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教学应重视小学生阅读方法指导
阅读教学应重视小学生阅读方法指导
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语文教学中的至理名言。a学会精读。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
b学会选择读书。知识如烟波浩淼的大海,书多如沙砾,寮如繁星。在此中间有一部分书需要精心研读,有一部分书要远离(内容不健康地书)。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c学会写读书笔记。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懂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① 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② 纲式摘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③写读后感。阅读时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已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能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
二、主要读书方法
A三读法
⑴ 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⑵ 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⑶ 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B“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⑴ 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⑵ 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⑶ 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⑷ 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⑸ 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
以上“动笔墨”的方法,要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在要求上体现差异。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片;中年级编提纲、作批注;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
C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读书名言
1、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爱迪生
2、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培根
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21、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23、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铜匙。——列夫托尔斯泰
24、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25、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2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若禅
27、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2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9、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30、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31、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32、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33、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郭沫若
34、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35、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6、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38、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39、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40、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41、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42、多读书、多学习、多求经验,就是前途的保障。——罗曼、罗兰(法)
43、学问是光明,愚昧是黑暗。念书吧!——契坷夫(俄)
44、贪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王安石
45、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
46、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47、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爱迪生
48、饱食、暖衣而无书教,则近于禽兽。——孟子
49、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50、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第二篇:语文教学应重视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应重视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洪雅县晓兰中学 车建海
当前中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参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兴趣不浓等问题,是所有语文教师最为头痛地事情,它不但影响到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而且也影响了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同时也成了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拦路虎,直接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学生视野开阔、见多识广、博闻强记,语文学习成绩就好,反之,语文学习成绩就差。因此,课外阅读的组织引导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学应当重视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为起点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高低,决定了他思维能力发展的快慢,也决定了他语文成绩的高低。因此,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是引导学生自觉课外阅读的最好切入点。
