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质高效数学课堂不可或缺的三个方面
优质高效数学课堂不可或缺的三个方面在平日的教研活动中,每次参加拼客,总感有些人的评课很随意,上节课这样平,下节课那样评,评课核心游移不定。而各次评价能容的交集部分,比如教学准备充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流畅、教学重点突出、板书规范等却是放之各学科皆准的套话。
那么,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优质高效的标准是什么?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所以评价一节数学课是否优质可能有很多标准,但我们认为优质高效数学课堂存在着三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切入点、探究性、生成性。
一、切入点
每一节课怎样教,教材编写者并没有给出多少提示,怎么切入这节课的能容,怎样教会学生这些能容,教师需要凭自己的才能进行重组设计。
教师必须设计一套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符合学科学习逻辑的教学方案,一条简洁、科学、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主线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前提条件。主线的确定,关键在于寻找一个好的“引头”----教学切入点。
在数学课堂中,好的切入点,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基础。有了好的切入点,教学过程就能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课堂刚开始时,学生的思想比较松懈,注意力尚不够集中。如果我们的课堂导入方法巧妙而又恰当,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愉快地走进课堂,积极地获取数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探究性
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他们都希望自己被认可,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这,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一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很强的思维意向。探索得来的知识最难忘、最深刻,比教师直接给出的更有效,学生能体会到“发现”的真正乐趣,也只有在探索中,才能更快地得到提高。所以,探究性是数学优质课堂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探究性也是让数学课堂精彩纷呈的重要途径。只有数学课堂具有了探究性,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优质课堂。
三、生成性
理性探索精神是数学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方法,不一定严格按照教师事先设定的方案进行,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多项互动中会产生丰富的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所以一节优质的数学课应该具有高度的生成性。可以说,没有任何生成性的数学教学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教学,如果一个个鲜活而富有个性的灵动个体被完全禁锢在教师事先给定的框框中,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教育的失败。课堂上的探索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对数学、对世界、对社会认识和态度的动态过程。数学生成性教学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的更生动、更有效,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它对教师全面素质的要求也很高,这种素质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而且包括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
强调生成性,并不代表否定课堂的预设。在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没有课前精心和充分的预设,课堂即使出现了生成的素材,教师也不会有捕捉的意识;即便捕捉了,也很难演绎出精彩的生成。所以,课前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一节课应重在预设,贵在生成,也只有课前巧于预设,才会有课堂的妙于生成。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捕捉和利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因时、因地、因人、因势、因情去做灵活、及时的应变处理,使教学过程为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成为激发师生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激情的过程。温学英
第二篇: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
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
黄凤山小学张乃丽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直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这几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在践习着,探究中,摸索出了一些东西,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追求高效课堂要了解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1、了解学生个性。大多学生的个性是在学习中他们最爱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
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 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3、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有针对性的进行团体学习辅导和个别学习辅导,搞好提优补差工作。
二、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种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
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叶澜教授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是的,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教育活动,才能与学生形成平等与友好,理解与尊重,信任与接纳,关心与帮助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样,在平等、和谐、快乐、安全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展现出他们的才华和智慧,学生表现出他们的天性和聪颖。因此,有人说:“课堂因差错而精彩”!
三、充分的课前准备
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一门课压根儿没有兴趣,那就根本谈不上要去认真学习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顾客是上帝”,试想:没有学生,又何来教师?学生又何尝不是教师的“上帝”?有了这层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就会从真正意
义上蹲下身去,变课堂教学的“领导者”、“权威者”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行为的榜样者、情绪的疏导者、心灵的引导者,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减轻课堂高压,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真诚和善意,从而建立对教师的信任,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促进对知识的接纳、融汇、贯通,促进知识的吸收内化,实现课堂高效。
