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大枫林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汇报
大枫林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汇报
2013至2014学年第一学期我镇的教学改革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借用张校长的一句话就是“课改进入深水区”。
从本学期第二周我镇教委就在全镇各小学全面铺开进行课改深化活动:首先是各学校以本校为单位在学校内部开展新课改模式听、评课活动;然后从本校选拔出优秀教师再在全镇进行优质课评比,又从中选出了广川镇的课改十佳教师。两轮听、评课活动过后,我镇教委又于11月24日上午召开了一次由全镇所有小学教师参加的课改经验交流大会。我校也趁热打铁,借助此次机会于11月27日上午召开了以“大枫林小学深化课改经验交流会”为题的专项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参加人员为本校全体22名教师,活动当天无一人缺席,活动进行将近两个小时。我做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对此次活动过程进行了详细记录。活动完成后,我对本校老师们的各种见解以及我对本校课改活动的理解整理成了这份汇报。本汇报共分为学校课改现状、实际存在问题、进一步深化措施三个部分。
一本校课改现状 虽然课改已进行了很长时间,我校也涌现出了像冯春芳、郝晶晶、郝冬梅、冯军岭等课改先进教师,其中郝冬梅、郝晶晶两人更是从全镇所有教师中脱颖而出,参与了县教研室的教研活动。但我实在不敢把这一部分内容叫做课改成果。只能算是课改以来我校的一些变化及现状。从学科方面分析:英语学科共有两名教师郝冬梅、郝晶晶已适应新课改模式,能够经常性的应用新课改模式进
1行教学活动;语文学科方面冯蕾、张真、冯军岭三名教师也能应用新课改模式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数学学科方面冯春芳、刘运舫两名教师对新课改有一定理解,在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有较突出的体现。而其他教师倘不能跟上课改的步伐,甚至有个别教师还停留在排斥课改的状态。从学段方面分析:
五、六年级整体课改活动进行的还可以(六年级1班效果最好);二、三、四年级只有部分科目能用新课改模式进行教学活动;一年级倘不能进行新模式教学。从学案设计方面分析:冯春芳、刘运舫、郝冬梅、冯蕾、冯军岭、张真、郝焕敏、王玉荣、郝晶晶、刘治中这几名教师能应用学案进行教学。从学生成长方面分析:已有很多学生在课改中受益,直接的体现是各班中各小组小组长综合素质的提高,几乎从三年级开始每个班中都会有5名甚至更多的学生成为老师课堂上的得力助手。
二实际存在问题
(一)我校共有教师22名,其中45周岁以下的有9人,这9人当中只有6人是全日制师范毕业。而面对的却是12个教学班、517名学生、3人教两班、课时量太大等实际问题。
(二)所谓我校的课改先进教师实际上也只是停留在“入门”阶段,并没有一个人能走到课改的前列,目前本校并没有一人具备冲击“全县课改先进教师”的能力。
(三)多数老师还不能把新课改模式当成常态课来进行,只是偶尔用上一两次,其它时间还是满堂灌。甚至还有个别教师就算一节课改课也上的是一塌糊涂。教师导学案设计粗糙,甚至没有实用性。
(四)课堂追求表面上的热闹,学生的探索过程只是“走过场”。大多教师对课堂教学“探索”的实际操作不能正确把握,认
为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学生动动手就体现了“探索”。一节课结束,老师喊累,学生叫苦,可学生仍没有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一个结论是怎样得出以及被应用的,这就不是充满探索的学习过程。
(五)教师课改热情普遍不高,干劲不足。本校教师对课改有如下种种态度:这是拿学生当试验品;课改给学生带来些什么的,谁也下不了定论;现在的中、高考还不是以“分数”录取学生;中老教师感叹自己年老了,接受新生事物不行了,搞课改,找年青人干去;学校年终考核、奖励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标准,我不用搞课改,只要我抓到“老鼠”(考出好成绩)就是“好猫”,搞课改,操心多,折腾多,也没有实际的好处。
(六)绝大多数教师满足现状,缺乏上进心,缺乏主动求变的精神。对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毫不知晓,绝大多数教师包括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观点还存留于90年代。先进教育理论知识的匮乏、教学基本功的不扎实导致跟不上课改的步伐。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校的课改任务还是任重而道远的,我感到深深的压力,但同时我也认识到碰到困难就原地徘徊停止不前更是错误的思想。因此我对本校今后的课改工作也做了一番思考,制定出了下一步的措施:
(一)加强全体教师课改培训力度:让老师们多读学校订阅《河北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增长教师们的专业素质;年轻教师每周通过网络或光盘等途径学习、观看一次名师公开课;每月召开一次专门针对课改的教研活动;让年轻教师每月写一篇有关课改的小论文。
(二)持续不断地进行课改课听、评课活动:年
轻教师每周必听一节校内公开课,每两周必讲一节校内公开课。
(三)对课改进度比较快的班级进行专门的指导,进一步地提高课堂效率;对于进度比较慢的班级要进行督促,帮助其提高;对于一、二年级如何课改,加快研讨、实践步伐。
(四)对教师的导学案设计进行校内教研、评比,对导学案的实用性进行验证,促使教师能真正的设计、使用高质量的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
(五)各班教师加强对本班各小组组长的培训、引导,最大限度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六)学校加大对课改先进教师、先进班级的奖励力度。对在全校、全镇、全县课改活动中表现出色的教师将在绩效上体现的更加明显;对于课改先进班级将以奖状形式进行鼓励,对本班的所有任课教师进行绩效奖励。
大枫林小学
赵海宝
2013-11-28
第二篇:大枫林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汇报
大枫林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汇报
