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笔记的概念及实例
读书笔记的概念及实例
人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把自己阅读书籍的心得体会和精彩内容整理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
2.读书笔记的作用
(1)作读书笔记可帮助记忆,弥补脑力不足,有效提高读书效率。
(2)做读书笔记可锻炼思考能力。读完书用笔记记下来,想一想,这便是思考,常思考,可锻炼人的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分析综合能力。
(3)可积累有用材料,开拓视野,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作笔记会产生新的思考,有利于发现新问题,有利于研究新问题。
3.读书笔记的种类
读书笔记种类很多,一般分为四大类。
(1)摘要式。
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警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科研、教学、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2)评注式。
评注式笔记不单摘录,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和评价。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3)心得式。
即读后感。是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常用方法有:札记,也叫札记,是摘记要点与心得结合的产物;心得,也叫读后感。将读书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综合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并记录下来,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4)记载式。
1)笔记本。
成册笔记本可用来抄原文、写提纲、记心得、写综述。长处是便于保存,缺点是不便分类,但可按类单独成册。
2)活页本。
可用来记各种各样笔记。便于分类,节约纸张和日后查阅。
3)卡片。
好处便于分类,可按目排列,便于灵活调动又节省纸张,但篇幅小,内容不宜长。
4)剪报。
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长文章可贴在笔记本或活页本上,短小材料可贴在卡片上。剪报材料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要注明出处,以便使用。
5)全文复印。
重要读书材料,为保持完整性,可全文复印编目分类留用。
4.读书笔记的实例
<实例>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二篇:读书笔记的概念及实例
读书笔记的概念及实例
人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把自己阅读书籍的心得体会和精彩内容整理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
2.读书笔记的作用
(1)作读书笔记可帮助记忆,弥补脑力不足,有效提高读书效率。
(2)做读书笔记可锻炼思考能力。读完书用笔记记下来,想一想,这便是思考,常思考,可锻炼人的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分析综合能力。
(3)可积累有用材料,开拓视野,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作笔记会产生新的思考,有利于发现新问题,有利于研究新问题。
3.读书笔记的种类
读书笔记种类很多,一般分为四大类。
(1)摘要式。
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警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科研、教学、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2)评注式。
评注式笔记不单摘录,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和评价。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3)心得式。
即读后感。是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常用方法有:札记,也叫劄记,是摘记要点与心得结合的产物;心得,也叫读后感。将读书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综合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并记录下来,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4)记载式。
1)笔记本。
成册笔记本可用来抄原文、写提纲、记心得、写综述。长处是便于保存,缺点是不便分类,但可按类单独成册。
2)活页本。
可用来记各种各样笔记。便于分类,节约纸张和日后查阅。
3)卡片。
好处便于分类,可按目排列,便于灵活调动又节省纸张,但篇幅小,内容不宜长。
4)剪报。
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长文章可贴在笔记本或活页本上,短小材料可贴在卡片上。剪报材料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要注明出处,以便使用。
5)全文复印。
重要读书材料,为保持完整性,可全文复印编目分类留用。
4.读书笔记的实例
<实例>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实例>二
刚从远处看到的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峡口上,山如斧削,隽秀婀娜。(案):用“隽秀”形容“笔直的”、“如斧削”的“山”尚可,而用“婀娜”来形容就不妥了。“婀娜”是形容姿态柔软而美好,“如斧削”一样笔直的山峰怎么能给人以柔软的感觉呢?可以把“婀娜”改为“挺拔”。
——《语文短评·顾此失彼》
<实例>三
我只想在痛惜之余,说出几点希望
首先当然是希望大家(不限于知识分子,而是一切党员、团员,一切觉悟的青年和觉悟的劳动者)都应该向他们学习,特别是那些至今对知识分子还有某种不信任感、不敢推心置腹的人们,以及那些一味争名夺利,甚至对社会主义祖国至今还三心二意,羡慕资本主义“天堂”的人们,多读读他们的事迹。„„
其次,我想说,希望一切先进分子所在机构中的党组织、每个党员以至每个正直的公民能够更多地更好地关心这些先进的人们。„„
第三,我也想对活着的蒋筑英、罗健夫等同志说几句话。共产党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是随时随地准备着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的利益,为了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为了十亿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一切。我们不是那种认为一个大学生“不值得”为一个农民的生命而牺牲自己的人,那样的人,如果在别的岗位上,当然也不会冒死去抢救一个小学生,或者同一个甚至几个拿着凶器图谋犯罪的歹徒格斗。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但是事情还有另外一方面。我想,蒋筑英和罗健夫都并不是必然要死(我不懂医,不知道罗健夫同志所患的“低分化恶性淋巴瘤”和蒋筑英同志所患的多种凶险疾病能不能在早期治愈,这里是假定能够)。如果他们还健康地活着,尽管报纸上不会这样大量地表扬他们,但是他们却能为祖国和人民作出更多更重大的贡献,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经常提倡自我牺牲,但是我们不是说一个共产党员或先进分子的生命和健康就不重要。生命和健康,这是我们战胜一切敌人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资本,它们不是属于我们个人而是属于祖国和人民的,对于党员,就是属于党。我们反对借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而损公利私,而贪生怕死,但是有了病,特别是有了严重的病,还是要治,并且要治好。
摘自胡乔木:《痛惜之余的愿望》
第三篇:新闻评论的概念及写作实例
新闻评论的概念及写作实例
