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营改增引中国新一轮经济改革深度试水
营改增引中国新一轮经济改革深度试水
作者 王劲松
2013-2-23 5:11:44来源:2013年02月22日 08:14:00 中国财经报网2012年是营改增的元年。
是年,营改增率先在上海启动改革试点,之后采取“雁阵”扩围方式,陆续有12个省市纳入改革试点。经过精心组织实施,各试点省市新旧税制均已成功实现转换。这标志着,营改增已经试水成功,这艘巨轮正乘风破浪,朝着下一个目标远航。
“可以说,这是我国经济领域重大改革中稳中求进的典范案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对营改增当前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如是评价。
新旧税制成功转换
纳税人成功转换。截至目前,共有102.8万户试点纳税人,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其中,一般纳税人21.6万户、占21%;小规模纳税人81.2万户、占79%。从行业分布看,交通运输业16.1万户、占15.7%,现代服务业86.7万户、占84.3%。
征管系统平稳运行。目前,各项系统运转正常,2012年已开出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3119.5万张、税额720.7亿元。同时,各地纳税申报顺畅,纳税服务到位,风险防控有效。纳税申报率达到99.8%。
抵扣链条顺利打通。营改增各项改革措施到位后,适用税率、计税方式、计税依据等全部按照新税制执行,其抵扣机制作用日益显现,试点行业与其上下游行业抵扣链条已经打通,基本消除重复征税。初步统计,12个试点省市共为企业直接减税426.3亿元。既减轻了服务业税负,也降低了制造业成本,促进了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新增值税入库顺畅。各试点地区财政、国税、国库部门,严格按照财政部制定的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转换新增值税税款入库方式,做好税款入库核算工作,成功搭建了税款入库平台,新的体制和核算制度运行顺畅,基本做到了缴得进、分得清、记得准,没有发现税款混库、滞压等现象。
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国家层面出台了“一方案”“一办法”和“两规定”,即:财政部、国税总局印发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和《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地方层面建立了配套的预算管理、会计核算、税收征管、税款入库核算等制度,以及财政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的制度建设有机衔接,共同构筑起了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为改革试点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和制度支撑。
促减税、推转型卓有成效
基本解决重复征税问题,促进了跨区域、跨行业抵扣链条的形成,强化了区域内外、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以安徽为例,试点以来江苏、上海、浙江三省市合计接受安徽营改增专用发票3.3万份、税额2.7亿元,占到安徽开具给外省总份数的50%以上,进一步密切了安徽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此外,营改增
促进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接。营改增对试点企业提供的交通运输、研发和设计服务实行零税率,实现了与国际通行税制的接轨,使国内服务业企业与国外企业处于更加平等的竞争地位,既有效地提高了服务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增强了企业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上海市去年全年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0多家,投资性公司25家,研发中心17家,实际利用外资逆势上扬,增长20.5%。
切实减轻了企业税负。从12省市的纳税申报情况看,一是试点实现总体减负。试点全年减税426.3亿元,其中,试点纳税人减税189.1亿元,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试点服务减税237.2亿元。二是中小企业普遍减税。小规模纳税人税负下降幅度平均达40%,有力支持了小微企业发展。三是增税面不断下降。以上海为例,2012年全年交通运输业一般纳税人增税面逐月下降,并于7月份实现了全行业减税。即使改革初期少数企业税负增加,各地也都采取了不同的扶持办法,对税负增加的企业予以财政补贴,对冲因税负增加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实际税负并没有增加。
促进了服务业加快发展。一是服务业企业户数增加较快。每月新办企业都在迅速增加。以湖北省为例,试点一个月全省新增试点纳税人3952户,增加最多的是文化创意服务业,占新增户数的29.8%。二是服务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12年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其中二产增长3.1%,三产增长了10.6%,高出全市生产总值增速3.1个百分点;三产增加值占全市GDP首次突破60%,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三是服务业出口迅速增加。
推动了制造业创新发展。营改增直接受益的虽然是服务业,但对制造业产生了重要的“溢出效益”,影响十分显著。一是推动服务外包,促进主辅分离。不