1、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教学,由课内精美文章的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如学了《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在学生被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那顽强的意志、永不放弃的精神所感染的同时,可借此向学生推荐《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名人传》,学生从中了解更多名人坚强的意志品质,学习名人顽强拼搏的精神,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建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在班上建立多个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作为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且定期开展组间和全班读书交流活动。初一的新生可布置阅读他们喜欢而且熟悉的《西游记》、对已经学了大量中国历史的初二学生可布置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故事会、朗读比赛、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让每位同学都有一种收获感,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二、注重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吕叔湘在《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中提到:“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不动笔墨不读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较熟练地运用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所谓精读,那就是字斟句酌,反复体味;所谓略读,就是简单粗略,知其大概,了解基本内容;而浏览则是采取一目十行的方式,大致地粗看,只在于整体印象。这些方法在阅读过程中也不是完全独立分开使用。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应首先浏览序言、目录、后记,然后通篇浏览,以确定是精读还是略读。如果是单一的一篇文章,开始应通读浏览,稍加意会即可,以便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基本情感。对于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应加以精读、反复吟咏,并随时圈点、勾画、批注、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读美文,写感悟。对于一篇优秀文章或名著片段,首先是初读。要求学生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解决含字词在内的基本问题。不能解决的做上记号,或摘抄整理出来以待解决。然后互读。可将这篇优美文章推荐给同学读,互相合作,这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养成研究性阅读的习惯。最后是精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自身实际,写出读书笔记。
雨果曾说:“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略读一个音节都将发射火星。”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课外阅读方法的传授,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三、将课外阅读和习作训练紧密联系起来
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交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同时,教师还得将课外阅读和习作训练联系起来。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阅读是吸收知识,写作是运用知识。喜欢阅读文章和文学作品的学生,在他写作的过程中,口语和书面语反复转换、筛选的思维活动十分频繁,他们常常自然而然地把那些在阅读中吸收的丰富词汇,巧妙的构思,丰富的联想运用到习作中去,有时使人耳目一新。而那些阅读量少的同学,其作文的思维的主要意向却仅仅限于字词追索回忆,其中不完整、不准确的概念出现较多。因此,教师可组织学生这样的活动:从初一下期开始,周记的内容从单一的记叙变为读书心得体会,然后在全班分组交流,再选出精彩的读后感在全班交流。这样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增多了,课外阅读的兴趣浓厚了,习作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嗜好,加强指导,授以方法,付诸实践,才能帮助学生找到源远流长的寻求知识的泉眼,使学生终身收益。
四、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使最简单最容易的事情,如果不能坚持,成功的大门也不会开启。阅读要养成习惯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它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反复训练才有可能形成习惯。尤其是在今天学校只重视数、理、化、英语,不重视语文的情况下,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就更少了。作为语文教师要有计划地给学生创造时间,不断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把自己喜欢的名言,格言,俗语,片段,诗歌或摘抄,或做成卡片,把自己在阅读中深切的感悟写成日记,或读书心得体会。在阅读中练笔,用练笔促进阅读,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提高了写作能力。
总之,课外阅读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它可以提高阅读技能,积累阅读经验,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第三篇:小学生阅读方法指导
小学生阅读方法指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语文教学中的千年古训,也是我们现代人开展读书活动所遵循的原则。
1、学会精读。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
2、学会选择读书。知识如烟波浩淼的大海,书多如沙砾,寮如繁星。在此中间有一部分书需要精心研读,有一部分书要远离(内容不健康地书)。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3、学会写读书笔记。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懂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①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②提纲式摘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③写读后感。阅读时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已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能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
第四篇:小学生作文指导方法
小学生作文指导方法
作者:柴娟丽 来源:尹庄中心小学 点击:8768次 评论:0条
