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师课堂浅见
名师引领,走进了异彩纷呈的课堂
三天的名师课堂观摩活动,让我彻彻底底地享受了一顿文化大餐,使我学有所得,受益匪浅。他们的课堂可谓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名师们精湛的教学艺术、巧妙的教学设计、朴实的教学风格、创新的教学理念引起我深深的反思。
下面我就印象比较深刻的几节课谈谈我的感受:
首先是管建刚老师的“指向写作”阅读课——《春联》。管老师语言幽默生动,课堂激情洋溢,使我真切感受到他的名师魅力所在。在《春联》一课的教学中,他能将课内外的内容巧妙结合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管老师首先紧扣文本,就文中的对联作为例子,指导学生朗读春联,要求读准、读好、读顺,还要求学生就阅读文本中圈出关键词、重点句,这一环节实际上就是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使他们在今后的阅读中会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内容。管老师让学生在读中了解春联的作用和特点,并让学生初步懂得了什么是举例子,接着引用大量课外春联替换文中内容,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说明文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又丰富了学生课外春联知识的积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样一节课下来,我感受到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管老师多年来精心研究语文教学所积淀下来的深厚功底;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他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写作方法的指导。课后,管建刚老师还给我们做了《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的微报告,报告中他深刻剖析了为什么阅读教学要指向写作?为什么要把阅读理解淡化?如何在中
高年级的八个学期中训练五种作文能力?怎样让语文课从“指向阅读”变为指向写作”?这几个问题。对于每一个问题的解答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管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那独到的创新理念。使我豁然开朗:语文课就是应该这样上。
如果说管老师的课堂值得我们期待,那台湾陈晓君、赖玉莲、吴敏而等名师她们指导学生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方法更是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在陈晓君老师和赖玉莲老师的课堂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开放、自由、合作的课堂。赖老师她以“追求梦想,解决困难”为主题,给我们上了一节特别的课,她让学生读了五篇文章——《石头汤》《雪花人》《明锣移山》《你很快就会长高》《奥利佛是个娘娘腔》,然后鼓励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采取多种小组互动方式,四人一小组,个人阅读不同的故事书,以问题引路,引导学生进行交错的分析。然后小组交流,分享任务,讨论彼此间阅读时的发现。这样注重小组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学生有了很多的时间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学间互动交流热烈,课堂气氛自由轻松不拘束。这样的一堂课,许多老师感觉与我们传统的阅读教学有点“格格不入”。但我认为,这就是她们的亮点所在,特别吴敏而博士的《多文本的教学研发》的专题报告,使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育,使我们更明晰了今后的阅读教学该如何去引导。在当局“要大力推动儿童阅读”形势影响下,个人认为这样的多文本阅读法促使学生的阅读量大量增加,使阅读教学内容更加饱满,丰富,使阅读课堂更加灵活而富有弹
性。最主要的是老师从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学生的身上,所以孩子的思维方向是自由的,这对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是很有帮助的。在这样的课堂里教的轻松愉快,学的自由实效,没压力,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值得我们去探讨、尝试!
当然,这样精彩、实效的课还有很多很多。如诗意灵动、语文味厚重的王崧舟老师课堂;引领我们阅读经典、感悟经典的张学青老师课堂;大胆创新,认为课堂无处不在的郭初阳老师课堂;还有谆谆善诱,爱心洋溢的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总之,在每节课中,都能感受到每位授课老师的独具匠心,精细周密。短短几天的学习,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名师课堂只是一个引领,我会汲取其中的精华,并尝试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对于名师课堂给予的这股清泉,我争取让它细水长流!
