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七章 高考试题类编·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第七章 高考试题类编]1990-2001年·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1990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①按照巴甫洛夫学说的理论,睡眠是大脑皮层甚至某些低位部分的一种全面性的抑制。
②(甲)睡眠还较浅,大脑里的抑制过程还不全面彻底,剩下了某些兴奋点继续活动,梦境就要产生。
③梦是在睡眠时产生的,熟睡(乙)不会做梦,所以梦是睡眠还较浅时的产物。
④这种抑制过程如果很深很透,人的思维活动就停止了,外在一般强度的声、色刺激也不能感知,这就是熟睡,这时候不会做梦。
⑤现代生理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于梦有了更多的了解。
⑥又由于大脑皮层大部分处于抑制状态,而这些孤立的兴奋点缺乏有逻辑的联系,这(丙)构成了梦境的荒诞性。
⑦引起这些兴奋点活动的因素,大多与从前感知过的刺激的痕迹作用有关,(丁)梦境是与日常生活有关联的,不是神秘的。
1、上述七句话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A、③①④⑦⑥②⑤ B、⑤③①④②⑦⑥ C、②①④③⑤⑥⑦ D、①④②⑦⑥⑤③
2、文中甲乙丙丁处恰当的词语是
A、如果、却、就、因而 B、由于、才、却、所以
C、如果、就、又、那么 D、因为、可、才、可见
3、(1991年)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处的最恰当的关联词语是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只能是两个文明同时建设、相互促进的结果。()两手都硬起来,()能两个文明一起上;单有一手硬,()可能有一时的效果,()最终两个文明建设都上不去。
A、只有、才、虽然、但 B、只要、就、即使、反而
C、因为、所以、尽管、可 D、既然、就、也、而
4、(1991年)下面一句中有四个画线处,其中使用不当的一处是
那些书摊的图书内容的好坏、环境卫生和经营作风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青少年产生影响。
A、的好坏 B、都 C、或 D、产生
5、(1992年)按顺序分别填入下文标号处的正确词语是
一个人(甲)不懂得正确的意见只能是对于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乙)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去办事,那么,(丙)他有善良的动机,(丁)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
甲 乙 丙 丁 甲 乙 丙 丁
A、因为 所以 虽然 但 B、由于 因此 即使 也
C、不但 而且 虽然 但 D、如果 而 即使 也
6、(1993年)依次填入下文中四个标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受过高等护理教育的护士,应该(1)有理论,(2)有实践经验。这实践经验,(3)仅仅指能打针、发药、插管、看心电图、回心脏监测,(4)指会使用人工呼吸机或体外循环机等比较复杂的技术操作。
A、既 又 不但 而且
B、不仅 而且 不是 而是
C、既 也 不是 而
D、又 又 不 还
7、(1994年)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1)非经批准不能动用流动资金。
(2)非得经过批准才能动用流动资金。
B、(1)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
(2)除非你去请,他是不会来的。
C、(1)这样的事,我何尝愿意做?
(2)这样的事,我何尝不愿意做?
D、(1)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
(2)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
8、(1996年)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 这么一条小船。
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 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 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A、况且 何况 而且 B、况且 而且 况且
C、何况 而且 何况D、何况 况且 而且
9、(1997年)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
B、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
C、这个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日益严重,许多人认为,采取货车在规定时间内不准进入城区的措施,未尝不是一个缓解矛盾的办法。
D、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10、(1998年)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_____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_____讲故事或作报告,_____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_____不写稿子,_____应像一篇文章。
A、虽然 而 却 即使 也 B、尽管 可是 而 虽然 但
C、尽管 而 却 虽然 但 D、虽然 相反 可 即使 也
11、(1999年)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B、“五四”时期现代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完美的中国”,在国家观念上尽管包括了但又“超越了社稷和民族”。
C、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作为重点应当侧重抓,但它毕竟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得以解决。
D、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12、(2000年春季)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遇事不够冷静,甚至流于意气用事,使他的看法不能被对方接受,而这些看法本来可能是正确的。
B、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C、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 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
D、小男孩吃力地推着车,但无论如何也推不上那个土坡。我上前帮了他一把,趁机向他聊了起来。
13、(2000年秋季)下列各句方括号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
