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检测(范文)

时间:2019-05-15 10:0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检测(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检测(范文)》。

第一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检测(范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没错误的一项是(B)

A.国殇(sāng)雕栏玉砌(qì)消溽暑(rù)锲而不舍(qiè)....

B.金樽(zūn)钟鼓馔玉(zhuàn)否极泰来(pǐ)夙兴夜寐(sù)....

C.恣欢谑(zī)霁寒宵(jì)犄角(jǐ)掎角之势(jī)....

D.蛟龙(jiāo)一晌贪欢(xiǎng)神妪(yú)春意阑珊(shā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

A.宵衣旰食 侯门似海 事必恭亲 装潢

B.钟鼓馔玉 繁文缛节 天资聪慧 目眩

C.虚与委蛇 云销雨霁 誓不两立 寂廖

D.骨骾在喉 渡过难关 彬彬有理 蚊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是(D)

A.径须沽取对君酌径:径自 .

B.首身离兮心不惩惩:惩罚 .

C.吴丝蜀桐张高秋张:拉开弓 .

D.石破天惊逗秋雨逗:招引 .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最近这些年,像张承志、史铁生这样一些作家,以前都写过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小说,玩起来算是得心应手,但突然都金盆洗手,改辕易辙,转向写散文。....

B.圣保罗在他的书信里,说过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我为这福音的奥秘,做了带锁链....的使者。”

C.“冰后”关颖珊只差临门一脚,今天有望戴冬奥运桂冠。....

D.世界著名管理大王卡耐基有一个闻名遐迩的见解——世界上99%的烦恼都不会发....

生,因为今天正是你所担心的昨天。

5.下列对诗歌的评析表述不够恰当的一项是(A)

A.李白的《将进酒》一诗开始好似只涉及人生感慨,政治色彩极浓,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故而诗情悲而不伤,悲而能壮。

B.杜甫《阁夜》中“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联,诗人在对三峡美景的欣赏中深蕴着悲壮深沉的感情,为后人所称道。

C.《李凭箜篌引》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仅对乐器及其效果进行描摹,并未直观评价,但全篇又处处表现出诗人的情思。

D.周邦彦的《苏幕遮》,写乡思之情,亦写荷之情态,情景交融,自然清新。

答案 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6.名句填空。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

(3)

(4)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5)

(6),李凭中国弹箜篌。,芙蓉泣露香兰笑。

(8)雕栏玉砌应犹在,________________,问君能有几多愁?

7.愁,是人类一种特定的情绪,但在古代诗人的笔下,这种愁情愁绪却异彩纷呈。比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白的《将进酒》“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三、诗词鉴赏(共14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第8题。(6分)

谢亭送别

许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 ①劳歌:本指在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成了送别歌的代称。②西楼:指谢亭。

8.第二句和第四句运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第二句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在青山急流间红叶满树,突出了景物的鲜艳美丽。第四句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写了酒醒后西楼下满天的风雨。凄冷的景物衬托出诗人凄清的情感。这两句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1~12题。(8分)

〔双调〕蟾宫曲·旅况

阿鲁威

理征衣鞍马匆匆。又在关山,鹧鸪声中。三叠《阳关》,一杯鲁酒,逆旅新丰。看五陵无树起风,笑长安却误英雄。云树蒙蒙,春水东流,有似愁浓。

②①

9.“笑长安却误英雄”一句中的“笑”字意蕴丰富,试结合这首元曲的主旨加以说明。这首元曲抒写了诗人羁旅行役中怀才不遇的慨叹。一个“笑”字,既包含着书剑飘零的凄楚、功业无成的自嘲和无奈,也表现了蔑视功名利禄的旷达和乐观。弦外有音,余韵无穷。

10.把这首元曲的“云树蒙蒙,春水东流,有似愁浓”句从写法和艺术效果上予以赏析。“云树蒙蒙,春水东流,有似愁浓”三句,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用有形之物描绘无形之情,借浩荡江水苍茫云树,表达了诗人浓重的愁情。

四、语言运用(共13分)

11.从下面课文中任选两篇,运用对称的表达形式,写一则课文评介语。

示例:《雷雨》---雷雨冲刷冷酷虚伪,电火吞噬孽债情仇。

《鸿门宴》《孔雀东南飞》《赤壁赋》《将进酒》答案示例:《赤壁赋》 赤壁赏江月,苏子叹人生。《将进酒》天风海雨千杯酒,震古烁今一首诗。

12.请从以下7个词语中任选4个,写一段话,要求语意完整,合乎情理,不超过48字。

给力雷人粉丝妙趣横生山重水复美不胜收怡然自得

答案 山庄策动了一组给力的春节活动,丰富多彩的节目,妙趣横生的灯谜,加上此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让人怡然自得。

13.根据语境,将下面一则校园幽默补写完整。(4分)

学校要求住宿学生的被子一律叠放整齐,并不定期进行检查。时间一久,脑瓜灵活的学生便摸索出检查规律。于是,每周开始叠得仔细,随着周末临近,质量越来越差,最后干脆摊在床上了事„„

在寝室卫生的整顿大会上,校长感慨地说:“有些同学的被子可以说是豆制品,每周开始是豆腐块,逐渐变成豆腐卷,到周末变成了豆腐皮„„这样下去,到年终就成了豆腐渣啦。”

五、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希腊有一则寓言说,一个青年猎人,他从父辈那儿继承了一张绝世良弓,用它打猎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于是有人对他说:“兄弟,你这张弓看起来多平常啊。应该在上面刻一些花纹啦、人物啦什么的,再涂上一层金粉,光亮亮的,那才跟你这个好猎手相称呢!”年轻的猎人动了心,果然进城去请了工匠在弓上大大地镂刻了一番。第二天,他兴致勃勃地拿着弓去打猎,一拉弓弦,“啪”的一声,这弓就断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材料分析

这则材料有情节,并且有结局,结局是:这张经过镂刻的弓最后断了。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镂刻后的弓断了的结局呢?原因主要有下面两种(不排除还有其它原因的可能):

1、猎人听了别人不合理的意见;

2、青年猎人过于注重弓外表的漂亮,而忽略了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实用性。

以上两种原因背后分别对应着如下道理:

1、对别人提出的意见要学会鉴别,合理的意见要吸取,不合理的意见要学会拒绝;

2、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更要看到其本质(或:人的内涵比外表更重要)。这些道理中的其中一条就可以作为我们作文的主题。

2、方法归纳

将上面的思路进行整理,可以归纳出“针对结局问为什么”这种提取主题的方法的三个步骤:(1)、问:情节的结局是什么?

(2)、问: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内容)

(3)、这个原因背后蕴含着什么道理?(即主题)

第二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检测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凝脂(zhī)闲暇(xiá)绰约(chuî)马嵬(wéi)

B.修葺(qì)联袂(mèi)踯躅(zhí)祠堂(cí)

C.千载(zǎi)鹧鸪(zhè)绸缪(mïu)玉簟(tán)

D.寤寐(mèi)歧路(qí)江渚(zhǔ)庑门(wǔ)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城阙萧索娥嵋连理

B.修葺芳馨逍遥装饰

C.慷概黄鹂频繁链接

D.瓜州时事阮籍变换

3.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可爱,可羡

B.与佳期兮夕张佳期:好的日期

C.举杯断绝歌路难断绝:停止

D.三顾频烦天下计频烦:多次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这是屈原创作《九歌》的原因。

B.刘熙载《艺概•诗概》中的“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一句评价的是李白的诗。

C.“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是近人梁启超对陆游的评价。

D.陆游的《书愤》一诗反映出陆游慷慨悲壮的诗风,而《临安春雨初霁》一诗则反映出清淡、婉丽的诗风。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新乐府》《长恨歌》等诗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

