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郭昭君

时间:2019-05-15 10:2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郭昭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郭昭君》。

第一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郭昭君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旬邑中学高一语文组 郭昭君

高一即将结束,回顾即将过去的一个学期,觉得值得思考、总结和改进的地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这当然和旬邑中学实施“四步教学”生态课堂这一大背景有关,但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我们每一个 “四步教学”生态课堂程的参与者、经历者把在教学一线的亲身经历、亲身感受以及经验教训认真总结,好好反思,让自己在今后“四步教学”生态课堂工作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借着这个机会,我将这些年的语文教学的点滴,做一个梳理。我相信,这将对我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起到促进和引导作用。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试题的人文特征越来越突出,对学生的感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应地做出改变。我发现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忽略了学生自己的感悟动手能力

“语文”姓“语”,“语”就是语言,学好语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品味和感悟。对课文中的精妙的语言,如果教师分析过多,势必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品味、去感悟。

二﹑忽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语文是基础性的科目,是工具性学科,学好语文会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远非如此。学习语文,就是在学习表达能力,其中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长时间地在字、词、句中转悠,我们学生的表达能力会有怎样的提高呢?

经过反思,我认为只有语文的基础夯实了,才有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语文教学亦然。所以,针对班级中后等学生较多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语文课上人文性过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点,我将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经常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解答试题时能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得最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

素质的考查。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一节课仅有45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教师要把课堂45分钟用足用好,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老师的本分,老师要对学生负责。

总之,教学问题多多,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第二篇:教学反思郭昭君

《湘夫人》教学反思 旬邑中学

郭昭君

此次在高二年级举行的公开课上,我讲的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散文诗歌欣赏》中的屈原的《湘夫人》一文,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这些天来所付出的辛勤与努力也最终得到了回报。这节课从准备到最后的定型,其中的辛苦自然不必再说,现在就来总结一下此次讲课的得失吧!

第一,要选好课。接到年级部的通知,一开始我并没有怎么重视。因为只是让先报送一个课题,我就把自己讲过的感兴趣的课简单写了一下就交了,没考虑讲课的题目,没考虑讲课的难度,自己就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湘夫人》。没想到,自己去备课时,发现这一课操作起来难度很大,自己有些驾驭不了。但换课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只能迎难而上,自己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所以,以后再准备这样的课堂时,要做通盘的考虑,选好课,选自己能够驾驭的课。最好是学生没有学过的课文。

第二,要备学生。此次讲课,因为第一遍很不成功,没有备学生,学生已经学过这篇课文,所以当我把字词作为重点讲解时,致使整节课很枯燥,效果很不好。后来于组长给我提了三个问题,让我对此节课进行了重新的思考。他说,上选修课和上必修课的区别在哪;必修讲过屈原的作品,讲过香草美人喻,再讲屈原的作品时,要让他们在原来基础上有哪些提高;学生已经听过这堂课,再讲时,应该解决学生的哪些问题。这三个问题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所以在重新思考了教学目标之后,又重新设计课堂,使之尽量能够照顾到选修和必修的方方面面。我想,这是这节课之所以能够被选上,和它在这方面的示范意义关系很大。

第三,要多看和此课相关的视频。于组长给我介绍得全国一等奖的满浩英的课,我看了两遍,觉得茅塞顿开,讲课思路一下子就清晰了起来。关于本节课中的讲课思路以及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讲法都源于此。不过,在此期间我做了修改。从主人公入手分层次讲解诗歌的主旨倒是我自己的心得。另外,香草美人喻的提高,也是在组里诸位老师的帮助下,才一步步变得清晰起来。于是,这堂课在借鉴别人的经验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打磨就形成了今天的讲课内容。此节课以香草美人喻开始,以香草美人喻结束,中间贯穿着香草的作用和湘夫人的象征意义,因而香草美人喻是这节课的线索,也是学生提高能力的基础。而诗歌讲解的主体是单元的两个目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通过对诗歌主人公身份形象的分析,一层一层地揭示诗歌的主旨,巧妙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并有所拓展,从而圆满地实现了教学的各个环节。

最后,还要有既然选择了就得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的精神。虽然,开始对写教案不以为意,但写的时候想到这代表着高二语文组,便也不敢怎么掉以轻心。还有一个思想左右着我,既然我写了这篇教案,我就不能让它白费,石沉大海,不然我所作出的一切,所付出的时间都将付之东流,所以我也不愿浪费自己的一点精力和体力,既然做了就要有成效。基于这样的高效思想,我写了教案,我认真备课,争取在年级部的评比中能够取上名次。既然又被选上了,我就要把这个活动坚持到底,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事在人为,只要你用心了,真正努力了,我想总会有很好的回报的。

以上是我这次讲课体会最深的几点,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收获,比如我知道自己在面临这样的比赛时不再紧张,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自己的工作;知道自己离开组里老师的帮助,我依然还是一个不能怎么胜任这种水平的讲课的老师。使自己感觉到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以后的讲课依然任重而道远。

此次讲课,语文组里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多很宝贵的意见,让我能够一步步地改正自己,走向进步,在此,深表感谢!谢谢大家了!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 旬邑中学