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接拍选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4、(2001年春季)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既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又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能称为完全的或健全的人才。
B、警方还发现这个邪教组织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页上就有不少蛊惑人心、反科学的内容。
C、在中国和与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国都将双边协议文本提交WTO秘书处后,WTO中国工作组才会组织135个成员国投票。
D、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近年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
参考答案:
1、B
2、A
3、A
4、A
5、D
6、D
7、C
8、D
9、C
10、A
11、B
12、A
13、B
14、D
第二篇:第七章 高考试题类编·正确使用词语(成语)
[第七章 高考试题类编]1990-2001年·正确使用词语(成语)
1、(1992年)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C、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
2、(1993年)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公司能有今天的规模并在社会上享有这么高的知名度,是他苦心孤诣地经营的结果。
B、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C、这篇论文观点新颖,论据有力,材料丰富,文字精当,堪称不刊之论。
D、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忍俊不禁,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3、(1994年)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方框里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①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
②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③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值得一看。
④电影中有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却是□□□□之处。
A、别具一格、不落窠臼、匠心独运、独树一帜
B、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匠心独运、不落窠臼
C、匠心独运、不落窠臼、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D、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落窠臼、匠心独运
4、(1995年)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B、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D、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5、(1996年)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①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 。
②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 。
③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
④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 。
A、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B、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C、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D、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6、(1997年)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7、(1998年)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C、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D、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8、(1999年)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9、(2000年春季)下列各句中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二恶英成了当令词汇以后,各种媒体对它的“包装”可谓五花八门。有的写成“二恶英”,有的写成“二恶因”,有的写作“二巫英”。
B、刚刚兴起跳交际舞的时候,我和妻极看不惯。不但自己不入“舞流”,而且还颇有微言。
C、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D、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10、(2000年秋季)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11、(2001年春季)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B、为了这个新产品的问世,他可是不遗余力,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
C、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瓷的细润秀美、古玉的丰腴有泽和古钱的斑驳陆离吧。
D、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12、(2001年秋季)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参考答案:
1、A。A句中“巧夺天工”这个成语使用不当。“巧夺天工”是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而“苍山如屏,洱海如镜”是天然,不能用“巧夺天工”作评价。其它各项的成语使用都是恰当的。
