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学国学经典诵读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生学国学经典诵读应注意的问题
精品学习网为您整理了:学国学经典诵读应注意的问题欢迎大家阅读愉快!学国学经典诵读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一、关于总体把握——重在诵读,辅之以教,旨在积累。
对诵读国学经典的总体把握应是:重在诵读,辅之以教,旨在积累。小学生诵读的主要目的在于国学经典文化的积累,因为小学生古汉语知识缺乏、理解能力不强,而他们的记忆正处于黄金时期。国学经典文化的深刻内涵小学生大多是不能理解的,教师不必过多讲授,针对小学生记忆力强的年龄特点先让他们反复诵读,熟能成诵,便于背诵的多多背诵。与其讲得过多而学生又不能理解,还不如把时间还给孩子,把重心放在诵读和背诵上,让他们大量地存储国学经典篇目。学生今后随着古汉语知识的不断增加和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他们会逐渐理解、逐渐感悟的。本校过去的一名毕业生讲道:“‘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小学诵读时只朦朦胧胧地知道字面意思,现在经常想起这句话,因为生活中常常要面临着取舍的问题。”我们的诵读工作犹如播下文明的种子,期待着未来的收获。这些文明的种子以后会慢慢发芽、成长、开花、结果乃至不断收获,成就孩子们一生的发展与幸福。至于配合诵读的教育问题,只能是将国学经典中一些核心理念有机结合学生的不良行为,恰如其分地引导。
二、关于教育渗透——浸润心灵,引导言行,得体施教。
国学经典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研究,儒、道、释三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三者的关系加以阐释,彼此互补相融。如今国学经典文化越来越被中国和世界重视起来,成为解决21世纪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人文危机和精神危机最可借鉴的智慧资源。学校在组织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言行十分必要,但由于国学经典内容学生大多还有能理解,因此必须结合实际得体把握、有效引导。
首先是用核心精神引导:教师应把握儒、道、释三家精神的核心内容,结合当今的教育要求,引导学生改善言行举止。如:以儒家的仁、礼、孝、信等精神逐渐引导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以道家清静、淡泊、和谐自然等精神不断滋养学生的心灵,排除忧虑烦恼,提高人格修养。
其次是用千古名句感悟:国学经典中有大量的名句,或蕴含深刻的哲理、或寄寓传统的美德、或彰显母语的魅力,学生便于记忆并容易理解。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等,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要求背诵并体验效仿,以此逐渐启迪孩子人生,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其语言文字能力。
再者是用体验活动渗透:结合班队会和课外活动编排文艺节目,让学生在兴致勃勃的表演中去理解国学经典的深刻内涵。如:本校自编自导的小品《兰亭小会》,学生竞相展示自己的学识与才艺,曾出色地参加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的文艺汇演,获得了组织和观众极高的评价。
以国学经典内容教育学生,必须与学生实际和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得体实施,切不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三、关于教师诵读——身先士卒,提升素养,为人师表。
座谈会获悉很多学校都不约而同地在开展教师诵读活动,本校也不例外,这是很明智的做法。要开展好学生诵读活动,教师诵读必须先行,以不断掌握更多的国学经典内容,更要用国学的核心精神不断修养自身,体现良好的言行风范,为学生做出表率。
教师诵读不等于将学生诵读的内容先行备课,而是要把握国学的核心精神,又因为时间、精力所限,因此必须有选择地进行诵读。我们认为《论语》、《孟子》、《老子》、《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等书目当成为教师必读内容,因为这些内容与教育教学和自身素养的提升关系更为密切。教师诵读形式灵活多样,讲座解读、自读自悟、组织研讨、诵读大会等形式有机结合,形成学习共同体。在诵读的同时要自觉地感悟国学经典的深刻内涵,主动改善自己的言行,在学生面前展示良好的师德和文雅的语言,这是更为重要的教育行为。
四、关于内容扬弃——尊重经典,去粗取精,弘扬传承。
有的老师和家长担心,国学经典中有些内容体现着封建色彩或统治阶级利益,对学生身心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这种担忧自然可以理解,如何处理好精华与糟粕的问题的确值得研究与思考。这里做个比喻:普通水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也含有杂质,纯净水无杂质但也失去了营养成分,究竟喝什么水?我们认为喝普通水总比喝纯净水要好,因为这样首先可以摄取大量的营养成分。对于国学经典诵读我们认为应该采取如下态度:
首先,必须诵读经典原著,不必躲躲闪闪,以便能整体把握其内容,又体现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尊重。不同朝代著作中所谓糟粕内容都有其历史的原因,作为教师应该历史地看问题,这也体现对历史的尊重。
其次,在用国学经典内容引导小学生言行方面则取其精华,对不合时宜的内容避开既可。至于社会上修改《弟子规》和编写《新三字经》的做法我们认为并不足取,这样会导致国学失去原貌,不利于文化传承。
五、关于诵读评价——注重激励,督促落实,多元评价。
首先是在诵读课中进行评价。既然诵读活动纳入课程,教师就应该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以使诵读活动更有效地落实,并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成绩评价,这样学生可以在诵读课中不断得到肯定。