郭昭君

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单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修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而从以住的教学实践来看,语文教学很注重朗诵,但是仅仅停留在纠正字音,熟悉课文内容等层面,学生对课文尤其是诗歌的理解,更多的是理性认识,而且是从老师那里接受的知识,学生为课堂主体的特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仍然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显然不利于语文教学。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极有道理的,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语言这个东西只靠老师讲和分析是不能学好的。古代私塾的主要教育方法就是让学生读、背,所以我们才收获了两千多年无比灿烂的文学硕果。当然现在不可能这样去做。可是,我们现在的语文课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为什么不我给点时间让学生自己支读,去体味,去揣摩呢?学诗歌尤其要重视读,美读法就是一种很好的以读带讲的方法。

“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用美读法来体味诗歌的“三美”、即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音乐美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质,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这就是诗歌的音乐美,古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最早的诗歌不就是在老百姓在劳动中喊出来的吗?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或浅吟,或低唱,动情处放声高歌又何不可呢?在朗朗读书声中,来体味“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落寞之情,“天地一沙鸥”的凄凉之意,“悠然见南山”的散淡之心;在琅琅读书声中,来揣摩苏轼、李白的豪放,杜甫、辛弃疾的雄浑,柳咏、李清照的婉约。

因此,我就将《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教学设计为美读来带动讲解。鉴于学生朗读技巧的不足,如果系统讲解朗读技巧,必然会造成课堂的支离破碎,因此,我将朗诵技巧合为6个字“畅”“涩”“重”“长”“短”,具体而形象地将众多朗诵技巧融会在一起,在课堂上利用教师范读,学生体会,学生试读,巩固提高等环节,教会学生怎样美读,并且在读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分析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再结合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提高朗读效果。

第三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篇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作者:付素梅

来源:《学周刊·a》2013年第01期

摘要:教学反思与教学笔记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元素,教学反思是对教师教坛足迹的回望与揣摩,及时总结闪光点会汇聚成一笔宝贵的财富。

关键词:教学反思 虚拟情境 化繁为简

教学反思与教学笔记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元素,我在平时将印象深刻的教学随笔进行了整理,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在《史记选读》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虚拟情境教学

虚拟情境教学主要起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愿望,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例如:对于《史记选读》学习,我改变了墨守成规的文言知识“填鸭”教法,师生准备共同表演课本剧,在虚拟情景下教学,这样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还能与随笔化写作相结合,把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必定能成为古文学习教改的突破口。我将举行课本剧表演的消息在课堂内发布,并按照现成的组别,将学生们分成四个课本剧组,就地取材从课本里与同学们商量了四幕表演性强的历史剧目——《荆轲刺秦》《鸿门宴》《将相和》《霸王别姬》。接着,选拔演员、修改台词、道具准备等工作都放手交给各个“导演”去统筹了。在接下来的主要人物性格分析概括环节,同学们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冲上讲台书写自己的观点:项羽的优柔寡断,刘邦的知人善用,蔺相如的申明大义„„整块黑板被同学们的各式字体填得满满的。这仅仅是在写文字吗?不,这是他们智慧火花的迸发!相信课后的随笔也同样值得期待。这完全与“随笔化作文”中随笔的深刻内涵不谋而合:随时随地、随遇随历、随感随记、随读随议。

二、在议论文课堂教学中要化繁为简,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六国论》的教学,首先:要加强诵读和背诵,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地诵读,读出作者心声,做好课前预习的朗读布置要求,课中的朗读指导,课后的诵读和背诵安排和检查。事实证明,文言文教学运用诵读法教授文言文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读中可以认字,读中可以会意,读中可以悟情,读中可以明理,读中可以知法,读中可以鉴赏,总之,一切的教学任务都可以通过读来实现完成。教师要对读的方式深入研究,什么时候读,怎样读,读哪里,针对于不同的文本,都应该有各自最好的处理,读的天地大有可为。要求学生读好,教师要先读好,教师要读得洪亮,读得激情,读得自信。本节课,教师如果能领读一遍,读的效果可能会更好。多种形式的诵读,多种方式的诵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把握。比如,齐读在整体感知上很重要,默读对于没预习的学生很有好处。还有,不同的段落要读出不同的情

感所在,特别是最后两段的议论,要读出情感。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归纳,但教师要做好引导,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相关的联想。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鼓励学生在一定的积累基础上,针对某篇文言文,指导学生从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和与本文或作者有关名句和成语典故等方面进行整理,要求所有的例句内容都出自课本。

三、在小说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较浅层次认识向深层次思考

一是把握重点,确立教学目标。《祝福》是一篇老课文,里面的内容很丰富,思想也很深刻,其中要讲的点可以很多,传统的讲法往往需要几个课时。但如果要一堂课解决这么难的课文,那就要求教师必须得把握重点,去掉那些细枝末节,所以我本堂课定的教学目标主要就是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以及探究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原因。这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将这两个问题搞明白了,其他的问题,相信学生也就能自己解决了。从上课情况来看,这两个教学目标定的还是比较合适的。二是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教学大纲强调要培养学生自我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但是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去找寻探究呢,因为兴趣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我觉得要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导语是关键,一个好的导语往往能一下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整堂课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思维激情,还能为文本分析找到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导语的设计,本堂课,我采用邀请学生当一回侦探一起去破案这一导语,一下子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为后面环节的顺利进行做了很好的准备。三是学生回答,需要教师肯定更需要教师指导。新课改实施以后,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更多的肯定和称赞,这是可取的一个现象,但是不是学生所有的回答我们都该肯定呢?作为教师,是不是更应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善于抓住学生认识的误区予以纠正,在学生认识还停留在较浅层次的时候引导他们向深层次思考呢?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就明显感觉到,很多时候学生的思想触摸到了问题的边缘,但往往不能更进一步深入,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当然做到这点需要教师的教学功力和教学机智。

