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谎与心理学
说谎与心理学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出于对自身或他人利益的考虑而去说一些慌,其实说谎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并且没有人愿意去说谎,但是有时还是为了不去伤害对方的感情而去讲一些善意的谎言,就是所谓的“白色谎言”;但如果是恶意的、为了一己私利的那就是“黑色谎言”。虽然谎言无处不在但是人们也不是没有办法知道言语中的真假。说谎者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言语行为但是无法控制非言语行为分析及生理方面的分析,下面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说谎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说谎心理学非言语行为分析
心理学家通过日记记录法对人们日常说谎行为进行研究,证明了说慌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社会行为。人们平均一天说两次慌,说谎的内容通常与情感与感觉有关的,包括观点、感受、对人事物的评价。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说谎与身份维护、自我呈现和印象管理有关。日常社会生活中展现的“自我”多少都是经过改编和包装的,通常人们会根据当下所处的环境来调整自己的表现和表达方式以塑造恰当的形象和身份、获得或提高他人的情感支持、影响他人的偏好、赢得他人的赞同,等等,这些目标的实现对人们社会交往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说谎成为非常普遍的一种社会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但是为什么要说谎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为了给他人制造积极的印象或保护自身免于陷入尴尬、不安的境地
2.为了获得与自身利益相符合的利益
3.为了使他人显得更好或者是为了他人的利益。
说谎行为如此普遍,如此根深蒂固,引发学者对其存在的意义进行探究。语言作为人类首要的沟通工具是欺骗行为的重要载体。为什么人可以通过说谎来欺骗对方?心理理论认为: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有表征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包括他人的知觉、意图和想法。对心理状态的认知是日常生活认知的核心,在日常认知中人们总是论及他人的心理状态、推知他人的意图和观念,并通过推测心理状态而预测人们的行为。这就为说谎提供了可能性,比如A了解到B和自己看到的不一样并利用这一认知去组织谎言,进行欺骗。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欺骗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现象之一。从病毒表层蛋白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欺骗到昆虫的拟态,欺骗是生物为了更好地繁衍而进化出的本领。进化心理学认为,虽然人类个体本
质是自私的,但也存在利他行为:利他行为不仅局限于血亲之间,也存在于陌生人之间,基于互惠的利他行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如果一方试图利用对方对其互惠的信赖,就会产生欺骗。说谎行为本身会根据结果的反馈不断演化,并且随着说谎频次的增加,对方识别能力逐步提高,说谎行为也会相应地演变得更加难以识别。Trivers等进化心理学家进一步提出,为了更好地防止谎言被识破,人们还具有自我欺骗的能力,自我欺骗使说谎行为合理化,有助于说谎行为的成功;同时,通过自我欺骗个体的心理处于更加平和健康的状态,有益于个体的整体适宜性。
既然人们有这么多的理由来说谎,那我们就来看一看谎言的类型有哪些。谎言除了可以分为“自我导向”和“他人导向”之外还可以分为“直接的谎言”、“夸大的谎言”和“技巧的谎言”。
1.直接的谎言:也被称为歪曲的事实,是完全错误的,说谎者所传递的信息是与事实完全相反或不存在的。
2.夸大的谎言:在谎言中事实被夸大描述或者传递的信息超出了事实。
3.技巧的谎言:指用来误导他人的字面上的事实。
不借助任何仪器就可以观察到的说谎者可能暴露的语言和非语言线索一直是心理学家的研究兴趣所在,对说谎线索的研究将非常有助于人们对说谎现象的正确了解和识别能力的提高。Depaulo等人于2003年所做的有关说谎行为的元分析研究中分类列举了158条可能存在的具体语言及非语言线索。根据线索所揭示内容的不同层次,Ekman等人将其划分为两大类1.是否在说谎的线索2.揭示谎言掩盖下真实情感的线索。目前绝大部分关于说谎行为的研究中所提到的线索都属于前者。从线索的性质划分,可以分为静态线索和动态线索。静态线索指那些在交往过程中相对恒定的因素,例如:个性、衣着、长相、肤色、气质等。动态线索指那些随彼此交流的进展而不断变化的因素,如:肢体动作、语音语调、眼神等等。
Zukerman等人首先提出“仪表偏见”的概念。研究发现,一些人无论他说谎与否,都会被判断为说谎,而另外一些人总会被判断为没有说谎。这些偏见有可能源自一些稳定的外表特点,给人造成无辜或有罪的直观印象,就是说,对方的外在形象会被观察者直接视为判断其可信度的静态线索。对静态线索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说谎者的外在魅力、面部特征和性别年龄等因素对识别者判断准确率的影响方面。
外表有魅力的人由于高于普通人的自信,在许多方面都具有较强的能力,他们在说谎时表现更加娴熟自然,更善于控制自己的非语言行为(包括举止和表情),暴露更少的线索。根据社会知觉的生态学理论,人在社会活动中的知觉具有适应和演化的功能,如果某种外在的生理特征所揭示的内部心理品质对某个物种的生存或对某个个体的社会适应具有重要作用,他就会影响印象的形成。比如婴儿和抚养、保护、成长锻炼等概念是联系在一起的,而成人是和性、智慧、甚至伤害等概念是联系在一起的。当具有婴儿面部特征的人不是婴儿的时候,这些特征仍然会起到刺激源的作用,使人产生相应的回应。这种现象被称为“娃娃脸概括效应”。有关娃娃脸和识别者判断准确率的研究表明,当书面陈述和具有娃娃脸特征的成年人照片(自称是书面陈述的作者)同时呈现在判断者面前,人们更倾向于判断书面陈述是真实的。对说谎者性别和年龄因素的研究表明,女性似乎更擅于交际,更容易获得信任;儿童和年长者更容易被判断为不诚实。此外,人们对不同文化的刻板印象也会对诚实的判断产生影响。对动态线索的研究一般都是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组间比较,或是同一组被试说谎和说真话时的语言及非语言行为特点的比较来进行推论。通常情况下,人们普遍对语言的控制能力较强,而说谎时所要经历的紧张、害怕被识破、兴奋等情绪和与这些情绪“自动链接”的肌肉活动是不易控制的,说谎者容易暴露的线索多属于非语言性质的表情和肢体动作。