其次是定期举办国学经典诵读展示并进行评选。学校在每学年分别举办班级、年级、校级不同层次的诵读展示会,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编排有关国学经典的文艺节目、布置国学文化环境氛围,进一步感悟理解国学经典的深刻内涵,最后进行优秀节目评选,对学生激励肯定。
再者是及时激励肯定国学经典诵读给学生带来的点滴变化。如:生活智慧的展现运用、言行举止的逐渐规范、口语交际与作文能力的不断提高等等,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以肯定,以激励他们坚持国学经典诵读。
有关诵读评价的方式方法还很多,各校可更广泛地进行尝试。
我国很多有作为的科学家、学者、企业家、教师等,都具有较为深厚的国学文化功底,足以证明国学可以对人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小学阶段正处于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语言学习和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有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当是功在千秋的有为之举。
相关信息:
2014年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国学小常识:战国四公子分别指谁
第二篇: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研究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研究
一、研究背景意义
近年来,在建设和谐社会和中国先进文化的进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道德是有继承性的,而传统道德中能够为今天所用的精华,是社会最容易接受的,因而也最容易成为社会道德风尚的铺垫和国家凝聚力的来源。但是,经过批林批孔等歪曲历史的运动,中国传统在50岁上下的人群中被涂抹的不见真面貌了;处在西化的狂潮中,中国传统在40岁以下人群心中被淡化到没有形影了。为此,人们开始关注国学经典教育。很多民间国学传播机构悄悄兴起,而且得到了家长和青少年的响应;传媒的国学讲坛开始火爆,吸引了许多听众和读者……可以看出,善良和正直的人对金钱追逐和名利竞争的世态中所造成的精神贫乏,已经从厌倦到痛恨,人们想从国学经典中找回中国人曾经珍惜过而现代却缺失了的国魂。社会普及领域通过各种渠道对中国典籍的宣传,唤起了人们对传统的亲近感,激起了人们了解传统的兴趣。这在人们渴求了解自己传统的今天,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但是,通过社会传媒宣传中国典籍,毕竟是一种补充渠道,有时也难免因为炒作并发一点副作用。有长远效应的国学典籍教育,真正使国学深入人心的渠道,应当是基础教育,通过语文课程来实现。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从以中国古典音乐创造清新高雅氛围校园背景音乐环境建设,到坚持每日至少诵读经典一刻钟,聆听音乐半小时等等,将所有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儿童日常生活,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甚至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从而培植健康身心、良好性情、完整人格。在童年时代,在儿童启蒙的时代长足的训练他们的记忆力,让他们记住那些文化品位很高的传统文化的精品,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丰厚的文化基础。
三、研究内容及实施措施分析
(一)选择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教材
汉语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因袭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汉语体系就相当成熟,读过诸子百家典籍的人,无不被那精辟冼练、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所震撼。可以说,汉语言的源头活力就在我们的经史子集中。而另一方面,一个人的母语素养就靠15岁前的熏陶,以后想补就很难了。经典诵读是个慢活儿,无法一磋而就,因此必须按照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原则长久规划。基于这样的思考,课题组选择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教材:
一年级的诵读内容以韵文为主,主要有《三字经》;二年级主要诵读《弟子规》和《唐诗三百首》、《论语》选读以及一些儿歌、童谣等。三年级主要诵读《百家姓》、、《千字文》;四年级主要诵读《增广贤文》和宋词、经典格言、成语等;五年级主要诵读《论语》。等
(二)建设校园国乐背景音乐环境。
中国文化的整体确实有种“一以贯之”的特性,文学、哲学、艺术、武术……虽不同行,而都有同“道”可循,中国音乐同样如此。她的内容博大精深,内容深邃悠远。音乐是心灵之声,在人类文明的漫漫长河中,记录传递着不尽的喜怒哀乐、兴败衰荣;不论它源自河方——远古还是太空,作为一种极其久远古老的生命信息,它蕴涵着人生的妙谛、智慧的境界,体现着文化的精神、民族的灵魂,有着不同于文字语言的独立思维和独特魅力。
我们在指导儿童诵读经典的同时,以中国古典音乐创造清新高雅氛围的校园背景音乐环境,用国乐美化孩子的学习环境。以《春晓吟》、《出水莲》、《渔歌》《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主要风格明朗、愉快的国乐,作为学生开始晨读和午读的引导音乐,能够很快的营造出平和、安宁、幽远、古朴而又充满书香氛围。早晨8:00—8:10,中午12:00——12:20,共计让学生聆听半小时音乐,将其巧妙的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稀释喧嚣、淡化浮躁,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甚至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从而培植健康身心、良好性情、完整人格,为日后学会变生存压力为生活智慧,化琐屑生活为和谐人生奠定一生受用的基础。