参考文献:

[1]多媒体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2]张惠莉.互动课堂教学反思.语文报教师版中学总第189期,2001(1-21).篇二: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今年我担任了高二(5)、(6)两个理科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发现:在高中理科班,有部分学生严重偏科,虽说语文是文理科高考必考科目,但许多理科生有意无意地把这门当做“文科”,甚至当作“副科”,日常生活中忽视的情况并不少见,他们认为学语文无用,不愿学甚至不学语文,语文课成了“睡觉课”、“娱乐课”。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从来都不值150分,也用不着花多少时间去学它。尽管理科班当中也有极少数成绩较好的同学,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偏爱理数化,语文基础薄弱、能力不强,毫无学习热情。因此,理科班的语文老师只能自叹“教语文难,教理科班的语文更难”。

在这学期教学实践中我得出如下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转变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观念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简单地说就是语文课程具有听、说、读、写的工具性功能与价值,同时具备求真、审美、向善的人文性功能与价值。我们要让理科班的学生认识到:语文是“万科之母”,学生学好语文课是学好其它课的基础。让他们明确在语文课上锻炼出来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前提与基础,在语文课上所习得的方法、能力、习惯、兴趣等应该保留并迁移至其他课中来,并让其有所发挥、发展。同时语文学习会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使我们的综合素养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有了更好的依据。

(二)激发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为重要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用爱去沟通师生间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情感是人对待事物或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体验,它伴随着人的活动的始终,是一种很强大的活力。现代教学理论表明,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师生间思想的融洽,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融。教师爱学生,关注学生,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是创设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氛围的重要条件,是消除学生与教师交流中的畏惧紧张心理,让学生主动、愿意与教师倾心交谈,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言说,质疑问难,实现对话,达成共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和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用教师的爱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对学习的热爱。教师在课堂上,不仅用语言,还要通过教师的一举一动来传达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教师热爱学生,信任学生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二者交融就会培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2、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激情燃烧的氛围

如果课堂上有激情燃烧的氛围,学生学习自觉程度高且兴趣浓厚,课后学生就容易保持自主学习状态,反之,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就会厌弃这门学科,拒绝进一步学习。如何创设激情燃烧的氛围呢?

首先是导入新课要有趣味性,使师生活动产生共鸣;或是提问,设计疑点启发思维;或引用诗词、成语、寓言故事、歌曲、名人故事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用图片、音像等非语言手段,引起好奇,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自然而然形成高涨的学习热情。

其次,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远。根据不同类型的选修课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方面的体验;有的重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应该有适合其特点的不同教法,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反应达到顶点,使师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 2 状态,促使学生把教学策略内化为学习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如《唐宋散文选读》应重视作品的阅读欣赏实践,教师可提供必要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从书刊和互联网上找寻资料;可组织诗歌散文朗诵会或阅读欣赏的报告会、讨论会和多媒体展示会,交流阅读欣赏心得。还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仿写古代诗词或撰写对联,撰写鉴赏小论文,编纂自己的古代诗歌散文集。注重在生活中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习语文。向学生推荐《咬文嚼字》等语文报刊,指导学生对教科书、报刊、商品包装、街头广告、电视字幕、播音员用语进行纠错。可以自己编写相关的相声、小品等。还可以与必修课中学习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与高考的语文文字应用题结合起来。

3、积极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现的舞台,给学生成就感

正处在青春年华的理科班学生,往往有很强的表现欲望。教师要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组织与开设属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积极为学生创设自我展现的舞台,给学生成就感。或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学生表演自己出众的口语能力。或课堂上注重启发提问学生,着重问为什么,以此让学生表演并锻炼思辨能力或课堂上开设诵读比赛,让他们的朗诵能力尽情表现,并以此增强学生的语感。或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尽显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要由课程知识的施予者而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教师不再做教材的单一阐释者,而是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潜心关注者和学生个性成长的参谋人,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突出其自主性,重视其积极参与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每个语文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自身较高的语文修养去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偏科学生由厌学变为愿学和乐学语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要想真正上好语文课,让理科班的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不仅要改造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要改造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要给学生创设最大的展示自我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兴趣,投其所好,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手段。3 4 篇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它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意识和架构给高中语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很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地实施新课程标准。可以说,课程改革给教学带来许多盎然生机。但新课改毕竟代表着一次语文教育转型,这次改革之广之深也是前所未有,许多老师难以在短期内适应,在教学实践中就难以准确把握标准和尺度,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却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也就是说,这样的课堂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首先,一味追求热闹而忽略文本

