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浅思(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10:5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浅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浅思》。

第一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浅思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浅思

实验小学王进彬

【摘要】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所在,这要求我们打破原有的低效甚至无效课堂,使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效果最大化。如何提有课堂效率,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下面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构建有效课堂问题。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效率

一、什么是真正的有效课堂

现在我们的课改如火如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已成为我们教学的习惯,一些教师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谈讲色变。有的教师则一味追求课堂上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上的“热闹”;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花俏等教学过程表面上的“唯美主义”。特别是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更是让人觉得如此。一些教师却说,这是新理念的课堂。可我心存疑虑:这样的课堂能有效吗?“自主、合作、探究”固然重要,可是学生终归是学生,有些问题,只在同一个浅层面上讨论,乱糟糟地无序无味重复浅显的表面问题。教师不加以引导,不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样的课堂是不是对新课改的扭曲呢?能谈得上有效吗?

我们已经不习惯一言堂和满堂灌,反对不给学生思考问题和动手实践的机会,但是一味地讲求学生的“自主”,一切放任自由,完全没有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与讲解,对重点难点的剖析,学生怎么能够凭着绝对的“自主”,进入有效的学习状态呢?难怪有的学生感叹,课堂上热热闹闹,下课之后什么都不知道。一节课下来,收获显然不大。很明显,这样的课堂教学和新课改前的有耗低效又有何区别?

有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有效率、有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有效发展。有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有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有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有,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有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有效主要是看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有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有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二、如何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1)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保障有效的课堂。

课前要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的表现行为进行梳理和反思。当前,有些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表现在课前准备上是教学设计不精心。虽然所有的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撰写学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但还要做到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对象的年龄、知识、认知能力等,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还要深挖教材和超越教材。因此,要实现课堂有效,必须花足课前准备功夫,集体研课要落到实处,撰写学案时,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点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并有对应的方法指导。所以要打造有效课堂,首先要做到学案导学的有效甚至有效,在学案的“导学”中,要体现以问题为线索引领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学习活动落实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以情感体验、知识生成和能力提升来落实教学目标;以方法的指导和过程的组织为手段,来打造课堂的快节奏,有效率。

(2)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有课堂效率。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以及小游戏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教师千万不可板着脸上课,这样的课是没有人爱听的。因此,教师必须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废止“一言堂”“家长制”的教学作风,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引路人的姿态出现,态度和蔼可亲,作风民主,充分尊重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惟书”、“不惟师”,勇于提问,敢于质疑。如果我们能够营造出“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就可以使学生身心愉快、思维活跃,结出课堂教学有效率的硕果。

(3)课堂教学必须“务实”才能“有效”。

叶澜教授认为,有效课堂应该做到平实、真实、丰实、扎实,这“四实”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

1、有效课堂应当是平实的。所谓平实,是指在教学中要讲求实在。实实在在地设计教学,实实在在地落实教学目标,实实在在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优劣评价应该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能力提升了多少,而不是为了炫耀教师的水平。

2、有效课堂应当是真实的。所谓真实,指的是还课堂的本来面目。我们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而不是学生有问题教师直接给予统一答案,这样少了探究过程。我们以前听了不少这样的公开课:学生都能回答得相当完整并且统一,其他学生没有任何疑惑。这样的课是不真实的,这种失去真实的课堂我不认为是有效课堂。

3、有效课堂应当是丰实的。所谓丰实,指的是课堂上有知识的生成,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有所想、有所思、有所升华。

4、有效课堂应当是扎实的。所谓扎实,是指课堂教学要有实际意义,要根据已经设计的目标、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任务而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学有所得,而不是仅仅限于少数优生的表演,大多数学生充当听众。以前有些展示课,特别是公开

课,展示的基本是优生,一路滔滔,课堂涉及的知识面广、容量大,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热闹,少数学生虚荣心得到满足。可冷静下来一想,这节课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记住了什么,落实了什么,就连听课者也说不清楚,更何况学生呢?这样的公开课实际上是少数学生的表演,而大多数学生是在痛苦地充当“群众演员”或者“观众”。

(4)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提有课堂效率。

一节课上完之后,教师要及时思考这节课成功之处在哪儿,失误在哪儿;哪些地方力度不够,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又没取得好的效果;学生的眼神发亮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这样„„多反思教学过程、多反问自己为什么,学生要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现优劣和课堂收获,这样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必然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地提有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我们要客观地面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有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以上列出的几点以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只要我们敢于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有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育思想的渗透引导、教学过程的科学展开、教育目标的实现,大多是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时空中完成的,而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深度,就直接反映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深刻的问题。

一、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一些教师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谈讲色变。有的教师则一味追求课堂上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上的“热闹”;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花俏等教学过程表面上的“唯美主义”。特别是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更是让人觉得如此。一些教师却说,这是新理念的课堂。可我心存疑虑:这样的课堂能高效吗?“自主、合作、探究”固然重要,可是学生终归是学生,有些问题,只在同一个浅层面上讨论,乱糟糟地无序无味重复浅显的表面问题。教师不加以引导,不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样的课堂是不是对新课改的扭曲呢?能谈得上高效吗? 我们反对教师课堂一言堂和满堂灌,反对还给学生思考问题和动手实践的机会,但是一味地讲求学生的“自主”,动不动围在一起合作,一切放任自由,完全取消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与讲解,对重点难点的剖析。学生怎么能够凭着绝对的“自主”,进入有效的学习状态呢?难怪有的学生感叹,课堂上热热闹闹,下课之后什么都不知道。一节课下来,收获显然不大。很明显,这样的课堂教学和新课改前的高耗低效又有何区别?难道我们的课堂教学真的就这样容易走极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吗?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二、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第一、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要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表现行为进行梳理。当前,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表现在课前准备上是教学设计不精心:虽然所有的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也知道要沉着、自信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生,而很多教师备课却只停留在对教参、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更有少数教师为了应付检查,突击抄写别人的教案,不能做到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对象的年龄、知识、认知能力等,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也没能深挖教材和超越教材,更没能预想到在课堂上有可能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而随机应变而具备良好的教育机智。因此,“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第二、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结构是指组成课堂的各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与各教学环节在时间上的分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成几个固定的教学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这种课堂结构至今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地强调了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对各个环节的时间也有大致的规定,这样课堂教学就“模式化”了,就显得过于呆板、没有活力,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结构进行改进。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合理调整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达到课堂结构的最优化,课堂效果的最佳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呢?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的实际,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只有选择最适合某课的教学内容、最适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最符合教师个性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才能最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包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使学生在接受学习的前提下,把知识内化为自我修养和自己的实际行动。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以及小游戏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教师千万不可板着脸上课,这样的课没有人爱听的,这样的课效率是不高的。因此,教师必须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废止“一言堂”“家长制”的教学作风,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引路人的姿态出现,态度和蔼可亲,作风民主正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惟书”、“不惟师”,勇于提问,敢于质疑。如果我们能够营造出“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氛围,就可以使学生身心愉快、思想活跃,结出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硕果。

第三、课堂教学必须“务实”才能“高效”。

当前课堂教学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惟美主义,华而不实的花架了,更有甚者出现一些课堂“作秀”,尤其是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更是让人觉得如此。难怪有的教师会说,“公开课是做出来给听课的教师看的,平时上课如果是这样的话,教学效果肯定得不到保证。”这话初听起来刺耳,但仔细一想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务实才能高效。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高效课堂应该做到平实、真实、丰实、扎实,这“四实”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

1、高效课堂应当是平实的。所谓平实,是指在教学中要讲求实在。实实在在地设计教学,实实在在地落实教学目标,实实在在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为了炫耀教师水平而追求“奇”、“特”、“巧”等。我听过这样一节课: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文化史《诗歌与小说》,教师先让学生回忆已读过的一些唐诗、宋词,然后让学生欣赏戏剧《窦娥冤》,接下来放映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中的一些片断,教师在课堂上仅仅讲了3分钟左右的刘心武点评《红楼梦》。最后让学生自己看书。不到5分钟,下课铃声响了,教师只能草草收场。这节历史课好像上成了语文课,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很明然,这是纯粹的表演课,扭曲了高效课堂的实质。学生能学到一些什么呢?一节课就这样白白地浪费了,这就是华而不实带来的课堂教学的低效率。

2、高效课堂应当是真实的。所谓真实,指的是还课堂的本来面目。提倡自主创新、张扬个性与合作学习,这是正确的,但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在继承优良的基础上改革和创新。不能丢掉传统盲目追赶潮流而使课堂教学失却本真。我听过一节高中地理公开课,那节课是讲工业布局的。教师提出很多脱离学生实际的高难度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得相当完整,就连学生回答完问题其它学生的鼓掌都是非常有节奏的。在这里你看到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可以与规划设计部门的专家相提并论。很明显,这堂课是事先教师为学生提供了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课是不真实的,这种失去真实的课堂绝不会是高效课堂。

