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课堂启思
“高效课堂”启思
青年路小学 石军艳
在来青小的这一学期中,我对高效课堂有了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践行高效课堂的决心。因为高效课堂模式使我们有效地落实了学习目标。在学习高效课堂理念,效仿同仁们一些好的做法中,我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模式。
一、“备”出课堂教学的广度深度
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听得越糊涂。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因此,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地思考教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之前有充足的理论和方法储备。
1、对教材进行准确的分析把握
语文教材是一篇篇选文,这些选文蕴含了语文知识。教师通过教语文使学生逐步积累语文知识,积累语文素材,积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并逐步形成阅读和表达能力。所以,我们要对教材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把握。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凭借,往往呈现一些生活、学习现象和事实,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教学活动,因此我们要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以学定教,为学生发展服务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打仗如此,教学也如此。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这种“生本”理念必须在教学的设计之初得以体现。
所以,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脱离学生的实际,花架子热热闹闹,不是新课改追求的课堂教学。
当研究清楚了学生的实际后,我们就要研究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实际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无论是目标的数量还是目标的难度都要仔细斟酌。制定的教学目标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实际,这样才能落到学生的发展上去。
目标适宜了,我们再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那么,我们要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呢?我想应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选择。选择能引发学生思维和情感,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的教学方法。
二、追寻课堂教学的学思相融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育理论研究不能脱离课堂教学,而负责课堂教学的教师也不能脱离教育理论研究。
《论语》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古人的教育思想给我们提供了实现“学思”目标的启示。学校课题组依据校情,借鉴新课改理念构建主义理论,建构“三部六环四学思”融合课堂教学模式。“学”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操作、观察、游戏、讨论等学习实践活动。
“融”是指探索追究,即多方寻找根源寻求答案的思考过程。学习实践活动为探究实践活动提供载体,思考过程又提高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效度。在这样的 “融合”课堂里,我们力求实现师生之情,水乳交融;学思相融,融释贯通。
我坚持以“生”为本,依循“课堂检测——导学知识----合作学习——练习巩固——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六个基本教学环节,实施有效“学思”策略,达成“能学明思、愿学入思、会学思辨、乐学思齐”四个“学思”目标,实现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经验、基本态度”综合化、均衡化的发展。
1.导学环节,能学明思: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确“能学”学习目标,明确思维方向。
课堂上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去学习。能提醒老师保证整堂课学习的时间,也保证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又让老是有了明确的教学方向。
2、新授环节,愿学入思:教师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愿意探究的学习兴趣,利用有效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引领学生进入思维空间。
在这一环节老师让学生带有目的的学习,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通过反复读、划、写、标来学习,老师要鼓励他们大胆思考,提出问题,培养发现问题的习惯。这个时候提出的问题是最原始的。如:这个字该怎么读?文中人物是干什么的?某个词语是什么意思?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从哪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文章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巩固环节,会学思辨: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利用自己新、旧认知结构进行思维辨析,不断纠正自己的思维偏差,促进新知内化,提高思辨能力。
高效课堂要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4---6人为一学习小组,发挥小组作用,解决学生自己的疑难问题。如老师引导:读了课文,请将你读后发现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对于简单的问题同学们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对于较难的问题提炼成有价值的问题,小组内可以热烈讨论并可以在全班探讨。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实现预设的学习目标。
4、拓展环节,乐学思齐:运用学习方法正确解决问题,在相互的讨论、交流中吸纳、融合不同思想,培养思维品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体会学习成功的快乐。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学生从课文的词语及其句子中体会到其中的内涵,形成家争抢着交流、品读,有效地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闪现出个性化的理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协作学习之后,再对各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包括教师的评价以及小组之间的互评。评价时要以鼓励赏识为主,激励小组合作的意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无限快乐。