五、给学生留一点时间,他会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我们会首先对于某些问题进行预设,预设归根到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但千万不要把课堂的学习预设的满满的,不留一点余地。在老师提供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设置的问题空间符合学生能力的前提下,如果学生没有预设生成,比较好的选择就是给他们时间,有时学生没有回答并不代表结果是0,只是在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型,或还未与原有经验建立连接而已,这就需要时间。教师在教学中要舍得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机会绽放智慧火花,表现自己的创新才能。要相信学生:我们给学生一个天地,他们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可安排小组学习,课前为各小组提供各种形状的图形,课上让学生将各种图形分分类。学生在小组讨论、操作实践、交流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按有几条边来分类的情况,并以此来命名图形……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有了自由探究的空间、自由摸索的时间、自由发挥的舞台、自由展示的天地,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个性得到了张扬,积极的情感得以培养,课堂的生命力在此得到了体现。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更高效。
教学论文:
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
黄凤山小学张乃丽
二00四年元月
第三篇:打造优质高效的数学复习课堂
打造优质高效的数学复习课堂
——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
[ 2009-3-25 8:02:00 | By: 朱素娟
打造优质高效的数学复习课堂
——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初三数学复习,应是在复习知识的同时,强化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注重知识的再现和数学思想的培养,在复习过程中,“引导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视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为此,提出数学复习教学的课堂结构的五个环节,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寻求有效地教学模式。
[关键字]课堂教学复习实效
众所周知,初三是初中教学的重要时期,初三数学复习课不同于其他年级的复习课,初三数学复习课并不是单线性的复习旧知识,它要求学生既要“温故”,更要“知新”,既要巩固基础知识,更要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而复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应把复习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的再认识过程,从更高的层次、更新的角度进一步掌握、理解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如何立足课堂本身,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呢?我认为抓好初三数学复习教学的课堂结构尤为重要,课堂结构以什么模式呈现决定着复习的效果,经实际教学探索发现,初三数学复习教学的课堂结构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基础知识回忆整理环节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的遗忘曲线,学生对知识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通过有效的回忆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填空、表格、框图、知识网络结构等形式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复习内容,并选择一定的角度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备课时教师不能把上述问题变成简单的填空,还要适当综合,在关键处给予指导和点拔。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尽量独立地回忆各个知识点,确实不能回忆时再翻课本找答案。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全面准确地回顾、整理学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样主要是让学生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网络结构,为后面的问题解决做好知识储备,是知识的内化和构建过程,比教师单纯地讲述效果要好得多。
二、基础知识检测环节
复习阶段很多内容是旧知识的呈现与应用,然而许多学生“眼高手低”,课堂上一听就懂,而课后一做就错,同时感觉复习课枯燥乏味,大大影响了复习课的效果。因此增加课堂的检测性与评比性,对于克服这些困难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回忆了基础知识后,可以安排
1——5个选择和填空练习,其目的一是为了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通过知识的简单应用为后面的例题处理作好铺垫。例如:在复习勾股定理后,可以给出两直角边求斜边、一直角边和斜边求另一直角边,已知两边求第三边(两种情况)、然后再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梯子靠墙等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当堂进行评比积分,既明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复习效果,具有很大的帮助。
三、典型例题讲解环节
我们知道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本身,而是让学生来探索与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和方法,并且获得情感上的积极体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灵魂”。要充分发挥典型例题的功能,使之重新激活学生课堂上的求知欲和挑战欲,避免题海战术。如何发挥以例代类的效果呢?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思考:
1、易题精讲
有些例题是为学生熟练定义、定理、法则等设计的,其目的是强化双基训练,这种题涉及知识点较少,难度不大,但往往是综合题的“垫脚石”,起导向作用。一些大题都是由若干基础题组合而成的,综合题其实是基础题的综合,因此这些基础不可小视,须正确对待。
(1)找出解题的突破口、点拔。(2)看它所反映出的数学思想方法,总而言之,在对它们的讲解时,须“精讲”,将学生引导到某个知识点上即可。
2、陈题新讲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例题在经过一次讲解之后,往往放置一边,造成学生轻视旧题,一味求新,从而走入题海的现象,在复习阶段的教学中将其变化延伸,拓展学生思维,于旧题中挖出新意,耐人寻味,留给学生的印象也深刻得多。
3、小题大讲
有些例题,特别是有些选择与填空,很容易被忽视,其实内涵丰富,若能深入挖掘,善加变化,往往能举一反三,达到以例例代一类,甚至知一片的目的。
4、多题一讲
有些例题,图形的结构、问题的背景、解决的方法有类似之处,甚至有些题目就是同一题设条件,只是结论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因此进行多题讲一题,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使学生感到很多题目可以借助于同一核心知识与方法来解决,只要将题目的内涵与外延挖掘彻底,进而灵活运用就可以了,这样可促使学生的数学复习更有信心,不至于被大量的复习资料弄得无所适从。
5、一题多变
有些例题,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将其适当引伸、推广,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己探究的良好习惯,对处在紧张复习阶段的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无疑也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如果我们教师在平常的复习、备课中注意这方面的研究,对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培养能力定能起到积极作用。
6、深题浅讲
有些例题,题型新颖,综合难度较大,学生往往对此一筹莫展。因此,例题教学时,应根据题目特点,找准突破口,巧妙降低难度,将大题化小,深题化浅,让学生豁然开朗。
另外,要求学生重结果,更重过程,因为过程就是要为结果服务,所以要强化分析过程,可以要求学生按照四个步骤来解题:(1)审题,已知是什么?求证或求解的问题是什么?