3、高效课堂应当是丰实。所谓丰实,指的是课堂有生成性,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有所升华。例如,一位历史教师在讲文化史《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时,首先讲思想家李贽,然后讲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思想观点等,按一般常规说,这堂课的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但这堂课是否高效很值得怀疑,因为,这堂课并不丰实,缺乏生成性。教师如能上升到“为什么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属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这与孔孟儒学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有何体质区别?如何评价呢?”等问题联系起来,然后得出结论: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的社会客观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收获。这样的课才是课堂教学质的升华,这样的课才是丰实的,高效率的。

4、高效课堂应当是扎实的。所谓扎实,是指课堂教学要有实际意义,要根据已经设计的目标、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任务而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学有所得,而不是仅限于少数学生与教师互动,大多数学生充当听众。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的公开课:授课者按照早已设计好的教案或早已制作好的课件,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课件制作色彩班斓,音响、视频、动画一应俱全,教师领衔主演,少数学生当配角、大多数学生成为观众,课堂涉及知识面之广、容量之大,堪称一绝。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热闹,学生感官刺激大,少数学生虚荣心得到满足。可冷静下来一想,这节课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记住了什么,就连听课者也说不清楚,更何况学生呢?这样的公开课实际上是少数学生在配合教师讲课,而大多数学生是在痛苦地充当“群众演员”或者“观众”。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课堂教学因素占了相当的比例,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教师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校本培训材料-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观念思想的变革

我们搞教育的,有时不能固步自封。我认为,只有跳出教育,才能真正看清楚教育!今天办教育,需要我们具有大视野、大胸怀!事实上,凡事只要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都是相通的,在低水平、窄视野上,才会有盲人摸象之争。我们学习郎咸平的论文专著从中映射出教育的现状;听于丹讲论语,感悟教育的历史等。当然也看或议论魏书生报告会,阅读关于学科教学法的书籍。我们参加的培训多是教育内容,这当然是必要的。可是,这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教育理论,但如果只是在这个层面徘徊复徘徊,就会如苏东坡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教育不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的一个孤岛,而是群山环绕中的一个山峰。要想真正了知教育的真谛,就要走出这个山峰,瞭望万千奇峰美景,这样,才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知识就是财富”吗?可是,古往今来,那么多知识渊博者却多被历史的浪花席卷而去,几乎“泯然众人矣”。而如孔子等大教育家者,尽管“述而不作”,即使《论语》,也不是他的著作,只是存留了他的言行而已。可是,孔子却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其中的玄妙在于,孔子的很多看似平淡之语,却多是他的生命感悟,越读越有味道,时间越长越有生命的张力。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生命感悟或参悟,就不可能生成具有巨大生命活力的思想,也就形不成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理念。

今天做教育,有两种价值取向是比较容易的,一种是为了理想不顾一切,另一种是为了现实不顾理想,前者只能昙花一现空留许多遗憾,后者的教育则是功利的,对民族有害,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害,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今天,有很多人,打着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旗号,正在做着危害民族和人的终身发展的事,令人非常痛心。我们的难处,就难在从理想与现实、长远与眼前、局部与整体的利益冲突中寻求到一个恰当的结合点,教育家不能是艺术家,要像政治家一样,能够兼顾理想和现实,脚踏大地又仰望星空。这是我们进行课改的认识前提。

任何一种教育理念只有落实到实践中才有意义。今天的课改,不缺少理念,缺少的是落实理念的策略与方法。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就是理念与落实理念的策略与方法完美结合的范例。对于准东中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而言,如何使其倡导的思想有效落地,其方法与途径是什么,高效课堂技术的核心是什么,需要哪些保障措施,正是困扰我们准东人的关键问题。

首先,要对传统课堂真正驾轻就熟。顶不到天怎么能“破”天? 其次,对传统课堂要进行理性而深刻的反思。当你真正看懂传统课堂的问题,你才会以一种“油锅里捞孩子”的急迫心态产生对课堂现状的焦虑,进而投身到改革中。

第三,必须对传统课堂弊端产生的原因作出理性、科学的分析,找到传统课堂弊端产生的“七寸”。

第四,要整体设计,系统推进,决不能采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修修补补的方式。整体设计,最关键的是顶层设计,有四个关键字:师、生、教、学。这四个字构成了两对关系,即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这两对关系是决定课堂“生产力”水平高低的“生产关系”。新课改要求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就是课堂变革的顶层设计。整体设计,既包括教师“教”的流程和学生“学”的流程,还包括学习组织的建设、管理制度、评价反馈等。系统推进,是由教学改革的特点决定的。所有教学改革必须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

第五,只要把改革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在对校情、教情、学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在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反思和调整的基础上,那么,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外界和内部的任何议论、争论、质疑,都不会影响变革的决心。天地之间有一个看不见的规则,那就是种什么树,结什么果。我们为学生栽种下了生命成长的种子,就必然会结出累累的生命之果。我们要领袖和导师兼容,做长足发展的智者。

二、高效课堂的阶段性发展 高效课堂建设需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传统课堂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学生学、学生讲、学生评、学生议、学生改”,真正以生为本;教师变主演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发动者、启迪者、组织者。总之,课堂变“一言堂”为“百家鸣”。

第二阶段,师生是文本研究者、挖掘者,以文本为参照、参考形成专题研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观点,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发明、发现、专利、专著,学习知识、解释知识、创造知识、运用知识,形成自己丰厚的知识功底。

第三阶段,学知识长智慧,长智慧修素养,为人生历练打基础。学生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练就成为自主、自信、自强不息的性格,勇敢有为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

三、高效课堂的模式 建立自己学校的模式,必然要通过创新寻求新的突破。构建属于自己的模式不是目的,目的是构建尊重差异、适合学生个体的教育。

1、为什么要强调“模式”

因为没有模式就没有标准,任何教师都必须遵守基本的课堂规则。但是,高效课堂的模式与教学艺术并不冲突,恰恰是实现艺术、升华学生思维和课堂生成的保障。

人们常说,“教无定法”,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是没有固定模式和方法的。高效课堂的构建为什么要强调模式?模式在高效课堂建设中到底有什么意义?没有模式就没有标准,这就像无论是“奔驰”还是“吉利”都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任何教师都必须遵守基本的课堂规则。但是,高效课堂的模式与教学艺术并不冲突,恰恰是实现艺术、升华学生思维和课堂生成的保障。高效课堂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但究竟学什么、怎么学,必须有一个抓手,这个时候就需要模式。所以说,高效课堂建设必然需要模式,但随着对模式本身的熟练运用,模式自然就会消失,即无模之模,取而代之的是更高的课堂艺术。

2、高效课堂强调模式的意义体现在:

第一,模式是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框架,对教与学有一定的规范作用,有了模式就不会放任自流,“漫无章法”。

第二,模式是教与学的抓手,使初级阶段的高效课堂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目标,易于操作。

第三,模式是产生教学艺术的基石,会降低追求课堂艺术的难度,在环节的规范中,学生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老师能产生因材施教的灵感。

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同样,对课堂而言,没有一种模式可以适用于所有学科。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是高效,我们强调模式但不唯模式。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对传统课堂的革命性变革,在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背景下,课堂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我们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有利于课堂改革的推进,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模式与教师个性、教学艺术、学科特点的张扬相辅相成,二者并不矛盾。我们在强调模式的同时重视我们教师创新,教师的教学艺术会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得以施展。

3、强调模式的目的。

强调模式就是为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理念层面的问题流程化。模式,即方法、结构、流程。

模式或许有其僵化的一面,但模式诠释的是理念,承载的是课堂之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需要一个基本的“规则”,课堂一旦变成了“自由发挥”,则很容易陷于混乱和无序。课改不是“方法”的改良,而是观念的革新。而任何革新都需要落实在“方法”上,通过“技术”手段加以实现,高效课堂模式就可以简化成技术性很强的东西。模式就是生产力。当然,有些人一直在提“教无定法”,但对于更多的教师而言,恐怕唯有“教学有法”才能达到教无定法,教学的艺术本质上就是“立”与“破”的矛盾,在不断的否定中完成进化,离开了教学有法的“临帖”阶段,很难“破帖”生成自己的风格。

任何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土壤,离开原有的环境就有可能出现“水土不服”。“临帖”的关键不在于照搬模式,而在于学习模式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操作方法。只有把握住模式的精髓,在分析教师和学生的实际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破模。

四、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简介 据了解,九大“教学范式”分别是

1、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2、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3、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4、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5、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6、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7、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8、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9、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这九所学校,都属于全国较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课改典型,也是被当地教育部门确定的课改示范校。、“课改”代名词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

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2、领跑高中领着“改”

——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

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小组,称为学习动车组。

此模式强调“两案并举”,两案即导学案和训练案。导学案要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

点评:昔日的高考名校,今日的课改名校。在昌乐二中有一句赵校长的名言:高考就是考人品,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他们依靠课改找到了升学的秘诀。

3、这里的学生管老师

——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杜郎口经验适合高中吗?高中课改如何选择切入口?课改如何应对和满足升学的挑战与要求?