同时,我认为课后的语文学习拓展环节也必不可少。因为语文学习来源于生活,必定要回归到生活中去,而语文课堂就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不能只注重课本上的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三、反思课堂教学得失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而后学,学得更有效,思得更深刻。打造高效智慧的课堂,提炼升华语文教艺,促进专业化发展,其最佳途径就是不断反思。从本期的学习及实践经验中我也认识到了一些问题:
1、语文课堂不能一味的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
开展高效课堂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的一个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合作学习出现冷场,我和许多教师一样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实践经验告诉我既要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而且一定要从基础知识入手,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
2、语文课堂不应过分强调个性而忽视了有价值的合作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发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表现。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时候我过分强调了学生的独特体验,不管是怎样的回答,我大都给予了表扬,没有否定之词,本想树立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发言,但却事与愿违,有时还助长了他们“胡言乱语”。所以我认为课堂上应给予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追寻有价值的答案,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总之,让语文课有滋有味,让师生在语文课堂中感到愉悦、享受,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所着力追求的。在我们探索追求的过程中,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行路知难,行路止难。我们将研究与质量同行,实效与高效相伴。在历练中创新教育,在融合中发展自我。用模式-出模式-融模式,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不断反思、成长、提炼,我们一定能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效,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第二篇:高效思品课堂
高效思品课堂
一、有趣的导入是思品课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它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一节课,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如“表演小品”、“成语(词语)接龙赛”、“故事大比拼”、“播放乐曲”等。如设计“感悟青春”的导入,我首先播放青春健美操录音,同学们在激昂、强节奏的乐曲声中,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与激情,为这节课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贴近生活——让思品课亲切起来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和编排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事实说话,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如在学习邻里和睦相处一知识时,上课后我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小故事:昨天我的邻居老张突然跑来找我说:“新搬来的李某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我非常同情他说:“的确可恶,你没有马上报警?”他说:“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听我的爵士乐。”一则小笑话引发了学生们广泛的讨论,他们列举了发生在他们身边邻里之间许多凡人小事,通过学生自己的归纳让他们自己明白了与邻居相处,要互谅互让,说话、做事要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尽而引伸到对邻居的困难要热情帮助。
三、联系时政——给思品课注入鲜活的血液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是最主要的,《礼记•学记》对此也有论述:“不兴其艺,不能乐学。”课堂上学生喜欢的事情会让他们聚精会神,兴致勃勃。教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课下与学生聊天时,提起奥运会,提起世博会他们能够娓娓道来,其兴致远远超过思品课上的其它内容。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课下的事搬到课堂来做呢?抛开课本上的事例,利用鲜活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如许振超展示的是勇于开拓、勇于进取的靓丽人生;马加爵昭示的是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及法律的威严;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受到法律严惩证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新闻人物,熟悉的事实让每个学生在讨论中感受的是真情实意。通过对“伊拉克战争”的分析,揭开帝国主义国家的真实面目;通过“台海局势”的分析,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卫国家安全的爱国热情;日益严重的“恐怖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朝鲜半岛六方会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垒。“2008北京奥运”,“2010上海世博”,“2010广州亚运”,让学生真切体验祖国的强盛;或讨论,或讲座,或辩论,或演讲,或抢答,只要不把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学问,一切方法都是好的。
四、诙谐幽默——还给思品课欢乐的笑声