(2)思考,需要用哪些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本问题有几种方法解?哪种方法较简便?(3)求解,格式规范,表达清楚,书写整洁,步步有据,(4)反思,本题解决中是否有不合情理的地方?它与哪些题有联系?有没有规律性的东西?是否发现新的结论等等。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题目特点,掌握解题思路,重视过程分析。解题规律要总结,例题解答之后,要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总结解题经验。其目的是训练灵活应用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将较综合的题目分解为较简单的几个小题的能力,这样就能举一反三,化繁为简。
四、课堂检测环节
这是对复习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运用,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又一次升华。掌握知识是形成技能的前提,多做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基础,数学复习中的“练”,是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在复习阶段,多做一些练习是十分必要的,但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注意练习题目的变式和系列化,避免大量重复的机械练习。
2、注意对学习练习结果的评价、反馈,对其中暴露的缺陷和不足应及时矫正、补偿。
五、课堂总结环节
这是整节课系统的概括,是全部教学活动的落足点和归宿。一般包括:
1、站在整个中学数学体系的高度,完整地归纳概括复习内容。
2、概括总结数学思想方法,说明适应范围和应注意的问题。
3、对复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要一再强调,必要时可选配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课外练习。
著名特级教师徐斌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准备一节课”。
第四篇:构建优质高效数学课堂的几点体会
构建优质高效数学课堂的几点体会
禹城市解放路小学齐淑青
所谓优质高效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通过教师精心的设计,使得尽可能多的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维训练及数学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获得尽可能多的收获。我借鉴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经验,在实践中不 断探索,对于构建数学高效课堂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了解学生需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是数学课堂优质高效的前提。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主体,作为老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上班前,我总是注意检查一下自己的着装打扮是否得体;上课前,我常常做一做深呼吸,听听歌,以保证自己心情愉快,努力将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确保整节课都能精力充沛,富有激情;课堂上,平时在严肃认真的我现在也总能在恰当的时机和学生们开开玩笑,幽默一下;课下,我经常和学生沟通交流,渐渐地,融洽、健康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形成了,他们喜欢你教的科目,想没有高的效率都难!
二、合理、优化的课堂结构是数学课堂优质高效的关键。在一节课中学生既要能掌握基础,又要会拓展迁移,提高课堂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我认真研读这种教学模式的精髓,吸其精华,在平日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引入新知,出示目标,学生自学。
当新知识引出后,用小黑板或者是简洁板书亮出反映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一般情况下自学根据当节内容的复杂程度安排5—10分钟。
2、检测自学情况。
自学完后,教师采用“说题教学”的方式检测自学效果。所谓“说题教学”是指让学生在课堂上说题目的条件、结论以及设计的知识点。教师根据学生的说题情况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对于学生已通过自学掌握的知识和存在问题的知识应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情况下,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要参与说题,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自学情况,此过程一般5分钟。
3、教师导学。
导学就是教师引导、指导学生学习。针对所检测的情况,确定导学内容,对于全部学生均已掌握的知识在导学过程中可一笔带过,而对本节重点、难点,特别是中差生在说题过程中反映出的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精讲,精练,重点强调。在精讲重难点以及反馈的共性问题时,可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讲解,达到使学生明确知识点,解决问题的目的。此过程一般15—20分钟。
4、当堂达标检测。
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目标达成的情况,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10分钟左右的检测题,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检测要求独立完成,一般可点中差生上台演板。检测完后学生交换批改,教师和学生集体批改黑板上所演板的题目,因是中差生,所以黑板上所演板题目所反映的问题均比较典型,在批改过程中,要求台下学生指出黑板上答案的对与错,并说出为什么错,实现兵教兵。此过程一般10分钟。
5、总结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可根据时间情况做一定的拓展延伸提升性练习,这一环节既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节知识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此过程一般2—5分钟。
数学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追求的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每一个一线数学教师都应以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为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出适合自己,也适合自己学生的优质高效策略,力争让自己的数学课堂向优质高效更进一步!以上几个方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希望能对各位同仁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第五篇: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好课的标准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即“五实”: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有效教学绕不开的三条规律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优质教学,有3条教学规律是绕不开的。
规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
规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靠教师的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教——扶——放)
规律三:温故而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一切教学都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良性循环:学会——兴趣——愿学——学会
恶性循环:学不会——没兴趣——不愿学——学不会 成功教育的教学策略是“低、小、多、快”四字要诀,“低”即低起点,“小”即小步子,“多”即多活动,“快”即快反馈。
■衡量是否符合优质课的三个标准 理念层面:
主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次要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依标施教、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操作层面:
主要看学生是否做到: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自评互判。次要看教师是否做到:引人入胜;精导妙引;结尾无穷。