2、B。B句中“差强人意”这一成语使用不当。“差强人意”中的“差”含“稍微”义;“强”含“振奋”义。整个词指“大体上能令人满意或还能振奋人的意志”。从B句要表达的意思上看,有“强人所难”之意,这个意思是“差强人意”不能表达的。其余各项的成语都运用得很恰当。
3、D。A项中把颜真卿的书法称“窠臼”,不合适。B项和C项中,“独树一帜”、“匠心独运”用在①句中都欠妥,这两个成语都含有施动者人为之意,而除了梅花可以人工栽种外,梅山、太湖皆天地造化之功,非人力可为。这样一来,答案就豁然开朗了。此题4个成语,区分之处甚微,用在③④句中,似乎均可,筛选答案主要靠①②句。
4、D。A句中“无所不为”指“什么事都干得出”,含贬义,显然在本句中用贬义不合适。B句的“半斤八两”多用于贬义,这样用感情色彩不适宜,且“半斤八两”表相同,“各有千秋”表不同,前后矛盾。C句“首当其冲”是指某事物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在这里用这个词显然不恰当。D项中有“想入非非”一词,一般用来形容胡思乱想、不切实际。现在也多用贬义。实际“非非”是佛家语,指“一般人识力所达不到的境界”。本句把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种种天真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不同一般的”“丰富想象力”,还是恰当的。
5、D。“应接不暇”和“目不暇接”两个成语,前者是指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后来也用以形容来人或事情过多,应付不过来),后者是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这样,从①、③句的句意看,应是①句填“目不暇接”,③句填“应接不暇”。“美不胜收”和“琳琅满目”这两个成语都有形容好的东西很多的意思,但从②、④两句的原文来看,②句更多的是说各种展品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让人一时难以完全接受;④句好像更多的是说货柜上“摆满了”各种珍宝,讲“品种齐全”,因此,我们认为与句意最贴切的是,②句填入“美不胜收”,④句填入“琳琅满目”。
6、B。A中的“莘莘学子”,形容众多的学生,此处只指一位,使用有误。C句“趋之若鹜”多用贬义,在此处使用不当。D句“万人空巷”是指很多人都出来了,挤在一起;此处用于在家看电视节目不恰当。只有B句“不孚众望”,指“不合于众人的期望”,使用正确。
7、D。A中“望其项背“是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明显不合语境,应为“望尘莫及”,强调“比不上”。B中“处心积虑”,指费尽心机,千方百计地谋算,多用于贬义,不能用来形容一心为公的“厂领导”。C中“火中取栗”,比喻替别人冒险,白白吃苦而自己得不到好处,显然也不能比喻“消费者”。
8、A。“殚精竭虑”意思是“用尽精力,费尽心思”,用在科学工作者身上是恰当的。B项“美轮美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用错,原意是“形容房屋高大华丽”。这句话中用以形容石刻作品,是不恰当的。C项中的“炙手可热”,意思是“手一挨近就感到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面句中则形容家用电器,是不恰当的。D项中“一劳永逸”,意思是“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一劳”是指把事情办好了,而句中奥尔布赖特并没成功,因而不恰当。
9、A。A项“五花八门”比喻变化莫测、花样繁多,在句中指“二恶英”的名字多种多样。B项中的“微言”与“微词”混为一谈。“微言”指精微的语言,组成词语是“微言大义”。“微词”多用于书面语,含义是隐晦的批评。从句意看应是。微词”。C项“蠢蠢欲动”是贬义词,“蠢蠢”指爬虫蠕动的样子。多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句中应改为“跃跃欲试”。D中的“首当其冲”,1994年高考曾考过,其意思是最先受到对方冲击、攻击或损害。而此处应该用“首屈一指”,指第一位,而不是“尾气排放”最先受冲击。
10、B。“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此成语用在B句中恰到好处。A项中“汗牛充栋”使用不当。“汗牛充栋”的本义是形容书籍很多。而A句意思是这样的事情很多,用汗牛充栋”仅表示多是不恰当的。C项中“洗心革面”也使用不当。“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过,也可说革面洗心。刊物讲究创新,讲究版式的新颖,但用表“彻底悔过”的成语不当,且此句也并未说明“过”在何处。D项中“左右逢源”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此成语重点侧重“做事”,而D句中则强调“说得头头是道”,这就无法落实“做事得心应手”。因而此成语也使用不当。
11、D。A中的“不三不四”是“不像样子”,含贬义。B中的“不遗余力”是“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褒义词。C中的“班驳陆离”色彩繁杂,多含褒义。D中的“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用在这里修饰“练动作”不当。
12、B。
第三篇:第七章 高考试题类编·正确使用词语(同义词)
[第七章 高考试题类编]1990-2001年·正确使用词语(同义词)
1、(1991年)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处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1)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
(2)为了迅速扭转连年亏损的局面,厂党决定()精通业务、有决策能力的退休科技人员。
(3)她一连几次挑起话头,想和女儿谈谈,可是女儿()的却很冷淡。
A、截止、启用、反应 B、截至、起用、反应
C、截止、起用、反映 D、截至、启用、反映
(1991年)下面两句话,每一句中都有四个画线处,其中使用不当的一处,分别是
2、这次日晕发生在去年10月22日,据连续观察记载,那天上午八时以后,金顶上空出现了环绕太阳的晕圈,后来逐步形成两个相交的椭圆。
A、连续 B、记载 C、环绕 D、逐步
3、每次查房、会诊之后,李大夫总耐心地指导她怎样把病历写得完整、有条理、清晰,告诉她怎样诊断疑难疾病,怎样处置特殊病例。
A、每次 B、耐心 C、条理 D、处置
4、(1994年)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芦沟桥两边的石栏上雕刻着数以百计的石狮,这些石狮在风霜雨雪中已守桥七百多个岁月。
B、在今天举行的决赛中,我国选手有实力染指金牌的项目是女子100米蝶泳和女子马拉松比赛。
C、他门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了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很深。
D、这家报纸改版后面貌一新,受到读者欢迎,很多报纸都跟着仿效起来。
