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时间:2019-05-15 13:3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应重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应重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第一篇:应重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应重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孙倚娜

在我国,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学习英语,琳琅满目的学习资料和五花八门的考试证书,令人目不暇接。但是,国民的整体英语能力究竟有了多少提高,却很值得商榷。现在的大学生中,能听懂英语学术报告者,几乎是凤毛麟角。这也就是近年来教育部要求加强双语教学而高校难以推广的结症之一。

在浮躁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体制中存在一些严重损害着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现象。首先,强调英语口语教学,往往忽略了语言教学的规律性和普遍性。他们频频组织各种英语演讲赛和辩论赛。可大量的经费投入,特殊超常规的训练,诱导高校只是注意培养少数学生。其次,巨大的需求带来了巨额的商业利润,出版界对此作出了强烈的回应。有关英语口语方面的学习训练材料充斥书店,甚至是临近学校的街头巷尾的地摊。由于大多数是急功近利的产物,以致良莠难分,学生们最终失望地发现,其捧回的东西,往往在话题覆盖面、对话情景、语言层次、话语篇幅方面,难以助其达到在一定的场合用确切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的交流目的。再次,机械的以数量为主的评估体系,不但成了高校考察教师科研和教学水平的尺度,也成了衡量学生英语水平、包括口语水平的标准,因此,各类八股式的口语考试粉墨登场。由于缺少对口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材、测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系统研究,而以学生得到一个考试成绩为终极。当这些学生日后进入真正的国际交流场合,还是感到难以开口。

口语课程应该成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点课程加以建设,这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应用能力的另一个关键所在。上海某著名大学2002年学生对口语课程的开课需求远远超过其开设课程的师资力量,供与需的比例是1∶

9.2。教师人数匮乏,也造成口语教学研究的薄弱,并导致了当今口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滞后于口语应用能力培养需求的局面。仅以2002年国内4个主要外语教学研究学术期刊为例,一年内刊登的有关大学英语学生口语应用能力培养的论文仅为5篇。如果口语课程成为大学英语课程系列的重要部分,可以预见,关于口语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将得到重视并蓬勃发展;教学模式、方法的研究和创新又必将提高口语应用人才的培养水平。同时,口语课程成为大学英语系列课程的组成部分,将有助于口语应用能力培养中教学内容的完善和教材的开发。外语教学界应该鼓励一批国内学者,甚至通过他们与英语国家的专家合作,在充分认识我们的培养目标、深入研究现有的各种口语教材的基础上,开发出符合我国高校实情、遵循口语教学规律、具有可操作性和系统性的口语课程教材,这类教材可以从两个不同系列进行开发:

1、口头交际能力教材系列,这个系列的教材在语境和话题上应该具有兼容性,在语言水平上具有多层次性,既有助于培养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适应口语能力培养的长期性,以便学生能够获得从一般会话、简单交流到进行复杂思想的交流和公开演讲的能力;

2、以各个专业为情景基础的口语教材,这些教材应该具有专业特殊性,甚至结合双语教学的展开,强调如适用于金融、贸易、传媒、信息等系统行业的口语交流内容,以便专业人才掌握展示才能等能力、培养其在本领域直接进行深入交流的能力。

(作者系苏州大学大学外语部主任)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口语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摘要]:文章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口语现状进行了研究,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口语水平低下的原因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要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教师需要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需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口语;对策

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参差不齐。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只会一点点常用的交际用语,如简单的打招呼、问路、购物、自我介绍等,遇到复杂的情况,他们就无所适从。因此,我们要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设计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的口语课教学。

一、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低下的原因分析

造成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低下的原因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据笔者观察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缺乏挑战性。

原国家教委颁布实施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1985)对大学英语教学听说的要求是:能够用所学的功能意念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能就教材内容进行回答。应该说,这个要求并不高,而现今颁布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则要比它高得多。试想一下,如果一位在中学里就能按所给的情景对话,并达到有条理地叙述主题,意思连贯,表达清楚的学生,进大学后反而去操练简单的日常会话,并对教材进行回答,那么学生还会有多少积极性?

2、评估标准的单一性。

至今,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评估标准就是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各教育行政机构对院校的评价也是以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为主要标准,以此作为衡量该院校办学水平的标尺之一。在这样的评价体制下,中国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始终未能跳出应付四,六级考试的层面。而在国家已进入WTO的今天,这种教学模式已落后于市场对于人才的需要标准。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说的能力是他们在涉外企业求职时首先亮相的技能,说得好就可能意味着求职的成功。

3、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短视性。

在笔者进行的口语能力的调查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本校学生对英语科设定的学习目标就是苦读几年,拿到四,六级证书,为进入市场竞争做好准备。应该说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从学习者个体长远发展来看,却是缺乏生命力的。

4、学习者认知特征的多元性。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不愿意或不敢开口说英语,这有其内在的原因:

1)心理/情感因素。由于学习风格的不同,每个学习者个体认知的表现方式就不同:视觉型的学生喜欢通过观看的渠道来感知学习内容,但对口头解说等没有视象辅助的学习内容则难于理解;听觉型的学生喜欢通过谈话交流、课堂表演、听唱歌曲、磁带来学习英语;而动觉型的学生则喜欢通过读和写、动手操作学习,尤其喜欢表演动作,爱打手势,表情丰富等。但是很多学习者并不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质,而盲目地运用别人认为正确的学习策略,无法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故而学习效果也是事倍功半。如果教师无视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特质,用一个模式和一种要求来教学,那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2)学习者原有语言能力的脆弱性。学习者个体进入高职院校前的语言学习经历、学习水平和学习期望会直接影响他们入大学后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高职院校学生在中学学习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英语语言综合素质不高,口语表达能力更弱的状况。比如,中学英语的大班化教学使学生口头表达的机会严重受到限制,学生长期以来很少感受英语学习成功的喜悦等。而这种现状在大学英语口语课教学时直接表现为学生底气不足、不敢开口,间接表现为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大,期望值不高。故而导致学习者个体的学习动机低下,学习态度被动,课堂参与度不高,遇到困难迂回绕道,学习持久性难以保持等种种现象。

3)传统学习文化的影响。学生不愿说英语,口语能力低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受传统学习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就是遵循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听录音磁带,课后做书面练习的途径来进行。他们不愿意把时间花在与同伴和老师对话、交流以获得口头交际的能力。他们的这种学习方式是在先前的学习经历中形成的,学生想当然地认为英语就是这样学的。

5、教材相关性差。

据笔者所知,就高职院校而言,全国还没有一套统一的英语口语教材,使用的都是普通院校的教材。结果导致教学内容与高职学生的需要相关性不大,与他们的实际程度也相去甚远。俄国语言学家Volgo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ZPD)认为课程设置与课程目标的确定要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要让学生有“跳一跳能摘下桃子来”的感觉。如果要求太高,学生成功无望,何来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Krashen(1982)也在其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i+1”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他认为人是通过理解比现有语言水平略高的语言输入,再通过不断积累而逐渐习得语言能力的(转引自范谊,1998)。如果学生原有的知识为i,下一个阶梯需要掌握的知识为1,这个“ⅰ+1”的学习过程必须充分而恰当,这是一个由低级往高级阶段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如果这个循环过程中的某个链接和台阶跨度太大,就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和挫败感。

二、高职院校口语教学的策略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群体英语口语的现状和学生的认知特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运用了以下一些教学策略,以期保证口语课教学的效益和效果:

首先,教师应尊重学习主体的需要,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结合点。产生外语学习动机的个人需要可以分为四种: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工作需要和教育需要。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希望通过学习外语获得文凭,获得好的工作,或者获得某种职位的提升。这是一种典型的工具型动机,比较急功近利。一旦这种需要能够通过其他途径满足,那么学习外语的意愿就会明显下降。

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时时将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并不断帮助学生提升需要的层次。让学生“风物长宜放眼量”,充分认识外语口语交际能力在当今世界不仅是谋生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和终生发展的需要。

其次,用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去弥补教材的缺陷。

口语课教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但如果教师拘泥于教材内容,学生的水平只会停留在交际能力所

涵盖的前二个层面上:1)语言的语法和词汇知识;2)口语表达的基本规则。课堂互动缺乏挑战性、模糊性,缺少信息差,缺少意义协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就会丧失已经建立起来的学习动机。

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将课本作为蓝本,教师需选择与教材主题相关的补充材料,并加以整合和发展。这些材料必须具备下面的几个特点:1)相关性和趣味性。2)实用性和真实性。3)适切性和可理解性。

4)挑战性。即材料中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样,学生接触的语言材料是生活化的,真实的,容易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持续的学习兴趣。

再次,有效的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保持口语课课堂交互活动的生命力(Classroom dynamics)。 高职院校的口语课教学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使课堂的交互活动始终处在一种“动态”、“积极”、“参与”、“合作”、和“成功”的状态。

1)建构支持性的环境。通常,中国学生害怕在同伴面前出丑,因为中国文化中,“群体概念是很强的,在群体压力下,为避免被群体抛弃或受到冷落,会产生从众行为”。大多数学生在发言前,总爱张望同伴的反应,不愿意做出头鸟,害怕成为同伴攻击的目标,担心在同伴的面前失去“面子”。这种意识,影响了他们想发言的欲望。

笔者以为创设并形成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是教师首选的教学策略。在这个环境中,学习伙伴之间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接纳,学生在这个环境中有安全感,不会因为自己某方面的缺陷和不足而感到不适应或者有压力,从而有勇气面对学习的挑战,不怕犯错,敢于开口。教师要容错,反馈多从积极,鼓励的层面上进行,应多给学生支持、加油并喝彩。

2)兴趣教学策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口语课教学设计的起点应建立在是否有趣味性和可参与性。教师不仅需熟悉教学内容,更要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兴趣所在,应知道学生中的流行活动和各种时尚,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尽量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参与性强、并具有一定创新和挑战的语言活动,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况。

3)开放式教学策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口语课教学中,怎样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去展开想象的翅膀,有效地开展口头交际训练呢?笔者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策略,如:brainstorm, role play, debate, project presentation, speech等活动。这些活动既有效地推动了课堂交互活动,使之充满了生活情趣和生命力,还使大学的口语课教学真正脱离了低层面的语言训练,使之朝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向发展。

