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与课改共成长演讲稿
在课改中深思在实践中奋进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课改中深思,在实践中奋进》
小时候,我以为老师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
小时候,我以为老师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
“三尺讲台,一方净土。”怀着对老师的崇拜,对教育事业的向往,我投入了教师这个行业,当自己带着贫乏的知识和经验真正置身于教育一线时,觉得一切都很新鲜。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学区组织的公开课,满以为自己设计的课,可以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可是事与愿违,课堂死气沉沉,一问一答式的教学,学生厌烦,效果很不好。课后领导和同事们的评价是“课堂气氛不活跃。”“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次的失败犹如一盆冷水扑灭了我的满腔热忱。直到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我才真正地接触到了新课程。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带来了面貌一新的课堂教学,更唤醒了我对教育事业新的憧憬。
新课程标准要求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新课程标准要我们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带着这些新的理念,我设计了一堂教研课,可是课上学生只顾玩学具,没有达到教学目标。课后领导和同事们诚恳地提出了“你没有备学生”“课堂虽然形式多样,但只图花哨,没有达成目标。”“你还是穿新鞋走旧路。”等评价。看来我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得不到位。于是我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重新学习新课程标准,与同事们讨论交流,并不断进行反思,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记得又一次公开课上,我出示一道应用题让学生解答,学生在汇报时出现了错误,而我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让学
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我适时加以引导,却意外地收获了另一种解题思路。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其实错误也是一种资源,教师只要抓住课堂生成的资源并加以引导,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一堂好课不容易,上一堂符合新课标理念的好课就更加的不容易了,在课改道路中遇到一些困难和矛盾是正常的,关键要正视并认真研究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勇于探索和尝试,善于反思并寻找可行性的突破方法。之后的我在课堂上总是鼓励孩子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里充满着浓浓的学习气氛,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而我呢?则更加喜欢我的学生,更加乐意与他们一起学习,我终于在课改中成长起来了。
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辛勤地培育祖国的花朵。我认为应把教师比作电脑上“刷新”的操作键,不断自我刷新,才能更新观念。
说到这儿,我想到在深圳有一个公司招聘管理员,出了这样一个选择题:有三个人A:发现兔子。B:一枪打死兔子。C:捡起兔子。三人美餐一顿,谁居首功。答案是发现者居首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他说:“提出(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我反思,我们在平常教学中一般都是先出示问题情境,再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很少有老师将发现问题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是课改教会我思考,我终于在课改中成熟了起来。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激情、希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紧紧联系
在一起。课改还在进行,我们面临的问题也会接踵而来。回首望望课改以来留下的串串足迹,欣喜之中夹杂着不少困惑,他有待于我们每一位教师一起去探索,去解决。我相信,只要我们用满腔的热情,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我们的课改之路会走的更远,飞得更高!
谢谢大家!
第二篇:我与课改共成长演讲稿
我与课改共成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新课改同成长》。
当课改的东风吹进杜马校园的时候,已经教过两届毕业生的我,暗笑无非是换汤不换药。依旧是埋头于教材之中,苦干于课堂之上,每节课后对照教参,庆幸完成了教学任务。期末手捧考试成绩,数数能全部及格,脸上便情不自禁透出些欣慰。直到自己要参加课改实验,依然对课改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简单认为不过是变变教材而已。
曾几何时,年轻气盛的我总是一厢情愿的为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地切入点,寻找着进入文本的最快捷,甚至是最“科学”的方法,而把学生的感受和问题冷落一旁。于是课堂上就你讲你的,我想我的,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对话的共同话题,从而使交流几乎陷于停滞。本应是水乳交融的和谐,却成了油水难融的尴尬。于是课堂也就不能自由呼吸,生命活力也就不再,那种麻木呆滞,无奈忍从的沉寂课堂便一次次重演。直到06年的中考,97班沉重的一跤摔得我不得不反思,反思一年来辛苦的付出为什么会得来如此吝啬的回报?反思我的课堂上举手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少,见面就喜欢溜边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多?
