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2011年度教育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5 10:04: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莆田市2011年度教育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莆田市2011年度教育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第一篇:莆田市2011年度教育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莆田市2011年度教育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11‟83号)安排,我市共承担有8个方面27个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涉及4个县区、1所高校、15个学校(单位),一年以来,我局按照省、市统一部署,认真抓好教育改革试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我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教育改革试点工作,今年5月11日,我市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杨根生书记和梁建勇市长都在会上提出要注重教育改革创新,强调要以薄弱环节和重要领域建设为重点,提出了我市八大教育改革重点项目和九大类教育改革试点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部重点领域。市领导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抓紧研究制定方案,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扎实抓好项目的组织实施;要以项目为载体,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落实举措、加快推进,力争5年初见成效、10年面貌根本改变;对改革试点项目,要把握重点领域和政策导向,选准工作路径和着力点,坚持试点先行,鼓励大胆探索;要紧密结合实际,加强调研,找准目标,系统推进;要加强分类指导,动态调控、推广典型,为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积累经验。

二、建立工作机制。我市成立了莆田市教育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张丽冰副市长担任市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柯金国副秘书长以及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台办、市委编办、市科技局、市经贸委、市公安局、市农业局、市外经贸局、市公务员局、市数字办、团市委、市科协、市法制办等十几个部门的分管领导组成。市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由市教育局局长姚志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副局长担任副主任,成员由各科室(办)负责人组成,并确定了市教改办联络员。

三、明确职责分工。为进一步做好我市教育改革试点工作,我局制定了《莆田市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能及局内相关科室职责分工的通知》(莆教[2011]改2号),根据市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九大类改革试点任务,成立九个试点工作小组,由牵头科室和配合科室相关人员组成,同时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咨询指导小组。明确了市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九个试点工作小组以及专家咨询指导小组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各试点单位均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当任组长,全面负责试点工作的实施。

四、认真组织实施。我市的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制,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按照“省—市—县(区)—校”分级

推进、组织实施;试点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由试点单位领导担任,并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机制,分工合作,责任到人。目前,各项目单位已全部完成《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任务书》,制定了各试点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项目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对项目实施进度进行科学规划,落实项目实施的保障机制。各学校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印发宣传单、宣传栏等方式宣传教育改革试点项目的意义、内容和实施方案。各学校积极开展普查活动,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讨,组成一个个工作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目标任务,制定规划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各级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文件,各试点单位利用暑假时间,加大对参与试点工作的教师培训,并对前一阶段的试点工作进行总结,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试点方案,在新学期初组织实施。

五、取得一定成效。我市的教育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部分试点项目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取得较好的成效。各试点项目的有关人员对试点工作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思想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大部分试点项目完成了年度工作计划。如莆田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方案(试行)形成初稿;莆田第一中学教师已初步掌握各科的“导学自主”教学模式,并实践于课堂;南门学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仙游县加大职业教育惠民政策的宣传与实施,极大调动了农民学习文化的积极性,提高职业教育覆盖面;莆田华侨职业技术学校 “引企入校”,创建“工厂式”校内实训基地,并将“6S” 管理理念引进实训管理;在全市组织进行中考中招全等级模拟实验,逐步建立并完善科学的初中学校学生评价体系及高中招生方案;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已建立完善的制度和工作流程;荔城区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自愿参加交流的教师逐渐增多,同时大力推进硬件均衡、师资均衡、质量均衡,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和普惠性,城乡教育差距显著缩小,全区教育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

六、存在问题及困难。经过努力,我市的教育改革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试点项目工作进展不均衡,个别项目进展情况不理想,教育改革试点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参与改革试点的有关人员在思想上、知识上准备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012年,我局将进一步宣传加大宣传力度,为教育改革试点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健全完善教育改革试点信息报送制度,加强试点单位之间的交流合作;继续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进一步加强管理,着重跟踪检查,做好阶段总结,分析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督促各试点单位实施改革工作。

二○一一年十二月六日

第二篇: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省教育厅(二〇一一年四月)

根据《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开展教育改革试点的部署,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在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重大改革试点,推进教育改革。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遵循教育规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着力点,解放思想,大胆突破,激发活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

(一)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从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从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眼,着力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努力解决深层次矛盾,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需要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坚持统筹谋划,确保改革协调有序推进。加强总体设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立足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综合改革与专项改革相结合,力求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有所突破,又有计划、有步骤地平稳推进,确保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

(三)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各地各校先行先试。强化整体部署和局部试点结合,深入实际,加强协调指导,充分发挥地方、学校和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各地各校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完善改革措施,确保试出典型、试出经验,发挥试点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四)坚持政府主导,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关心教育改革、参与教育改革的积极性,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切实将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的期盼与支持转化为推进教育改革的动力,凝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力量、集聚改革思路,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改革的良好局面。

二、目标和任务

围绕“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行列”的战略目标,组织实施10大改革试点任务,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着力在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上取得实破。到2012年力争取得阶段性成效,形成上下结合、全面联动的教育改革局面;到2015年力争取得关键性成果,在全国教育改革试点中做到实施先行、突破先试、进展先进、经验先出;到2017年力争通过改革试点工作的深化和推广,探索一条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的体现福建特点的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一)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通过组织实施6大类的65个试点项目,探索建立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机制;建立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推进高中办学模式多样化试验,建立高中特色课程体系,探索弹性学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综合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方案等,力争2012年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研究取得初步成果,中小学严格执行省颁课程方案和作息时间规定,培育一批特色高中并形成一批普通高中特色课程;2015年试点地区和学校总结并推广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功做法和经验;2017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推进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通过组织实施18个试点项目,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保障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师资配备、教学质量基本均衡,有效解决“择校”和“大班额”问题,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较高质量义务教育的需求。2011年,初步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试点单位的城区建立“小片区”管理模式,启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校际交流,同时鼓励优质学校通过集团化办学,带动农村学校和一般校提升。2012年,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更加完善,“小片区”管理模式经验得到有效总结,并面向全省推广;农村紧缺学科教师基本配备到位,“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14年,试点单位农村学校的实验仪器和图书资料按标准配备,形成比较合理的校长和教师交流制度,实现教师配置基本均衡,绝大部分试点单位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2015年,形成健全完善的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全面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三)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通过组织实施4大类的73个试点项目,探索构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建立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推广机制,培育和推广一批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典型经验,建设一批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校。2012年,初步探索和总结出一些体现新课程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教育教学新模式;2013年,确立50所示范学校,加大改革试点力度,深化实验研究;2015年,完成示范学校深化改革的实验研究,总结和推广一批具有福建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典型经验。

(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通过组织实施9大类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创新具有福建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式,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强化内涵,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深度对接,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逐步建立起与福建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力争到2012年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到2015年进一步深化并取得明显成效,到2017年完成改革试点各项任务,形成经验并向全省推广。

(五)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通过探索建立利用社会捐赠财产举办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建立政府资助和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制度、探索建立民办教育规范管理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领导管理体制和协调工作机制,力争在民办高等教育和民办学前教育以及民办教育规范管理三个方面取得政策突破和制度创新。2012年,建立完善政府资助和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制度,形成利用社会捐赠财产举办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民办教育规范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2015年,建立民办教育规范管理制度,总结完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制度;2017年,扩大制度的实施范围。

(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在中考中招方面,推动各设区市深化改革,探索多样化招生方式;健全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效实施及其在高中招生中的运用的有效方式等,逐步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中考中招制度。2012年,形成中考中招的初步改革方案,进行中考中招新模式模拟试验研究;2013年,修改和完善中考中招的改革方案;2014年,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中考中招制度并进入实施阶段。在高考高招方面,按照不同类型人才培养要求,探索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不同招生考试办法,建立适合我省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选拔机制。2011年,取消本三批次设置,扩大“平行志愿”试点范围,“高职单招”试行“一档多投”模式,组织部分高职院校的工科、涉农、林、矿等生产一线急需的专业,以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表现开展注册入学试点,组织6所国家级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开展单独招生试点,组织漳州师范学院、福建工程学院等8所普通高校开展大类招生试点。2012年,组织部分民办高职院校部分专业面向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和中职学校的省级重点专业开展注册入学试点,由试点院校按“高职单招”考试成绩、中职阶段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制定录取方案、组织录取,继续扩大普通高校大类招生和注册入学试点规模,开展成人高校以成人招生考试成绩注册入学试点。2013年,组织部分省属院校(本一批次录取)开展自主招生试点,扩大成人高校注册入学的试点规模。

(七)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围绕加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通过组织改革试点,在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产学研用联合培养创新人才、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等方面形成一批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材,出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推动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与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建立各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办法。到2012年,力争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试点高校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在不同的试点学科专业推出了一批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在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出台一批新的政策措施,在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上取得新的进展,形成了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阶段性改革成果。到2015年,全面完成各项试点任务,形成一批试点目标明确、改革措施切实可行、配套政策和保障条件得到有效落实、改革成果充分显现的试点成果,为全省高校提供一批理念先进、培养创新人才的典型经验、先进案例和可学习借鉴的新举措、新办法。