1、新闻评论,是新闻机构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举凡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不论署名与否,均可称为新闻评论。
2.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3.新闻评论的种类
目前,我国对新闻评论的分类,有这样几种情况:
(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
(2)按评论的性质功用分类,有解说型评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论战型评论等。
(3)按评论写作论述的角度分类,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
(4)按评论的形式分类,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思想评论、专栏评论、新闻述评、论文、漫谈、专论、杂感等。
4.新闻评论的写作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新闻事实和有关材料。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读者爱看。
5.常见新闻评论简介与实例
(1)社论
代表报纸对重大问题发表意见的最重要的评论形式。党的机关报的重要社论,代表着同级党委说话,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各级党的机关报,经常借助社论的形式,对所属党委管辖范围内的重大问题,发表指导性的意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论是报纸的重型评论,还常用于表示欢迎、纪念、庆祝之类的场合。
<实例>
人民日报社论
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编辑部文章
以报纸编辑部名义,代表报纸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或现实的重大理论问题作比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述的评论形式。它的内容含量一般比社论更大,篇幅比社论更长,涉及和论述的问题更全面,既有现实性,又有理论性。重要性和权威性与社论一样,时间要求不如社论迫切。
<实例>
李登辉搞“台独”是台湾最大的危险
《人民日报》 编辑部 《解放军报》 编辑部
(3)评论、本报评价员文章
这是新闻评论中的一种评论形式。其规格和重要性仅次于社论和编辑部文章,篇幅一般也比它们小。评论论述的范围广泛,大都就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论。有些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和有关的新闻报道同时发表,起着舆论导向的作用。
<实例>
开垦第一生产力的肥田沃土
本报评论员
<实例>
评论分裂国家 本性难移
——评李登辉最近关于两岸关系的谈话
(4)短评、编后
一种简短的评论形式,一般配合新闻发表,评论新闻,或提出所包含的重要问题,或借题发挥。它的篇幅比评论短,内容更集中,分析更扼要简明。报纸上的短评、编后属于小型评论文章,起着画龙点睛、强调重点的作用。
<实例>一
优化资本结构扩大试点
18城市又增32“姐妹”
短评
深化改革又一重要举措
<实例>二
“镇化”经销化肥走正道
去年生产五十六万吨,非法经营者没能买走一克
编后
把住总闸资源的市场流向比较混乱,是当前化肥供应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有什么办法解决?镇海炼油化工公司提供的经验是把住总闸。这犹如流水,水刚从水库流出就保证它进入主渠道,避免“乱流”现象的产生。
倒卖化肥现象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生产企业无视国家有关规定,盲目扩大自销比例,造成“乱流”,将化肥卖给没有经营权的单位或个人。对此,要特别强调把住总闸,加强对化
肥生产和流通的宏观调控力度。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就进一步做好当前农资工作发出紧急通知,我们要严格按照通知的精神办,地方生产的优质化肥,要按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纳入主渠道经营,企业自销部分只能销售给有化肥经营权的单位。我们要鼓励像“镇化”这样的企业将自销化肥统一纳入经营主渠道。
(5)编者按
一种最简短最轻便的评论形式,是编者对新闻报道所作的说明和批注。编者按可以表明编者的态度和意见,也可以提示要点,还可交待背景;补充材料或借题发挥,一般起强调重点、表明态度的作用。编者按一般放在报道的文前,有时也放在文章的中间。
<实例>
不怕荒山秃岭 就怕人穷志短白家兄弟变荒地为财富
编者按:西部地区的一部分农民一方面在贫困线上艰难地徘徊,而一方面又有连片的土地搁荒无人问津。西部脱贫要靠国家的关怀、“输血”,更要靠自身的积极奋斗、“造血”。这篇报道不长,所述的事实却很有说服力。同样的穷山恶水,有些人畏难而退将它弃为荒芜地,而有些人却知难而进,将其开发创造为“财源地”。
(6)小言论(小评论)
小言论亦称袖珍评论或小评论,它论题单一,分析简明,篇幅短小,从立论到写作,既不同于一般评论,又不同于杂文,常常一事一议,有的放矢,对读者有很大的启发。
<实例>
珍爱北京西站
金采薇
北京西站是我看到的中国最大最好的公共设施之一。像我们这样一个不富裕的国家能建造这么一座高水准的火车站,是很不容易的。看着那平坦光滑的地面,我甚至不忍用力踩上去,生怕蹭上划痕。我甚至想恳请那些重手重脚的同胞,像爱护自己的物品一样爱护车站的一切设施。北京西站刚刚启用,似乎很有必要在广大旅客中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有人说建筑是一半的成功,还有一半是管理。一流的建筑配上一流的管理,那才是90年代的北京西站。面对这被称为亚洲第一的火车站,我能感觉到管理工作的繁重。因而我希望,车站大厅无论如何要保持一尘不染的洁净,保持所有的设施完好无损,若干年后还像现在这样亮丽整洁。同时也希望上岗的工作人员、商店的服务人员的精神面貌,和北京西站一样的优质。
总之,全国的老百姓特别是建设者在北京西站倾注了那么多心血,交给我们那么好的一座火车站,有关方面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它保护好、使用好,使之成为城市建设的标杆和科学管理的典范。但愿我们能为北京西站的建设和管理都感到自豪。
(7)论文带有时评性质,是讨论专门问题具有现实性和理论性的一种评论形式。属于政论文章,包括理论、学习笔记、工作札记、书刊(影视剧)评介等。
<实例>
发展经济必须讲政治
程维高
第四篇:新闻评论的概念及写作实例
新闻评论的概念及写作实例
1、新闻评论,是新闻机构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举凡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不论署名与否,均可称为新闻评论。
2.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3.新闻评论的种类
目前,我国对新闻评论的分类,有这样几种情况:
(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
(2)按评论的性质功用分类,有解说型评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论战型评论等。
(3)按评论写作论述的角度分类,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
(4)按评论的形式分类,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思想评论、专栏评论、新闻述评、论文、漫谈、专论、杂感等。
4.新闻评论的写作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新闻事实和有关材料。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读者爱看。
5.常见新闻评论简介与实例
(1)社论
代表报纸对重大问题发表意见的最重要的评论形式。党的机关报的重要社论,代表着同级党委说话,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各级党的机关报,经常借助社论的形式,对所属党委管辖范围内的重大问题,发表指导性的意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论是报纸的重型评论,还常用于表示欢迎、纪念、庆祝之类的场合。
<实例>
人民日报社论