B.《楚辞》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C.“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中“明远”是称鲍照的“字”;而“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中“放翁”所指的是陆游的号。

D.“一剪梅”是词牌名。《行路难》是乐府杂曲。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6.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在天愿作比翼鸟。天长地久有时尽。(2),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

(3)长风破浪会有时。(4),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5),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

(6)小楼一夜听春雨。

(7)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三、阅读题(共20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7~8题。(8分)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①。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

②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7.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8.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9题。(8分)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①。

注 ①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9.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词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词?它们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阅读下列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破阵子

李 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①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注 ①沈腰潘鬓:《南史•沈约传》载“约与徐勉素善„„(约)言己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后人以“沈腰”作腰肢消瘦的代称。潘岳《秋兴赋》载“斑鬓发以承弁(帽)兮”,后人以“潘鬓”作鬓发斑白的代称。②八百里:牛名,晋王恺有名牛八百里,王恺与王济比射落败,王济遂命杀牛做炙。

10.两首词在整体构思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要说明。

11.辛词自许为壮词,其“壮”体现在哪些方面?试作赏析。

四、语言运用(共13分)

12.请以“微笑”开头,再写一组句子。要求句式和修辞手法基本相同,感情色彩一致。(4分)

微笑是一阵雨仿写:

一阵温润的雨

它会在我们心中

展开杨柳依依

13.读下面歌颂青春的名言,把它们改写成以“青春”领头的一个连贯的排比句(可作适当删选)。(5分)

①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

②青春是不耐久藏的珍宝。——莎士比亚

③春天是一年的青春,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雨果

④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马克思⑤啊!青春!或许你美好的全部奥秘不在能够做出一切,而在希望做出一切。——屠格涅夫

五、作文(共40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明代学者杨慎评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因此他认为杜牧原诗应为“十里莺啼绿映红”,所谓“千里”乃传抄之误。

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请结合已学过的诗歌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800字。

第三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注释(上)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注释

一、赏析指导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根据诗词的节奏和格律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音乐美,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歌的韵味。声,声律节奏。气,包括思想感情和语言的音乐美。诗韵,诗歌的韵味,不是只指诗歌的韵脚。

2、第39页第17行,“到唐代形成了近体诗,也称律诗”,应为 “也称格律诗”,漏印了 “格”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3、柳永<八声甘州>的诵读节拍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壮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凭栏杆处,正/恁凝愁。

4、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的诵读节拍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春天啊,你暂且留下来吧,我听说天涯已长满芳草,遮住了你回去的道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陈皇后失宠后,住在长门宫,以重金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呈汉武帝,希望重新得宠),准拟/佳期又误(准拟,料想。作一定解,亦通)。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纵以千金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二、赏析示例

李白<将尽酒>今译

君不见,您没有看到吗,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之水从天上倾泻而下,奔流到海不复回。

流到大海里,一去不复返。

君不见,您没有看到吗,高堂明镜悲白发,面对高大厅堂中的明镜为白发增添而悲痛,朝如青丝暮成雪。

清晨犹如青丝的黑发晚上就变为雪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人生在高兴的时候就应该尽情欢乐,莫使金樽空对月。

不要让华贵的酒杯徒然置于月下。

天生我才必有用,上天赋于我的才能必然会派上用场,千金散尽还复来。

钱财散尽了还会再次赚到手。

岑夫子,丹丘生,岑勋先生,元丹丘先生,将进酒,杯莫停。

举起酒杯开怀畅饮,决不要放下酒杯。

与君歌一曲,我要为你们唱一首歌,请君为我倾耳听。

请你们对着我仔细地听一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富贵豪华的生活不值得追求,但愿长醉不复醒。

只求永远处于醉中不再清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自古以来圣人贤者都被世人冷落,唯有饮者留其名。

只有狂放的酒徒留下了美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过去陈思王曹植在平乐观举行宴会,斗酒释千恣欢谑。

以万钱买一斗酒尽情戏谑玩笑。

主人何为言少钱,主办宴会者为何要说没有钱呢,径须沽取对君酌。

只要买来美酒与你对酌畅饮。

五花马,千金裘,五花马也好,千金裘也罢,呼儿将出换美酒,叫人拿出去换来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和你一起消去这胸中深藏积久的忧愁与愤懑。

三、自主赏析

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阁夜>)

①阁夜,夔州之夜,或三峡之夜,或栈道之夜,三种说法都能讲得通。课本注解说是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固然不错。但是西阁是县名,还是村名,抑或是别的什么名称,难以辨别;杜甫也不太可能把一个大家都不知道的地名简称为 “阁”。栈道又称阁道,并且简称为 “阁”,同时栈道的北端就在夔州。所以阁夜就是夔州之夜。②岁暮阴阳催短景,一年快要结束的时候季节催促着白昼变短。阴阳,这里指季节的变化。短景,短影,白昼变短。③天涯霜雪霁寒宵,夔州的大雪在寒夜里停止了。天涯,指夔州。霁,雨止天晴,这里指雪止天晴。霁寒宵,雪在寒夜里停止了。④五更鼓角声悲壮,(战乱频仍)五更时分又从军营里传来鼓角的悲鸣。当时有军阀叛乱、吐蕃犯边,战乱频发,生民涂炭,诗人感慨万端。⑤三峡星河影动摇,星星银河在三峡江面上的倒影也摇曳不定。⑥野哭千家闻战伐,闻战伐千家野哭,听到战乱的消息千家万户在原野号哭。⑦夷歌数处起渔樵,渔樵(之中)起数处夷歌,渔人樵夫聚居之处也有多地唱起了异族的歌谣。这句是因异族入侵习俗之变而伤心。夷歌,异族的歌谣。⑧卧龙跃马终黄土,像诸葛亮这样的贤者、公孙述这样的野心家最终都被埋入了黄土。⑨人事音书漫寂寥,既然朝廷与朋友似乎都把我忘记了,那就任其寂寥吧。这句的言外之意是,战争诛掠造成百姓天天都在死亡,我这点孤独寂寥又算得了什么呢?人事,暗指朝廷里的事。音书,指朋友之间的书信消息。漫,任便。

2、第43页相关链接注释

①用事,用典。②释语,把典故融化到诗句中,即用典不露痕迹。③陵轹,超越。杜修可把 “悲壮”、“动摇”都说成是用典,其实是不对的。④一题不止为一事,一个题旨(主题)不止用一首诗、一件事来表达。⑤一诗不止了一题,一首诗不止把一个主旨表达完,即同一个主旨用不同的几首诗来表达。这句的意思其实与上句完全相同,作者不过是玩弄文字游戏以故弄玄虚而已。

3、李贺<李凭箜篌引>今译

吴丝蜀桐张高秋,天高气爽的秋日,是谁拨动了架设在蜀桐上的吴丝?

