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5篇)

时间:2019-05-15 10:5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在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在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全省基础教育课改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市前一阶段课改情况,在深化义务教育课改实验的基础上,重点部署全面启动普通高中课改实验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化发展。下面围绕会议主题谈

三点意见。

一、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我市今后课改实验的主要任务

今年2月,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在中山市召开。会上,宋海副省长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我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强调基础教育要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积极推进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省教育厅郑德涛厅长在分析了我省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后指出,基础教育发展到当前这个新阶段,主要任务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工作重点要从强调“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转移到“两高”(高水平、高质量)上来育民副厅长在总结会议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重点要做到“七抓七促”,即抓“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促农村教育发展;抓布局调整,促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抓办学体制创新,促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抓信息技术教育,促教育跨越式发展;抓教学改革,促教与学方式转变;抓队伍建设,促教师专业成长;抓评价考试改革,促学生全面发展。

这次省课改工作会议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明确了新发展观对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要充分认识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与使命。我省率先发展、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继续发挥排头兵作用。是党中央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是胡锦涛总书记寄予我们的厚望。广东要发展,既要依靠人的发展,也要努力实现人的发展。因此要牢固树立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思想,推动基础教育跨上新台阶。要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学生全面发展,老师终身发。二是明确了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目标,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上来。2007年,全省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努力争取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10年,全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三是明确了以课改为抓手深化素质教育的策略。认真总结经验,继续深化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全面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近三年来,我市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工作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全市统筹协调,局部先行试点,分步全面跟进,各区自主实验,工作各具特色。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课改实验起步早,推进快。2001年,南山区成为首批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我市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工作正式启动。2002年,福田区、罗湖区和盐田区成为广东省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年,宝安区和龙岗区也加入了省级课改实验区行列。全市参加实验的中小学校共计545所,为中小学校总数的99;参加实验的学生共有21.3万多人,其中小学生13.9万多人,初中生7.4万多人;参加实验并接受培训的中小学教师近2万人。我市不仅先行开展课改实验,而且三年迈出三大步,成为全省第一个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课改实验的大中城市。

二是市、区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课改工作,做到有领导机构,有专项经费,有系统培训,有实施策略。市、区两级均成立了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区课改领导小组大都由分管副区长担任组长,并定期研究课改工作。课程改革对于广大师生来说是新事物,对于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和管理者来说也是全新的工作,为了亲身感受课改,了解实情,市局领导和分管副局长、各区政府的分管领导、各区教育局的局长们多次深入课堂听课,并与师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对课改的感受和看法,解决课改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我们还要求有关业务处室和教科研人员要沉下去,做好听课评课工作,对课改工作进行具体指导。为了保障课改实验顺利推进,市、区财政都安排了课改实验专项经费。课改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形成了市、区、校三级课改师资培训体系。为了抓住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关健环节,突破工作重点和难点,省、市、区三级上下协调,通力合作,共同攻关。例如,为了突破考试评价这一难点,省厅刘育民副厅长多次带领有关处室人员和专家来深调研,特别对南山区制定《****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方案》、《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定方案》等课改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省的有关方案。我局全力支持南山区课程改革工作,放手放权,积极指导,分管副局长和有关职能处室多次到南山区进行专题调研,全程参与和指导南山区初中课改年级的中考中招改革工作。当前,我市高中课改培训已经启动,其中福田在3月底完成了高中教师新

课改培训已经启动,其中福田区在3月底完成了高中教师新课程第一轮培训,定安区还将中学校长和部分教师分批送到清华大学、北师大等高校进行培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区教育局的局长们主动认真地参加了高中课改培训。这一点非常可贵,也非常必要。《孙子兵法》上说:“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败,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任,则军士颖矣。”这个道理大

家是懂的。

三是注重专业引领,加强区际交流。为了加强对课改实验工作的指导,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经常聘请全国和省内有关.专家来深指导课改工作,培训课改骨干,使我市课改工作始终站在全国课改实验的前沿。同时,我市积极组织开展区际课改交流活动,搭建起课改实验梯级推进、资源共享、成果共享、互通互动的平台。

四是全市统一部署,各区自成特色。南山区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师资培训,培养锻炼了一大批课程改革的“挂牌教师”、专家型校长;总结提出了集体备课、案例研讨、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等校本教研方式;大胆进行综合课程、活动课程研究,提出了有关教学范式。该区的课改经验,受到了教育部、省教育厅以及全国各地课改实验区、学校参观者的肯定。福田区、罗湖区和盐田区在课程管理、教师培训、教学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宝安区和龙岗区虽然启动在后,但注意早接触,早研究、早准备、管理到位,培训到位,推进力度大。市教育局直属各学校积极推进课改实验,深圳中学作为全省试点单位,已经先期进行高中课改尝试,并在教育部举办的第一期“高中新课程改芏国家级研修班”上,介绍了有关实验情况。

最近,教育部已同意广东率先开展教育现代化的全面试验。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专门就此事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指出:教育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广东有能力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广东必须搞上去。我们要认真落实张德江书记的指示,把握难得的机遇,按照更新、更高的标准,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加快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

当前我市课改实验的主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全省基础教育课改工作会议和《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意见》的精神,继续深化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全面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努力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化发展。为此地,我们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意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二、深化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搞好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高中新课程更加注意人文精神培育和健全人格塑造。推进高中课改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什么样的人,始终是教育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多年来,特别是1999提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强调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也是解决一个培养人的问题。国务院最近批转了教育部《****-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一计划提出要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并强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如果说,整个课改是核心环节,那么,高中课改则是核心中的关键。在新时期,要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迫切要求在总结和深化义务教育课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高中新课程实验,把高中课改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

