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校的女儿]]读后感
]读后感]最近几天一有时间就在看一本书,甚至开夜车看 ],从书中可看到自己的青春岁月,所以觉得很好看,]读后感。相反电视剧也有,但我觉得没有书那么好看,从结构到框架,所以没有仔细看。
] 描写的是一位女军人韩琳的成长经历和情感历程。上世纪70年代某部队通信连里,韩琳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她出身在军人的家庭里,父亲是一位大校,所以从小就当兵的韩琳非常积极上进、且独立,喜欢帮助别人,特别是向姜士安这样的苦孩子。而姜士安是一个出身贫苦,自幼父母亲都丧失的农村兵,在接受到韩琳的种种关爱后,姜士安爱上了大校的女儿韩琳。可惜这时候年迈的爷爷在老家给姜找了一个没有文化的未婚妻,这使姜陷入矛盾之中,他喜欢的韩琳对他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面对现实,姜士安只好选择与家乡的翠花结婚。。。
岁月流逝,人到中年,姜士安与韩琳又不期而遇。这时候的姜士安,已凭借自己的点滴努力,不断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成为一位师长了。而好强的韩琳却在经历过少女朦胧的初恋,又经受了大龄女青年的焦虑,再有面对有妇之夫诱惑的挣扎,到恋爱的幸福,新婚的甜蜜,初为人妻即为继母的尴尬,养育孩子的艰辛,离婚的苦痛等等许多经历,读后感《]读后感》。。。虽然她出身于军人家庭并是位现役女军官,但一个普通女人情感生活中的一切,她都因自身性格的原因而一一经历过了,这才发现了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愫。。。
韩琳回忆他们最初相处的那段时间,姜士安心底是默默的非常喜欢她的,可是韩琳对他没有相对的感情,两人擦肩而过。若干年后,时过境迁,韩琳忽然发现姜士安----其实是自己心底的最爱,而且这时候韩琳也能爱了,但姜士安却不能爱了。于是社会、道德、良心,两个人经过了苦苦挣扎。。。故事的结果是对男女主人公这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没有落入俗套———以爱情和自我的名义不顾一切,而是发乎情止乎礼止乎责任。最后男女主人公都在各自努力、认真的工作、生活,彼此欣赏、挂念、祝福。
这是一本让你读完后觉得真实、温暖,心里面有种虽然不很强烈,但是踏实、持久的激动的书。我很喜欢这样的作品。
难怪有人评价说《大校的女儿》号称中国版的《廊桥遗梦》。生活有时候就是这样的不尽人意,可惜我们在二十岁的时候,不知道做出三十岁的选择,在三十岁的时候又听不进去四十岁人的建议。就象漫画家几米说的;
当你喜欢我的时候,我不喜欢你,当你爱上我的时候,我喜欢上你,当你离开我的时候,我却爱上你,是你走得太快,还是我跟不上你的脚步,我们错过了诺亚方舟,错过了泰坦尼克号,错过了一切的惊险与不惊险,我们还要继续错过。
我不了解我的寂寞来自何方,但我真的感到寂寞。
你也寂寞,世界上每个人都寂寞,只是大家的寂寞都不同吧。
第二篇:《大校的女儿》读书笔记
《大校的女儿》读书笔记
借着“创先争优,我们在行动”读书征文活动这次机会,我阅读了《大校的女儿》一书,最初以为这只是一本小说,没想到经过一阶段时间,我竟迷上了这本书,从中也收获了许多生活的哲理,而这些必将使我受益终生。
这本书主要描述了一位女军人的成长经历和情感历程,从中反映出她鲜明的个性,处事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上世纪 70 年代某部队通信连里,出身贫苦的农村兵姜士安爱上了同一连队当兵的大校的女儿韩琳。与此同时他父亲在老家给姜士安找了一个没有文化的未婚妻。这使姜士安陷入矛盾之中,他喜欢的韩琳对他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面对现实,姜士安只好选择与家乡的翠花结婚。岁月流逝,人到中年,姜士安与韩琳又不期而遇,韩琳这才发现了内心的真实情愫。
这本书我读了两遍,掩卷静思,除了韩琳与姜士安的爱情悲剧令人扼腕长叹,我更欣赏韩琳的至情至性。韩琳是当时的大龄青年,她渴望爱情,我们能感觉到她对爱情有着近乎倔犟的执著,对生活充满了梦境般的向往。当彭赣和姜士安出现在她的感情世界中时,她认定了目标便拥有了飞蛾扑火的爱情勇气,这份勇气驱使她一步步服从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像一个人在爱情的长队中依然高擎着爱的号码牌守候着真爱,何惧岁月几度变迁,像一朵花儿在等待怒放的明艳,哪怕只是一瞬间。她又是惧怕爱情的,她的爱情哲学与当时的风气格格不入,她从魏申申
和胖子的爱情生活中看到了爱情的甜蜜和残酷,所以她不愿意让自己的生命耗费在一场无聊的爱情游戏中。她是坚强的,坚强得可以微笑面对世俗的压力,坚强得始终抱定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坚强得决不在凑合声中扭曲自己的灵魂。她又是脆弱敏感的,脆弱敏感得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脆弱敏感得眼里融不进半粒尘埃,脆弱敏感得承受不起一根羽毛翩然而至的重量。这一切注定了她在感情上的不顺利,特别是面对彭湛的背叛,我能读出她的无助和心底歇斯底里的哭泣。我曾想像她像一只被剥光了刺的“刺”猬,没有任何防护的身躯一经触摸便会蜷缩起来成一个血红的肉球,悲哀的是没有“刺”,把身子缩起来仍然无法避免自己受侵害。我想,正是这样一系列的矛盾结合到一个人的身上才把韩琳写得有血有肉,才把韩琳塑造成一个真正的性情中人吧!