2013至2014学年第一学期我镇的教学改革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用张校长的一句话就是“课改进入深水区”。从本学期第二周我镇教委就在全镇各小学全面铺开进行课改深化活动:首先是各学校以本校为单位在学校内部开展新课改模式听、评课活动;然后从本校选拔出优秀教师再在全镇进行优质课评比,又从中选出了广川镇的课改十佳教师。两轮听、评课活动过后,我镇教委又于11月24日上午召开了一次由全镇所有小学教师参加的课改经验交流大会。我校也趁热打铁,借助此次机会于11月27日上午召开了以“大枫林小学课改深化经验交流会”为题的专项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参加人员为本校全体22名教师,活动当天无一人缺席,活动进行将近两个小时。我做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对此次活动过程进行了详细记录。活动完成后,我对本校老师们的各种见解以及我对本校课改活动的理解整理成了这份汇报。本汇报共分为学校课改现状、实际存在问题、进一步深化措施三个部分。
一本校课改现状 虽然课改已进行了很长时间,我校也涌现出了像冯春芳、郝晶晶、郝冬梅、冯军岭等课改先进教师,其中郝冬梅、郝晶晶两人更是从全镇所有教师中脱颖而出,参与了县教研室的教研活动。但我实在不敢把这一部分叫做课改成果。只能算是课改以来我校的一些变化及现状。从学科方面分析:英语学科共有两名教师郝冬梅、郝晶晶已适应新课改模式,能够经常性的应用新课改模式进行教学活动;语文学科方面冯蕾、张真、冯军岭三名教师也能应用新课改模式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数学学科方面冯春芳、刘运舫两名教师对新课改有一定理解,在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有较突出的体现。而其他教师倘不能跟上课改的步伐,甚至有个别教师还停留在排斥课改的状态。从学段方面分析:
五、六年级整体课改活动进行的还可以(六年级1班效果最好):二、三、四年级只有部分科目能用新课改模式进行教学活动;一年级倘不能进行新模式教学。从学案设计方面分析:冯春芳、刘运舫、郝冬梅、冯蕾、冯军岭、张真、郝焕敏、王玉荣、郝晶晶、刘治中这几名教师能应用学案进行教学。从学生成长方面分析:已有很多学生在课改中受益,直接的体现是各班中各小组小组长综合素质的提高,几乎从三年级开始每个班中都会有5名甚至更多的学生成为老师课堂上的得力助手。
二实际存在问题
(一)我校共有教师22名,其中45周岁以下的有9人,这9人当中只有6人是全日制师范毕业。而面对的却是12个教学班、517名学生、3人教两班课时量太大等实际问题。
(二)所谓我校的课改先进教师实际上也只是停留在“入门”阶段,并没有一个人能走到课改的前列,目前本校并没有一人具备冲击“全县课改先进教师”的能力。
(三)多数老师还不能把新课改模式当成常态课来进行,只是偶尔用上一两次,其它时间还是满堂灌。甚至还有个别教师就算一节课改课也上的是一塌糊涂。教师导学案设计粗糙,甚至没有实用性。
(四)课堂追求表面上的热闹,学生的探索过程只是“走过场”。大多教师对课堂教学“探索”的实际操作不能正确把握,认为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学生动动手就体现了“探索”。一节课结束,老师喊累,学生叫苦,可学生仍没有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一个结论是怎样得出以及被应用的,这就不是充满探索的学习过程。
(五)教师课改热情普遍不高,干劲不足。本校教师对课改有如下种种态度:这是拿学生当试验品;课改给学生带来些什么的,谁也下不了定论;现在的中、高考还不是以“分数”录取学生;中老教师感叹自己年老了,接受新生事物不行了,搞课改,找年青人干去;学校年终考核、奖励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标准,我不用搞课改,只要我抓到“老鼠”(考出好成绩)就是“好猫”,搞课改,操心多,折腾多,也没有实际的好处。
(六)绝大多数教师满足现状,缺乏上进心,缺乏主动求变的精神。对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毫不知晓,绝大多数教师包括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
观点还存留于90年代。先进教育理论知识的匮乏、教学基本功的不扎实导致跟不上课改的步伐。
第三篇:课改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用爱滋润、用心聆听、播撒阳光的种子
——课改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我深感荣幸!下面就08年下半年以来,我在课改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一起进行交流,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批评。
一、教师观念的更新——播种阳光,爱心滋润,加强心灵对话。
推行课改,首先要更新观念,穿新鞋走老路是行不通的。课改必须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要在学生心中播种下阳光的种子,并用爱心去滋润它,努力给他们创设出一个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用爱感动他们,用心聆听他们的心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二、教师能力的提高——以人为本,着眼课堂,确保课改的推进。
(一)、备课。与课改前相比,在备课上,我更注重备课过程,不在编写教案剧本,而是设计结构式教学方案,更重教法重学法,不再用细节设计来实现教学目标,而是围绕教学目标理清思路框架,学校也不再要求格式整齐划一,而是要因学科因内容因人而异。我们具体的备课流程为:个人钻研教材——集体确定方案——分工设计教案——个人修改创新,在备课上我们集体构思,分工创作,注重课后反思提升,反思已成为我校教师新的思维习惯。我们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在与同伴的交流探讨中获益。钻研、合作的教研风气在我校已悄然形
成。
(二)、教学研讨。在课改中,我们更注重学科教学研究,尊重权威而不盲从,课堂创新却不浮于形式,紧紧抓住学科本质,鼓励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思想。我们改变了原来的做法,从第一次试教开始,所有教师全程参与,人人发表听课感受和教学建议,主任、校长帮助提升。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直接感受和实践,将课改理论一步步转变为可操作的教学形为。
我校还采用多种手段激励教师在先进的课改理念下大胆实践,探索经验,进而促进教师对先进课改理论的理解,尤其是用完备的系列活动计划,体现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分层推进的课改整体思路,这期间我校采用了定期交流汇报制,相互听课制,定期上课改实验课制,课改实验考核制。效果都很显著。
