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观后感Microsoft Word 文档

时间:2019-05-15 10:2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观后感Microsoft Word 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观后感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观后感Microsoft Word 文档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拜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读后感触颇po深。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你排解烦恼,给你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有着自信。很难想像几十年前的教育理论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还有如此深刻的教育实用意义。他成为广大教师心中追寻的偶像,成为我们心中的指明灯。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都有生动的实际事例,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 相反,语言能力差,就会耽误许多时间。

一,教师语言的纯洁性

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准确的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二,教师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三,教师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需伴有取得沟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益的语言;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贮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用得妥贴.这就要研究学校教育活动每一领域的语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学语言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经验,要研究不同教育对象的语言特点,要研究不同学科教学语言的特点,在研究中,勤于采集大量语言材料,善于分析综合语言材料,还应持之以恒对某一语言现象进行跟踪积累,研究,并对教学语言的效益进行评估。

教师的语言修炼是无止境的,一个成功的教师重要的标志是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能力除了发音准确表述清楚明白外,就是怎么样表述的更生动形象,幽默睿智,恰到好处.我想,这是一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自终要研究和雕琢的。

教师的语言修炼是无止境的,一个成功的教师一定是爱读书的。古人云:“开卷有益”。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我眼前一亮,让我陡然地开阔,我将继续地研读下去,它将是我教育生活的引路人。

第二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之一百(完结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之一百(完结篇)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之一百: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 欣赏:

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修养乃是教师劳动修养的一面镜子。在上课时,教师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关于本门学科的思路,而且要注意到学生。

驾驭学生思维的艺术,绝不在于事先把自己的每一条思路都规定好,并且只讲事先准备了的东西,而在于根据具体情况来讲当时需要讲的东西。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觉察课的发展情况,能正好从本节课发展的逻辑出发,按照此时此刻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在对少年的智育中,这种办法和技巧尤其重要。要教会少年展开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就得有高度的洞察力和灵活性,随时变换教学方式。为了满足少年们喜欢进行抽象思维和对事实进行深入思考的这种精神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慷慨地提供事实而吝啬地给予概括。对少年和青年来说,最有兴味的讲课,是那种把某些东西故意保留而不讲完的讲法。许多学生在童年期学习的很顺利,而到了少年期,据一些教师鉴定说,却变得愚笨,没有才能,对知识漠不关心了。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正是在这个时期,当学生的头脑需要思考、推论和研究的时候,他却被“解除”了思考的任务。教师想出的各种巧妙办法,都是为了尽可能减轻学生对掌握教材的困难。结果得出一种很荒诞的情况:按教师的本意应该是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的办法,却在实质上把学生教得不会从事脑力劳动了。对那些“难教”的、理解力差的少年要特别耐心地对待,任何时候都不要责备他们头脑迟钝,也不要让他们拼命记忆——这些都没有用处。如果没有探究和思考,记忆就会有“漏洞”,什么也记不住。记忆力变坏正是在少年期发生的,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正当一个人应当尽量多地思考的时期,却把他从思考中“解脱”出去了。应当引导理解力差和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去独立地发现真理。发现带来的喜悦,在经过自己努力而发现的真理面前的惊异感,这是智力发展的动力。这是走向自我确立的一个阶梯:学生体验到自豪感,体验到自己对自己的尊重。对少年的脑力劳动进行的观察使我们得出一条结论:如果滥用那些有趣的、形象的、鲜明的、花花绿绿的东西,就会导致学生过于兴奋。这种兴奋可能使学生一连几节课安不下心来。于是也就根本谈不上进行正常的脑力劳动了。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许多问题中,关于已知和未知的相互关系问题特别吸引我们的注意。……,揭示未知和已知之间的深刻练习,这是培养对知识的兴趣的教育诀窍之一。他们看到的只是教师在布置个别作业:给一些人的作业比较容易些,给另一些人的作业比较难一些。教师布置这些不同的作业,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才能不断地得道发展。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而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集体的智力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由于实施这一原则,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地发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的阶段,他们就能在哪怕一门学科上取得好成绩。缺乏动脑的劳动,也跟随便让人去搞一点什么体力劳动一样,都是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很有害的。有些思维品质是只有在双手从事精巧劳动的条件下才能发展的。手在精细的工作中好像能使头脑听从指挥,能培养对于准确性的精密性的敏感。此外,这种工作还大大有助于培养自我检查能力,培养学生对马虎从事,漫无条理的不可容忍的态度。手能够教会脑准确地、清晰地思考。