以前我们看小说总喜欢看一些高大全式的英雄如何拯救世界,但看得多了情节就老套了,开头就已经把故事的结尾交代了。我们忽略了一个“人”的“生活”。人是有缺点的,人不可能完美。读韩琳,你会从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才是生活中的“人”。我觉得这是我们的一大进步,现在,电视上,小说里高大全式的人物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他们或明或暗,或好或坏,或高尚或低俗。
生活中的我们不也是这样吗,我们都有缺点,我们都有自己的阴暗面,何不统统拿出来“秀”一下呢?我们总是怕自己会遭
遇嘲笑,可是当我们只把自己光鲜的一面战战兢兢地“抖”出来时,是不是自己也在嘲笑自己的虚荣,或许那时我们会在心底瑟瑟地钻出一句话:我是赝品!
王海鸰说,以前大家所熟悉的我那些作品是“写”出来的,但这部作品是“流”出来的。“写”是写别人的故事,“流”是流自己的故事。这句话说得好,“写”是出于机械,“流”是发自于内心。我们需要的就是作者至情至性地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然后学会至情至性地生活。
我这里摘抄一些对我有帮助的文字,以示我对此书的理解和启迪:
理想没有了,学习没有停止,方发现没有理想的学习才是最纯净的学习,学习就是学习的目的,是大脑饥渴的食物,是生活方式,愉快平和。
我的感悟:学习没有目的,没有压力,全凭兴趣和爱好,那么学习就是身心愉悦的消遣方式。
我想我之所以对死亡不惊讶、不恐惧,是内心我知它是生命的自然过程。但是,死亡不仅仅只有自然科学面上的含义,除非是至亲至爱的人的离去,谁都不会真正懂得它。
我的感悟:死亡对于每一个正常的人来说都知道它意味着什么,但只有遭遇了身边对你至关重要的人,或是你的亲人离你而去时,你的情感才能明白它的真实含义。
有些事情非阅历不可。
我的感悟:为什么人们总说“姜还是老的辣”这就是阅历累积的结果。
什么都能要,感情不能要,要不来。
我的感悟:没错,爱情是双方的付出和获取。
轰轰烈烈花团锦簇是人生,生儿育女柴米油盐也是人生,各有各的价值,各有各的味道。
我的感悟:人生追求各不相同,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快乐幸福就好。
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几千年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重复着生产、消费、活着、死亡这样的一个过程,为了活着而生产、消费、,为了死亡——至少客观上如此,而不辞辛苦地活着,然后又是新的一代的诞生,开始新一个完全相同的轮回。跳出来看,远远地看,居高临下地看,不带偏见地看,人同动物、植物,同一只蚂蚁,一片树叶,一粒微尘有什么本质区别?人知道人的世界复杂精彩,焉知道蚂蚁的世界,树叶的世界,甚至微尘的世界就是不如我们?常常,看到奔碌的蚂蚁、飘零的树叶,我们怜悯的心,菲薄的心会油然而起,有什么意思啊它们?焉知道是不是有一双别样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发出如我们一样的感叹:有什么意思啊它们?