我市课改从试点到推行已经三年,总体情况不错,成效是明显的。说名实在话,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进课改,大家是不担心的,基本上没有升学应试的压力,广大校长和教师能够形成共识。但是高中教育不同,直接面临高考,有的校长担心课改会不会影响长学率,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忽视课改,淡化素质教育,还是搞应试教育那一套。继续深化义务教育课改,全面启动高中课改,必须首先进一步深化认识,把办学思想真正统一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上来。当前,我感到这个问题更加重要,更加迫切。

首先应当看到的是课改与加强教育是没有矛盾的。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颁发,这个意见突出强调四个方面:一是要切实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建设:二是要大力加强学生课余活动主阵地建设;四是要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教育部年初也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提出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为重点,大力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并陆续颁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关于在中小学进一步开展诚信教育的通知》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这些文件精神都把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核心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大家都知道“马加爵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令人震惊,令人反思。李鸿忠市长高度关注,就教育系统如何从这一事件进行深刻反思,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如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作了明确的指示,强调小成功靠小智慧,大成功靠重德,要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做人格健全的人,阳光的人。我认为“马加爵事件”这一悲剧不是偶然的,它暴露的问题不单是大学教育阶段,可追溯到中小学教育阶段;不单是学校教育问题,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值得反思;不单是文化知识教育问题,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值得反思;不单是文化知识教育问题,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健全教育问题,说到底是素质教育问题。中小学教育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全而实施素质教育比任何一个阶段都重要。高中新课程加大人文学科课程分量,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是新课程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启动高中课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不言而喻了。

(二)高中新课程更加强调学会学习,推进高中课改有利于学生今后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对教育而言,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通过教育内容、方法等各项改革,促进不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离不开学习。古人有云:“少而好学,如日出太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道出了学无止境的哲理。列宁曾经说过,我们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我们党三代领导人曾多次强调要大兴学习这风,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确,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学习至关重要。在现代社会,学习莘不是在校学习的“专利”,它贯穿人生始终,伴随人的一生,所以我们要致力于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处处都能学习、人人都能学习的型城市。

高中教育面临双重任务,一方面为高等教育输送合格生源,另一方面为社会输送合格劳动者。无论是上大学深造,还是进入社会直接参与现代化建设,学习都很重要,学习方法更加重要。教育实践表明,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高中教育非常关键。所以,高中新课程尤其重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目的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为将来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大家知道,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课堂学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基本处于一种 被动接受的状态,老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争取好的考试分数。“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提醒生“注意听”,家长也嘱咐学生“上课要用心听讲”。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法过于机械、呆板,忽视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而新课程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根本性变革,不公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从而带来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化,吴现学习方式多样化的选择,包括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实验性学习等。这些学习方式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倡导学生在学习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研究性学习是学习方式的一个生大突破。在研究性学习中,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不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老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就是从根本上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愿望的转弯,实现由“被动学”到“自主学”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师生双向良性互动,最终达到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培养。

(三)高中新课程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高中课改有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影响的决定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很多、包括环境、资源、经济、市场、技术等等,但人的素质是决定性因素,也就是一个城市的素质功能建设,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和高科技城市,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具有知识、理论和科技创新能力,以及与之蜜切相关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熟练应用外语和国际交往的能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以教育为本。但是,传统课程一个突出弊病,就是过于注重对学生的书本知识灌输而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中新课程摒弃这一弊端,把学生创新精神和践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更加重视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推进高中课改,对于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领导,通力合作,把高中课改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实

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实验工作由于卢步早,推进快,难免存在各种问题。在这些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的情况下,高中阶段课改工作又全面展开,这样一来课改实验就战线更长,而更宽,难度更大了。课改实验是我市基础教育工作的大事,急事,难事,也是好事。是大事,就必须大力抓;是急事,就必须赶紧抓;是难事,就必须认真抓;是好事,就必须坚持抓。由于课改工作是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把它作为“一把手”工作和全局性工作,全力以赴抓好。

(一)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要发挥组织、领导、指导和服务功能,成为课改实验的指挥部和参谋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课改工作。所谓重视,主要是在人、财、物、制度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教育行政干部要熟悉课改,业务部门的同志要研究课改,课改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必须是课改的内行。教育局长要坚持深入课堂,带头听课;职能处室更要沉下去,钻进去,指好路,把好舵,服好务。

教育部门各处(科)室要加强协调,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此次课程改革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更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评价体系的改革、课程管理机制的改革等,是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课程改革,在整个基础教育改革中处于核心地位。课改工作涉及到教育督导、教育行政管理、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人事、计财、招生考试、电教、宣传等多个单位和部门,各级、各部门要从教育全局着眼,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落实课改工作的相关措施,完成课改任务。同时,还要注意转变或调整职能,明确职责和分工,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这里重点对几个与课改实施关系最密切的部门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基础教育管理部门要做好课改工作规划和阶段工作计划,在贯彻国家课改政策、建立课改制度、落实课改措施、加强课改统筹管理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要加强高中建设,调整高中布局和规模,加强调研,整合资源。目前我市有48所普高,其中公办高中30所,民办高中18所。以****年度的高一为例,公办高中一年级平均班额是10.5个,班级平均人数是47.9人;民办高中一年级平均班额4.8个,班级平均人数是38.9人。可见,要调整公办和民办高中的布局和规模,促使民办高中达到合理的规模,适应高中课改中的选修和分班教学的需求。

教学研究部门要把研究、指导和推进课程改革作为基本职能,尤其要通过课堂教学的研究,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处理好课改和高考工作的关系,做到课改和高考两不误。要按照国家关于中小学教材管理的规定,加强对教材选用和征订的管理,并牵头组织做好地方教材的编审工作。认真研究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做好导向。与招考办等部门合作研究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问题。