(八)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通过组织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9个单位开展试点工作,推动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推动高校依法制定学校章程,完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健全学术委员会组织结构,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构建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建立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学校自主办学的多元合作管理模式,形成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制度。到2012年力争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推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有机结合和规范运行、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教授治学有效途径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15年力争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制定大学章程、建立大学理事会董事会、扩大社会合作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效,在推动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外部治理结构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全面推动全省本科高校进行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到2017年在全省高校初步建立起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制度。

(九)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组织开展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试点,以服务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着力构建科学规范的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优化配置教师资源,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2011~2012年,组织闽侯县等11个县(市、区)研究制定教师校际交流实施方案,开展小片区教师校际交流,探索教师校际交流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初步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均衡配置;2013年,在全省实施县域内小片区教师校际交流。试点县(市、区)不断完善教师校际交流工作机制,完善教师周转房建设等保障措施,逐步扩大教师校际交流范围,到2015年基本实现县域内教师资源均衡配置;2017年,全省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组织开展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试点,深化中小学教师队伍补充机制改革,在全省试行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坚持凡进必考、择优聘用,保证新增教师质量。2011年,确立公开招聘基本制度,明确省、市、县(区)职责分工,开展考试内容与方法研究,完善全省统一笔试工作;2012年,进一步完善公开招聘工作,开展公开招聘面试研究,进一步规范面试的程序、内容和办法;2013年,研究制定《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办法(试行)》,建立起较为科学完善的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

(十)闽台高校教育交流与合作试点。在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设立两岸教育合作实验园区,建立两岸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基地,建立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深化“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开展闽台高校师生双向交流,探索推动闽台高校学生互招、学历学分互认、师资互聘的新办法,努力为海西建设及产业发展培养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推动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提供新模式、新经验和新方法。力争到2012年,闽台两地联合开展试点的高校达到60所,其中有5所以上的台湾高水平大学与我省高校开展实质性的教育交流合作;参加试点的台资企业达到60家,联合培养学生达到1.5万名,联合培训师资3000余人,联合编写教材60本,联合开展专项课题研究40项。到2015年,力争在合作办学,共建科学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育成)中心,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和联合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

三、工作机制

改革试点工作实行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设区市政府和高校组织实施,项目负责人具体落实,充分发挥专业部门作用的领导和管理体制。

(一)由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教改领导小组)具体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改革工作,统筹协调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教改办)设在省教育厅,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协调推进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积极推进全省教育改革试点工作。

(二)省教育厅具体负责十大试点任务的组织实施工作,成立相应的试点工作小组和专家咨询指导小组,落实试点项目的日常管理和推进工作。

(三)各设区市和各高校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按照省教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统筹制定试点方案,统筹推进试点实施,统筹督促检查,统筹宣传推广,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

(四)试点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制,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按照“省—市—县—校”或“省—高校”分级推进、组织实施;试点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由试点单位领导担任,实施好试点项目工作。

四、项目管理

(一)项目遴选。本着“尊重基层、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注意统筹”的原则,改革试点优先选取改革目标明确、改革措施具体、支持力度大、示范性强的项目。各设区市教育局、各高校根据我省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重点内容,结合本地、本校实际,通盘考虑和综合平衡,通过上下结合、协商论证的方式提出试点项目。省教改办组织各试点工作小组会同专家咨询指导小组,对各地各校的申报进行初步遴选,确定试点总体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后,报经省教改领导小组审议确定。

(二)启动实施。纳入国家总体方案的试点项目,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经省教改领导小组同意后,统一部署启动。省里确定的改革试点,由各地各高校提出任务书和具体实施方案,经省教改办审核备案后启动。未纳入省改革试点工作总体方案的、确实有必要的项目,各地各高校自行启动实施,方案报省教改办备案。

(三)过程管理。各试点项目要切实抓好项目启动、进程调控、阶段总结、方案调整、评估检查等关键环节,做好人员和资源配置工作;充分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好预案;及时研究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在试点过程中,原则上不得更换负责人及参加人,如确需调整,经设区市、高校同意后,向省教改办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备案。

(四)跟踪评估。各试点工作小组会同专家咨询指导小组建立分类指导和评估机制,按分级管理对试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不定期进行调研指导,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估检查。每次评估检查,试点工作小组、专家咨询指导小组分别向省教改办提交评估报告和专题研究报告。省教改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试点工作中的问题,统筹协调解决。

(五)动态调整。根据每半年的评估检查情况,省教改办将对试点过程中出现工作效率、组织管理等问题的试点单位进行督办、通报批评;对整改措施不力、逾期不能完成的项目予以撤销。各地各高校自行组织实施的试点项目,有特色、成效好的,经相关试点工作小组和专家咨询指导小组推荐,报省教改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增列为省级试点项目。

(六)项目验收。试点项目完成后,由项目所在设区市、高校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验收评估,并向省教改办正式提出验收申请。省教改办组织试点工作小组和专家咨询指导小组对提出申请的试点项目集中进行验收评估,验收结论报省教改领导小组审核认定。

(七)总结推广。各设区市、各高校要认真收集、总结、提炼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报送省教改办;各试点项目要定期报告工作进展,经试点工作小组汇总形成阶段工作报告,报送省教改办。省教改办将通过省教育厅工作简报、门户网站以及汇编等,公布阶段工作报告、评估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等。省教改办将根据改革试点推进情况,及时总结成功经验、组织交流、积极推广。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高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把抓好教育改革试点工作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职责,切实抓紧抓好。各地各校要充分认识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切实加强管理,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努力推进实施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大力做好宣传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实施改革试点的地方和学校,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将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项目内容和改革措施,掌握进展动态,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二)细化方案,落实推进政策。各试点项目围绕改革试点目标,找准突破口,突出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聚焦体制机制创新,落实配套措施,制定支持政策,做好各种应对预案,明确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和责任人,做到心中有数、责任清楚、有条不紊地按计划推进。各试点项目要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按照分阶段目标制定好推进措施,对实施中需要突破的政策和规定,要根据规划纲要确定的原则和精神,及时出台指导性文件;对于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实行先期预测、先期评估、先期化解,并做好预案;对于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汇报,避免出现大的偏差。

(三)统筹协调,确保取得成效。各设区市和有关高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本地、本校的各项改革试点要有一个前瞻性的通盘考虑和整体实施方案,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加强过程管理,及时协调、及时总结,有计划、有步骤地平稳推进。要督促各试点项目按照已经确定的改革目标、实施内容和进度安排,着力在推进实施上下功夫,力争做到实施先行、突破先试、进展先进、经验先出。根据各试点项目的需要和实际进展情况,省里安排专项经费,试点地区和学校要适时安排必要资金,为改革试点项目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四)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环境。教育改革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我省发展大计、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政治性、政策性强,必须引起高度关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从广泛宣传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高度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坚定改革发展信心。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改革;要多做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工作,多做政策宣传、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增进共识、统一思想的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教育改革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莆田市城厢区华亭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总体规划

第一章 总则

为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文件精神,促进小城镇健康有序的发展,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镇规划编制办法》、《福建省综合改革试点镇规划导则(试行)》、《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莆政综【2010】75号)及其他相关法规,编制莆田市城厢区华亭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编制目的

确定城镇的性质、职能和规模,合理确定城镇发展空间及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分布,合理确定镇区各种建设用地的性质和规模,提出以加强区域间用地整合、交通联系、设施共建共享为目标的、具有较强协调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科学地指导华亭镇的建设。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福建省综合改革试点镇规划导则》(2010.3)的总体要求,本次规划总体指导思想是“突出科学发展、实施城乡统筹、坚持以人为本、实行分类指导、凸显城镇特色、创新体制机制”。

规划原则

本次规划以《导则》所要求的“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统筹协调”的基本原则为基础,提出华亭镇总体规划原则如下:(1)城乡统筹,规划先行(2)环境优美,特色彰显(3)功能齐备,设施完善(4)生活便利,保障一体 规划期限

本次总体规划编制基年为2010年,规划期限:近期:2010—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规划区范围

华亭镇域:华亭镇镇行政辖区面积128.43平方公里。华亭镇区:包括现状镇区及其所在的木兰溪两岸村庄,面积12.76平方公里。

第二章 总体发展目标与策略

总体发展目标

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环境优势,提升发展以电子、食品、鞋服、工艺美术业为主导的产业园区,并以此为依托,重点发展商贸、旅游和现代服务业,提升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将华亭镇打造成为:“莆田市的轻工业重镇、城厢区的商贸强镇和莆仙两地居住旅游名镇”。