(三)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课。
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我们每周开设一节国学经典诵读课。诵读课的设计做到两点:
一是接受传统教育中的诵读原则:“素读”为主。
所谓“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的深度,不作精细讲解,只在乎背诵的熟练。这种做法成年人很难做到,但小学生却毫不费力。南怀谨先生说: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读得多了,自然懂得语言和文字的音韵。二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寓教于乐。
运用多媒体和现代记忆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比如,诵读《论语》时,我们应用了陈琴老师的经验,采用“经典课堂六幕剧”:第一幕: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第二幕: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第三幕: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第四幕: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第五幕:引经据典古为今用——格言美;第六幕:相关连接:故事屋——我爱听。整个教学环节,没有过多的深挖文义。每节课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诵读的文本控制在300字以内,化整为零。几个重要环节都体现出重在积累和传授记诵方法。
(四)实践了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日常教学的有机结合国学经典诵读很重要,但不是孤独的,也不是唯一的。经典课堂处处在,贵在持久巧安排。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初步实践了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有机结合。可以概括为八个字:三维并举,内外结合。
三维并举,即强调“诵读经典”不只在阅读中,不只在高年级,而是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的,低中高年级一脉相承。在识字中,积累成语;在阅读中,读古诗名著;在表达中,引用名句。内外结合,主要是指经典积累的不同路径,即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
(五)研究了国学经典诵读与学校特色文化相结合近几年,在创建特色校园文化方面,我校开发了校本课程,落实在学校的地方课程,是我校国学经典学习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论语》朗诵演讲大赛,有效地促进了小学生对《论语》的学习。
四、学生学情和师资建设分析
(一)国学经典诵读促进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优化。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年传唱不衰。诵读它,可以修身养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教育专家认为,“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因此,在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能改变德育以说教为主的方式。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个人与社会健康互动之道;“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的创生之道,以及“民吾同胞,物吾与生”的人文关怀,等等。通过这些经典熏陶,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准则和方法,从中得到做人的乐趣,不断提升精神境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优化。实践证明,“润物无声”的经典诵读是提升学生品性和修养的有效途径。在国学经典的浸染下,学生的性情变得平和了,审美情趣更浓了,想象创作能力更强了,胸怀更为广阔,富有个性,人格健全。经典作品,为孩子的内心世界涂下亮丽的底色。
(二)国学经典诵读发展学生记忆力。
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记忆力和理解力。理解力个记忆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0岁开始的6-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至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高峰。我们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根据儿童的记忆特点来安排的。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他的拿手好戏。指导孩子背诵过大量经典诗文的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对经典诗文的背诵一旦突破一两百篇(首),接下来的背诵就变得非常容易。这是因为在背诵的过程中,孩子的记忆力得到的很好的开发和锻炼。从各班教师提供的诵读阶段性总结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记忆力大大提高。从部分家长的诵读反馈表中也可以看出,孩子们背书比以前背得快。
