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市养殖小尾寒羊托起石桥乡农民增收致富新梦想

时间:2019-05-15 10:1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乌苏市养殖小尾寒羊托起石桥乡农民增收致富新梦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乌苏市养殖小尾寒羊托起石桥乡农民增收致富新梦想》。

第一篇:乌苏市养殖小尾寒羊托起石桥乡农民增收致富新梦想

乌苏市养殖小尾寒羊托起石桥乡农民增收致富新梦想

“三月份,我从127团买了80只杂交小尾寒羊,现在已经繁育到130只,先后投入100万元建设羊圈和放饲料的仓库,目前有50只可以出栏,预计年底可达到200只。”看着一只只膘肥体壮的羊儿,石桥乡梧桐村村民齐国广乐得合不拢嘴。

今年34岁的齐国广和父母一起生活,一家6口人除了孩子以外,有4个劳力,种植90亩棉花。他先后养过猪、牛,开过棉花加工厂,干得都不错。当看到邻近的团场有人养殖小尾寒羊,闲不住的他又找到了新的致富门路,于是就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建设5336平方米的羊圈,购买小尾寒羊、饲料和相关技术资料,精心饲喂。该乡畜牧站技术员巴特说:“这种羊体格高大,比普通品质羊多卖出很多钱,而且吃料少、生长发育快、出栏也快,繁殖率高,通常两年产3胎,少量可一年产两胎,每胎产羔2-3只。而齐国广家喂养的羊最多的一胎产4只。”

有了齐国广这样的成功范例,该乡农民养羊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该乡也十分重视发展农区特色畜牧业,鼓励农户养殖小尾寒羊,逐步改变单一种植棉花的产业结构。如今该乡已有20户农民养殖小尾寒羊,饲养总量达1050只,每只羊纯利润达950元,预计总收入超过27万元。一些农户自发投资240万元分别在柳树村、河湾村和梧桐村建设养殖示范区,养殖小尾寒羊成为该乡农民增收新亮点。

第二篇:天山雪菊成为乌苏市夹河子乡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

天山雪菊成为乌苏市夹河子乡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

安学凤摄影报道:“今年我又种了6亩多地的天山雪菊,眼下,种植的雪菊陆续进入采摘期,如果今年价格好的话,每亩地的收入可达万元左右。”7月16日,夹河子乡阿拉里村村民马忠义一边采摘雪菊,一边对笔者说道。

马忠义说:“以前,我只知道种植玉米、棉花,在产量好、市场价格好的情况下,每亩能挣1000元左右。现在,种植了天山雪菊,目前市场行情好,预计收入是种棉花、玉米的10倍左右。”

天山雪菊又名昆仑雪菊、昆仑血菊、高寒雪菊、高寒香菊等,经加工后可作花茶,具有独特的药用功效,并有神奇的色香味,既有其他野生菊花的香气,又有陈年普洱的色泽和醇厚,还有一种非常特殊的绵长的甘甜。该乡农技站站长叶尔波力介绍说,人工种植的天山雪菊市场价为每公斤250元-300元,根据今年的长势看,雪菊亩产能达到五六十公斤,收益高达万元以上,将成为夹河子乡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第三篇:农民增收致富呼唤标准化规模化养殖

农民增收致富呼唤标准化规模化养殖

受市场价格波动、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影响,许多地方的散养禽畜牧业市场行情波动频繁,导致农民收入时涨时跌,致富受阻,发展受困。还要不要养鸡?怎样养殖才能增收?怎样将损失减至最低?笔者认为,应该从源头抓起,对畜禽养殖业进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

每次出现疫情,畜禽养殖业便遭受一次抵制,一些食客也戒口不吃禽畜或少吃禽畜;每次出现价格波动,农民便心惊胆战;这不但直接影响到养殖业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还给正在发展壮大的乡镇畜禽业一个措手不及。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对家禽业发展扶持政策进行了研究部署,提到要逐步推行家禽业由分散饲养、畜禽混养方式向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方式转变。但是,受传统的养殖方式和观念的影响,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家禽饲养方式仍以散养为主,对标准化规模养殖认识不足,无法适应现代畜禽养殖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大力宣传引导,把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化解现代畜禽养殖业发展瓶颈的切入点和主要抓手,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思路。

所谓的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就是形成以饲养小区为载体,通过标准化养殖,使分散的家庭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稳定畜禽产品供给的重要保障。解决好肉、蛋、奶消费问题,保障稳定供应,是畜禽牧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标准

1化规模养殖场户大都投入大、抗市场风险能力强,与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分散养殖相比,具有明显的稳定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根本手段。实行标准化规模饲养,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统一饲养规程,建立健全畜禽养殖档案,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先进饲养管理技术,可以从源头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控制,是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保障。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抵御疾病风险的关键措施。实践证明,重大动物疾病防控的难点和重点在散养农户。标准化规模养殖,改变了人畜混居、畜禽混养的饲养方式,增强了疫病防控的自觉性和责任意识,有效提升了畜禽重大疫病防控能力。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只有扩大养殖规模,才能提高养殖场户的规模效益;只有发展标准化生产,推行品牌经营,才能提升畜产品附加值。

第四篇:关于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的分析

近几年来,**县上下一致,形成合力,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来抓,既做足农业农村内部增收文章,又着力在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抓好面上全方位开辟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又着力解决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既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形成了农民增收“多措并举,八方来财”的可喜局面。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32元,连续五年保持了两位数增幅,年均增长12.6%,全县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