经济发展目标

近期到2015年,处于工业经济拉动时期,第三产业发展开始起步,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0%左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亿元;

中期(2016—2020),处于二产优化、提升阶段,工业增长速度放缓,第三产业发展处于发展中期,属于增长期,保持在15%左右,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220亿元;

远期(2021—2030),处于后工业时期,第三产业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增长速度保持在10%左右,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360亿元。

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2030年规划期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与乡村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明显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条件有很大改善。促进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消灭贫困人口。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保障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2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40%;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养老、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100%;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稳定高效,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公共交通出行率达到30%。

资源与生态环境发展目标

到规划期末,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得到全面控制,基本建成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市前茅,基本建成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达到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标准。

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015年达到80%以上,2020年达到90%以上,规划期末2030年达到100%;城镇污水处理率2015年达到70%以上,2020年达到75%以上,规划期末2030年达到80%;单位GDP能耗在规划期内保持在国家平均水平以下,森林覆盖率进一步得到提升。

城镇化目标

根据对华亭镇城镇化发展前景的分析,同时比较福建省、莆田市城镇化水平和莆田市两个省级改革试点镇城镇化水平的预测,华亭镇城镇化水平:2015年达到55%,2030年达到75%。

发展策略 1.区域合作策略

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主动接受主城区的经济辐射,依托华林经济开发区做强做大工业产业。通过高速路和国道,同时打通与北部乡镇的通道,加大开放力度,积极参与区域合作。

2.城镇化策略

形成以华林经济开发区和镇区为双核心的经济发展格局,促进城乡有序发展,充分发挥双核心各自不同的职能与作用,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3.旅游发展策略

主动融入莆田市北部生态旅游发展区,在开发本身丰富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接周边旅游资源开发,与九鲤湖风景区、九龙谷风景区、天马山风景区(盖尾镇)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发挥区位优势,打造区域旅游服务中心。

4.生态保护策略

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节约耕地,特别是自然生态环境,包括赖以生存的耕地。整治两侧山体的排洪溪流以及木兰溪两岸的护坡堤防,确实做好山体的植被保护,创造城镇安全、优美的生产、生活居住环境。

5.城乡用地统筹策略

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应通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的方式来解决,将整理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结合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为城镇发展提供建设用地和提供预留空间。村庄整理可通过多种方式分区引导,分类整理,镇区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用地可采取就地重建、综合开发、全面改造,通过市场化运作来实现;村庄分布较散,但面积又较大的,选择规模较大,基础设施较好的居民点为基础,将周围规模较小,零星分布的居民点并入,形成区域的中心村;对于山区的规模较小的村庄,可采取迁村并点的方式,鼓励村民往中心村和镇区转移。

通过土地整理,使农业用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逐步推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促使各种用地统筹分配,集约高效利用,对整理流转出来的备用地要加强储备。

第三章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城镇发展规模 1.镇域人口规模

根据规划期末城镇化率75%计算,城镇人口14.4万人,其中华林经济开发区人口7.1万人,镇区人口7.3万人。农村居民点人口4.8万人。

2.用地规模

(1)华林经济开发区用地规模

根据华林经济开发区控规,开发区建设用地面积8.6平方公里。(2)镇区用地规模

镇区规划区面积12.7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8.39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0.78平方公里,林地1.79平方公里,城镇发展备用地1.79平方公里。

(3)村庄建设用地面积 除开发区和镇区外,规划的村庄建设用地面积为5.23平方公里。(4)镇域用地规模

华亭镇域土地总面积128.43平方公里,镇域规划期末建设用地面积为22.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18.8平方米。如果扣除华林经济开发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17.4平方米。

总体规划目标

统筹城乡,优化城镇空间布局,规划期末实现城乡一体化。构建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促进城镇化进程,集约高效、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镇域空间布局结构

根据镇域自然环境、适建用地分布、对外交通状况及现状产业特点,规划镇域空间布局结构概括为“一带、两区、两核心”。

“一带”沿木兰溪和国道与濑榜路的中部产业服务带。“两区”以休闲旅游为主的北部综合旅游发展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南部生态农业发展区。

“两核心”华林经济开发区和镇区两个集聚核心。镇域空间发展策略

镇域空间发展策略可概括为 “东部拓、西部扩、北部限、南部理”。

“东部拓”:东部以华林经济开发区霞皋片为基础,往南跨木兰溪拓展樟林片区,提升产业,做大华林经济开发区。主要发展工业、商业贸易等。

“西部扩”:西部立足现有镇区,东往后塘、云峰、濑溪,南往西许扩大镇区规模,完善设施,吸引农村人口到镇区生活和就业。是华亭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商业金融业、物流贸易业、房地产业,是未来镇域常住人口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北部限”:北部主要为山体林地,是主要的水果产地和水源地,规划以旅游健身和水土涵养为主,除少量旅游设施外,应该限制大面积的开发。主要发展旅游休闲产业,以山地运动、农家乐、生态休疗养等休闲项目为主题。

“南部理”:华亭镇大部分的基本农田保护用地分布在南部,是确保华亭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持良好环境的生态基础。规划该区主要对土地进行整理,化零为整,使得农业用地成片成规模。应发展节约型、生态型、效益型农业,从而提高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重点发展水稻、蔬菜、食用菌、花卉等种植业。

镇村体系布局规划

镇村体系布局规划是引导城镇长远发展的主要构想和总体结构布局,规划根据《福建省综合改革试点镇规划导则》(2010.3)内的基本原则,各项用地安排的结构基础。将华亭镇域结构体系分为四个层次,即镇区、独立工矿点、中心村、基层村,由此组成不同规模等级结构的镇村体系。

(1)镇区——华亭镇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至2030年人口为7.3万人。

(2)独立工矿点——独立工矿点是指华林经济开发区,规划人口7.1万人。

(3)中心村——按照中心村选址原则撤并农村居民点,规划镇内形成人口规模4000-6000人的中心村四个,分别为:埔柳村、后枫村、园头村、郊溪村。(4)基层村——基层的行政村,共六个,包括兴沙、南湖、后山、走马亭、隆兴、宫利。规划人口规模小于4000人/村。

第四章 镇区总体规划

镇区范围界定

综合考虑镇域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及相关设施配套要求等因素,将莆永高速以南,东至濑溪村,西至后山和埔柳村西侧河道,南至324国道和规划的木兰大道划定为镇区,面积为12.76平方公里。

城镇性质

华亭镇的城镇性质是“木兰溪畔面向莆仙两地的宜居城镇,三紫山下人文底蕴深厚的山水相得益彰的旅游城镇,面向东南亚的闽中著名侨乡”。

人口规模

规划至近期(2015年)及远期(2030年)的镇区常住人口分别为:近期:5.2万人 中期:5.8万人 远期:7.3万人 用地规模

按照华亭镇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本着集约高效使用土地的原则,既为规划期内提供规模合理的建设土地,同时也为未来预留充足的发展用地,同时参考莆田市对市级试点镇规划的指导意见,本次确定镇区采用《导则》中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第二级标准,人均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120平方米,本次规划确定镇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目标如下:

远期2030年:不超过839公顷。镇区总体布局结构

华亭镇区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带、两轴、四组团”组团式结构。“一带” :

沿木兰溪两岸的生态“蓝带”。“两轴” :

横轴为沿溪滨、濑华路联系新旧镇区的“U”型公建轴,主要分布配置镇文化活动站、学校、商业服务、酒店、旅游服务设施、镇体育中心、广场、镇政府、停车场等设施。

纵轴为沿高速路互通口通向324国道的三紫路交通发展轴,主要分布配套医院、车站、农产品物流、、果品批发市场、商业服务等设施。

“四组团”:

旧镇区组团:以旧镇区为基础,包括埔柳、前柳、圳头、华亭、前黄、后山六个村庄,提升已有街区,改造落后村貌,建设新型社区、吸引本镇村民来居住,可容纳居住人口2.06万人。

新镇区组团:包括湖头、云峰、后塘三个村庄,是中远期新镇政府所在地,以新建的基础设施为依托,整合原有村庄,盘活土地,建设多种形式的新型社区,吸引本镇和镇外人口到此购房置业,可容纳居住人口2.92万人。

西许组团:以西许村为基础,配套完善教育、商业等服务设施,主要吸引本镇西南部村民来此居住,可容纳居住人口1.62万人。

濑溪组团:以濑溪村为基础,整合全镇果品加工业集中于此,配套完善教育、商业等服务设施,主要吸引濑溪北部、南部村民来此居住,可容纳居住人口1.1万人。

第四篇:三年教育改革工作总结

[三年教育改革工作总结] 第一篇: 三年来我镇教育的发展概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区,经济、社会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注重人才为本,教育为基矗