空山凝云颓不流。

这优美的旋律使空山上的白云凝滞不动,江娥啼竹素女怨,使娥皇女英流下了眼泪,也触发了素女的满腹愁怨,李凭中国弹箜篌。

原来是李凭在长安城中弹奏箜篌。(中国,这里是指京城)

昆山玉碎凤凰叫,清脆的乐音像昆山玉碎凤凰和鸣,芙蓉泣露香兰笑。

悲痛的乐音使芙蓉流下眼泪,清丽的乐音使香兰绽出笑容。

十二门前融冷光,清冷的乐音使十二道城门都充溢着寒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二十三根琴弦上演奏出的乐曲感动了天上玉皇人间帝王。

女娲炼石补天处,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石破天惊逗秋雨。

五色石被箜篌的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幻觉中听众仿佛进入神山看到李凭在教神妪弹奏,老鱼跳波瘦蛟舞。

就连老鱼和瘦蛟也都翩翩起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月宫里的吴质也不睡觉了,倚着桂树凝神谛听,露脚斜飞湿寒兔。

玉兔也蹲在树下,寒冷的露珠洒在身上也不愿离去。

4、第46页相关链接注释

①阿弥(课本上是上下结构,上 “弥”下 “女”。电脑字库里没这个字),阿母,指母亲。②郁浡,充盈愤发。③庀蓄,蕴含。④裁鉴,品评鉴赏。⑤结撰,结构。⑥锻炼,这里指锤炼字词。⑦丰神,这里指诗歌的风格韵味。⑧骨力健,思想感情健康。⑨整蔚,材料的收集与整理。⑩诘屈幽奥,语言文字诘屈奥牙,含意幽深玄奥。

5、韩愈<听颖师弹琴>今译

昵昵儿女语,(琴曲开始时)犹如一对青年男女耳鬓厮磨之际的喁喁私语,恩怨相尔汝。

其间的忸怩作态相互嗔怪卿卿我我都是表示倾心相爱。

划然变轩昂,骤然间琴曲变得昂扬激越,勇士赴敌场。

犹如万千勇士跃马挥戈冲入敌阵。

浮云柳絮无根蒂,(接下来琴曲变得柔细轻盈)仿佛没有根敌的白云柳絮,天地阔远随飞扬。

在辽阔高远的天空随风飘飞。

喧啾百鸟群,一会儿如百鸟啁啾,忽见孤凤凰。

一会儿如凤凰孤鸣。

跻攀分寸不可让,时如分寸不让地向上跻攀,失势一落千丈强,时如从千丈高空骤然落下。

嗟余有两耳,可叹我白白地长了两只耳朵,未省听丝篁。

却不能欣赏弦乐管乐。

自闻颖师弹,听了颖师的弹奏,起坐在一旁。

被深深地感动,忽而站起忽而坐下。

推手遽止之,不忍卒听,推手制止,湿衣泪滂滂。

因为泪雨滂沱,沾湿了衣服。

颖乎尔诚能,颖师啊,你的琴技确实已经出神入化,>

无以冰炭置我肠。

请你不要把冰块与炭火一起放在我的肚子里。

(末句的意思是,乐曲忽而极喜忽而极悲,使人难以承受这种感情的剧烈起伏。)

6、李煜<虞美人>今译

春花秋月何时了,春天的花、秋天的月亮,你们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春

花秋月这些美好的事物只能触发自己痛苦的回忆,所以诅

咒它们。这是愤激之语。)

往事知多少。

我又怎能知道经历了多少往事呢?(意谓往事不堪回首)

小楼昨夜又东风,昨夜春风又吹到了囚禁我的小楼上,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明月朗照的故国宫阙令人不堪回首。(这句的语序是 “明

月中之故国不堪回首”)

雕栏玉砌应犹在,那雕花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依然存在,只是朱颜改。

只是一切都已物是人非了。(朱颜,红颜,课本注为南唐

宫女,有人注为作者,其实二者兼指)

问君能有几多愁,您要问我胸中郁结了多少愁和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正像东流的一江春水一样无穷无尽。

7、李煜<浪淘沙>今译

帘外雨潺潺,帘外响着潺潺的雨声,春意阑珊,春天的意味消失殆尽了,罗衾不耐五更寒。

单薄的衾被难以抵御黎明前的寒冷。

梦里不知身是客,梦中忘了自己亡国贱俘的身分,一晌贪欢。

还在故国的宫殿里贪图一会儿的欢乐。

独自莫凭栏,不要独自凭栏远眺了,无限江山,那故国的无限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怕是永远难以见到了。

落花流水春去也,落花随流水与春天一起逝去了,天上人间。

欢乐梦境与痛苦现实的差距犹如天上人间。

7、第47页相关链接注释

①花间犹伤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美。花间派词人之创作还有节奏促迫、内容琐碎的缺点。到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词就渐入妙境了。晚唐与五代前期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的词人称为花间派,因温韦等18人的词集<花间集>而得名。花间派作品内容局限于男女恋情,风格柔细,所以被王世贞批评为 “促碎”(弇山是王世贞所建园林之名称,因以 “弇州山人为号)。李璟、李煜父子突破了专写男女恋情的束缚,多谢家国之思、人生感慨,其境界宏阔,思想较为深刻。②饶烟水迷离之致,富含烟水迷离的情趣。

8、周邦彦<苏幕遮>今译

燎沉香,消溽暑。

燃起沉香,消去潮湿的暑气。

鸟雀呼晴,鸟雀因雨过天晴而鸣叫戏耍,侵晓窥檐语。

拂晓时望着屋檐外互相报告天晴的消息。

叶上初阳干宿雨,朝阳晒干了昨晚落在荷叶上的雨水(这句的语序是,初

阳干叶上宿雨),水面清圆,清水洗过的荷叶浮在水面上,一一风荷举。

朵朵荷花在清风中摇曳。

故乡遥,何日去?

故乡遥远,那一天才能回去呢?

家住吴门,家在苏州,久作长安旅。

却长期客居汴梁。

五月渔郎相忆否?

初夏曾与我一起捕鱼的小伙子还记得我吗?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我却在梦中与你驾着小船划入了长满荷花的池塘。

9、柳永<甘草子>今译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语。

秋天的傍晚,一滴滴珍珠似的雨点,洒在枯萎的荷叶上,发出凌乱的响声。雨霁云散,月华在空,照在双双鸳鸯栖息的水边,使单栖者倍觉彻骨的寒冷。

池边凭栏眺望,无人作伴,幽愁涌上心头。这种孤栖独眠的情绪多么令人无奈。回过身来站在笼旁调弄鹦鹉,鹦鹉口里念出的竞是我与他的私房语。

10、张先<系裙腰>今译

惜霜蟾夜照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我喜欢这月华朗照夜空的美景,(登高望月),朦胧的月影装饰着她当年演出的舞台(勾阑,宋元时期称曲艺杂剧演出的舞台和场所。画,装饰)。思恋即使如永远多情的月华,在一年的时光里,又能有几次团圆呢?

想在红叶上题诗随江水漂去,可又漂不到她所居住的五亭前。东边的池塘里有刚刚出水的荷叶,像桐钱一样大小,什么时候才能长成虽断而丝连的藕,绽放出并蒂的莲(藕,谐 “偶”音;莲,谐 “连”音”)?

四、推荐作品

1、屈原<国殇>今译

操吴戈兮披犀甲,手持锋利的吴戈,身披犀牛皮制成的铠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战车互相交错,敌我短兵相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了天日,敌兵如云般涌过来,矢交坠兮士争先。

箭镞纷纷落下,战士奋勇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敌人冲进了我方战阵践踏着我们的行列,左骖殪兮右刃伤。

战车左边的马倒地而死右边的马也被砍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把两轮埋在土中把四匹马紧紧拉住,(这句是说战士们用行动表示决不后退)

援玉斧兮击鸣鼓。

举起镶嵌美玉的鼓槌擂响前进的战鼓。

天时懟兮威灵怒,激烈的厮杀震怒了天地神灵,(天时、威灵都是指神灵;懟、怒都是愤怒)

严杀尽兮弃原野。

将士壮烈牺牲,尸体弃于荒野。(严杀,壮烈牺牲)

出不入兮往不返,将士们视死如归,出征时就没打算回来,平原忽兮路超远。

原野茫茫,英灵返乡之路是那样遥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带上利剑,背负强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纵然首身分离忠心不可改变。

诚既勇兮又以武,将士们确实是既勇敢又武艺高强,终刚强兮不可凌。

意志刚强不可侵犯。

身既死兮神以灵,生命虽然结束了精神却永垂不朽,魂魄毅兮为鬼雄。

魂魄坚毅死了也是鬼中豪杰。

2、高适<燕歌行>今译

(课本第53页第二行 “玉磐”应为 “玉磬”)