山东兖州一中在“师法”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中教学的特点,渐变形成了“循环大课堂”模式。通过改变课堂结构,一改传统的课后辅导、写作业练习这样的旧制,后段变前段,前置变成了预习,课后变成了课前,“把练习变成预习”,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课下低效的难题。

“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号,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兖州一中的突出亮点是围绕着课堂改革构建“课改文化”。尤其是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和“主体”作用,他们不仅把学习权交给了学生,甚至连学校的管理权也交给了学生。

“循环大课堂”? “循环大课堂”把课分为两截,“35+10”,即“展示+预习”。其中的“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前35分钟的课堂展示内容是上节课的后10分钟加课下自主预习的成果,而预习的内容正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

导学案是“循环大课堂”的核心要素,一般要具有以下要素: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导学案一般要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点评:从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入手,走出了一条光明的通途。伴随课改生成的“学生自治”管理文化,重新解读了教育的目标是“使人成为人”。

4、不让教师进课堂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

新知是中国名校共同体组建之后的第一所“实验校”。校长徐翔认为,仅仅像杜郎口不行。他又发明了“新理论”,他说新知的学习不光要临帖,还要“入帖”直至“破帖”。

所谓“破帖”,当然是破茧成蝶的生成。于是,“特色自主学习模式”在新知诞生了。在这套模式里,自主是核心,而托起自主的是学生的自学和交流。然而随着“特色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主体”被唤醒了的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出极大的能动作用,这也无形中将教师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有个别教师的步子总比学生慢半拍,有意无意地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甚至失去了自己的角色,他们渐渐成为“边缘人”。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个别教师渐渐跟不上学生学习的节奏,他们的知识半径笼罩不了学生的求知范围。怎么办?徐翔说,那就干脆一改到底,再“偏激”一次,完全把学习的权利和课堂时空还给学生——不准教师进课堂。

徐翔说,不管是什么教育,只要开始尝试着去遵循本质和规律,那就一定会在路上“遭遇”杜郎口的。

“自学·交流”学习模式? 从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新知学校即开始了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通过“交流”表达自我的权利。

新知对学生的自学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要进行补充,丰富完善;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既成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点评:作为最早提出“临帖”概念的学校,已然成为连云港市的一所名校。独有的“自学·交流”模式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最大可能地保证了学生的思维成果。

5、这里的学生怕下课

——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 与新知的徐翔校长一样,天卉中学的胡志民校长也是一个主张“学习即临帖”的校长。因为“临帖”的“不走样”,天卉中学的课改很快就显现出了成效,其在中考中,不仅一举在全县夺魁,而且有四门主要功课成绩竟然名列全承德市第一。

如今,天卉中学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参观学习,其“临帖”杜郎口而“破帖”形成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因其更具课程的变革意义,愈发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当代最先进的课改理念”。学生这样评价:“这种新的课堂,让我感觉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了。过去怕上课,现在我怕下课。在这种课堂里,不但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胆识和表达能力,现在只要放假一天,我就立刻想回学校。”

“天卉文化”最突出的是他们独创的“高效课堂班级文化巡展”。每到周五下午,他们借助各种文艺手段,说学逗唱演,比的正是谁的班级文化更出彩。

“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模式具有三大特色: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三型、六步、一论坛”。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核心是“展示教育”。“预习展示课”环节,先期让学生达到掌握70%-80%的目标,并在小组内部由组长带领,要求每个成员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提升展示课”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展示,通过教师的追问、质疑,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拓展联系更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提升”的目的;“巩固展示课”则是追求知识的“再生成”,教师要善于利用某些奇思妙想,让有“创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见解,通过学生“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和巩固的“目的”。

点评:“大单元教学”模式立足于“破”,对传统教学中的“教材编排”、“课时安排”、“学期计划”、“学年任务”等进行重新组合,实现了对教材的整体感知与把握。

6、立的首先是“人”

——辽宁沈阳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

教育绝不可单纯以成绩论英雄,但立人学校在升学成绩上的“不讲理”却在沈阳市成为“美谈”。这所学校的中考成绩竟然要超出县里平均分273分之多。

立人学校的高升学率来自于一直研究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高效。

立人首先立的是“人”。立人敢于实现“零作业”,是因为他们早就自信课上发挥了每一分钟的效能,用不着再“堤内损失堤外补”。

立人的课堂完成了“六个变身”,变教师“讲”为学生“做”,让学生在“做”中思考,主动探究;变教“书”为教“学”,变灌输知识为指导学习方法;变集中精力批改作业为集中精力备课;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教师下海精选习题,学生上岸探究创新。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的李锦韬理事长说,立人的课堂处理好了三个度,一是活与实;二是动与静;三是收与放。

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 整体教学系统包括“整体整合、两案呼应、两型四步”三大板块。“整体教学”是“三加工”、“三导”循环式的教学过程。

一是教师加工知识导图,编制导学案,以图导案;二是教师加工导学案,实施教学,以案导学;三是学生加工学案,理解、应用、归纳总结,形成学习导图,以学导图。

“整体整合”包括整合教材、整体呈现、整体组合、整体包干、整体验收五个方面。

“124”模式,“1”即整合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2”即自学课和验收课两种课型;“4”即四大教学操作环节:目标明确、指导自学、合作探究、训练验收。

点评:从整合教材、整体呈现、整体组合,到整体包干、整体验收,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使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享受课堂,从而使课堂走向重生。

7、丑小鸭如何变天鹅

——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类似于“杜郎口旋风”,宁达中学的崛起被媒称之为“宁达现象”。

宁达到底有什么样的经验?宁达的经验是不是“二手货”?是杜郎口的“翻版”,还是对杜郎口经验“继承与生成”的持续性发展?

宁达的经验其实就是“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张项理校长说过的“名言”是:教育必须完成进化,既然要课改,就绝不做拖着尾巴的“类人猿”。

他七下杜郎口,和大多数中国名校共同体的校长达成共识:要提高办学质量,就必须在“高效课堂”上做足文章,唯有“课堂”优质,才能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模式里“解救”出来。

他们提出“把问题学生当成生病的孩子”这样的育人理念,他们想方设法激活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努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在只要随意走进宁达中学的任何一间教室,都如同走进了人声鼎沸的“学习超市”。这里几乎就是杜郎口中学的“孪生”课堂。

“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在操作上主要包含了四个模块:自学、交流、反馈、巩固拓展。

课堂划分为三个模块:预习、展示、测评。课堂三模块大致按照时间划分为:15(分钟)+25(分钟)+5(分钟)。

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合作单位,每间教室分为9个小组。每个小组依据好、较好、一般三个层次组合,每组6到8人,设立小组长和副组长两名。

预习课围绕的学习目标叫“课堂指南”,“课堂指南”主要由五部分构成:一是学习目标;二是重点、难点;三是学习过程;四是当堂测评;五是拓展提升。

点评:这所学校曾被认为是“捡破烂儿的学校”,但今天宁达中学已经成为全国课改名校,也成为了当地学生向往的学校。“自主与开放”是其核心价值,真正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8、新技术与新文化高度融合

——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今年两会期间,香港《文汇报》曾以《郑州102中学课改事件调查》为题大篇幅报道了102中学的课堂改革,引起了相关领导的高度关注。

班额过大如何实施课改?崔振喜校长说,找到一种东西取代黑板。这种东西就叫交互式电子白板。

他们巧借地处省会、硬件条好的优势,把杜郎口模式的“预习展示、调节达标、教学探索”通过电子白板技术呈现出来,从而生成了郑州市第102中学具有自主特色的“交互白板环境下的高效课堂”。

崔校长介绍说,这种交互式电子白板,充分发挥了计算机、投影、音响、实物展台和校园网络等多媒体设备的功能,推进了新课程理念下新的课堂模式,师生的交互合作成为一种常态和现实。人机互动、师生互动、远程互动成为现实。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模式由“预习、展示、调节、达标”四个环节组成。

学生们把预习好的导学案及课堂展示的内容课前上传,板书、展示、表演、提升,上课时不用忙着记笔记和在黑板上临时书写,挤出的大量时间可以用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借助白板的快捷、方便,展示过程可以十分紧凑、高效,而且交互式电子白板还有储存、记忆功能,自由调用,学生巩固和反馈也变得十分方便快捷。

每个班级的电子白板还依托网络充分联通,“班班通”,每一节课后,包括老师的课件,学生的解答过程、修改过程,教师的讲解圈注等都可以储存下来,自动上传至校园网络,供全体师生调阅、反馈、总结、互动。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主要依托交互式电子白板,推进新课程理念下新的课堂模式,使师生的交互合作成为一种常态和现实,人机互动、师生互动、远程互动成为现实。