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去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一年来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发展的情况表明,江泽民主席的这一讲话,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江主席重要讲话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这个讲话完全是从维护海峡两岸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既考虑到全中国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也照顾和维护了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不可动摇的明确原则和坚定信念,也有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和措施。因此,受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国人民的高度重视和坚决拥护。一切支持和拥护中国统一的有识之士都热切期待以江主席的八项主张为基础,努力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
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我们同台湾当局在统一问题上斗争的焦点。事实证明,正是在这个根本原则问题上,台湾当局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就在江主席讲话发表之后,李登辉不但不作应有的回应,反而跑到外国,充当外国反华势力的一张牌,大肆进行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活动,破坏了两岸关系的发展,直接损害了海峡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别是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这些倒行逆施理所当然地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现在,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去年两岸关系出现的紧张局面,是由台湾当局一手造成的。
在这个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李鹏总理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祖国和平统一的一贯的原则立场,这表明了我们党和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高度重视和真诚愿望。
李鹏总理在讲话中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台湾领导人产生方式如何改变,都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事实,都改变不了台湾领导人只是中国一个地区领导人的事实”。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和郑重宣示,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虽然李登辉力图为其分裂祖国的图谋披上了一件“民主”的,但其实质仍是企图把台湾分裂出去成为一个独立于中国之外的“政治实体”,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从未改变,也绝不容许改变。任何改变这种事实的图谋都是徒劳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对不会答应。
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不可抗拒,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尽管出现台湾当局的严重干扰,在过去的一年中,两岸民间交流交往和经济合作仍然得到较大发展。事实有力地说明,两岸关系的发展符合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两岸人民都是中国人,同根同源,休戚与共,任何人想为一己之私而敢冒分裂祖国之大不韪,是同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相违背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1996年是我国实施第9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第一年,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将继续稳定地向前发展。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也就是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1997年和1999年,中国政府将先后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解决台湾问题、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历史使命将更加突出地摆在全体中国人民面前。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继续促进两岸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促进早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促进两岸人员往来与各项交流,进一步为祖国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同时,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决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那些搞“台湾独立”的势力的。统一不会一蹴可就,但也不能无限期拖延,更不能容许少数人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不能容许制造“台湾独立”。台湾当局必须立即停止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活动,不仅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上来,这样,两岸关系才能正常发展。
目前,海峡两岸中国人都面临当今世界的严峻挑战和历史机遇,应当不失时机地共同携手,振兴中华,建设一个统一和富强的中国,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青年报 1996年1月31日
(2)编辑部文章
以报纸编辑部名义,代表报纸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或现实的重大理论问题作比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述的评论形式。它的内容含量一般比社论更大,篇幅比社论更长,涉及和论述的问题更全面,既有现实性,又有理论性。重要性和权威性与社论一样,时间要求不如社论迫切。
<实例>
李登辉搞“台独”是台湾最大的危险 《人民日报》 编辑部 《解放军报》 编辑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东海和南海进行发射导弹训练的公告发表后,台湾岛内一片混乱。台湾海峡出现的紧张局势,完全是由李登辉鼓吹“台独”、大搞“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倒行逆施造成的。真正的危险是听任李登辉继续搞“台独”,破坏祖国的统一。这将给2100万台湾同胞带来深重的灾难,这是我们不愿看到、也绝不允许的。
早在去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实现和平统一的诚意,反映了全国人民迫切希望突破两岸政治僵局,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心愿,这八项主张引起台湾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和赞许,他们呼吁台湾当局以“前瞻的视野,理性的态度,务实的作用,作出善意的回应。”
可是,坚持“台独”的李登辉罔顾海峡两岸人民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继续利用各种机会向一个中国的原则挑战,并说只有他“最有胆识”与大陆对抗。李登辉的言行严重地毒化了两岸的气氛。他大搞“台独”是台湾的最大危险,也是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