少企业主动将生产性服务业务外包,进一步优化企业组织架构,使企业从“橄榄型”转变为“哑铃型”,专注于提高主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加速资产折旧,鼓励科技创新。由于设备采购抵扣增加,改革有力促进了试点企业的设备更新改造。
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为更好地适应税制变化,企业在经营模式、市场营销和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做出适应性转变,如交通运输车辆挂靠经营、制造业中的研发与运输服务等,寻求通过专业化协作完成。促进了企业管理升级。很多企业主动从产业链构建、财务管理、合同管理、供应商选择等方面,完善了企业治理机制,内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新一轮改革正试水
专家和地方都在呼吁,要进一步扩大改革区域范围和改革行业。鉴于已进行改革试点的12个省市在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区域分布等方面已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改革试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度设计更加完善,工作机制更加协调,改革氛围更加有利,因此,全面实施扩大试点的条件已具备;同时,因局部地区试点导致的政策差异和征管风险等问题,以及试点地区和非试点地区的税制不公平和“洼地效应”,都需要尽快通过扩大和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此外,随着营改增的实施,作为地方主要税种的营业税逐步被增值税取代,地方税体系建设更加迫切。要构建新的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同时增强地方财政实力。要深入研究税收征管体系改革,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国税、地税部门职能及工作资源配置。
高培勇认为,营改增不仅限于税收制度改革的层面,它涉及到政府职能的方
方面面和各个层面,牵动着政府和企业、政府和居民之间的关系。它实际上已经成为重大财税改革乃至新一轮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导。
长期关注营改增改革进程的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对记者表示,他十分赞成营改增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说法。现在应该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推进。
“方向正确、全面铺开、顶层设计、通盘考虑。”朱青对营改增的远航表达了这样的愿景。
第二篇:财务总对营改增的深度解读
5月1日开始,房地产业、建筑业等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前两天营改增细则已经发布,相信各位房企的财务人员也正在忙碌地学习新规。明源君特地邀请了一位房企资深财务总为我们解读新规,一共17条心得,满满的都是干货。
为节省篇幅,财税(2016)36号文简称《36号文》,其附件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简称《附件1》,附件2《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简称《附件2》,附件3《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简称《附件3》。
免租期、送车位有视同销售的风险,移交公建可能不征税
类型:收入
条文:《附件1》第十四条,“下列情形视同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
(一)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无偿提供服务,但用于公益事业或者以社会公众为对象的除外。
(二)单位或者个人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无偿转让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但用于公益事业或者以社会公众为对象的除外。
(三)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附件2》第一条第(二)款,“不征收增值税项目5.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其中涉及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 解 读
1、房企出租房产的免租期条款和买房送车位送家电的销售方式需要关注,会有视同销售的风险。
2、明确了资产重组过程中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不征收增值税。
3、向政府或街道移交公建很可能不需要视同销售,但是需要证明这些建筑是“用于公益事业或者以社会公众为对象”,具体需要什么样的证明材料或者某一类型直接认定,需要新的征管办法确定。
成本利润率由国家税务总局确定
类型:成本
条文:《附件1》第四十四条,“成本利润率由国家税务总局确定”。解 读
注意,原营业税体系下,成本利润率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确定的。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需要考虑操作细节
类型:收入成本费用
条文:《附件1》第四十五条,“增值税纳税义务、扣缴义务发生时间为:
(二)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租赁服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解 读
房企销售时收取的诚意金是否需要纳税?挞定收入是否为价外费用,需要纳税?定金该如何开票?均是需要在实践中重点考虑的操作细节。
建筑服务发生地、不动产所在地和机构所在地不同该怎么办?