策略层面:
能否做到开头引人入胜,中间高潮迭起,结尾余味无穷。是否能扬长避短,按照自己的习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能否做到狭路相逢是勇者,同时出奇制胜。
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下面具体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加以阐释、判断。
一、从理念层面看
(一)主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1、自主学习的程度。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程度如何,主要是看课堂活动中是以学生为主还是以教师为主,具体要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自由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目标、方法、进度以及对结果的评价多大程度上由自己决定的;能动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时间度就是看学生有没有自学时间,自学时间有多少;创新度就是看这节课中学生是否有所创新。一般来说,自学课学生是容易创新的,但不是每节自学课学生都有创新。
2、合作学习的效度。合作学习是指有共同的学习目标,采用小组与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它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建立的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组的选题是否科学;分组是否合理;是否互赖互动;是否有预设有生成。所谓选题科学,就是所选主题符合重要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这四个标准,否则就没有探究价值,或无法探究。合理的分组一般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人数也不能过多,以4—6人为宜,每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互赖强调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都是小组成功所需要的和不可取代的,并且因为每个小组成员的资源、角色以及责任不同,他们对共同努力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贡献,就是说组员之间是相互依赖的,谁也离不开谁,小组的成功是建立在每个人成功的基础之上的,有一人不成功,小组就没有成功;互动强调的是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支持。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任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不精彩的课,我们强调在预设中有生成,在生成中有预设。
3、探究学习的深度。从本质上说,探究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具有深刻的问题性、广泛的参与性、丰富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探究活动。
探究学习的深度如何,主要看学生有无有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问题的数量是否多质量是否高。问题指的是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或是关键、重要之点。“问题产生于当某一生物具有一个目标,但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标之时”。我们认为,一节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教师善于启发;教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学生的探究有深度。
当然,一节课不可能完全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但只要一点体现得好,就是一节好课。
(二)次要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时时问自己:“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用吗?什么时候有用?这样的方法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吗?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节课也是如此,我们传授的知识、教给的方法、培养的能力以及价值导向,都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两个基本点”之一,就是坚持依标施教。“依标施教”就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这是因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一个课程标准可以编写多套教材,我们在教学中所依据的不可能是“多套教材”,只能是唯一的课程标准;另外,在当前学业考试命题中,我们依据的也是课程标准,不可能是哪套教科书。所以,评价一节课,主要看它是不是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至于该节课是不是“讲通学透”了教科书,不是我们所关注的。
3、“两个基本点”之二,就是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所谓人文性,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求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生活化、个性化(选择性)、有地方特色等;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所谓综合性,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一节课本身应体现综合性,可以是相关知识的综合,也可以是学教目标的综合,也可以是看问题的角度综合,等等。
所谓开放性,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应是开放的,不只固定在某一种思想或理论上,而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教学目标是开放的,目标设定不仅限于教学内容的完成度,而是从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养等多方面入手;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改变学科教学的单一性,体现社会学科的综合性;教学结尾是开放的,一节课结束时应在总结、升华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所谓实践性,就是要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二、从操作层面看
(一)主要看学生是否做到: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自评互判。
1、联系阅读。“联系”即综合,或彼此接上关系,“阅读”即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过程。联系阅读,就是指在教师的导引下,学生从相关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就是学习,没有阅读就没有学习。阅读在人的一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我们要看学生是否进行了阅读,而且要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否围绕目标,对相关知识进行纵横联系、互相贯通,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2、主动问答。“主动问答”即学生自主、积极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肯尼思 吕 胡拂说:“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因为“提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美国斯特尔 G 卡尔汉),“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美国布鲁巴克)。可见,主动问答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教学艺术。
3、自主讨论。讨论,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的活动。自主讨论是指在教师的导引下,学生自选问题,并就这一问题自由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以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的活动。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辨证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自评互判。自评是指自我评价,即以自己自身作为评价主体而对自我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全面认识自我,发现优点、鼓起信心、认识不足、反馈调节;互判即相互评价,是指学生们相互促进的评价,它重视相互学习和相互提高,即通过学习活动发现伙伴的优点,以此相互认识、相互激励、相互提高。