4)任务型活动策略。任务型教学的倡导者认为,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做事情,即完成各种任务。当学习者积极地参与用目的语进行交际尝试时,语言也被掌握了。当学习者所进行的任务是他们当前的语言能力发展至极点时,习得也达到了最佳状态。

其实,口语课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设计和调控。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模式强调从做中学,每项任务的提出是从真实生活实际出发的,这有利于学生建构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笔者尝试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入口语教学中,以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常常以主题为核心,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的口语任务。这些任务由简到繁、层层递进、前后相连,由基本的课本任务(enabling task)到拓展性任务(activation task),由教学任务(pedagogical task)到真实情景中的实际演练任务(performing task),引导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和技巧,逐步帮助学生达到交际能力的后两个层面:学生知道如何运用和应对不同的言语行为;学生懂得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下采用得体的言语行为(Richards, Platt and Weber, 1985,转引自Nunan, 1999)。高职院校的口语课教学有它的特殊性和艰巨性,但只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善用教学策略,这种局面是可以改善的。

参考文献:

[1]Bailey KM.Competitiveness and anxiety in adult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Seliger and Long.Classroom oriented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Rowley, MA: Newbury House.1983. [2]Brown H D.Principle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M].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1987.

[3]Stern H 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Oxford : OUP.1983.

[4]陶友兰.试论通过角色扮演训练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口语能力[J].国外外语教学,2001,(2). [5]鄢小凤.论影响交际教学法推行的文化因素[J].国外外语教学[J],2000,(1).

[6]文秋芳.口语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国外外语教学[J],1999,(2).

[7]范谊,芮渝萍.面向21世纪外语教学论——进路和出路[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

第二篇:高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史料教学

新课改中如何提高“史料教学”的有效性

江油中学党娅娟

高考改革要求历史教师必须要调整课堂教学,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伴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高考改革的稳步前行,史料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史料教学高度重视,进一步提出了全面、明确而具体的建议和要求。“知识与能力”目标中明确提出,“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明确提出,“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将“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这是《课标》不同于过去历史教学大纲的一个突出特点。现行人教社高中历史教材,与过去教材用比,最大的待点是增加了很多史料,随着高考命题改革逐步深入,由传统的“知识立意”为主转变为以“能力立意”为主,试题的设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突出了学科能力的考查。纵观近几年高考的文科综合测试卷的命题,在立足于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一方面根据教材相关内容,设计出新的设问情境,以此来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另一方面,大量引进课外新材料,创设全新的问题情境,再进行设问,以此来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提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能力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几年高考题型特点逐渐淡化,问答题与材料解析题界限已基本消失,材料式选择题已成为命题的主导趋势,如2011年四川高考就有5道材料式选择题。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不再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现成的结论,就必须重视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提高史料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史料”,是指研究和谈论历史时所根据的材料,它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实际上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史料分类法主要有两种:其一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之二分法(以下简称二分法),其二为实物、文献、口传之三分法。教学中的史料可以分为文字史料、图画型史料、数据型史料三大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史料,因为这些史料基本上都是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选取的,具有情境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示性,教师在备课中认真分析史料和思考题,在教学时指导学生阅读史料,认真回答思考,或者增添史料,对解决教材重点、难点内容具有事半功倍之效,真正做到“轻负担、高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如何利用史料的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效率?

一、立足课本,充分利用教材中选取的史料

如今的高中历史教材也充分重视史料的作用,在现行《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及《世界近代现代史》中都引用了很多史料。这些历史资源内容丰富、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学生阅读障碍小,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应用好这部分史料。尤其是对带有思考题的史料,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结合课文内容,准确的回答思考题,但是这些思考题都是没有现成答案的,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分析史料,结合教材内容,精心推敲,预先做出简明扼要的答案,把史料、思考题有机融合进教案之中,以促进难点和重点内容突破,在教学中有目的引导学生在读懂读通的基础上分析史料,最大限度地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内容简明扼要回答思考题,充分发挥史料应有的作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比如讲到“九•一八”事变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四则史料,认清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并找出根本原因,这就为学生以后认识蒋介石在抗日时期政策的整体知识结构奠定了基础。1

利用教材引用的史料也可以把不同章节的重新组合。例如,可以把《八一宣言》《瓦窑堡会

议的决议》《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组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建构

框架,从而形成对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整体认识。同样,也可把蒋介石在“九•

一八”事变后的讲话、“七•七”事变后的庐山讲话与“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的自卫宣

言组合在一起,分析不同时期蒋介石态度的转变,并进行分析,总结其变化的原因。学生在这些史料的辨析中很容易理解当时历史的状况。这种对材料的重新组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

野,不仅提高了分析运用材料的水平,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二、精选史料,恰当应用

中外历史史料浩如烟海,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学生对史料的理解程度不同。教师必须

事先进行选择,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历史知识的储备情况,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重点、难点,选用那些最具典型性和启发性的史料作为素材,加以编辑和整理,有时甚至需

要提供一些特定的答案。《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参考资料和研究动态,这里面的材料与教材