新课改以来,“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冷清清的场面,许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挖空心思、花样百出,穿插了诸如游戏、表演、画图、采访、辨证会、播放课件等众多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结果,一堂课下来,气氛是活跃了,学生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听课者也倍感轻松。可静心一想,这节课学生读了几遍书?提出了几个疑问?思考了几个问题?学会了哪些语文知识?发展了哪些语文能力?课文

被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开发、挖掘和共鸣。而且,课堂上教师的随机点拨欠缺,不能有效引导学生深层的思维方向,结果这节课便只剩下活泼有余,扎实不足,空洞的热闹了。

因此,我们不应该只从表面去看课堂是否活跃,还要关注每个学生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些活动是否有益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活泼的课堂形式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目标,我们应通过创设一些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高效率地进行思考、练习,使我们的教学真正做到:在务实中求活,在求活中务实。语文科千万不可因为强调了“人文性”而又忽视了“工具性”,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其次,过分强调个性而疏忽引导

新课改提倡教师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是的,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处境与心境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与体验不尽相同,这是尊重学生的表现。而实际操作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独特的体验,对学生的回答一味大加表扬,不敢带有半点否定之词,唯恐招来“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罪名”。

一篇文学作品,其主旨及作者的感情,应该是比较明确的,允许有多样化的体会和理解。基于此,如果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出现偏差,我们应该用最能贴近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去加以引导。这学期,在学习《狱中上母书》时,学生看完课文,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作者夏完淳那种反清复明、忠君爱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认为作者夏完淳逆历史潮流那种愚忠是不可取的,他应该退而隐居著书立说,从而保留晚节;还有一种认为作者

夏完淳可以选择出朝为仕,当一名好官为人民谋福利。这三方面的同学辩论起来都很有道理。第三种理解,哪一个最贴近作者的本意,是不难判断的。我认为,学生对文学作品有个人的独特的理解和体验,这是应该鼓励的,但理解也不能是天马行空。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是扮演主持人的角色,让每一个人都能畅所欲言,却不能对其给指点、引导,那么我们的教学就难以提高,深长的理解也势必停留在一个低层面上,难以突破。

再次,过多讨论探究而忽略背诵积累

熟读背诵是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语文学习是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逐渐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形式,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更谈不上良好语感的培养,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就学不好语文。实践证明,积累过程中最重要的形式便是背诵,尤其是古诗文不能不背。古文化的载体多在古诗文,不背若干,则对中国文化无法体会,更不用说传承了。

因此,新课程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也该引导他们说得成理。课堂上,允许分歧,但不能有没共识。只有让学生的个性化与共性化理解和谐统一,“三维目标”的统一,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进入一个新的理想境界。

(作者单位 重庆市合川小沔中学)

篇四: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务必思索的现实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教材内容,教材结构,教材重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学生应该养成自学的习惯,内心拥有学习的兴趣。

语文学科的博杂更决定了兴趣、爱好及习惯,摆在面前的即是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有时毫无兴趣可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学,去用,这样才能有所长进。

第一,对话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便于培养和谐师生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引进了“对话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

1、创设对话的良好氛围。

(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青与课文相关的自然风景,引领学生亲历课文意境;

(2)还可以利用课文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意韵之美。

2、创设对话的主导问题。运用巧妙的设问,便于学生有精彩的回答。

3、设置有趣的对话的话题。包括:

(1)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利用课文设置相关的问题

(2)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如:课文语言生动优美,试找出几处,品味其梦幻般的意境。

(3)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如:文你有什么看法?

(4)师生与作品的对话。如:教师简单的评论。

第二,语文要突出人文性,注重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第三,语文要强调自主性,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

认识,学会学习。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性,随意探究只会浪费时间。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合和优化,开放无度,天马行空。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教

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要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科学方法、健康情趣、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体验母语的优美和运用母语的实践。

“真理向前迈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 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的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走进新课程。

语文教研活动后的反思

我有幸聆听了柴巧敏老师的一节口语交际课——《中国的传统文化》,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感受到了新课程、新理念,在家门口亲身体会了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借此机会我想谈谈这节课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大家给我指正。课主要优点:

1、注意创设情境。课始,柴老师通过各种图片让学生感受中国有哪些传统文化,给学生搭建了很好的说话的平台,为学生打开话匣子铺垫了基础。

2、教师的教学语言亲切、诚恳、贴近学生年龄特点。柴老师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与学生一起说、一起想,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学生说好话的关键之处。

3、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要使学生言之有物,就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用直观表象引发学生说话。柴老师就很好的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当学生欣赏完图片之后,柴老师引导学生能不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每一个孩子都能根据多媒体创设的情境说上一两句话来。

纵观整堂课,还做得不够:

第一,老师双向互动这一点还做得不够,在口语交际课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听和说得能力,柴老师只管叫学生说,没有让学生认真听,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第二,整堂课课堂气氛有点沉闷,学生没有打开话匣子,我想这跟教师自己的过渡语不够优美有关.教师的导语没有激励性,没有精辟的小结,也没有丰富多彩的评价,所以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第三,有点牵得过死,总觉得柴老师就是在围着教案转,一直在让学生说“放鞭炮”的习俗,语言说话的形式有点单一,体现不出学生的个性。我觉得学生说了其他的习俗,你就可以让学生说他喜欢说的话。