在我徘徊琢磨苦恼时,学校讲座、组内研讨,大量课改书籍„„像一场场及时雨泼洒在我的心田;宛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使我走出了迷惘的低谷。于是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重新去学习新课程理念,并进一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在我冷静而充分地审视了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后,渐渐地,我的思维变得开阔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这样的课堂难道不是新课改所要追求的课堂吗?不也是我这个在多年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新一代教师所渴望的课堂吗?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身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新课改的实施,迫使我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方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新课改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奏,而是师生的合奏,演奏主旋律的是学生,教师只是那个伴奏者!有句话说得好,"学生未必不如师",在新课改的课堂上作为教师的我应不以权威自居,不以学生惟命是从为荣,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从高高在上的指挥者中走出来,蹲下身子来欣赏我的学生,倾听我的学生,向我的学生学习,和我的学生一同成长。
跨过去前面是个天。我不会再用同一把尺子,而是多几把尺子多量出几个好学生;也不会以“师”自居,而是平等地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思与思的碰撞,进行朋友式的合作交流。我会让学生学会生活,会注重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和经验的获得,会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富于创新,会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情境中,健康成长。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但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学生不是装载知识的容器,不是知识的收购站,他们需要的不是一杯水,一桶水,而是一种能力,一种去探究、去寻找整个知识海洋的能力!与其让教师有一桶水往学生的杯里倒,不如教学生如何去挖掘水源,如何变“杯中水”为“长流水”。
在与孩子们平等的交往中,我常被他们那天真无邪的心灵美所陶醉,我常常跟他们一起欢呼,一起跳跃,一起在成功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失败中体验失败的痛苦。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香有色,有花有果的教学情感,在我的心底显得如此踏实、浑厚与真挚。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这样呼吁过,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成为孩子们展示自己生命活力的舞台。在课堂上,我渐渐地发现,无论是哪个班级总有学习相对较差的学生,但却没有学习绝对差的学生。而学习相对较差的学生也有许多优点。假如你用发展性的眼光客观地去看待每一位学习暂时较差的学生,充分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从塑造一个活泼开朗的人格出发,来提高他的学习成绩,便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相反的,只给予学生压力,只给予学生批评而不鼓励,不用发展性的眼光去看待一名学生显然是不科学的。课堂是孩子们展示自己生命活力的舞台,当你用发展性的目光去看待他们,鼓励他们,调动他们,那学生们的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就会被激发,课堂也将成为孩子们展示自己生命力的舞台。
新课程改革不仅塑造了学生们那活泼、开朗的性格,同时也树立了我一个大胆创新、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我知道,在课改的路上,我还是一个刚刚入园的小学生,但我始终坚信着,只要是有心的教育者,最终都能够在课改的艺术殿堂里,塑造自己最完美的艺术作品。
第三篇:我与课改共成长演讲稿
开学典礼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惭愧,因为还谈不上优秀,只不过是王场小学里一名普通的教师,如果说做出了一点成绩的话也是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力支持的结果。因此,首先感谢学校领导、老师们平时工作上给予的信任、支持和关怀,感谢给予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共享,同时,对老师、同学们在上学期取得的辉煌成绩,表示衷心的祝贺!
“三尺讲台,一方净土。”怀着对老师的崇拜,对教育事业的向往,我投入了教师这个行业,当自己带着贫乏的知识和经验真正置身于教育一线时,觉得一切都很新鲜。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一日一课一评活动,满以为自己设计的课,可以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可是事与愿违,课堂死气沉沉,一问一答式的教学,学生厌烦,效果很不好。课后领导和同事们的评价是“课堂气氛不活跃。”“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次的失败让我备受打击,我下决心要改变自己的教学作风。课改的春风适时吹来了,于是我开始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读《高效课堂是这样做成的》专著,积极参与听课,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后来有幸到油田三小学习,我发现他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做,发言积极,声音洪亮,敢于质疑,敢向老师提问,和我们的学生完全不一样。他们的导学案的设计,课前三分钟,小组合作学习都很精彩。这更加坚定了我改变自己的教学作风的决心。从油田三小回来后,我和老师们一起学习《内乡县教研室关于规范编写使用“导学案”的指导意见》,强化了理论学习,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后,杨主任和多位校长一起对我的课进行指导,经过反复的修改,终于敲定了适合我们学情的导学案备课模板,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时建构巩固知识体系的核心教学模式,而我个人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快速提升。我们把学生进行分组,鼓励小组合作学习,根据课堂表现进行加星,评星,又调整课桌摆放,方便课堂上小组之间交流探讨,教他们规范使用课堂用语,使每节课更有秩序,老师课堂上尽量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在这种民主之风下,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在课堂上找到了自己的发言权,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课堂里充满着浓浓的学习气氛,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而我呢?则更加喜欢我的学生,更加乐意与他们一起学习,我终于在课改中成长起来了。
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辛勤地培育祖国的花朵。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毫无怨言地牺牲自我而照亮别人。我认为应把教师比作电脑上“刷新”的操作,不断自我刷新,才能更新观念。
课改还在进行,我们面临的问题也会接踵而来。回首望望课改以来留下的串串足迹,欣喜之中夹杂着不少困惑,他有待于我们每一位教师一起去探索,去解决。我相信,只要我们用满腔的热情,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我们的课改之路会走的更远,飞得更高!
第四篇:我与课改共成长演讲稿.