我的感悟:我们大多数人在心情低落,生活失意时肯定都有此想法。生命的意义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就是实现自己心中的生活而已。积极地看,正是由于这不断的轮回,才有了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
穷、贫困、卑微,正是一个人奋发向上的最好动力,若再有了足够的智力、毅力、体力,定能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我的感悟:这是大部分成功人士的真实写照。
一个人在她二十岁的时候,你怎么可能要她按照三十岁,四十岁的想法去走?......那一刻我豁然开朗,明白了,我对过去的一切无从后悔,无须后悔。
我的感悟:人生就是不断地经历,只有经历了你才有分辨能力,判断能力,才能成长,才会有智慧,所以要对过去的一切,无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是苦是甜......要释然、要从容面对、要理解,当然就不会后悔。
第三篇:《大校的女儿》观后感(范文模版)
}《大校的女儿》观后感
最近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中看到了一部好作品,《大校的女儿》,令人非常的感动。这部被称作中国版《廊桥遗梦》的电视剧讲述了一段被错过的军旅爱情故事,充满了自信自强,也充满了波折与遗憾。事业爱情,铁骨柔肠,我非常喜欢女主人公韩琳的坚强情性格,也同情她的遭遇,上大学的机会被人抢走了,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婚姻的不幸再次给了她沉重的打击,与心爱的人无法走到一起,又不得不让她承受着内心的孤独,作为一个有才华、有进取心的女人,她活得凄美而令人心痛.她每一步走得很不容易,从驻守海岛的小兵,到成为一名护士,从大学落榜到走上创作道路,她苦苦的寻觅着自己的方向,经受了朋友的背叛,婚姻的破碎,最终还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阵地.可是在感情上却始终没有明朗的结局.姜士安这个农村兵成长起来的师长,善良忠厚有才华,深爱着韩琳,但在感情问题上缺乏勇气,为了报答父亲的养肓之恩,听从父亲的安排,与大他四岁的农村姑娘翠花结婚,过着没有爱情的夫妻生活,内心也十分痛苦,家庭显得很苍白。
第四篇:电视剧《大校的女儿》观后感
电视剧 《大校的女儿》观后感
---记我们为之奋斗的人生
自由撰稿人刘胜豪
QQ;51286146
2经历过才能明白,有些事情完整不了的.也许他们到老也只能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望着、看着、爱着 看完《大校的女儿》.感受真的很深刻.以至于不停地会让自己一遍又一遍的去重复去看.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轰轰烈烈闹革命的年代.但是剧中的男女主角.他们的人生.正是谱写了当下多少国人追求的价值观.马上自己要到新的部门去了.一个自己不熟悉的部门.他们以为自己没有做过.是不会去的.而我选择的是.去.经济学中认为.当你在某个部门.某个领域中越来越熟悉.得到的资源越来越多.会更加不舍得放弃.但是我个人.这又会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自己没有做过的领域.都想进去做做.对新事物的感受.就是兴趣.然后高高兴兴地投入进去做.想着.如果哪天.我不在这个公司了.出来自己单干了.年龄也大了的时候.现在我过早的体会和经历了之后.应战能力会更加强.直面自己的人生..投入进去.尽快适应和掌握那个部门.而不是像电视剧里所告诉我们的.男主人公做到师长了.面临时代变革的上世纪90年代的大裁军.连师一级的都一个不留.出现了为部队奋斗了大半辈子了.最终还是让你回归原点.零.每一次自己出去走走.都会有更加多的新的体会和感受.虽然会有点劳民伤财.但是.值得!自己走了与众不同的路.体验了很多这辈子有意义的事.亚运.大运.这些都是无价的.看着自己以往走过的路.虽然没有什么坎
坷和挫折.踏实的让自己每一步都会很坚定和淡定.三年来.从员工扎实的做起.告诉自己勇敢去面对.就算心碎也无悔.我们为之奋斗的人生。
第五篇:总后勤部大校
总后勤部大校
1955年11月19日,在总后勤部礼堂举行国防部长授予各总部校官军衔典礼。国防部副部长肖克上将代表国防部长授予解放军各总部校官军衔。郑文甫(1919~),江西省于都县人。第一野战军第三野战医院院长。
1962年总后勤部卫生部药材处处长郑文甫晋升大校军衔。后最高职务是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 赵绍明(1916-1981)湖北省红安人。1955年9月总后勤部驻广西南宁办事处政治委员赵绍明被授予大校军衔。张录增(19***)河北蠡县人。1939年5月任白求恩的手术助手。建国前,最高职务是华北军区2纵队卫生部部长。1960年总后训练部副部长张录增晋升为大校军衔。1968年4月-1970年7月任第五机械工业部军管会副主任。后最高职务是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副兵团级。靳来川少将(1911-19870713)河南省获嘉县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第一野战军卫生部副部长。当时一野卫生部没有部长和政委,靳来川主持一野卫生工作。1955年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局副局长靳来川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解放军总医院院长靳来川晋升少将。后最高职务是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院长。谢华(1917~20101225)江西瑞金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中央医院副院长,1955年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谢华被授予大校军衔,“文化大革命”期间卫生部军管会副主任,后最高职务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副兵团职 张树才少将(1914—19690908)湖北省黄冈县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江汉军区政治部主任。1955年9月总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张树才被授予大校军衔。一九六一年湖北省军区副政委