如何让小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奠定良好的作文基础是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学生及家长积极关注和寻求解决的问题,这里浅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从“仿”起步,引导写作
我们首先可以通过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来练习写作,在课内给予点拨,课外阅读中给予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仿写,使学生掌握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结尾的呼应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等知识;其次我们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步引导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仿写,在“仿”中求“创”,“仿”中求“活”,“仿”中求“新”,以提高写作能力。
二、拓宽阅读,积累素材
对小学生而言,作文难,怕作文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将阅读变成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在班内开展读书活动,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把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段落抄到读书笔记上,养成读书必动笔的习惯;同时还要求学生挤时间背下来并写下心得体会,从而为作文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写作材料,为写好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搞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
三、观察生活,开掘源泉
学生通过广泛阅读,积累了大量素材,但是我们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否则,学生还会出现作文提笔难、内容空泛的问题。
小学生智能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意志的内控力弱,我们要根据儿童“情绪性”的特点,先指导定向观察,把学生带进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创造性表达的欲望。例如教学生作文《春天的发现》,在习作前,安排学生到田野、村庄、校园等地方观察和体会春天的变化,并组织学生春游,到实地欣赏春天的景观。春游前,提出观察要求:注意观察山水草木、游人、飞鸟等特点,并把自己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材料及时地记下来,为描写春天的美景作好准备。观察时,教师给予导向观察指导,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在观察时便会有的放矢,充满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当学生写出了一篇描写细致、富有真实感的作文时,教师可在其习作成功之处,写下醒目赞语,当众宣读,表示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力。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随机观察,随时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会不断地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这能有什么方法,小学生写不来作文无非就是因为写作经验少,不知道写什么呗。这个多写写,多练练,自然就会一个思路出来,以后写作不是什么难事。不过要是你的孩子迟迟不能找到写作方法的话,我建议家长最好带孩子去辅导学校上一下作文培训方面的课程。看看通过辅导机构的老师能否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这方面,我觉得学大教育办的还行。具体的你可以自己先打个电话和学大的老师了解一下看看。学大教育 【4004888 转 11101】 1 0 添加评论(0)
u284yhl02 09-09-08
作文是一种高难度的脑力劳动,而写作过程又是一种极其抽象的难以解说的思维过程,何况是小学生。那么,如何才能快速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指导作文欲望写作提高 在作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活动的环境不同、感受不同、思维的差异、表达事情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指导学生真实地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变作文内容的千篇一律为五彩缤纷,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在作文方面的个性来。叶圣陶先生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中指出:“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对此深有感受,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好作文,除了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外,更主要的是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写真人真事,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一、从指导学生写日记入手 提倡学生写日记,开始多数学生积极性不高,即使少数写,也多流于形式。针对这一实际,我采取试讲、读、写的方法,激发他们写日记的爱好。讲,是有预备地向学生讲述一些名人英雄人物,通过写日记而成长起来的过程。如:鲁迅、雷锋、王杰等。让学生熟悉到经常写日记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和思想品德修养都有好处。同时有计划地向他们介绍写日记的方法。读,就是提供一些合适儿童知识水平的优秀日记,让他们认真阅读。从中吸取好的营养,逐步提高写日记的能力。写,则是人人动笔,把自己做过的,看到、听到、想到的人或事,景或物写出来。开始要求短小,真实,具体,然后逐步提高。为了解决少数学生基础差,写作难的实际问题,答应摘抄与写作相结合。但摘抄必须注明,且不得超过总篇数的三分之一,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动笔,而且可以天天坚持。
二、激发爱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教师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启发点拨。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产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的热情,这是作文教学努力的方向。如教材要求练习:“注重观察四周事物”,我就布置学生各人选择一种自己所喜爱、熟悉的动植物,进行连续观察活动,要求经常写观察日记,最后写成一篇连续观察作文,还注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要求,在“观察一物”后,鼓动大家开动脑筋,从内容想开去,自己拟写题目,使学生在两个多月的观察,练笔的过程中,始终布满高涨欢快的情绪。学生爱好爱好广泛,写作的题材也很丰富,如写植物的有《大蒜》、《迎春花》、《玉米》等题目;写动物的有《可爱的大白鹅》、《金鱼》、《母猪和它的孩子们》等。开展这类活动,由于学生观察的对象是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感情要深了,要把观察到的这些东西用文字记下来的欲望也更强烈了。所以,学生在作文时普遍从过去的“要我写”变为现在的“我要写”。这样的作文内容就很具体、生动、富有情感。