教师培训部门要关注课改实验教师的需要,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成长。要推进校本培训,加强实践性培训,重视研究性培训。抓紧做好有关规划,协调教师继续教育、教研、科研等部门的培训力量,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

教育科研部门要组织力量加强课程理论研究和课改信息搜集工作。基础教育的科研项目要向课改倾斜,或者单独设立课改科研项目。

人事部门要重视对教师编制的调查研究。最近,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了我市中小学机构编制问题,李鸿忠市长对教师编制问题非常关心,要求在执行国标和省标时,就高不就低,争取最好的结果。这就是给了我们最大的支持。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原来是按班级数来核定教职工编制,现在将以招生数作为核定编制的基数,新的编制标准整体上不可能突破国标,不可能增编。有的超编单位,还将面临压缩编制的问题,如果要维持现有的编制,就要靠发展,靠上规模来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事部门要根据课改需要研究用人机制改革,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在职称评定、名师评审、优秀教师评选等方面为课改提供支持,职称评定的专业设置要与课改配套,名师评审和优秀教师评选条件中要突出课改业绩。

计财部门要主动与财政部门沟通和协调,落实每年课改经费的下拨,要加强课改专项经费的预算和审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校长要率先垂范,担当课改实验的排头兵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课改实验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校长对课改的认识程度、参与程度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本校课改工作的质量。今后我们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校长的业绩,要把课改工作作为突出标准。

校长要带头学习课改理论。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高度重视课改。校长要教师、学生在课改中成长,自己首先要在课改中成长。

校长要带头参与课改实践。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校课改推进计划。要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认真研究解决教师在课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尽量减少繁琐低效的事务性劳动,确保教师备课和开展教研活动的时间。要创造性地制定适应课改的教育教学管理措施,开发、调配和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课改、研究课改和创新教学行为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业务素质等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这为全面推进课改准备了良好的师资储备。最近我了解到,推进课改,教师的学历层次、业务素质固然重要,但课改成功与否、成效如何,起决定作用的是敬业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没有学不会的东西,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把师德师风摆在第一位,根本在于要有爱心,有了爱心,就能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真诚、平等、融洽、关爱。特别是对那些经济有困难、家庭有缺陷、学业有障碍、心理有困惑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倾注更多的心血,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平等、温暖,如沐阳光,如沐春风,从而自尊、自爱、自强,健康地成长起来。今年是我市师德师风建设年,我们希望广大教师以此为契机,修身养性,博学笃行,以德治教,为人师表,无愧于人民教师光荣称号,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教师要争做教育创新的榜样。教育发展靠创新,课程改革靠创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也依赖于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课程改革给教师提供了展示才华、创新教学的空间,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切忌“穿新鞋走老路”。

今年,是我们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创建教育强市,加强机关作用和师德师风建设重要一年,有许多重要的工作要做。我们要善于分清缓急,统筹兼顾。课改实验工作是当前我市基础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大事,要纳入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整体工作中,科学规划,认真抓好。要抓紧做好有关调研工作,制定有关工作方案。要抓好启动高中阶段课程改革实验的工作,也要抓好深化义务教育阶段课改实验的工作以及两个阶段课改的衔接工作;要抓好高一年级的课改工作,也要抓好高

二、高三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好课改工作,也要抓好高考工作和中考中招改革工作;要抓好公办学校的课改工作,也要抓好民办学校的课改工作。

同志们,我们今年的教育工作任务特别重,时间特别紧,难度特别大,我们要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今天的会是在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到关键阶段召开的动员会,它对明确我市当前课程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下一阶段课程改革工作的目标和思路有着重要意义。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科学部署,精心组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团结协作,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全力推进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为我市基础教育向均衡化、优质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在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二篇: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全省基础教育课改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市前一阶段课改情况,在深化义务教育课改实验的基础上,重点部署全面启动普通高中课改实验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化发展。下面围绕会议主题谈三点意见。

一、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我市今后课改实验的主要任务今年2月,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在中山市召开。会上,宋海副省长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我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强调基础教育要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积极推进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省教育厅郑德涛厅长在分析了我省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后指出,基础教育发展到当前这个新阶段,主要任务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工作重点要从强调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转移到两高(高水平、高质量)上来育民副厅长在总结会议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重点要做到七抓七促,即抓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促农村教育发展;抓布局调整,促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抓办学体制创新,促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抓信息技术教育,促教育跨越式发展;抓教学改革,促教与学方式转变;抓队伍建设,促教师专业成长;抓评价考试改革,促学生全面发展。这次省课改工作会议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明确了新发展观对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要充分认识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与使命。我省率先发展、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继续发挥排头兵作用。是党中央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是胡锦涛总书记寄予我们的厚望。广东要发展,既要依靠人的发展,也要努力实现人的发展。因此要牢固树立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思想,推动基础教育跨上新台阶。要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学生全面发展,老师终身发。二是明确了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目标,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上来。20xx年,全省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努力争取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xx年,全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三是明确了以课改为抓手深化素质教育的策略。认真总结经验,继续深化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全面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近三年来,我市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工作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全市统筹协调,局部先行试点,分步全面跟进,各区自主实验,工作各具特色。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课改实验起步早,推进快。20xx年,南山区成为首批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我市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工作正式启动。20xx年,福田区、罗湖区和盐田区成为广东省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年,宝安区和龙岗区也加入了省级课改实验区行列。全市参加实验的中小学校共计545所,为中小学校总数的99;参加实验的学生共有21.3万多人,其中小学生13.9万多人,初中生7.4万多人;参加实验并接受培训的中小学教师近2万人。我市不仅先行开展课改实验,而且三年迈出三大步,成为全省第一个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课改实验的大中城市。二是市、区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课改工作,做到有领导机构,有专项经费,有系统培训,有实施策略。市、区两级均成立了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区课改领导小组大都由分管副区长担任组长,并定期研究课改工作。课程改革对于广大师生来说是新事物,对于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和管理者来说也是全新的工作,为了亲身感受课改,了解实情,市局领导和分管副局长、各区政府的分管领导、各区教育局的局长们多次深入课堂听课,并与师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对课改的感受和看法,解决课改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我们还要求有关业务处室和教科研人员要沉下去,做好听课评课工作,对课改工作进行具体指导。为了保障课改实验顺利推进,市、区财政都安排了课改实验专项经费。课改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形成了市、区、校三级课改师资培训体系。为了抓住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关健环节,突破工作重点和难点,省、市、区三级上下协调,通力合作,共同攻关。例如,为了突破考试评价这一难点,省厅刘育民副厅长多次带领有关处室人员和专家来深调研,特别对南山区制定《****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方案》、《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定方案》等课改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省的有关方案。我局全力支持南山区课程改革工作,放手放权,积极指导,分管副局长和有关职能处室多次到南山区进行专题调研,全程参与和指导南山区初中课改年级的中考中招改革工作。当前,我市高中课改培训已经启动,其中福田在3月底完成了高中教师新课改培训已经启动,其中福田区在3月底完成了高中教师新课程第一轮培训,定安区还将中学校长和部分教师分批送到清华大学、北师大等高校进行培训。