今天的课堂,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僵化模式,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也可以是导演更可以是演员,小品、课本剧都是思品课堂的需要。
第三篇:洋思中学高效课堂
洋思中学刘金玉副校长作了长达三个小时的题为“科学施教的策略——用心打造高效课堂”的专题报告,详细解读了洋思中学30年来的成功经验,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先进教学理念。刘金玉副校长结合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阐述了课改和高效课堂的理论依据和实施措施。
一、用怎样的思想去指导课堂教学
1、以学生为本。把课堂变成学堂,以所有的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各方面为本,以学生的全程发展为本。
2、从实际出发。讲学生不会的,学生会的不讲。要关注学情,学情大于天。
3、以学定教。如何了解学情?就是通过预习,实施真预习,预习放在课堂上。学情是课堂的牛鼻子。要按学习和认知规律办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再自主学习。
课堂上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不让学生出问题是老师的问题,发现学生的问题是老师的问题,不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是老师的问题。
不有效地运用学生的问题是老师的问题。
问题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
二、怎样实施高效的课堂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先学就是先做,课堂上在老师未讲前先做,学生独立做,不提示,不暗示,不揭示。后教是对先学中存在的问题,相互学习研究。可以是兵教兵,也可以是师教兵,老师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当堂训练,就是在课堂上围绕目标及时的反馈和检测。千忙万忙,课堂训练不慌不忙。
高效课堂的特点:
真实:是高效课堂的的前提。是学习的课堂,是暴露问题的课堂; 有序:是高效课堂的保证。符合规律。
紧张:是高效课堂的标志。思维的高度集中。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心全意。
第四篇:思品高效课堂总结
思品高效课堂总结
五年级组
小学思品课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它包含三方面内容即道德品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德教育指对学生进行社会道德规范的引导;政治教育指引导学生形成鲜明的政治态度,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思想教育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掌握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这三种中道德品质属第一层次,政治教育属第二层次,思想教育属第三层次。在思品课教学中,这三种是密不可分的。但因为受教育者的认识水平的不同,在各个教育阶段施教者所进行的思品内容也应根据受教育的实际来决定施教内容的比例。思品课教学在指导思想上应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网络。我认为只有人人做开放型的现代教师,学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等入手,才能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
综合当前的思品课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求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的观点多,自己独立思考形式结论的少,尤其是部分教师唯书至上,不顾学生思想实际,照本宣科,脱离实际,强迫学生接受一些生硬的道德观点,形成一些唯心的道德认识,致使学生违背道德良知,说些假话、大话、空话,严重影响学生人格发展,大大降低了思想道德的实效性。我们应从改革思想品德课教学着手,实行适应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小学思品课教学。
小学思品课教学应冲破“封闭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网络。以思品课内容确立教育的中心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教育,各科配合,突出主题思想,通过课内活动和社会实践实现知行统一,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实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同时根据思品课内容确立教育主题,引入观点,拉开序幕,提出目标,并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小学生正处于7至12岁这一年龄段,他们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小学思品课内容应以道德品质教育为主,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为辅。这是因为儿童最初的品德是在社会生活条件影响下,在与人们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自发性的观察和模仿产生的,再经由周围人给予肯定或否定强化而固定下来的在思品教育中,道德品质教育是小学生最易接受的内容,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理解施教者他们阐述的内容,并有可能真正化为自己的品质,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小学思品其实质是把社会主义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品德,所以在小学生的思品课堂上教师应尽量避免大段的说教和阐述,而是通过运用各种灵活,有趣的手段,并融入教师自身对于教材的感知,寻找激情创设课堂的高潮,在师生的共鸣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师所要求的道德规范,并化为他们自己的品质,进而指导他们的行为。为了使思品课更加生动,吸引学生,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不妨借鉴语文教学的一些手段。其实思品课和语文课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思品课又像语文课的记事文部分,只不过没有语文课上分析字词等部分。有的老师在上思品课时,是利用一个个和该课教学有关的小故事串联而成。这种方法固然不错,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教师在课堂上过分依赖故事的时候,学生们往往只被故事本身所吸引,而忽视了故事背后的东西。小学生毕竟涉世不深,他们还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假如教师只是一味地将思品课上成“故事课”听任他们自发地探索问题,那么非但教学效果成效甚微,严重者会使一些其他不良影响趁虚而入,使学生走上弯路。