(三)国学经典诵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少年儿童正处于储备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诵一些经典,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更有利于小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如:学生诵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各种题材广泛的典故;它既能给学生一种写作格式的对韵,又传送了历史、地理以及古典文学知识;《论语》《庄子》,儒家和道家是我们民族思想的源头构成;唐诗所表达的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广阔性是前所未有的……
优美文化经典,这些范文烙印脑中,自然就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又促进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学生认的字多起来了,提高了初读课文的效率。背诵能力强了,课文能很快读熟,会背。理解课文内容时,发言时语句通顺,常常引经据典,很有深度,常有令人感叹的顿悟之言出现。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诵读经典。形成了良性循环。
(四)国学经典诵读进一步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
校园里有孔子塑像、孔子简介、32块《论语》宣传牌,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风,有“进德修业,教学相长”的教风,有“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的学风,有体现学校特色、弘扬传统文化的校歌、校报,营造了浓郁的儒家思想文化氛围。国乐校园背景音乐环境的建设,营造国学氛围、创造高雅环境,学习环境减压、减负,和谐放松。校园里每天都能听到学生诵读经典的朗朗书声,能够聆听到悠扬的国乐。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五)国学经典诵读提升教师的国学素养。
我们认为国学经典的导读,最重要的不是教师的讲解如何精辟,不是教师有多么高超的教学技巧,而是教师自身对国学经典的热爱,是教师自身的国学功底和文化修养,这才是根本中的根本。只有教师自己先成为读书人,才可能引领着学生走进经典阅读的大世界,正如先圣孔子所说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为了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一方面我们为教师提供经典书籍。另一方面是开展多种活动,在活动中提升。(1)参与编写校本课程《南孔学苑》,在编写的过程学经典,用经典;(2)担任孔府读经班的指导老师,学《论语》、教《论语》;(3)开展青年教师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促进年轻教师学经典;(4)采用“以我带他”的感染措施,让那些热爱古诗文教学的教师带动身边的老师一起学、一起教,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诵读经典逐渐成为教师的生活习惯,成为教师的文化自觉。经过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研究,教师对经典的认识已经得到了大大的丰富和拓展。《论语》《礼记》,增长教师的教育智慧;熟读蒙学读物、诸子散文和经典诗歌,丰富人生体验和审美体验,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在教学中注意学科与国学经典诵读的整合,更加注意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更好地指导小学生诵读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诵读经典,就犹如在聆听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智者讲述生活的经验、生命的真谛、生存的哲理,就仿佛徜徉于知识的黄金海岸。经过经典文化的滋养,教师正心、修身、养德为以德立教提供了可能,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找到了动力源,师生共同诵读经典,文化立校、道德立人的的社会效应十分显著。
第三篇: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研究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研究
一、研究背景意义
近年来,在建设和谐社会和中国先进文化的进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道德是有继承性的,而传统道德中能够为今天所用的精华,是社会最容易接受的,因而也最容易成为社会道德风尚的铺垫和国家凝聚力的来源。但是,经过批林批孔等歪曲历史的运动,中国传统在50岁上下的人群中被涂抹的不见真面貌了;处在西化的狂潮中,中国传统在40岁以下人群心中被淡化到没有形影了。为此,人们开始关注国学经典教育。很多民间国学传播机构悄悄兴起,而且得到了家长和青少年的响应;传媒的国学讲坛开始火爆,吸引了许多听众和读者„„可以看出,善良和正直的人对金钱追逐和名利竞争的世态中所造成的精神贫乏,已经从厌倦到痛恨,人们想从国学经典中找回中国人曾经珍惜过而现代却缺失了的国魂。社会普及领域通过各种渠道对中国典籍的宣传,唤起了人们对传统的亲近感,激起了人们了解传统的兴趣。这在人们渴求了解自己传统的今天,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但是,通过社会传媒宣传中国典籍,毕竟是一种补充渠道,有时也难免因为炒作并发一点副作用。有长远效应的国学典籍教育,真正使国学深入人心的渠道,应当是基础教育,通过语文课程来实现。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从以中国古典音乐创造清新高雅氛围校园背景音乐环境建设,到坚持每日至少诵读经典一刻钟,聆听音乐半小时等等,将所有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儿童日常生活,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甚至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从而培植健康身心、良好性情、完整人格。在童年时代,在儿童启蒙的时代长足的训练他们的记忆力,让他们记住那些文化品位很高的传统文化的精品,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丰厚的文化基础。