第三篇: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省教育厅以及全国各地课改实验区、学校参观者的肯定。福田区、罗湖区和盐田区在课程管理、教师培训、教学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宝安区和龙岗区虽然启动在后,但注意早接触,早研究、早准备、管理到位,培训到位,推进力度大。市教育局直属各学校积极推进课改实验,深圳中学作为全省试点单位,已经先期进行高中课改尝试,并在教育部举办的第一期”高中新课程改芏国家级研修班”上,介绍了有关实验情况。

最近,教育部已同意广东率先开展教育现代化的全面试验。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专门就此事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指出:教育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广东有能力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广东必须搞上去。我们要认真落实张德江书记的指示,把握难得的机遇,按照更新、更高的标准,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加快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

当前我市课改实验的主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全省基础教育课改工作会议和《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意见》的精神,继续深化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全面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努力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化发展。为此地,我们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意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二、深化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搞好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高中新课程更加注意人文精神培育和健全人格塑造。推进高中课改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什么样的人,始终是教育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多年来,特别是1999提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强调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也是解决一个培养人的问题。xx最近批转了教育部《****-~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一计划提出要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并强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如果说,整个课改是核心环节,那么,高中课改则是核心中的关键。在新时期,要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迫切要求在总结和深化义务教育课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高中新课程实验,把高中课改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

我市课改从试点到推行已经三年,总体情况不错,成效是明显的。说名实在话,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进课改,大家是不担心的,基本上没有升学应试的压力,广大校长和教师能够形成共识。但是高中教育不同,直接面临高考,有的校长担心课改会不会影响长学率,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忽视课改,淡化素质教育,还是搞应试教育那一套。继续深化义务教育课改,全面启动高中课改,必须首先进一步深化认识,把办学思想真正统一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上来。当前,我感到这个问题更加重要,更加迫切。

首先应当看到的是课改与加强教育是没有矛盾的。最近,《中共中央xx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颁发,这个意见突出强调四个方面:一是要切实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建设:二是要大力加强学生课余活动主阵地建设;四是要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教育部年初也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提出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为重点,大力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并陆续颁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关于在中小学进一步开展诚信教育的通知》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这些文件精神都把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核心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大家都知道”马加爵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令人震惊,令人反思。李鸿忠市长高度关注,就教育系统如何从这一事件进行深刻反思,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如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作了明确的指示,强调小成功靠小智慧,大成功靠重德,要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做人格健全的人,阳光的人。我认为”马加爵事件”这一悲剧不是偶然的,它暴露的问题不单是大学教育阶段,可追溯到中小学教育阶段;不单是学校教育问题,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值得反思;不单是文化知识教育问题,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值得反思;不单是文化知识教育问题,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健全教育问题,说到底是素质教育问题。中小学教育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全而实施素质教育比任何一个阶段都重要。高中新课程加大人文学科课程分量,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是新课程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启动高中课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不言而喻了。

(二)高中新课程更加强调学会学习,推进高中课改有利于学生今后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对教育而言,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通过教育内容、方法等各项改革,促进不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离不开学习。古人有云:”少而好学,如日出太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道出了学无止境的哲理。列宁曾经说过,我们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我们党三代领导人曾多次强调要大兴学习这风,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确,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学习至关重要。在现代社会,学习莘不是在校学习的”专利”,它贯穿人生始终,伴随人的一生,所以我们要致力于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处处都能学习、人人都能学习的型城市。

高中教育面临双重任务,一方面为高等教育输送合格生源,另一方面为社会输送合格劳动者。无论是上大学深造,还是进入社会直接参与现代化建设,学习都很重要,学习方法更加重要。教育实践表明,培养终身

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高中教育非常关键。所以,高中新课程尤其重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目的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为将来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矗大家知道,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课堂学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基本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老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争取好的考试分数。”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提醒生”注意听”,家长也嘱咐学生”上课要用心听讲”。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法过于机械、呆板,忽视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而新课程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根本性变革,不公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从而带来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化,吴现学习方式多样化的选择,包括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实验性学习等。这些学习方式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倡导学生在学习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研究性学习是学习方式的一个生大突破。在研究性学习中,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不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老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就是从根本上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愿望的转弯,实现由”被动学”到”自主学”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师生双向良性互动,最终达到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培养。