点评:102中学很好地回答了一个问题,硬件条件好的省会学校应该如何学习杜郎口。他们把高效课堂的先进理念与现代技术嫁接生成了自己的模式和课程,实现了新技术与新文化的高度融合。

9、安徽课改的“小岗村”

——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

校长盛国有给改革确立了16个字:立足校本,自主构建,经营课堂,内涵发展。而在具体的行动研究中,他们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构建并完善了一系列应对新课程背景、符合现代有效教学理念的校本科研体系,“三模五环六度”高效课堂模式因此诞生。

原创性、前瞻性、本土化的教学模式一经问世,旋即引发了巨大的效应。有人说,他们是安徽大地上的又一处“小岗”。如今的铜都双语学校,已经因其课改而成为全国名校,每天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人们评价说,铜都双语学校的课改,破解了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大”的难题,变“留人才”为“造人才”,使学校具有了师资自主再生能力;突破了民办学校“生源基础差”的瓶颈,变“选学生”为“育英才”,使学校具有了“促进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核心教育能力。

“五环大课堂”

建构“三模五环六度”课堂运行机制,其中“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展示方案”三大课堂核心元素的设计,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化为高效课堂的实际生产力;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等五种课型架构成“五环大课堂”。

“三模五环六度”模式在操作上,“结构”和“方法”是两大原点。“三模”是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五环”是指导学流程中要经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大环节;“六度”是要求教师导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点评:被誉为安徽课改的“小岗村”,破解了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的瓶颈,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成为当地课改典范。

五、高效课堂建设的具体做法

1、学习小组建立、管理和评价

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而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一线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策略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包括小组构建、小组评价和小组奖励等策略的研究。可以说,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了一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1)学习小组的划分(一)基本形式

小组建设要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就是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就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二)操作方式

1.小组的基本确立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基本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以54人的班级规模构建6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9个合作小组。

首先从全班挑选出9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

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乎,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与组员(4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分别编号为A1、A2;B1、B2;C1、C2。

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要特别注意为班上的待优生等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男女比例要适当,而且每组都要有女生,为什么呢?一般而言,女生书写认真,步骤规范,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男生思路灵活,讨论积极,往往注重结果,步骤不规范,书写相对潦草,这样男女生可以取长补短;再者,从思维方式上看,男生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而女生侧重形象思维,在学习空间几何时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一点可视不同班级具体情况而定。)上述的小组划分仅是一个典型案例。只要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也可以按照其他的小组划分形式划分小组。

2.小组成立之后必做的几件事。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

(1)选出得力的行政组长和学科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选拔小组长。小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激励能力;②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③有一定的分辨能力;④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⑤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⑥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⑦学习成绩应该优秀。

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领导才能的一个起点。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强的学生。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作业专门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每个小组还要设立六个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每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老师的挑选担任,这样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2)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事实证明,只要教师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必定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如:光荣、必胜、无敌、勤奋、日进、翱翔、合力、雄鹰,这是何等的信心,何等的意志,何等的气魂!(3)编一个相应的代号。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之后,有必要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例如可以将小组成员按成绩划分为AA、BB、CC三个层次,每个同学的代码便是A1、A2、B1、B2、C1、C2。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发生。

(2)小组和小组长的培训

真正好的组长不是选出来的,也不是天生的,而是班主任培养出来的。不要只注重小组长现有的能力,而忽略了对人的潜能的开发与培养。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小组建设成败的关键。要让他们知道当小组长是一次锻炼的机会,是他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这样他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建设自己的小组,真正成为小组的主人。

1.明确小组长的作用

(1)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勇敢地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习领袖角色;

(2)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讨论或是小组内部三个层次间的研究解疑,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实现高效学习;都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

(3)小组长要及时检查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学习内容堂堂消,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4)小组长要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每周公布、总结一次,以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5)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利用好自主自习,根据A、B、C分层完成训练学案,并及时收齐上交;(6)小组长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检查成长日记、学习档案等。2.突出抓好高效学习小组、高效科研小组建设。

老师要对高效学习小组在学习中的动车组分动力机作用上再提高认识,在小组建设、小组长培训上下真功夫。要重视小组文化的建设和团队凝聚力、向心力的打造,要利用学习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在竞争中提高、在竞争中发展;要培养好学习小组长,学习小组长是学习小组的动力机,要培养学习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发挥学习小组长在小组学习中的带头作用、领导作用、组织作用、检查督促作用;要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把评价主体让给学生,创新小组内部之间的评价和小组之间的评价,要在合作中借鉴,在借鉴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

3.培训小组长。

培训学习小组长至关重要,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措施:(1)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

行政小组长的职责:①了解组内同学的思想动态,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打造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学习小团队;②协同学习小组长控制好组内同学自主学习、分层讨论和高效展示的进程,做好组织分工,明确任务目标,确保每一个学习段的学习活动有序进行;③控制组内同学的课堂学习秩序和自习、周末自主学习秩序;④及时分配学习任务,督促组内的同学自主学习,按时高质量完成作业;⑤协同学习小组长对本组同学的学习状况,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搞好评价和总结,提醒帮助待优生确保学习效果;⑥经常反思小组管理中的问题,组织组内同学开展每周一次的小组活动,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学科小组长职责:①及时地收齐导学案,查好导学案的质量;②协同行政小组长控制好组内同学自主学习、分层讨论和高效展示的进程,做好组织分工,明确任务目标,确保每一个学习段的学习活动有序进行;③负责了解积累本小组内所有同学的学习状况,发现在自学、讨论、展示、检测及导学案和训练学案的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向老师反馈。在科研小组会上与老师共同研究改进课堂和学案的措施;④协同行政小组长对本组同学的学习状况,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搞好评价和总结,提醒帮助待优生确保学习效果;⑤协助行政小组长组织组内同学开展每周一次的小组活动;⑥开好由学习班长组织的高效课堂研讨会,认真汇报组内的情况,积极思考讨论改进的措施,并把会议的精神传达给小组成员。

(2)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

(3)给小组长加自助餐。小组长为同学们服务,很辛苦,学有余力,必须有所回报。自助餐应注意的问题:有例题有规律方法总结有针对性习题有答案;量上由小见大;对学习效果要有检查评价。这实际上锻炼了组长的自学能力。

(4)帮助常务学习小组长培养各学科组长,在某些学科上让学科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学科组长,这样既能给常务小组长减负,又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5)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会向高层次需要努力,在当前学生绝大多数满足生存和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也就屈于其满足更高层次如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源泉。4.小组成员培训

①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待优化生学习,把知识让待优化生也学得懂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待优化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②给待优化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地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这需要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心里时刻记着他们,关注他们。

③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不再凸现,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优劣和好坏,包括课堂上的表现、班级纪律、学习成绩等等方面,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都不会得到肯定和表扬,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只有你的团队整体优秀了,你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可以在班内开展优秀组长的评选,以此激发优等生帮扶待优化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开展学习小组竞赛活动,营造小组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④在班级和学校范围内,大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精神教育,优秀学习小组的评选可以扩展到全学校的范围,为班级工作创造更大的舆论空间。可能还有更好的办法,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积极的探索。总之,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地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拓展考虑:可根据学校情况建立学科科研小组。学科科研小组主要是由学科班长(即课代表)牵头组织,针对各个学科进行研究、调查学生本学科学习情况,并通过小组研究对老师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解决办法,同老师一起搞好本学科学习的小组。要注意发挥其作用,高效科研小组让教师教学“分身有术”,任课教师要深入科研小组内部,每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研究,通过小组反馈,了解学情,融洽感情,增强教与学的针对性,革除低效和浪费,通过把学生推到前台,让学生各自承担相应的任务,既分工又合作,为真正地课堂高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5.深入研究指导学生搞好分层讨论、分层达标。坚持小组讨论“先一对一分层,再组内集体讨论”的原则,先让同层次学生AA、BB、CC进行讨论,然后小组对分层讨论中不会的问题和小组讨论不出来的问题反馈给老师。要坚持“A教B,B教C,C拓展”的分层次学习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3)小组的文化建设

(1)由行政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酝酿制定有特色的组名和组训,并制成标志牌,激励小组的每一个成员,甚至可以有组歌。(谈获奖感言后可以合唱组歌。)

(2)由学科小组长组织订立组规,从自学、讨论、展示、作业的完成与收交、自主学习的纪律及学习的目标达成等方面制定出基本的规范要求,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明确每个学习环节的具体做法。

(3)由行政小组长和和学科小组长共同组织每周一次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促进组内同学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协作,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

(4)小组培训的一般性流程

组内合作关系主要通过打造小组来实现,做法如下: 1.选举组长

选好了组长,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一个好的组长可以控制整个小组,使得小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整个小组拧成一股绳,整体向前进步。