5、(1995年)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 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②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 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③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 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A、犹豫、逐步、化装 B、迟疑、逐渐、化妆
C、迟疑、逐渐、化装 D、犹豫、逐步、化妆
6、(1996年)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 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 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 什么都不得不 。
A、装载 徜徉 致使 割爱 B、承载 徘徊 导致 舍弃
C、装载 徘徊 致使 舍弃 D、承载 徜徉 导致 割爱
7、(1997年)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新式标点符号指的是,萌芽于清末,诞生于“五四”, 到现在的标点符号系统。
②就在两年前,他还到四川雅砻江谷地 ,一天内攀登上500米高的山岭,又下降到1000米深的峡谷。
③他们请一些有经验的儿科大夫担任“电话医生”,就有关儿童保健方面的问题 咨询,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
A、延续 考察 进行 B、沿用 考察 提供
C、沿用 考查 提供 D、延续 考查 进行
8、(1998年)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 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②预算即使制订得再 ,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③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 的假酒案。
A、不止 正确 耸人听闻B、不只 正确 耸人听闻
C、不只 准确 骇人听闻 D、不止 准确 骇人听闻
9、(1999年)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 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 疾病。
③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 了。
A、窜改驱除融解 B、篡改祛除融解
C、窜改祛除溶解 D、篡改 驱除溶解
10、(2000年春季)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2500年前的孔子,曾对着 江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站在千僖之年的门槛,我们更深切地领悟到了先哲的睿智。
②营房各处 的灯火,欢腾热闹的情景,使他又激动起来,回想起白天参加国庆大典的场面。
③鲁迅的作品,即使是纯属个人生活的回忆,也总能使我们有乐观、清醒的感觉,得到深刻的 。
A、流逝 闪烁 启发 B、流逝 闪耀 启示
C、流泻 闪烁 启示 D、流泻 闪耀 启发
11、(2000年秋季)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_____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____的作品来的。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_____。
A、聚集 品位 赞扬B、云集 品位 赞叹
C、云集 品味 赞叹D、聚集 品味 赞扬
12、(2001年春季)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虽然他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能 住对方凌厉的攻势,痛失奖杯。
②能源短缺,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极大地 着这个小镇经济的发展。
③那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 ,还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
A、遏制 限制 不耻 B、遏止 制约 不耻
C、遏制 制约 不齿D、遏止 限制 不齿
13、(2001年秋季)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位发言人 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②尽管这只是一次 ,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庄重 演练 引导 B、郑重 演示 引导
C、庄重 演示 导致 D、郑重 演练 导致
参考答案:
1、B。“截止”与“截至”两个词,不同在“止”与“至”两个语素上。“截止”指“到一定时期停止”,“截至”指“截止到(某一个时候)”。从试题提供的语境看,第一句应填“截至”,因为说的是到九月中旬,完成了多少任务。“启用”指“开始使用”,“起用”是指“(已退或免职人员)重新任用”,第二句显然应填“起用”。“反映”指“把情况告诉、传达到有关部门”。反应”指“事情所引起的反响”,根据词义可以看出,第三句应填人“反应”。
2、D3、D4、D。A项“岁月”一词一般不与具体数字搭配,只同表示较虚的形容词相配使用,如“漫长的岁月”;B项“染指”是贬义词,比喻“分取非份的利益”,从此句的感情色彩看,用贬义词显然不合适;C项“造诣”一般指“学问、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把“文学造诣很深”用在一名学生身上,是大词小用了。
5、A。第一句,用“迟疑”还是用“犹豫”难分高下,因为它们都有“拿不定主意”的意思。当看到第二三句就感到很容易分辨了。“逐步”指“一步一步地”,而“逐渐”指“渐渐”,根据语句上下文,选用“逐步”得体恰当,这样就可以排除B、C了。“化装”指“假扮”;“化妆”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根据语义和语境,当然只能选择“化装”一词了,这样又排除了D项。
6、B“装载”,是指用运输工具装人或物;“承载”,是指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两者相比较,“装载”一般讲多用于具体、实在的物或人,但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是用了一个比喻,将生活喻作“扁舟”,所以第一个横线上用“承载”更为恰当些。“徜徉”和“徘徊,前者是指安闲自在地步行,突出闲游,后者是指在某一个地方来回地走,可比喻为犹疑不决,从句子上下文看,第二个横线上要填入的词应强调的是在一处来回不前,而不是闲游,所以恰当的是“徘徊”。“致使”、“导致”这两个词都有由于某种原因而引起、使得的意思。第三个横线上这两个词似乎都还可以。“割爱”,是指放弃心爱的东西,多用做婉辞,“舍弃”是丢开、抛弃的意思,在第四个横线上,用“合弃”、‘割爱”似乎也都可以,但从前文的“什么都舍不得撒手”看,我们感到这里用“舍弃”更好些。