因此,我认为不必过多地讲“故事”给学生们听,只需选取一、二个典型事例,像分析语文一样,给学生们讲解,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思考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当然,这其中就需要教师付出巨大的努力,不要把课上的教条乏味走上歧途。我在上思品课时积极借鉴语文教学的方式,精心设计各种容易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力争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而且学会独立思考。在思品教学中教师还应保持旺盛的精力、充沛的感情,讲究以“德”服人。所谓以“德”服人,就是在宣扬各种美德时,不是向学生们灌输大道理,而是引发他们自觉接受,不是利用教师的特殊地位,强迫学生同意教师的观点,而是学生允许学生质疑。通过师生辩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有的教师可能觉得这么做会使教学目的落空,怕学生为了“辩论”而“辩论”,其实不然。古人说“真理越辩越明”。既然我们的思品课所讲的都是历经考验真金不怕火炼的真理,有何惧学生们的大胆质疑呢?而且学生们会通过辩这种方式,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又锻炼了口才和胆识,真是一举多得何乐不为。比如我在给学生上《做一个诚实的人》听到有的学生窃窃私语“诚实的人就是吃亏”时我没有粗暴地训斥学生而是很欣赏地把这个学生叫起,首先肯定他的敢于质疑的好品质,接着又鼓励他大胆说出“诚实就是吃亏”的理由,这位同学认为我没有在“刁难”他时说出了他自己的看法,不一会儿,又有几个学生举手示意,这时我没有长篇大论地“讲道理”而是学生自己辩论,经过一番辩论其他的同学终于放弃他们原先的立论。我相信,那些学生的转变是真诚的,因为他们的质疑精神已经被肯定与欣赏,所以他们没有必要作出虚伪的选择再博得一次我的“欣赏”。可见,思品课不仅向学生宣扬美德真理,同时也鼓励学生大胆向这些真理质疑,使他们真正地心悦诚服地接受正确的观点,进而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
学生的品德是由道德的知、情、意、行等几个因素构成,所以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为。知情意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进知情意行统一和谐地发展。
小学思品课最重要的是每个学生最终把道德规范转化我其自身的品质,这是思品课的最终目的,因此,在讲课时还要注意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相结合,多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如讲卫生,爱护公物,团结同学,这些随时随地都可以监督学生实现的道德规范。如果有条件,则可以参考思品课本上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们去实践,在实践中使学生接受道德规范的要求。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获取信息的渠道在不断拓展,学校和教师显然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各种超文本的知识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充斥着社会各种场所,新的交往形式,如网络在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一个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才能适应当前改革的需要。凭我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很难令学生满意的接受,要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学习者,在与学习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受教育、共同陶冶情操。
在思品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行为规律,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教育影响,使全体学生逐步形成教师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要充分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创造条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是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展示自我,各尽其能、相互启迪,各有所获,使全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并受到健康情感的陶冶,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提高理论水平,以真情感染学生。尤其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使学生受到教育。
第五篇:高效课堂行与思
高效课堂的“行”与“思”
迎着21世纪新课改的春风,听了《中国教育报》林墙主任的报告以后,我被杜郎口中学新的教育方法深深的吸引,自此我的脑子里有了一个新的名词——高效课堂,即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一、高效课堂的认识
何为高效课堂呢?是在杜郎口模式的基础上总结而来,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高效课堂”应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第一境界,是我们的更高层次的追求。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上有超常收获、超常提高、超常进步。其特点是:课堂教学既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又有课程实施安排之上的密度和适度,还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说“高效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传统课堂是教师展示的舞台,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的课堂。高效课堂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在于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的变革。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根本区别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尽可能用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45分钟的时间效能,尽可能不浪费每一分钟,把学生从“时间+汗水”和大量机械重复的题海训练中解脱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按照课堂目标,让学生主动学习、反复演练、巩固拓展、触类旁通,真正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感受课堂、享受课堂、收获课堂。