内容的联系比较紧密,我们可以适当的选用。另外教材上也有许多相关的史料,教材作为最

主要的教学资源,它所引用的史料一般是为了说明书本阐述的某个观点,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是比较贴切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比如必修一《罗马人的法律》中“十二铜表法”是本节的一重点内容,又比较抽象。在此,教师就可直接选用“资料卡片”有关“十二铜表法”的法

律条文的材料进行设问,让学生认识法律条文所涉及的内容,并直接对其进行评价。在具体的历史现象面前不难得到认识:法律在一定范围内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打击贵族的专横,又

同时表现了法律落后的一面。又如《世界近现代史》的第六章,说明苏东剧变的因素之一是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势力“和平演变”,并且在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进一步侵入原

苏联和东欧地区,以促成这些国家内部的演变,但教材中仅是几行文字和一段小字,不能充

分理解这些重点内容,所以教师可以补充史料:

材料一: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这是合乎逻辑的,否则,就

不能有稳定的政治和有保障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

谨、贫穷和混乱。我们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

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

材料二:一项帮助东欧的无形的新马歇尔计划正在形成,在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启动了被战争

搞的疲惫不堪的西欧之后40多年,一个同样雄心勃勃的计划正在制定,以促进东欧的变革,——美国《世界箴言》(1991年4月)

材料三: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那样,今天的前苏联帝国几乎精疲力尽,同情心和

商业利益将在1992年促使西方向前苏联提供援助,但是我们目前不像1947年那样感觉到明

显的安全威胁,因此西方盟国今天大概不会像美国当年为现欧洲复苏而拿出那么多钱。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92年2月)

这样史料通过学生阅读,教师讲述,并设计思考题和答案,使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西方

和平演变的目的,以及二战后的美国两次对欧洲进行大规模援助的异同点,拓展了教材深度

并使教学显得更生动精彩,促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在这一潜移默化过程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也随之得以锻炼提高。

三、精心设问,培养能力对史料的理解和把握,通常要通过让学生解答有关问题的形式来培养。教材中的史料,少部分配有思考题,大部分则没有。教师应围绕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规

律性的问题,促使学生思维向新情境的纵深推进,在高一、二的上册历史教材中,没有带思

考题的史料达118处之多。教师或许对有思考题的史料比较重视,把它作为解答思考题的重要依据.但是对这些没有带思考题的史料只是简单地读一下。或者是轻易放过.这是不对的。因为任何一则史料都是编者精心选择,有意放入教材中,教师应该视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或者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史料.揭示其本质,或者新设置富有创造性的思考题,使学生思维向纵深推进,以更好地理解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如《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3页有一段史料是马克思评述中国三大发明的世界意义,进一步地说明和扩展教材内容.如果教师放过或只是叫学生读一下.是不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重要内容,所以可以设计这洋的思考题以及答案:(1)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是怎样传入欧洲的?(火药、罗盘针分别在元朝和南宋时期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印刷术15世纪经非洲传人欧洲。)(2)你怎样理解“火药把乌骑士阶层冻得粉碎”这句话?(新式火药武器的使用大大增强了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的力量。)(3)“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指的是什么?(罗盘针成为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新航路的开辟后,欧洲国家开始了早期的扩张,资本主义市场开始形成,)

(4)印刷术的欧传又有何作用?(有利于文化知识的广泛传播和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5)马克思这段话从总体上论证了什么?(中国三大发明在欧洲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的进步作用。)这样的提问和回答把中国史和世界史、史料和课文内容,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一起,对教材内容有了更进一步拓展。所以教师要更多思考推敲,对没有思考题史料也是十分重视,不轻易放过,分析史料,设计出精彩而又是切实的思考题,促进对历史教学和教学内容的丰富。

引入新材料,创设全新的问题情境,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近几年高考综合科目的历史试题,大量引入教材外的新材料、新信息,以此来考查学生新情境下提取信息、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重新整理新情境下历史线索、运用知识处理新问题的能力。试题涉及的知识运用层次逐年提高,不再拘泥于教材,而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经过长期积累的过程,只依靠考前的集中培训、突击,势必事倍功半,无法适应。为此,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材料,创设全新的问题情境。例如,《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文化”的“佛教盛行”一节,可以利用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来创设新的情境,进而让学生分析“此诗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问题。

四、史料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在漫长的岁月里,历史上的史料汗牛充栋,有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等,它是人民了解和认识历史的重要来源。因此,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时,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对史料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辨析史料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应遵循以下的原则和方法。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新教材引用的史料很多,一般地可分为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两大类。教师对史料的运用一要有所选择,二要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所选史料或所提问题必须符合客观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是一段式还是多段式的史料,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启发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无论是一题多问还是几题几问,问题之间要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角度应有所不同,层次有深有浅,形成立体结构。

2、适当补充,加深理解。在教学上,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史料是非常必要的,但也不是说,就只能完全局限于课本的史料。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当补充相关史料和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针对性教师在选择史料时,为了使史料能更好地为自己的课堂教学目标服务,往往选择一些自己所需要的史料。

4、难度要适宜教材所提供的史料由于经过编者的筛选,一般来说难度和高中各阶段学生的学习状况比较相适应。在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较多的引入课外史料,尤其需要注