《我在课改中成长》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我在课改中成长》。
课改,对于每个教师来说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挑战。新课程改革带 来新的教育理念,就像一盏黑夜中的航标,让我在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新 的一步。在多年的课改中,我懂得了许多,学会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从 2006年起,我县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针对县教育局、乡中心校下发 的各种课改文件,学校组织教师更新观念,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提出改 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 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把每一个学生从“要我学” 培养成为“我要学”。
只有与时俱进,才不会处于被动地位。在县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中,我 大胆地对 24字模式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从学习课标、研究教材、备课、讲课中,我坚持运用“自学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上课听明白、想明白、讲明白,争取使每个学生在每堂课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当使用学科导学案时,我既激动 又茫然, 记得在学校组织的评教评学活动中, 我第一次尝试使用 新方案的 课堂教学。心想:一下子放手让他们复述回顾、设问导读,他们能行吗? 一个又一个疑问从我头脑中冒出来,带着一百个不放心,我开始按照导学 案的模式上第一堂课,在看孩子们,他们都在认真阅读课本完成设问导读 的内容,时而还在书上批批画画,很快设问导读的内容就被他们攻克了。看着孩子们激动兴奋的样子,我皮笑肉不笑地说:孩子们,会分享才会有
收获,请你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好吗?有不懂的地方再四人小组 讨论一下,顿时教室里沸腾了,我心想:他们到底是在交流收获,还是在 说与课堂无关的话呢?一会儿教室渐渐安静下来,我怀着复杂的心情问同 学们:谁愿意把你们组的收获告诉大家。同学们纷纷举手,就连平时不爱 发言的同学今天也把手举得很高,我把机会给
了他们组,再看他头头是道 的讲着,小组的同学还不时来几句,把整个问题讲得仅仅有条。就这样整 节课在不同小组同学的演绎下,同学们不但学得轻松而且效率高。我心里 暗自高兴,这不正是课改所要达到的目的吗?课改就是好,解下了教师肩 挑的重担,释放了学生思维的音符。经过这次讲课我也明白了很多,其实 学生并不是没有思维的,只要我们教师舍得放手,我们的课改就不会是有 些人说的穿新鞋走老路。
事后,我经常和同行们进行研课、说课,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课后 进行反思、讨论,找出不足。在学校领导安排下,我又尝试了第二次全校 性的公开课,精心的准备使我信心倍增,课堂效果还不错,但还有很多的 不足。课后同行善意的建议和领导全方位的指导使我深深明白,要让导学 案发挥最大的作用,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还 必须在备课、研课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达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改革,在提高我们教师的自身素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 时,更增强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课堂效率提高了,课改便成了 水到渠成之事。
最后我想说:教育好似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花催动另一朵花, 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同行们就让我们耐心多一点,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希望!
第五篇:我与课改共成长演讲稿
我与课改共成长演讲稿
在课改中深思在实践中奋进
晋中开发区小赵学校崔美琴
小时候,我以为老师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
小时候,我以为老师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小时候我以为老师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
“三尺讲台,一方净土。”怀着对老师的崇拜,对教育事业的向往,我投入了教师这个行业,当自己带着贫乏的知识和经验真正置身于教育一线时,觉得一切都很新鲜。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学区组织的公开课,满以为自己设计的课,可以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可是事与愿违,课堂死气沉沉,一问一答式的教学,学生厌烦,效果很不好。课后领导和同事们的评价是“课堂气氛不活跃。”“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次的失败犹如一盆冷水扑灭了我的满腔热忱。直到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2002年夏天业务考试,我才真正地接触到了新课程。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带来了面貌一新的课堂教学,更唤醒了我对教育事业新的憧憬。
新课程标准要求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新课程标准要我们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带着这些新的理念,我设计了一堂教研课,可是课上学生只顾玩学具,没有达到教学目标。课后领导和同事们诚恳地提出了“你没有备学生”“课堂虽然形式多样,但只图花哨,没有达成目标。”“你还是穿新鞋走旧路。”等评价。看来我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得不到位。于是我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重新学习新课程标准,与同事们讨论交流,并不断进行反思,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记得又一次公开课上,我出示一道应用题
让学生解答,学生在汇报时出现了错误,而我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我适时加以引导,却意外地收获了另一种解题思路。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其实错误也是一种资源,教师只要抓住课堂生成的资源并加以引导,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一堂好课不容易,上一堂符合新课标理念的好课就更加的不容易了,在课改道路中遇到一些困难和矛盾是正常的,关键要正视并认真研究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勇于探索和尝试,善于反思并寻找可行性的突破方法。之后的我在课堂上总是鼓励孩子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里充满着浓浓的学习气氛,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而我呢?则更加喜欢我的学生,更加乐意与他们一起学习,我终于在课改中成长起来了。
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辛勤地培育祖国的花朵。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毫无怨言地牺牲自我而照亮别人。我认为应把教师比作电脑上“刷新”的操作,不断自我刷新,才能更新观念。
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的理念从“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中国需要创造型人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先决条件。说到这儿,我想起电视剧《鲜花朵朵》中一个公司招人出了这样一个选择题:有三个人A:发现兔子。B:一枪打死兔子。C:捡起兔子。三人美餐一顿,谁居首功。答案是发现者居首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他说:“提出(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他本人正是因为提
出了解决牛顿力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或矛盾而建立了相对论。由此我反思,我们在平常教学中一般都是先出示问题情境,再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很少有老师将发现问题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是课改教会我思考,我终于在课改中成熟了起来。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激情、希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紧紧联系在一起。课改还在进行,我们面临的问题也会接踵而来。回首望望课改以来留下的串串足迹,欣喜之中夹杂着不少困惑,他有待于我们每一位教师一起去探索,去解决。我相信,只要我们用满腔的热情,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我们的课改之路会走的更远,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