7、B。“延续”和“沿用”都有承接因袭的意思,前者偏指连续,后者除了承袭外,还有使用的意思。①句用“沿用”语意更全面、准确,排除A、D。“考察”“考查”都有调查、研究、弄清情况的意思。“考查”侧重表示以一定的标准去检查、衡量;“考察”侧重表示实地调查、深入细致的观察。结合语境,②句应选“考察”,据此可排除C。另外,③句选“提供”突出了“儿科大夫”行为的主动性、连续性。
8、C。“不止”是超出某个范围;“不只”指不仅,表递进关系的连词。从语境看,①是个递进句,所以应选“不只”,可排除A、D。“准确”强调准,指行动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正确”强调对,指符合事实、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从②句“即使……也”这一假设语境看,选“准确”更贴切,排除B,选C。另外,“耸人听闻”和“骇人听闻”的语意有明显差异。前者指夸大事实或说离奇的话,使人听了感到震惊;后者指使人听了震惊。③句是在叙述一事实,并无夸大之嫌,所以应选“骇人听闻”。
9、B。做这类试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语境,要分析语境对词语的限制;二是注意词语的比较,分析词语的含义,与语境是否和谐。“篡改”是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窜改”是指改动成语、文件或古书。结合语境,是日本一些人要改动历史,当然选“篡改”了。第二组“祛除”与“驱除”,通过语感就可选“祛除”。一般疾病用“祛除”;对人或物用“驱除”(赶走)。“融解”与“溶解”’“融解”有融化的意思,而“溶解”是化学用语。
10、B。“流泻”一般用于水由上往下,“流逝”在①中比较好。“闪烁”带有若隐若现、忽明忽暗的意思,从②句中看不出来,且“欢腾热闹”的情景说明了灯光应是“闪耀”。“启示”含有名词性意味,从搭配的角度看,“使我们得到启示”比较通顺,如果用“启发”不太通顺,“深刻的启示”“不少启发”这样搭配比较好。
11、B。“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各处来,聚集在一起。“聚集”是集合,凑在一起。“云集”带有一定目的性,有秩序感,而聚集”随意性大、无序状况多。第①句选“云集”比较恰当。“品位”指物品质量或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如“高品位的蚕丝”“节目的艺术品位较高”。而“品味”指尝试滋味、仔细体味、品质和风味等等。前者指艺术作品的档次、水平,后者则侧重欣赏、玩味。第②句应选“品味”。“赞叹”指称赞、慨叹。“赞扬”指称赞、表扬。第③句没有“表扬”的意思,应选“赞叹”。
12、C。“遏止”指用强力使之停止;“遏制”指用强力使之得到控制;在这里应该是控制对方的攻势。“制约”通常指客观事物;“限制”通常指主观的规定。“不耻”指不感到耻辱;“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13、D
第四篇:第七章 高考试题类编·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第七章 高考试题类编]1990-2001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1991年)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①→⑤五个标号处的正确的标点符号是
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①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②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③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④(姜夔《白石诗说》)⑤
①②③④⑤A、
”。””,”。B、
。””。””。C、
”。””,”。D、
。””。”。”2、(1993年)下列标点符号使用的一项是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3、(1994年)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B、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C、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4、(1995年)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5、(1997年)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技术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B、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C、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D、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6、(1998年)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①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②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③促织,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④
①
②③④A、
,《 》。B、
。;“ ”。C、
,;《 》?D、
。,“ ”?参考答案:
1、B。本题考查引号和括号的应用。使用引用时,引文末尾标点的位置要注意。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点号放在引号里边。如果引用的内容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引文没有独立性,引用部分末尾不用点号[问号、叹号可保留],整个句子该停顿处则停顿,该用何点号则用何点号。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某个词语的叫句内括号。它必须紧 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被注释的词语后面需要停顿,点号要放在后括号后面。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带有标点,其最后一个标点[问 号、叹句除外]应省去。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的叫句外括号。句外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是一句话,那么句末点号应该保留;如果不成句,就不用句末点号。掌握上述使用原则,便会选择出正确答案B2、B。A中引号内的问号应改为逗号,句号应改为问号;C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D中的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3、C:此题考查对引号与点号的区别和破折号、冒号、问号的应用能力。A中“俗话说”后面的逗号应删去,因为它跟后面引文衔接紧密,无须停顿;“嘛”字应从单引号中拿出来,它是“耿大妈”说的语气词。B中两个问号使用欠妥,该句如读成陈述语气,两处问号均可不用,如读成疑问语气,末尾用问号,第一处问号应改为逗号。D中引文是局部引用,句号应在引号外。