意所引入课外史料难度的适宜性。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课外史料的难度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于史料本身的理解,即是否能读懂史料;其二是所给史料与自己已有历史知识的联系,即是否能理解史料。如果把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一般说来,非文字史料中的图表史料、实物史料学生容易读懂,文字史料中的现代中国史料也相对易懂。但并非所有文字史料学生都能读懂。例如涉及到世界史内容的史料,往往一些西方史家的文字史料学生比较难以读懂;如果学生古文功底不够扎实,涉及中国古代史的一些文字史料学生也难以读懂。这时教师就需要对所选择的文字史料加以适当的提示或解释,因为我们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是利用这些文字史料为历史课堂教学服务。

5.形式要多样一般而言,史料可以分为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两大类,其中非文字史料又包括历史图表、文物图片和实物史料等。由于查找和使用的方便,目前高中历史教材所提供的史料以及大多数教师所选择的课外史料多以文字史料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非文字史料在课堂史料教学中可有可无。

选择史料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除了要合理结合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外,对于文字史料,也可以选择其不同种类。正规历史著作是我们文字史料选择的主要来源,此外,很多非正规历史著作也可以作为文字史料选择的来源,例如涉及中国古代史的古代文学家作品、涉及中国近现代史的毛泽东诗词和鲁迅小说,涉及近现代史的新闻时政等等,甚至是历史歌谣和对联也可以作为文字史料选择的来源。

6.数量要合理在进行课堂史料教学时,还存在着一个误区,那就是史料的数量越多越好:越多越能体现教师的水平,越多越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广为应用,使课堂教学中选择更多的史料成为了可能。那么一节课中史料是否真的越多越好?实则不然。由于课堂时间、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等因素的限制,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选择的史料数量不能过多。过多的史料只能起到每则史料学生都读到但不能真正理解,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目标完成的反作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所选择史料数量的多少至少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一是要注意教学的需要;而是要注意学生的掌握能力;三是要注意课堂时间的安排。

史料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而不是要学生去大量阅读史料和大量做材料解析题。通过分析一条条史料,使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形成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重视史料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的程度,提升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领悟历史学习方法,增强历史学科素养,形成正确的、高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三篇:阅读教学应重视

阅读教学中“读”的魅力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倡“引而不发”的启发式教学,十分重视学生自己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品味文章。因此,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光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那么,课堂上怎样教学生去“读”书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不少学生因年龄小,玩心重,自制能力差,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即使有时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不得不坐下来,但眼在书本上心不在焉。乌中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只有兴趣,学生才会有学语文的热情,有了热情才会有学语文的渴望,这种渴望才会在我们上课文课时变成一股强大的动力,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在语文课下课铃声响后,让学生发出“语文课多么有意啊!”“这节课怎么时间这么短”的慨叹。激发学生兴趣需要教师营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读,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坚定学生的自信心。整个课堂应是听不到指责声和感受不到压抑感,即使学生读得不好,也应予以积极反馈。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朗读实际水平评价,“读得有感情,把诗人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语言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主动读,而且在读的质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

二、课堂教学把好领读关

领读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简便快捷,教与学的效果显而易见。

1、领读有助于学生建立词句的概念。领读是以词句为单位加上领读时强化词句训练而作的技巧性的朗读处理,使学生在听读中感受词句的间歇停顿和体会结构特点,比如《小英雄雨来》一课中的“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通过读,使学生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领读有助于提高认识能力。领读是综合性的语言训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人世间的真善美,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伟人的崇高与英雄人物的杰出。如李大钊在局势严峻的情况下回答自己的女儿说:“不要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通过读,我们体会到李大钊对党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三、注重多读感悟,品味语言,进行自主地阅读获取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会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主地进行阅读。如在引导朗读《圆明园的毁灭》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该生读得声情并茂,教师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读时注意到了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现在再请他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时表情怎样,哪轻哪重„„再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读。该生再读后,教师不急于让其他学生评价,而是让他们学着也开口读读这句话,结果学生以微笑的表情读出了对圆明园绝妙景色的欣喜。“金碧辉煌”重读出殿堂的光彩华丽雄伟壮观。“玲珑剔透””轻读出亭台楼阁的小巧奇妙,景色怡人。“热闹街市”高声快读出“买卖街”的欢快。“田园风光”低语缓读出流连山乡村野地的舒畅。最后,我又安排男女生交替读。至此,学生对词语的揣摩,比较中领悟圆明园景色的千姿百态,万种风情;另一方面,学生在错落有致或高亢放读,或浅唱低吟中自主地获取语言的“意义与情味”,自由地表达感受。

总之,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朗读训练,以“读””为本,方法到位,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四篇: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浅析

创先职称论文发表网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浅析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一直难以提高。本文分析了影响学生口语能力的因素.围绕诺言学家Littlewood将交际能力所概括的四个方面,提出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口语;输入;跨文化;教学途径

普通语言学认为语言是有声的,任何有声语言总是以口语为第一性,书面语是口语的文字记录,是第二性的,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口语始终处于首位。社会语言学认为,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本质功能,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一种语言的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包括对在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对谁使用恰当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语言、修辞、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包括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口头语或书面语)和副语言手段来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语言学家Littlewood将交际能力概括成四点:①掌握语言知识,并能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思想;②不仅掌握语言知识,还了解这些语言知识在交际中的作用;②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应考虑自己的社会地位及社会语境.并能从听者的反应中判断出所用语言是否恰当;④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的社会含义,能使用本族人普遍接受的语言。语言教学应该以教学生如何使用这种交际工具为主。语言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使用语言工具,发挥其交际功能服务的。英语口语教学应该围绕交际能力包含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