汉家烟尘在东北,国家的东北边境发生了战争(烟尘,借代战争),汉将辞家破残贼。

将军辞别家乡到前线抵抗残暴的侵略者。

男儿本自重横行,将军自己本来就立志驰骋疆场纵横杀敌,天子非常赐颜色。

皇帝也给了非同寻常的赏赐特别给面子。

摐金伐鼓下榆关,将军率领部下击钲擂鼓开出山海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军旗在碣石山间逶迤向前。

校尉羽书飞瀚海,前线的军官从沙漠中送来紧急书信,单于猎火照狼山。

敌酋已经把战火烧到了狼居胥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边境的原野上草木萧条无险可凭,胡骑凭陵杂风雨。

敌人的骑兵凭借优势暴风骤雨般冲过来。

战士军前半死生,前线的战士奋勇抵抗死伤过半,美人帐下犹歌舞。

将帅们却还在军帐中欣赏美人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深秋的沙漠上草木枯萎,孤城落日斗兵稀。

暮色苍茫中少量残兵被围困在孤城中。

身当恩遇常轻敌,自己得到了皇帝的赏赐和礼遇就常常傲慢轻敌,历尽关山未解围。

驰援的部队越过关山历尽千辛万苦也未能解孤城之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战士们远离家乡身披铁甲历尽艰辛长期戍守边疆,玉箸应啼别离后。

别离后他们的妻子眼泪双流。

少妇城南欲断肠,少妇们在家里哭断肝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战士们在北方边疆徒然回望。

边庭飘搖那可度,边疆远离家山风雨飘摇那里能够回去呢,绝域苍茫无所有。

极远的边疆苍茫无边一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白天战场上杀气腾腾(三时,三晌,白天),寒声一夜传刁斗。

夜里军营中戒备森严警报频传。

相看白刃血纷纷,看着刀刃上滴滴鲜血,死节从来岂顾勋?

为国捐躯难道是为了功勋?

(这句讽刺主帅为了自己立功受封赏不顾士兵死活)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您没有看到吗,那些在沙场艰苦征战的士兵们,至今犹忆李将军。

直到今天还在思念爱惜士卒的李广将军。

3、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今译

城上高楼接大荒,登上柳州城楼遥望偏僻荒凉的大地,海天愁思正茫茫。

我的愁思正如极远处海天相连的茫茫空际。

惊风乱飐芙蓉水,令人心惊的烈风狂暴地飐拂着水面上的芙蓉,密雨斜侵薜荔墙。

密集的雨点蛮横地袭击着城墙上的薜荔。

岭树重遮千里目,岭上的树木层层叠叠遮住了我遥望友人的目光,江流曲似九回肠。

弯弯曲曲的柳江就像我腹中一日九回的愁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我们一起来到这断发纹身的蛮荒之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就连互诉衷肠的书信也因滞留而无由送达。

4、温庭筠<菩萨蛮>今译

小山重叠金明灭,描有 “小山”(一种眉的样式)的眉头紧锁额黄明暗相间,(金色的阳光照在屏风上,忽明忽暗,闪烁不定),鬓云欲度香腮雪。

乌黑的秀发遮在幽香四溢白嫩如雪的腮颊上。

懒起画蛾眉,慵懒困倦地起床描眉,弄妆梳洗迟。

又迟迟不愿去梳头画妆。

照花前后镜,用前后两面镜子照着在鬓发上插花,花面交相映。

如花的容颜与簪花交相辉映。

新贴绣罗褥,新作的棉衣刚贴上备绣的图案,双双金鹧鸪。

那图案却是成双成对的鹧鸪鸟。

5、关于<高祖还乡>的标题

元曲分为剧曲和散曲两种。剧曲是戏剧里的唱词,唱词与唱词之间可以有宾白(人物对话或自言自语)和舞台说明。散曲只有曲词,没有宾白。散曲又分为两类: 由一个宫调的若干曲牌所组成的叫套数又称套曲;只有一支曲牌的叫小令。这篇课文是套数。“般涉调”是宫调名(宫调表示这套曲子的调式,大致相当于现代乐谱中的CDEFGAB诸调),“哨遍”是第一支曲子的曲牌(这支曲子固定不变的乐谱),课文中方括号里的 “耍孩儿”、“五煞”等都是曲牌名。“高祖还乡”是由这篇套数的内容所决定的题目。

第四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推荐作品教案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推荐作品教案集

《国殇》《燕歌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般渉•调哨遍高祖还乡》

国殇

教学目标:

1.体会《国殇》通过塑造和歌颂为国牺牲的英雄,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2.理解叙和赞相结合的写法。

3.背诵这首诗,并能正确解释重点字词。

教学重点:诗中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描写古代战争的生字词。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解题):问:“国殇”一词是什么意思?

明确:殇,指夭折或在外而死。国殇,指为国战死的将士。在此文中,楚国的年轻战土们为保卫祖国死在野外,所以称之为“国殇”。

二、介绍屈原及《楚辞》

(1)问:谁能说说你了解的屈原? 明确: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曾任左徒,主张联齐抗秦,改革政治,以图富强,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和陷害。后楚国不断遭受强秦的侵略,兵败地削。屈原十分痛心,满怀忧愤,自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留下来的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第一个高峰。

(2)《国殇》是《九歌》中的一篇。《楚辞》是很具有楚国的地方特点的诗歌。在诗句中大量使用楚地方言,诗行中大量使用“兮”字。“九歌”是战国时楚国的民间祭歌,屈原将其加工后,用来祭悼为国捐驱的楚国将士。

三、朗读

1.教师范读全诗一遍。

2.学生自读,要求在文中标出生字的字音,读准字音。请学生分别读,看看谁读错的字音最少,齐读,要求放开音量,大声朗读。

四、赏析诗歌

本诗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十句为第一部分,后八句为第二部分。1.第一部分,描述激战的过程和将士们英勇战斗血染沙场的情景。(1)1-4:写战斗开始的情况,战士们手持吴戈身披犀甲奔赴战场,楚军战士非常勇敢,一上战场,就和敌军展开了白刃战。车轮交错,刀剑相接,尽管敌人旌旗蔽日,兵士密集如云,但楚军战士仍冒着敌人发来的箭矢,向前冲杀。战斗一打响,楚军战士就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气概。

(2)6-10:写激战的场面和楚军将士牺牲的悲壮结局。

由于寡不敌众,楚军阵地被冲破了,驾战车的骖马(战车两边的马)被打死打伤,战车的车轮陷入了泥潭之中,战马被绊倒了。但是将士们仍然手持“玉枹”(鼓槌),鸣鼓进攻。最后写战斗结束了,作者用“天时怼兮威灵怒”的诗句来渲染战场上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气氛。后面一句“严杀尽兮弃原野”,点明伤亡惨重,从而突出了战士们的牺牲精神。

2.第二部分,表示对阵亡将士的深切悼念,赞颂他们勇武刚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出不入兮往不返”,歌颂战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平原忽兮路超远”,对烈士牺牲在遥远的异乡表示钦佩和悼念。中间四句写楚军将士首身分离,剑弓依然在手,这样的战士既勇敢又威武,他们气概凛然,始终不可冒犯。高度赞美了他们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最后两句表示对烈士们的无限景仰和热烈的赞颂。他们虽死犹生,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全诗通过对激烈悲壮战斗场面的描述,歌颂了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英勇献身精神,表达了楚国人民对烈士崇高的敬意,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写作特色

1.本诗战斗场面的描写很出色。

第一部分描写战斗过程,诗句虽不多,但内容丰富,笔法灵活。短短十句诗,记叙了楚军披挂出发,与敌接战,兵败身死的完整过程。从写法上,作者把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结合起来,把动态描绘和静止画面结合起来,把暗写敌人凶猛和明写楚军奋勇结合起来。