李登辉的言行不仅使海峡两岸的关系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而且使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日益猖撅。岛内政局动荡,人心惶惶,大量移民出走,仅去年一年就有67亿美元的资金外流。台湾有识之士指出,去年由于李登辉访美,台湾岛内的分离意识陡增,社会矛盾加剧,人民对当局丧失了信心,经济活动也陷入一片混乱之中,除了股市连续暴跌、金融风暴迭起之外,房地产市场也处于低迷状态。台湾的经济能否摆脱危机,走出低谷,关键在于当前海峡两岸的紧张情势能否化解。只要在台湾搞分裂的活动一天不停止,我们反分裂的斗争也就一天不会停止。继续跟着李登辉的危险道路走下去,那么,自身缺少原料、市场狭小的台湾经济将难有前途可言,台湾人民必将深受其害。
李登辉沿着“台独”的道路已经越走越远,他分裂祖国的图谋一旦付诸实施,其后果是我们所不愿言及而又显而易见的。我们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但是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独立”的图谋。如果有朝一日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将尽一切努力来捍卫国家的统一。我们是说话算数的。
(3)评论、本报评价员文章
这是新闻评论中的一种评论形式。其规格和重要性仅次于社论和编辑部文章,篇幅一般也比它们小。评论论述的范围广泛,大都就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论。有些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和有关的新闻报道同时发表,起着舆论导向的作用。
<实例>
开垦第一生产力的肥田沃土
本报评论员
建国以来第一次由党和政府召开的全国科普工作会议,在“九五”计划第一年的年初开幕,是意味深长的。在刚刚过去的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第一次庄严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认识这次科普工作会议的重要意义,我们就不难理解:党中央正是基于21世纪民族振兴和国际竞争的考虑,高瞻远瞩地把科学普及工作纳入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整体部署之中了。
科学普及对于当代中国的重要作用,应该在民族振兴的背景下理解。当代和未来的国际竞争,是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竞争;其竞争的焦点,是那些能够直接推动现实物质生产的高技术项目。然而,这样的高科技如何才能持续不断地生长呢?有利于高科技生长的政策如何能够长久深入人心呢?科学技术是在人民中生长的,而人是按照自然规律一代代延续的,只有在全民族的生活中确立爱好科学、重视科学、信仰科学的科学精神,才能保证在民族的生命传递中持续不断地产生科学技术成果。科学技术需要一个良好的生长机制,由科学普及而创造的全民科技素质、全民的科学文化,就是这样一种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科学普及是为科学技术的生长开垦沃土。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充分理解在青少年中进行科学普及的重要意义。
科学普及也是一种竞争。当代国际科学技术之争,争在高科技成果的水平,也争在国民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国民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则是科学技术在全社会物质生产中实现的基础。世界的科技竞争,既在“峰尖”上较量,也在这个基础上较量。改革开放以来,一个国际竞争视野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实际上已经在承受这样的竞争压力了。从目前我国现状看,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很低,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1.8亿人,科盲人数更多。面对愈益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我们不能抓住机遇,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在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上有所作为,就难以在面向下一世纪竞争中取胜。
科学普及,是培养一代新人的事业,对于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将产生重要影响。每一个在青少年时代读过一本优秀科普著作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体验:在人生的历程中,科学展示给我们的世界,是光明澄澈的,是和谐的,是令人有信心的。这样一个世界图景不知不觉地渗透进我们的心灵,促进着我们的人格健康成长,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相反,愚昧和迷信的精神氛围则不利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建立起人的尊严和信心,甚至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消极的、扭曲的影响。近年来一些地方迷信和伪科学的沉渣泛起告诉我们,科学与愚昧的斗争在当代中国并没有结束。科学普及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在培养人的素质,也是在争夺人的精神阵地。
党中央、国务院对科学普及工作十分重视,1994年1月2日就曾发布《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对科普事业在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科学普及的重点内容、重点对象及运行机制的改革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在这个文件中,科普工作被看作国家基础建设和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文件的指导下,国家还将进一步组织制定科普工作的总体规划,将其纳入到国家“九五”计划,并逐级纳入各部门和地方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规划,从而形成新形势下科学普及事业的政策基础。正是这样的政策基础,为在过去从未有过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全民族科学普及提供了重要保证。
广大青年不仅是科学普及的重要对象,他们作为最活跃、最富朝气的力量,也是科学普及的生力军。科学普及工作,必须进行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动员。如果说,数百、上千个高科技项目尚可依赖政府的力量的话,那么,在亿万人民中进行科学普及,就必然是一项群众化、社会化的事业了。在这项事业上,当代中国青年必须担当起历史责任。不久前召开的共青团十三届四中全会,在《关于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艰苦创业的决定》中,要求团组织带领青年农民围绕科技兴家,努力掌握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要深入开展大、中学生科技文化服务和扫盲行动。在当前方兴未艾的“服务万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行动”、“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以及各类科技扶贫活动中,广大团员青年为科学普及发挥着积极作用。
到本纪世末,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的科普工作,将使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明显提高,特别是通过广大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特别是通过广大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将使我国经济发展初步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一个科学普及的新高潮即将到来,它是中国人跨越世纪的前奏曲,让我们一起来迎接这个高潮,推动这个高潮吧!