一、影响学生口语能力的主要因素

以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开始学英语算起,进入大学之前,每个人接触英语的时间平均6—7年。初中3年加高中3年,英语学习往往花费上千学时,然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背出一系列语法条条,却连最简单的常用语也听不借或说不出,英语听说能力严重不足。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一直走“语法翻译教学法”的路子。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采用“讲解一翻译一朗读—做题”的教学模式,语法知识被视为教学核心,教学以讲解词汇、语法和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点为主,把语言作为理论知识来教,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因素。教师在课堂上就知识讲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背诵模仿。久而久之,学生感到乏味。大多数学生语音不过关.他们付出了努力,所学得的却是“聋哑英语”,导致大部分学生知难而退,放弃英语学习。

(2)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中考和高考乃至四级、六级考试试题都比较重视语法和书面知识。尽管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这一不足,将听力增设为考试内容。但内于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口语考试一直被排除在外,只有极少数四级、六级成绩优秀的学生才有机会参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得不采用传统的模式,“肢解”课文.做句子的分析和翻译、词汇的讲解和练习,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却忽视了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各种新兴的教学理论层出不穷,高校英语教师在这方圆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由于教学时数、教材使用、教学条件和设备及班级学小数量等因素的影响,成效并不显著。

二、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途径

(一)加强阅读听力训练,增加语言输入与储备

众所周知,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和完成交际的必备条件。读与听是语言、知识、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口说话的第一步。大量的阅读与听力练习是学生获得语感以及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思维的基本途径。读与听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收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建立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第一阶段被称为感觉阶段。在这个阶段,学习者得到的仅仅是一个肤浅的印象,这基本上是一个被动和接收的阶段:第二阶段被称为识别阶段。这一阶段中学习者把所接收的信息加以识别,把已经识别的与正在识别的联系起来。这个识别过程是积极的、细致的。第三阶段为领悟和建立阶段。学习者通过认知系统重复一遍所接触到的材料,而且不时地把已经理解的东西与新学到的加以对照和修正,并以一种比较容易保留的形式被存入记亿里。这样,理解了的材料得到了改变,被保留下来的是语义信息。有了语义信息,人们再寻求表达形式*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学习者学说英语必须从听和读开始,开口说话,表达思想,进行语言交际便成了大量听和读的必然结果。学习者由于接触材料的深度与广度不同,口头交际能力差异很大。那些听得多、理解得多、读得广的学习者,口头交际能力就强;而那些听得少、读得不透彻的学习者,在表达时就会感到无话可说,或者不知如何说,口头交际能力自然就差。

(二)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充实跨文化知识

用英语思维是指排除本族语的干扰,用英语直接理解、判断和表达。口语教学的日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口头交际的习惯,做到语言清晰、流畅、准确。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英语思维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由于缺乏有效的语言输入,大多数学习者在表达前,把语义信息,即他想说的.在脑子里下意识地寻求母语的表达式,然后再把它译成英语。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母语的干扰。这样借助于母语表达出来的东两多数是不地道的,运用这种方式与人交际经常会导致交际出现障碍甚至失败。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听地道的英语,培养他们边听边直接用英语把听到而且理解了的东西储存在记忆里的习惯,以及培养他们克服母语干扰直接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一系列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理解和表达思想,接受和输出信息。正是在这种积极的思维和表达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英语学习者在与英语本族人进行实际交往中,很容易将自己的母语使用习惯带人跨文化交际,从而引起误会,导致交流出现障碍甚至失败。由于母语文化因素的干扰,而说出不得体的英语的现象非常普遍。我们都知道,语言交流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一系列的语法规则及词条,而且还涉及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一句完全符合语法规则的话,用在不恰当的场合,说得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的日的。所以,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该比较系统地将目的语的文化知识的传授融入教学中,使英语口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在口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应着重交际文化的导入,内容包括介绍日常生活交往方面英汉主流文化的差异,以及在语言形式和运用中的具体表现,打招呼和告别、各种称呼、祝贺和赞扬以及其他社交礼节等的差异介绍属于此类。介绍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英汉词语、成语、谚语和格言的意义及运用方面的差异,介绍英汉语言在比喻和联想运用上的差异以及英汉语言中典故、委婉语和禁忌语运用方面的差异等。学生通过这些差异的学习,就能理解各种英语表达法所涉及的文化内涵。在口语教学的高级阶段则着重导人知识文化,从中西文化差异的深层人手,介绍中西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认知行为、交际关系以及言语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学生通过中西文化此类差异的学习,就增强了文化差异意识,了解了西方的人际关系及交往的深层次模式,从而学会得体地进行交际。