Depaulo等人通过对116篇研究报告中独立样本的元分析研究,对人们说真话与说谎话时的88种语言和非语言线索进行了比较。凡效应值(d)大于等于0.20的绝对值的视为某线索说真话和说谎话时的差异较大。研究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说谎者的具体表现与说真话者比较有以下特点:(1)表达较为收敛。例如说话时间、回答中对细节的描述都显著少于说真话时的情况,双唇紧闭的时间较多,等等。(2)说服的力度较弱。例如逻辑结构、语言的卷入程度、举例都显著少于说真话时的情况,词语的重复显著多于说真话时的情况,在措辞和表达上保持和所述内容的距离,态度和语气不是很肯定,等等。(3)更加紧张。例如音调较高,瞳孔扩大,小动作增加,等等。(4)缺少正常表达过程中存在的不完美之处。例
如对所述内容的及时修正显著少于说真话时的情况,也较少承认记不得了。
同时Zukerman等人则也强调根据说谎时所经历的不同心理过程研究对应的行为线索,提出影响线索的四个因素:(1)整体唤起水平与说真话的人相比,说慌者可能会经历较高的整体唤起水平。具体表现包括:瞳孔更大、眨眼频率增加、更多的断句、更尖的音调等。(2)说谎时的情绪体验 说谎者可能会因说谎而产生负罪感、因担心被揭穿而感到害怕、还可能会因为说谎的挑战性或成功而感到兴奋。比如有负罪感或感到焦虑的人,会显得不安,而且,他们会愿意选择间接的沟通方式以避免面对面的沟通,或减少对视。(3)谎言的认知负荷 Zukerman等人认为,与说真话相比,说谎是一个更加复杂的认知过程。在行为上表现为:应答前的间歇时间较长、停顿较多、用以辅助表达的手势动作减少,等等。(4)对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试图控制 说谎者对自己语言和行为的控制反过来会成为背叛自己的线索。
在说谎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言语行为,但是往往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非语言行为,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1.在情绪和非语言行为之间存在着某种自动连接,但情绪和说话的内容
没有自动连接。人们感到害怕的时候身体以一种自动的方式向后躲,脸也会变得扭曲;然而,当人害怕的时候不会自动说某些话,为了不暴露恐惧,就必须采用某种方法来控制非言语行为与恐惧自动连接而不需要担心言语行为。
2.我们在使用文字方面比使用行为方面更加熟练,而且熟能生巧,因为
在信息交流中文字通常比行为更重要,当要求人们描述当天的后动的时候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文字描述。
3.在信息交流中文字比行为更重要的事实使得人们更多地去注意他们
说的内容而不是行为。
4.人们不可能让行为保持沉默。比如在接受审讯的时候,警察对于情况
了解得非常详细,而犯罪者必须给出不一样的说法,在言语上他有时间来考虑怎么应付尴尬的场面,但行为上会立刻表现出来短暂的缄默。说谎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如此普遍,并且人们的说谎技巧也在不断提高。不管人们说谎的目的是出于利己还是利他,都是为了提高在群体中的适应性,这也使
得人们在办事、工作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圆滑。其实说谎行为也没有所谓的对与错,是人们为了生存而选择的一种自欺或欺人的行为,但往往能够说谎又给人们带来不良的情绪,如有些人会应为说谎而惴惴不安、焦虑、自责、懊恼等。所以更多时候说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对自身而不是对他人的。
第二篇:说谎行为的心理学
说谎行为的心理学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出于对自身或他人利益的考虑而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和日常生活中的小谎言不同,在司法和临床医学等专业领域,对当事人陈述真实性的识别则关系重大。正是由于这些来自实际社会工作的需求,心理学家对说谎行为的研究始终都是与人们对说谎的识别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国际关于说谎行为及其识别的研究文献中,deception和lie经常是通用的,为避免歧义,本文一律取“说谎”意,即在明知真相的情况下故意对事实进行隐瞒、歪曲或凭空编造虚假信息以误导他人的行为。
以下是心理学家对说谎行为研究的成果。
1、说谎行为存在的意义探究
心理学家通过要求被试品尝饮料味道的实验发现:12岁的儿童就已经完全具备了和成人一样的能力来控制他们的语言和外在的行为表现,以掩饰自己的真实感觉。说谎行为如此普遍,如此根深蒂固,引发学者对其存在的意义进行探究。
语言作为人类首要的沟通工具,是欺骗行为的重要载体。为什么人可以通过说谎来欺骗对方?心理理论认为: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有表征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包括他人的知觉、意图和想法。对心理状态的认知是日常生活认知的核心,在日常生活认知中人们总是论及他人的心理状态、推知他人的意图和观念,并通过推测心理状态而预测人们的行为。这就为说谎提供了可能性,比如A了解到B和自己看到的不一样并利用这一认知去组织谎言,进行欺骗。
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欺骗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现象之一。从病毒表层蛋白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欺骗到昆虫的拟态,欺骗是生物为了更好地繁衍而进化出的本领。进化心理学认为,虽然人类个体本质是自私的,但是也存在利他行为;利他行为不仅局限于血亲之间,也存在于陌生人之间,基于互惠的利他行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如果一方试图利用对方对其互惠的信赖,就会产生欺骗。说谎行为本身会根据结果的反馈不断演化,并且随着说谎频次的增加,对方识别能力逐步提高,说谎行为也会相应地演变得更加难以识别。一些进化心理学家进一步提出,为了更好地防止谎言行为合理化,有助于说谎行为的成功;同时,通过自我欺骗个体的心理处于更加和健康的状态,有益于个体的整体适宜性。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说谎与身份维护、自我呈现和印象管理有关。日常社会生活中展现的“自我”多少都是经过改编和包装的,通常人们会根据当下所处的环境来调整自己的表现和表达方式以塑造恰当的形象和身份、获得或提高他人的情感支持、影响他人的偏好、赢得他人的赞同,等等,这些目标的实现对人们社会交往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说谎成为非常普遍的一种社会行为也就不足为奇。