(三)、课堂教学变革。在我校的课堂上,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质疑、批判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的自由和权利;做为平等的一员,参与课堂教学并受到平等对待的自由和权利等。学生这些权利的取得是与老师们思想的转变和职业角色的重新定位分不开的。老师以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样想的,你有什么看法?” 老师在课上成了孩子们可以依赖的学习伙伴.课下成了他们的知心大朋友。
结合课改我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最绩最突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小组内根据成绩结成帮扶对子,形成一帮一或一帮二的学习体制。在教学中,我们将课型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在预习环节中,教师首先给学生出示预习目标及预习提纲,让学生在对文本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由小组长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预习提纲分下去,由他们自主完成,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再拿到组内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在此及时做好点拨、指导,将学生在组内也不能解决的问题予以疏导。
展示环节中,会出现许多不可预知的情况,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从整体上对课堂进行调控。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运用表演、游戏、多媒体、实物、故事等多种形式创设情景,充分调动了学生感官,让学生带着学习欲望和展示积极性进入学习生活,教师本着多表扬多鼓励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教师的及时引导,适时点拨,既会使课堂活起来,又会让预习目标落到实处,从而达到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能力得到提升的目的。
展示过程中,有很多情况是老师不可预知的,难免出现预习目标落实不到位,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疑难问题解决不深入,重点问题没有强化等问题,因此,反馈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反馈课上,教师根据预习课、展示课的学习情况,找出有代表性的、有难度的问题,在组长的带领下,做好归纳和总结,更要注意做到基础知识的拓展延伸和提高。
总之,在课堂上我们少了一些墨守成规,多了一些不拘一格;少了一些自说自话,多了一些百家争鸣。
三、评价机制的改变——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关注学生发展
及时有效的评价可以促使科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学生参与了对自己、对同伴的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有权对教师教学情况提出看法。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采用了即时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等。并根据小组内成员的个人爱好和表现,评选出卫生标兵,纪律标兵,学习进步标兵、文明礼貌标兵,让各标兵负责监督、督促小组成员,给小组内成员打分,小组长整体把握,确保打分的公平性,以便于小组中每个同学都有一种竞争意识,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小组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当然,组间竞争是必不可少的。各小组长负责给其他小组打分,小组长、班委会在每周五下午做组内、组间一周情况总结,依据小组打分和任课教师评分情况,将各小组表现加以通报,各小组做好本周反思和下周学习目标的确定,本着多表扬多鼓励的原则,激励小组活动,充分调动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短短两年的课改实践,学生变了,他们的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老师变了,变得更有爱心,更爱钻研,更有团结合作精神了,变得更能读懂学生对学习兴趣的渴望了,变得能在学生遭到失败的眼神中,读懂学生对理解的企望了。
我们相信,今天的耕耘一定会为明天编织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拔节声“的丰收画卷。
2010年5月14日
第四篇: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崇阳县沙坪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7月10日至7月18日,我们学校六名教师作为第二批次参加了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在为期10天的时间里,通过听专家教授的报告,实地考察,小组交流,班级讨论等形式,进一步更新了教育的理念,增长了新知识,获取了新信息,学到了新经验,清醒了头脑,相信这十天的学习,必将对自身今后从事课堂教学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自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崇阳县沙坪镇中心小学作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中心完小,迅速行动,积极研究新课标理念,认真组织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产生了些许困惑。现在一并提出,请与会的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一、从新课改实践中获得的经验