<实例>
评论分裂国家 本性难移
——评李登辉最近关于两岸关系的谈话
李登辉为了改变他破坏两岸关系的形象,最近大谈要“缓和”两岸关系。他甜言密语,提出了一些极具欺骗性的主张,甚至吹嘘说在改善两岸关系上,只有他最有“胆识”。对李登辉的各种“缓和”假象,有必要加以揭穿。
李登辉近期就两岸关系发展发表谈话是在二月十日和二十三日,他在谈话中表示,在此次变更台湾领导人的活动中他如果当选,将“全力推动”“终止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营造和平环境,开展互惠互利,共同繁荣的关系”、也不排除两岸领导见面的“可能性”等等。在这里,李登辉根本不谈一个中国的原则,不谈两岸统一,而是坚持在强化“两个对等政治实体”、强化“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台独”立场、坚持将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变为永久性分裂的前提下,来谈海峡两岸的“终止敌对状态”和“互惠互利、共同繁荣”,来谈什么“和平协定”。这同江泽民主席去年一月三十日重要谈话中提出的“作为第一步,双方可先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是根本不相同的。江泽民主席主张的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进行的。就是说,结束敌对状态是为了达到两岸的和平统一,而李登辉则是要在坚持分裂基础上的两岸“终止敌对状态”和“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一方是主张和平地走向统一,另一方是企图和平地走向分裂,两者截然相反,难怪他的这些话一出笼,港台就有报纸指明这不过是一种拉票的花招,而不是真有什么善意。
但是,就在他把“缓和”曲高唱入云的同时,李登辉也不时改变腔调。他忽而借口两岸经济发展不同,不能谈统一,还声称只有大陆改变了政治制度才谈统一,并拍着胸脯称只有他“最有胆识”与大陆对抗,甚至一再信口开河说,大陆是因为看他“搞得太好”,“眼红”了才对他开展批评,还说大陆被台湾的“民主”吓死了。有一次他竟声称要统一就要“强化国防”和“提升台湾国际地位”,即加紧到国际上去收罗武器和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在二月二十三日的记者招待会上,他更公然表示要“走中道,不搞独、不搞统”,并称讲统一“非常难”。谁都明白,这里的所谓“走中道,不搞独”是虚晃一枪,其实质,就是“中华民国在台湾”的“事实上的独立”,就是“独台”或“台独”,而“不搞统”,才是货真价实、不加掩饰的肺腑之言。
曾有台港舆论提到,李登辉很懂得“生存法则”,当外部环境不利的时候,他能不断变换自己的颜色隐蔽下来,待站稳脚跟再露出原来的面目。岛内现在进战吃紧,正是李登辉不断变换说词,把自己隐蔽下来的时候。但是,不管他怎么朝三暮四善于变色,精于伪装,但李登辉分裂国家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而所有这些变化,也无非是他自己曾私下透露过,在处理海峡两岸关系上“一手利刀,一手蜜糖的战略”的不断运用。不过,李登辉这些拙劣的表演,只能把自己越抹越黑,正像他讲了130多次反“台独”,但越来越多的人都认为他确是在搞“台独”一样,李登辉的骗术,已经越来越不灵了。
(新华社发)
(4)短评、编后
一种简短的评论形式,一般配合新闻发表,评论新闻,或提出所包含的重要问题,或借题发挥。它的篇幅比评论短,内容更集中,分析更扼要简明。报纸上的短评、编后属于小型评论文章,起着画龙点睛、强调重点的作用。
<实例>一
优化资本结构扩大试点 18城市又增32“姐妹”
本报讯 记者莫新元报道:根据国务院有关“从1996年起,将18个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扩大到50个大中城市”的指示精神,又有32个城市进入了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行列。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在2月13日于南昌召开的“优化资本结构”扩大试点城市工作研讨班上指出,这一决策是新形势下加快和深化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
自1994年2月9日国家经贸委第9部门选定18个城市进行“优化资本结构”试点至今,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增资、改造、分流、破产。据对18个城市的最新统计,截至1995年底,18城市共增资减债101亿元,其中的9.36%是靠落实所得税收入返还政策实现的;18城市列入“双加”技改导向项目计划212项,总投资367亿元,专项贷款179亿元,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3.5%、30.6%和27.5%,技改投资向优强企业倾斜;18城市共从企业分离非生产性机构4218所,分流富余人员140.67万人;通过兼并破产,18城市共使646.28万元资产、770.37万平方米土地、16.4万职工得到优化配置,有103户企业依法破产终结。
陈清泰说,扩大后的50个试点城市,包括了全国35个大中城市,大部分是省会城市。试点的目的在于要用较少的资本增量带动资本存量的盘活。因此工作重点要着眼于资本存量,用好现有的政策。据悉,今年城市试点工作分三阶段进行,4月底方案准备完毕,5月份进入实施操作阶段,年底前对试点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价。
短评
深化改革又一重要举措
为什么要在若干城市进行“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呢?因为这项试点对于当前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适应了当前从着眼于搞好单个国有企业向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转变的要求。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原有体制下形成的结构不合理问题已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必须要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而这种调整是不能以企业为单元来进行的,只能以城市为依托。
其次,它适应了当前企业改革必须与各项配套改革相结合的要求。改革深入到今天,再就企业讲企业改革又难以奏效。诸如社会保障问题、结构调整问题、要素市场问题,以及健全规范中介组织问题等,都不是企业自身所能解决的,而城市作为一级政府和一级财政,则有可能在自己权限范围内综合配套地推进各项改革。
第三,它适应了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和国有经济资本结构的要求。以城市和当地政府为依托,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双管齐下”,把推动企业转机建制与优化国有经济资本结构结合起来,是国有企业进入市场的必由之路和有效途径。
<实例>二
“镇化”经销化肥走正道
去年生产五十六万吨,非法经营者没能买走一克
本报讯 记者赵志文报道:我国最大的尿素生产厂家之一——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牢记支农的宗旨,模范执行国家化肥销售政策,去年生产尿素56万吨,非法经营者没能买走一克。
该公司对化肥销售实行严格管理,层层把关。他们按上级规定,将每月实际生产量的90%交中央统配和地方省市农资系统销售,10%自销。在自销时坚持两个原则;
一、集体把关。先由销售副总经理提出销售方案,然后由总经理过目确认,最后由经贸处处长执行,三人共同负责,互相监督。
二、自销化肥也必须卖给有经营权的农资系统。此外,无论购肥者“来头”多大,无论提出给多少佣金、回扣,一律免谈。去年,国家给他们下达的年生产计划为46万吨,年终完成56万吨。公司将50.4万吨交中央统配和地方省市农资系统销售,自销的5.6万吨也全部卖给了地方政府指定的农资系统和供销社。
编后
把住总闸资源的市场流向比较混乱,是当前化肥供应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有什么办法解决?镇海炼油化工公司提供的经验是把住总闸。这犹如流水,水刚从水库流出就保证它进入主渠道,避免“乱流”现象的产生。