我镇镇党委、政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从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在2000年8月召开了我镇镇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加快我镇教育改革,创建一流教育”的宏伟目标,三年教育改革工作总结。把高标准、高质量地发展本地区的教育作为己任,把教育规划、学校设点布局纳入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体系。同时颁发了《关于我镇镇教育改革实施意见》,以推动我镇镇教育单位人事制度和分配激励制度的改革,鼓励多劳多得、优质优酬,调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促进改革向纵深发展。

镇党委于2001年成立了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联系各方协调解决青少年思想教育中的困难和问题。在领导小组的关心帮助下,组织学生参加迎奥运长跑签名活动;举行了千名师生上井冈——“红色之旅”活动,通过对革命根据地参观访问,缅怀先辈们的光荣事迹,增强了广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今年又通过与泗泾法院、泗泾少管所、我镇派出所协调,分别和我镇中学、我镇小学、市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签约共建法制教育基地,同时,三单位的领导分别受聘担任三所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并根据各校实际制定和落实适合我镇教育形势的中小学法制教育计划。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镇各职能部门、各村委都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因地制宜、积极主动的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努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共同担当起教育关心下一代的重任。

在财政预算的教育经费足额及时到位的基础上,在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同时,政府已连续三年每年投入100万元作为学校教育改革奖励基金,用于引入竞争机制,拉开差距,鼓励先进。党委、政府重视学校硬件条件的改善,三年中,我镇小学新建了教学楼,改造了学校体育场;我镇幼儿园增建教学楼使办学规模扩大一倍;我镇成校经大修和硬件投入后,办学条件在区成校系统内达到名列前茅;尤其让人自豪的是,政府投入巨资迁建了堪称市乡镇中学一流硬件的新我镇中学;2002年我镇镇人民政府与市大学联合开办了市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三年中,我镇在新建我镇中学、上大附外中,以及小学、幼儿园、成校扩建、改建所投入的经费达到5400万元(不包括土地),其中,新建扩建校舍建筑面积合计为31800平方米,新建改建绿化、道路面积计为46000平方米,校园建设面貌和学校硬件位居区一流水平。

正是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镇的教育事业在这三年教育改革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教育思想的转变。

三年的教育改革,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所带来的好处,帮助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思想,意识到了因为有了学生才有了学校和教师,只有教育好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保证教师岗位、维系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改革中,竞争机制的引入,打破了传统的平均主义观念,教师意识到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担当起更多的教育教学任务,采用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手段,才能实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

2、人事机制的改革。

要推动教育的快速发展,就要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势必要改革用人机制,打破大锅饭,完善奖金发放制度。

在三年的改革中,我镇中小成幼各学校对原有规章制度,系统地进行剖析,制定了从校长到教职工的岗位职责,从出勤到工作考核的奖励制度,结合区教育局《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的试行,建立能进能出的人事制度,实行奖金的再分配制度,推行考核结果与岗位挂钩,将教职工的考核结果作为下学年安排岗位的主要依据,为了体现向教学倾斜,各校在一线和二线岗位奖金投入上拉开了较大的差距,同时在条线内部又结合工作成效来决定奖金的收益。学校实行工作岗位双向选择,推行择优上岗,合理组合。

3、师资队伍的完善。

教育的发展,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依仗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三年的教育改革,我镇在师资队伍的完善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方面,大量引进高素质的教师。三年中,中小成幼(包含上大附外中)共引进教师81人,其中高级教师16人,新分配大学毕业生47人。引进的这些教师绝大多数很快就适应了环境,投入到教学一线中,起到教育教学骨干作用,促进了这几年学校成绩的飞跃。

另一方面,鼓励现有教师通过进修来提升学历,各校教师学历层次有了显著提高,目前,我镇中学专职教师队伍本、专科学历为100%(其中本科为91%);我镇小学专职教师本、专科学历为99%(其中本科为32%);我镇幼儿园专职教师队伍本、专科为73%(其中本科为35%)。我镇中学有六位教师还参加了区教师进修学院与上师大联办的研究生培训班。

各校积极组织校本培训,我镇小学组织英语教师去黄浦区上外附小观摩;邀请青浦区市语文特级教师张志芳到校上课讲座,同时,又让五名教学骨干拜其为师;我镇幼儿园组织美术教师与市幼儿教育特级教师李慰宜为期二年的拜师学艺;我镇中学邀请市教育科研所和区教师进修学院的科研专家为教师作教育研究专题报告,送青年英语骨干教师与区二中英语特级教师张婷拜师学艺。各校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师德教育,我镇小学出台了师德教育系列条款,如“体罚处罚条例”、“十不”“五禁七不”等制度;我镇中学出台了“我镇中学师德规范”;我镇幼儿园出台了“幼儿园教师师德十不规范”等等。各学校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帮助青年教师与有经验的教师结对,以“四带”(一带师德,二带教学,三带课题,四带特长)建立带教制度,为青年教师搭建舞台,给他们增压担子,放手让青年教师展示才能。目前中小幼学校班主任队伍中,35岁以下的年青教师占80%,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占75%。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市、区级的各类教育教学竞赛,以提升和显示我镇教师的风彩和实力。2002学,我镇中学教师周峰获得“市市中青年教师化学评优课一等奖”,夏长来老师获得“市市青年教师数学教学评比一等奖”。我镇小学赵烨老师获市语文观摩课比赛二等奖,赵烨和张珍老师在区区首届“绿业工程”中评为学科带头人,戚凤老师评为学科教学能手,2002年,李梅老师获区区十佳教坛新秀。

4、科研成果的壮大。

时代在发展,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手段也要不断更新。只有加强对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从实践中总结理论,又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教育教学的提高。

三年教育改革促进我镇各学校牢固树立以科研为先导的指导思想,加大教科研和教学研究及德育研究的整合力度,加大教科研和学校管理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的整合力度,加大教科研管理力度。

我镇中学“学会选择,自我调节,主动发展”校风建设的实践和研究课题被列为教育局重点课题,同时有33个相配套的子课题。2001学年有6位教师荣获区教科研论文奖,2002学年有12人荣获区教科研论文奖,获奖人数已连续两年为乡镇同类学校之首,其中三篇论文被刊登在《区教育》杂志。这些年,我镇中学坚持每学年出一本学校教科研论文集。

我镇小学在近三年中,被列为区级课题的有四个,2003年被列为市级课题的有三个,这在区区小学属于屈指可数。2000学年创办了校刊《九宵教苑》,以此作为教师著书立说的最原始园地,并持之以恒,现已出刊五期。

我镇幼儿园到目前为止,有区级课题9个,校级课题23个,有15篇论文发表在区《教育与研究》杂志。2001学年,四个区级课题区评选获奖,二个校级课题获区评选一、二等奖。

5、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我镇教育教学水平快速提高,基本实现了镇三年教育改革的目标——“各项指标名列区乡镇同类学校前列”。

我镇小学经过三年努力,一至六年级语数英综合质量提升了七个名次,由原来全区中下水平上升到上等水平,现居乡镇学校前茅。在02学末的全区五、六年级毕业班统考中,成绩名列乡镇学校前茅。近二年来,我镇小学五、六年级考取区重点初中人数居乡镇学校之首,其中,今年就有60多位。

我镇中学2003届初三毕业班,毕业考:语、数、外三科为全区三十所学校的第8名(起点为18名),语、数、外、理、化、政六科为第9名,升学考:普高录取率超过60%,位居第7名,处于乡镇同类学校之首,其中,达到茸一等重点学校分数线以上的学生有70人(22.6%),被录取65人,录取人数为乡镇同类学校之首。

我镇成校三年来,举办学历教育班:本科班2班,学员98人;大专班5班,学员328人;中专班5班,学员229人;总计12班,655人。系列培训班:电脑系列32班,学员1314人;“4050”工程培训班20班,学员929人。干部培训、职能部门教育培训的学员有2117人。其它各种培训有4155人。

我镇幼儿园幼儿入园率从2000年的77.6%提高到2003年的98.2%,02年底区教育局托幼办对该园的考核,成绩为全区三十所幼儿园的11名(办学质量居乡镇同类学校之首),为二级一类幼儿园。被教育局定为参加二期课改的两所幼儿园之一。

中学、小学在区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2002学年的办学质量全方位督导评估中,同时达到a级等第,督导评估质量居区区学校的上等水平。中学、小学2002学年学校德育工作都被评为甲级a等,位列全区所有中小学的上等水平。

6、学校特色的凸显。

三年来,我镇各校全面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在狠抓办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创设学校特色的形成。

我镇小学艺术教育成果累累,曾先后举行两次大型书画展示,其中于2002学年举办了由区区各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参加的书画现场会。据统计三年中已有50多位同学在市市业余书画等级考试中获得六级、五级、四级、三级证书,出版了两本精致的书画册(汇集了学生书画艺术创作的优秀作品)。另外,学校参加了两次市级书画展览,一次与国外小朋友的书画交流,经过不惜努力,我镇小学的书画艺术教育特色凸显,被区区教育局定为“一校一特”学校。我镇中学注重体育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设施优势,狠抓学生运动队训练,多年来参加区中运会成绩连续保持名列前茅,尤其是在2002学年的区中运会上荣获男女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我镇中学被教育局、区体委评为体育教学传统学校。