三、充分发挥教师“指”和“导”的作用 学生作文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指导是密切相关的。教师指导不是简单的包办代替,而是要真正起到“指点”和“疏导“的作用。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水平要比学生高得多,那么,教师怎样把自己的高水平通过学生的作文体现出来呢? 这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指”和“导”。任何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都是按搀、扶、放这三个步骤来实现的。当学生手拿作文题目不知所措时,教师就应该“搀”着学生,把自己丰富的写作经验过渡给学生,为学生指明一条写作道路;当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还会碰到一些困难,这时,教师要“扶”着学生,为学生排除困难,疏通道路;在“搀”和“扶”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动脑筋自己去想去写,使之思维得以练习。综合搀、扶、放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教师指导写作的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了“指”和“导”的作用,把学生搀稳了,扶正了,放开了,才能使他们走上自己的写作轨道,发挥最佳的写作水平。
四、调整学生心理,诱导其身心融入 由于作文本身固有的难度和学生写作水平的个性差异等原因,不少学生经常会产生某些心理障碍,从而影响作文水平的提高。这些心理障碍大致有:自卑心理、畏惧心理、无所谓心理、速胜心理等。要针对其心理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逐一消除。使学生真正理解:畏惧、自卑,大可不必;只要努力写作,全身心融入,又能注重运用以上巧妙方法,定会有长足进步;无所谓和自大,是一种盲目思想的表现,是一种错误思想的熟悉,作文是一种技能,多练就会进步;速胜心理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急燥心理,作文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表达项目,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具备多方面和综合能力。因此,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挥之即成的问题,而是在长期的精读、多思、勤练相交融的潜移默化中实现的,只有巧妙地诱导学生,轻装上阵,身心融入,持之以恒地坚持一段较长时间的读练结合,学生作文水平才会快速提高。0 0 添加评论(0)
609792397 09-09-15
小学生作文指导从何下手?这是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师既关心又感到困惑的问题。大部分的教师都会这样教学:首先,我们要审题立意,题目让我们写什么;其次,怎样选取材料;再有,怎样组织材料等等。这样教学不但教师讲着枯燥无味,学生写起来也是绞尽脑汁,仍然觉得写不出什么来;既使写出来了,也会趋于形式,缺乏真情实感。正是这样造成了作文难,学生学着难,教师教着更难。那么如何使作文“简单”起来呢? 我认为使作文“简单”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从内容入手,情趣教学。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习惯注意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因此,如果作文指导也能把重点放在引发学生作文的情趣上,往往会事半功倍。另外,学生作文以命题作文为主,因此,还要指导学生把握作文内容,防止偏题、跑题。下面,依作文步骤,简单谈谈如何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1)课前准备。在作文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的写作素材,学生对此非常有兴趣,往往会准备很多材料。学生在收集材料时,会去观察事物,这时需要指导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要细致地、有条理地观察,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地方着手,但也要求观察全面。有了充分的准备,课上就会有写不完的内容,当然,教师要在课上指导学生取舍材料,这样才能在作文时才能找到事物的特点,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也可以专门用一节课交流收集来的材料。与此相反,有的教师上作文课常常搞“突然袭击”,要到上课时才亮出作文题目,学生在缺乏生活积累和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作文,不陷入困境才怪呢!2)产生雏形。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一篇文章的写作,是从思维到表达的过程。正如语文教学的老前辈叶圣陶所说的“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作文必须“想清楚然后写”。在教学中要重在引导思路,想清楚为什么要写,该怎么写,包括哪些要写,哪此不用写,哪些写在前,哪些写在后等等。还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尽力帮学生敞开思路,而不是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的一套“请君入瓮”。要启发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写学生所想的,也正是使学生产生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在学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就可以产生一个作文的雏形,也就是找到了他想写的作文的“魂”。3)接下来,学生就要动手写作了。小学生写作要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拟定提纲可以使作文整齐、完整。根据提纲分好大段,分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个段落,好比一块块骨头,和骨骼一样,一个个段落通过有序的排列、连接,形成一篇完整的作品,这对初学作文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步骤。再下去就可以把学生收集到的自己感兴趣的材料一一填补上去了,那么这一步也就显得非常简单了。4)最后检查。可不要小看这一步,作品完成后,反复修改是一篇文章必有的过程。往往写作时没有想到的佳句,在修改时会突然想到,这时就需要反复斟酌,看一看究竟用哪一个更好了。当然,教学中还要多鼓励、少批评。这样可以发展自己的风格,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有益无害。
如何辅导小学生写作文
一、确立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文章。高玉宝、高尔基等人没上过多少学,却写出了著名的作品,便是证明。“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就不会让所有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揠苗助长。
2、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写话、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各年段教师,都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并想方设法将习作兴趣长久地保持。这是教师要花心思的经常要做的工作。