倒卖化肥现象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生产企业无视国家有关规定,盲目扩大自销比例,造成“乱流”,将化肥卖给没有经营权的单位或个人。对此,要特别强调把住总闸,加强对化肥生产和流通的宏观调控力度。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就进一步做好当前农资工作发出紧急通知,我们要严格按照通知的精神办,地方生产的优质化肥,要按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纳入主渠道经营,企业自销部分只能销售给有化肥经营权的单位。我们要鼓励像“镇化”这样的企业将自销化肥统一纳入经营主渠道。
(5)编者按
一种最简短最轻便的评论形式,是编者对新闻报道所作的说明和批注。编者按可以表明编者的态度和意见,也可以提示要点,还可交待背景;补充材料或借题发挥,一般起强调重点、表明态度的作用。编者按一般放在报道的文前,有时也放在文章的中间。
<实例>
不怕荒山秃岭 就怕人穷志短白家兄弟变荒地为财富
编者按:西部地区的一部分农民一方面在贫困线上艰难地徘徊,而一方面又有连片的土地搁荒无人问津。西部脱贫要靠国家的关怀、“输血”,更要靠自身的积极奋斗、“造血”。这篇报道不长,所述的事实却很有说服力。同样的穷山恶水,有些人畏难而退将它弃为荒芜地,而有些人却知难而进,将其开发创造为“财源地”。
本报讯 记者安洋报道:两年前高家山上那片曾因荒山秃岭被遗弃的2000亩搁荒地,如今却变成一个初现现代化气息的农庄。当地青年农民白汝麟、白太贵兄弟俩,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创业,使这片搁荒地财源滚滚。
白家两兄弟是甘肃省西峰市芋子沟圈村人,曾上学、做工数年,见多识广。圈村高家山2000多亩地被村人遗弃,终年荒芜,无人涉足。他们思虑再三,“社会越发展,土地越金贵,舍弃土地等饭吃,越等越穷。不怕荒山秃岭,只怕人穷志短”。1994年底,他们用所有的积蓄换得了这片搁荒地的经营权。兄弟俩披星戴月,修通了盘山公路,架设了2.5公里的线路,铺设水管1100米,修水池3座,平田整地80多亩,建日光温室5亩,果窖2座,种植经济作物150亩,粮食100亩,养鸡2000只,养羊200只。由于他们的科学管理和经营,不到两年时间,“拿到手的收入已有15万元”。今年一过“破五”,他们又着手兴建苹果园、葡萄园、杏园和养牛场。一座水、电、路三通,林、果、木、种、养、加齐全的新农庄已具雏形。
他们创业的另一结果是,将新观念、新技术、开拓进取精神引进了这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他们的养殖场、加工场、日光蔬菜温室成为当地农民开眼界、学技术的实验场。
(6)小言论
(小评论)
小言论亦称袖珍评论或小评论,它论题单一,分析简明,篇幅短小,从立论到写作,既不同于一般评论,又不同于杂文,常常一事一议,有的放矢,对读者有很大的启发。
<实例>
珍爱北京西站 金采薇
北京西站是我看到的中国最大最好的公共设施之一。像我们这样一个不富裕的国家能建造这么一座高水准的火车站,是很不容易的。看着那平坦光滑的地面,我甚至不忍用力踩上去,生怕蹭上划痕。我甚至想恳请那些重手重脚的同胞,像爱护自己的物品一样爱护车站的一切设施。北京西站刚刚启用,似乎很有必要在广大旅客中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有人说建筑是一半的成功,还有一半是管理。一流的建筑配上一流的管理,那才是90年代的北京西站。面对这被称为亚洲第一的火车站,我能感觉到管理工作的繁重。因而我希望,车站大厅无论如何要保持一尘不染的洁净,保持所有的设施完好无损,若干年后还像现在这样亮丽整洁。同时也希望上岗的工作人员、商店的服务人员的精神面貌,和北京西站一样的优质。
总之,全国的老百姓特别是建设者在北京西站倾注了那么多心血,交给我们那么好的一座火车站,有关方面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它保护好、使用好,使之成为城市建设的标杆和科学管理的典范。但愿我们能为北京西站的建设和管理都感到自豪。
(7)论文带有时评性质,是讨论专门问题具有现实性和理论性的一种评论形式。属于政论文章,包括理论、学习笔记、工作札记、书刊(影视剧)评介等。
<实例>
发展经济必须讲政治
程维高
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一文中指出:“我们搞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但是必须有政治保证,不讲政治,不讲政治纪律不行。”从我们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看,认真领会和贯彻落实好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发展经济必须讲政治这一指导原则,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当前经济和社会中的各种矛盾,确保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实现今后15年的宏伟目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展经济必须讲政治,是党中央的一贯要求,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也是邓小平同志多次提醒我们要注意的一个重大问题。现在,江泽民同志之所以再次强调这个问题,是有鲜明的现实性和针对性的。我们党内确有一些领导干部在党的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产生了一种误解,以为现在的中心任务既然是发展经济就不需要怎么讲政治了,甚至把经济与政治对立起来,以至埋头经济工作,不重视党风和廉政建设,不重视民主法制建设,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有些领导干部以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权增大了,可以不讲政治纪律,以至各行其是,对待中央和上级的决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滋长了本位主义、地方主义;有的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淡漠了,追逐名利、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作风等脱离群众的现象有所发展;特别是有的领导干部在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形势下,缺乏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和警惕性,甚至是非不辨、美丑不分,迷失方向。这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已经给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带来了影响和损害,如果再不认真加以解决,其后患将是无穷的。
我们强调发展经济必须讲政治,是因为从来没有离开政治的经济,也没有离开经济的政治。经济与政治是辩证统一的,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我们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待和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护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因而也就不能完成社会主义的建设任务。特别是当前,在国际上我们不仅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竞争中占优势的压力,而且面临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和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在国内,我们不仅经受着执政的考验,而且经受着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必须更加注意讲政治,讲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讲立国之本的“四项基本原则”,否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步骤和目标是难以如期实现的。