在小学各年级,知识跟技能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孩子们首先学习读、写、观察和表达自己思想的技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里都包含着积极地活动:孩子们写字、阅读、自编和解答应用题,测量和观察自然界的现象,编故事,等等。笔记:这是最后一篇建议,其中很多的内容是精华。请仔细的阅读原文全文,你能从中找到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好方法。

(以此更新完毕,感谢真心阅读这些文章的人们!)

第三篇:阅读的力量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观后感

阅读的力量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观后感

我们经常说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鼓励学生多多阅读,那么学生究竟应该读哪些书呢?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阅读只有在学生真正理解阅读之后才会发生作用。但是少年们往往不懂什么是真正的阅读,不善于思考所读的东西的含义,没有开动智慧的力量,不会欣赏作品的艺术价值。而青少年精神空虚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真正的阅读。

即使在学生的周围有一个千万本书籍汇成的书的海洋,但是这中间有些书是毫无意义的。它们既不能丰富学生的智慧,也无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我们作为教师必须克服不关心的态度和习惯势力。我们不能等青少年去“碰上”正好适合他读的那本书,我们应当努力去揭示书籍的真正的美,只有这样才便于学生找到他喜欢的书。

真正的阅读应当占据整个人的心灵和理智,引起他去深入思考周围世界和自己本身,迫使他去自习观察和了解人的灵魂的复杂性,迫使他去考虑自己的命运和前途。

我们可以推荐给学生两种书,一种是名人传记,另一种是自我教育的百科全书。要让学生用英雄人物的生活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应该预备专门的笔记本和摘抄本,他们在写笔记的过程中会和自己进行内心的。这是阅读也是 教育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只有从英雄任务的道德中为自己找到了榜样,强烈的希望从人类经过艰苦而获得的精神财富中为自己吸取养料的人,才能真正体会作品的力量。

教会学生阅读并不是简单一句 “你们自己找书看吧”,而是一个和学生沟通,引导学生向上的绝佳机会,教师应该重视,并且慎重。

同样,对于教师读书,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中指出,教师要想有充足的时间,必须多读书,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要讲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看似多读书占用自己的时间,其实多读书多积累,让课本的知识成为你知识海洋里的沧海一粟,才会让备课乃至教育技巧的提高变得简单的多。在读书这个充实自己的过程中,并不是死扣教科书,而是要多读学术著作,用自己毕生的经历去备课,这时上好每一节课也会因为自己知识容量的提高而越来越游刃有余。

教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首要源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让备课、上课所利用的知识成为自己知识海洋里的“一瓢饮”,此时的备课上课再也不是死扣教参、死翻练习题,再也不会占用大量的时间,教师才有时间去进行听课、读书等教研活

动,如此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教育技巧自然而然会提高。

阅读给人力量,使人开阔眼界,每个人都应该与书为伴。

第四篇: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江为清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讨厌这个老师。为什么会讨厌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

首先,我要学会研究教学——怎样让自己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最有效的发挥——我的学生能有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还要有学习的热情、有主动学习的渴望、有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内心世界的愿望。

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之前,我应该怎样做呢?以下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难接受的是什么?”“我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