2.制定队名、队训

我们知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同样作为一个小组也应该

有自己的章程。有了响亮的队名,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就像找到了组织一样。有了队训,首先是每个成员自觉遵守,同时也为成员间的互相监督创造依据。

3.制定小组的共同奋斗目标

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大家才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有了动力。当然,奋斗目标既有长期的又有短期的,长的可以是三年的,短的可以是每一天的,甚至于是每一节课的。

4.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

在共同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每个成员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同样的,个人的奋斗目标既有长期的又有短期的,长的可以是自己的人生规划,短的可以是下一个题目如何处理的更好。

5.建立小组内的互相合作机制

在以上的四个步骤解决完后,就要建立小组内的互相合作机制,这个主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要让同学们学会与他人共同分享痛苦与快乐,要乐于帮助他人。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为强烈,因此,完成这个步骤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6、建立小组内的互相监督机制

学生按照这种分组方式以及面对面的座次。如何抓好课堂纪律以及自习课的纪律就成了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小组内的互相监督机制,结合建立好的队训执行这个步骤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7.建立小组间的竞争机制 小组与小组之间是要对抗的,如何进行呢?主要做法有评选每一节课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每一周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每一个月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每一学期的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等等。这个可以由老师们自由发挥,只要达到激发小组间的竞争,激发每个人的学习热情就可以了。

(5)小组管理与评价

(一)常规管理与评价

1.为进一步加强班级量化管理,增强学生的守纪意识,增强班干部的管理责任,树立起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各班制定和高效课堂相配套的学生管理规定(班规)。每个同学的基础分都为100分,然后根据指定的量化考核扣分细则进行考核减分。

2.每个学生的量化扣分记入本人量化考核档案,同时也记入其所在的学习团队的量化考核。

3.凡个人因违纪被学校量化扣分者,将按其扣分的5倍记入个人班级量化考核扣分,同时也记入其所在学习团队的量化考核。

(二)针对学校高效课堂模式,学习小组的评价如何开展? 1.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生成性评价

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评价要兼顾课前、课中、课后,从课前导学案预习、黑板板书、课中学生展示的质量、对抗质疑、生成以及课后学案的整理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

2.评价小组与评价个人相结合 第一种:标准分数

(1)导学案完成:班主任、课任教师抽查导学案完成情况(扣分制),扣分记入本人量化考核档案,同时也记入其所在学习团队的的量化考核。

(2)课前板书:根据板书质量及完成情况分为2、1分。(3)课堂展示:根据展示内容难易及精彩程度分为2、1分。(4)对抗质疑:产生对抗质疑一次记2分。第二种:分类分数

为了使全体学生都尽可能多地合作交流,达到人人参与学习的目的,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每小组每天得分前3名的学生单倍记分,得分后3名的学生双倍记分后,记入小组每天量化评分。

第三种:鼓励分数 在展示、质疑等环节表现特别优秀,或者产生意外良好效果得到老师和同学一致认可的,一次加5分。

(三)记录方法

各小组轮流记录,每小组有两个人负责,一人负责常规量化记录,一人负责高效学习量化记录,每天将记录结果交班级副班长,副班长每周汇总一次并报班主任。(这仅是一个案例,主要简单易操作的记录方法都可以)

(四)利用结果

1.每周、每月分别统计汇总,因分数既统计到个人,又加到团队,由此可评选班级每周和每月个人“展示明星”(表三)、“质疑明星”(表三)、“高效学习明星”(表三),在学习小组中评选“最佳学习小组”(表四)、“优秀团队”(表

五、表六)等。依据每周、每月的展示、质疑统计结果产生“展示明星”、“质疑明星”、“高效学习明星”;按照各小组的高效学习总得分产生“最佳学习小组”;以各小组常规量化考核得分和高效学习总得分之和产生“优秀团队”。

2.每周各班将依据各学习团队的常规量化考核得分,对各学习团队进行评比,对前两名进行表扬,并给予量化加分。对后两名给予黄牌警告,并由组长代表本组在班内做出300字说明。

3.教室内设光荣栏,将每小组周优秀个人加一颗星,优胜小组加一颗星。并将周优秀小组成员照片展示一周。

4.作为评比“三好学生”等各类先进的依据。

期中、期末每次模块考试后,结合每月统计结果,对学生个体、行政小组和学科小组进行激励评价奖励。

2、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一)导学案的基本解释:导学案是现代课堂的载体,他集教案、学案、学习笔记和训练案于一体。四案一体,既可以保证其功能的完备性(替代课堂笔记和作业本),又可以为不同层次的教师在新老过渡中,都有所遵循。课堂变革在量变阶段积极稳妥,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质变就会自然发生,课堂嬗变于无声之中。

导学案的精髓就是这三个字——“导”“学”“案”。导,指导、引导、诱导、辅导,是教师主导作用在设计阶段的体现;学,为“学生”“学习”而设,是课堂学习学为主体、以生为本的表达,与此对应,应特别强调,不是为了教师的教;案,方案,既是方案就必然有目的性、系统性、整体性、功能性,绝不是学习信息的简单堆积。所以,导学案又被称为学生自学的路线图、导航仪、指南针。

(二)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生活化、操作化和方便检测是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理念。所谓知识问题化,就是编写老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首先提炼出教材中符合课标要求的知识点,然后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个人成长的经验,将知识尽可能还原于生活,把学生带到知识产生的起点,使知识情景化。

知识问题化的目的和作用是在教师的主导之下,让学生在路线图的引领下,自然而然地“遭遇”认知冲突,快速突出“重围”,高效重温知识的创立之路,使每个学生都认为知识是自己创立的,而不是从老师或者书本上学过来的,享受创造的成功和欢乐。这样获取的知识,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联想丰富,应用灵活。

为什么要求问题设置要有层次?第一,学生学习的进展是有层次的。任何一节教材的编写或者一篇文章的选取,其呈现的都是最后的结果,其表现的内容和承载的知识,都有相当大的跨度,这样大跨度的知识,学生不可能一口“吞”下去。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每一次的进步是有限度的,人不可能搞懂属于最近发展区之外的东西,所以,必须由设计者对整体的大跨度的知识适当进行分解,使学生每一次的进步,都成为可能;使每一次进步,都必须成为下一次进步的基石,学生在当节课上,就能把刚刚习得的知识转化为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帮助其破解最近的难题。第二,满足课堂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和课堂发展的内在逻辑性需求。课堂最终要给学生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必然有一个逻辑主线需要遵循,这条逻辑线,是靠知识的层次性和其相互衔接搭建完成的。看似开放的课堂,怎样才能做到活而不乱,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如何隐性发挥?课堂虽然以问题方式呈现,但知识的发展逻辑是课堂的一条暗线,这条暗线,若有若无地控制着课堂开放的度,使课堂放而不乱,始终象江河入海一样,虽有波澜起伏、蜿蜒曲折,但始终坚定地奔向最终的目标。

能否很好地实现问题设置的层次化,不仅事关知识的体系能否顺利、完美构建,而且关乎学生能否踏着合适的台阶,顺利发展,高效完成当节课的学习任务。

问题生活化:生活包括个体生活和群体(社会、家庭)生活。问题生活化,可以为解决中国基础教育的四大问题提供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我们常常感叹和无奈于我们的课堂与学生的生命体验如此隔膜,我们的学校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如此陌生,我们的课堂学习的效率如此低下,我们师生的学习生活如此困苦!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课堂的教学只是师生一起“搬运知识”,读死书,死读书,当然是读书死。破解这四大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让课堂知识回归生活,或者至少是联系生活。人类的所有知识必然来源于人类的生活,知识只有回到生活中,才能彰显其魅力和能量。作为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你的最大责任不是告诉学生“什么是什么”,而是引导着学生高效快速地“重走”发现之旅。把历史“拉”到眼前,压缩宏观,让学生的视界包含宇宙,透视微观,让学生到基本粒子的世界“游玩”,让大师“跪”下和学生平等交流或者推着学生贴近、走入大师的生活,让抽象变具体,把结论延展为过程,给所有的知识赋予生命能够感受的温度、色彩、味道、分量„„这就是问题的生活化。生活化后的知识,不再仅仅是记忆和理解,更重要是的体验和应用能力、创造能力的提升和生活智慧的产生。

操作化:课堂是一个特定空间、时间、任务、条件、人物的学习和发展空间,由于学习不再仅仅是个体的内在行为,更多地表现为群体的外在行动,所以,老师设计的问题不能仅仅是思想者的沉思,要尽可能具备外在的可操作性,可视、听性。识记可以和表演结合起来,实在没有情境(理科概念、公式等)可创设,也可以变成对抗赛,理解可以与四种展示(板书、讲解、对抗质疑、点拨提升)融汇在一起,课堂应用多数是解题,但也可以有别的方式参与,拓展既可以是生命的个性化体验,也可以是共性的生活化感受,更可以是“异想天开”的创造和联系„„总之,坚持尽可能的操作化,才有可能使群体学习和外显的学习成为可能,课堂才会更具活力和效率。