第一、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实施。如何将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转化为实施者自己的信念或行动哲学,是课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这种由“理念”向“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朝一夕,一年两年就完成的,人的思想认识,人的思维习惯,人的整体素养及社会外部的大环境都可以制约理念的实施和理想的实现。从目前实验区的“成果”来看,有些是急功近利的产物,有些流于形式,有些仅供“展示”“汇报”,不能真正落实于课堂,有些课是“大杂烩”,“大拼盘”,在实验区流传着一句“内容如不够,小组活动凑”的顺口溜,不能不说是新课改带来的一种“流行病”。因此,我们要走出误区,反对任何形式主义的东西,要脚踏实地,实现教育理念的真正落实。
第二、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过去,我们的教师是在教教科书即教教材,而今天应变为教材教,是把教材做为素材,过去认为课程是由教科书、学习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况和教学环境组成,而今天研究认为:知识不仅仅是写在书本上,还应包括师生互动及在互动中产生的问题和对问题的解决上。过去,我们在教学设计上的各种目标,都是预设目标,而生成目标没有被重视,生成目标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及出现了问题的解决中生成的,它在未来的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把重视预设目标转为重视生成目标。
第三、要改变教学模式。过去我们的教学模式是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巩固、练习和提高。如果今天我们依然用过去的教学模式来教学,显然不能适应当前课改的要求,所以要改变教学模式,不局限于固定的模式,应是高度个性化的,多姿多彩的,教为学服务,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要有对教材取舍、调整的能力,备课时要知道教材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要知道学生是带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到学校参与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展示,当把过程还给孩子的时候,学生学习就不是被动的了。学生有发言权,教师不是无所不知的传授者,教学过程要沿着学生的思维路径进行,有些是不可预测的,为了学生的发展,要调整教学进程,使富有弹性的教学设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关注的不是不折不扣的执行教案,而应注意学生的状态,抓住有利时机,因事利导。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在不经意间出现许多亮点,这是孩子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蒙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要及时捕捉,让智慧闪耀光芒;要点拨偏差,让失误得以校正;要引发争论,让思维擦出火花;要剥枝除叶,让质疑抓住主干;要拨动琴弦,让情感得以熏陶;要尊重选择,让个性自主张扬;要满足表现欲望,让生命释放活力。新课程的过程不应是一个不变的程式,更不应该成为一个僵化的模式,而应该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模块,应寻着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情感的波澜,随时调整,三步五环七程序已变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课堂里有没有学生成长的气息。
第四、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原有经验因为新经验的加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是简单信息量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突出而引发的观念转变,结构重组,新旧知识间的这种过程,谁也不能代替,教师要给学生知识重组,知识建构的时间,而不是像过去一样,认为给学生讲的越多,越细,越透就越好。
2、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插话,反驳,提问,补充。而不是怕出“意外”,怕影响进度,丢面子,就对学生的反驳,提问等不理和训斥。
3、在课堂上少问“为什么”,过去我们常常喜欢问学生“为什么”,都是教师想追问结果和答案来证实自己讲的是对的。在课堂上应该多问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让他们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每个学生都是带着他自己的经验知识来与教师交流的,教师要尊重孩子,少问没有什么深层思考价值的问题,不说“我讲这么透了,你还不懂?”“听都没听懂,还想看懂?”之类的话语,真正帮助学生理解明白了才行。
4、要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这是当前课改特别强调的。过去我们都是简单的一问一答。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现在,我们要让学生提问题,给学生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提出他们自己的问题。
5、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探索性学习,学会合作。探索性学习重视的是过程,让学生亲自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出有研究性的人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长期作业,让学生分组完成,亲自动手,去研究、调查、汇报来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和合作的能力。
6、改变师生关系。新文化的重建包括课堂文化、教研文化和学生文化。而师生关系是课堂文化的重要方面。过去,教师常常说“注意听”,“看黑板”,“有溜号的了”等,学生害怕老师,这样的师生关系制约孩子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经常有惊喜,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学生问住,多说“你们还有问题吗?”“还想知道什么?”“你比老师想的好”,老师应该多走下去,弯下腰,蹲下来和学生交流,不要顾面子,不要不允许学生不一样,真正改变过去的师道尊严。