4、D。此题考查顿号、冒号、书名号的应用。A中顿号多余,因为约数间无须停顿。B中分号用得不妥,因为在这句子中,分号前后两层并非并列关系,将分号改为冒号(冒号后面的一句是对前文的总结)。C中,《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讲习班)的书名号用错,因为书名号只是用于标明书名、刊名、篇名的,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
5、A。此题考查逗号与分号、逗号与顿号的区别及引号、括号的用法。8中引号欠妥,应将“彗星”也引起来,或干脆去掉不用;“太阳旁边”后的逗号误用,应改为分号,表示前后两层并列,分述水星和金星、木星的状态。C中括号属句外括号,句号应加在括号前。D中顿号应改为逗号,这是三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分句间的停顿;它不同于A中并列成分里词语间的停顿。
6、A。此题考查逗号与句号、逗号与分号、引号与书名号的区别及问号的应用。①处加逗号还是句号,一时不好把握,似乎各有道理,可暂且放下,选择另一个突破口。文段中间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对联的内涵,②处用分号明显错误,可排除B、C;③处是一篇名,应选书名号,进而排除D;另外,④处明显不表疑问,进一步证明A正确。从整个文段看,①处加逗号,跟后面的解释句衔接更紧密,共同构成一个起始句。
第五篇:201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试题:1.4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第1部分 专题4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高考题] 1.(2011·江西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有人认为他之所以对日____________,和他那个亲日媚日、飞扬跋扈的老婆的教唆与威逼不无关系。
②“五一”期间,市长______________会见了新加坡贸易代表团和台湾投资考察团。③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______________的人。
A.投降 分别 深孚众望
C.投降 分头 深负众望 [答案] A [解析] 投降:停止抵抗,放下武器,向对方屈服。投诚:(敌人、叛军等)归附,根据语境宜用“投降”。“分头”与“分别”的区别:(1)同一个主体对多个客体,只能用“分别”,不能用“分头”。(2)不同主体各自与不同客体一一对应,只能用“分别”,不能用“分头”。②句符合“同一个主体对多个客体,只能用‘分别’”这个限制,因此,宜选用“分别”。“深孚众望”,意为“在群众中享有威望,很使群众信服”;“孚”是“使„„信服”的意思。能与“深孚众望”联系起来的,是“不负众望”中的“负”。在“不负众望”里,“负”是“辜负”的意思。“深负众望”是个生造词语,意思是辜负大家的期望,含贬义。
2.(2011·山东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办公人员的座椅高度是非常有讲究的。专家______,许多人办公座椅的高度都存在一定问题,久坐会________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正确的做法是:首先根据工作性质把办公桌调整到一个________的高度,然后再依据自身情况来调整座椅的高度。
A.提出 产生 适合C.提醒 产生 合适 [答案] C [解析] “提出”是(用言语或文字把自己的意愿、想法、建议等)表示出来,而“提醒”是“从旁指点,促使注意”。此处从语境看,是专家指出问题,意在促使人注意,故应用“提醒”。“产生”指“由已有的事物中生出新的事物”,或“出现”;而“引发”是指“引起,触发”。此处强调久坐的结果,故应用“产生”。“适合”是指“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是动词;“合适”意义与“适合”基本相同而词性是形容词。此处修饰“高度”,故用“合B.提出 引发 合适 D.提醒 引发 适合 B.投诚 分别 深负众望 D.投诚 分头 深孚众望
适”。
3.(2011·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竹叶和阳光彼此恋慕所闪出的光,使人坠入了无我境地:纵令不闪光,竹叶自身或浅..黄、或翠绿的色彩,不也令人陶醉吗?
B.老校区遗留着一种旧时的氛围,参天的古木,平滑的石道,随处可见的老旧建筑„„一切浓重得无需装饰就可做电影的背景。..C.日常交往中,平等是人与人之间投桃报李、礼尚往来的前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使人与人彼此疏离、产生隔阂。
D.班长在征文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夸她是才女,她却求全责备,谦虚地说年级里....水平比她高的同学有很多,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
[答案] D [解析] “求全责备”意为要求完美无缺,多用于对别人,多含贬义,用在此处不恰当。4.(2011·天津卷)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__。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_______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______,______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 洋洋洒洒 浮动 好像 B.喜爱 纷纷扬扬 浮动 犹如 C.钟爱 纷纷扬扬 飘动 好像 D.喜爱 洋洋洒洒 飘动 犹如 [答案] B [解析] 钟爱:特别疼爱;非常喜爱。喜爱:指对某人或事物有好感或者产生兴趣。“钟爱”比“喜爱”程度更深。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来很畅快。纷纷扬扬:形容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语段中修饰雪花只能用“纷纷扬扬”。“浮动”指飘浮流动。“飘动”是指浮在空中随风移动。“浮动”更显花香有游动的情态。“犹如”指如同;好像。“好像”指有点像;类似。
5.(2011·四川卷)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刊以介绍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为主,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炉,欢迎广大读者到各地邮局征订本刊。..B.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C.在岗位技术培训之后,小李成为了生产明星,2010年,他完成的全年工作量超过规定指标的百分之四十,获得了所在企业的嘉奖。.D.九寨沟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