方便检测:检测是学习的重要一环,也是课堂上师生进行学情调查、交流反馈、及时进行学习行为矫正的常用方法。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往往就不好检测,问题设计时要尽可能减少这种情况,使课堂问题具备可检测性,以便让师生更好地把握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三)杜绝知识习题化、导学案试卷化,避免剪贴化。知识问题化和知识习题化有严格区分,知识问题化的难度要远远大于知识习题化,知识问题化体现了教师的专业功底,隐含着教师对学习团队的引导作用。知识问题化从认知链条上看是向前延伸,让学生明白知识的源头,是满足学生自我探究、体验、感悟的需要。知识习题化是向后推演,是巩固知识、检测知识、应用知识、应对考试的训练方式。如果导学案出现习题化,就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无从下手,学习成了无源之水,认知过程被人为的本末倒置。习题化,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无从下手,达不到预习的目的,还会极大地挫伤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当然,导学案中并不是不允许出现习题,适当的习题满足了学习的后半段功能,比如训练和检测题目,已达到导学案“四案一体”的功效,但是,这部分习题应位列在问题化的后面,而且数量要适当控制到不能多于传统课堂例题加作业的程度。

导学案试卷化会割裂导学案的内在逻辑,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出现人为的混乱,从而在大大削弱自学功效的同时,伤害学生自学的内在动力机制。试卷是考试的载体,考试作用有三——诊断、评估、选拔。后两者是结果性的,第一个是过程性的。但无论是过程性的还是结果性的,试卷承担的责任决定了它和导学案完全不同。试卷通过以点带面,达到既要考得全面又要控制试题量的目的,这种支离破碎的“点式”分布,绝不能满足学生的自学认知需要。为了防止应考者“借风行船”,试题间应尽可能避免相互“关照”,形成逻辑关系;而导学案则是尽力强调前面问题对后面问题的铺垫和启发作用,用前一个问题的解决把后一个问题推入最近发展区的同时,借助前面学习形成的能力,促进后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导学案不是不可以剪贴,但要避免剪贴化。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给我们收集信息带来了方便,但是,导学案的编写,必须针对师情、学情。网络和出版物提供的材料,只能借鉴。导学案编写过程,是围绕为了让学生实现课标要求,教师把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生活感悟融入教材的过程,是教师和教材的互动生成。如果出现过分剪贴,实际上教师没有把真正自己融入,这是对教师这个课程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学校不太顾及纸张的消耗,建议所有的问题,都在经历老师之手后进行适当转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再写入导学案。

(四)导学案编写基本规范 1、一课一案

这里所说的课,是指按四十五分钟(四十分钟)一节安排的课时,不指课本上的节次,因为一个课本上的节次,有的需要安排几个课时。无论什么课型,都要有相对应的导学案。对习题讲评和试卷讲评课,在习题集和试卷上的基础上,针对出现的问题编制导学案,问题化中的生活化要求可适当降低。

2、容量要求

八开纸,页边距、中缝1.6厘米左右,正面导学,训练题目穿插其中,但主要应放在后面。训练题目代替传统课堂的上的例题和作业,都要求在预习阶段进行探究。

3、问题层次化

问题设计分A、B、C、D四个层次,分别为识记级内容、理解级内容、应用级内容和拓展级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资源及能力资源进行预习“程度”的选择,在全面预习的前提下,尊重和满足个体的差异性选择。

4、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情;必须注重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在驱动力;必须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一定注重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5、探究性原则

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坚持低起点、小坡度,常激励,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创立知识、收获成功的喜悦。

(五)导学案的基本环节 1)学习目标

显性的是知识和能力目标,隐性的是科学和情感目标。基本要求是:选择恰当,表述简洁、清晰、准确、全面。

所谓选择恰当,就是指教师要根据学期(月度)或者学年()刚性学习进度要求和你所教班级现实的学情进行反复权衡后做出的综合的既适应当前学情又能够保证在一个时间周期内完成刚性进度的选择。建议,刚刚进入这种课堂的班级,把目标定的浅些、少些,以培养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为主要着力点,随着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加强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目标容量、难度都可以适当加大。这种课由于十分关注学生内在驱动力和学习能力习惯的培养,在一个学习周期内,也是加速的课,前面慢一些,不会耽误整体进度。

学习目标选择是否恰当,是对教师对学情了解是否准确的验证和考验。出现“吃不饱”或“不够吃” 的课堂,目标选择不当是第一原因。

所谓表述全面、简洁、清晰、准确主要是便于学生迅速把握和了解。以便在开放的课堂中真正做到“形散而神聚”。全面意味着不能遗漏,简洁意味着不能繁琐,清晰表示学生能够迅速把握,准确表示尽可能减少歧义。

2)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重点、难点的确定都是经验性预设。

3)知识链接(背景知识)

把本节课内容放在该学科整个学段学习过程中,以往所学哪些知识为本节打下铺垫,本节为以后的学习作了哪些准备。

4)学法指导

包括课堂上学生重点要看的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5)问题逻辑

导学案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同时也是解决下一问题的前奏,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小的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6)学习反思

每学习一个知识点、做一道题后都要进行反思,总结得失。必要时写在导学案上。做好这项工作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7)练练试试(小试身手)

题目设置要分四个层次。A、B级(基础):结合本节课的内容,选编基础性较强的练习题,题目要体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C级(中等):结合本节课内容,选编有一定综合性的练习题,题目要体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运用,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D级(拓展):结合本节内容,选编一至两道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的综合性习题,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并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问题。

8)归纳小结。本项内容是对本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完成。

注:一般1、2、3、7、8项是“显性”的,4、5、6项是“隐性”的,“归纳小结”时要留下合适的空白,建议使用思维导图或画知识树的方式进行。

六、高效课堂实施程序

1、发现问题,形成课题,破旧立新。

(1)如何发现课堂中的问题,如何把问题转化为课题?

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感悟即成果。教师善于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转化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既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最简洁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何才能做到发现问题并将其转化为研究课题?我认为发现问题至关重要!转化为课题相对容易。怎样发现问题?首先,要坚信课堂存在问题的必然性。对于课堂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课堂永远不会完美”,恰如一句广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踏上课改之路,就永远在路上,不再有终点。正因为如此,我相信“没有没有问题的课堂”,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前行。其次,要能从理论的高度解析自己课堂的行为细节,坚持做有“理”的事,避免盲目。做事有“理”,不仅可以保证效率,更能保证方向正确。当然,这里所说的理论,一定要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新的、权威理论。第三,关注细节,从细节入手“捻针尖”,深度透视课堂,暴露和发现课堂存在的问题。比如“教师站位与作用的关系”这一课题,关注的就是在新课堂中教师如何站位才更有利于主导作用的发挥。问题看似很小,但是作用重大。第四,关注课堂的宽度,在边角处发现问题,使课堂整体性优化、趋于完善。由于受传统课堂教学和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我们老师从时间这个维度往往比较重视“上课”期间,从空间的维度往往只关注“教室”和“学校”,从学生这个维度上往往只关心所谓“好”学生,这本身就是课堂的问题,同时这个问题也极大地影响着我们对课堂问题的发现,形成了问题的指数效应。引导我们的教师关注所谓的课外,关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关注所有的学生,就能不断地整体优化我们的课堂,要建立起“学习是一个整体”“有学习的地方就是课堂”的观念。第五,关注课堂的逻辑关系,从系统的角度发现问题。课前预设、课中展示交流、课后反思总结是大的学习逻辑关系,问题层次化是课堂设计阶段须遵循的逻辑关系,目标展示、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和课堂小结是课中展示交流的逻辑关系。从这些逻辑关系的设计和执行中,肯定还存在可细化可优化的部分,这些可细化可优化的部分,就是问题。

(2)问题转化为课题的意义是什么?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教育者的智慧,也是教师生命活力的展现。传统教学,教师是知识的“二传手”“搬运工”,日积月累的只是技巧,教师功底的所谓厚实仅仅表现为表述的精彩和解题的熟练,所以有人说,这样的课堂不道德,课堂既“杀死”了学生的慧念,也浇灭了教师的生命之火。问题转化为课题,不仅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保证,而且问题一旦转化为课题,其所指就不再是单个具体的问题,课题研究所产生的成果一般都带有理论性和普遍性、规律性——一个问题的解决,既会带来一系列问题的突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研究所产生的理论突破或者视野拓展,更能让一线教师看到问题背后的问题,能够从更高的层面分析、指导、解决问题和防止一系列同类问题性错误再犯。问题转课题,还可以让我们的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视角看待课堂,教师从讲者——到教者——到学者——最终成为教育的研究者,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是区别教师处在不同境界的重要标志。问题的课题化,使教师突破问题、取得进步的同时,也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发动机”之一。

(3)课题研究的方式与机制有哪些?

