程度上带有当时自然科学中的机械论和社会科学中的历史唯心论色彩。第三次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南的飞跃,毛泽东军事思想,代表了这次飞跃的最高成就。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为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著作,主要包括:关于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及发展规律的论述;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八路军、新四军“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战原则;创立和建设抗日根据地的理论;有理、有利、有节的反顽斗争策略,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探索战争规律和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解决中国革命战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过程。如果说毛泽东军事思想奠基于井冈山斗争时期,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前期,那么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成熟,以后的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社会主义国防建设则是这一思想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完善。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是关于当代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军事思想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和战争指导艺术,并经受了战争实践的考验。
一、揭示了空前深广的战争规律
历史上,中外众多的军事统帅和军事理论家,在探索军事规律上都作出过各自的贡献。但是,像毛泽东那样对军事领域既进行过长期而广泛的实践探索,又亲自从事理论研究却很难找到。毛泽东从国内革命战争的指导原则到国际反侵略战争的指导原则;从建军路线到作战方略;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从游击战到阵地战;从小规模的战斗到指导百万大军的战略战役运筹;从“小米加步枪”条件下的建军、作战到持久胜敌的全面战争、赢得战争,这里面既包括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问题,又包含了军事领域大量的一般规律问题;既广泛涉及了军事科学的应用理论,又深刻地触到军事科学的基础理论,可以说覆盖了军事理论的各个重要层次和各个基本方面。如: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地阐
明了无产阶级研究战争和指导战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地论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指导问题。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等篇章中,毛泽东论述了研究和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理论和原则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所有这些,都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对我党组织领导武装斗争的直接经验和前人进行战争的间接经验,作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和精辟地理论概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不能不说是一座内容博大精深、结构系统完整的军事理论丰碑。
二、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问题认识论和方法论
毛泽东把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系统地应用于军事领域,从历史观、认识论、辩证法与军事斗争实际的紧密结合上,创造了一套科学的军事思想及军事思维方法。如,毛泽东指出,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是从有私有财产和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战争力量的竞赛;战争是一种物质运动现象,是有规律的。同时又指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放手发动群众,建立人民武装”,“团结最广大的人民革命力量,孤立和打击敌人”。毛泽东确立的“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原则;明确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指导思想;确定的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等作战形式;建立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等作原则,形成了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南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理论。如果说《孙子兵法》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可以超时代、跨领域地辐射,那么,兼有高度哲学成就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所揭示的军事斗争的内在规律,以及军事思维方法,就尤其具有稳定而广泛的应用价值。毛泽东军事思想既可以为我们正确地观察思考战争与和平、军事斗争与军队建设问题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思路,又为我们揭示了使人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军事哲理。
三、展示了高超的以弱胜强的战争指导艺术
古今中外的战争各不相同,但战争指导艺术高低具有可比性。一般说来,在力量上拥有一定优势或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赢得战争胜利尚属不易,但战争艺术的最高荣誉从来属于那些以弱胜强的统帅。西方历史上的亚历山大、汉尼拔、恺撒和拿破仑等人,都因此而摘取并获得了“战略之父”、“战争巨人”等桂冠和荣誉。毛泽东则强调一切从战争和敌我双方的实际出发,本着“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在战略防御、相持、进攻阶段,运用不同的战略战术促使战略攻防的转换。灵活地将运动战、阵地战和游击战三大作战形式配合使用等一整套的战略战术。为了发挥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毛泽东还提出了游击战的“十六字诀”和“十大军事原则”。相比之下,毛泽东不仅创造了大量的以弱胜强的战役战斗范例,还做到了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之敌,指挥我军赢得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并从战争指导艺术运用中提炼和升华了军事理论,这些都充分展示了毛泽东更为高明的战争艺术。
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我军建军63周年的电视讲话中指出的:“毛泽东同志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武装斗争和军队建设相结合,集中全党全军的智慧,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宝库——它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军队建设的指南”。也正如军事家们所公认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国继《孙子兵法》之后,又一次在世界上产生巨大影响的军事理论,闪耀着普遍的真理光芒。
毛泽东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对世界军事的影响是深远的,巨大的,可以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军事政治格局,让西方的殖民主义受到了来自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强烈的反抗和挑战。毛泽东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游击战专家,还是一个伟大的运动战、阵地战、攻坚战专家。毛泽东在长达22年的革命战争实践中,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路线,所以决定了在面对国内外的强大敌人时,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只能是选择游击战,但是在解放战争后期,我军开展的已是大规模的正规战了,如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决战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阵地战、攻坚战,每役都歼敌几十万人,这已不是游击战了,而是大规模的正规战。在朝鲜战场,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劣势的装备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运用的就是大规模的阵地战、运动战、攻坚战等现代化战争军事理论,所以说毛泽东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游击战专家,还是一个伟大的现代正规战专家。毛泽东在长达22年的军事斗争中,每个时期都有重要的军事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十大军事原则》等。毛泽东在游击战理论方面有许多的军事著作,但是在他军事斗争中较量最激烈、军事斗争指挥艺术最精彩的战略进攻、战略决战、战略追击等方面的经验在理论上没有系统性地进行总结,这是非常遗憾的。毛泽东在其长达22年的军事斗争中,其所创造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第三世界国家和殖民地国家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独立解放运动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在上世纪60年代,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各国纷纷派遣干部到中国学习取经,学习中国的革命经验,学习毛泽东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学成后回国用于指导本国的独立斗争实践。其影响力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甚至超过了原苏联,可以说毛泽东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在第三世界国家和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中直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始料不及的。毛泽东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不但在第三世界和殖民地国家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亚洲的日本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和震动最深的是日本,因为日本在长达14年(从9.18事变后算起)的侵华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抗日军民在敌后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地雷战争、地道战、麻雀战等经典游击战略战术,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使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遭到了彻底的失败,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以战后日本不管是民间或是军方都在研究毛泽东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不但民间成立各种研究机构,各军事院校也设立毛泽东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课,专门研究毛泽东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其次是美国,美国在解放战争中支持国民党打内战,从经济、军事和军事装备方面全方位支持国民党,但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却以劣势装备打赢了解放战争。在其后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国军队和中国军队直接对抗,中国军队也是在装备处于劣势的状况下战胜了强大的对手,赢得了这两次战争的胜利。在这两次战争中,不是说美军的装备不行,也不是说美军的战斗力不行,总而言之,美国是败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集体智慧所创造的集中国几千年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于一体的独一无二的、无以伦比的毛泽东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上。虽然日本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都在研究和学习毛泽东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学习我军的关于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群众路线、群众纪律、统一战线等内容,学习如何进行游击战,如何进行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正规军如何对付游击战等。但是他们永远学不了毛泽东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的精髓,这是他们的战争意识形态所决定的,也就是战争的非正义性质所决定的。他们认为,战争是他们在全世界实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霸权主义的工具,是他们在“自由、博爱”的虚伪面目下对别国主权的践踏,对别国资源的“合法”掠夺和对别国人民的“合法”屠杀,是注定要彻底地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