校际交流-“赏识性教学诊断”语文教学活动反思

2007年10月16日,我校组织的“赏识性教学诊断”语文教学校际交流活动拉开了帷幕,所有语文老师都积极准备,率先上课。作为其中上课者的一员,我对于这次活动感受很深。收获也很大。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两点收获和自己的教学反思吧。

收获一:

对于这次的上课,从一开始接到这个任务,我就非常认真,从选好教学内容的第一天,就开始认真钻研教材,紧接着就是搜集各种资料,找图片做课件??然后,从试教到修改,再试教再修改,再修改再试教,整整试了四次教,教案也修改了四次,都说课文试多了就没感觉了,可是对我而言却恰恰相反,每一次试教带给我的都是新的体会,对教材,对教法,对学法,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收获。一次比一次思路更清晰,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方法更有效。所以我想这次活动我收获更多的并不是最后正式上课所获得同行们的肯定,而是这个不断磨练自己的过程。虽然过程中充满了酸甜苦辣,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品尝过失

败的苦涩,但从这过程中,我得到自我反思的机会,得到了自我的提升。所以我十分感谢这次活动,它既让我自己有这么一个展现自己、充实自己、反思自己的机会,还能让我走出当局者的迷雾。我想通过这次活动,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以及今后该努力的方向,也更自信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长处和潜力。

收获二:

除了上课本身对自己的提高外,听同年级其他老师的课对我的帮助和启发也很大。她的语文教学经验非常丰富,文学功底也很深厚,听她上课真是受益匪浅。那激情洋溢的教态,那巧妙的教学构思,对教材钻研深,课堂拓展面广??有太多的优点值得我学习。最令我折服的是她对教学的热忱,对同事的热情。不管再忙再累,只要你去向她询问教学上的事,她绝对会放下自己手上的事无私地帮助你。所以,我非常感谢她在我每一次试教时给我最中肯的建议和帮助。

比组长伍高峰老师,虽然才二十出头,但已经在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听他的课,会让你不自觉地被他那精湛的语言感染,被他对教材教法所独到的见解而折服。在我试教时,他的评课往往能让我茅塞顿开,十分感谢他不厌其烦地听我试教,帮助我修改教案和课件。

听他们的课往往能让对教材教法有了更新的了解。所以我感谢这次活动,它让我更好地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更全面地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

反思一:(教学反思)

这次我上的课文《颐和园》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是以“我国世界遗产”为主题,训练的重点是:能够引导学生想像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针对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紧紧抓住游记的特点,创设游览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赏读、美读和趣读。边读边想像画面。抓关键词,体会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妙,从中感受到颐和园景色的优美。激发学生探究“世界遗产”文化的兴趣。在这节课上我力图让学生游得有趣,读得有味,学得有法。中年级时既不能让学生对游记概念化,又要让学生形成对游记的初步正确的印象。

不足之处:

因为对时间的把握还不够准,最后设计的小导游环节没有来得及进行,这是一大遗憾。另外感觉读的还是少,只为了分析课文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

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十七孔桥小狮子可爱和多。我只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忽视了段落间的读,只是在分析好每段后对文本进行了重组,利用师生合作读来再次进入文本,虽然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重点朗读再到师引读再次整体读,但总的来说还很不到位,离语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还有一段距离。今后逐步改正。

不过,总的来说,感觉孩子们还是学得比较轻松,读得也还算有滋有味吧。对游记也有了不少的认识。“赏识性教学诊断”,因为有了赏识,所以每一个老师都能在同行的肯定中获得自信。而诊断则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抱着帮助、指导、探讨的目的,所以每一个上课的老师都能坦然而轻松地接受同行们的指教。我想每一个参与这次活动的老师都会在这次活动中受益匪浅。非常庆幸自己也能是其中的一员。

新理念新模式语文教学活动反思

江东中学的三位老师为全市100多位初中语文老师演绎了“杜郎口模式”,所有与会者都有一个共同

的感受:不虚此行,让我们在家门口就学到了新理念新模式。

一、真正体现了“杜郎口模式”的精髓,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即“10+35”(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还课堂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

二、展示了“杜郎口模式”的课堂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尤其是预习课,有预设目标,有预习提纲,体现了目标教学的精髓。

三、营造了真正的三动的课堂:——动脑(预习阶段)、动手(展示阶段)、动口(交流反馈阶段),学习知

识的初始权是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发现权也是学生的。在这样的课堂,学生想不集中注意力都难呀。这次观摩学习活动,促使我们对日常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刻地反思:

首先,我们平时布置给学生的预习显然太肤浅了,在“杜郎口模式”中预习(或自学)是最重要的环节。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预习就是正课,自习就是正课。

其次,“先学后教”是我们现在通行的方式,但这次的教研活动“展示课”环节让我想到的是“先学后交”,“先学后交”与“先学后教”音同字不同,“交”是更宽泛的“教”,体现了合作学习、交流学习、交叉学习。学生要“交”,老师也要“交”。这也促使我们做老师的不断提高各种素养。

听课反思

听了三堂课:预习课、展示课和反馈课, 感想颇深。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和想法:

1.三堂课都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当课堂的主人。重视文本,方法得当,而自主学习是这三堂课最大的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2.这三堂课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预习课中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自主的去理解和分析文章,通过质疑解疑达到预习的效果。展示课中演绎部分尤为精彩,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真正体现出了一个“新”字。反馈课中注重的是复习巩固个拓展延伸,让学生可以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学到课外的一些知识,较为丰实。

3.对于这三堂课,我们也有一些想法和疑问。展示课中的这些环节和我们平时常态下的课有着比较大的出入,我们觉得以常态课的情况来上这堂课的话会觉得更真实和丰实些。而反馈课,是不是只是停留在复习巩固上?大半节课用于拓展延伸是否妥当呢?