(三)加强师生互动,趣化口语课堂

外语口语能力并非与生俱来,也很难在教学过程中立竿见影,它需要一系列的输入、模仿、分析等各方面的习得之后而取得。因此,口语课堂的每个环节、每个活动都必须有意义、有趣味,从而使学生集中于教学的内容而非形式上。教学内容必须难度适中。在具体的操作中,则宜遵循先模仿后应用、先机械后活用、先语言后交际的总原则来安排和开展,即呈现、机械性操练、有意义操练到交际性练习。

在教学的第一个阶段,教师可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资料或信息材料发给学生.并附上相关的词汇、句型及对话,让学生在对这些词汇和句型认知的基础上,先模仿其中的对话,再分组讨论,从中学习和掌握一些英语最基本的句型和习语、惯用语,要熟练到脱口而出的程度。掌握一些公式化的套语、记住许多现成的口头话语,对能编制出创造性的言语、弥补第二语言规则的不足以及摆脱交际困境都是必要的。由于这些交际性的内容难度适巾,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为学生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语言材料和语言信息,触发他们积极地投入学习的热情。

第二阶段的训练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连贯说话的能力。教学内容可包括爱情友谊、公共道德、人际关系、个性特点、生活习惯、趣味爱好、生活经历、体育运动、勤工俭学、学习方法、健康减肥等。在训练过程中,坚持采用“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的教法和学法,充分体现教学民主,发挥“教与学”两个积极件,让学习主体更有发挥和展现才华的活动空间,具体做法是:让学生三至四人一小组进行分组讨论或说话演练,并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赏的依据;小组活动前,先指定“话题”,明确要求,让学生的讨论和“说话”能围绕“话题”,且有所侧重;在讨论中可以随时提问,问同学、问老师,随时把不懂的东西弄懂。这样,教师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从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计学习活动在教与学互动、学与练协调、资源共享、分工合作、互教互学、取长补短、教学相长的课堂氛围中体验学习的成功和语言实践活动的无限乐趣。这种“合作型”的教法和学法让每个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互相切磋、合作学习、个体竞争,为互学互帮的合作学习活动。

第三阶段亦可称为创造性阶段。通过初级、中级阶段的学习,学生已有了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强烈欲望,掌握了基本的英语口头交际的技巧,又具备了连贯说话的能力,这就为学生自由运用语言以及创造性使用语言打下了基础。高级阶段的教学内容可扩展到对各种问题及现象的讨论与辩论,比如孩子的教育、青年人的思想、妇女的社会地位、老年人问题、种族歧视、广告的优劣、电视中的暴力、代沟问题、浪费问题、人口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住房问题、工作的意义等,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辩论、演讲、小组讨论、总结发言等。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就能逐渐地做到运用英语清楚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以及观点,也就具备了比较强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三、结语

2l世纪,全球已经内产业经济时代步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才将具有特殊的价值。这种格局对我国的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向提出了重大的挑战,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要面向世界.重在交流和应用能力的培养。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教高字[2004]1号)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

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同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就为我们明确了外语教学改革的方向。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结合本地区、本校的教学实际,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总之,提高英语口语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仍然值得广泛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Larry A Samovar.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Beijing,China: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第五篇:大学英语口语教学1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内容摘要:口语作为外语学习的重要技能已得到了高校师生的高度重视。本文剖析了当今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学生口语水平提出了建议: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以学生为本,改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目标,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创造浓厚的英语语言环境,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有效地做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习兴趣,掌握交际策略等,进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 大学英语口语;口语教学;教学方法 1.0 引言

语言学家Hymens认为,培养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学习者只有或得交际能力才能同时具备这门语言的基础知识和使用能力,并且仅仅掌握词汇和语法不一定等于掌握了英语语言。目前,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发展,英语口语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视并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由教育部高教司制定的明确规定,其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这样以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可是长期以来,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难题就是口语教学,因而怎样改善英语口语教学从而提高学生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就成为大学英语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2.0 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现状分析 2.1 学生方面

2.1.1.说英语的动机不强

学生从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每次英语考试只考笔试,从来没有重视英语口语的表达,更没有进行这方面的严格考试。学不学口语不影响考试分数和升学。正是因为没有升学压力、考试、监督力度,很大程度上促使英语教学环节也不受重视和适度的安排措施。学生竟学成了“哑巴英语”,不开口讲,不进行沟通交流,缺乏灵活使用英语的口头交际能力。

2.1.2 对说英语有心理障碍 第一,很多学生对英语口语课有胆怯、害羞的心里。这些心里问题使学生一说英语就紧张,一紧张就更加不知道说些什么。时间久了,形成条件反射,产生了口语表达上的障碍,进而更加害怕发言。其次,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因为发音不标准和基础较差的问题产生严重的自卑感。最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不积极主动,缺乏表现欲。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基本不开口说英语。

2.2教学观念狭隘,教学方法陈旧

我国大学对于英语课程一直是更多的强调书面表达,完全忽视口语的重要性。课堂教学延续中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让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因为大学的不断扩招,导致了英语课人数过多,课时和课量有限,这些都对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提高不利。另外,多媒体语音实验室,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滞后,也导致英语口语教学实践受限。

2.3 英语口语教材的滞后

虽然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在不断的改革,教材也在不断的更新,但是针对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改革仍然是大学英语课程教研的盲区。大部分的英语口语教材都是针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口语教材很难找到。在选用口语教材上,很多高校都犯难。这对与英语教学的不重视有很大关系。