3、明确求真、立诚是最重要的作文要求。求真,就是习作要“有真意”,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成人话;立诚,就是“诚实地说自己的话”,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诚于中”才能“形于外”。为人真诚,才能说真话,吐真情。这既是作文的问题,又是做人的问题。我们要通过作文教学,既教作文,又教做人,既不断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又重视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对小学生来说,作文要做到求真、立诚,就要有作文内容。作文的源头活水是充实的、鲜活的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习作不胡编乱造,不搞“五子登科”——动辄就是推车子、抱孩子、领瞎子、捡票子、让位子,就得有生活,投入现实生活,开源活流,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有所发现——世界上不缺少美好的事物,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
4、作文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训练。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各科学习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的。作文还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靠历练。当种种好的习作习惯一旦养成,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因此,教师要把习惯培养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各个年级的教师根据年段要求,注重落实以下习惯的养成:勤于观察体验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想清楚再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规范、工整书写的习惯。
5、确立“写作基于阅读”的思想。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凭借课文这一个个例子,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既不断熟练阅读的技巧,又不断习得作文的技巧。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二是说,“厚积才能薄发”。既要加强和改进阅读教学,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总之,作文教学要体现快乐作文、放胆作文、生活作文、个性化作文等理念。
二、作文训练从写句子、写话到写片段再到写成篇的作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低年级主要练习写句子、写话。包括: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观察简单事物或图画以后写几句话;用句子(也可以配上简单图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感受或祝福(如,自制贺卡);能写条据(如,留言条),能写简单的日记。低年级最重要的是“对写话有兴趣”,乐于通过写话,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小学生写句子、写话?既要依据教材的编排,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只要学生有这方面的愿望,就要积极引导(有的实验区一年级学生,入学一个多月就开始写话;二年级就坚持写日记)。
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写片段的练习以外,素描、童话、书信的习作,应当引起重视。素描是写记实作文的基本功,可以培养观察事物和用语言文字描摹事物的能力。低中年级学生天真烂漫、富于想象,喜欢读童话,也有编童话、讲童话的兴趣。在培养想象作文能力方面,低年级可以练习编童话、讲童话,中年级可以进一步练习写童话。在应用文方面,中年级适宜学写书信,并鼓励学生以书信交友,用书信和他人沟通与交流。
高年级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在“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中,还提出了写简单研究报告的要求。
三、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习作首先要有内容,很多习作内容源于生活之中,需要在观察中发现;有了内容,要想写好作文,还要靠精心地安排、组织材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哪里要平铺直叙,哪里要画龙点睛,都要想清楚;心里有了“谱”,要想最终写成一篇好作文,还要看语言表达的功夫。因此,平时进行作文教学,观察、思维、表达都不能忽视,三者要结合起来进行训练。正如叶老所说,“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的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养成推理、判断都有条理的习惯,又是一种功夫。”“还有一种功夫是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叶老在这里强调,要想写好文章,就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思维力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先说培养观察能力。谁的观察能力强,谁善于发现,谁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叶老十分强调观察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他说:“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一要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小学生精细观察的能力不强,要悉心培养。二要培养按一定顺序观察的能力。三要培养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四要养成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对身边事物总保持一种新鲜感:别人未看到的自己能看到;别人知道个大概的,自己观察得很仔细;同一个事物,每次观察都有新的发现。写观察日记(可定点观察,可移步观察,可连续观察)是提高观察能力的好办法。有个小学生,学了课文《小壁虎借尾巴》,就捉了一只壁虎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天天观察。过了几天,他发现壁虎在吃自己的尾巴。这个同学根据观察中的发现,写成了观察日记。
再说培养思维能力。叶老说过:作文无非是想心思。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可见构思对于作文的重要性。想心思,想什么?不外乎想为什么写(文章主旨);写哪些,不写哪些(文章内容);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叙述顺序);怎么写(语言和表达方法)。想的过程,就是把思想、语言、写法合在一起思考的过程,熟称“打腹稿”,想明白了,往往就能一气呵成写下来。训练小学生“想心思”,可以指导他们拟提纲,用提纲帮助想得更清楚、更全面、更有条理。
最后说培养表达能力。这里主要指语言的表现力。这要靠两个积累:一个是语言材料的积累,一个是语言范式的积累。一定要多读多背,还要在课内外阅读中给学生“点化”。厚积必能薄发。多读多背多练笔,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强。
四、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先说作文指导。以往的作文指导,公布作文题目之后,大讲写法,然后让学生扣住题目循法而作,限制过死,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文指导,如果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使每个人都有内容可写,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是很大的成功。至于写法,不宜灌输,在作中指导,比较有效。