7、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过去一套教材包打天下,现在教材多种多样,在实验区有49种教材,教材的难度普遍降低,知识面拓宽,教师要能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教材内容离学生远的可改为和生活近的,内容难的可降低,在安排学时时,也可以调整进度,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8、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以数学为例,原来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教给学生知识,学生解题能力强。现在却要求教师做到:首先要知道课堂中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是什么关系,睁开眼睛看看课堂之外的数学风景;其次数学教师要懂得儿童心理,从儿童的经验出发,解决生活问题;再次新课程强调数学化,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语文教师,首先要将自己融入文化的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的先进思想,看到文化的走向;其次要积累、感悟、熏陶,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最重要的是人生的体验,是阅读中的感悟和对生活、生命的体验。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增加任务型学习,用所学的语言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完成交际任务。
9、校本课程。目前的课程包括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校本课程要在课外活动的基础上,体现个性,通过不同的校本课程,提高和发展学生在科技、艺术、人文、生活技能、体育等各方面的素养。校本课程首先要根据办学目标来开设,要体现高尚、高雅和高明;其次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开设;再次要根据教师资源,就地取材,从实际出发,利用家长、社会等资源来开设。
二、关于新课改的一些困惑
1、课堂要活起来,但教师在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时,明显感觉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效率降低了,这两者的矛盾如何解决。
在这个问题上,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适应,驾驭能力不足。学生对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感到新奇,往往一节课就是玩。
2、积极的评价体系是否意味着对学生的表扬越多越好。
3、小组学习是否就是合作学习。
在我们学校,这是一个争议颇大的问题,焦点在于合作学习是否就只能是分小组学习。
以上就是我校在新课改实施中的一些不成熟的经验和产生的困惑。不论如何,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教学改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做探索者,让新课标的理念闪光在山区平原、乡村城市的每一间教室里。
第五篇: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城内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新模式的逐步实施,课堂中面临的新问题也越来越清晰,使我们的课改思路也日趋明朗。本学期,我校结合中心校课改精神,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主要工作来抓,以教研为主导,以“说、讲、评”活动和读书活动的开展为途径,全面推进课改进程,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下面谈谈我校的具体做法,与各位同仁交流切磋。
一、从抓教研入手,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树起航标
几年来,我校一直把教研工作作为全面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教研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及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集中学习、集体研讨、同级交流、汇报展示、经验传授、课例分析等形式,及时为老师指引教育教学方向,不断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注入活力。
开学初,由学校教研组成员依据中心校教学工作计划,共同研究商榷,制定出我校的语数教研大课题,并围绕大课题制定出详细的小课题,每周一按计划进行教研。各老师针对每周教研课题充分准备,在教研时把自己的好方法、好思路以及困惑进行交流讨论,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本学期,我校以“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教研主题,依据这一主题制定出了:如何激发小学生说的兴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怎样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如何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等一系列子课题。通过几周的研讨,各老师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己的主导作用,慢慢地放弃了以前以为讲少了就是耽误学生的陈旧观念。