2002年我镇中学、小学同时通过了区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其中我镇中学被评为区八所初中办学成功学校之一(是唯一的一所镇管学校)。

上大附外中坚持外语教学特色,课堂教学采用牛津教材,并实行小班化教学,特聘英语特级教师何亚男(原市三女中校长)担任英语教学顾问,每周来校一天进行听课、评课、备课指导和亲自上课演示。市大学派出两名外籍教师每周来校一天,给每个小班的学生上口语课。学校英语组教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英语教学效果显著,学生用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大为提高,高一参加区统测成绩位于普通高中中上。

我镇成校结合我镇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需要,积极调整培训科目,拓宽办学渠道,主动与其他学校联合办学,努力提高办学层次,并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目前,学校在硬件设施、办学管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位均位居区前列,各种办班如学历班、培训班(电脑、财会、电工等),其规模和参加人数都处于区各成人学校领先水平,其中成人学历班的数量和学员为全区最多。

我镇幼儿园积极开展幼儿兴趣班教学,其中开设的珠心算兴趣教学,对促进幼儿左右脑的开发和协调左右手的功能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活动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肯定,并逐步形成该园的一个特色。

2003年中学和幼儿园均被评为市市绿化合格单位。第二篇:

“我为我镇教育作贡献”二十佳好老师事迹介绍 一流的城镇催生了一流的教育,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自2000年8月我镇镇教育改革会议以来,一批批高素质、勤奉献、创佳绩的好老师,在我镇教苑这块热土上辛勤地耕耘着。他们用热情和双手,用真诚和智慧谱写了一篇篇我镇教育史上的新篇章,在我镇教育改革的历史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樱 我镇的高楼大厦有他们添的一块砖 我镇的清水绿草有他们献的一片爱 我镇的迅猛发展有他们尽的一份力 „„

辑录在这里的二十佳好老师事迹,只是我镇教苑里的几枝早梅,“春色满园关不妆、“万紫千红才是春”,我镇教育灿烂明媚的春天已经来临。孔彩虹(我镇中学)

夜幕下,一位孩子在小区门卫处昏黄的灯光下做作业,学校初一年级办公室里,几位同学正在和一位老师促膝谈心。这位老师就是孔彩虹老师,那个孩子是她的女儿,常常在门卫处等着妈妈,这几位同学是孔老师班上的学生,拿她的话来说,也是她的孩子。

孔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尽管爱人工作忙,离家远,孩子无人照顾,自己身体状况不佳,但是孔老师爱字当头,与学生打成一片,时时处处记挂着学生。当学生生病时,她马上送去医院,当学生生活有困难时,她给予慷慨的帮助。孔老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注重班级凝聚力建设,让学生自主管理,使班级主动发展。所带班级2002班级学习成绩名列年级第一,班级综合考核名列全校第一,并获区雏鹰小队称号,中两学期被学校评为行为规范示范班。

孔老师在教学中兼收并蓄,不断充电,勇于实践,不断超越,练就了扎实的教学功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几年来,所教学科成绩在区内名列前茅,辅导学生参加比赛获得市级奖项„„

孔老师很忙。来校早,离校晚。哪里有学生,哪里就可以看见孔老师的身影。白天是同学们的良师,晚上经常去学生家家访,又是家长的益友,深受家长好评。在学校是生物老师,是班主任,是年级组长;在家里,是母亲,是家庭主妇,料理不完的家务„„ 刘亚谊(我镇中学)

刘亚谊老师个子不高,年纪很轻;学的专业是地理,教的学科是外语;喜欢摆弄的是计算机技术,获得的学位是理学和法学双学位。“为人师表,求实创造”,她渴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一张张奖状和证书就是她求索路上留下的一串串足樱 在教育实践中她深深认识到: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就是要不断对教育理论进行实践和对教育实践进行研究,走“科研兴教”之路。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几年来撰写的教育论文多次在区区教师论文评比中获奖。2002年所带的初二(7)班在区统考中,各科成绩各列年级第一;2003年,所带的初三(7)班在区统考中英语成绩超过区平均,名列年级第一。

学生在她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她深爱着她的学生,她的爱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熹阳。她的班级团结、和谐、进取,她所带的班,在2002年,获得区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她喜欢把新的教育理念和科技手段运用于教学中。2001年,她首次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地理教学,在学校引起不小震动;2002年她在区区首次进行了地理课堂双语教学的尝试,并整合了多媒体技术,在区级公开课上成功地进行了展示,为我区双语教学的探索提供了范例。她就是我镇中学一位普通的老师,刘亚谊。她表示一定要用自己的智慧、青春和热情去浇灌祖国的花朵,用双手去托起明天的太阳。范菊花(我镇中学)

时光飞逝,转眼间范菊花老师已在我镇中学从教二十年了。记得从踏上讲坛的那一刻起,她就立志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奉献一切。“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她的教育准则。工作中,她孜孜不倦地学习教育理论,钻研教材,每堂课都上得生动而又充实。她真心实意地关爱每一位学生,用爱去激励他们,用爱去感染他们。为此,她家访的足迹遍布了我镇镇的每一个角落。真心的付出得到了学校师生的肯定,01、02学她都被评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作为教研组长,深感重任在肩。她精心组织全体英语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反思课堂教学。同时她大胆创意,革新教研活动,使各位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真正能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仅如此,生活中,范老师想人所想,急人所急,待人真切。在范老师的带领下,英语组很快成为了一个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集体。在2002学毕业考中,英语成绩名列全区第九,使学校的英语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03学她又担任起初三年级组长,她和全体组员一起,共同努力、知难而上、不负众望,本次期中考试,初三的整体实力再次名列前茅。

“虽然以往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想,成绩与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我镇教育的蓬勃发展将激励我不断进娶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为我镇教育事业多作贡献”,这就是一个普通人民教师的真情告白。陶伟红(我镇中学)

陶伟红老师于1987年踏上教师工作岗位,回顾近16年的工作,她由衷地说:“作为教师,学习、研究、奉献是我成长的基础,作为学校中层干部,我尽心尽力尽责地参与学校管理,做好校长的助手,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她一直担任英语教学工作,努力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工作总结《三年教育改革工作总结》。她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她注重方法的传授,课堂里,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自学的本领,以此来带动学生竞争学习。历年来,她的教育教学成绩总是排在前列。在工作中,她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严于律己,刻苦学习,真诚待人,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使我镇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她上任伊始就对教导处的工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并根据学校实际,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了各种教学常规和教学管理制度。不仅如此,她还注重过程管理,抓细、抓实常规工作,注重激励机制。近年来,我镇中学所取得的办学成果,这里也有她的一份贡献。

除了教导处工作,她还担任了学校女工干部工作。尽管很繁忙,每天起早摸黑、一年四季总是忙忙碌碌,几乎没有休息日,但她毫无怨言——。

“选择了教师职业,也许有人会觉得遗憾。但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我想,既然已经选择了脚下的这条人生之路,我将一如既往,奋然而行”。黄燕(我镇中学)

我镇中学黄燕老师说:“我热爱教师职业,她不仅是我的职业,更是我的事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最高行为准则。工作中,她每年积极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今年她还担任了初二年级组长,初二和初三两个年级四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面对繁重忙碌的工作,她没有退缩,而是排除困难,一如既往。在教学中她勇于创新,掌握科学的方法,实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潜能。近几年,她所带的物理学科成绩在区内同类学校中一直遥遥领先。2000年以来,她还先后辅导多位同学,他们均获得了区物理竞赛奖项,其中有3人还作为区区学生代表参加了市复赛。

教师必须提高业务水平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她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现正参与区级重点课题“我镇中学《学会选择,自我调节,主动发展》校风建设”的实践和研究。2002年《浅议情感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一文通过区级课题鉴定。《激发物理兴趣,搞好初中物理教学》一文入讯教育科研》。2002年,在学校中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她的多媒体教学公开课获得第二名,本节多媒体课件在2003年6月第三届区区教师电脑设计与制作评比中获二等奖。

“我镇为我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作为我镇的教师,我更应为了我镇的教育事业挥洒青春”,黄燕老师依旧如是说。戴文伟(我镇中学)

生于我镇、长于我镇、现于我镇中学工作的戴文伟老师踏上工作岗位已有8个年头。8年来感悟着我镇的乡土气息,目睹着我镇经济的腾飞,作为体育教研组长,他积极投入到改革大潮中,带领组员不断开拓创新。对初中体育学科,他有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他熟悉初中体育教材,善于正确把握分析处理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全面掌握初中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及时掌握体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因此,教法生动活泼,效果显著骄人。

