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题》课件
《无题》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诗。
2、学生能结合时代背景进行作品分析。
3、感悟作品意境、了解有关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艺术手法并进行对比阅读。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名句,情境导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二首》其一)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
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图》)
二、简介李商隐及诗作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因此,他热衷政治,企望革新。然而,在当时朋党倾轧中,他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他的友人崔珏在《哭李商隐》诗中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李商隐于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李商隐现存诗歌600多首,内容涉及比较广泛。他的诗在艺术上,继承了屈原、李白、李贺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诗中善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他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他常取名《无题》,或以诗中两字为题做为此类诗的题目,后人就把无题诗作为爱情诗的别称。其实李商隐的无题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隐晦朦胧的爱情诗。诗人的对象和恋情在当时是不能公开的,写相思又无法直说,所以写得迷离恍惚。另一种则是借恋情而寄托激愤,抒发感慨,就象他自己所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三、听歌《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四、文本
《无题二首》(其一)
这是一首恋情诗。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今日很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这一句为千古名句。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
“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写宴会之热闹。这里的宴会既可以理解为
昨夜的宴会的情景,也可以为今宵诗人对意中人的想象之语,写出了诗人此刻的凄清寂寞。)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的无限惆怅之情。良辰美景令人心醉,但毕竟已经过去。注解:
⒈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⒉灵犀:灵犀:指犀牛角。传说犀牛是灵异之兽,角上有条白纹,从角端直通大脑,感应灵敏,故称灵犀。这里借以比喻彼此心意相通。
⒊“送钩”是行酒时所作的一种藏钩的游戏;“分曹”,分组;“射覆”是行酒时的一种酒令,在覆器下放杂物,令猜射之。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⒋鼓:指更鼓。
⒌应官:犹上班。
⒍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第二篇:无题
长长的吁了一口气。
“这个故事的结局简直离谱的出奇!”我说道。不由会心一笑,但却是带着涩涩的泪水的苦笑……
在一盏夜灯下,今夜终于拜读完了《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心中荡漾起层层涟漪,好像平静的湖面上丢进了块小石子,辗转反侧,有太多的感想。
或许晚上人的思想总是特别的活跃。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与法国的莫泊桑、俄罗斯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欧·亨利的小说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结尾却常常出乎人的意料,这就是所谓的“欧·亨利”手法,即在故事结尾,笔锋一转,让主人公的命运起一百八十度的变化。这变化看来荒谬悖理,实际上却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所以读者在惊愕之余,仍然感到信服,进而赞叹作者构思之巧妙。
他的小说诉说着一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记叙他们贫困生活中的美好善良,调侃尔虞我诈的势力小人……在这些作品中,他常以“含泪的微笑”抚慰失意的小人物们心灵所受的创伤。于轻松戏谑中蕴含着对生活深沉的感受,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某些现象发人深省的针砭,对丑恶现实辛辣的嘲讽。
风靡全世界的《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幽默、讽刺的语调诉说了苏比——一个穷困失业、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痛苦挣扎的悲惨命运:为过冬,苏比绞尽脑汁惹事生非,想被警察大爷送去“免费旅馆”——布莱克韦尔岛监狱,可是在当时的社会里,却不能如愿以偿;当苏比受到赞美诗的感化,欲改邪归正时,警察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锒铛入狱。主人公的反常心理,跌宕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令人捧腹之余又辛酸不已。