实际上,很多一线教师,看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发晕!方式变成方法,机制变成动力和风险(成果与成本、投入与产出„„)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课题研究变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问题的价值及解决方式更通俗一些,有问题需要解决,解决的方式不外乎求教于历史、求教于名家、求教于实验数据、求教于事实(实践)。阅读可以让你明了史实,理论、经典,让“大家”帮你佐证或解决问题;严格条件的实验,让极端化后的事实再现,来证实一些假说。这些方式,都行之有效,但过于严谨、严肃和生涩,很多一线教职工并不熟悉,正如我开始说的,光是这些名词就可能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了。相对而言,大量阅读,明了前人的思考、方法和成果,动笔展示自己——开博客,把自己的思考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或者直接采取叙事研究,把自己的思考或者真实的经历,把自己虚拟的或者真实的经历以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来,不仅使表达者有一个收集、梳理、思考、研究、归纳、挖掘、提升的过程,还更有利于读者以小见大、感同身受,身临其境,更能理解和把握问题的实质。

课题研究,作为一种主体性极强的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过程,任何外力的推动,其效能都是极其有限的,这也正是我国基础教育界,课题众多,但既不开花也不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推动教师把问题转换到课题的强大动力只能来自教师的内心,推动机制的建立,也必须源于内心主动地“选择”与“担当”意识的建立,亦即来自教师主体性作用的真正发挥。我们让教师意识到,今天的课堂必须改,为了学生、为了自己、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否则,我们付出越多,危害越大!对教师队伍的启蒙和唤醒,是推动教师主动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最根本的机制。

第四篇:高效课堂行与思

高效课堂的“行”与“思”

迎着21世纪新课改的春风,听了《中国教育报》林墙主任的报告以后,我被杜郎口中学新的教育方法深深的吸引,自此我的脑子里有了一个新的名词——高效课堂,即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一、高效课堂的认识

何为高效课堂呢?是在杜郎口模式的基础上总结而来,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高效课堂”应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第一境界,是我们的更高层次的追求。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上有超常收获、超常提高、超常进步。其特点是:课堂教学既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又有课程实施安排之上的密度和适度,还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说“高效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传统课堂是教师展示的舞台,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的课堂。高效课堂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在于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的变革。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根本区别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尽可能用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45分钟的时间效能,尽可能不浪费每一分钟,把学生从“时间+汗水”和大量机械重复的题海训练中解脱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按照课堂目标,让学生主动学习、反复演练、巩固拓展、触类旁通,真正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感受课堂、享受课堂、收获课堂。

“高效课堂”又是一种流行模式,就像流行歌曲、流行服装一样,它的生命力又有多长,能否成为“经典老歌”长盛不衰呢?流行的未必是经典,不可生搬硬套;传统的未必是糟粕,要继承精华。那么,高效课堂和传统课堂的具体区别是什么?以下是我的一些浅见:

1.课堂主体性的转变:从时间资源角度谈高效课堂的高效

传统教学模式,均为老师讲台讲,学生下面听。教师成为一节课的主要演员了,这种讲课模式自有学校教育之日就一直使用。当然,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可以将老师所掌握的知识系统的、全面的讲解给学生。但是,在老师讲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一个问题,学生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是否其注意力能完全集中,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思考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课堂效率无法提高,而课改的目标,就是改变课堂中学生的地位,过去的课堂主体是教师,而课改后的课堂主体是学生。课改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是主导地位,教师则要从原来的“主演”转变角色为“导演”,即现在是学

生讲解问题,教师从旁指导。角色的转变将学生推向讲台,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会主动的思考问题、总结答案、解决问题,而且会考虑怎样在课堂中向其他同学去展示并解释这些问题,这样学生会主导查阅课本和资料。主动去总结知识点,这样其实就像老师备课一样,也记忆和总结了重点和难点。而由于学生成为了教育教学的主体,他们更容易去集中注意力,去讨论和探究,去补充和完善。这样课堂也活跃起来了,知识点也掌握了,学生也愿意主动去思考问题了。同时学生的勇气和语言组织能力也有所提高了。课堂效率自然也就高了。而教师的主导地位转变为引导地位,激发学生的思维,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教室黑板的设置及座位编排的变化:从空间资源角度谈高效课堂的高效 传统课堂上座位编排和小组划分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以成绩高低划分编排座位。二是以身高来划分小组和编排座位,三是按整体班级纪律考虑来划分小组编排座位。这样的方式或多或少的会照顾不到一部分或个别学生。坐在后边的学生或周围没有优秀学生自然会有消极情绪,产生厌学思想,这样就在课堂教学中就很容易照顾不到他们。而高效课堂就打破了常规的座位编排方法和小组划分模式,将各小组围起来,面对面坐,这样就打破了前后座的限制,每个学生都是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又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网络如此的发达,学生们获取知识、增强智慧的方式和途径很多,每个人都是一个优秀的个体,在与更多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也让自己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另外,教室黑板的设置打破了只运用前面黑板的教学方式,教室四周全部安置黑板,学生随时可以站起来就近展示,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展示自己的平台,小组中的优差生平均分配,优生带差生,这样便可帮助同学共同提高了!

二、高效课堂的实践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顺应时代的潮流以及对当今时代教育的要求,学校提出要实行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学校领导带领老师、学生在高效课堂的道路上摸索着前行,为此,学校领导组织各种讲座、教研、出去参观学习等等,从学校领导到老师、学生都在努力改变自己传统的教育及学习思想,并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实现不断的努力。

学校领导先后组织学校全体老师到沈阳雨田中学及其新民分校学习,向高效课堂开展比较好的兄弟学校学习;之后又分批带领部分教师到高效课堂的发源地山东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让老师们切身感受这种教学方式的魅力,模仿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来操作这种课堂教学形式;学生们也参观了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视频,感受了他们课堂参与的乐趣,看到了这种学习的幸福,但我们深知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学习,但不能照搬照抄,我们要学习其精髓,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学生的情况研究符和我们五中的高效课堂新模式。

在中学思品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潜心解读文本

思品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教师教学时要潜心解读文本。要做到正

确解读文本,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内容,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教材才可以把课本的精要提炼出来。教学中我们还要以一种欣赏和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的多元化解读文本,不仅要让学生看到文本,还要让学生看到内涵。如果我们能够指导学生超越文本解读会使学生的道德素养更厚实,使学生的品质更沉实。

2、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我在课堂上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

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去学去做,关键在教师。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思品课的学习不仅要学生掌握知识,关键是学生情感的升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这样的课堂学习有赖于教师合理化的课堂设计,让学生知道这一节课应该做什么来完成本节课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高效课堂的一节课的学习时间大部分是属于学生的,但课堂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还是由教师掌控的,那么这样的课堂合理化教学过程就由导学案来引导,教师运用导学案这个工具操纵她无形的双手来调节着这个课堂,让学生在充分发挥自我的同时不偏离方向。所以,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制与设计是我们主攻的方向。

4、把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教学,教师一心求成绩,这样就加大了自己在课堂上的授课力度和深度,当然成绩可以提上来,但却占去了原本属于学生的许多思考时间,学生的能力没有跟上来。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课堂原生态!

从上学期开始,我们实行课堂时间改革,即由原教师主宰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演绎课堂,教师最多讲解15分钟,尽可能的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的练习实践之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能力,获得点石成金的本领,将知识活学活用,达到学习知识的最高境界。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教学策略实现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多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学生的才华,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5、巧用现代技术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文字、图画、声音、动画、视频等综合信息效应,可为思品教学插上双翼,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教者乐教、学者乐学,让教与学两方在教学的双向活动中领略共同参与的愉快,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如在枯燥的法律教学中以往的法律教学无非是反复让学生理解、记忆,学生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也不佳。我们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为案例的展示加以色彩、声音、动作,赋予故事的魅力,也可以通过法律讲堂的形式,让法律知识鲜活起来,这样更能为八年级学生接受,可以让法律活起来,解决法律知识记忆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迅速记忆法律常识,提高法律意识。

6、设计和反馈课堂练习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另外还要及时反馈学生练习,这是高效课堂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策略,因为让学生及时的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会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的作用又可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纠正并激发上进心。

三、高效课堂的反思

回顾探索过程,对教学成绩进行分析,发现自己在高效课堂实施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1、备课不够扎实,掌握不好学生。

虽然在课前有过认真的备课,但更多的还是在备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情掌握不够,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才会发现本来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本来预计好的时间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及时的完成任务。因此会导致课堂效率不够高,预期目标完成不好。

