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大学语文
我的大学语文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英文辅导班,例如新东方欣欣向荣的发展的起来,学习英语,从娃娃抓起,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各大学校更是加重了英文课的比重和课时。殊不知,我们的母语中文却日趋衰落,语文辅导班屈指可数,而学生花在课外的语文时间更是被缩减挤压,与此同时,网络上的新人类语言堂而皇之的占据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妹纸”代替了妹妹,“屌丝“之流这类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词语更是成为当下的热门词汇,被人们津津乐道。语言教育学家们对这种现象表示很焦虑,现在的小孩子在这种语言环境中耳濡目染,都已经混淆了正确的发音和词语解释,间接性的影响孩子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令人担忧。所以我认为大学开设语文是很有必要的。
在我的大学语文生活中,老师让我们组成小组分组讨论,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我对这种做法是极为赞赏的,进行小组分析可以让大家交流思想,认真的倾听他人,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语言的魅力本在于包容性和理解性,最后做出总结,做到海纳百川的效果。我从中获益匪浅。
大学语文虽是我们的母语,但是任何时候都不应该中断学习,要秉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学习大学语文可以让我们领略中华五千年的语言文化魅力,欣赏到魏晋风度,各种语言精髓如唐诗宋词,吟唱在嘴边,更是别有一般风味,连心仿佛都澄澈了,只有那幽幽不绝的余音绕梁三日;学习大学语文,可以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中国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就是与一本好书对话,增加我们的文化底蕴,写作,是学生的基本技能之一,平时生活锻炼太少,学习大学英语可以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以我手写我心,其味无穷。远的不说,就算是亲笔情书一封,家书一章,所含的真挚情感,又岂是电脑键盘可以传达的呢?
大学语文,也许不能为我提供一个去哪里都可以找到铁饭碗的好工作,可是却可以锻炼我的修养和内涵,这会是我人生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甚至进而转化为物质财富。学好一切,语文是基础,生活中的万物都与语文息息相关,学好语文,更重视语文,将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篇:我与大学语文
我与大学语文
说起语文,像每一个中华子孙一样,从咿呀学语起,我就开始学着去接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从每一个方方正正的汉字开始,从每一组或同义或同音的词组开始,从每一句可能有着深层含义的句子开始,我试着从每一个仿佛在历史中历练过千年的汉语中汲取着它们的营养。一般而言,语文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哲学认为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语文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以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种意识存在内容。语文具有统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等性质。而大学语文则为我们彰显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学语文”即称“大学国文”,“国”,国族之归属。而“文”,揭示了其重点所在——以“文”为中心。鉴于语文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以及我们已经学习了十几年语文了的经历,因此,在这次校选课的选择中,我毫不犹豫选择了大学语文这门课。我对大学语文一开始的认知无非就是讲讲语法,念念课文,说说写作知识,句型什么的,尤其是文言文之类的,老师应该会很喜欢上这类课程的,可是当我真正坐到郭春林老师的课堂上后,我才发现,并不是每个语文课堂都像初高中那种语文课堂一样枯燥无味,死气沉沉,原来学习语文也可以轻松自在,引经据典,和老师很好的沟通,互动,交流。不同于中小学的具体细致,大学语文更偏向于全局的概括,不再是单纯的教学生释字、解句,而是引导他们深度挖掘,自己领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当今时事,真正做到经世致用。不论是优美的散文、清新的诗歌,还是平实的叙事、激昂的讲演,只要用心研究,自能收获颇多。