2.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叙和赞相结合。本诗第一部分描写战争情况,第二部分赞颂烈士们的业绩和精神。前者叙的内容是后者赞的依据,后者赞的词句是前者叙的深化。两者有机联系,互相映衬,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中心思想。

3.此外,诗歌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来形容敌方人多势盛,渲染战斗气氛。如“旌蔽日兮敌若云”。语言上,全诗都是七字句,且用“兮”字,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也使感情的表达显得庄重。语言比较质朴通俗,非常切合这首诗的题材和内容。

六、布置作业:

背诵《国殇》全诗。完成课后练习

燕歌行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

2.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

3.把握诗歌谴责边将的主题。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盛唐诗歌题材丰富,其中山水诗、边塞诗占的比重较大,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边塞诗——《燕歌行》。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高适(700-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至于生籍,现已无法考知。高适是盛唐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内容比较丰富。早年因为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顿,他的诗多有自伤不遇之词和急于用世之意。如“飘荡与物永,蹉跎觉年老”(《酬裴秀才》)“暮天摇落伤怀抱,倚剑悲歌对秋草”(《古大梁行》)。高适的性格豪放不羁,他青年时代就向往立功边塞的生活:“倚剑对风尘,既然思卫霍”(《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而且有过边塞生活的亲身体验。所以边塞诗也是他早期创作的一个主要内容。高适前期的边塞诗多是来自他亲身的经历,是经过冷静的观察之后的有感而发,因此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反映现实方面比其他同时代的边塞诗人远为深刻,既表现了追求功名的昂扬意气,又能够抒发因直视冷峻的现实而产生的悲慨之心,所以在盛唐诗坛他被推为边塞诗的代表。

2.背景:

开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適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三、赏析诗歌

1.初读诗歌,理清总体思路: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2.第一段: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见得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

(1)“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示: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对将军们破敌卫国,建立功勋,寄予希望;另一方面,又为他们骄恣蛮干,邀功求赏,深抱隐忧。

(2)“横行”的由来见注释,“横行”一词有何妙处?

明确:意味着恃勇轻敌。

紧接着描写行军:“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单于猎火照狼山”,不意“残贼”乃有如此威势。

小结: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3.第二段:写战斗危急而失利。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急剽悍,象狂风暴雨,卷地而来。表现了敌兵进攻的猛烈。

(1)“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

明确: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作者怀着极大的愤慨唱出了军中的不平,成为千古绝唱,不言而喻,正是将帅与士卒之间这种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从内部瓦解了官军的战斗力。

(2)“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两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明确: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小结:写战场交战和将领与士卒遭遇的不同,既是全诗的中心,又是前后转折的关键。

4.第三段:写士兵的痛苦。

(1)“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涕别离后”强调哪个词?

明确:强调“久”字,相思之怨并不在于出征,而在于由于边将的无能、边策失当造成的久戍不归。

(2)“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在本诗中有何作用? 明确:“征夫” 与“少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从时间上着笔,写征战生活的日夜不宁,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5.第四段最后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1)如何理解“岂顾勋”?

明确:士兵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表明了士兵的勇敢、质朴;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2)最末二句,诗人深为感慨道:“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提到李将军有何用意?

明确: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诗人提出李将军,既紧扣全篇主旨,又给读者留下无穷回味。意义尤为深广。诗歌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

小结: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

四、拓展研究 1.本诗特点: 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意深刻含蓄。“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诗人着意暗示和渲染悲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尤可注意的是,诗人在激烈的战争进程中,描写了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凄恻动人,深化了主题。全诗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都是鲜明的对比。而结尾提出李广,则又是古今对比。全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最为沈至”(《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这种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2.本诗韵律:《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全诗用韵依次为入声“职”部、平声“删”部、上声“麌”部、平声“微”部、上声“有”部、平声“文”部,恰好是平仄相间,抑扬有节。除结尾两句外,押平韵的句子,对偶句自不待言,非对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如“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碍石间”;押仄韵的句子,对偶的上下句平仄相对也是很严整的,如“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这样的音调之美,正是“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磐鸣球之节”(《唐风定》卷九邢昉评语)。(徐永年)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全诗。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柳宗元的生平,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艺术美。2.过程与方法:朗读、点拨、背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情感,树立积极向上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诗歌中独特的艺术美 2.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和背景简介 1.作者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贬期间,得以接解到下层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如《南霁云睢阳庙碑》等,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如《永州八记》等。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2.背景简介:

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二、鉴赏诗歌

1.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1)解释:“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明确:接:看见,目接。

大荒:指荒僻的边远地方。诗中是指友人被贬的边地,所以望大荒者,实望被贬之友人也。

海天愁思正茫茫:形容愁思正如海天一般茫茫无边,写出了愁思之深广。(2)此联哪一个字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明确:“海天愁思正茫茫”中的“愁”字。所以“茫茫”一词一写喻体“海天”之宽广无边,二写愁思如海深广无边。

(3)此联的意境如何? 明确:辽阔荒凉。

(4)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作用如何?

A.比喻的修辞手法。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达到了寓情于景,实化愁绪的作用,将无边愁绪写得具体可感。

思考:从下文中分析作者有哪些愁? 2.“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1)解释:“惊风”“乱飐”“密雨”“斜侵” 明确: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客观事物已被诗人投入了情感,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句。

(2)诗中的“风”“雨”的本体是什么?

明确:临水芙蓉、覆墙薜荔,本有天然之态,乃密雨惊风,横加侵袭,致嫣红生翠,全失其度。风雨,喻谗人之高张,也就是谗邪的保守势力。

(3)诗中的“临水芙蓉”和“覆墙薜荔”你怎样理解?

明确:如屈原一样,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实际上是象征贤能之人。(4)“惊”“密”“乱”“斜”写出了谗邪的保守势力怎样的特点? 明确:凶猛、残酷。他们对贤能之士的无情打击,是作者愁思之一。(5)此联所写景物与下联所写景物,在角度上有何不同? 明确:此处为近景,故着意铺陈,用了赋的手法,渲染谗邪小人对贤能之人的残酷迫害。颈联是远景。

总结此联: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3.“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1)此联写远景,也有层次,请同学们说说看,是从哪两上层次来写的? 明确:一高一低,一仰一俯,错落有致。(2)如何理解“江流曲似九回肠”?

明确:诗人融情入景,将内心对友人挂念、担忧之百结愁肠融入千折百回的江流之中,江流之曲亦是愁情之百结。

(3)此联上下句在逻辑上具有怎样的联系? 明确:因果关系,之所以愁肠百转,直接原因是“岭树重遮千里目”所致。故而,属于流水对。

4.“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问:诗人要想与友人互通讯息,为何“音书滞一乡”,有什么障碍? 明确:上联中“岭遮”“江曲”,音信难通。“共来百越文身地”已是残酷打击,“犹自”,将同贬边地又不得互通讯息的愁绪写得愈进一层,此谓沉郁顿挫。此可谓愁思之二也。

三、总结

这是柳宗元寄给难友的抒情诗。首联写登楼纵目,映入眼帘的是莽莽大荒,海天辽阔,因而感物起兴,引起心头的茫茫“愁思”。这里点明了题意。次联写眼前的盛夏景物,感伤“芙蓉”、“薛荔”正被风雨摧残。“芙蓉”、“薛荔”,象征品格的芳洁,与上联“愁思”映衬。第三联转写远望友人贬所,重树障目,江流纾曲,更加深了“愁思”。尾联从上联生发出来。意谓山长水曲,地迥天高,互访固然难以如愿,就连写封书信,也都无法送到,所以结尾也贯穿了“愁思”二字。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一是对自己和朋友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

四、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练习。

般渉•调哨遍 高祖还乡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曲、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2.了解这一元代著名套曲在思想上的进步意义。