(三)高中新课程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高中课改有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影响的决定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很多、包括环境、资源、经济、市尝技术等等,但人的素质是决定性因素,也就是一个城市的素质功能建设,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和高科技城市,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具有知识、理论和科技创新能力,以及与之蜜切相关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熟练应用外语和国际交往的能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以教育为本。但是,传统课程一个突出弊病,就是过于注重对学生的书本知识灌输而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中新课程摒弃这一弊端,把学生创新精神和践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更加重视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推进高中课改,对于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领导,通力合作,把高中课改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实

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实验工作由于卢步早,推进快,难免存在各种问题。在这些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的情况下,高中阶段课改工作又全面展开,这样一来课改实验就战线更长,而更宽,难度更大了。课改实验是我市基础教育工作的大事,急事,难事,也是好事。是大事,就必须大力抓;是急事,就必须赶紧抓;是难事,就必须认真抓;是好事,就必须坚持抓。由于课改工作是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把它作为”一把手”工作和全局性工作,全力以赴抓好。

(一)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要发挥组织、领导、指导和服务功能,成为课改实验的指挥部和参谋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课改工作。所谓重视,主要是在人、财、物、制度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教育行政干部要熟悉课改,业务部门的同志要研究课改,课改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必须是课改的内行。教育局长要坚持深入课堂,带头听课;职能处室更要沉下去,钻进去,指好路,把好舵,服好务。

教育部门各处(科)室要加强协调,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此次课程改革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更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评价体系的改革、课程管理机制的改革等,是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课程改革,在整个基础教育改革中处于核心地位。课改工作涉及到教育督导、教育行政管理、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人事、计财、招生考试、电教、宣传等多个单位和部门,各级、各部门要从教育全局着眼,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落实课改工作的相关措施,完成课改任务。同时,还要注意转变或调整职能,明确职责和分工,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这里重点对几个与课改实施关系最密切的部门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基础教育管理部门要做好课改工作规划和阶段工作计划,在贯彻国家课改政策、建立课改制度、落实课改措施、加强课改统筹管理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要加强高中建设,调整高中布局和规模,加强调研,整合资源。目前我市有48所普高,其中公办高中30所,民办高中18所。以****的高一为例,公办高中一年级平均班额是10.5个,班级平均人数是47.9人;民办高中一年级平均班额4.8个,班级平均人数是38.9人。可见,要调整公办和民办高中的布局和规模,促使民办高中达到合理的规模,适应高中课改中的选修和分班教学的需求。

教学研究部门要把研究、指导和推进课程改革作为基本职能,尤其要通过课堂教学的研究,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处理好课改和高考工作的关系,做到课改和高考两不误。要按照国家关于中小学教材管理的规定,加强对教材选用和征订的管理,并牵头组织做好地方教材的编审工作。认真研究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做好导向。与招考办等部门合作研究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问题。

教师培训部门要关注课改实验教师的需要,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成长。要推进校本培训,加强实践性培训,重视研究性培训。抓紧做好有关规划,协调教师继续教育、教研、科研等部门的培训力量,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

教育科研部门要组织力量加强课程理论研究和课改信息搜集工作。基础教育的科研项目要向课改倾斜,或者单独设立课改科研项目。

人事部门要重视对教师编制的调查研究。最近,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了我市中小学机构编制问题,李鸿忠市长对教师编制问题非常关心,要求在执行国标和省标时,就高不就低,争取最好的结果。这就是给了我们最大的支持。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原来是按班级数来核定教职工编制,现在将以招生数作为核定编制的基数,新的编制标准整体上不可能突破国标,不可能增编。有的超编单位,还将面临压缩编制的问题,如果要维持现有的编制,就要靠发展,靠上规模来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事部门要根据课改需要研究用人机制改革,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在职称评定、名师评审、优秀教师评选等方面为课改提供支持,职称评定的专业设置要与课改配套,名师评审和优秀教师评选条件中要突出课改业绩。

计财部门要主动与财政部门沟通和协调,落实每年课改经费的下拨,要加强课改专项经费的预算和审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校长要率先垂范,担当课改实验的排头兵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课改实验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校长对课改的认识程度、参与程度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本校课改工作的质量。今后我们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校长的业绩,要把课改工作作为突出标准。

校长要带头学习课改理论。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高度重视课改。校长要教师、学生在课改中成长,自己首先要在课改中成长。

校长要带头参与课改实践。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校课改推进计划。要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认真研究解决教师在课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尽量减少繁琐低效的事务性劳动,确保教师备课和开展教研活动的时间。要创造性地制定适应课改的教育教学管理措施,开发、调配和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课改、研究课改和创新教学行为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业务素质等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这为全面推进课改准备了良好的师资储备。最近我了解到,推进课改,教师的学历层次、业务素质固然重要,但课改成功与否、成效如何,起决定作用的是敬业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没有学不会的东西,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把师德师风摆在第一位,根本在于要有爱心,有了爱心,就能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真诚、平等、融洽、关爱。特别是对那些经济有困难、家庭有缺陷、学业有障碍、心理有困惑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倾注更多的心血,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平等、温暖,如沐阳光,如沐春风,从而自尊、自爱、自强,健康地成长起来。今年是我市师德师风建设年,我们希望广大教师以此为契机,修身养性,博学笃行,以德治教,为人师表,无愧于人民教师光荣称号,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教师要争做教育创新的榜样。教育发展靠创新,课程改革靠创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也依赖于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课程改革给教师提供了展示才华、创新教学的空间,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切忌”穿新鞋走老路”。

今年,是我们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创建教育强市,加强机关作用和师德师风建设重要一年,有许多重要的工作要做。我们要善于分清缓急,统筹兼顾。课改实验工作是当前我市基础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大事,要纳入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整体工作中,科学规划,认真抓好。要抓紧做好有关调研工作,制定有关工作方案。要抓好启动高中阶段课程改革实验的工作,也要抓好深化义务教育阶段课改实验的工作以及两个阶段课改的衔接工作;要抓好高一年级的课改工作,也要抓好高