2、预习问题布置不及时,学生还没有养成预习习惯。

由于上课期间,时间较紧,有时候会忘记布置预习问题,学生也会因此而不去预习,造成课堂效率低下,许多问题展现出来时学生理解不到位,问题得不到较好的解决而花去太多的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时间紧张,进而影响答题训练和检测。

3、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部分学生积极性仍不高。

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探究结果都要反馈,通过实践发现,发言的大多数时间是固定的几个人,而另一部分人似乎只是观众,而事实是在合作中一部分学生也不去积极有效的思考,只等待别人的结果,乘小组的顺车,这与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有很大的关系。

鉴于存在的许多问题,对于以后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想法:

1、扎实备课,把握课堂。

备课不是单纯地备教材,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

行。

2、及时布置预习任务,使预习成为学习的一种习惯。

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不断的给学生贯穿一种预习的思想,让预习成为一种很自然的学习环节。

3、尽量让学生上课有学案,达到训练层次化。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设计一些有层次、高质量、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而这些题目最好以学案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才会根据学习情况有选择的空间,对学习内容做到及时的巩固练习。

4、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和设计一些有趣而又简单的教学活动,教师有意识的让他们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起先,学生肯定会有些不自在,不肯开口说,即使开口,也是用最省略的语言,相信只要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并毫不吝啬的对他们的进步进行表扬,他们一定会感兴趣的;在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中,让他们明白是因他们的加入让他们组获得了成功,一定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的,让他们慢慢从观众变为演员,从等待转变为参与。

5、养成课后巩固习惯。严格要求学生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完成活动任务。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再参与实践。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

总之,对于高校课堂我虽然曾经也抱有过怀疑的态度,也怕学生虽然上课讨论的很积极,不知道他们是否真正能融入到新课堂中,是否真正的讨论过导学案中的问题。但是经过实践,我如释重负,学生的整体水平不但没有下降,还稍有提高。这也是让我最为高兴和欣慰的地方。另外,改革就难免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导学案的编写我自己还有很多困惑的地方;课堂上一些新课、习题课、复习课、具体操作还有很多瑕疵和不足;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提高上来;怎么能让那些爱学习的学生更加喜爱学习并帮助那些积极性不高的同学等等很多问题。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开端,我就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有收获。

第五篇:探索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教学策略

探索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教学策略

120差303--20

摘要:在教育改革速度加快的今天,各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都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如何在课堂中保持高效率教学,是我们不断研究的内容。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最大化的提高。本文将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入手,主要从备课、教学目标、教学情境、课堂评价、课堂习惯的养成这五个方面来探索如何在打造高校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和在运用的相关教学策略。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有效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做为一门学科进入教育课程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它以实操性突出,动手能力强、吸引学生兴趣等特征,受到广大学生的喜欢。但是这种喜爱之中,很多的学生都是玩游戏、看动画、网络聊天等因素来吸引学生的。从这些因素来影响来说,就直接改变了信息技术做为一门重要的实用工具的这一认识。同时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说:教学目标不清楚、课堂交流不顺畅、动手操作部分较少等等。在小学信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生掌握相关技能,通过教师组织和引领,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在短时间内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所以我们的信息技术老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对课堂当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思考,并总结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

下面笔者联系自身信息课堂的教学实践和相关教学策略,就如何打造高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备课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教学与其他的科目相比,教学环境复杂、学生之间区别较大、教师可使用的资源比较丰富等一系列特点。所以,如何有效的调节各种教学因素,做好备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那么如何做好充分的备课?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每个学生的基础、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都不是一样的。一个班级中学生的个人素质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在同一个教学课堂之中,同一个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基础好的学生就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便偷着玩游戏、看视频、网络聊天等等,做一些与正常教学无关的事情。如果让这种风气继续蔓延下去的话,就会使好的学生不求上进,进而耽误的学业。另一方面,基 1

础差的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很难消化吸收,这样严重影响了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现象在我们的教学过程当中比较常见,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统分的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

2、充分运用的课堂教学素材

教学素材是我们教学过程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信息技术非常重视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素材的选择一定要精益求精,一方面注意将不同的学科的素材结合使用。如在文字编辑中可以适当的插入一些语文、英语的知识等;另一方面素材要丰富,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制作海报时,可以提供丰富的背景图片,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制作出漂亮的作品,让学生们感到收获的喜悦,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明确,让学生在成功中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任何学科的教学当中,教学目标是重点。信息技术教育也不列外。教学目标对教学策略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一个教师能够充分的理解教学目标,那么在他的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就有很好的方向和指导。所以明确的教学目标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对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设计。我们的信息技术一共有三个目标那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这三个任务之间又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知识与技能”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论依据;“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重要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其它两个目标相互调节,使他们共同发展。所以只有全面的把握信息教育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才能对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设计。

另外我们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如果在一堂课后,学生没有获得任何知识和得到发展,那么这一节课就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必须可以实现的。如果目标定得太高,学生不能理解所学到的知识,那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如果目标定的太低就会导致学习内容重复低级,那么就无法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必须统分把握好三个目标的关系,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提升。

三、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每到要上信息课程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就比较高,信息课几乎是他们每周盼望的课程,但在信息课程中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游戏、网络聊天等等,对真正的信息课程内容并不是非常在意。那么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在我们的学习过程当中,当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的时候,这时候学生才会感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充分的了解

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实际生活当中去理解和运用信息技术。同时教师要关系学生的兴趣,根据教学任务与学生兴趣的有机结合,将相关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展现出来。如学校正在举办运动会,那么可以安排学生在学习电子排版的过程中以运动为主题。

四、正确的课堂评价,激励着学生去学习

一种有效的课堂评价,不但是对一节课程效果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好的课堂评价,可以很好的与学生进行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创造一种高效率的课堂环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课堂评价有两种,一种是课堂教学当中的评价。另一种是,作业作品的评价。教师在信息教学当中,使用鼓励、积极向上的语言进行评价的时候,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高兴、喜悦的心情,这种体验可以让学生往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上前进。比如 “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你真聪明!等等评语。另一种就是,作业、作品评价。在对待学生完成的作业和作品的时候,应该运用一种客观、全面的评价。这样既能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作品的不足,也能够调动不同基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们认识自我、建立学习的信心,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作品设计独到,成为典范”、“有明显进步,但没有完成所有任务”、“处于提高阶段,但水平仍然较低”等等。

五、培养有效的课堂习惯,让学生在主动中学习

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来说非常的重要。所以在信息教育课堂当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操作习惯,这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率。

1、制定课堂纪律。让学生了解信息课堂中的规则。如按照正确的顺序进入电脑教师、在教师安排好的指定位置入座、开启电脑应该注意的事项等等。有的老师将注意事项做为桌面背景,这样学校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信息课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学会倾听。也就是在课堂当中,应该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因为只有通过专心的听讲,才能有效的获取课堂知识。

3、培养学生课堂交流的习惯。在课堂当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可以了解学生的多种想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六、总结:

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效率,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努力。教师在课堂当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身的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主动、开心的学习,从而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钱卫军.谈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03).[2]张美红.浅谈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J].决策探索(下半月).2008(01).[3]邓轶.找准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切入点[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02).[4]王湘山.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J].才智.2009(21).[5]姚武东.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动机激发[J].信息技术教育.2008(01).

下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浅思(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浅思(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效课堂构建与有效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构建与有效教学策略高级研修报告 我特别荣幸能参加“磴口县中小学教师高效课堂构建与有效教学策略高级研修班”。在本次研修中,刘永胜、程红兵、刘京海、关景双、钱......

    农村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农村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课题实验方案 西峰区彭原初中 英语课题实验小组 一、课题提出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成了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莲峰镇中心校——杨丹平内容摘要:构建高效课堂要做好: 一、高效课堂教学的界定 二、备的策略 三、 教的策略 四、学的策略 五、思的策略 关键词:轻负担......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阿旺中学政史地组毕正琼 【摘要】初中历史学科的普遍现状是学校开设课时少、教师任教班级多、学生学习兴趣低,而从2012年以来又被纳入了云南省学......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以问题促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为了引导学生分析盐类水解的实质,推动学生的思维进程,教师可以碳酸钠溶液为例,设计四个渐进式问题:(1)碳酸钠溶液中......

    课堂高效教学策略心得

    课堂高效教学策略心得 课堂高效教学策略心得1 6月6日,我们里庄中学一行16人到孙祖中学观摩学习他们的课改经验——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成果。听了他们安排的......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第一、要使一节课成为一节高效课堂,我觉得首先课前的准备最重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要准备些什么呢?首......

    课堂高效教学策略心得

    课堂高效教学策略心得 课堂高效教学策略心得1 自我县实施高效课堂改革以来,我迷茫过,退缩过,怀疑过,但是硬着头皮一步步跟着课改的步伐慢慢走来,感触颇深,收获颇大。我觉得上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