以上就是我们对于这三堂课的收获和想法,这三堂课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总之,这三堂课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三个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教学在于沟通与合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指导作用这一教学活动的一种新的最根本的功能。

百年语文教育研究的反思

语文学科自1903年的独立成科,到今年已整整百年,百年时间,对于一个学科建设来说,还谈不上漫长,但也不能说不让人汗颜——整个学科的基本理论构架都还尚未形成,严格意义上来说,语文教育还没有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资格。还不能不让人对百年来的语文教育研究状况做出深刻的反思。

一、语文教育研究在方法论上存在严重缺陷。

二.语文教育研究在思维上,沉溺于一种经验现象的描述,缺乏理论的建构。

三、语文教育研究在具体方法上轻历史传统的纵向研究,语文学科的独立虽然只有百年时间,但是语文教育在我国却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传统语文教育中有语文教育研究的众多宝贵经验尚待挖掘,而我们的语文教育研究者却经常有意无意地轻视或者是忽视了它。

四、语文教育研究主体的二元背离。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语文教育的研究

总之,当我们反思百年来的语文教育研究,它带给我们众多的启示,其根本就是语文教育研究要以语文为本位,注重母语的特征性,立足传统,面向未来,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地进行语文教育研究。(选自《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8月 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 510303 教研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语文教研活动,我收获很多,受益非浅。

首先,这次语文教研课是以一种新的形式,两个教师合备一节课,合上一堂课,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互补不足,取长补短,体会到了集体备课的优势。备课和上课的经历,使我在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其次,这次语文教研活动中的课讨论环节,意义也很深远。教研员的总结既宏观又细微,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指导性的建议。

例如:对语文课本的深入挖掘、教材的再处理等。给大家在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了各校语文教师互相交流的一个平台,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备课上课时都会忽视自己的不足,但是这一点别人却很容易发现,听取别人的意见,会让课堂效果更明显。

另外各校语文的教师也可以在活动中交流一些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请求一些帮助,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总之,在语文教研活动中,我们都会有所收益,有所进步

——语文教学研讨

听了两节课,可以说是深有感触。教书的年头越多,越觉得自己越不会上课了!也许是自己成熟了,看到的更多的是别人的缺点,而不再是自己的优点。

校本教研反思 2007年6月5日下午,在 中学听了两节课一节是初三的《陌上桑》,一节是初二的《马说》 听了初三的课,让我感到惊喜,原来一节课可以尝试着由两位老师来上。而两位老师 针对此节课,在此谨提出个人见解,教师上课重在务实,教师的范读必须起到示范作用,本节课美中

▲但遗憾的是没背熟,有卡壳之处,令人惋惜。除此之外均完美。

《马说》一课很务实,教师的平翘舌区分得特别好,与前一节衔接得也很自然。

▲ 遗憾的有两点:其一是学生背时,有两人出现错误,教师均未指出。

▲ 其二是讨论题的设置,最终也未有令人信服的答案。教师上课,必须关注学生,倾

听学生的回答,有错及时指出。

总之,此次校本教研,让我更深地领悟了语文学科的实质,对我今后的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语文课必须脚踏实地,涉及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的特点,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那天的教研不仅让我的眼动手动更让我的心动。我有一点小小想法:

1、初三学生的预习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而且做的很好,我想对于素质好的学生,教师可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让学生预习的时候思考: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写的这么样?还可以怎的衔接居然如此天衣无缝,让自己也有了尝试的渴望。不足的就是此处,教师尝试着背,篇五: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摘 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使学生学习高中文化知识的一

种教学方式,现代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在高中语文课堂教

学中教师使用最多的要数填鸭式教学方式了,这样的方式能取得短

暂的效果,但不仅不能够让学生更易于理解老师讲课的内容,而且

这是一种教学方式也不能让学生真正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高中语文;填鸭式;教学效果;反思

一、高中语文课堂采用的教学方法

1.教师采用最多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的语文教学方式,在这种教 学方式之下学生不仅不能体会到书本中的精神所在,反而会适得其

反,他们会减少自己对课本的理解,一味地听取老师的讲解,把老

师理解的当作自己的理解,所以在考场中我们会常常看到类似的文

体,以及出现相似的观点。

2.还有一种教学方法就是师生互动,在这个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

以各抒己见。但这样的情况比较少在高中教学中

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领悟到的和学习到的知识更

律。但对于老师来说高中课堂教学就是赶课时、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所以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也