高级领导干部坚持在经济建设中讲政治,最重要的是对上要同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领导权威,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对下要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鱼水关系和血肉联系,做到永远不脱离群众。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前提下,提出了指导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条重要方针;江泽民同志在五中全会的讲话中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着重阐述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二个重大关系,充满了唯物辩证法,是防止我们在经济工作中产生绝对化和片面性的有力思想武器。
当前,我们同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一致,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五中全会强调的“三个基本”、“九条方针”和正确处理“十二个关系”的基本原则。为改善和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在党的建设中,特别要重视加强干部的宗旨观念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教育。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党内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归根到底,是党的宗旨观念淡薄,脱离群众的结果。只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克服那些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个人主义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把广大群众团结起来,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实现我们“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基于这样的考虑,河北省正在组织实施“鱼水工程”,力图使这项“工程”真正成为坚持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工程,成为凝聚人心,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动力工程。
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过:“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上如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学习,努力实践,既做一个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又做一个会抓经济工作和其他业务工作的实干家。
第五篇:简析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实例
学年论文
简析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实例
院(系):管理学院
专业 :工程管理
学年 :2013年
姓名 :XXX
学号 :XXX
班级 :XXX
简析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实例
论文摘要:
绿色建筑是现代节约型社会的热门话题。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的深入
人心,绿色建筑更是在建筑领域掀起了一番热潮,建筑设计师们纷纷打起节能的旗号,打造新型的建筑理念。本文将对绿色建筑的概念进行简单的阐述,并结合实例,分析安徽紫薇花园在建筑中体现的绿色概念及其绿色用材,使大家能够更
为清晰的理解绿色建筑的概念,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
正文:
世界人口与日俱增,全球气候不断变暖,自然灾害频发,人们的生存环境变
得恶劣。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们只有一个地球。1992年联合国
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了人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
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不仅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同时也带来了人类社
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刻变革。“建筑”作为一个古老而又传统的行业,在现代
节约型社会中,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与时俱进,提出绿色建筑的概
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1]
绿色建筑,不同于传统建筑,而又基于传统建筑之上,这对设计师无疑是一个
全新的挑战。设计师们必须深刻理解绿色建筑的概念,而又不失美感地揉和到自
己的创造中,达到人们的居住实用性与环保节能的统一。
1.绿色建筑的概念:
建筑是人们用土、石、木、钢、玻璃、芦苇、塑料、冰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造的构筑物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而
绿色建筑又同时要求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是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拆除/
再利用)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它是“可
持续发展建筑”的形象代名词,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与环境共
生建筑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2.绿色建筑的发展史
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
1969年,美国建筑师麦克哈格著《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
式诞生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同时节能建筑体系
逐渐完善,并在德、英、法、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
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发布.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推广,绿色建筑逐渐
成为发展方向;
1993年美国创建绿色建筑协会,1996年香港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1999年台湾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2000年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标准。
3.绿色建筑的特征
(一)绿色建筑以环保节能为中心概念,并融合建筑的美感与设计感。
(二)较传统建筑相比,其耗能大大降低。
(三)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
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