2、说谎现象的基本特点
心理学家通过日记记录法对人们日常说谎行为进行的研究证明说谎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社会行为,人们平均每天至少会说一到两次谎话。说谎的内容多是与情感和感觉相关的,包括情绪、观点、对他人或事物的评价等;而且,人们倾向于假装正面的、积极的感觉。人们之所以说谎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80%以上的谎言和自身相关;另一方面,人们也会出于对他人的考虑而说谎,以防止他人情感上受到伤害或避免他人尴尬、焦虑。说谎者的自我感觉表明:和说真话相比,说谎是令人不快的,也会破坏双方的亲密关系。说谎者通常会避免与对方面对面的沟通,而选择电话等其他间接的交流方式。有关性别组合的分析表明:女性之间交往时倾向于彼此认可,和睦相处,更看重对方的感受而不是事实,她们和女性交往时,出于自身和对方的考虑而编造的谎言几乎对半,显著高于其他性别组合。
我的寄语:说谎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如此普遍,并且人们的说谎技巧在不断提高,不管人们说谎是出于利己或利他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在群体中的适应性,这也使得人们在办事和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圆滑。其实说谎行为也没有所谓的对与错,是人们为了生存而选择的一种自欺或欺人的行为。但往往说谎又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如有些人会因说谎而心理惴惴不安、自责、懊恼等。所以,很多时候人们说谎所带来的影响更多的不是在于他人,而在于自己。
第三篇:读《说谎心理学》有感以及心理学名词提问
读《说谎心理学(ALDERT VRIJ著》有感
先说一下这本书的内容,这本书综合了西方最近二三十年来所有关于谎言以及谎言识别的研究成果,其中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操作性很强的测谎方法和技术的介绍,是一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书。全书按内容分为几大部分:
一、说谎的社会心理学。
二、非语言行为与欺骗。
三、欺骗的语言特征。
四、专业测谎。书中举了大量的范例,引用了详尽的实验数据,很专业的对这些范例和数据进行了评价和总结。这让我觉得心理学确实是一门很值得研究的一门科学。
对于谎言,有很多人给出过定义,书中也都提到过,作者经过总结和提炼,给出了一个相对完备的描述:一种成功或不成功的有意的尝试,没有预先警告,使另一个人产生一种沟通者自己知道是错误的信念。这个定义包含了几个说谎的基本特性,首先它是有意的,其次说谎者也知道传递的信念是错误的,而且说谎者也确实想要对方接受这个错误的信念。
说谎,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做过的而且有时候是必须的一种行为。首先我们得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接纳谎言,容忍它的存在,并辩证的看待谎言。犯罪者可以通过谎言逃避责罚,这是不好的;一个在外拼搏的儿子对父母谎称自己适应现在的生活,是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这是好的。所以对于谎言,我们并不能简单的说它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关键是看人怎么用它。
对待谎言我们的行为是很复杂的,有时候我们想知道对方是否说谎,比如母亲想知道孩子是否偷吃了糖果。但是送朋友礼物的人很多时候却并不想知道朋友说喜欢这个礼物是不是在说谎,从而避免尴尬。因此,我们要想到,我们生活中并不是一定要辨别谎言,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要通过谎言掩盖真相,让自己和他人都生活的更好。
那么,说谎如何辨别,说谎者又有什么特征,我们是否能掌握测谎的技术,是否某些特定的人如警察能更加敏锐的识别谎言呢?这正是这本书里着重讲的内容。人们说谎的情景往往是复杂而多样的,因此即使是再大量的实验也不能完美的揭露说谎者的特征,但是某些特征却能给我们识别谎言有一定的指导。欺骗时,根据内容来分可分为非语言行为和语言行为。人在说谎时,可能造成不同的情绪,如兴奋,慌乱,从而影响说谎者的行为;内容复杂化,因为说谎时往往需要更多的思考,认知负担增加,可能造成说谎者口吃或者停顿时间过长;尝试控制,因为害怕暴露谎言,而极力的避免出现某些容易引起人怀疑的动作,从而可能表现出动作僵硬等情况。以上三个方面共同影响着说谎者的行为,它们的影响有时甚至是相反的,而且与正常的行为相同,如一个人也可能因为正常的恐惧而表现慌乱,因此光以某种行为,如口吃、手脚发抖僵硬来判定一个人是否说谎并不是可靠的。而语言方面,说谎者也因上述三个方面而表现出如语言过多、过少,或者混乱的状况,但同时又有可能因为紧张等因素导致同样的症状。但总体来说,因为语言更加直观并且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核实其内容,所以语言更能作为测谎的有效依据,在法庭上可作为受认可的说谎证明。但是因为个体差异,说谎者的表现也大不相同,这也让谎言的识别更加缺乏标准化。
书中的研究也表明,警察实际上并不比常人更能识别谎言,他们对谎言的识别率甚至低于常人,因为他们判断谎言的依据往往是错误的,而且他们过分相信自己的识别能力,导致他们在识别谎言时甚至更容易被有经验的说谎者欺骗。看来我们平时的一些观念确实有点想当然,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了一些心理学的研究和实验方法,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应用和发展方向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书中的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重新认识了谎言和说谎行为。我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正确使用和看待谎言,让生活更加和谐美满。心理学是一门复杂而有趣的科学,这本近300页的书只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但却给我开启了一扇崭新的门,今后我会看更多有关心理学的书籍,它们确实有趣而且实用。
问题
1、你是如何看待谎言的,你经常说谎吗?你认为说谎都是不好的吗?