他积极参加校公开课、研究课,参加校区级科研课题的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02学校考评小组鉴定考核为优。所撰写的《影响农村中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及对策》一文送区职称评审小组鉴定为b级。

他不断吸取他人先进的训练技术,在训练中总结经验,经过不断的努力,校田径队在区中运会上每年都保持在一流的水平:01年区团体第三名,02年区团体第一名,03年区团体第三名。在篮球比赛中:01年女子篮球获第三名,02年女子篮球获第一名、男子篮球获第三名,03年男子篮球比赛取得了亚军的好成绩。还有足球、踢跳、长跑等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1学年,我镇中学被评为区区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试行办法先进单位,续写了我校体育传统学校的优良历史。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他的座右铭。倪萍(市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

倪萍老师,由安徽省引进至市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任教,现任学校外语教研组组长。倪萍老师处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带领全组老师认真学习和领会“二期课改”精神,迅速转变观念,以较快的速度适应市的新教材和教育教学方法(因学校大多数老师系从外地引进),并尽力把外地和市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她善于发现并充分发挥全组老师的优点,依靠集体力量,想方设法改进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过去一年中,她率领全组老师在全校组织了多次英语活动。2003年11月,组织了区区首家面向全区学校的英语节,区区十三所高中和部分初中英语教师九十余人前来观摩学习,英语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经过全体英语老师的辛勤努力,在2002学年全区统考中(区二中、一中未参加),学校英语及格率为全区第4名,平均分数为第5名。

倪萍老师爱岗敬业,具有无私奉献精神,来校一年多,几乎每天提前上班,推迟下班,生病也从不请假。倪萍老师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教学经验丰富,在工作中谦虚谨慎,乐于向年轻教师无私传授教学经验,促使外语教研组形成互帮互学、积极研讨的良好氛围。在学校开办以来过去的两个学期中,她均被评选为校先进教师,其带领的外语教研组也被评为全校唯一先进教研组。

陈亚杰(市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陈亚杰老师,2002年8月,由我镇中学调入市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现任教导助理,兼高一年级组长。

陈亚杰是这样一位可敬老师,当她教的学生因病住进了医院时,一定会买些慰问品亲自去医院探望学生;她利用家访与家长沟通,利用双休日和晚上骑着自行车,足迹遍布我镇镇的每一个村落,她去过她的每一个学生的家中。

陈亚杰老师辛勤努力,三年来硕果累累,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教研方面,她时刻不忘教研指导教学实践,年年有教研课题,写出了《浅谈写作材料的积累—一次统考后的思考》、《教师的素质可以点燃学生的兴趣》、《老调新谈话“仿写”》等论文,分别获得区级二等奖和校级一等奖。学生评价“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她是全校最高分的得主。

培养青年教师方面也做得很出色,经常听课、评课,给予指导,在她的关心帮助下,她曾带教的一位青年教师,由于进步显著,任教一年就被学校任命为初一年级组长,现担任初三毕业班教学工作,并成为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陈亚杰凭着人格的魅力被学生评为“最喜欢的老师”;凭着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受到校领导的信赖;凭着为人师表、以德立身被授予“大江杯园丁奖”的荣誉;凭着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凭着诚实守信,深受差生的广泛拥戴;凭着对党的忠诚,一心为学生着想,被评为我镇镇“十佳”优秀党员。李梅(我镇小学)

一个青年教师要像初升的太阳,炫丽但不刺眼,夺目却不逼人。李梅,三尺讲台是她从小的愿望,如今她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爱,为我镇的教育事业尽着自己的力量。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二期课改精神的深入,她将教学新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提高了四十分钟的课堂效率,受到了同学的喜欢。课堂效率提高了,班级成绩也随着上升,真正做到了减负增效。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她始终遵循着一个宗旨,“让每个同学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每一个同学”。她用教师自身素养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与学生走得很近。面对行为参差不齐的学生,她始终积极地挖掘他们心灵的闪光点,使其产生向上向善的动力。她所带班级,班风,学风积极向上,是一个很有凝聚力的集体。面对行为偏差的同学,她抓住每一个感化的契机,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使用多种鼓励方法,激发积极性,最终是“水到渠成”。

她善于对自己进行总结与反思,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她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撰写了不少反思和经验总结。她还指导学生参加区“祖国语文美”朗诵比赛获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市市小学生“我爱我家”征文比赛获二等奖。

李梅老师正在教育道路上不断进取,与时俱进,为我镇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李萍(我镇小学)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李萍为自己所选择的事业而骄傲,她在教育的沃土上执着地耕耘。三尺讲台,有她的梦想,有她的收获。

在这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努力学习,大胆实践,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教育教学成绩得到同行、领导的好评。

“求真务实,严谨自律”是她一贯的工作态度。一切以学校为重,一切为学生为重,尽心尽力地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无论是怎样枯燥的知识,她都想方设法让它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无论资质如何欠缺的孩子,她都不轻视,不冷落,让学生感受师爱,为他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体验成功的快乐。因为她坚信爱是开启知识之门的金钥匙。

几年来,她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手段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经过不断的努力,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成绩名列前茅。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李萍老师平时坚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在知识、能力、师德等各方面不断有所进步,教育教研能力不断提高。教研活动中走在前列,教学公开课得到同行肯定,科研论文、经验总结在区、校级课题评比中多次获奖。

“淡泊明志,甘为人梯”是她的生活哲言。她信奉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沈萍(我镇小学)

当充满童趣的英语儿歌与朗朗书声在校园中回荡时,沈萍老师总在讲台前微微地笑,像个天真的孩子。

二期课改中牛津英语在全市的普及与其他学科相比都要快,势必对每一位外语教师来说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她在默默地思考,大胆实践,探索着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勤思考,善讨论,深钻研,使每一堂课都给人以新鲜、快乐的感觉。

课堂中,她善于抓住学生的心,力求提高每堂课的学习效率。她激励情意,提高小学生英语的兴趣,能促进学生全身心地积极主动地投入,特别是在相互交流的活动中,她注重从学生心理特征出发,注意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交叉进行,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有效性,语言功能与主题内容有机地结合,常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促进他们内在潜能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双向性和互动性。

课堂外,她乐于与学生亲切交流,学生会把心里话、悄悄话告诉她。对待班级后进生,她也能做到游刃有余,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教育,在她所任教的班级中,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对自己,她总是提出更高要求,永不松懈,具有很强上进心。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进行专升本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在参加的区区骨干班培训中,她虚心钻研,积极上课,发表论文,体验心得,出谋划策,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肯定。张国英(我镇小学)

张国英教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切身的感受是教师工作苦中有乐,最大的收获是桃李满天下。

她1986年从安亭师范毕业至今,她特别重视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她所教班级多次被评为文明班级,流动红旗更是周周不缺。01、02学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并于1993年荣获区县园丁奖。

她每天早出晚归,无怨无悔,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爱心滋润学生心田。学生和事业永远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至于无暇顾及自己的女儿。她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学生的尊重、热爱、关心。

随着时代的前进,她不忘为自己充电。她参加了大专学历进修,于1999年底正式毕业,她还参加了计算机、多媒体的培训,掌握了一定的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平时经常翻阅各种教学资料,为自己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打下了基矗

十八年来,她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课前特别注重教材分析和教案编写,课堂上,她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给学生一个能充分发展自我的天地。课后注重补缺拉差工作,耐心细致。历年来,她所教班级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她承担的公开课得到了同行的好评,教学之余,她注重经验的总结和积累,撰写了一些论文,曾在《九霄教苑》发表。回忆过去,展望未来,面对成绩,她都一如既往地辛勤工作着。张平(我镇小学)张平,一个辛勤耕耘在农村教育园地里的普通教师。他,没有豪言壮语,平凡中孕育着伟大;他,没有惊人之举,全凭一颗赤诚火热之心给人以温暖;他,没有马良神笔,却用行动在人生道路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作为一名教师,他钟爱自己的教育事业。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在党旗下的庄严宣誓,是他对党的事业的郑重承诺。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他,要当好一名小学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心,热爱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他不断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与研究,总结出了“激发兴趣,重视自学,教会方法,扎实训练”的十六字上课要领,和“学、议、讲、练”四字课堂教学模式,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由于他的不懈努力,教学成绩几乎全是年级第一,所带教研组也总是位列农村学校前茅。

张平老师不懈地追求,换来了一个又一个光环,99年荣获区区园丁奖,01年4月获区“时代的先锋,民族的希望”建党八十周年征文比赛一等奖,01年7月获镇优秀共产党员,01年9月获市市园丁奖,01年6月获市市教育报刊总社颁发的“读报用报优秀指导教师”称号,02年6月获教育局“今天怎样做党员教师”征文比赛二等奖。