二、高三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好课改工作,也要抓好高考工作和中考中招改革工作;要抓好公办学校的课改工作,也要抓好民办学校的课改工作。

同志们,我们今年的教育工作任务特别重,时间特别紧,难度特别大,我们要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今天的会是在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到关键阶段召开的动员会,它对明确我市当前课程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下一阶段课程改革工作的目标和思路有着重要意义。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科学部署,精心组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团结协作,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全力推进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为我市基础教育向均衡化、优质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矗

第四篇:在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些年来,我省基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具有了良好基础。“两基”于1998年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第8个实现“两基”的省份。到XX年,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8%和98.4%;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49.3%;学前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得到较快发展。教*继续教育全面展开,教*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义务教育投入逐步增加,高中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初步形成,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现代教育技术开始应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探索逐步深入,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涌现出一批实施素质教育的典型。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看到,我省基础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基础教育发展不够平衡,农村初中辍学率呈上升趋势,普通高中教育需求和供给的矛盾突出;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不顺,拖欠教*工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公用经费匮乏,推广现代教育技术任务十分艰巨;教育教学改革有待深化,教*队伍调整优化不够,实施素质教育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两基”成果难以巩固,而且可能引发基础教育出现滑坡。

尽管基础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工作,强调搞好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工程,进一步确立了基础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进入新世纪,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将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省具有重视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传统,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使我们有条件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加快基础教育发展。

根据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从我省实际出发,省政府确定,“十五”期间,我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成与我省人口变化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满足社会成员基本学习要求,布局合理,教育设施和信息化程度达到全国中上等水平的基础教育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切实落实到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形成符合省情,有利于基础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教育体制和支撑基础教育发展的教*教育体系和法制保障体系。到XX年,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提高到99%;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以上。

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60%,城市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农村基本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建设一批示范性普通高中。

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或接近健康儿童、少年的水平;幼儿教育有较快发展,城镇幼儿园(学前班)基本满足社会需求;少数民族教育水平有较大提高,“双语”教学科研和实践进一步加强,初步建立开放式、能适应未来竞争需要的民族教育体系。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在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各级政府要牢牢把握四点: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搞好基础教育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牢固树立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必须首先落实到义务教育上来的思想,继续把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二是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突出创新,强化“发展是硬道理”的意识,以大教育、大产业、大市场的视角来研究解决基础教育问题,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全面推进改革。三是要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面向农村、服务农业、致富农民的问题,促进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四是要正确把握基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摆到突出位置,坚持基础教育规模、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提升我省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二、深化改革,努力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加快基础教育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走出一条符合我省实际、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路子。(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切实树立素质教育思想。尽管近些年来我们对素质教育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基础教育仍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当中。特别是在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认识中,对于什么是素质教育以及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解比较肤浅、片面、简单,有的甚至把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严重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以至误认为“上午搞正规教育、下午搞素质教育”或“课内搞正规教育、课外搞素质教育”。要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要求教育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目前世界上先进教育思想的体现。实施素质教育,最终是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和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实践证明,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教学,教育改革的重点也在课程上。为此,必须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真正把课堂知识转化成实际能力,使学生成为素质教育的最终受益者。

一是要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为目标,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方面,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确定由低到高的

阶段性教育目标,克服成人化、简单化的倾向,努力提高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要突出各学科课堂教学在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改进德育工作方式方法,把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与各学科中渗透德育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不能把素质教育简单、片面地理解为第二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第二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在素质教育中有着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德育的重要载体,但它不是素

质教育也不是德育的主渠道。而且第二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也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全面进行创新,紧随时代赋予其新的内涵,使德育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怎样做事。

二是要以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生存为目标,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基础教育是为每个学生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教育,不是终结性教育,它的课程内容和要求应当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其功能主要是教会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也就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同时,社会需求是课程设置的根本依据,课程唯有反映时代发展和现实生活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生活,有助于其提高生存能力,才能体现课程的本质功能。我们要在积极实施国家新课程的同时,紧密结合实际,系统开发我省多样化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课堂教学改革就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教*要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使学习成为在教*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在教学改革中,要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队伍建设。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关键在于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队伍。要在加强*范性院校建设,保证合格新*资来源,加强教*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教*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队伍建设。

近3年来,我省在中小学进行了以“四定”、“四制”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基本解决了人员超编问题,迈出了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第一步,下一步重点解决中小学核编、减编问题。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XX〕7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办法》。在核编过程中,要合理规范学校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精减压缩非教学人员,建立机构精简、职责分明、管理高效的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依法全面实施教*资格制度,严把教*入口关,拓宽教*来源渠道,注意吸收具有教*资格的非*范性院校毕业生从教。针对一些农村贫困和边远地区教*数量不足特别是相关学科教*短缺的实际,从XX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城市和县镇新补充*资到农村中小学锻炼、支教的办法,有关部门要抓好落实。

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形成“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新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广大教*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积极探索教*职称评聘分离的办法,重点抓好教*聘任制的实施。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依法治校,推行校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和管理,确保教职工聘任工作的公平、公正

、公开和学校在改革过程中的稳定。

改革和完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方式,是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讲,薄弱校首先是校长薄弱,要把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作为教*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校长职能发生了变化。现在是职务校长,多数实行的是任命制;而今后对教育实行市场行为管理,校长将是受聘于市场的职业,拥有职业能力,成为“职业化校长”,实行的是聘任制。这就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吉发〔1999〕17号)有关规定,由教育行政部门聘任校长,尽快建立校长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聘任制和任期制,积极实行职级制。对于现有在岗的校长,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注重其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培养,尤其要加强对校长进行教育经营理念的培训,促进校长从权力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实现职业能力和职务能力的合理的嫁接,通过体制过渡,逐步转向职业化的新的校长管理体制。(三)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推进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