如幻,不由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答案] B [解析] A句中“征订”是指出版、发行机构向单位或个人征求订购或订阅出版物,主客关系错误,可改为“订阅”。B句中“悲天悯人”意为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使用正确。C句中“的”为结构助词,表领属关系,仅仅是“超过规定指标的百分之四十”,岂能受嘉奖?应删除“的”字。D句中“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生成的,只用来形容人的技艺高超,使用对象不当。
6.(2011·广东卷)请在下列关联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3个,分别填入句子的空格中。
既然 不管 尽管 无论 既而 因而 然而
①____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们____②____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____③____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现实。
答: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答案] ①尽管 ②既然 ③因而
[解析] ①处根据下文的“但是”可知,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因而填“尽管”;②处根据下文“就”可知应填“既然”;③处根据句意可知与前文是因果关系,故填“因而”。
[模拟题] 7.(2011广东六校第三次模拟)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日前已印发《“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以生猪、肉牛、肉羊为重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瘦肉精”专项________。
②从今天开始,新京报将连续6天推出100版大型系列特刊,从清华大学百年风物、历史、学子、老师和成就诸方面,________这座中国名校的历史风云,探究它的精神和未来。
③自中国开办高等教育起,国人就发现了这里(清华大学)有一种神奇的力量,________能够挽精神颓亡于既倒,发科学民主之萌芽。
A.整治 再现 往往
C.整治 展现 常常 [答案] A [解析] 整治:整顿;治理。整顿: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如“整顿队形”。①句中是对违法添加“瘦肉精”的问题进行整顿与治理。再现:指过去的事情再次出现。展现:展示;明显地表现出。②句中清华的历史风云属于过去发生的,现在通过刊物将其“历史风云”展示出来,用“再现”。往往:是对于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用于主观意愿。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
B.整顿 展现 往往 D.整顿 再现 常常
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意愿。③句指国人发现的一种规律就是清华大学具有这种力量,而不是强调这种情况的重复发生。
8.(2011天津宝坻质量调查一)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水为天地至柔之物,却________着不尽的力量,河中圆圆的鹅卵石就是明证。治水,不二法门是________,不违其本性,不悖大自然的规律。同样是征服,鲧________以刚治之,终究大业未成,________送了自己身家性命;而禹以柔治之,最终降伏洪魔,造福苍生。
A.孕育 因地制宜 妄想 反而 B.蕴含 因势利导 希望 却 C.蕴含 因势利导 妄想 反而 D.孕育 因地制宜 希望 却 [答案] C [解析] 蕴含:包含。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因势利导: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方法。妄想:狂妄的打算。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某种情况。“反而”含有反面递进的意思,“却”仅仅是转折。
9.(2011天津南开区一模)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真正的自助者是令人敬佩的觉悟者,他会________困难,而困难在他的面前也会令人奇怪地轰然倒地——这个过程简直犹如天神相助。
(2)为了加快滨海新区的建设步伐,必须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________特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培养更多更好的特区建设者。
(3)你尽可放心,他这个人________不失信,今天他一定会按照约定的要求把你的事情办好。
(4)“择校热”最大的弊端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骨干教师为了提高待遇“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雄厚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________。
A.藐视 构建 从来 雪上加霜 B.正视 构建 历来 釜底抽薪 C.藐视 修建 历来 雪上加霜 D.正视 修建 从来 釜底抽薪 [答案] A [解析] 藐视:轻视,小看。在这个语境中,因为藐视,困难才“轰然倒地”,有上下因果关系;正视: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不躲避,不敷衍。构建: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修建:土木工程施工。从来:一般后面带“不”“没有”等带有否定意思的词语;历来:一般后面不带“不”“没有”等带有否定意思的词语。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或苦上加苦;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0.(2011北京西城二模)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日本此次受灾,____①__了强震、海啸及核____②____三重劫难。在人类抗击自然灾害这一方面,日本的事实具有标本性的研究价值,____③__是吸取教训和学习经验的“富矿”。
A.①汇集 ②泄露 ③必定 B.①汇合 ②泄露 ③无疑 C.①汇合 ②泄漏 ③必定 D.①汇集 ②泄漏 ③无疑 [答案] D [解析] “汇集”的意思是聚集,“汇合”多指水流的聚集会合,根据文段意思,此处当用“汇集”。“泄露”与“泄漏”的意思有相通的一面,但是指液体、气体的漏出时,必须用“泄漏”。“必定”用来表示判断或推论的确凿或必然,“无疑”的意思是“没有疑问”,根据文段上下文意思以及语气需要,此处当用“无疑”。
11.(2011湖北黄冈中学五月模拟)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香溪河上的宝坪村,是王昭君的故乡,这个看着并不起眼的________,却孕育了一代绝色佳人。是清澈如玉的香溪河水的________,才使得昭君有了倾国倾城之貌和________的心灵。________没有香溪河水,中国历史上会不会少去胡汉和亲这一页呢?