三、研究内容及实施措施分析
(一)选择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教材
汉语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因袭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汉语体系就相当成熟,读过诸子百家典籍的人,无不被那精辟冼练、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所震撼。可以说,汉语言的源头活力就在我们的经史子集中。而另一方面,一个人的母语素养就靠15岁前的熏陶,以后想补就很难了。经典诵读是个慢活儿,无法一磋而就,因此必须按照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原则长久规划。基于这样的思考,课题组选择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教材:
一二年级的诵读内容以韵文为主,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和《唐诗三百首》、《论语》选读以及一些儿歌、童谣等。三四年级主要诵读《大学》、《中庸》、《论语》选读和宋词、经典格言、成语等;五六年级主要诵读《老子》、《庄子》、《论语》选读。
(二)建设校园国乐背景音乐环境。
中国文化的整体确实有种“一以贯之”的特性,文学、哲学、艺术、武术„„虽不同行,而都有同“道”可循,中国音乐同样如此。她的内容博大精深,内容深邃悠远。音乐是心灵之声,在人类文明的漫漫长河中,记录传递着不尽的喜怒哀乐、兴败衰荣;不论它源自河方——远古还是太空,作为一种极其久远古老的生命信息,它蕴涵着人生的妙谛、智慧的境界,体现着文化的精神、民族的灵魂,有着不同于文字语言的独立思维和独特魅力。
我们在指导儿童诵读经典的同时,以中国古典音乐创造清新高雅氛围的校园背景音乐环境,用国乐美化孩子的学习环境。以《春晓吟》、《出水莲》、《渔歌》《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主要风格明朗、愉快的国乐,作为学生开始晨读和午读的引导音乐,能够很快的营造出平和、安宁、幽远、古朴而又充满书香氛围。早晨8:00—8:10,中午12:00——12:20,共计让学生聆听半小时音乐,将其巧妙的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稀释喧嚣、淡化浮躁,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甚至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从而培植健康身心、良好性情、完整人格,为日后学会变生存压力为生活智慧,化琐屑生活为和谐人生奠定一生受用的基础。
(三)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课。
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我们每周开设一节国学经典诵读课。诵读课的设计做到两点:
一是接受传统教育中的诵读原则:“素读”为主。所谓“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的深度,不作精细讲解,只在乎背诵的熟练。这种做法成年人很难做到,但小学生却毫不费力。南怀谨先生说: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读得多了,自然懂得语言和文字的音韵。
二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寓教于乐。运用多媒体和现代记忆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比如,诵读《论语》时,我们应用了陈琴老师的经验,采用“经典课堂六幕剧”:第一幕: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第二幕:
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第三幕: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第四幕: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第五幕:引经据典古为今用——格言美;第六幕:相关连接:故事屋——我爱听。整个教学环节,没有过多的深挖文义。每节课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诵读的文本控制在300字以内,化整为零。几个重要环节都体现出重在积累和传授记诵方法。
(四)实践了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日常教学的有机结合
国学经典诵读很重要,但不是孤独的,也不是唯一的。经典课堂处处在,贵在持久巧安排。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初步实践了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有机结合。可以概括为八个字:三维并举,内外结合。
三维并举,即强调“诵读经典”不只在阅读中,不只在高年级,而是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的,低中高年级一脉相承。在识字中,积累成语;在阅读中,读古诗名著;在表达中,引用名句。内外结合,主要是指经典积累的不同路径,即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
(五)研究了国学经典诵读与学校特色文化相结合
溯自宋代,衢州便有“仲尼家”之美誉,史家称为“东南阙里”、“南孔圣地”。数百年来,衢州浸润在南孔文化的芳泽之中。我们何其幸运的生活在儒学的故乡。我校的前身是孔子后裔的私塾小学堂,有着深厚的儒学根基,尤其是近几年,在创建特色校园文化“儒家文化”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形成了浓郁的儒学文化氛围,开发了校本课程《南孔学苑》。《南孔学苑》融儒学经典、美德故事、实践体验于一体,分年级每周一节《南孔学苑》课程,落实在学校的地方课程,是我校国学经典学习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尼山杯衢州市中小学生《论语》朗诵演讲大赛,至今年9月份,已成功举办了5届,有效地促进了衢州市中小学生对《论语》的学习。