2.4缺少有效的评估体系

长期的应试教学模式,使口语考试没有像笔试那样列入正规的考试范围中,造成了重视笔试而轻视口语的现象。目前的四、六级考试没有口语测试的要求,导致老师教英语以考试为目的,学生学英语以拿学位为目标,完全忽略英语口语的训练和培养。

3.0提高英语口语教学的对策 3.1 提高教师素质

针对对外语教学质量的五个因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4分)+教法(3分)]x教师素质。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素质,想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提高教师素质。口语教学需要有整体优良性的教师素质的团队。口语教师不仅应该具备标准的语音语调、正确的语法规则、规范的英语、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掌握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以外,同时应具备教研、科研能力。只有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了,方能“名师出高徒”。然而,很多本科院校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英语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不高, 并且学院往往对新教师只考核外语知识,对年轻教师的培训也只侧重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提高。忽视了对教师整体素质的培养。

3.2 改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目标,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口语教学,教师应该不断探究口语教学理论和策略。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总和能力为目标,让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交流。因而,大学应该专门开设英语口语课程,四六级考试也应该加入对口语测试的要求。各大高校要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造现有的教学模式,使之有利于口语教学的开展。

3.3以学生为本

保罗.弗莱(巴西著名的教育学家)曾说过:教育者要比以往更具有一种科学能力来让他们理解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对学生所处的现实世界,语言和言语被学生所使用的包括口音以及并非一定能被教师的个人世界轻易接受的某些习惯、爱好、信仰、恐惧和欲望所形成的文化环境的了解是多么的重要。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就是现代教学理念的一个巨大变化。在口语教学中,我们应格外重视学生的情感状态,探索降低情感障碍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更多地“开口” 来提高其交际能力。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长处和局限性有充分的了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和扩展学习风格,从而实现语言的交际性。

3.4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口语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模式和方法应该灵活多样,鼓励采用教师、学生、多美丽课件和网络四者的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其优势,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将听说有机结合有效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对于口语教学方法应该形式多样。(1)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由教师设定话题将学生分组进行自由讨论,选出代表进行汇总发言。(2)可以采用课堂辩论的方式,教师可以事先给出有争议性的并且贴合大学生的话题让学生课下充分准备,课堂上按学生准备的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辩论。(3)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根据所学的精读课程的内容编对话,自编自演。(4)课外监督机制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一种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外多听磁带,模仿其语音、语调,逐渐形成地道纯正的口语。

以上教学方法要很好地运用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鉴于当前大学生基础较差,无法开口的现状,教师要有耐心,才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开展口语教学。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应该重视英语第二课堂教学,鼓励并组织学生可与时间开展听力竞赛、口语竞赛、演讲比赛、戏剧表演等。而且可以开设英语角,增加学生主动说英语的积极性和外国朋友的沟通交流。这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英语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语言的总和能力是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有通过大量的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语言实践才能实现。

4.0 总结

外语教学方法一直是被外语教学界所研究的一个重点.可是不同目的的培养, 决定了要用不同的方法。根据大学英语的口语教学的具体情况, 以学生为本,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改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目标,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造浓厚的英语语言环境,一定能提高口语教学质量,从而改变目前学生“难开口,开口难”的局面.参考文献

[1]吴旭东.外语课堂口语发展理论模式[J].现代外语,1996,2.[2]黄和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3.[3] 冯涟漪.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初探[J].外语界,2005,02。

[4] 陆明、丁万江.口语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另解 [J].外语界,2005,02。[5] 祝询.课外监督机制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外语界, 200

5,04 [6]桂诗梅.应用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下载应重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应重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应重视教学反思_2

    语文教学应重视教学反思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认识教学反思的......

    教学中应重视章节小结

    教学中应重视章节小结 (程慧琴 王嘉谋 张英琴 石平) 内蒙古科技大学理学院 014010 摘要:本文阐述了章节小结的作用,原则、形式、做法以及章节小结时应注意的问题,同时给出了如何......

    中年级作文教学应重视教学历程

    中年级作文教学应重视教学历程 金秀县桐木中心校莫燕妮内容摘要: 针对小学生作文难的现状,我们对中年级作文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本文重点谈了自己的实践与思考:一、学会观察—......

    高中语文教学环节应重视朗读

    高中语文教学环节应重视朗读内容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朗读。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朗读者能够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积累知识,提高鉴赏与成文能力。但是在今天的高中语文教......

    教学活动应更重视1

    教学活动应更重视“过程” 教学活动应更重视“过程” 奈曼旗八镇中 李宁 道家的老子曾经说过 “规律的存在大于任何事物, 任何活动都必须遵循自然存在的客观 规律”,反复琢......

    语文教学应重视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应重视审美教育 南华县五街中学 鲁有祥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通过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旨在培养人们正确地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

    大学英语口语

    我认为理想的生活应该是快乐而且衣食无忧,每天都过得充实而且快乐,不用担心衣食住行,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和喜欢做的事,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I think the ideal life shoul......

    大学英语口语

    1. What is addiction? What are the things people can easily get addicted to? An addiction is the condition of being dependent on a drug, or the crave 渴望,乞求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