3.赏析这篇套曲新奇的构思、幽默的语言和富有生活气息的场面描写等艺术特色。教学重难点:

1.了解元曲、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2.赏析这篇套曲新奇的构思、幽默的语言和富有生活气息的场面描写等艺术特色。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刘邦本是丰邑人,当过秦朝的一名小小的亭长。他的父兄都是自己耕田,他却好酒贪色,不爱劳动。陈胜吴广起义时,他占据沛县,响应起义军。后来他的势力逐渐强大,打破了秦的京城。在他与项羽争夺农民起义胜利果实的战争中,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统一了全国,做了汉朝第一任皇帝,历史上称为太祖高皇帝,或者简称汉高祖。史书记载,高祖回到沛县时是十分热闹的,沛县的老百姓对他也是非常热情和亲切的。但是,睢景臣没有对他歌功颂德,我们来看他是怎么描写这一场面的。

二、基础积累

(一)《史记•高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

1.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作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妇贳酒,醉卧,武妇、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酒留饮,售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债。

2.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3.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高祖复留止,帐饮三日。

(二)套曲

套曲是散曲中的一种大型体式。它是用多种曲调互相联贯,成为有头有尾的一个整套曲子,也叫套数、散套。套数的组成,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整套必须有两只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互相联缀而成;第二,每套作品除了用带过曲作结外,大多数情况在结束处有一个尾声;第三,整套作品一般用一二只小曲开端,中间选用的调数可多可少,少则二三调,多则二三十个曲调,不管散套多长,采用多少曲子联缀成套,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三)作者:睢景臣,字景贤,他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出生年月也不清楚,根据一些材料推定他大约是生活在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据钟嗣成《录鬼簿》说:景臣大元大德七年从扬州来到杭州才和他相识,知道他很爱读书,心性聪明,精通音律。当时杭州的曲家都用高祖还乡的题材作套曲,以睢景臣所作的最新奇,压倒各家的作品。《高祖还乡》套曲是他所作的著名套曲之一。他还著有杂剧《屈原投江》、《莺莺牡丹记》等三种,都没有流传下来。

三、赏析

1.这组套曲写的是汉高祖还乡,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这个事件的?这样表现有什么长处?

分析:作者既没有把汉高祖作为一个南征北战,一统天下,“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英雄来歌颂,也没有从一国之主荣归故里的角度纯客观地描述那种热烈壮观的场景,而是通过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农民的眼睛,勾勒了天子返乡的一幅幅画面。作者构思尤为巧妙的是,他所塑造的这个农民不仅熟悉刘邦的底细,并且在刘邦没有发迹以前,和刘邦还有过一些瓜葛。这样通过他的嘴,对汉高祖嘻笑怒骂,揭露了最高统治者五色锦袍下所藏着的丑恶东西,就显得合情合理了。由于使用了大量符合农民身份的语言,使整组套曲生动活泼,笔锋所至,妙趣横生。

2.这组套曲按内容可分成几个部分?

分析: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支曲子,描述村里那些财主阔佬们为迎接汉高祖还乡,所进行的忙忙碌碌的准备工作。第二部分从第二支曲子到第四支曲子,叙述了皇帝车驾进村的豪华热闹的场面。第三部分是第五支曲子到第八支曲子,则是揭露和鞭挞了刘邦早年的流氓行径。也有些文章把这组套曲分成两部分,以刘邦出场为界,前四支曲子为一部分,描述刘邦下车前的种种景象;后四支曲子,则是叙述刘邦下车后,农民对他的鄙视和揭露。

3.第一支曲子可以看作是序曲,为什么开首说:“但有的差使无推故”,似乎人人都受拖累,可结尾又说:“畅好是妆云大户”,前后是否有矛盾?

分析:起始一句“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就造成了一种紧张的气氛,社长亲自挨门挨户通知,这次支差,不管你有什么理由都不得推脱,看来这差使真是“不寻俗”。什么差使呢?都是劳务差使:缴纳喂牲口的草料,这草料还必须除草根;支应服劳役的苦力。这种苦差使,村里的平民百姓没有一个能免除。为的是什么呢?这时曲子才点题:“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故乡”。活脱脱反应出普通老百姓的心情,谁知道是“车驾”,还是“銮舆”,反正我们又得去应付那些苦力活了。

往下笔锋一转,贫苦百姓忙着支应苦役,那些有钱的富户在干什么呢?他们也在忙,不过不是作苦力,而是忙于场面上的应酬接待。你看那王乡老托了个盛献礼物的盘子,赵忙郎抱着个献酒的葫芦。一个个戴着新洗刷的帽子,穿着刚浆过的绸衫,呆呆地站在那儿准备接驾,心里争着要向上献媚,在庄户人看来真正是装模作样。

车驾还乡,全村都忙煞,只不过平民老百姓是为支应差役苦煞,大户人家是为邀恩求宠急煞,目的完全不同。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对比描述,揭示了封建社会贫富的悬殊,也表现了劳动人民对封建地主的鄙视。

这里要指出的是,“忙郎”在宋元时期是村童的通称,一般不分贫贱。“赵忙郎”意即赵家的孩子,从曲子前后内容看,当是富户子弟。

4.皇帝外出的车驾是非常威武壮观的,可我们在读二至四三支描写这种场面的曲子时,感觉到异常滑稽可笑,这是为什么?

分析:作者通过旁观者的眼睛,层次井然地描写了皇帝出巡那种威严盛大的场面。你看当瞎五留引着一帮不务正业的家伙,胡乱地吹笛擂鼓奏起乐来,宣告皇帝车驾到达时。先来的是一彪仪仗队,引头的是彩旗队,许多面旗帜迎风舒展,有月旗、日旗、飞虎旗、凤凰旗,还有蟋龙戏珠旗,各种图案,五颜六色,真让人目不暇接。紧接着是一队兵器,有叉,有斧,有金瓜锤,有朝天,光彩耀眼,威势逼人。再下来的是引道的鹅毛宫扇。最后是皇帝乘坐的车子到了,驾车的一色都是壮马,车上用黄色丝绸做成圆盖,车前八个大官导驾,车后跟着一群捧着皇帝用物的内侍,还随着一群嫔妃宫女,真是好大的气派。

然而,这个旁观者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农民,也许他一辈子都没离开过村子,根本没看到过这些人物和东西,他是用自己掌握的那点知识来观察和理解这一切的,所以就像通过哈哈镜观察世界一样,一切都走了形。那些有着吉祥意义的皇室旗帜,在他看来只是白环套住个兔子,红圈打住个乌鸦;凤凰,他以为不过是只在跳舞的鸡;飞虎,他看了还觉得可笑;狗干吗要插上翅膀;而那象征帝皇的龙,他觉得和蛇也没啥区别。那些光闪锃亮的武器,有些他是从来没看见过,只能拿自己所熟知的事物去猜想,于是金瓜锤成了甜瓜苦瓜,朝天

成了倒放的马鞍,显得那么不伦不类。东西怪,人也怪,穿了些稀奇古怪的衣服,一个个板起面孔,没有一点表情,就像是庙里的菩萨装模作样。

经他这么一“理解”,这支威风凛凛的皇家仪仗队,就变成了耍把戏的队伍了。使人读来,感到忍俊不禁。但是掩卷深思,又感到合乎情理。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扭歪了的形象,表现了人民对封建统治者嘲讽和鞭挞。

5.套曲写的是高祖还乡,为什么主角不很快出场,而要用一大半的篇幅去写支差迎驾,銮舆仪仗之类的场面?是否有点走题?