一、坚持产业联动促增收。按照“强农优工兴三产”的思路,实现“三路并进”,壮大特色产业、发展劳务经济、加速推进城镇化,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一是强化农业基础,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的潜力。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通过“规模经营促农增收”、“品牌战略帮农增收”、“经合组织带农增收”,着力培育一批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骨干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产业基地、农业企业,促进农村劳动力从自耕自种向农业产业工人转变。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42.2万亩,基本形成了5000职业农民经营七成耕地的农业生产格局,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6个,认定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农产品59个,发展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3家、市县级农业专业合作社195家,联结基地17万亩,联系带动农户9万余户,吸纳农民就业2.3万人。二是优化城乡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发挥规划龙头作用,以城区、中心镇、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着力推进工业向功能区集中,人口向城镇和集中居住区集中,让更多的农民在城镇安居乐业,获得更高的收入。抓好工业功能区的规划布局,引导更多农村中小企业和家庭工业参与专业化分工协作,充分发挥模具、文具等特色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的就业平台作用。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商贸服务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拓展农民就业空间。目前全县发展较大规模的休闲农家乐有20家,较好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坚持培训转移促增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就业创业形势的新要求,把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着力点,不断增加非农收入。去年全县农民非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达到88%,培训转移就业率达到85%。一是大力开展“充分转移就业村”创建工作。按照“管理机构村村全,资源状况村村清,就业服务村村实,就地转移村村有,就业渠道村村通”的要求,以培训和转移就业为工作重点,推进“充分转移就业村”创建工作。将通过三,年努力,完成所有行政村的创建任务,使全县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80%以上,总体就业率达96%以上,农村新增劳动力当年转移就业达85%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充分转移就业。二是大力推进农村加工点建设。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目前全县已建立初具规模的来料加工基地200余家,从业人员4500令人,年产值6000多万元。如**镇以“村村设立加工点,户户妇女在就业”为目标,大力推广“缝纫培训基地+加工点”模式,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目前,**镇已设立服装加工点28家,一个加工点最高年产值200万元,工人每月收入最高可达2000元,带动当地1000多名农村妇女就业。三是大力推广“培训基地+企业”模式。依托成人学校、技工学校、培训中心等培训基地,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既提升了职工综合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紧缺技术工人,又促进了稳定就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三、坚持农民创业促增收。坚持把鼓励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积极构建农民创业要素服务体系,引导更多农民投身创业,拥有创业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一是不断提高农民创业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创业人才培训,重点培养一批中高级技术工人和服务性人才,增强适应工业化、城镇化的能力,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分化。充分发挥**农民敢闯市场、敢创新业的优良传统,亲帮亲、邻带邻,加快转移创业步伐。如长街镇推广“培训基地+创业”模式,按照“打响一个品牌、扶持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依托被誉为省内外高层次的数控培训基地开展滚动式培训,培育了千余名数控雕刻创业者,并带动了近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二是不断拓宽农民创业领域。大力引导农民从实际出发,选准创业门路,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鼓励农村各类人才成为创业主体,既倡导农民外出创业,也鼓励农民就地创业,还支持外出的农民回乡创业,努力走出一条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带增收的路子。积极实施农村百名经纪人培育工程,对其设立来料加工点,组织当地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的进行重奖。大力扶持发展农业生产性中介服务业、农村社区服务业、连锁配送商贸服务业等农村新型业态,拓展创业就业空间。

四、坚持政策保障促增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服务指导,不断完善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保障体系。一是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加支农资金投入,财政在农村产业培育、“交通、水务、保洁、就业、保障”等“五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投入持续增加,进一步改善了农民创业就业的条件和环境。加大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认真落实“一户一策一帮扶”的措施,深入开展低收入农户帮扶、下山移民、安居工程等工作。探索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去年县财政专项落实补助资金300多万元,对水稻、奶牛、生猪、鸡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减轻参保农产灾害损失。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强为“三农”服务,实施农村、农产、农业贷款“三优先”政策,充分利用农村信用联社等贷款平台,拓宽信贷资金支农渠道。动员实力型企业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参与新农村建,设,建立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强对农民创业增收的指导服务。健全城乡统一的县、镇乡、村三级联网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支持促进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搞好培训与就业的有效对接,引导更多农民转向二、三产业。积极搭建农村各类产权交易平台,加强对农民创业的信息指导、融资担保、技术支持等服务。维护已转移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落实相关政策,逐步实现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基本医疗等与来自城镇的职工享有同等待遇。

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永恒主题。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农民增收面临严峻形势,县委、县政府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继续创新载体,完善政策措施,坚持多管齐下,大力推进农民增收致富。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二是要切实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转移就业机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稳固和提高转移就业率。三是要进一步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鼓励农民创业致富。四是要着力健全农民增收致富的长效工作机制,提升各级干部服务农民增收水平,加大欠发达乡村的扶持和引导力度,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

第五篇:新疆乌苏市吉尔格勒特乡农民连续四年种制种玉米促增收

新疆乌苏市吉尔格勒特乡农民连续四年种制种玉米

促增收

自2010年以来,吉尔格勒特乡毛墩塔拉村农民连续四年种植制种玉米喜获丰收。2013年,该村种植制种玉米1000亩,由于管理到位,每亩平均单产620公斤,最高亩产648公斤,单价

4.6元/公斤,亩均成本1080元,亩均纯收入1772元。全村种植制种玉米总的纯收入177.2万元,全村农业人口540人,人均收益3281元,比去年增加180元。

下载乌苏市养殖小尾寒羊托起石桥乡农民增收致富新梦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乌苏市养殖小尾寒羊托起石桥乡农民增收致富新梦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