另外,教研为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只要有机会,我校经常派老师外出听课、学习,回来后利用教研时间进行汇报交流,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老师做的很好,每次外出,他们不是抱着游玩放松的心态,而是认真笔记,虚心学习,不断把好思想、好经验带回来,在教研时与全体老师共同分享,也带动着全校教师不断进步,迅速成长。每个人外出学习,都会有很多感慨,很多收获,很大变化。比如孙红梅老师国培半年回来,她本人的内在素质提高了很多,并且把读书的好经验带回来,在全校很快推广开来,她引导孩子们在诵读中理解,在理解后交流,在交流中创造。如今,他们班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自主阅读、认真诵读的好习惯,说的兴趣高了,说的话题广了,语言丰富了,内容充实了,整体素质提高了,她本人也从此养成了坚持每天阅读、诵读的好习惯,并带动起好多年轻教师与书为伴,走进诗歌、走进童话、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田。如今,每天晨诵时间师生共同配乐诵读已成为我校清晨一道靓丽的风景。还有英语老师高伟玲,从北京学习回来,把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的习惯传播下来,在交流中,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迅速提高。
教研兴校,的确如此。有了学校领导的大力督促和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我校的教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今,教学研究在我校已形成风气,不论是办公时间,还是课间休息,经常会看到同级几个教师在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这些争论,真正反映出教研的境界: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
二、以“说、讲、评”活动为途径,使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锤炼。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育名师,名师创名校,每次“说讲评”活动的开展对老师的成长都是一次促进。每一位名师就是在一次次讲评活动中得到锻炼,不断成长,不断成熟起来的。为了让更多的老师成为名师,很快成长起来,我校每学期都要举行两次“说讲评”活动,要求任课教师人人参与讲评。在讲评活动中,会发现别人在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上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也能从其他教师的点评中受到启发,得到点拨,学到经验。
新一轮“说讲评”活动是新模式实施以来第五次讲评活动,也是课堂教学新模式在我校教师课堂中日趋成熟的一次活动。从这次活动中,我们真的可以说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成效。从说课中,听出教师的设计理念变了,注重了读、说的训练;从听课中看到同学们的学习方式变了,成了课堂的主人;从评课中,再也听不到哪位教师会说:“谁的课讲得真生动,把课文分析的真透彻”之类的评价,而是评价哪个班的学生说的好,提的问题精彩,教师引导到位。细细回忆一下,每位老师都有其独特的一面,都有别人可学习、借鉴之处。走进二年级赵萍、李妮、张秦霞等老师的课堂,你会听到细腻温和的语言如潺潺溪水流进孩子们的心田,那一声声稚嫩而天真的话语中,充满了好奇、欣喜与快乐,多么温馨愉快的课堂呀!三四年级刘文良、姚丽、孙红梅、张丽芳、卢秀珍等老师的课,又会把你带入激烈的讨论中,一个个尖锐的问题令人深思,一种种科学的推理令人欣喜,这样的课堂活而不乱,这样的课堂充满活力。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语言严谨,逻辑性强,善于化难为易,深入浅出,是六年级阴玲娟、冯江怀等老师的教学风采。李娜老师一节别开生面的英语课,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带到了高潮,使人从中得到享受。
尽管还有个别老师没有真正理解“引导者”的含义,整堂课完全带领学生跟着自己的教学预设走,唯恐旁生枝节;尽管部分老师还缺乏教学机智,有些自主合作与探究活动还流于形式,效果还不太明显,但他们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只是步子还没有迈起来,相信通过这次讲评活动,对他们会是一次帮助,一次锻炼。
三、把读书活动开展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语言。
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就必须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为学生会说做好准备。要求学生读书广泛,要积累多方面的知识。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广博的知识是表达者妙语连珠、左右逢源的坚实底蕴。要求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做好笔记,尽量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自从特色学校创建以来,我校就把读书,写字,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并在时间上提供保障,资源配备上提供支持。从去年开始,我校陆续在各年级教室安装了多媒体,一是方便教师利用远教资源进行教学,二是为读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了使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学校安排每周早读为诵读时间,师生共读,在优美的音乐中,师生共同走进诗歌、走进童话,尽情享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每学期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通过读书活动,激发了师生读书的欲望,提高了师生读书的品味,充实了师生的文化底蕴,使师生在课堂上的语言丰富了,思路开阔了,教学效率提高了。
总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字无百日功,言需千日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相信,只要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让学生真正说起来,让课堂真正成为开发学生智力的场所,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活力,呈现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