无标准答案
2你是如何识别谎言的?你识别谎言的能力强吗?
无标准答案
3、一般来说,有效的沟通包括哪几个方面?
倾听 核对 接纳 拒绝 表达 身体语言
4、当压力来临时,我们可以从那两个方面入手减少压力?
针对情绪 针对问题
5、如何建立自信?
一、树立自己的目标。
二、发挥自己的长处。
三、做事要有计划。
四、不要轻言放弃。
五、学会自我激励。
6、你的交际圈分为几个层次?你觉得是否完整吗?你想做出什么改变?
无标准答案
7、生活之中难免出现一些矛盾,当你和别人意见不合时,你该怎样处理?
无标准答案
1、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2、行为顺从
尽管态度或信念与别人不一致,但仍屈从于别人的行为方式。
3、信念偏见
在演绎推理中,不管结论的实际效度如何,接受可信结论和拒绝不可信结论的倾向。
4、心理学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的规律的科学。详细的说,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5、.知觉
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组合,从而形成完整影象的过程。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第四篇:中国人与说谎的作文
会说谎的作文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潘晓凌 实习生 丁婷婷
2010-03-
31■中国人第一次被教会说谎是在作文中?
■假话在作文里,真话在日记里
■不同年代的人成长中有相同的双重人格印记
帖子引发的80后自嘲
这是一种奇特的成长历 程,一代人显示成熟的标志性举动,是迫不及待地颠覆自己的过去。最近,一篇名为“咱们小学时期的作文必杀结尾句”的网络民调走红网络。
帖子一亮相,吸引跟帖无数,热烈投票,网友们纷纷自嘲当年写过的很傻很天真的作文(网络截图/图)
假话在作文里,真话在日记里(梁伟驰/图)
◆《毛泽东思想是改造人的重要思想武器》
又一次在插秧的时候,脚突然(被)竹子头钻出血了,这时“私”字又跳出来了,小病装大病,想和队里请假回家。我想起毛主席“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作一不怕 苦,二不怕死”和“不失时机地掌握生产环节”的教导,认识到目前正当春耕大忙,应该斗掉“私”字,立上“公”字。
——罗新焕 1950年代出生 现为广东省陆河县河田镇河北小学语文教师
◆《祖国的尊严高于一切》
八国联军侵略时期,当德国将军施瓦德看到义和团为维护祖国的尊严和领土而英勇奋斗时,就感慨地说:“中国农民比德国工人优秀得多。”
——傅剑锋 1978年出生 现为《南方周末》资深编辑
◆《红棉漫谈》
小时候,总爱听外公用那慈爱而略带低哑的嗓音一遍一遍地诉说着广州的故事,红棉树的故事。我总是不解地问:“为什么红棉花那样红?”外公总是微笑着,无限 深情地说:“那是革命英雄的鲜血染红的。”
——龙玉琴 1984年出生 现为《南方都市报》记者
◆某小学语文老师感叹:
我布置了一篇题为《老师在我心中》的作文,发现同学们都写女老师小叶,无数惊天动地的壮举,比起孔老夫子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和叶老师同事这么久,怎么闻所未闻?孩子们的作文编的越来越离谱了,不是老师得癌症,就是父母死了。假话年年更新。
◆《我的理想》
阿爹还没走(当地称死为“走”)的时候,他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个公安(人员),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 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变成一只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我 就都不怕了。
——某地小学生 2000年代出生
(注:老师没给任何评语,只画了一个大大的红“×”)
◆说真话
南平8个孩子死亡的血案发生后,南平市下辖的建阳市求知园作文班3月28日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选择给凶手郑民生或受难者家长或受害小伙伴写一 封信,也可以写感想„„”“罪恶流过了你的心涧,冲动是你的弱点,相信你杀了8个学生现在一定非常的后悔„„要是你小时候被人连捅三刀,你的父母会怎样呢?„„在那短短的55秒 内,你杀了多少洁白善良的心,你要真忍不住仇恨,你就去杀那些贪官,你怎能杀掉这么多可爱的孩子„„”
——南平小学生(来自《羊城晚报》)
(整理:潘晓凌此帖的发起人是林嫣,生于1982年,现供职于广州某新派媒体,一天闲得无聊,从当年的作文簿里总结出当年屡试不爽的二十多条固定句式,如“今天在马路边捡到1毛钱,交给了警察叔叔„„叔叔表扬了我,乐得我一蹦三尺高”;“那一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雷锋叔叔的身影„„我毅然举起心爱的小猪存钱罐,砸了,把所有硬币都捐给灾区小朋友”„„
她将帖子传至网络后,迅即引来近两万网友围观和跟帖。
网友们蜂拥而至参与投票,评出当年作文簿上出镜率最高的话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其他选项还包括——“我爱我家、更爱我伟大的祖国”;“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小朋友,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不用谢,我叫红领巾„„”;“举例子: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爱迪生”;“在灯光下,看着妈妈的白发,我„„泪流满面„„我一定要„„” 投票所在的网站,曾分析过其主流注册会员的基本信息——80后,生于或定居于一线城市,受过良好教育。类似的热门投票还有“以前曾写过的作文题”。票选结果显示,大家当年都写过《××,我想对你说》《伟大的××》、《不扫门前雪,、何以扫天下》、《记一件难忘的事》„„ 这些“原来大家都用过”的句式还被推为1980年代人的集体回忆之一。