第二篇:名师课堂
名师课堂,促我成长
——涉县“学科建设展示月”送课下乡活动听课心得
涉县关防乡关防小学任基伟
2010年11月20日,作为“学科建设展示月”的系列活动,由县教研室李书朝老师组织的“送名师课下乡”活动在我校举行,我也有幸欣赏到了朱德江老师六年级《图形之间的关系》和蔡宏圣老师四年级《用字母表示数》这两节精彩绝伦的数学课。又一次这样真切的走近名师的课堂,切身体会名师的风采,我如痴如醉……细细体味听课后心里沉淀下来的东西,我感觉又学到了不少东西,又为我的专业成长注入了新的血液,提出了新的目标,促生了新的动力。
1、数学课堂的两个特点(简约朴实、灵动启智)被两位教师演绎得淋漓尽致。简约朴实主要表现在教具准备,媒体课件的使用以追求实用为目的,没有太多的华丽和做作,课堂上看到的更多的是粉笔与黑板的质朴表现,听到的更多是师生间真实朴素的交流与表达,甚至是学生一次又一次仍不够完美的回答,和老师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启发纠正。灵动启智则表现在教师教学语言的引导性上,特别是朱老师,常常能抓住学生的疑惑点、易错处,去发问,去质疑,去启发,还善于捕捉教师讲析的着力点,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知识,发展了思维,启迪了智慧。
2、数学课的一种新理念(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被两位老师阐释得更为形象具体。朱老师的复习课《图形之间的关系》,先给学生一种方法的启示与示范,用一种形式(如集合图)来表示已学过的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然后布置核心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回顾复习,去辨析争论,去表达图形间的关系,去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或指导方法,或解惑释疑,引导帮助孩子们最终建立本节课复习内容的知识体系。蔡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循序渐进,层层推进,最后又以数学发展史的角度,展现了“用字母表示数”这一数学知识发展变化、逐渐形成的过程,最终让一班四年级的孩子接受了如此抽象的知识。
3、课堂气氛的民主、宽松、和谐是优秀教师高超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体现。越是成“家”的著名教师,课堂气氛就越好。朱老师的课显得是那样轻松自然,一切教学活动都在一种对话交流中悄无声息地进行着,所有的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就都在这种潜移默化中深入学生心里,纳入学生的知识体系之中。蔡老师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和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很善于适时调整学生的学习活动,调节课堂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幽默风趣的语言总在牵引着学生一步步向知识和真理靠近,前行。
4、“学科意识理念”在这次听课活动及李老师的专家引领中得以初步形成。学会用学科意识的观念、眼光去看一节课,评价一节课,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之间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在学科建设的发展中,我们首先要善于学习借鉴,把好的,适合于本学科的东西汲取过来,并积极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还要努力尝试、创新,寻求新的适用于本学科的课堂操作技巧,不断使我们的课更有水平,更高效,更精彩。
听课学习,吸纳汲取,尝试应用,反思改进,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循环过程中一点点进步的。参加培训学习活动是教师成长的基础与开端,我们要抱着学习态度、取经的决心参加每一次学习活动,用心汲取每一节名师课堂的精髓,努力促进自己在课堂教学和专业技能上的不断成长和进步。
第三篇:名师课堂学习心得
【泉山实验学校*学习心得】名师课堂观摩活动学习心得
九月二十四日去了临沂兴华学校参加了语文名师课堂观摩课,每一位老师都有其教学风格,三位教师风格迥异,设计环节也堪称典范,层层递进,循循善诱。但我最喜欢王崧舟老师的课。
王菘舟老师一堂课下来感觉到“雅”。《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是作者深夜游湖心亭所见,王菘舟老师如山水大雪中走出的一位隐士,遇到风雪迷途的路人,颔首曰“随我而来。”徐徐前行,不急不缓,娓娓道来。王老师赏雪,我们也跟着看出点眉目,王老师析人,我们也便知晓雪景后,张岱的深情和独守。作者大雪后独去湖心亭的的雅情和王菘舟老师言谈诵读中的雅致相得益彰。渺渺笛声,天地一白,张岱一人摇舟,王菘舟老师抑扬声起,古今二人似又相逢,相视一笑。雅极。
王菘舟老师的问题有股情愫。为什么不直接写成“天云水雾”而偏偏要加上三个与字,“天与云与水与雾”?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与平时表达有出入,源于何?两个游客赏雪和张岱有何不同?舟子曰:只知相公痴,更有痴甚相公者?若你是张岱你会如何答?一堂下来,没有嘈杂声,甚至于没有讨论声,因为每个同学都在思考,连同台下坐着的老师。每个问题有深度,深究其隐含的那份情愫,每个问题和《湖心亭看雪》一样的闲静淡雅。当我读这篇文章和在我听完王崧舟老师讲完课后,完全是不同的体验层次。“三与”体味出四处融为一体之天地归一之静;天地万物藐若浮沉,此天人合一,超物之静;万物不见踪影,偏张岱驾一叶扁舟而行,这是心境之静;与游人相遇,舟子之言,不辩不驳,这是性情之静。这静是张岱的情愫,王崧舟老师用问题从《湖心亭看雪》表面文字带着所有听课的人探讨张岱的内心。文字不仅只有本身,还有它背后的情义。
王崧舟老师在最后的讲评中提到了“禅文化”,“禅”: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百度到的)一堂精彩的课需要悉心雕琢,一位名师也会有他自己独特的教育哲学,“禅”这大概也是王崧舟老师的教学哲学。宁静的心,文字和心灵的相同,心灵和心灵的对话,没有吵杂,亦无活泼,严肃真诚。
听了王崧舟老师的一堂课,太多的折服。感悟最深的,一个教师需要有自己丰富的涵养,这涵养立足与教育哲学,有了自己的教育哲学,才能有自己的教育风格,找到了自己的哲学,大概也就得到了教学的真谛。不断尝试、不断否定、不断寻找,过程辛苦自不必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第四篇:名师课堂学习心得
学习体会
韩莉
每一次外出学习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激,感激学校给了我这样增长见识的机会。因此我也倍加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丝毫不敢懈怠。而这一次有幸见到几位名师的课堂更是觉得不虚此行。这次我们一共观摩了7节优秀课例,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有的幽默风趣,有的语言严谨,有的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从他们每一位老师和我们的交流中我体会到了他们之所以能具有这些能力是与他们读书密不可分的。因此我知道了要想自己变得更加丰富就必须要多读书。