四、学生学情和师资建设分析
(一)国学经典诵读促进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优化。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年传唱不衰。诵读它,可以修身养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教育专家认为,“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因此,在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能改变德育以说教为主的方式。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个人与社会健康互动之道;“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的创生之道,以及“民吾同胞,物吾与生”的人文关怀,等等。通过这些经典熏陶,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准则和方法,从中得到做人的乐趣,不断提升精神境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优化。实践证明,“润物无声”的经典诵读是提升学生品性和修养的有效途径。在国学经典的浸染下,学生的性情变得平和了,审美情趣更浓了,想象创作能力更强了,胸怀更为广阔,富有个性,人格健全。经典作品,为孩子的内心世界涂下亮丽的底色。
(二)国学经典诵读发展学生记忆力。
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记忆力和理解力。理解力个记忆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0岁开始的6-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至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高峰。我们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根据儿童的记忆特点来安排的。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他的拿手好戏。指导孩子背诵过大量经典诗文的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对经典诗文的背诵一旦突破一两百篇(首),接下来的背诵就变得非常容易。这是因为在背诵的过程中,孩子的记忆力得到的很好的开发和锻炼。从各班教师提供的诵读阶段性总结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记忆力大大提高。从部分家长的诵读反馈表中也可以看出,孩子们背书比以前背得快。
(三)国学经典诵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少年儿童正处于储备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诵一些经典,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更有利于小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如:学生诵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各种题材广泛的典故;它既能给学生一种写作格式的对韵,又传送了历史、地理以及古典文学知识;《论语》《庄子》,儒家和道家是我们民族思想的源头构成;唐诗所表达的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广阔性是前所未有的„„ 优美文化经典,这些范文烙印脑中,自然就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又促进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学生认的字多起来了,提高了初读课文的效率。背诵能力强了,课文能很快读熟,会背。理解课文内容时,发言时语句通顺,常常引经据典,很有深度,常有令人感叹的顿悟之言出现。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诵读经典。形成了良性循环。
(四)国学经典诵读进一步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
校园里有孔子塑像、孔子简介、32块《论语》宣传牌,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风,有“进德修业,教学相长”的教风,有“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的学风,有体现学校特色、弘扬传统文化的校歌、校报,营造了浓郁的儒家思想文化氛围。国乐校园背景音乐环境的建设,营造国学氛围、创造高雅环境,学习环境减压、减负,和谐放松。校园里每天都能听到学生诵读经典的朗朗书声,能够聆听到悠扬的国乐。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五)国学经典诵读提升教师的国学素养。