张树才 晋升为少将军衔。后最高职务是武汉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李维祯(19100713-19981219)河北无极楼下村人。1955年9月中央军委卫生部药政局局长李维祯被授予大校军衔。后最高职务是沈阳药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杨宗胜(190611-19810124)湖南省湘阴县(今汨罗新市街)人。生于武昌局七口塘,建国前,最高职务是第一兵团后勤部政治委员(部长夏耀堂)1955年9月总后勤部马政局局长杨宗胜被授予大校军衔,后最高职务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杨虎臣少将(1914-20060512)湖北天门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甘肃省贸易公司副经理。1955年9月总后勤部军马场管理局局长杨虎臣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总后勤部企业部副部长杨虎臣晋升为少将军衔。后最高职务是总后勤部军需部副部长。吴钊统少将(1913-19911228)河南信阳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第二野战军卫生部副政治委员1955年9月总后勤部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吴钊统被授予大校军衔。,一九六一年通信兵学院政委 吴钊统晋升为少将军衔。后最高职务是总参谋部通信部副政治委员。肖志贤少将(1913-20000923)河南新县箭厂河乡油榨村肖家湾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五分部兼第十五兵团后勤部部长。1955年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副主任肖志贤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副主任肖志贤晋升为少将军衔。后最高职务是兰州军区空军后勤部副部长。余发荣(1908—19880205)福建长汀人。1955年总后勤部太原办事处副政治委员余发荣被授于大校军衔。刘智瑞
(1914-20010209)江西永新人。1955年总后勤部白城办事处副主任刘智瑞被授予大校军衔。刘华春少将(1905—19931126)江西省吉安县指阳乡水北村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第一野战军后勤部供给部部长。1955年9月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副主任
刘华春被授予大校军衔。一九**年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副主任 刘华春晋升为少将军衔。钟光殿(1915—20100430),江西省于都县沙心乡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第四野战军某师供给部部长。,1959年总后营房管理处处长钟光殿晋升为大校军衔,后最高职务是总后勤部营房管理部副部长;正军职
魏德安(191703—19760106),河南杞县武庙村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华东财办供应生产部被服局局长。1962年11月总后勤部物资计划部副部长魏德安晋升为大校军衔后最高职务是广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廖堃金,(19150605~19990324)福建龙岩县(今新罗区)江山乡山塘村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 华东军区卫生政治部副主任。1960年3月,总后勤部驻凭祥办事处政治委员、办事处党委书记廖堃金被授予大校军衔。1965年4月,被批准离职休养。杨玉成,1910--1986 03 23,四川渠县人。1955年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副政治委员杨玉成授大校军衔。
卜云龙(19111010-1996)河南沈丘人。1955年总后勤部马政局副局长卜云龙授予大校军衔。方
震少将(1911—)江西弋阳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华北军区运输部分部部长,1955年9月总后勤部检查局副局长方
震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总后勤部华东物资供应局政委方
震 晋升为少将军衔。后最高职务是第二军医大学副政治委员。王力华(19181020—)河北固安人。1955年9月总后勤部特种物资局局长王力华被授予大校军衔。石显贵(1910—199901 22)安徽金寨汤家汇镇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绥远军区供给部副部长,1955年总后勤部驻大同办事处副主任石显贵被授予大校军衔,后最高职务是总后勤部驻太原办事处副主任
享受正军职待遇
兰馨斋(1909 12-198803 20)河北省定县(今定州市)赵村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第63军保卫部部长。1955年9月总后勤部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兰馨斋被授予大校军衔。后最高职务是地质部政治部副主任。白崇友少将(1914—19931220)四川省阆中县水观乡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卫生部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政治委员白崇友被授予大校军衔。一九**年解放军总医院政治委员白崇友晋升为少将军衔。
史书翰(1909-1966.8.27)。山西省沁源县城关镇城北村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西北医学院院长。1955年被9月总后勤部卫生部训练局局长史书翰被授予军医大校军衔,后最高职务是卫生部副部长。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就首遭厄运,受迫害。1966年8月25日因不堪凌辱,服安眠药自尽,至8月27日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终年57岁。1975年9月,中央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为其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1979年6月,中央卫生部又为其举行了平反昭雪追悼会
刘凯夫(19140910-19960516),福建省上杭县南阳乡富坑村人 建国前,最高职务是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9月总后勤部驻上海物资办事处政治委员刘凯夫被授予大校军衔,后最高职务是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纪委书记 邬贤耀 190607--19960321 新县陈店乡程七湾村。1931年3月,因“左倾”肃反扩大化,红11军31师运输排长邬贤耀被捕关押,10月出狱.建国前,最高职务是第二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工程处副处长。1960年总后驻重庆办事处油料处处长邬贤耀晋升为大校,后最高职务是总后驻重庆办事处副主任,1982年定为正军级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