《警察和赞美诗》的妙处在于它的“合情合理的违背常理”。作者写主人公的几次遭遇都不重复,有繁有简,给人以妙趣横生之感。人物的语言、行动,也都符合身份。故事写得很诙谐,但在可笑的情节下却潜藏着一条真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就是那样的黑白不分,是非颠倒,荒唐可笑。
欧·亨利的小说可谓是“在平凡中见神奇”,用它那无穷的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每个读者的眼球。
第三篇:《无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词意
东风:春风。无力:没有力量。残:凋谢。丝:双关,既指“丝”,又隐指相思之“思”。蜡炬:蜡烛。蜡烛燃烧时淌下的蜡油称烛泪。但:只。改:指容
颜变得憔悴。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指对方住处。青鸟:神话中的鸟,像乌鸦,是女神西王母的信使。这里指传递信息的人。为:替。探看:探探看,打听一下。
二.句意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三.文学常识
选自《李义山诗集》。无题,作者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标明作品的题目,就以“无题”为名。无题诗意旨隐晦,一般难以准确解释。
四.赏析
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3.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4.“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5.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6.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五.理解性默写
李商隐在《无题》中抒写浓郁的离别之恨的名句是(写暮春时也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的句子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抒写缠绵的相思之苦的名句是(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被后人赋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名句是:)(描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的诗句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中通过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
殷勤为探看。
第四篇:无题
成功与失败就在一瞬间
但不管成功或失败
你们都冲过了心中的终点
你们永远是好样的 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美的 你们在呐喊声中
努力 努力 再努力
拼搏 拼搏 再拼搏
我们为你呐喊
为你加油
运动会因你们而精彩
第五篇:无题
无题
永远摆脱不了“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慵懒,内心如时起时落的潮汐,兴奋时,如滚滚波涛排山倒海而来;低落处,似微微细浪退得无形无迹。砚好的笔墨早已风干,而平摊的纸张上仍是一片空白。脑子里的经脉盘根错节,如蜘蛛网一样的纷繁复杂。久久地握住笔杆,一个个文字符号你挤我推,争之欲出;但左挑右选,不知让谁争先。在寒冷的冬天里,手已经攥出了汗,拇指的指肚因过度挤压已经畸形,但依旧未曾落笔。
好的文题会让人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震。而我许久的静默后只得无奈地落下“无题”两字,题目有了,文章该如何继续?那就缘题而起吧,无题在晚唐诗人李商隐诗作中出现得最多。李商隐才情卓著,他的诗歌因词句清丽,感情缠绵而传唱不朽,他也成为晚唐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与同时期的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歌给人迷离朦胧、若即若离之美。尤其是以无题为题的一类抒情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绵绵细雨之夜,泪光点点的红烛,忽明忽暗、摇曳生姿,轻盈细薄的红帐飘然而起,对目而视的佳偶惊鸿一瞥,几多牵肠挂肚、几许山盟海誓在巴山夜雨时,西窗红烛处随着朱红罗帐时起时落,时高时低、时缓时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对镜敛容,形容消瘦,钗斜鬓乱,困乏慵懒。如雨打风吹的花儿,花枝折断、零落满地。不是不整妆容,而是伊人离去,无心收拾。只能对着帘外的残花细雨,携一方素帕,轻试清泪。“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皎月当空,清风徐来,画楼西畔,擦肩而过,匆匆一瞥,千言万语都在那清澈如石潭的眸子里。无需只字片言来注释,因为心有灵犀。那静默、含蓄中包涵的是两颗明净澄澈的灵魂。
读李商隐的诗会让人沉静下来,让时间在变幻中停止。人仿佛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摆脱了躯壳的累赘,灵魂与灵魂做最亲密的接触和交谈。时间与空间在永恒中相对静止。是昨夜星辰、还是今日今时;是巴山夜雨,还是画楼清风;是红箫帐里,还是蓬山远隔。灵魂的触摸已经跨越了时间空间的距离,如庄周梦蝶、蝶梦庄周,在落花翩跹、浮云变幻中列风而行,泠然而轻妙。
最美妙的事物是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再多的解释也只是矫揉造作、虚伪媚俗,画蛇添足而已。如维纳斯的断臂,续之则俗,任之则意趣无穷。李商隐的诗作亦如此,挣扎于政治斗争夹缝中的李商隐,曾经也渴望建功立业、大济苍生。他曾含着血泪揭示劳苦百姓的不幸,也曾强烈斥责晚唐政权的腐败。由于政治的黑暗、斗争的残酷、个人的失意,他深知自已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只好选择退守到自己的感情世界里,用清婉缠绵的笔调书写自己的悒郁失意,面对着风雨飘摇的晚唐政权唏嘘叹息。政治斗争的残酷让李商隐守住了笔锋,不再“横冲直撞”,力透纸背;但是欲出欲隐地婉笔更能让我们感觉到他灵魂的真实。
2011年1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