我所学习到的的大学语文课程内容,是优雅有深意,自然无雕饰的。它具备优雅有深意,就必须得有激情。文学犹如火药,有了激情作坚硬的外壳,便成了子弹,便能洞穿人的灵魂,没有则只能作昙花一现的烟火,短暂愉悦人的感官;它自然无雕饰,脱去沉重的凤冠霞披,洗尽浓厚的脂粉香油,用原本的清水芙蓉打动着芸芸众生。
我所学习到的大学语文向我们展示的是纵横交错的、流光溢彩的、波澜壮阔的文学镜头、画面,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美的享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水渚辽远之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塞外壮丽之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山野秀雅之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自然时节之美„„无论哪一种美,都能让我们陶醉、流连。徜徉在文学的世界里,乘着现代的月色,吹着古风,挽一壶清酒,“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听着老师在讲台上给我们讲他的求学史,讲述他与语文的渊源,语文带给他的感动以及他对于语文的热爱,那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一切的一切都让坐在课堂上的我们感动不已,那些字里行间迸发出的热情,那些起承转合传承着的经典,那些意真情切表露出的感动,足以让我们这些干枯在题海里的心灵,受到震撼与洗涤。
大学语文的最具特色的是学习方法,开放得无拘无束,可以容纳任何一种思想。上课自由发表意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时而是寂静的沉思,时而是炙热的争论,即使是对语文不怎么感兴趣的人,也没法儿做到漠不关心,虽然没积极发言,至少也是驻足观望。很开心沉溺于这种“散乱”的氛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有利于主观创新思维的激发,没有考试的压迫,于兴趣中迸发的奇思妙想是难能可贵的思想财富。每个人的思想观点交织在一起,融会贯通,形成更全面得观点。加上老师的总结,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对于社会尽量获得一个全局的观念,以后也能尽好的适应社会,更能将应用于生活,这是对语文最现实的款待。对于精神层面,作为中国人,对“国文”的了解是理所当然的,素质的培养也可以从这里做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在我看来,一切事物的逻辑都可在用语文知识把它说清的,只是我们的学识高度还不够,而且很多事真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就造成了对一些事物通彻了解的迟到或甚至成了一生的谜。但是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我们依然可以从语文课堂上学习到不少东西。
或许,与语文一路走来,从未分离; 或许,与语文一起成长,如此有幸; 或许,与语文一起向前,人生足矣。
第三篇:我的大学语文老师
我的大学语文老师
一个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总有一些人对我们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父母是我们人生中最有影响的人,其次就要属我们的老师了,老师不仅仅教给我们课本上的知识,也在授课的同时教给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
上了大学之后,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明显比高中时广,不再局限于语数英、史地政,作为一名文科生,我对语文这门课程是极其喜欢的。在大一上学期,我们并没有开设大学语文的课程,听其他大学的同学说他们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心里感觉到了有点羡慕。在大一的下学期,我也如愿以偿的看到我们要开始上大学语文啦!
在还没有开课之前,就听说我们的大学语文老师——阙建华老师,是一位极其受学生追捧的老师。地大的学生都尊称之为“阙老”,而且阙老师还是地大的“四大才子”之首。听到了很多关于阙老师的传奇和好评,使我对我的这位大学语文老师有着极其强烈的好奇心。