这几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正如他所说的营造智慧课堂一样,在课堂里,他就是一个智者。对课堂的调控,对学生的把握都是那样自如。在他的课堂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任由孩子们尽情的去猜想,去验证,去体会。他给予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更多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我想这样的过程便能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此外他幽默的语言也是我应该学习的。在课后的交流中黄老师还告诉我
们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用心、专心、耐心地去倾听学生的回答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课堂更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与赞美。的确如此,在课堂上的我很多时候总会忽略了学生的表达,这样我就不能了解他们真正的思想,又怎能苛求他们很好的掌握知识呢。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努力客服这个毛病。另外,还应该发自内心的欣赏自己的学生,哪怕就是班上的最差生他也有闪光之处。对他们给予赞美和表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黄老师还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两只青蛙掉到井里,不停地往上跳。站在井边的人不停地说话。一只青蛙以为人们在不停地讽刺他,便泄气不跳而死。而另一只青蛙以为外面人在不停地鼓励她,于是使劲地往外跳,而最终跳了出来。一则小故事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使我忆犹新,也多了些许思考。
这次学习虽然很认真地听了7节课,希望能将专家名师所讲的每一个环节一一记住,但一走出礼堂大多的环节已经忘记,可名师们的教学思想和他们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却深深的印在我的心底。我会将自己所感悟的所体会的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少给自己 的留一些遗憾。
第五篇: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周末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2013年10月26日,第17期周末名师课堂,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邀请了杭州市天长小学楼朝辉、马迎春、吴恢銮、陆白琦。马迎春、吴恢銮、陆白琦分别讲授了语文《纸船与风筝》、数学《旋转》、英语《Happy Halloween》三节课,并和在座听课教师作了互动教学研讨。下午,杭州市天长小学校长楼朝辉作了关于教育个性的主题讲座。这三节课和楼朝辉先生的讲座蕴含的“做学生喜欢的老师”的教育理念,不时激起所有在座教师的共鸣,不时激起现场热烈的掌声。通过这一天的学习,不仅让我领略了各位教师出类拔萃的风采,也让我从中感受到课堂的灵活多变,下面就从以下几点谈谈我对这几节课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感染了我,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就要有滴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积累经验。
二、课前师生互动环节很有特色,每位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情景教学,这样不会让每位学生一开始上课就觉得紧张,而且还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对教课的老师感兴趣,从而也对这位老师的课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注意力集中并且感兴趣才是最好的学习状态,这几位老师都做到了这一点。
三、教师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无论从课题教材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的有 1 创意,引人入胜,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牢固掌握。
四、练习设计基础实效,灵活多样,很具有代表性,教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进行到位的点评,讲解,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课堂上解决掉。这样学生既牢固掌握了知识,避免了走弯路,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后作业的负担。
五、讨论交流的主题是学生。合作交流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以前听课观到合作交流,很多是师生对话的形式,老师对学生的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汇总或评价订正,重结果轻和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这几位老师对这一点处理的很好,让听课的老师感受到了学生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
六、上课教师的语言具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到位,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高兴地站起来,体面的坐下。在我们听的这几节课中,每位老师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积极的评价,教师亲切和蔼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调、给孩子们积极向上的鼓励使得整节课都充满着活力。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自己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201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