A.村庄 滋养 秀色可餐 即使 B.乡村 润泽 兰质蕙心 然而 C.村落 滋润 冰清玉洁 假如 D.乡井 滋补 秀外慧中 尽管 [答案] C [解析] “村庄”侧重房屋连片;“乡村”与“城镇”相对;“村落”侧重人口聚居的地方;“乡井”泛指家乡,书面语色彩较浓。“滋养”指供给养分,多与身体等搭配;“润泽”,滋润,常与植物搭配;“滋润”,指增添水分,常与皮肤等搭配;“滋补”,指供给身体需要的养分。“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兰心蕙质”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性情高雅;“秀外慧中”形容容貌清秀,内心聪慧;“冰清玉洁”比喻高尚纯洁,语境中有“心灵”,只能用“冰清玉洁”。“即使”表让步假设,“然而”、“尽管”表转折,语境则是假设句。
12.(2011山东潍坊第二次模拟)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日前台湾公布了大学院校招收大陆学生的规定______简章,其中有不少歧视性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台湾高校对大陆学生的吸引力。
②现在有些年轻人崇尚简单主义,他们认为,简单是一首诗,纯粹中感受生活的精致和隽永,会令人摒弃______之事,自得悠闲,轻扬生活的扁舟。
③双汇的“瘦肉精”有毒生猪肉和在上海发现的“染色馒头”,都曾经________地摆在大超市的柜台上,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A.及其 繁乱 冠冕堂皇
C.及 繁乱 堂而皇之 [答案] C [解析] 及,连接并列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及其,以及它的。烦乱,心情烦躁不安;繁乱,事情多而杂乱。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
13.(2011昆明适应性检测)从以下18个词中选取最恰当的10个,分别填入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选词不得重复)崇拜 崇尚 还 仍然 和 或 渗透 深入 积淀 沉淀 传播 流传 区域 往往 因而 所以 认同 赞同
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__①__影响。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__②__,到今天人们__③__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__④__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上下数千年,龙已__⑤__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__⑥__。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__⑦__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__⑧__,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__⑨__,“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__⑩__。
[答案] 分别填入的词是:①和 ②崇拜 ③仍然 ④或 ⑤渗透 ⑥积淀 ⑦传播 ⑧区域 ⑨因而 ⑩认同
14.(2011广东全真模拟一)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的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①没有什么比这幅写意墨竹更能体现竹的________了,在这里,竹摈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颜色,给观赏者留下的唯有人间风骨。
②放,放弃、放怀、放达„„“放”蕴含着千般哲理,运用得好,就会使复杂的生活回归简单,纷乱的思绪回归________,浮躁的心态回归平和。
③红的、黄的、粉的,各色玫瑰,相继绽放,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美丽的花朵________了生活,普通的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
A.情调 明确 装饰
C.情韵 明晰 装点 [答案] C [解析] 情调:情趣格调或文艺作品的质量或生动形象的特性。情韵:神韵,精神韵致。明确:清晰明白。明晰:清楚,明确,一目了然。装饰:指一般人日常生活中的化妆打扮或
B.及
烦乱 冠冕堂皇 D.及其 烦乱 堂而皇之
B.情韵 明确 装饰 D.情调 明晰 装点
起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装点:装璜点饰;布置,整理。
15.(2011昆明教学质量检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删去后不影响表意的一句是()...A.2010年网络热词的突出特点是热点事件引发热词创建潮,网民不仅在创建热词,也在.某一层面上促进整个事件的发展。
B.沟通是一项颇能体现教养、品位、学识的技巧,遗憾的是,中国的学校教育大多不包..含这一内容。
C.专家认为,中国尽一切努力从利比亚撤出了.3万多名工人的行动展示其有能力保护数十万海外务工人员的大国形象。
D.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了太平洋大部分地区,至少有20个国家和数个太平洋岛..屿发布过海啸警报。
[答案] C [解析] “撤出”已表达“了”的意思。
16.(2011江西师大第三次模拟)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学生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诸多的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认真地加以________,以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②当公安人员向他了解犯罪分子情况时,他说话显得很________,但最后在正义的感召下,说出了犯罪分子犯罪的全过程。
③祥林嫂讲起阿毛的故事,打动了许多妇女的心,她们________伤感,落泪。A.疏通 隐晦 无不
C.疏通 隐讳 不无 [答案] D [解析] 疏通:沟通双方的意思,调解争执。疏导:引导使畅通。隐晦:(意思)不明显。隐讳: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不无:不是没有,多少有一些。无不:没有一个不,全都。
17.(2011辽宁重点中学第二次联考)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中国房地产__①__影响中国,__②__影响世界。__③__中国的房地产投资下降,__④__全球的大宗商品价格也会随之下降,我们已经看到有色金属等价格下降的征兆。__⑤__说一年之前,对冲基金还在为中国房地产泡沫担忧,现在则开始担心,中国房地产硬着陆怎么办?
答: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⑤________
[答案] 不仅 甚至(而且)如果 那么 如果
18.(2011河南商丘第三次模拟)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客观而言,对抗性情绪是所有社会的“顽疾”,它的出现几乎可以不需要原因,强烈的B.疏导 隐晦 不无 D.疏导 隐讳 无不
情绪总是落到一个个具体事件上,有的事件可能是这种情绪需要发泄“临时撞上的”出口。社会永远有一些情绪消极的人群,具有负面性格的人并非个别,社会永远有单独指出来可以令人义愤填膺的短处,中国当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高潮,转型期的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
虽然________ 但________ 也______ 而且________ 更何况________ [答案] 虽然强烈 但有的 也并非 而且社会 更何况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