罗杰斯认为,当学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和就会得到促进。就是说,只有学习者自己决定评价的标准、学习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程度等负起责任时,他才是在真正地学习,才会对自己学习的方向真正地负责。(施良方:《学习论》 1994年,410 420页)
关于相互评价,朱智贤、林崇德研究认为,初中生评价能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关于这一点在其他年级的学生中是少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开展相互评价。以上四个环节,不是每节课都必须要做到的,但只要一个环节做得好,就是一节好课。
(二)次要看教师是否做到:引人入胜;精导妙引;结尾无穷。
1、引人入胜。“引”指的是“引出课题”和“进行指引”,“入”是让人处于某种状态或境界。“引”是手段,“入”是目的,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引人入胜指的就是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对某一课题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或境界的教学行为。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要看是否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
2、精导妙引。“精导”即精心指导,“妙引”即巧妙引领。精导妙引就是一节课的进行中,教师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阅读、问答、讨论、评判等学习活动,给予精心指导、巧妙引领的教学行为。其目的是掀起学习高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要看是否有一个教学高潮。
3、结尾无穷。指的是一节课的结束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升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行为。如果开头的艺术是为将学生更好地引到教学胜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话,那么结尾艺术,就是要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将最佳效果从课堂之点辐射到课后之面,从而使学生步入人文精神之胜境,达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境界!所以,一节课不仅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而且还应有一个回味无穷的结尾。
三、从策略层面看
(一)能否做到开头引人入胜,中间高潮迭起,结尾余味无穷。
一节好课,除了开头引人入胜,结尾余味无穷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间要有高潮,不一定要“高潮迭起”,但至少要有一个“高潮”。所谓高潮,就是一节课中最兴旺发达的阶段(亮点),或矛盾冲突最尖锐、最紧张的阶段(冲突点)。教师精导妙引,用艺术性的手法掀起教学的高潮,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说,教师掀起的教学高潮,有强烈的激励功能、鲜明的愉悦功能、很强的促学功能和潜移默化的审美功能。所以,在一节课教学中,教师应精心指导、巧妙引领,努力掀起教学高潮。
当然,在制造高潮的过程中,不能“头”“尾”不顾、随意拖堂。因此,在“信马由缰”的教学过程中,该“出手”(开头)时就出手,该“收手”(结尾)时就收手,努力做到“收发自如”。
(二)是否能扬长避短,按照自己的习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而且不同的人特点不同。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是看教师是否能够扬长避短,按照自己的习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别人可能会提出很多很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有的甚至是他们这些专家成功的法宝。对这些意见或建议,教师应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参考”,符合自己“习惯”的可以“吸纳”进来,但决不能“照搬”别人成功的经验。说实话,一个比较优秀的教师,只要扬长避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一般都会成功的。
一般来说,教师只要坚持这样做,终有一天会达到“随心所欲,顺其自然”之境界的!
(三)能否做到狭路相逢是勇者,同时出奇制胜。优质课展评,是高水平的较量。在高手如云、强手如林的情况下,要坚信“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要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气势,做到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当然,也不能有勇无谋,在战术上还是要重视“敌人”的,其中一条重要的“战术”,就是“出奇制胜”,就是要在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露一手”,以收“豁然开朗” 或“拍案叫绝”之效!一般来说,“出奇制胜”的“战术”往往是没有“套路”或“招式”的,因为“武功”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平淡见真奇”!
■给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十点建议
1.一定要重视课堂的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要做到灵活多变,引“生”入胜。
2.课堂上,教师进入状态,精神饱满;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还有幽默。让课堂上有笑声,学生才会愿意上你的课。
3.在课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用教材教,从创造性加工教材开始,教师要对教材科学地重组、合并、放大、缩小,添加、删除,让教材符合你的学生的实际,符合你的学生的口味。
4.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讲,讲出自己的理解,讲出自己的特点,讲出自己的风格,千万不要照本宣科。
5.课堂上教师的全部功绩在于“引导”。好学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教师“引导”出来的。好教师就是善于“引导”的教师。
6.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学会“偷懒”。教师“懒”一点,学生才会“勤”一点。一名“懒”教师会培养一班“勤”学生,相反,一名“勤”教师,就会培养一班“懒”学生。
7.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学会“装儍”。教师“儍”,你的学生才会聪明,否则,教师太聪明,你的学生一定变儍。现在,我们的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太“聪明”。
8.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学会“踢皮球”。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要当“保姆”,什么事情都包办。教师要学会把皮球踢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9.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找出学科的难点;一定要从学科本身的特点,确定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10.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注意课堂的生成,要善于捕捉教育机会,要注意学生的思路。千万不要什么情况下,都按自己预设的教案进行。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牛学文《什么样的课是优质课》
2、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有效教学绕不开的三条规律》
3、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朱可《优质课定义界说 :一堂“好课”的标准》
4、河南省济源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孔礼战《给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十点建议 》(见陈捍东:《课堂管理与课堂诊断的理念、策略与技术》(附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