十几年来,张平老师用他的心血与汗水,时间与艰辛,在这平凡而又伟大的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执着追求着。邵秀凤(我镇小学)

邵秀凤老师爱教师这一行,她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勤勤恳恳工作无怨无悔。

在教学中她努力调动和利用各种因素,让课堂成为每一个儿童能自主活动于其中的广阔的“信息潮和“心理潮。她尤其注重合作教学,营造师生间、生生间开放互动的交流氛围。她还经常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表演,进行创造性的语言训练。多年来,她始终保持教学成绩名列年级前茅。

作为一名中队辅导员,她把中队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高涨,也带动了班级的各方面的工作,班级几乎每星期能拿到流动红旗,所带中队也年年获优秀队集体的称号。八九年起她担任语文教研组长,她重点抓教师的备课、上课与教学质量的监控。近几年来,她所带的教研组的教学成绩在片里始终名列前茅。几年来,她先后指导、培养了四名新教师、实习教师,如今她们都已成为区、校教学骨干。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她也不忘及时丰富自己,在大专班学习期间成绩优秀,被评为优秀学员,二次拿到了二等奖。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翻阅各种教学资料,不断总结经验,研究教法。

面对成绩,她没有止步,一如既往地辛勤工作着。她无怨于最初的选择,更无悔于现在的付出,因为她爱她的学生,她爱她的工作。周昊(我镇小学)

周昊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校级领导干部,其感受最深的是“因耕耘而芬芳,因奉献而充实”。正因为对教师这一岗位的执着、痴迷,多年来,他先后被评为区新长征突击手,荣获区区“园丁奖”、“市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他所分管的工作历年来在区里考核名列前茅。这些成绩和荣誉是他来自对事业的忠诚和追求。

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始终从严要求自己,做到自重、自盛自警、自励,多作贡献,少谈条件。他分管的工作条线众多、繁琐。就德育和少先队工作已是包罗万象,另外学校卫生工作,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但不管是份内还是份外的事,只要他能力所及从不说“不”。每天的常规工作,学生的行为规范训练等一样都不落下。定期对各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开展各类检查评比,结合时事积极组织有益活动都一一落实。他善于学习,研究理论,工作再忙,他都要挤出时间翻阅各种教育杂志和各类教育、管理书籍,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水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通过考察,他写了许多考察报告,多篇论文在区内交流和发表。

回顾这几年的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但他始终坚信“年华不能虚度,青春不能没有光芒”。在遇到困难和曲折时要讲精神。“不待扬鞭自奋蹄”,他愿驰骋在教育这一块沃土上,为我镇教育事业的腾飞贡献出他应有的一切!赵贵宝(我镇小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是一位普通教育工作者,我镇小学的赵贵宝老师常讲的一句话。一名默默从事了十几年教育工作的园叮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深受学生的爱戴;他以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探索着永远神圣的教育事业。他热爱着自己的教育事业,他更热爱着自己的学生。他教育学生“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他不断地探索教学方法,在教学的前沿阵地不断地改革、研究与实践。他上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思想、观念上,努力探索创新教育的研究。现在他还在市师范大学自学教育学专业。赵老师还十分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他认为,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让学生的学习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他的教学目的,也是学生爱学的源泉。

他待人诚恳,为人正直,深受领导、长辈和同事的好评。他处事雷厉风行,工作勤勤恳恳,在十几年的教育工作中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他的教学成绩与教学能力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他多次被评为镇先进教育工件者和区优秀园丁奖。他的一位学生对他说:“赵老师,你是我在学习生涯中碰到的上课最风趣的一位老师,我最喜欢听你的课,我喜欢数学也是从你开始的。”听到这样的评价,赵老师深情地笑了。学生的成功就是他最大的成就,也是他最欣慰的时候。戚凤(我镇小学)戚凤,在我镇小学这方园土中默默耕耘了十六个春秋。她将每一个孩子都看作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独立的人,她尊重、理解、关爱他们。在学生心目中,她既是严师又是益友。许多调皮顽劣的学生在她的指导下转变了人生观,端正了态度、树立了信心。她以良好的师德、师品在学生中树立了威信;以丰富的学识,才智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她钻研教学,成效显著。她具有很强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和创新意识,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校教师教案编写活动中,在区区“勤工俭学”杯教学评比中,她均获一等奖。她多次参加区、校组织的语文优质课的示范教学和有关教学课题的研讨,在全区有较高的声誉。她所带的班级,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但几乎每年都名列前茅。

她不仅教学出色,而且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1年撰写的论文《培养探究意识提高作文能力》获校论文竞赛优胜奖,获区三等奖。2001年10月,她独自承担的《关于小学生尝试“专题研究”的探索》被立项为市级课题。作为区教学能手,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研究中心组成员,她热心帮助教研组成员,创设积极和谐的探讨氛围,使所带教研组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严谨精湛的教学艺术,勇于探索的工作作风使她受到交口称赞。我们相信,她定能在教育这一片沃土中再创高峰。沈锦德(我镇成校)

强烈的事业心,神圣的使命感,推动着沈锦德校长搞好成人育的坚定步伐。自2000年担任成人学校校长以来,他兢兢业业,扎实工作,追求探索,开拓创新,短短3年,我镇成校便焕然一新,荣获了区区成人教育“校容,校貌一流,办班数量一流,办学质量一流”的殊荣,为我镇的成人教育的兴旺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年以来,他带领全校教职工更新观念,立足实地,拓宽办学渠道,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他多方协调,成立了市市大江职业学校我镇分校,并先后与市大学,市市郊党校,区电大等学校联合开办大专,本科自考班。于此同时,开办了家政服务,会计上岗证,电工,信息技术等培训班,为下岗人员,4050人员再就业创造了条件。现代教育硬件、软件建设必须同步,协调发展。沈锦德同志深知硬件建设的重要性,三年中,他积极筹措资金,努力改变办学条件。一方面,进行硬件建设,另一方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四季常青、鸟语花香。

向管理要质量,是他的一个工作重点。他提出了“热情、真心、耐心、细致、周到的管理服务”的理念。由于管理服务的到位,大大的促发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几年来,各类进修培训的出席率、合格率均达到80﹪以上,为我镇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的事业任重道远。他轻轻吟说着,思考着„„ 张蓟(我镇幼儿园)

张蓟,一名普通的幼儿园教师,她却深深地爱着每个孩子,而孩子们也给她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为她的生命注入了永不停息的爱的源泉。教育是爱的艺术,它需要老师用真心和真情去耕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张老师结合“二期”课改精神,关注孩子的兴趣;重视孩子的需要;聆听孩子的心声;观察孩子的举动,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着力于培养孩子主动发展的能力,她组织的各类教学活动多年来一直受到区托幼办、教研室和同行的赞赏和认可。目前,她师拜市市特级教师李惠宜,共同研究幼儿美术教育,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一专多能型的、持续发展的幼儿园教师。身为教研组长的她,始终是教师们的“领头羊”。工作中,张老师总是尽其所能,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倾囊而出,帮助大家,使大家共同进步。生活上,她和大家是知心朋友,别人有了困难,她总是急人所急,把别人的事当成是自己的事。在教研活动中,不断改变教研模式,使每位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和“研”的重地。充分发挥教研组智囊团的作用。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她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同行的夸奖,孩子们的热爱,她所带领的大班教研组在2002年获得了区优秀教研组光荣称号。褚向红(我镇幼儿园)

褚向红老师是一个自主研究、自主活动的探索者。她把“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她在这方面的探索是成功的,其成果在区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中获得银奖。

在语言教学方面,她尝试着把电化教学运用到语言教学活动中,多次受到区教研室的好评,其研究成果被《教育与研究》杂志采用。在平时的工作中,她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使全组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她负责的课题,曾在区级课题评比中获得奖项。

本学期,她又参加了区“骨干教研组长”研训班,在学习和研讨的过程中,吸取姐妹园的优势,不断加强自身的反思能力,使理念逐步转换为自身的行为。她还利用休息日和假期,学习电脑等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合上时代的脉搏。她是教研组长,工作上事事带头,做好榜样;生活中,关心身边的每一位同事。对于新教师,她耐心带教,悉心指点,以使她们快速的成长。在她的带领下,2000年教研组获得区优秀教研组荣誉称号,而且还把她组织的教研活动拍成录像,在全区幼教系统内交流。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不断鞭策自己,才能取得不俗的成绩;只有不断的播种,才能有收获的明天。”这是她面对将来的人生选择。结束语:

我镇的教育改革经过冬的酝酿,春的播撒,夏的热忱,收获了金秋的硕果。岁月嬗递,季节循环,我镇的教育事业正在创造一重重新的天地,正在迈向一个个新的世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改革是富国强民之路,改革是富民强镇之途,改革如箭在弦,势在必行。我镇的教育改革犹如一艘远程的航船,直挂云帆,乘风破浪,必将驶向胜利理想的光辉彼岸。