高中语文课堂上。

教学质量的策略分析

的形成不仅取决于社会的现实原因,也取决于

个人的想法问题。社会的现实让我们不得不低下我们高傲的头:你 会,你就会被社会淘汰。所以要想改变现在的教

良现在的考试制度。教师以及家长很容易将一个

挂钩,这样便无法使教学朝我们想象的方向去发

才能改变未来。由于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化,现代

近利的思想,所以他们在学习上想不劳而获或者

果,这样的思想是无法学好语文的。其实要解决

教学的问题,不仅可以从社会角度和个人角度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角色转换和教育方法中去实

1.关系是平等的,可出现的,虽然这样多,也不会千篇一赶进度,而学生也不常出现在当代的二、高中语文课堂现代语文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学方式,就必须改孩子的优劣与成绩展,只有改变现状人养成了一种急功在短时间内取得效当代高中语文课堂去完善,还可以从现。

教师在课堂教学

中的角色转换。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师不仅

仅只是给学生讲书的,而是引导学生看书,品书的。”显而易见,叶老先生的话的意思是要把学生引进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

人,而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从而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

学生自己去体会文章的真谛,但有些时候学生会由于面对种种自身

章,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发挥其作用了。

2.方法的转变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要做到教

要的是要营造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不能

的观点,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应该各

以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3.发言,不要因为学生的错误回答而责备学生,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

都是一个奇妙的语言之旅、思维之旅。答案不

是从各自的理解出发,走向情感的共鸣。

简单地传授知识,也不是简单地演绎思维,而

的过程,即在积累与阅读视野中得到升华,丰富

提升语文素养。当代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弊端,子打死所有人,我们可以分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找到解决的办法,从而使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

因素而不能理解文我们要凭借教育育方法的转变最主强迫学生赞同自己抒己见,这样才可要鼓励学生大胆大大地提高。其实每一节语文课是唯一的,我们都语文教学过程不是是获取并积累知识学生的文化积淀和但我们也不能一竿利与弊来进行反思,达到最大化。

第四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一)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体育委员李圆上语文课时总是趴在课桌上,显得很懒散,多次提醒他要注意,可效果却不是特别明显,但他也不是班上的学困生。留心观察之后我发现:还有好多的学生听讲时的状态也不是很好,回答问题很被动。批阅学生的周记,我读到这样一段文字:“老师,您不要生气,我总觉得进入高二以来,语文课上得沉闷了些,总想睡觉。虽说语文课上您也让我们畅所欲言,可您不觉得那些课文离我们太遥远了吗?与其让我们对那些遥远的事件发表意见,倒不如把时间放在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希望老师考虑。”说实话,读了这段话,想到出现的这些情况。我有些悲哀,也有些埋怨,但我也在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为什么有些学生,读书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而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我在讲解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讲“兴”时,我引了《纤夫的爱》的歌词:“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这节课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也较好。

这个案例说明: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善于把握和调控课堂气氛,增加课本知识容量和密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从而让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智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爱好和兴趣以及生活经验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只有具备了这种意识与能力,以往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生活场景与生活体验,才会被拿来当作语文教学的材料,从而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同时,我认为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作为教师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这样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认真备课,把握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把语文教“活”、让学生“活”好,让学生学得聪明一点、灵气一点,让学生课堂所获得的各项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在综合实践中整合起来,并加以积淀,成为一种综合素养。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如果教师死守教案,那么最好的教案也会成为束缚教学的桎梏。活生生的学生也会变成课本的奴隶。课堂灵活地放开一些,反而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是我近来思考的问题,或许在正确理解新课标之后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不可否认,这也正是解决问题的源泉所在,源活则水清,只有深刻地吃透新课标精神,才能解决好语文教学中教师教无成就、学生学无兴趣的问题。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二)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学生全面发展之路。高中的语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给予更多的思考,拟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而,我们所要追寻的应该是也只能是在保证学生对语文有足够重视,并有一定语文基础与写作基础的前提下,怎样有的放矢地传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大有卑益的教学内容和写作训练方法。以此为基点,高中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在教师、教材和学生这最基本的教学三环节中进行认真检验的基础上,确定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不同的教学原则,从而有力地促进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新课标下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设计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习惯势力、旧的传统的影响,注重45分钟课堂知识的讲授传播,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就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而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读写、听、说、修辞、逻辑等等,每节课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授,只有集中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实效。高中语文教育指向“人的发展”。因此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语文实践,能力训练,要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做到切实有效,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但我认为,无论课内课外,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也就是围绕“能力训练”这个核心而展开,两个基本点就是课内与课外。课内注重于练习,课外致力于阅读,课内课外相互结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而延伸到课外阅读教材,并穿插一些课外读物,这样课堂教学气氛就比较活跃,对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必须体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了语语知识的传授,始终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的接受,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