在作文指导课上,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激发兴趣,打开思路。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打开思路的最好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漫谈这次习作都可以写什么,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特别想写的内容。
接下来,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围绕本次习作内容,都写些什么。最好有新的内容,新的角度,新的认识。比如,很多同学都写过《介绍自己》一类的习作,我们可不可以换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校和在家里的不同表现,写写双重人格的《两个我》,触及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一个真实的我,促使自己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再比如,写《我的父亲》《我的母亲》一类的作文,我国小学生往往想想便写,搜肠刮肚,闭门造车。我们可不可以学学外国,让学生采访与父母关系密切的人:他们的父母、亲人、同事,获得第一手材料再动笔习作。这样写出的作文,内容更具体、更真实。
如何有效地指导小学生写作
新课标指出: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付出了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往往怕写作文,把写作文当作苦差事。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克服害怕心理,让他们主动拿笔,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为学生习作开辟自由、想象的空间呢?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导师,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任何一件事,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可能积极地做、认真地做,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厌学变为乐学。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如在教学写课余生活的习作时,先让学生回顾自己在课余生活中最喜欢做的事,感兴趣的事,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画画、唱歌、跳舞、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种花、养狗…… 孩子们兴奋地交流着,相信他们写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二、仔细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学生来说观察是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只有通过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因此,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创新,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事物的能力,还拥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起作文来就不觉得难了。如在教学写景的习作时,以写胭脂花为例,先要让学生观察胭脂花的根、茎、枝、叶、花、种子有什么特点,再观察一天之内有什么变化,一年四季又有什么变化,并做好记录。这样写作时就可以做到有话可写、有话要写。
三、广泛阅读
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小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就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从简单的看图画书,到看一些拼音图书,再到看一些中外儿童文学名著。在平时的语文课学习中,要“重视文本”阅读,因为课本中有许多诸如: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摘抄好词、佳句的练习,学生在背诵时既可以学到多方面的知识,也能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更能在大脑中积累大量的词汇,优美的字句。这样在作文时,就能知道如何遣词造句,表情达意。另外,阅读也能使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得更加成熟,更加丰富。
四、展开想象
英国诗人雪莱曾说:“想象是创造力。” 想象是拓宽学生思路的有效形式。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想象情境,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乐写的的文章,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无所顾忌地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切忌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眼光看儿童的世界,因为在儿童的眼里,世界如童话一般,山呀水呀、星星、月亮,周围的一切都是活的,会跑也会飞,会说也会唱……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五、勤于练笔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也很重要。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写周记,写读书笔记等等。内容上学生可写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让学生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以写日记为例,为了让学生不记流水账,不雷同,定一个小范围,如“逛超市”、“妈妈的高跟鞋”等等,这样既保证有内容可写,又不容易雷同。总之,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素材,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写真实的事情。
六、反复修改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然而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这样,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讲清 “文成于改”的道理,让学生懂得修改的意义,其次老师要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和要领。如修改写人的作文《我的老师》一文,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改:是否把握提纲要求通过一件事表现老师精神品质,是否思路理清,详略恰当,叙述有序;是否词句正确、通顺;是否标点使用正确……先通过总体浏览,可发现大致的错误,再进行细致修改。此外,在修改的过程中可先让学生自己修改,再分四人小组修改,然后老师修改,最后学生再修改。
七、树立自信
自信心是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中很重要的心理品质,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翻开一个班的作文本便可发现,得“优”的老是那几个学生,得“中”甚至“差”的总是跳不出“中”与“差”的圈,一个习作总是得“中”或“差”的学生,他们的习作自信在被一个接着一个的“中”与“差”中击得粉碎,从而远离成功的彼岸。因此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的标准不同。既“优”中有“优”、“中”、“差”;“中”中也有“优”、“中”、“差”;“差”中更有“优”“中”、“差”。2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则循序渐进,如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将之引入成功的彼岸。