我们认为国学经典的导读,最重要的不是教师的讲解如何精辟,不是教师有多么高超的教学技巧,而是教师自身对国学经典的热爱,是教师自身的国学功底和文化修养,这才是根本中的根本。只有教师自己先成为读书人,才可能引领着学生走进经典阅读的大世界,正如先圣孔子所说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为了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一方面我们为教师提供经典书籍。另一方面是开展多种活动,在活动中提升。(1)参与编写校本课程《南孔学苑》,在编写的过程学经典,用经典;(2)担任孔府读经班的指导老师,学《论语》、教《论语》;(3)开展青年教师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促进年轻教师学经典;(4)采用“以我带他”的感染措施,让那些热爱古诗文教学的教师带动身边的老师一起学、一起教,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诵读经典逐渐成为教师的生活习惯,成为教师的文化自觉。经过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研究,教师对经典的认识已经得到了大大的丰富和拓展。《论语》《礼记》,增长教师的教育智慧;熟读蒙学读物、诸子散文和经典诗歌,丰富人生体验和审美体验,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在教学中注意学科与国学经典诵读的整合,更加注意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更好地指导小学生诵读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诵读经典,就犹如在聆听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智者讲述生活的经验、生命的真谛、生存的哲理,就仿佛徜徉于知识的黄金海岸。经过经典文化的滋养,教师正心、修身、养德为以德立教提供了可能,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找到了动力源,师生共同诵读经典,文化立校、道德立人的的社会效应十分显著。
第四篇:浅谈小学生跆拳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小学生跆拳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小学生跆拳道教学与训练,要结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与训练。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通过小学生跆拳道教学与训练实践,浅谈一下在小学生生理、心理等方面小学生跆拳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跆拳道;教学与训练;注意问题 1.前言
跆拳道运动来源于朝鲜半岛,是一项手、脚并用,重在用脚进行的搏击,是朝鲜传统的体育锻炼项目。通过小学生跆拳道教学与训练实践,不断总结和发现新的规律。改进和充实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在教学与训练实践中,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在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加强思想教育,以鼓励为主
小学生跆拳道教学与训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在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中,应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表扬鼓励为主。教练员要及时发现小学生优点给予表扬。教学训练实践表明,小学生喜欢表扬,一经表扬,信心倍增,训练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2.2 使小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和效果
小学生在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中,都有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成绩和效果的要求。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教练员的肯定。所以,在教学与训练中,教师或教练员如能使他们及时知道教学与训练的效果,就能使错误的技术动作得以纠正,正确的动作技术得以巩固,从而创造教学与训练的良性循环。例如,在一分钟的横踢腿,一组不记数,不看质量,每天踢。
3.根据小学生生理特点,在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培养良好体态,控制力量训练
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有其特殊性。这一时期正处于小学生的生长发育阶段,他们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机能都有明显的特点。骨骼硬度小,韧性大,不易骨折,但易变曲,变形。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不平衡,大肌肉、上肢肌肉发育先于小肌肉、下肢肌肉,肌力增长不均匀。小学生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应均衡发展,各项素质搭配练习。特别应加强他们的柔韧性练习。为以后的教学与训练打好基础。3.2 以“双基”教学为主,控制耐力、静力训练
小学生的血液量相对成人含量多,但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成人相比较低。由于小学生的神经调节不够完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故心率较快。所以,我们在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小学生不宜过早的进行专项的耐力训练。在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中,应以“双基”的教学与训练为主,以简单的品势进行教学与训练。3.3 贯彻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
小学生的运动量不宜过大,应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练习时间不宜过长。科学的运用间歇训练、重复训练等方法。适当发展难度动作。应注意动作与呼吸的正确配合,凡是使胸廓扩张的动作应吸气;反之则呼气。如在做跳跃的动作时应吸气;在落地的动作时应呼气等。4.在小学生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中,其他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4.1注意适当的营养