“我的数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应该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之间,是我开始展示自己才识的时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当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给自己带来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气。当我开始进入角色时,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讲学,那是必须的,但我不能死抱设计而不知灵活应变。我还要仔细的观察我的学生,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判断自己的讲课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评价这是否与预期效果吻合。经过大脑的快速运转之后,及时适当地调整我的教学设计。学生是否专心上课,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我的教学效果,所以,当学生士气低迷时,我应怎样鼓励他们;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我又应怎样调动气氛,让大家活跃起来;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我又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当学生提出了奇怪的问题,我又难以解答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当我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不吻合时,我又该如何改进;当个别同学故意捣乱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呢;当学生犯错时,我又能否轻松有效地教育好这一学生;我应该怎样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总之,我的课堂应该有一种协调、融洽、轻松、互动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给我自己、我的学生最大的空间——教学的、学习的、思考的、创造的、自由的——以达到一种共同的进步。

我要爱我的同事们,我要虚心地向他们学习,我要主动地与他们交流探讨合作,我要始终有团队精神。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是伟大的。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之后,我还要适时的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而且,我自己还要不断地反省思索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教学当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可以分为常发事件和偶发事件,常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依靠一种经验积累;偶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取决于我的智慧、机智、应变能力的高低。所以,在不断总结经验之后,还要进行教学的研究。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断的问题解决中提高。围绕问题的解决而进行研究,把普遍的问题、个别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并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上升为课题,把问题做大、做细、做真,眼光高远、与时俱进地看待问题。在一边教学的同时,一边搞教研,不断的学习,坚持不懈地钻研。

《走近教育大师》读书心得体会

温作胥

培根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的文字使我们脱离了未开化的状态。《走近教育大师》为我搭设了一个平台,使我能够有机会以文字的形式,聆听大师的声音,提升自己的心灵。作为这次教师主题读书活动的必读书目之一,正如编者所言,该书让读者一册在手,便能概览从孔子到蔡元培,从苏格拉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主张,通读全篇,受益匪浅。书中共收录了47位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言论,这个数字应该说不小了,但对于人类2000多年的教育史而言,似乎又微乎其微。其实,任何一部辞书都难以容纳所有的教育家。所以,当我合上书本时,稍思片刻,就会深深地发觉:原来教育可以这样美的。

竞争的时代,家长挑选学校,孩子选择老师,家长联名上书,道老师的好、说老师的坏,这些现象已屡见不鲜。可以说一个学校创办是否成功,管理固然很重要,但是好老师的数量与质量却是学校真正的生命线。

作为一名新教师,孔子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句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那道指什么呢?我理解,应是指社会、政治的准则和做人的准则。而这些准则要理解他,不是容易的事,多少人就是在追求中,从少年到白头。

准则其实是物与俱来的,有的隐藏较深或道理较深,有的则容易让人察觉和接受。不管怎样,求道是辛苦的,而且因人们的悟性所经历的辛苦程度也不一样,但求道的过程又是幸福的,真可谓“早晨知道了道,就是晚上死去也值得了。”

就说现在学校开展的历史读书活动,读书之道,倒并不是真的为了颜如玉、黄金屋。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所拥有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如果不学习就会落后时代,落后于生活。特别是我们做教师的,如果知识不够用了,那就意味着职业生命的结束。——拿什么去教学生!既然要读书,那又要花费许多休息时间,又会出现各种工作上的冲突,也就是求道之苦吧。

我思索,佛教认为视名利为空者得道也,对吗?谁知道?不知道为什么,今天这句话老在脑海里沉浮。反复玩味,目光流转,在猜测,这是怎样一种的情感呢?即便付出一切,只要能得到答案,再大的代价也可以承受。处于今天的社会中,立于自己的世界里,我以为“朝闻道,夕死不可矣”。求道之路辛苦如此,然得悟即死,得与不得,有何区别?求为何求?我们应体现道的价值,体现求的价值,然后死亦无憾。

当然,理解为道是自觉,不是自主。朝闻道,夕死可矣,死的是“是非”的我,不是主我。即闻道者可以离开是非之人,进入立行真人世界。这又是另一种境界。

浮躁和功利,多一点理解和宽容,更多一点热情和关爱,可以让我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让学校的生命线真正得以延长。