总之,教师必须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给孩子正确的信息:“只要肯学,我一定能写好作文”,那么学写作文将是一个愉快的过程。
小学生常把作文当作负担,每逢看到题目,便愁眉苦脸,迟迟不能下笔。我认为,造成学生作文难的主要原因是命题脱离了学生生活的实际,以致学生提起笔来感到无从下笔。鉴于这种情况,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拟定文章题目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作文素材,学生感到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具体做法有三点:
一、回忆生活,打开记忆仓库每次作文,我都事先把题目公布出来,如《起床之后》、《上学路上》、《第一次洗衣》、《拔河比赛》、《扫树叶》等。这样做,可使学生有时间回忆生活中的往事,寻找感受最深、记得最牢的人和事。这样一来,学生记忆的仓库打开了,素材丰富了,灵感也有了。有一位学生在《扫树叶》一文中这样写道:
秋天来了,树上的叶子变黄了。风一吹,树叶一片片、一阵阵飘落下来。有的随风直打旋,像飞舞着的蝴蝶一样好看。校园里落叶积满了地,有的像扇子,有的像喇叭,还有的像粽子。
我和小兰挥动扫帚,使劲地扫,树叶很快堆成一座小山。不一会,我身上便汗津津的,胳膊也酸溜溜的,不听使唤了。我把身子靠在树上埋怨说:“妈妈平时只知道让俺读书、写字,就是不让俺参加劳动。”一边说一边弯下腰去拣了几片最大的树叶,当作扇子摇着。小兰看见了,打趣地说:“华姐姐,要是给那树叶加个长把儿,你不就是铁扇公主了吗?”我白了她一眼,赶忙回击她:“我要是铁扇公主,那你不就是随从的小妖精了吗!”
这篇习作,写得形象生动,亲切感人,逼真地反映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特征。
二、留心生活,积累生活素材生活中,有许多能令人动情的场面,却往往稍纵即逝。学生一般不留心这动情的瞬间,以致失去了感知生活的最佳时机。留心生活,及时收集作文素材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留心与不留心的差别很大,比如,教学楼,学生一天总要上下几次,比较熟悉吧,可要问从一楼到三楼楼梯共有几级台阶,却很少有人说得准确,而口袋里的钱,虽不能时时数着,大都知道有多少。这不是很好的说明吗?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一次,我要求他们留心观察山羊和绵羊的外形。观察后,一位学生在《山羊和绵羊》一文中用对比的方法写道:山羊的角比较直,角尖向后竖着,绵羊的角比较弯,多向下盘在脖子两侧。公山羊有胡须,公绵羊没有胡须。山羊的尾巴又短又直,爱摇动,绵羊的尾巴又肥又长,老是耷拉着。山羊的毛又短又直又松散,绵羊的毛又长又密又卷曲。这篇作文,写得具体、详细。我把这位学生请到办公室,一边批改作文,一边问他:“你写公山羊有胡须,母山羊有胡须没有?”“有!”他毫不迟疑地回答。我又问他:“你知道绵羊的尾巴老是耷拉着是因为什么吗?”他想了一会说:“可能是因为太大了,摇不动。”我认为这位学生在观察时是留心了,动脑筋了,要不准会在我这突然袭击下吃败仗。
留心生活,不仅能发现事物的表象特征,也能发现事物的本质特点,以至引发文思,从而达到胸有所积不吐不快、下笔左右逢源的状态。
三、基于生活,展开丰富想象写作是一种艰辛的劳动,要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分析、剪裁、谋篇,才能写出有内容、有感情的文章。要做到这一点,作者要从原材料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进行科学的、符合规律的想象。当然,想象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必须建立在现实生活和科学常识的基础上。作者对现实题材把握得越多,想象的翅膀就越能够展开。如《灯光下的校园》这个题目,一位学生通过想象,写得就颇具特色:“校园里一片寂静,天空没有月亮,只有几颗星星眨巴着眼睛,像是偷看着这校园中的情景。落叶时节,微风载着凉意,有意无意地吹了进来。灯光下的老师办公室,像茫茫大海上的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照亮了人类的良知和文明,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文中将教师的办公室比作灯塔,贴切、得体,虚实结合,给人以清新隽永之感。这种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想象,既入情入理,又生动形象,具有耐人寻味的力量。
第五篇:小学生作文指导方法
小学生作文指导方法
一、重视积累 打好基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百字新事”训练让语言积累、语感培养与思维发展直接源于生活,要求学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记录当天发生在身边的,或当天听过、读过、看过的新闻,做到语言精炼、流畅。百字新事与写作日记有着本质区别,不求长,不求多,唯求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写”方面。
阅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剪报作文”训练要求学生每天剪报一
篇,旁加对文章的点评、心得、联想,可从文章的主题与内容、情感出发,亦可从文章写作方式方法入手。这项训练既使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也为学生自主选择读写材料、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并落实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剪报作文与写作读后感有着本质区别,后者重在“感”,而剪报作文则重视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不仅在于对写作内容的“感”,还在于对写作的内容、过程与方法的“评”,体味文章成功之道,树立自己的作文标准。
上两者交替进行,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从生活中吸收营养,也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二、新闻引路 轻松入门
笔者认为,作文训练应当经历“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阶段,因此而设计的“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序列(新闻写作训练—想象能力训练—思维能力训练—语言优化训练
—研究性作文训练)中,“新闻写作训练”着重让学生掌握作文特点和写作方法,而想象、思维、语言优化、研究性作文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小学到高中老师需不断重复。“新闻引路”以结构模式简单规范(一般为倒金字塔式)且易于掌握的新闻(消息)写作训练帮助学生快速闯入作文王国,牢固把握作文内容与情感真、新,语言简明精炼等特点,并从此成为习惯。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严格要求可规范学生运用典型事例写出真
情实感;对新闻价值的严格要求可规范学生写出新意并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准确、精炼、生动的新闻写作语言要求为改变学生华而不实的“学生腔”提供了训练机会;为把新闻写真实、生动而去观察、琢磨的新闻写作过程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动机有很好帮助;散文式通讯和副刊文艺作品也为中学生学习文学语言找到了新天地。