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练习中若过多出汗会造成一些微量元素的流失,再加上现在大部分学龄儿童都有偏食,挑食,厌食的毛病。所以练习跆拳道的小学生平时膳食中除保证常规的营养元素外,还要注意钙和磷含量要丰富。应根据情况补充一些维生素类物质。4.2 注重跆拳道的思想精髓和宗旨的教育
在进行跆拳道训练的过程中,礼仪教育应贯穿始终。跆拳道的健身效果和价值是不容置疑的,跆拳道的精神核心是“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对人适应现代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是大有益处的。跆拳道重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修炼,培养小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果断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并使人养成礼让谦逊、宽厚待人的美德。
4.3 注意小学生跆拳道上课纪律
小学生的自制力和理解能力和对身体的控制能力都处在学习的阶段,特别是4-5岁左右的小学生跆拳道学习者,对于纪律意识是时有时无。最常见的就是列队绕场地热身跑步,一跑满场地的乱,磕碰时常发生。对待这样的情况,首先要给小学生讲清楚跑步的纪律,后面的一定要看着前面的后脑勺跑,跑的时候保持一个手臂的距离,不许拉别的小朋友的道服等。教练一定要注意纪律一定要反复的提示,对小学生要反复的提问。一定要让小学生牢记,什么是在训练的时候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4.4 注意小学生跆拳道教学与训练安全
训练安全是头等大的事情,小学生在进行跆拳道训练的时候,要教会小学生如何去保护自己,在跑步遇到墙壁的时候,要学会用手去推墙,前翻滚后翻滚一定要让小学生学会,实战的时候教练要注意保护,护具这些都是必不可少,对于训练的时候小学生之间发生矛盾,要及时制止,加强小学生团结的意识。教练员要时刻牢记安全大于一切。4.5 训练结束后要进行全面的放松
训练结束后,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还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需要有一个由高到正常的调整过程。全面地进行放松整理,能有效地消除疲劳,消除代谢产生的乳酸,缓解肌肉疼。5.结论
(1)跆拳道练习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它以“礼义廉耻,忍耐克已,百折不屈”为宗旨,可为小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2)小学生跆拳道教学与训练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工作。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有其独有的特点,而跆拳道在训练中也有自己独有的一些特点,我们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在训练中达到最佳的效果。
(3)在训练中,我们应根据小学生中枢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小学生的训练积极性。
第五篇:小学生学英语注意
小学生英语学习要注意些什么?
9月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去年还在幼儿园嬉戏的孩子,今天已经踏入校园,成为面对学习与成长的学生。作为英语培训机构,很多家长非常真切地询问我们,小学生英语学习要注意些什么?为中英国3—12岁儿童服务的英特实境英语提醒,这问题先要从小学英语的目的说起:
小学英语学习的首要目的:打下扎实的能力基础
英特提醒:有许多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前,都会先把学校中的教科书当做参考来制定学习进度,而一些家长查看的过程中普遍认为小学英语课程太过简单并对此提出了质疑。其实小学阶段教育,尤其是英语课程都是以打好基础为主,由浅入深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在小学阶段学到的基础知识能够给学员将来在初中、高中阶段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
小学英语学习的第二大目的:引起孩子学习兴趣
英特提醒:小学课本之所以简单,还有个原因是因为小学阶段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在这个时候对他们开展难度较高的英语课程,容易打击自信心,让他们产生英语学习很难的信念,以至于影响以后的教学。英特实境英语认为,引起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第二要素。实境快乐体验是小学英语完美的教学方法。明白小学英语学习的目的,我们分别作为出发点,有以下建议:
第一:小学英语入门,要注意些什么由简到难
英特提醒:不少小学生反映英语很难,学不会,其实原因是他们还没有入门。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只要开始时候能做好,那么以后会越来越简单。小学英语入门注意些什么呢?老师们要注意课程的选择,要从简单的入手,再逐渐增加难度。因为,简单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小学生们也更容易接受。而且,学会这些知识以后,他们也会有成就感,让他们对以后的学习更有信心。
第二:小学英语入门,要注意些什么学习习惯
英特提醒: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那么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如此。在谈起小学英语入门注意些什么时,我们给出的建议是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上课前要做好预习,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课后要及时进行复习,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