我国在今后相当长时期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省“普九”还处于较低标准,许多地方举债“普九”。在这种基本国情、省情条件下,要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从调整教育所有制结构入手,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

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投资体制改革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头戏,而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则成为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就基础教育来说,普通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义务教育则要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以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力量办学的重要意义,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投资基础教育,尤其是要扶持发展民办学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总结分析近几年来民办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依法加强对民办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指导和监督,规范其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在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教育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在统筹规划前提下,

以城市为重点,积极探索公办学校主要是薄弱学校、国有企业办学校和政府新建学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路子。改革要从实际出发,有利于改造薄弱学校,有利于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依法加强对改制校的管理,明确学校与政府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划清产权归属,合理确定办学规模,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平稳健康发展。

三、突出重点,积极推动农村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我省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直接关系到“科教兴省”战略和“县域突破”战略的实施。因此,我们必须把农村作为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重点,积极推动农村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一)调整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我省过去实行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体制。在实践中我们已经认识到,这种体制使农民的教育负担过重,很多地方的乡级财政难以支撑,直接影响到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这次国务院提出建立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为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以县为主”,是调整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关键环节。县级政府要提高认识,切实负起责任,统筹规划义务教育的发展,抓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建设和管理,确保教职工工资的统一发放和对教育的投入,负责中小学校长、教*的管理,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动员和组织各方面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在强调以县为主的同时,要明确和落实乡、村在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中的责任,充分发挥乡、村在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待遇、动员适龄儿童入学等方面的作用。各地要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对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划清县、乡两级政府职责,能理顺的马上理顺,暂时有困难的要采取措施争取尽快调整到位。

在调整和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过程中,要坚决贯彻国务院提出的“一保二控三监管”原则,以县为主,认真解决教*工资拖欠问题,建立教*工资保障机制。近几年来,尽管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教*工资拖欠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其中有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有财力方面的原因,在个别地方也有重视不够的问题。我们要从理顺教*工资管理体制入手,确保教*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各地都要在XX年底前,将教*工资的管理由乡(镇)上收到县(市、区),由财政部门根据核定的编制和国家规定的工资项目及标准,通过银行将教*工资直接拨入教*在银行开设的个人帐户。各地要在确保教*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由教育、财政部门与有关银行共同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工资发放具体形式,以利于更好地调动教*工作积极性。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教*工资经费的监管,实行举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控制收费项目和标准,坚决制止学校乱收费。(二)深化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促进农村初中教育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我省初中学生多数在农村,农村初中学生多数要回乡务农。其中一些学生在学校感到升学无望,对学习失去兴趣,厌学、逃学直至辍学,而回家后所学知识又用不上。“读书无用”,这就是农民从活生生的现实中得出的直朴而又深刻的结论,也是农村初中辍学率不断上升的本质原因。如何变农村初中“读书无用”为“读书有用”,使不升学的初中毕业生就业有技能、致富有希望,是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必须回答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这方面,舒兰市等地对农村初中办学模式的积极探索启示我们:农村教育要姓“农”,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学方向,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改革农村初中课程结构和办学模式,扩大初中功能,实施“农科教相结合”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形成农村社区终身学习机制。实践证明,这是农村初中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解决农村初中辍学问题的治本之策。

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的首要问题是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调整。要认真研究解决让农村学生学什么、会什么、回到农村做什么的问题,将以“绿色证书”教育为

主的农业实用技术课作为农村初中的必修课。同时,农技课的具体内容应因地、因校制宜,在一定范围内让学生选修,增强教学弹性。在此基础上,实行多种形式的分流教育,进行某一方面的强化训练,增强针对性,让不升学的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和一定经营管理知识。无论是农技课的选修,还是分流教育,都要由资源约束型向需求引导型转变,使农村初中办学与农民致富的需求始终保持一种主动适应的趋势,形成完善的自我调节机制。

在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文化课和农技课的关系。无论是文化课还是农技课,都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石。因此,必须坚持文化课与农技课“两条腿走路”,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实践互相渗透,使学生感到知识就在身边,看得见、“摸”得到、用得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应用、创新的能力。二是要处理好专职教*和兼职教*的关系。加强教*队伍建设,是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要对学校原有教*加大培训力度,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双*型”专职教*队伍。同时按有关规定采取内调、外聘、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通过多种渠道保证一定数量的农技课兼职教*和实习指导教*。三是要处理好农技课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关系。要克服“黑板上种田”的弊端,坚持课堂教学内容与当地特色产业相统一、教学进度与农时季节相统一、劳动实践安排与教学基地管理相统一,使学生既能学会理论知识,又能动手操作,成为有市场经营头脑和专业技能的新型农民。在教学基地建设上,除了各级政府要帮助学校解决外,学校也要与当地种植业、养殖业大户开展多方面的合作,把基地延伸到学生家庭,使学生学习与家庭致富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三)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危房改造工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调整中小学布局、改造中小学危房,是适应学龄人口变化,提高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战略措施。目前,我省农村学校平均规模小学为174人,初中为605人,办学效益低的问题仍很突出。因此,

要继续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设置的原则,因地制宜调整全省城乡中小学布局,最大限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要结合布局调整加快学校危房改造步伐,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教育厅、计委、财政厅制订了调整中小学布局和改造危房规划。从今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将全省中小学(含下伸点)从现在的12892所调减到9637所,减少25.2%,其中农村中小学(含下伸点)从现在的7912所调减到6360所,减少19.6%;利用2年时间改造完现有131.3万平方米危房,其中农村中小学危房63.4万平方米。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多种渠道落实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经费。允许在群众自愿量力的原则下,动员农民按政策进行教育集资,提倡农民通过义务劳动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在全省城乡中小学布局调