这一代人的思想成型史高度相似,基本都出现过相同的条件反射症状——一说开会就想起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想起张海迪姐姐就满怀内疚;而长大了的他们却大都摆出清算与自嘲的架势回忆当年,恨不得穿越时空回到过去,重活一次。
一名70后媒体编辑当年的作文——“在新中国,最能体现和维护祖国尊严的人,是大使馆前的哨兵们,他们能抵住外国人的美金和美女的诱惑,忠诚而坚定地站着。”
被同事“揭发”曝光后,多年的光辉形象瞬间悲剧了。此前,他总是严厉告诫新来的实习生,写文章少点宣传体,要多讲人话。
这是一种奇特的成长历程,一代人显示成熟的标志性举动,是迫不及待地颠覆自己的过去。绝大多数同龄人——包括林嫣,都承认自己当年既没捡到过一毛钱,也没砸过“心爱的小猪存钱罐”,事实上也不需要砸,“小猪”屁屁下都设有活塞。
在林嫣看来,这些“用力过猛”的表达,在当年“是必须的”。“所有先进典型、代表主流价值观的人和行为,都一尘不染,端着。”
眼下,社会宽容度更为充裕的90后们的作文似乎更放松与自我,作文簿中开始出现难以识别的“火星文”及闹腾的网络用语。但当被置于原则性问题前,“老一辈”们又发现,成长于同一套思想规训体制下不同年代的人,总又会迅速达成高度一致。
2010年冬奥会女子速滑1500米冠军周洋,2月在国内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取得今天的成绩,“感谢父母”。在受到领导间接批评后,这名生于1991年的女孩改口首先“感谢国家”。
好“叔叔”坏“叔叔”
2010年,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一等作文的评分标准仍旧强调“思想向上”。
林嫣留心过历年高考满分作文,其间不乏形象高大全的“叔叔”——得到好心人帮助,转身到五星红旗下敬礼的哑巴叔叔;奋不顾身跳入激流抢救国家财产的欧叔叔;上街卖茶叶蛋资助贫困学生上学的邻居叔叔„„“叔叔”形象是过去30年中国中小学生命题作文写得最多的对象之一,伴随着几代少年的思想成型。2010年,中小学生作文改革进入第30年。这一年,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一等作文的评分标准仍旧强调“思想向上”。
30年前的作文改革参与者、南京师大附中特级教师许祖云说,语文作文——包括“叔叔”的形象,始终是国家意志的贯彻与体现。
许祖云是1950年代中学生,那时的“叔叔”要六亲不认。别说“叔叔”,就是亲生父亲,一旦被划为右派,一律要视为“人民的敌人”,坚决划清界限。
这些有悖人性的表达,在许祖云当老师时已轻松了许多。这名1962年就开始教书的语文老师,从业前15年的主要工作是辅导学生写作“阶级斗争”与“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彼时,整个“文革”十年可写的,几乎只剩下了贫下中农“叔叔”,学生的任务是以其为镜,深挖自身“阶级烙印”。
为使反省更深刻,许祖云每学期都带领学生到乡下住半个月,和“叔叔”们一起干农活,回校后,一遍遍地写《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把自己写得越落后越好”。文采是次要的,政治标准才是关键。
多年后参与颠覆这一评价标准,却成为许祖云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1980年,中国13所重点中学开会研讨作文改革,这是1978年政治大气候解冻后,全面复苏的众多小气候之一。会上,许祖云提出创办《作文通讯》,鼓励“写真话,诉真情”。
这一口号,后来成为语文作文改革启动的标志。
许祖云回忆,自1980年起,尽管作文仍须紧扣语文教学“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基本宗旨,但在文本上越来越注重审美、真诚与新颖。1986年,颇富时代先锋色彩的《作文通讯》全国销量就达190万册。
彼时,中小学作文引用率最高的好“叔叔”仍是“雷锋叔叔”。他的口头禅是,“为人民服务”。林嫣记忆中的语文课本上的“叔叔”总是浓眉大眼,还总射出坚毅或凝重的眼神,衣着朴素,永远系着风纪扣。这造型和“叔叔”早年的人生追求有关,他要么在帮老奶奶买车票,要么在帮阿姨追小偷,必要时,还要献出宝贵生命。
令林嫣印象最深的是,一对“百无聊赖”的男女在公园里谈恋爱的场景,被作家茅盾写入散文《风景谈》,收录于中学语文课本。作为对比,茅盾赞扬了公园里另一对青年男女,他们在争分夺秒地埋头看书,“追求革命真理”。
有鲜明说教色彩的“叔叔”中还囊括了外籍人士,他们通常散落于各种作文选编及微型传记类选集。比如,令林嫣纠结不已的,伟大的科学家“叔叔”爱迪生,结婚前几小时居然消失了,家人费尽周折才找到了新郎,原来,这位一心扑在事业上的科学家竟然忘记了婚礼„„ 不过,在过去30年中,“叔叔”也随着时代的变化,渐渐放松,不老绷着,偶尔也可以有缺点,但不能犯原则性错误。
2004年,写下以下这个故事的高考生作文被判了零分。“一个在登山时遇到暴风雪的年轻人,因认为自己没能力救出同伴而选择独自离开”。
作文教会了中国人说谎?
“课文到现在都还在说假话,又怎么教会学生写真话?作文不写真话,怎么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
多年后,上述这些课文及文章,被批露为虚构或经过“深度加工”。
80后韩寒在博客中说,中国人第一次被教会说谎是在作文中。这句话触动了林嫣的心。在林嫣印象中,老师似乎从不关心那些过于戏剧的情节是否真的发生过,而她也发现,写出价值观正确的作文往往能得高分。
直到现在,林嫣吃剩半个馒头或半个苹果,总是神经质地想找条水沟丢,这缘于当年一篇深受好评的优秀作文,“半个馒头顺着水沟,一直漂到非洲,送到饥饿的无产阶级兄弟手中”。她至今还记得老师当年讲“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金融危机下,一群奶农将成罐成罐滞销的牛奶倒入水沟”时激动的表情,“资本家们宁愿浪费,也不愿捐给穷人!”