“高效课堂”又是一种流行模式,就像流行歌曲、流行服装一样,它的生命力又有多长,能否成为“经典老歌”长盛不衰呢?流行的未必是经典,不可生搬硬套;传统的未必是糟粕,要继承精华。那么,高效课堂和传统课堂的具体区别是什么?以下是我的一些浅见:
1.课堂主体性的转变:从时间资源角度谈高效课堂的高效
传统教学模式,均为老师讲台讲,学生下面听。教师成为一节课的主要演员了,这种讲课模式自有学校教育之日就一直使用。当然,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可以将老师所掌握的知识系统的、全面的讲解给学生。但是,在老师讲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一个问题,学生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是否其注意力能完全集中,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思考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课堂效率无法提高,而课改的目标,就是改变课堂中学生的地位,过去的课堂主体是教师,而课改后的课堂主体是学生。课改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是主导地位,教师则要从原来的“主演”转变角色为“导演”,即现在是学
生讲解问题,教师从旁指导。角色的转变将学生推向讲台,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会主动的思考问题、总结答案、解决问题,而且会考虑怎样在课堂中向其他同学去展示并解释这些问题,这样学生会主导查阅课本和资料。主动去总结知识点,这样其实就像老师备课一样,也记忆和总结了重点和难点。而由于学生成为了教育教学的主体,他们更容易去集中注意力,去讨论和探究,去补充和完善。这样课堂也活跃起来了,知识点也掌握了,学生也愿意主动去思考问题了。同时学生的勇气和语言组织能力也有所提高了。课堂效率自然也就高了。而教师的主导地位转变为引导地位,激发学生的思维,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教室黑板的设置及座位编排的变化:从空间资源角度谈高效课堂的高效 传统课堂上座位编排和小组划分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以成绩高低划分编排座位。二是以身高来划分小组和编排座位,三是按整体班级纪律考虑来划分小组编排座位。这样的方式或多或少的会照顾不到一部分或个别学生。坐在后边的学生或周围没有优秀学生自然会有消极情绪,产生厌学思想,这样就在课堂教学中就很容易照顾不到他们。而高效课堂就打破了常规的座位编排方法和小组划分模式,将各小组围起来,面对面坐,这样就打破了前后座的限制,每个学生都是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又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网络如此的发达,学生们获取知识、增强智慧的方式和途径很多,每个人都是一个优秀的个体,在与更多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也让自己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另外,教室黑板的设置打破了只运用前面黑板的教学方式,教室四周全部安置黑板,学生随时可以站起来就近展示,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展示自己的平台,小组中的优差生平均分配,优生带差生,这样便可帮助同学共同提高了!
二、高效课堂的实践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顺应时代的潮流以及对当今时代教育的要求,学校提出要实行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学校领导带领老师、学生在高效课堂的道路上摸索着前行,为此,学校领导组织各种讲座、教研、出去参观学习等等,从学校领导到老师、学生都在努力改变自己传统的教育及学习思想,并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实现不断的努力。
学校领导先后组织学校全体老师到沈阳雨田中学及其新民分校学习,向高效课堂开展比较好的兄弟学校学习;之后又分批带领部分教师到高效课堂的发源地山东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让老师们切身感受这种教学方式的魅力,模仿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来操作这种课堂教学形式;学生们也参观了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视频,感受了他们课堂参与的乐趣,看到了这种学习的幸福,但我们深知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学习,但不能照搬照抄,我们要学习其精髓,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学生的情况研究符和我们五中的高效课堂新模式。
在中学思品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潜心解读文本
思品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教师教学时要潜心解读文本。要做到正
确解读文本,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内容,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教材才可以把课本的精要提炼出来。教学中我们还要以一种欣赏和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的多元化解读文本,不仅要让学生看到文本,还要让学生看到内涵。如果我们能够指导学生超越文本解读会使学生的道德素养更厚实,使学生的品质更沉实。
2、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我在课堂上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
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去学去做,关键在教师。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思品课的学习不仅要学生掌握知识,关键是学生情感的升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这样的课堂学习有赖于教师合理化的课堂设计,让学生知道这一节课应该做什么来完成本节课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高效课堂的一节课的学习时间大部分是属于学生的,但课堂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还是由教师掌控的,那么这样的课堂合理化教学过程就由导学案来引导,教师运用导学案这个工具操纵她无形的双手来调节着这个课堂,让学生在充分发挥自我的同时不偏离方向。所以,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制与设计是我们主攻的方向。
4、把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教学,教师一心求成绩,这样就加大了自己在课堂上的授课力度和深度,当然成绩可以提上来,但却占去了原本属于学生的许多思考时间,学生的能力没有跟上来。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课堂原生态!