分析:这是一种反复铺陈欲抑故扬的手法,目的是为了造成戏剧性的效果。车驾来到以前,全村男女老少,不管是穷人还是富户,都忙得不可开交。虽然这个农民还搞不清“车驾”和“銮舆”是怎么回事,但看这忙乱的劲,猜想一定是个了不得的人要来了。接下去连着用三支曲子写仪仗车队,虽然描写的是威武盛大的场面,但作者着意是写那个至此还未出场的人物,这样豪华威严的气派,来的肯定是个非凡的人物。然而当读者按这个思路去推想时,却突然来了个大转折。

第五支曲子,主角上场了,但这时作者还未点出他的身份。一方面是为了情节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从当时的场景来看,这样写也合情合理。皇帝驾到,百姓都得下跪恭迎,来不及仔细辨认,所以最初给人的印象只是外形:一个大汉,(这是农民的口语,但是很真实,一年四季从事农耕的老百姓判断一个人,第一眼是看他长得壮实不壮实。)而且架子极大,“觑得人如无物”。待到跪拜之后,抬起头来仔细瞧,“觑多时认得”,这才认出那大汉是谁。可是到这时作者还不点破究竟是谁,只用一句包含着许多问号的话“险气破我胸脯”收尾。这句词好像奇峰突起,带起了无穷悬念,激起读者急切要求了解其中原委的欲望。

6.第六、七两支曲子是写刘邦的出身和经历的,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分析:第六支曲子是写刘邦的出身。起首一句,直截了当指出:你本身姓刘,你妻子本姓吕。什么皇帝、天子,什么汉高祖或其他尊号都瞒不了我。这样立刻就给读者一种印象:“我”是个知根知底的人物,所说的事应该都是可信赖的。

接着叙述了刘邦的身世,意在指出,你一家都是平民百姓,种过地,喂过牛,丈人读过几卷书,但也只不过教个村学而已。你和“我”没有什么两样,今天却大耍威风,大摆架子,你昂首阔步,目中无人,我却得恭恭敬敬,下跪叩头,这怎么能叫人不气恼。

除这层意思外,作者还有更深的含意。皇家史书记载,刘邦出生前,他母亲“梦与神遇”,当他挥剑斩了白帝子后,就决定了他这个赤帝子必然将来要当皇帝的命运。他出生后,上空总有祥云伴着他。这种非凡的出生就决定了他辉煌的前途。岂止是刘邦,一切帝王登基后,那些曲意奉承的史家,总要编造出无数谎话来,意在说明这是天命。而雅景臣却敢于打破这种谎言,指出皇帝和平民百姓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向皇权的一次挑战。

第七支曲子是叙述刘邦在村里的所作所为,着意在揭露刘邦的隐私(当然是皇帝最忌讳的东西)。春采桑(这里的“采”,可理解为“借”,因为借桑叶得到主人允许后,还要自己去采),冬借粟,其间零零星星借支的米麦数也数不清。说是借,实质是拿,从来没见归还过。经手换田契(因为刘邦是亭长),却借机勒索三秤麻,这不是无赖吗!说是还酒债,又乘机偷去几斛豆,真正是流氓!这些不是“我”胡编乱造,都有帐本、借据可查。斩钉截铁的语句,使人深信不疑。欠帐不还,还要我跪拜,怎不气破肚皮!一个被达官贵人捧入云端,至高无上的人物,原来有着这么许多劣迹,剥开他虚假的神圣外衣,说到底,这皇帝还不如一个正直的平民百姓。对最高统治者进行这样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无情的斥责,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和胆识。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告诉读者,皇帝并不是什么真命天子,他和普通老百姓一样,甚至还不如老百姓。

7.结尾一曲可以说是全组套曲的高潮,特别是最后三句:“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更是余味无穷。怎样理解这个结尾呢?

分析:汉高祖还乡,结尾结在向他要帐上,这实在是意想不到的结局。而且最后三句意在指责他至今还想赖帐不还,更使人料想不到。但仔细想来,却又是合情合理的。

套曲起首写圣驾要来,因为刘邦做了皇帝,要避讳,村里人当然不能直呼其名,只是恭恭敬敬地称高祖皇帝。而对一个普通农民来说,搞不清汉高祖是谁,还以为是另外一位大人物。及至见面仔细辨认,才认出来这个高祖,原来就是刘三。那刘三干吗要改名汉高祖呢?于是“我”从自己切身的遭遇出发,很自然地就会认定改名是为了躲债赖帐。这是符合“我”作为一个普通农民的心理特征的,在“我”的眼里,始终把刘邦看作是个流氓,作者也自始至终抓住刘邦的无赖行径做文章,把其写成一个丑角(包括对仪仗队扭曲的描写,渲染了一个丑角登场的气氛)。这样全套散曲尾首呼应,而且更加强了嘲讽和抨击的力量。

同时这结尾一曲,也最后完成对“我”这个人物的形象塑造。一方面明确表明欠的债要还,而且提出了还债的具体办法,另一方面又故意揶揄刘邦,不想还债也不要紧,谁又会揪住你不放呢?你尽管堂堂正正地叫刘三,干什么平白无故偷偷改姓更名,“唤做汉高祖”(他并不了解“汉高祖”这个尊号和刘邦这个名字之间的关系)。在老百姓看来改姓换名实在是不光彩的事。这样就充分表露了“我”这个人物正直朴实,泼辣敢斗,同时又诙谐幽默。是个十分成功的喜剧人物。

汉高祖是刘邦死后的尊号,作者却故意把这尊号放在刘邦生前,一则是因为这个尊号已为大家所熟悉,这里借用一下;二则活人为了赖债,竟然要用死人的尊号,不仅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也增加了喜剧的效果。

8.这套曲子塑造了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这在元散曲中还是不多见的。这些人物为什么会具有这么高的艺术价值呢?

分析:作者在塑造人物时,用的是近乎漫画化的笔法,粗粗勾勒几笔,就显示出了这个人物的主要特征,虽然近乎夸张,但又是真实的,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最成功的当然数“我”,作者对他的外形完全没有作任何描绘,但读了这套散曲,几乎就有一个真实的人在眼前活动。第一首曲子从他对支应苦差的抱怨,和对富户的嘲讽,就可以判定他的身份是普通农民。以后的三支曲子可以看出他的见闻实在有限,没见过世面,一辈子是在村里劳动。同时他的性格是风趣开朗的。再往下几支曲子,则又可以判断他和刘邦的关系,估摸出他的年岁来。同时又可以看出他那种直率认真,不怕天、不怕地,敢说敢为的性格。这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典型,通过他的嘴,作者说出了广大百姓想说又不好说的话。

其次是刘三。作者几乎只用一支曲子,抓住了他的几个细节,就画出一个好酒闲散无赖的画像。

除此之外,如王乡老、赵忙郎等,虽然只用了一两句话,也活脱脱画出了那种得意洋洋,又要强装惶恐恭敬,装模作样的小丑式的脸谱。

9.这篇套曲构思的新奇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析:构思新奇是这篇套曲的最大长处,也是该曲传诵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新奇处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选取了一个新奇的视角。这一视角给作者的描写和叙述带来许多方便,从而使作品具有了意想不到的艺术魅力和讽刺效果。假如由作者直接叙述,那么“飞虎旗”怎么能说成“狗生双翅”呢?而改为由乡民这一观察认识角度叙述就可以了。作者以乡民的“无知”为手段,将皇帝的仪仗、銮驾、导驾官等被认为是神圣威严的东西及大人物变成了滑稽可笑的嘲讽对象。二是作者大胆想象,采用童话式的处理方法,将乡民见皇帝时,当众揭皇帝的老底,数说皇帝的种种丑事,并逼皇帝还债这种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写在曲中,借助童话式的夸张性和荒诞性扫尽皇帝的威风,把他的劣迹一一抖搂出来。使读者明白,那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汉高祖刘邦原本不过是个村夫酒徒和流氓无赖。以上两个方面是该曲构思的新奇独特之处。

10.该曲在语言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分析:语言的主要特色有两点,一是通俗性。通俗性是元曲的“本色”特征。凌蒙初在《谭曲杂剳》中说:“自成一家言谓之‘本鱼’,使上而御前,下而愚民,取其一听而无不了然快意。”这里强调的是通俗,要求人人都听得懂。该曲这一特点是很鲜明的。全曲俗语、口语用得很多。二是趣味性。语言的趣味性表现在用语很形象、描摹生动风趣。如“鸡学舞”,“狗生双翅”,“蛇缠葫芦”,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说:“常言俗字,扭作曲子,点铁成金,信是妙手。”本篇曲用常言俗字达到了点铁成金的水平,增添了曲子的民间性、通俗性,给读者以诙谐感和轻松感。

11.曲子的思想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哪里?