周二上午,上完第一节课后,我们急急忙忙地跑上楼进了教室,虽然平时上课都习惯坐在中间,但是语文课可要争坐在前面,占据了一个很有利的位置后,我就开始满心期待着这位传奇老师的到来。在无限的期待之后,终于教室的门被推开了,一个瘦弱矮小的身影闯入我的眼帘,一副精致的小眼镜挂在高挺的鼻梁上,却挡不住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身简约的装扮,手里提着一个简单的布袋。哇,这就是阙老师啊!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都满心欢喜的注视着这位传奇老师。
通过阙老师的自我介绍,我知道,阙老师祖籍山东,籍贯是浙江,是我们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的老师。祖籍山东,是我的老乡呀,一下子心里就倍感亲切。阙老师身上既有着山东人的豪迈大气,又有着浙江人的细腻多情,让我感受到他身上文人的气质和学者的深度。
阙老师总在上课前放影像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引入所讲授内容。他的讲授不仅仅是课本,有很多课外的东西,扩展学生兴趣。同时,阙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好,是能用个人魅力感染学生得老师。
升入大学之后遇到过很多老师,但是阙老师却是我最喜欢的一位,因为在他的课堂上永远不会昏昏入睡,每次上完他的课我都会感觉受益匪浅。
时间在美好的时候总是过得很快,这学期的大学语文已经结束了,临别之际,我想对阙老师说声谢谢,是您让我的大学生活多了一笔文学的色彩。
第四篇:我的大学语文老师
我的大学老师
恍惚间,从09年高考到现在,我已经度过一年半的大学生活了。这半年间轰轰烈烈平平淡淡,倒是有了些许与以往不同的滋味。在自由的大学气息里,缓缓地感觉社会的临近,人情世故,现实虚幻,将一个自由人,蜕变成一个社会人。然而不变的,只不过是大学课堂讲台上的老师,仍然是站着的无论职衔高低,无论讲座或是课程。深有体会,大学里的老师是很厉害的。富士康跳楼事件之后,微观老师敏锐的眼光看透其原因,准确的预言了它的下一步动作——加薪,往内陆迁移;语文老师的研究超越了语言文字,延伸到五行八卦,能为你面相,更有一老师,握手便可知未来;圣贤的先辈老师,带来了江苏银行的诞生……如此种种,彻底的让我感觉到了文人的强大,知识的无限。
如此,便细说我的两位老师吧。文理分成,这两位便各自代表了一派。一位是大学语文老师。那是大一第一学期。这位老师看似年近三十,却不似一般的沉着冷静。她着装清新淡雅,谈吐随而不俗,清晨的薄雾中,会朦胧的把她看成身着旗袍的少女,隐居世外的高人。她偏好玄学,上课时不断地插入些八卦的知识,如兑卦,内含月亮圆缺,潮涨潮落……诸如此类,我不是很熟悉。她讲的津津有味,从眼角都可以看见她对这文化的喜爱,对先贤的崇拜。她还热情的告诉我们某朝的某某某预言了我们的屈辱近代史,至此之后,中华有进两三百年的富强盛世。说到此时,她满面兴奋:“你们这一代,可真是幸
福啊,正处于国家的上升期,而后又无战乱。” 鉴于她说她能根据手相算出真命天子的方向,我很激动地想让她帮我看,她委婉的拒绝了,想是怕误导我们吧。
她的课很平淡质朴。就像上好的丝缎,摸上去没有起伏,却总是让人适意。譬如讲到《诗经.卫风.伯兮》中的“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她是这样解释的:自从你离开到东边以后,我非常的思念你,整天没有梳洗,头发都像飞蓬一样了。她的音色是很淡的,很无辜的语气。我们“哄”得一声都笑了,为了这无辜的“飞蓬”姑娘。
有一次课,她让我们为学校的发展提出建议。是我第一个发言的。南审处于山中,本就晦明阴暗,却不知道是哪一位独特的设计者,把路边的灯都设计为昏黄的地灯。每每从后山经过,都感觉十分诡异。有一晚,我陪母亲出门,到校门口回首看来,昏黄山火点缀,幽暗的山色背景,唯一明亮的图书馆,竟越看越像那地狱,图书馆倒像阎罗大殿了。所以,我建议为了学生安全,把路灯都改进。也有人附和我,她笑着点点头。再后来的人,说的都是怎么把南审改造成一个旅游的开放式校园,我听着听着,越听越像游乐场。说到底,南审独居在山中,受着大自然的恩惠,做一气质型的小家碧玉,实为上策。若是为了经济效应,改变校貌,破了我们学校七星北斗的风水不说,财不多,气亦不多,岂不尴尬。她似乎也没料到,笑着说:“果然都是学经济的。”她就是这么一位淡淡的世外高人,我非常喜欢她。之后一次考试,又遇见了她,还是那般的高洁,我还坐了一首小诗:
<**二日英试遇故人>
柳叶眉,红赭色,竞北他日上上座。
道古今痴情,言周庄易经
话悲欢离合,论骚人功过
忆得忆得,牡丹亭,梦梅说:“小姐,你身子乏了„”
久别再见,红光满面
诚心日日挂念,背影渐渐行远„
再说另外一位老师,是教我们微积分的,这老师之所以第一次见面就让我记忆犹新,除了他极为精华的身高,还有他一口觉得乡村亲民的普通话。这位老师是极其的和蔼可亲,和那位清高如秋桐的语文老师比,他就是硕果累累的树,踏实。上他的课,很少人走神。
这老师上课平白的生动风趣,每一句话都是实实在在的,却总让人无端的感觉到笑意。有一次,一位女同学上课玩手机。他一开始没说,却忽然提出一个问题,笑嘻嘻的走到她身旁:“来,这位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同学猛的羞红了脸,我们都哈哈笑了。他的普通话经常逗得我们开怀。记得一个同学的名字是mao yun bing ,他点名点出来总是mao run ben。第一次的时候,我们都笑着教他正确的发音,他也笑着学,可是总是念错。偏偏他还老爱点这个同学,以至于我们最后已经习惯了。