整过程中,要确保教育资产不流失,撤并后空余校舍、土地等资产实行有偿转让,所得资金必须全部用于新规划学校的建设。

与此同时,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认真组织开展对口支援活动。从XX年开始,用4年左右时间,在全省实施高等学校对口支援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工程、城市学校对口支援本地农村学校工程、党政机关和大中型企业对口支援薄弱校工程,以多种形式帮助农村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培训教*,改善教学设施设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有关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明确具体任务和要求,将对口支援工作落到实处。

四、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办好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要站在实践xx同志“xxxx”重要思想的高度,认真落实科教兴省战略,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对基础教育工作的领导,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基础教育。

(一)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基础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思想,树立解决好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最终要靠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思想,切实重视和加强基础教育。各级领导干部要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新情况和突出问题,及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要转变工作作风,经常深入中小学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办学中的困难。要建立和完善基础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和落实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改革和发展基础教育中应承担的职责,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作为考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强化制约机制。

落实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根本措施是增加教育投资。各级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要把基础教育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宁肯在别的方面忍耐一点,也要千方百计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依法实现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省有关部门将核定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定额标准,除从学校按规定收取的学杂费中开支外,其余不足部分由县乡两级政府予以安排。需要明确的是,新标准仅是维持教育教学工作的最低保证标准,现行标准低于新标准的必须按新标准核定预算,现行预算已经超过新标准的不得降低现行标准。在新政策出台前,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足额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进行税费改革试点的县(市),因税费改革而减少的教育经费,由当地政府在改革后的财政预算和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中优先安排,确保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同时,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继续采取优惠政策扶持中小学勤工俭学,努力增强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充分运用督导评估机制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根据新形势的要求,要加快地方教育立法步伐。进一步加强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各级领导及各有关方面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治教的自觉性,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要落实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法定职责,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推动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落实。进一步完善教育行政执法制度,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依法保障学校、教*和学生的合法权益。要将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紧密结合,不断增强以德治教的自觉性,大力推进教*职业道德建设,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

教育督导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政府要重视教育督导工作,加强督学队伍建设,为开展教育督导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当前,教育督导工作要紧密围绕国务院《决定》和省政府《意见》的落实,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强化对下级政府的基础教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以及中等及其以下学校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引导和促进基础教育的巩固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三)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关心支持基础教育。要加大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宣传力度,宣传好典型、好经验,形成有利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强化“安全第一”的意识,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确保*生人身安全和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各有关部门

要密切配合,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育人环境。现有各类青少年活动场所要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免费或低费向青少年学生开放,丰富中小学生的校外生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第五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从“华东师大上海市初中英语教学观摩公开大赛各区

第一名”葛樱老师的课中所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就是说,我国现在的基础教育核心是素质教育。

那么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来看,葛樱老师的课不仅完成了对知识的讲授,让课堂轻松有趣,更重要的是她还引导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做到了成功育人。值得我们准老师学习的地方就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课程改革注重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充当的是引导角色。在葛老师的课上,她让学生唱英文歌、表演哑剧、给外星人回信,使学习方式具有多样性也具有趣味性,也就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她在讲新知识点的时候给同学们展示了很多生活中的图片让知识贯穿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另外讲新结构water is in…/use…to do something的时候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常识去学习,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为他们得去联想。

第二:课程改革力求改变现有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葛老师遵循这一点,授课的时候让学生带着实际生活体验去学习这一门与自然紧密相关的课程,并且注重的是他们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语言,这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技能的一种提升,因为他们可以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成功举一反三,处理其他的一些问题。这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强了他们的言语能力,这就体现了课程学习的工具性。

第三: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素质教育。葛老师的课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她在讲how do we use water的时候给学生展示了许多有关水污染的图片,旨在引起学生对水污染和水保护的关注。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带着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这种把实际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方式不仅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是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境意识等正确价值观。这就把教育提升到了一个高度,因为仅仅教授学生死板生硬的知识是不够的,对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才是一种升华。育人也就成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葛老师的这堂课在这方面就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当然也体现了课程改革的人文性。

另外老师对于教材的选取也是改革的一个方面,这堂课的water是与生活生命息息相关的,而水问题也是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堂课讲下来,我相信学生都达到了一些目标,那就是他们的学习都没有孤立,他们学到了知识,并且是与时俱进的,是有实际效用的,而他们的表现也相当的出色。所以,我认为葛樱老师的这堂课是成功的,当然,作为准老师,我们无疑应该向这样的优秀教师看齐并做得更加出色。从我们自身的学习经历来看,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影响着学生的方方面面。所以这门课学下来,我觉得当好教师是不容易的,是辛苦的也是光荣的。从遵循课程改革来说,我们要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一个也不能落下。

外2011级5班 罗颖

1104020514

下载在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今年,我们开设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述这门课程,一听题目就以为是那种十分枯燥十分无趣的课程,不过老师把那些抽象的东西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形象的向我们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实施新课程中的 现实问题的分析和反思材料南杏树中学2011年9月......

    在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的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家、省、成都市基......

    在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十五”期间,我省基础教育的任务是,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给音乐师范生的启示 姓名:班级:1 学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给音乐师范生的启示 摘 要:新课程改革后,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必须进行重组或转型以适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心得体会 枫溪中学 代飞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学校的管理模式发生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滨州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心得体会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新课程使学校的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使教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

    在开拓创新中前行,在实践反思中提升 —南海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 石门实验学校生物组黄带玲 每次当我手捧新课标教材,看着一页页的彩图,回想着用新课标的这几个年头,我都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