(四)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
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
我国的绿色建筑史
我国绿色建筑的起步始于20世纪后半叶,是以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
建筑节能入手逐步推广的。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
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
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宪章》,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在21
世纪中的工作准则。随之在一些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
村住宅进行了绿色建筑实践,还进行了与此相关的“生态建筑”“健康住宅”的理
论研究和实践探索。2002年年底,国家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
究,系统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进一步引进了绿色建筑的理念
和技术,并应用到我国现在以及未来蓬勃的建筑市场中,让绿色建筑的观念深入
人民大众。
当前,中国的发展现状已对其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传统的高物耗的发
展模式既不经济也不利于环境,它已严重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实行新的、有
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模式即可持续发展模式势在必行。[3]
4.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一)节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
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二)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
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三)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四)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
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4]
5.绿色建筑要走出的误区
绿色≠高成本和高价位
在楼盘销售以广告轰炸和概念炒作盛行的年代,“绿色建筑”也毫无例外地
成为房地产商们宣传的热点,以至于让人们误以为绿色建筑就是高档时尚的建
筑。
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相反他应该是
节约与实用的结合点。比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新疆有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好的秸秆组合而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非常当地化的屋顶,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
绿色建筑。[5]大家对房价和房屋成本是非常敏感的。当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
时,就应该考虑到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要对整个房
地产的价格影响不大。而且在开发商投资了新型的技术和设备后,投资回报率是
很高的,因为住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的开支,同样资
源的节约对整个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是非常重要的。
6绿色建筑实例
绿色建筑的设计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到当地的地形,气候,等因素,做到全方面的因地制宜,利用现
有资源创造条件,在尽可能节能的基础上不影响其原有的使用性及美感,以实现
真正的绿色概念。以下是针对安徽紫薇花园住宅的设计特点、施工方法及使用材
料的分析。
安徽省凤阳县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内,受东亚季风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
候。市内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具有春秋短,冬夏长的特点。
开发商与设计师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为迎合绿色时代之需,全面采用低碳
科技开发模式,将绿色人居理念与大都会生活模式完美融合。
紫薇花园社区中住宅严格按招低碳开发标准和建筑设施,全面应用高科技节能减排产品,比普通住宅的居住成本要大大降低60%,而且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房屋的保温隔热,隔声性能,使房子可以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这样人们在居住时就可能减少空调的使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环保效果,又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运用全热回收的新风系统,降低能耗,流动空气可直接从周边的可调式窗户进入,让人们在屋内随时感受新鲜空气;运用纯净水系统,从水源上保障人体的健康,其中,养生营养水生成器提供可以直接饮用的富含矿物质的营养水;创造一个健康宁静的生活空间;而在小区屋顶全设计成花园绿地,既能有效的减少顶层的温度,提高高层居民使用的舒适度,同样有效的减少空调在夏天的使用,又能起到美观和美化环境的效果。此建筑一部分电源由一个2.2千瓦的光电系统供给,该光电电池板排列在走廊和阳台屋顶上。微气候数据采集站用来采集风力和热工数据,以监测每天的太阳能收集情况。太阳能供给建筑物用电系统使用,在阴雨天或太阳能源不足时,才使用电力系统补充,大大地减少了电力资源的使用。同时还有科技智能化的垃圾处理系统,减少环境污染,营造一个清新整洁的舒适空间。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不断加深,他们了解到绿色建筑并不仅仅是颜色上的绿化,通过增加绿化或屋顶花园来实现,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实现人、建筑和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重要一步。同时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还在逐渐深入,而绿色建筑的理论也在不断完善中,这就要求我们建筑工作者不断学习国内外的建筑实例,丰富自己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设计出更多更好的绿色建筑,在提高人们居住水平的同时,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Z]GB/T50378-2006
[3]秦佑国,中国国情下的绿色建筑[J].中外建筑,2005(3):59-60
[4]郭建华,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探讨[A].科学之友,1000-8136(2010)36-0156-02
[5]赵群,周伟,刘加平,中国传统民居中的生态建筑经验刍议[J].新建筑,2005(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