他大概是我们大学的幸运。在大学很难遇到这样好的老师。他平时总是强调,虽然成绩很重要,但是平时的努力最珍贵。倘若用心了,那也是对得起自己,那他也不会太为难。我们当时都很是感动。想想
他,嘴角仍是不由自主的浮上效益。这笑并不是嘲笑。他的口音让我们觉得他和我们一样,地位同等,他也有做不好的事,也需要我们的指导,他并不是那么的高高在上。所以我们与他,总是有或多或少的亲近感。那笑,是亲人相逢一个融融的招呼,是两心相知的一个密语,是春日里的第一束暖光。对他的记忆,模糊却温馨,难以忘怀。大学里的老师何其多?几笔寥寥,载不下大学的种种,此处撷出两片与大家共享。每个老师都是校园的奇葩,美的不同,风中摇曳的姿态亦不一样。他们却用这美,这香,熏陶过每一个路过的匆匆学子。他们的种子就是那香气,随着学子们的脚步,遍布了苍穹大地四方。师恩难报,细水流长,但愿他们都能过的幸福安康。
第五篇:我心目中的大学语文
我心目中的大学语文
班级:营销132 姓名:蒋志远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十几年的学习,让它几乎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也是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石。传统的语文学习包括两个方面-文字和文学.而在大学前的对语文学习只是为了应试教育。这个恒定不变的主题叫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于文学方面(语文课本几乎全是文学作品),也就是这样让语文变得索然无味,所谓的兴趣又要怎么找来了?带着这样的疑惑,我来到大学,学习大学语文,寻找老师所说的那种”美”。
关键字:语文的美感
在说对大学语文感受之前,我先说说我大学前语文的学习,尤其高中的语文学习让我印象最深。我现在都记得很清楚,在应试教育阴影下,语文学习就变成了学会找得分点,抓分。让语文分更高。课堂上,我们花大量的精力研究本来就没有的东西。比如,学习一篇文章,作者当时写并没有这种意图,而我们硬是活生生将它定义为一种方法或一种情感。说是矫揉造作也不为过。在我看来,语文就是让我们发现生活的美,让我们在精神生活匮乏得时代得到一丝慰藉,让我们在追求物质得同时,停停看看生活里的另一面。在生活有着太多的诱惑,我们追求的同时往往心更累,我们的心灵需要一个地方停泊,休息。而语文就能间接能提供给我们种感受。语文知识需要平时积累,语文素养需要不停酝酿。
带着对应试教育的极度不满,我孤身一人来到宁波,来寻找一个答案。记得第一次上语文课时,老师给我留下及深的印象,秃着头,温和的话语,这与典型的北方汉子及其不像,而老师将刚柔并济演绎得淋漓尽致。老师就说语文不能直接给我们一些用处,却给我们间接地感受。去探寻生活种不经意的没。关于老师说不能直接给我们用处这点,我不同意这点。比如我们大学要写报告,论文。这都涉及得到语文的,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对行文做一个编排。这都能在我们大学语文中找到答案的。大学语文的学习还是能起一定作用的,然而,现实中的语文我心目中的大学语文还是有差距的。这里并没有怪老师的意思,老师已经做得蛮好的,主要是这个社会影响了。社会上的浮躁气息无处不在,我们也深受影响。语文课堂上,随处看见说话,吃东西,玩手机,老师显得很无奈。这主要是我们
学生没有从语文中找到实际用处,错误认为学与不学语文无关紧要。学校机构应该要尝试将语文与实际结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文的真正作用。在此,我对老师上课放电影这种方式很欣赏。这种方式,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学习,感受到电影中真善美,这比空口说说更有感染力。
我说说我理想中的大学语文吧。古人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习大学语文更多是在教室外,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个空间。在教室里面,我们可以和老师多多交流,交流人生各自人生经历,将老师定位为一个知心大朋友。另外一点,老师说文学是,多多与实际相结合,说得通,那才是真正的文学。课外,多参加实际活动,去观察生活中的美,去感受语文的魅力,更好满足内心世界。浏览群书,丰富内心的情感,学会更好的思考。学习语文而不仅仅是在课堂,学习语文也是为了更好的为人处世。
大学语文,让我知道人的情感是那么复杂,亲情、友情、爱情围绕在我们的周围,像空气一样,缺少就难以生存。对于我们,是那么难以割舍。而表现它们也是那样艰难
语文把我带到一个诗意的世界,我学会了从小说中品味过去和现在的社会百态,洞察外露的和内藏的人物面目;从诗文中品尝自然的魅力,心灵的悲乐;从史书中感受历史的雄浑,岁月的沧桑,万象的渺茫。我终于找到心灵的窗口,精神的慰藉,我不再为生活感到枯燥无味,那些灵动的文字在我心间跳跃。
也许,现实中的大学语文与我心目中的或多或少有些出入。但这不能阻断我与它的情感,唯有自己更加努力,让语文的独特魅力被人熟知,服务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