《教师的100条建议》读书心得

周合顺

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心建议》之后,感慨很深,它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先带孩子的实际题目,专门为教师写的教育经典丛书。书中的每一条建议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不是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有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以及颇具争议的题目,找出题目的症结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对我们教师有着很实用的指导和鉴戒作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高,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往教学生。近期,为配合横塘中学的“三大活动”,我潜心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我受益非浅。很想用一种概括的语言谈一下总体的感受。可没有办法把他们全部联系在一起。我真实的体会是在偶然的不经意间的阅读过程中自动的产生的一点心灵的萌动。读完《给教师的一百条心建议》之后,才发现自己还没完全做自己的主人。首先不能正确熟悉自己,就从自己的业务水平来说,自己的上风和不足在那里,还不是完全了解。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由于它像一面镜子似的,字里行间都真诚的表述着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由于它布满着精气神,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上会把学生的心牢牢地捉住;这种东西存在于教师心灵深处,使他布满善意,布满了真诚,布满了生命的灵气。也是一种强大的人格气力。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在他的感召下,帕夫雷什中学的教师们成了本学科的教学权威,又是多面手,能够指导学生开展多种活动,人人都能写文章,作一定意义上的学术报告,人人都热爱学生,留意发挥孩子身上最强的一面,留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待它,“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抖欲坠的露珠那样极为小心”。以至于苏霍姆林斯基自豪地说:“我校集体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创造性友好团体,这个团体中每人都为集体的创造做出他的个人贡献;每个人借助于集体的创造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同时他又使他的同事们在精神上充实起来。”

读完了这条建议,那种连续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这是我在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印象特别深刻的两句话。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充分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写教学日记或教学随笔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随着新教育实验如火如荼地开展,师生共读共写的纵深推进,教师的随笔、日记可以给消极的孩子进步的勇气,可以给茫然的孩子指明正确的方向。教师的随笔、日记不仅仅是激励学生的,更大程度上是给教师自己来阅读的,由这些随笔、日记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在记录的同时,也能审阅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发展状况以及社会上的教育教学的发展。这不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吗?

21世纪是信息与生命大发展的“精神文明世纪”。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使命的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教师总在主动地向学生施加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更为深刻的是对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教师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就必须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环境的变化。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进步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进步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进步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持久的耐心是通过不断的实践习得的,耐心能使教师消除失看感和挫折感。假如说青少年天生就缺乏耐心和轻易冲动,那么,在所有的事情中最为重要的是他们的老师应该是冷静的理智的。

第五篇: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余淑琴拟写

虽然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提倡了很多年了,但是应试教育的现状根本没有得到改变,其根源首先当然要归罪于现行的官僚式教育体制及其制度派生的难以更改的评价体系,但是教师也难逃其咎,一些教师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已经成为了冷血动物,已经不知道什么叫做爱了,他们只知道用挤占时间来控制学生的精力,用题海战术来赢得名次和荣誉,用分数排名来刺激学生的斗志,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成了不堪学业重荷的一头驴子,成了疯狂接受的一只机器鹦鹉,成了丧失生活情感的一架活动书橱。

解决当前的教育现状,我们的教师首先得从“爱”开始,心中要有爱,但不能是肤浅的爱,要明白爱是一种责任,爱是一种能力和智慧。要把爱融入到真正的素质教育的理念中去加以实践。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他的心中真的有爱,就应该懂得和教学的规律合作,努力将他的学生从沉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使学习变得“简单”; 如果他的心中真的有爱,就应该懂得和学生合作,让学生的学习充满“幸福的趣味”,让学生在个性化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更加个性化地活动,从而成为自己的主人,不再做教师设计的王国里的顺民;如果他的心中真的有爱,就应该把他的学生引向大量的阅读或直接的生活里去,使他们的心智活跃在一个“真实丰富而广阔的生活背景”中,不再让他们的大脑变成一具堆积抽象概念而易碎的容器。我把以上对充满爱的教育的愿望归结为“简单——有趣——丰富”。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努力追求这样的课堂教学。下面我再结合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分别加以阐述。