分析:这篇套曲思想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蔑视皇帝,否定皇权的思想倾向上。曲子中的乡民不仅不尊重刘邦,反而当众抖搂刘邦的丑事,使皇帝“原形”毕露,否定了皇帝不是什么奉天承运、高贵得不可侵犯的圣人。曲子中的被嘲弄的皇帝刘邦,只不过是作者借以调侃讽刺皇帝的艺术形象,作者正是通过否定刘邦而表现了他否定皇权的思想。

四、扩展讨论

讨论:从这篇套曲看,散曲有些什么特点?散曲与诗词在语言方面有些什么不同? 分析: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小令一般只有一支曲子,而套曲则由多支同一宫调的曲子组成。散曲中的套曲有两个特点,一是必须由同一宫调的几支曲子连贯而成,如本篇就是由同属“般涉调”的8支曲子组成。8支曲子分属于“哨遍”、“耍孩儿”、“煞”、“尾”4个曲牌。二是无论有多少支曲子,都必须是一韵到底。本篇也是如此。从语言风格上看,曲的语言以通俗为本色,一般的说法是诗庄、词媚、曲俗。明人王骥德在《曲律》中说:“诗之限于律与绝也,即不尽于意,欲为一字之益不可得也。词之限于调也,即不尽于韵,欲为一语之益,不可得也。若曲,则调可累用,字可衬增。诗与词,不得以谐语方言入,而曲则惟吾意之欲至,口之欲宣,纵横出入,无之而无不可也。”曲之所以要求通俗,原因是“须奏之场上,不论士人闺妇,以及村童野老无不通晓”。这是从总的方面说的,至于不同的作者又有不同的风格,“庄”、“媚”、“俗”也不可一概而论。宫调名,“哨遍”为曲牌名,“高祖还乡”为套曲的题目。“宫调”,是乐调调式的统称。乐音有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七声。以“宫”声为主的乐调调式称为“宫”,以其他六声为主的调式称为“调”,统称“宫调”。“曲牌”,曲调的名称,有一定的调子和唱法。按曲调填的曲词,字数、句法、用韵和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每一个曲牌部分属一定的宫调。如“叨叨令”属“正宫”,“醉花阴”属“黄钟宫”,“墙头花”属“般涉调”;也有分属几个宫调的,如“哨遍”属“般涉调”,又可入“中吕宫”。题目是作者根据所写的内容或创作曲词的目的动机自己加的。有的曲词有题目,有的没有题目。

五、总结

本文写的是元朝的现实,确实有汉朝的影子,反映的现实在封建社会里有普遍意义。“村民”骂皇帝,中外文坛少见,而睢景臣却在《高祖还乡》中淋漓尽致地写出来

第五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字词检测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字词检测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仓庾()呕哑()瞋目()烽火矶()烽燧()...... 巉岩()湓浦()怵然()斗斛()尚飨().....A. 旌旆(pâi)神妪(yù)阡陌(xiān)霰雪(xiàn)....

B. 栖隐(qī)地坼(châ)羁旅(jī)渔樵(jiāo)....C. 国殇(shānɡ)剽掠(piāo)子嗣(sì)怙恶(ɡǔ)....D. 桎梏(gù)佝偻(lïu)垣墙(yuán)修葺(qì)....5.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砍斫.()痼.疾()梦呓.()橐.驼()飧饔..()呱呱..而泣()文绉绉..()胡诌.()舞雩.()临沂.()清泠.()秉.烛()绣罗襦.()哀号.()披靡.()

二、选择题。

1.下列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回眸.(mïu)鼙.鼓(pí)临邛.(gōnɡ)擘.(bî)划玉.扃(jiōnɡ)B.兰橑.(liáo)澧.浦(lǐ)金钿.(diàn)哂.笑(xī)吞噬.(shì)C.频烦.(fán)修葺.(qì)濒.临(bīn)鹧.鸪(zhâ)踯躅.(zhú)D.倏.尔(shū)绸缪.(mïu)罗裳.(chánɡ)玉簟.(tán)香蕈.(xùn)2.下列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潋.滟(liàn)霰.雪(xiàn)沙汀.(tīnɡ)碣.石(jiã)B.剡.溪(shàn)訇.然(hōnɡ)羸.弱(yínɡ)渌.水(lǜ)C.干坼.(châ)凭轩.(xuān)涕泗.(sì)乾.坤(qián)D.搴.杜若(qiān)銮舆.(yú)发饷.(xiǎnɡ)稼穑.(sâ)3.下列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岑.夫子(cãn)酒馔.(zhuàn)恣.肆(zì)亨.通(hēnɡ)沽.取(ɡū)B.将.进酒(qiānɡ)勖.勉(xù)女娲.(wā)神妪.(yù)溽.暑(rù)C.窥檐.语(yán)天涯.(yá)玉砌.(qì)飘飖.(yáo)箜篌.(hïu)D.栏楯.(dùn)阴霾.(mái)整饬.(chì)玉枹.(páo)胡诌.(zhōu)4.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城阕阑.珊(lán)春霄苦短踌躇满志 B.绸缪喟.然(wâi)渌水荡漾一晌贪欢 C.皓腕栖.身(qī)豆蔻词工切中肯綮 D.伛偻琼筵.(yán)水面清圆金块珠铄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逶迤..(wēi yí)偃.仰(yǎn)黑白相间.(jiān)B.玉箸.(zhù)媵.嫱(tãnɡ)面面相觑.(qù)C.饥馑.(jǐn)矍.然(juã)引吭.高歌(kànɡ)D.扃牖..(jiōnɡ yǒu)刈.旗(yì)自古洎.今(jì)7.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

A.讳莫如深嫡亲独辟蹊径世外桃源寂寥B.目无全牛乘辇珊珊可爱桃园结义麾下C.一气呵成膏梁游刃有余饥肠漉漉崩摧D.栩栩如生自诩心有余悸四面楚歌战栗8.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

A.勾心斗角矗立缦立提要钩玄斑驳 B.越俎代庖山麓诟污形单影支考妣 C.黍离之悲遁逃言讫抱薪救火岩扉 D.披荆斩棘鼾睡自缢重蹈覆辙羽觞

渗.漉(shân)囷囷.(qūn)缫.丝(sāo)缣.素(jiān)

下载《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检测(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检测(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综合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单元质量检测三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沏茶(qì)雕栏玉砌(qì) .. 博闻强识(zhì)锲而不舍(q......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二单元》一、研究主题: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 解读文学作品,特别是具有跳跃性的诗歌,需要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去神游冥索,去迎寻作者所......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乌,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金谷园......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目标的设定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八个字既是诗歌欣赏的目标,也是诗歌形象鉴赏的方法之一,是考纲“感......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名句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天旋日转会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春风桃李......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 备课教师:杜晓琴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教学设计 夏 维 一、内容与解析 (一)内容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过小孤山大孤山》 (二)解析 本单元要学的内容《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指的是通......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目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目录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长恨歌/ 白居易自主赏析 湘夫人 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蜀相 杜甫书愤 陆游推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