语言是学生在潜移默化、朝花夕拾中积累起来的,包括老师在内,其他人都帮不上忙,所以重视想象与思维能力的训练成为最有效的作文教学内容,待学生有了一定语言积累再训练语言优化。郭沫若曾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与普通快速作文法相比,“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序列通过想象、思维和语言优化训练求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语言的精度,迅速化解新闻的规范模式,不会造成模式化的恶果。
三、交给工具 四步成文
我认为:写作是一个“发散思维--聚敛思维--线性思维”的双重转化过程。即从写作目标出发,充分发挥观察、感受能力,从生活和头脑中联系各种知识、事物等写作内容是“发散思维”;选材、炼意、构思、谋篇,是连续不断地对已有材料与观点进行整理的“聚敛思维”过程;作者心里的东西变成文字,语言的“线性”特点(不同的字和话不能同时表达)就体现出来了。
四、先练后导 目标导学
原存并仍在大面积应用的“先导后练”作文教学模式(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中学生丧失主体地位,教师指导代替了学生思维。“新闻引路”序列作文训练体系采用“先练后导”教学模式则省略了“作前指导”环节,其教学流程为:
师:命题并引导学生明确题意
生:构思并勾画脑图确定内容 “先练”
生:初草习作并作简要的检查
师:据实指导并讨论评价标准
生:据指导与评价标准以修改 “后导”
生:互评互改并展示精彩文段
“先练”尊重了学生写作的个体性和实践性,保证学生思维形式和内容的独立,写自己所想;同时也是教师当场备课过程,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加以指导和归纳,及时形成信息反馈,做到心中有数,改变指导的盲目性。“后导”融指导、批改和讲评于一体,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思维的特点,并据实际情况修改作文。
“先练后导”教学模式体现了“目标导学,以评促写”思想,师生共同讨论得来的“评价标准”具有教学目标作用,并在学生的当堂修改中得到体现:学生根据评分标准与教师指导修改作文,努力使自己获得良好的评价,从而获得强化刺激,最终把握作文评价标准。
五、立体操作 科学评价
在实验中采用以下量表进行作文评价,量表的设计突出了教学重点,两个空项在“讨论评价标准”时据教学重点确定,并用60%的分值对学生作“强度刺激”;突出了基本功训练,包括内容真实、新颖、写作步骤、语句规范、书写正确、行款讲究、标点无误等,每项仅占5%,总计占40%,学生经多次训练“反复刺激”后会对这些内容形成条件反射,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在错别字、病句等方面不需浪费时间;突出了鼓励创意表达,在总分外附设20分,“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六、转变观念 随处作文
笔者认为:作文不一定成文,课堂内外的每一句话,每一小段文字都是作文训练。所谓写作知识,不一定是成系统的,系统的写作知识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实践中重要的东西才是最宝贵的写作知识。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最高境界的作文教学没有作文课也没有作文法。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开放性教学环境是作文教学的真正源头。开放可保证学生在真实状态下作文,减少虚假心理成分,展现个性,成就创新之作。作文教学可向生活开放,如组织学
生搜集、欣赏、分析、创作广告词,并为此活动撰写新闻稿、编排手抄报等,整个过程无一不是在积累语文、发展思维,无一不是作文;可向语文以外的学科开放,如生物考试时要求学生就花坛改建瓷坪发表意见;可向教学开放,如变习题为习作,增加在阅读教学中习作的机会。就作文课教学内容也可开放,研究中,笔者引导学生学写童诗,在炼字炼句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活跃思维,培养审美、想象和创造能力,最终达到以诗带文全面提高的目的。就传统作文训练方式也可开放,如要求学生追求文章精品化,在不断修改中学习作文技法。
此外,作文教学应摆脱功利性,不要企图在短期内大幅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在转变观念教作文的过程中,强调加强学生作文的“内功”。
七、因材施教 特色育人
新课标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首先应做到因地制宜,特色育人。笔者摸索的“风景区特色作文”教改实验要求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考察等形式走向课外,探索家乡自然山水隽秀之美,神话传说神奇之美,人文古迹沧桑之美,风景名胜开发之美,每人写一本作文专辑《这是我美丽的家乡》。该实验有效利用风景区自然、人文资源实施开放性作文教学,取得良好效果,促进了当地教师教学观念、行为、效果三转变。其次应做到因“材”制宜。如整体素质好的班级以开发作文精品为主,相对落后的班级则从开发想象力入手,分层教学,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在教学中发展到最佳状态。此外,还应有效利用各种现有教学设施。如恰当运用电教手段,用投景仪教
学看图作文;用录相机教学录相作文;用录音机训练音响作文;在互联网上训练网络作文等。
八、框架内的相关成果
作文教学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教师很少进行写作实践,因此不懂写作的真正规律;而是将作文教学当成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简略实践环节的有效指导;进而导致怕指导、指导不好之间的恶性循环。研究者认为,要真正有效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必须首先从教师方面找原因、想办法:写下水文提升教师自身的写作素养,向作家型教师转化,或设立专职作文教师;提高了解学生的能力,学习作文命题与批改的艺术;与时俱进,关注教学法、写作学理论发展。
作文教学应遵循“先放后收”的原则。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作文训练过程“先放后收”的实质是“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启发性”等,刘锡庆教授对这一原则进行了阐释:“首先鼓励学生大胆地写,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要求精炼严谨。„放‟,即初学作文时要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不拘格套,放胆为文。提笔为文时,倘能见为文之„易‟而不见为文之„难‟,就能大胆抒发、放笔行文”。因此,作文起步非常重要:宜多鼓励,少命题;让学生大胆写作,教师慎重评点;起步时虽然要求低、慢,但引导学生走上“正道”之后,就会加快教学步伐,取得良好效果。
激发思维与激发兴趣同样重要。一方面,兴趣的激发需要良好的大环境而非小课堂,兴趣的保持比激发更难,应该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快乐地学习作文,把作文当成生活需要,加强内功。另一方面,写作
思维训练应当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但有些思维活动是被动的、消极的、无用的,有时候思维处于闭塞、抑制状态就需要调整、诱导、激发活跃而积极的思维活动。激发和保护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能在较长时期内乐学;而激发和保护学生写作思维才能使学生学习写作达到最佳效果,两者结合,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有必要构建《作文教学法》学科。学科研究史上的作文教学法一直与写作学或语文教学法混同在一起,建设研究作文教学活动及其规律的作文教学法学科将有助于跳出老圈子看问题。作为教育学、心理学和写作学三者交叉学科的作文教学法学科,研究内容包括:教的规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估、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原则)、学的规律(着眼于何种外在活动有效促进作文水平提高,加强作文成功学生的个案研究)、课程规律(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教学史、教学理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