三、教学设计要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实的训练

课堂教学中,有时根据教材的特点针对某个环节进行相关的表演,这无疑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思想。但如果不顾文本内容,就是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把表演当成课堂时尚的道具,那么这种做法就很值得商榷了。在设计课堂表演这个环节中,老师应该先思考这样一些问题:首先想一想让学生表演的目的是什么,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我个人认为能不表演就不表演,因为表演毕竟一种辅助手段,而且年级越高越要摒弃。如果学生能透过语言文字在头脑里表演岂不是更好?然后要想你如何让学生表演。例如在讲《阿Q正传》时,你想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阿Q语言的特点、神态的变化,那么学生的表演能达到这个目的吗?你的学生是专业演员吗?怎样调控才能不会成为一场闹剧?如果学生一想起阿Q的形象就是课堂上滑稽的表演,是不是影响了学生对这个人物形象准确的把握。所以教师课前要认真去准备,不仅是台词、动作,更主要是学生纪律的约束。我认为应该把表演简单化,情景化,语文化,最好是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课堂表演不是万能的钥匙,过多的课堂表演必然使课堂流于浮华,它更不能代替必要的语文训练。与其课堂上让学生脱离文本浮于表面地演一演,空泛地说一说,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到不如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听、说、读、写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和书面练笔的机会。没有扎扎实实地“双基”训练,怎么能切实地提高语文能力呢?只有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实的训练才能使语文学习摆脱表面的浮华热闹,回归本源。

四、教学设计要少一些合作讨论,多一些朗读品味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最重要的变革,于是小组合作、讨论就成了目前语文课堂上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也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但有的老师为了追求更“贴近”新课程标准,为了给课堂贴上一个“新课程”的标签,时不时地就来个小组讨论,动不动就来个合作探究。不是追求讨论的效果,而是追求讨论的形式,做了许多无用功。合作、讨论并不是不可以使用,但老师应该注意的是需要讨论什么内容,怎么去讨论,如何展示和评价讨论合作的效果。()由于老师在讨论之前缺少必要的引导铺垫,缺少对文本必要的朗读品味,在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缺乏深刻理解的情况下就随意地展开讨论,那么讨论的过程和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合作、讨论就演变成了下面的几种情况:

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

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

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时而挤眉弄眼,时而哄堂大笑,你可以想见他们是不是在讨论老师布置的问题,至少不是严肃认真的。表面讨论时气氛热烈异常,却没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合作讨论应该在对文本充分解读,学生自己有独立思考后的前提下来进行,这样的交流讨论才用有一定的效果。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传统的语文课,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堂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一节语文课讲下来,锻炼了老师,耽误了学生。这些弊端是必须要革除的,但矫枉不能过正,我们不仅要从形式上,更要从思想上走进新课程。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三)从教十一年了,对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教学,还确实没有比较系统得地做过反思。借着这个机会,我将这些年的语文教学的点滴,做一个梳理。我相信,这将对我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起到促进和引导作用。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试题的人文特征越来越突出,对学生的感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应地做出改变。我发现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忽略了学生自己的感悟动手能力

“语文”姓“语”,“语”就是语言,学好语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品味和感悟。对课文中的精妙的语言,如果教师分析过多,势必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品味、去感悟。

忽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语文是基础性的科目,是工具性学科,学好语文会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远非如此。学习语文,就是在学习表达能力,其中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长时间地在字、词、句中转悠,我们学生的表达能力会有怎样的提高呢?

经过反思,我认为只有语文的基础夯实了,才有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语文教学亦然。所以,针对班级中后等学生较多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语文课上人文性过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点,我将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经常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解答试题时能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得最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一节课仅有45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教师要把课堂45分钟用足用好,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老师的本分,老师要对学生负责。

总之,教学问题多多,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第五篇:校本研修郭昭君总结

旬中校本研修个人总结

旬邑中学郭昭君

时间匆匆,转眼间,2013-2014学期第一学的校本研修已经结束了。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围绕校本研修主题,认真实践,努力读书学习,以提高个人素质,我做了很多工作,现将其总结如下,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在业务方面。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

位学员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通过交流,我认识了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不足,找到了与外界的差距,同时也是自己有了更多的紧迫感和压力感,自觉学习的劲头比以前更上一层楼了。再者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动笔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坚持

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自己不断与宁静的自己对话,你会获益良多。

四﹑小组集中研修是借助集体的智慧,讨论解决在研修时,所遇到的问题或分享其果,以此达到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目的。因此在小组集中研修时,积极准备,带着问题来,积极讨论,带着收获而归。

五﹑多听课就会有感觉。一是有激情。听了许多课,上课比较好的教师都非常有激情。教师的激情能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当一名好老师,对教育的激情,应该从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二是爱学生。对待学生,缺少

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下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郭昭君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郭昭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5班班务总结郭昭君

    高一·五班第一学期班务总结 旬邑中学郭昭君 转眼过完了忙碌的一学期,作为高一·五班主任,我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学生和家长的需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按照自己所制定的高一·五......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五篇模版)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一) 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体育委员李圆上语文课时总是趴在课桌上,显得很懒散,多次提醒他要注意,可效果却不是特别明显,但他也不是班上......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总结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反思

    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中,更......

    2014年海南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反思

    2014年海南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反思 琼海市嘉积中学:谢先丽能够代表琼海参加这次海南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大赛,我深感荣幸。我能在这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首先要感谢校领导和......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话题,关于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反思如何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变化反思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变化反思 【摘 要】新课程对高中思想语文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组织教学时要反思,才能在语文的教学中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关......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常规

    高中语文规范课堂之我见 我们常说,教师的生命在于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心所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小组通过相互听课、课后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影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 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案例背景]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对某些模 块中的文本材料如何把握,特别是对如何把文本材料中的内容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