一.追求教学的“简单”。教学显得繁难的根源在于教师没有把握住所教学科的规律。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让学生拥有让教养、智力发展和信念的血肉能够依附在上面的那个“骨架”,这个骨架就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即观察周围世界的现象,思考,表达出自己关于所见、所做、所想的思想,阅读,书写共五种;他认为缺少这个教养的牢固的“骨架”,常常是学校工作中最为严重的缺点之一。我认为在这五种技能中,最首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使学生的阅读达到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培养这种达到自动化程度的阅读能力的关键就是培养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就是概括的能力,概括的能力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就是从“具体的概括”到“抽象的概括”;有了概括能力以后再培养反咀细节的能力。这个规律可以简单归纳为“具体概括——抽象概括——反咀细节”。教师应该牢记这种规则,通过足够数量的事实材料的演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也牢记了这种规则,从而能够自动化地运用这种规则。

关于教会学生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接合点,认识到把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联起来的那些线索。

二.追求教学的“有趣”。

这里所说的“有趣”,不是一般的低级趣味,而是一种来自于创造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大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培养学生养成从事紧张而又快乐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在那些各种思想相互交叉、纠缠、碰撞的“交集点”上,启发并监视学生的脑力劳动,使他们能够在这样的劳动中由于激动和自豪而快乐地战栗。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成立各种的活动小组,力求每一个小组都能够显示自己的特长和个性,并且能够在活动中,设法使理论知识成为组员进行创造、解决各种智力任务和劳动任务的主要刺激。

努力追求教学的“有趣”,是追求真知识的必然途径。关于什么样的知识才是真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解释的相当透彻,他认为,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所以,教学没有学生的绝对参与,没有学生的自主活动,没有触动学生精神、思想和兴趣的创造,就不是真正的教学。只要在教学的第一线工作了一些时日的老师都应该知道,如果只是让学生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那么学生就会采取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这样哪里还会有真正的教学存在呢?

三.追求教学的“丰富”。

追求教学的丰富,就是使学生从阅读和生活之路走向真理,从而使学习的过程真正地丰富多彩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提倡的“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的思维”和“鼓励优秀的学生超大纲”的教学理念到了今天依然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所谓“两套教学大纲”,就是要求学生必须重视的两套材料,第一种就是来自于教材中的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种就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他认为第二种材料就是为学生识记、记熟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的一个智力背景。所谓“超大纲”,就是让那些天赋高、有才能的学生在他们有能力的那些学科上和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超越教学大纲的界限,因为在这种丰富的智力生活的气氛中,那些最有才能的学生了解、听到和想到的东西很多,这样就能激发他们去从事深入的研究,而且使他们理解和学会必须识记的材料变得更加的容易。而这些超越大纲的富有创造性的智力生活必然使集体的智力生活变得丰富多样,对学习较差或比较平庸的学生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实践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种教学理念关键就是要靠把课堂教学与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整套课外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力求通过组织并激励学生阅读和组织小组的活动,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或创造性活动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避免学生成为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个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的人。

如果我们的教学能够真正做到了“简单、有趣、丰富”,那么我们的爱就能真正地得到了体现,这种爱才成为了真正有价值的爱。

下载《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观后感Microsoft Word 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观后感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的精华部分,令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一 有个老师很感慨的说:怎么现在的学生抄作业屡禁不止呀?这其实不是个别老师的疑问,很多老师都遇到了这个问题,也没有很好的对策。 当我看到《给教师的建......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

    在寒假里,我认真品读了魏校长推荐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这本书给我留下阿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雷夫先生为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付出了努力与艰辛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成......

    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的心得体会 ——提高素养,学会思考,做成功教师 我是一位语文老师,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从中我也......

    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有一位学者曾这样说:“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从民族发展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

    给教师的建议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梁娟教育专家常说:教师的教法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风格,没有最好的教法,只有更适合学生的教法。均衡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孩子们不同的学习方......

    给教师的建议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在老师的推荐下,带着好奇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对其中的第六条谈谈对“后进生”工作颇有感触。 “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

    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 为自己的履历工作“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地思考一个问题: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是干什么的?我在为谁工作?从表面上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你在为幼儿园工作,为薪水工作,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