时任班级语文课代表的林嫣的思想却时常跟不上“主流”。最“不靠谱”的一次,是写课文《雷雨》读后感。在作文中,她认为周朴园对侍女侍萍是怀有真挚爱情的,只不过更多是一种“相见不如怀念”的复杂情愫。
作文点评课上,林嫣的作文不但没有像往常一样被诵读,还遭勒令重写。二稿顺利通过,开头改成了:“作为脱胎于封建地主阶级的中国第一代资产阶级,周朴园天生地带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作文里不食人间烟火的‘叔叔’身上都有某篇语文课文的影子。”林嫣说。
2009年,杭州外国语中学前语文老师郭初阳与几名志同道合者为几套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做了“体检”。其中一些“叔叔”的光辉事迹十分可疑——
人教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1989年洛杉矶大地震里的一个温情故事,事实上,1989年洛杉矶并没发生地震;
人教版的《爱迪生救妈妈》:说的是少年爱迪生在烛光下给妈妈做了一场阑尾炎手术,据史料记载,世界第一场阑尾炎手术出现时,爱迪生已是40岁的“大叔”了„„
“课文到现在都还在说假话,又怎么教会学生写真话?作文不写真话,怎么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郭初阳说。
在张厚感看来,这是当年政府抓意识形态工作所需。这位人教社前编审参与了1980-1990年代中学语文课本编纂,工作之一是删减入选文章中的“不良”内容,如文言文《口技》中床第之欢的含蓄描写,《最后的讲演》中闻一多对美国传教士、燕京大学的创办者司徒雷登的褒扬,《荷塘月色》中“如出浴的美人”的比喻„„
作文同样受到思想内容的集体领导。“作文写作是塑造青少年世界观与主流价值观的最有效方式。”许祖云说。
林嫣2005年毕业前夕,前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在西安小学母校受到小朋友热烈欢迎,一首饱含深情的童声朗诵“爷爷,您终于回来了”传回台湾后,受到年轻人的疯狂追捧。林嫣的一名台湾同学专门下载了这首诗朗诵做手机铃声。同学止不住狂笑地向她解释,这种说话的调调多年前也被他们父辈用过,那时,他们作文的必杀结尾句一般是:“反攻大陆,解救水深火热之中的大陆同胞。”现在?“我们随便在一家士多店都能买到印有马英九头像的纸巾,想擦哪擦哪。”
工作后,林嫣发现,90后、00后们思想的被规训至今仍然普遍存在。
报社一名实习生是安徽某市2006年文科状元,高考前练习一篇以《和谐》为命题的模拟作文时,小朋友把自己写成“一坨泥巴,被人烧成一枚刻着‘和谐’的印章。然后,被各种各样的人用来„„”结果,文章被要求重写了6遍才通过。最后的呈现是:首先是和谐的概念,在新时代中的新含义„„当然,和谐并不仅仅是这些„„
而她去年一次无果的采访也与一篇“失败”作文有关。厦门一名1990年代末出生的小学生写革命烈士“叔叔”时,批评“有些政府官员、学校领导在烈士墓前流着鳄鱼的眼泪,猫哭耗子假慈悲!而不顾我们孩子们心里真正的想法以及教育效果”。
愤怒的母亲将这篇被老师判为零分的作文传至网络后,却婉拒了所有媒体的采访,“孩子还没毕业,这可以理解吧?”
说真话的日记
何易觉得“此前的世界观瞬间被颠覆了”,“美国孩子可以直接把真话写进作文里,而我们,从小就为说真话还是假话困惑着。”
林嫣至今仍坚持写日记,这一习惯源于初中,起初是记录些“琐碎、意义渺小、不够格写入作文”的事情,后来越来越多的是没法写入作文的“真心话”——
比如,对徐志摩、戴望舒、郁达夫被历史教科书冷落于角落的看法;对1999年中国驻南使馆被美轰炸后,一些大学生上午游行反美,下午到美领馆前排队等签证的看法„„ 按林嫣的说法,他们这一代人几乎是在双重人格的塑造中成长起来的。
帮郭初阳考据出爱迪生真相的是其学生何易。这名生于1990年的男生从高中起即赴美国读书,现就读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大二。他的美国同学得知中国语文课本里居然有《爱迪生救妈妈》时,张大了嘴,“天哪!这跟鳄鱼会跳舞有什么区别?”
当时,何易觉得“此前的世界观瞬间被颠覆了”,“他们可以直接把真话写进作文里,而我们,从小就为说真话还是假话困惑着。”
1998年,林嫣念高一,认识了刚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的韩寒,在日记中,她将彼时受到的震撼比作“文艺复兴之于意大利”。这个同龄人居然得以完全自由地生长,他宣称只感谢两个人,“一是我自己,读许多书。二是我父亲,允许我读许多书”。
始于1998年的新概念作文是过去30年作文改革中的颠覆性突破,其出题方式颇为搞怪,比如,老师拿个苹果咬了一下,放在桌上,就让学生写;诱惑也极大,一等奖获得者可免试进入名校。不过,2001年始,教育部叫停一等奖获得者免试入名校的资格,新概念渐次淡出主流视线。
林嫣的老师也从不鼓励学生分心参加新概念,更不赞成学习全盘否定中国教育制度的韩寒。老师有老师的判断,“那是剑走偏锋,那个韩寒啊,张狂几年,也就消停了。他的狂,在中国没有生存土壤。”
临近高考,林嫣“说真话”的一半渐渐让位于“政治正确”的另一半。作文练习,也多是历年高考作文题。
2001年,林嫣考入北京某名校中文系,自以为从此“重获新生”。她刻意找寻并追捧那些被中学历史教科书“文学与艺术”部分所冷落、隐去或否定的作家作品。
她发现周围有着相似逆反强迫症状的同学比比皆是。“肯定过去否定的,否定过去肯定的,”
林嫣说,“我们真是奇特的一代。”
但两件事情让她产生怀疑,历经多年,是否还真能将曾经分裂的自己合二为一?