从上学期开始,我们实行课堂时间改革,即由原教师主宰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演绎课堂,教师最多讲解15分钟,尽可能的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的练习实践之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能力,获得点石成金的本领,将知识活学活用,达到学习知识的最高境界。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教学策略实现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多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学生的才华,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5、巧用现代技术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文字、图画、声音、动画、视频等综合信息效应,可为思品教学插上双翼,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教者乐教、学者乐学,让教与学两方在教学的双向活动中领略共同参与的愉快,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如在枯燥的法律教学中以往的法律教学无非是反复让学生理解、记忆,学生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也不佳。我们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为案例的展示加以色彩、声音、动作,赋予故事的魅力,也可以通过法律讲堂的形式,让法律知识鲜活起来,这样更能为八年级学生接受,可以让法律活起来,解决法律知识记忆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迅速记忆法律常识,提高法律意识。
6、设计和反馈课堂练习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另外还要及时反馈学生练习,这是高效课堂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策略,因为让学生及时的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会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的作用又可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纠正并激发上进心。
三、高效课堂的反思
回顾探索过程,对教学成绩进行分析,发现自己在高效课堂实施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1、备课不够扎实,掌握不好学生。
虽然在课前有过认真的备课,但更多的还是在备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情掌握不够,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才会发现本来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本来预计好的时间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及时的完成任务。因此会导致课堂效率不够高,预期目标完成不好。
2、预习问题布置不及时,学生还没有养成预习习惯。
由于上课期间,时间较紧,有时候会忘记布置预习问题,学生也会因此而不去预习,造成课堂效率低下,许多问题展现出来时学生理解不到位,问题得不到较好的解决而花去太多的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时间紧张,进而影响答题训练和检测。
3、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部分学生积极性仍不高。
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探究结果都要反馈,通过实践发现,发言的大多数时间是固定的几个人,而另一部分人似乎只是观众,而事实是在合作中一部分学生也不去积极有效的思考,只等待别人的结果,乘小组的顺车,这与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有很大的关系。
鉴于存在的许多问题,对于以后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想法:
1、扎实备课,把握课堂。
备课不是单纯地备教材,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
行。
2、及时布置预习任务,使预习成为学习的一种习惯。
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不断的给学生贯穿一种预习的思想,让预习成为一种很自然的学习环节。
3、尽量让学生上课有学案,达到训练层次化。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设计一些有层次、高质量、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而这些题目最好以学案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才会根据学习情况有选择的空间,对学习内容做到及时的巩固练习。
4、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和设计一些有趣而又简单的教学活动,教师有意识的让他们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起先,学生肯定会有些不自在,不肯开口说,即使开口,也是用最省略的语言,相信只要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并毫不吝啬的对他们的进步进行表扬,他们一定会感兴趣的;在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中,让他们明白是因他们的加入让他们组获得了成功,一定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的,让他们慢慢从观众变为演员,从等待转变为参与。
5、养成课后巩固习惯。严格要求学生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完成活动任务。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再参与实践。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
总之,对于高校课堂我虽然曾经也抱有过怀疑的态度,也怕学生虽然上课讨论的很积极,不知道他们是否真正能融入到新课堂中,是否真正的讨论过导学案中的问题。但是经过实践,我如释重负,学生的整体水平不但没有下降,还稍有提高。这也是让我最为高兴和欣慰的地方。另外,改革就难免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导学案的编写我自己还有很多困惑的地方;课堂上一些新课、习题课、复习课、具体操作还有很多瑕疵和不足;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提高上来;怎么能让那些爱学习的学生更加喜爱学习并帮助那些积极性不高的同学等等很多问题。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开端,我就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