第五篇:教育改革工作总结(最终版)

相关总结范文:《 廉洁从政准则 总结 》《 办事处经理岗位职责 》《 领导干部个人鉴定 》《 幼儿园自查自纠报告 》《 土地出让合同范本 》

我县几年的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和兄弟县、县相比,特别是与全国教育改革的形势发展相比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改革中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我们将坚持改革不动摇,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以及全市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加大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力度,以更新更好的体制来推动和促进教育的更快更大的发展,为我县及至全市的基础教育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坚持实行学校校长负责制下的全员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我县于2000年5月正式启动以教职工全员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学校用人制度改革工作。并以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全日制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和省编办、原省委教育员会的实施意见为切入点,在全县中小学校全面辅开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1.严格编制管理,实行四定

2001年6月,我们对全县教职工底数进行摸底统计,一次性清退校雇临时工189人。于2002年底按省政府办公厅皖政办[2002]60号文件规定,编制**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重新核定和精简方案,并在省编办批复前,先行根据学校布局调整及岗、畈、湾、山县师生比情况,将县政府下达的总编制控制数分解到乡镇和学校,在全县公办中小学实行定编、定岗、定人、定责这四定管理新模式。为了强化编制管理推动改革开展,对在编不在岗人员进行了全面清理,注销了擅自离岗外出的58名教师的编制。针对乡镇中心小学超编,边远和条件差的村级小学严重缺编的状况,为解决这个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教育教学制约教育发展的顽症,我们在实施聘任制中,对中心小学实行严格的按编设岗,通过考核、测评,在编制数内聘任教师,落聘教师全部下到缺编的村小任教。几年来,我县共有44名原中心小学教师落聘后被安排到村小任教。这一做法有效推动了全县的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工作的开展。2.制定改革方案,实行四制

2002年秋季,我县在全面推行以教职工全员聘任为主要内容的学校用人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根据市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学校用人制度改革的要求和部署,紧密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报经县政府批准,并以政府办文件(金政办[2002]67号)下发至各乡镇和学校。依照这个实施意见,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按四制要求,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积极推行校内结构工资制。各中小学在规定的编制数内,根据学校工作需要设定各类工作岗位,并按教学、行管、工勤岗位分别制定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考核办法。教职工根据自身情况自荐竞岗,学校按照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的原则,根据个人申请、岗位设置情况和上岗条件,由领导班子和班主任初步提出岗位人选,校长在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后确定各岗位聘任人员。对受聘的教职工,学校采取领导考核、学生评议、教师互评相结合,平时考核和学期、学年总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严格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对落聘教师实行安排到其他偏远缺编学校应聘、校内转岗或待岗学习。几年来,我县中小学共有98名教职工落聘,133人转岗,两项累计占全县教职工总数的4%。

二、改革干部任用制度,实行学校管理干部聘任制 在全面推行学校教职工全员聘任的同时,为加强对中小学领导干部的管理,破除干部终身制,建立能上能下,选贤用优的新的干部任用机制,我们制定下发了《**县实行学校管理干部聘任制办法》,聘任范围和对象起初定为直属学校中层干部和城县小学领导班子,2003年,我们根据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将聘任范围和对象又扩大到乡镇中心学校、中心小学和初中校长。我局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的划分,于2001年开始,在全市率先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干部一律实行聘任任期制。学校管理干部聘任制办法对聘任干部的职数、聘任程序、聘期及考核、续聘与辞聘都作了明确的规定。3年来,我们通过民主测评、组织考核,聘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教师担任学校领导干部,少数管理工作不力的校长、主任被新的干部管理体制所淘汰。另外,我们还在六安五中实行了公开选聘校长的大胆、有益的尝试。2002年夏,随着我县农村税费改革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进一步理顺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摆上工作议程,我们在认真调研和汲取兄弟县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全县19个乡镇教办进行了全面考察和考核,撤销了教办,一次性精减乡镇教育管理人员30名,全部充实到农村学校教学第一线,开始推行乡镇中心校管理模式。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打破了干部终身制,建立了能上能下、选贤用优的新的学校干部任用体制。同时,按照省、市有关规定,统一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机构设置和干部职数,精减了不必要的机构,精干了管理干部队伍,充实了教学力量。

三、改革用人和分配制度,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1.建立市场用人机制,改革教师流动调配方法

彻底改变教育用人制度,严把新教师入口关。2001年以来,我县教育用人坚持实行人才市场择优招聘录用、面向社会公开 考试选聘、合同管理的市场用人机制。高中教师由学校在编制内按学科需求申报,学校组织学科考核评议组通过笔试、面试择优在应届师范教育类本科毕业生中以签订就业协议的方式招聘录用;初中、小学教师由乡镇在编制内按学科需求及编制余缺情况申报,具体定岗到校。县教育局面向社会在符合教师资格条件的人员中组织公开选聘考试,依据个人成绩和公布的岗位,按照高考录取的办法,一步录取到学校,同时规定相应的服务期。3年来,我县按照上述方法补充中小学新教师250多名。由于实行编制内按实际需求采取市场用人的机制补充新教师做法,不仅引入岗位竞争机制提高了教师队伍的质量,也使农村偏远学校的教师得到及时补充和相对稳定。在县内教师流动调配上,我县一直坚持实行新教师服务期制度和顺向流动调整编制余缺的做法。针对农村教师调往城县学校的人情、关系和方方面面干涉带来的压力,县教育局2002年采取了城县学校考试选调教师的做法。选调考试分笔试、面试,由县教育局从外县聘请专家阅卷、评议,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既保证了调入城县学校的教师质量,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教育用人制度的改革,不仅打破了人事调配的会议研究,领导决定的陈旧模式,基本杜绝了教育人事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同时也为建立教育人才市场、完善教育用人机制积累了经验。2.全面推行校内结构工资制

改革初期,我县少数学校虽然实行了校内结构工资制,但由于当时县财政困难,乡镇教师职务补贴工资没有兑现,医疗保险没有落实,教师的分配档次也就没有真正拉开,多数学校在报酬方面存在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问题,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影响了改革向纵深发展。2003年底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上述两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为改变这一状况,县教育局向县政府提出了深化改革,全面推行校内结构工资,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建议。经县政府同意后,于2004年4月份起,城乡所有教职工的30%津贴不再打入个人工资卡,而是由财政局按月直接拨到直属学校及乡镇教育专户;乡镇中心学校对所属初中、小学申报的教职工考核情况及分配方案进行审核后,再将所需金额下拨到学校;各学校依据有关文件规定,将30%津贴纳入校内结构工资,根据教职工的工作量及考核、考勤、考绩情况,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进行重新分配,分配差距每月最多的数百元,最少的也有几十元。由于拉开了分配档次,打破了旧的分配办法,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调动和激励。

通过对教育内部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强化了教职工的岗位意识、竞争意识,学校初步建立起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竞争激励机制,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学校出现了教师争当班主任、争当代课、抢着代主课的新气象。校长不再整天被琐事缠身,能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抓大事要事,教导主任不再为分课难犯愁,学校各项工作比内改前有了明显进步。近几年来,我县各级各类学校争创工作进展顺利、新课程改革得以稳步实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提升等,都与改革教育内部管理制度分不开的。

下载莆田市2011年度教育改革试点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莆田市2011年度教育改革试点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教育改革工作总结

    第一篇:s0100三年来我镇教育的发展概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区,经济、社会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注重人才为本,教育为基矗我镇镇党委、政府站在历史发展的......

    三年教育改革工作总结

    第一篇:s0100三年来我镇教育的发展概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区,经济、社会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注重人才为本,教育为基矗我镇镇党委、政府站在历史发展......

    试点工作总结

    通过试点工作,我们基本建立了顺风物流的标准体系,明确了制定标准体系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体系运行的要求,吸取了运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1、标准的制订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社......

    双山中心小学小班化教育改革试点三年发展规划

    双山中心小学小班化教育改革试点三年发展规划 (2013学年—2015学年) 第一部分 概况与背景 一、学校基本情况 双山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位于双山街道办事处贺套村,学校占地23200......

    莆田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工作总结(★)

    2005年莆田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工作总结2005年我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在......

    三年教育改革工作总结5篇

    第一篇:三年来我镇教育的发展概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区,经济、社会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注重人才为本,教育为基础。我镇镇党委、政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

    小学新课程教育改革工作总结

    小学新课程教育改革工作总结 20XX年秋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我校领导以满腔的热情,科学 的态度,引领全校教师在课改的舞台上扮演角色,在课改的浪潮中努力探索,不 断实践,......

    学院教育改革创新工作总结

    学院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工作总结 我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完善制度、提高质量、科教结合、支撑创新、适应需求、引领未来”为基本思路,根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