一件是她刚进大一时发生的9·11事件,学生食堂里的电视新闻每播到那段“美帝国主义”标志性建筑被毁的惨烈景象,偌大的食堂总会迸发出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
另一件是研究生即将毕业时,合肥数以千计的年轻人涌向法资超市家乐福门前抗议,示威者打出各种口号,其中一条是“牛鬼蛇神现出原形”。
不再当中学老师的郭初阳成了一名自由教育研究者,加盟一家语文培训机构,为孩子放映、分析经典电影,引导他们要像“拍一部美好而真诚的电影一样去写作”。
林嫣得知,另一位67岁的邢台老师退休后,专门办起了作文班,“我们已经没有信仰,绝不能没有灵魂。教作文,还要安顿了孩子们的灵魂。”他说。
一直在作文里坚持说真话的韩寒,不仅“生存”下来了,还以一个真诚的公共知识分子形象,入选数家媒体的人物。林嫣最喜欢其中一句致敬词,“他的故事,是过去十年中的美好的一部分”。
林嫣仍然在写日记,作为一名新派媒体的记者,她与同事们在工作中仍会经常碰到说真话还是假话的困惑,她只好把不能说的真话写进只对自己开放的“日记”里。
而那些对“作文必杀结尾句”调查深有同感的回帖和自嘲,也不再像刚开始时让林嫣那么兴奋。她已经敏感地意识到,即使现在,面对现实利益时说真话还是假话的试探,许多人似乎总在写当年的“作文”。
不过,最近她发现,在网络极度发达的时代,当压抑许久的真话终于找到渠道表达出来时,已经憋得变了“色”——生活状态严重分裂的人们,对之前流行的木子美日记中赤裸裸的真实热烈追捧,即使是不堪的真话,也被视为稀缺资源。
眼下,最广为人知的是一个叫韩峰的局长“叔叔”,其详细记载数段婚外情、受贿细节等很黄很腐败的日记被曝光于网络。此前不久,“韩叔叔”刚被上级领导表扬,“过去6年的工作卓有成效”。
出人意料的是,韩寒却在博客中强烈建议网民们放过这位干部,在他看来,比起那些已习惯性浸泡在谎言中的官场人士,这位写日记的“叔叔”已足够真诚。
(本文中林嫣为化名,她不愿意写出真名,“怕被人嘲笑”。)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content/43349/1
第五篇:说谎作文
记忆像一片美丽的海滩,一件件往事就像一颗颗五彩缤纷的贝壳,我就拿一个给大家看看。
那是我第一次说谎。有一天我在家里闲得无聊,便想起了玩火,我用打火机把纸点燃,看着它慢慢的燃。着,我想看看姥姥有没有发现我在玩火,于是,我就把纸藏在身后,走进了姥姥的房间,虽然纸没有被姥姥发现,但是刺鼻的烟味让她闻了出来,她问:你有没有玩火?我急忙说:‚没有‛。姥姥说:没有就好。我急忙跑了回去。这是我发现快烧到手了,急忙扔掉,用脚踩灭了它,这张纸眨眼就变成了‚黑海带‛。一会儿,妈妈来了,发现了这个‚黑海带,她问姐姐是不是她烧的,姐姐说:不是的,我连忙说:也不是我烧的。这是姐姐和妈妈疑惑的目光投向我,妈妈那往日慈祥的面孔变得严肃起来,她说:说谎可不是好孩子,本来就已经犯错了,是不是还要错上加错?他又问是不是我烧的。我勇敢地向妈妈承认了错误,妈妈说:‚对‛,这才是好孩子。我想,妈妈说的对,说谎像一个日本学者所说:‚说谎犹如朝天空吐唾沫,最终还会落到自己脸上,‛是啊,说谎躲得了一时,躲不过一世!篇二:撒谎
撒谎只会给人带来坏处,不会给人带来好处的。这是我撒谎后的感想。我是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按理来说我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不应该让爸爸妈妈操心了,可是我还是让爸爸妈妈操碎了心。我一直有撒谎的坏毛病,爸爸妈妈采取了许多的办法,如:让我写检讨,罚我抄课文,罚我打扫卫生,来一顿‚皮带炒肉丝‛,可对我一点用都没有。每次在爸爸妈妈的‚逼供‛时,谎话就不由自主地说出口,每次被爸爸妈妈戳穿后,总会挨一顿重罚。
比如说今天晚上,妈妈问我:‚今天去书城了嘛?‛谎话想都没想就说出来了:‚去了。‛‚那垃圾为什么没倒?‛‚我,我忘了。‛妈妈听了后,毫不留情的戳穿了我的谎言,罚我跪了半个小时的搓衣板,跪得我膝盖到现在还麻着呢!唉,知道现在何必当初呢?如果我刚刚说了实话,我就不会跪搓衣板了;如果我不跪搓衣板,我的膝盖就不会麻了。
我的说谎毛病用我妈妈的话说,我的特长就是撒谎。因为我撒谎就跟说话一样,面不改色,心不跳。我要好好地克制住自己,不能让谎话再从我的嘴里溜出来了,我决定,今天晚上的惩罚也就是我最后的一次惩罚!篇三:说谎
我第一次说谎,是在我二年级的时候。那时,我的家里学校很远。妈妈每天都拿1元钱给我放学回家。
有一天,放学了,学校门口挤满了卖东西的人。有卖土豆丝的、有卖烧烤的、还有卖珍珠奶茶的。我看见了这些吃的,好像口水都流了三千尺,何况我的肚子也在咕咕叫了。我花了我的车钱卖了几串烧烤吃,于是,我只有走路回家了。回到家已经很晚了,家里已经在吃晚饭了。妈妈问我:‚你怎么这么晚才回家?‛我愣了一下,说道:‚路上堵车了,所以现在才回来。‛我妈妈没想什么,就以为真的路上堵车了。那天晚上我一直没睡着,我一直在想:我是把实话告诉妈妈呢?还是就这样瞒下去?我得心里就像十八个竹篮打水——七上八下。我突然想到了老实说的话:‚一定要做个诚实守信的人。‛我决定第二天早晨告诉妈妈实话。
第二天早晨,我鼓起胆量对妈妈说:‚妈妈,昨天我说慌了。其实……其实昨天我是走路回来的,我把车前花了。‛妈妈听了说:‚这次妈妈不怪你,你就是应该知错就改,下次别这样了。‛
从此,我在也没说过慌。我会永远记着老师的那句话:‚要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篇四:说谎
说谎是每个人会犯的错。只是有些人讲的是善意的谎言,有些人讲的是恶意的谎言,又或者是觉得说谎很好玩。世界上每个人都会说谎。记得小时候我很喜欢拿着妹妹的东西到处跑来跑去,有次妹妹问我有没有拿他的手表,我说没有,但事实上我把妹妹的手表拿去藏起来了,妹妹到处东翻西找,却还是找不到她的手表,最后她哭了,因为那是爷爷送给她最珍贵的礼物,我只好把手表拿出来还给妹妹并且告诉她是我拿的,妹妹看见手表终于破涕为笑,原以为妹妹会很生气的骂我,但是她没有责怪我,而是告诉我勇于承认是很好的。说谎是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虽然我没有被惩罚,可是我有看过别人说谎而付出的代价,不是被骂就是被打,更严重的话会失去自己的自由,说谎后一定要记得诚实,否则会失去自己的友谊还有别人对你的信任。
不一定每个人做得到‚诚实‛这两个字,有人说:‚诚实是做人之本‛,又有人说:‚诚实为上策‛这两句话我们一定要谨记在心,绝不可以忘记。记得,如果说谎了,要记得诚实,不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篇五:说谎 今天,爸爸妈妈都要上班,他们叫我去奶奶家,我不肯去,因为我心里早就想好了一个‚阴谋鬼计‛。
早上爸爸妈妈上班去了,我睡眼蒙胧的醒来了,第一件事就是叫一下妈妈,确认她不在后就连滚带爬的到了电视机前毫不犹豫的按下了电视机的开关,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时间流逝一下子就到了中午了,妈妈突然打来一个电话让我惊慌失措,我想看了这麽长的电视,要是告诉妈妈,妈妈必定会大发雷霆的,我还是撒一个‘善意’的谎言吧,因为妈妈说善意的谎言是可以原谅的,所以我就说我在做作业啊,你不用担心的,顺口问了一句,可以玩电脑吗?妈妈想了一会说,可以,但是要少玩一会。
我喜出望外,挂掉电话后,我连忙搬出电脑,专心致志的玩了起来到晚上我一样作业都没做过,这才想起妈妈说今天把作业都做完,连忙关掉电脑做了起来,可是我后悔莫及还是被妈妈逮了个正着,原本还以为要挨皮肉之苦,可是妈妈却没让我挨反而让我好好反省一下这时我的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
篇六:说谎
每个人都说过谎,我也不例外,每次说谎的时候心里就发慌,所以我不太喜欢说谎。暑假的时候,妈妈每天都要让我读一些经典如《老子》、《易经》、《大学》、《千字文》……。有一天,我读的是《老子》,可不知为什么,那天我不想读了,也就没读,我想反正老妈没让我背,我就说我读过了不就行了吗,她又不能到我这里来看着我读。可是想得好,做起来却很难,下午,妈妈回来了,妈妈问我:‚沙沙,今天《老子》有没有读?‛‚没……哦……读、读……过、过了‛,我心里好像有一只毛毛虫在爬。又好像有一只活泼的小兔子在我心里‚砰、砰‛地跳,我把手握得紧紧的,感到身上的汗毛孔都流出一滴一滴的汗水,整个后背都湿了。我刚想说:‚妈,对不起,我没有读。‛,还没开口,这时,妈妈对我说:‚我们到小林面店吃饭吧。‛我一路上都一直低着头,不敢看妈妈的眼睛,生怕也发现,说谎可真不好!
这件事我还一直记在心上,我很后悔,以后我再也不说谎了,我觉得说谎可真不好。篇七:说谎
我小时候说过一次谎,不过我已经很久没有说谎了。但上个星期四,我又说了一次谎。星期四那天,在操场上训练完之后,我高高兴兴地向教师走去,心想今晚一定能吃上一顿美味的饭菜,因为我考试得了个‚A+‛,97分。
回到教室,‚停!‛班主任老师铿锵有力地说,只见老师‚啪‛地一声,像法官似的对我说:‚你过来。‛我莫名其妙地走了过去。‚你昨天是不是在大院里走了?‛那个‚院子‛是我们学校外面的贸易市场,里面很多好玩的东西,但我们学校规定上学和放学的时候,不许从‚院子‛那里走。那天我偷偷跑进里面去买了一把玩具剑。我想,如果承认了,老师一定会骂我一顿。如果不承认,老师可能也不知道。于是我说:‚没有。‛‚好,不承认是不是?昨天谁看见他在那里走了?站起来!‛老师对全班说。有几个人站了起来。‚你到大院子去干什么?‛老师问我。‚他去买东西了。‛我还没有回答,我的同学小明就告诉了老师。我真想走到小明面前狠狠地打他,让他变成熊猫。这件事使我得到了严重的惩罚:老师把我的星都摘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