类型:收入成本费用
条文:《附件1》第四十六条,“增值税纳税地点为:
(一)固定业户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总机构和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应当分别向各自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经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或者其授权的财政和税务机关批准,可以由总机构汇总向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二)非固定业户应当向应税行为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未申报纳税的,由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补征税款。
(三)其他个人提供建筑服务,销售或者租赁不动产,转让自然资源使用权,应向建筑服务发生地、不动产所在地、自然资源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四)扣缴义务人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扣缴的税款。”
解 读
1、在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必然存在着建筑服务发生地、不动产所在地与机构所在地不同的情况,具体操作可能两种:(1)业务发生地的预缴及机构所在地的申报,同月申报两次;(2)先预缴,再按季度或是在机构所在地进行申报。
2、在营业税体系下,建筑业存在着在服务发生地以票管税的征管方式,许多外出经营的建筑公司均在服务发生地代开发票,营改增后,建筑业的服务发生地很有可能继续通过票等方式进行预缴的管控。同一市不同区项目的发票如何领购?是值得重点关注的细节。
3、在大城市,区的定义有可能等同于县(市)。
二手房销售、出租增值税可能由地方税务局代收
类型:收入
条文:《附件1》第五十一条,“营业税改征的增值税,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纳税人销售取得的不动产和其他个人出租不动产的增值税,国家税务局暂委托地方税务局代为征收。” 解 读
这一条很可能针对的是二手房销售,以前个人出租不动产委托街道代征的现在可能由地方税务局代征。这里面是否包括房地产一般纳税人自建转固定资产后的不动产,是否视同二手房销售,是需要关注的细节。
中介及物业管理公司适用6%增值税率
类型:收入、成本
条文:《附件1》第十五条,“增值税税率:
(一)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除本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规定外,税率为6%。
《附件1》附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之第(六)现代服务,“8.商务辅助服务。
商务辅助服务,包括企业管理服务、经纪代理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安全保护服务。(1)企业管理服务,是指提供总部管理、投资与资产管理、市场管理、物业管理、日常综合管理等服务的业务活动。
(2)经纪代理服务,是指各类经纪、中介、代理服务。包括金融代理、知识产权代理、货物运输代理、代理报关、法律代理、房地产中介、职业中介、婚姻中介、代理记账、拍卖等。解 读
1、房地产中介及物业管理公司属于“现代服务业”,适用6%的增值税率。
2、物业公司或地产公司按照租约转售水电等市政支出给租户的情况,到底是按水(13%)电(17%)适用税率?还是作为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的价外费用(6%)征收,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要重点关注不同类型的施工证及施工证日期的认定
类型:成本
条文:《附件2》第一条,第(三)款销售额之第10点,“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的一般纳税人销售其开发的房地产项目(选择简易计税方法的房地产老项目除外),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向政府部门支付的土地出让金后的余额为销售额。房地产老项目,是指《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注明的合同开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前的房地产项目”。
解 读
1、土地出让金扣除了,那么支付的市政配套费能否扣除?其他各种政府收费能否扣除?拆迁补偿费等其他土地成本能否扣除?这些有待观察争取。
2、《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上如果没有合同开工日期,很可能将默认为发证日期。
3、遇同一项目期区多个许可证,按开工日期划分,新老项目均有的情况,需改变现行的核算方式,收入及成本均需进一步细分。
4、土地出让金如何扣减?是一次性扣除还是分摊扣除。扣除的计算方法是(含税价—土地出让金)/1.11,还是(含税价/1.11—土地出让金),需要等待新的征管办法出台落实。
5、由于房地产企业与施工企业对老项目的划分有不同,可能会出现房地产企业认定为新项目但施工企业认定为老项目的情况出现,这在上下游税率衔接有点问题,具体处理中需要内部协调,也需要和税务部门商议处理办法。
6、施工证可能存在多个情况,桩基的施工证、地下室的施工证日期不同,如果都能被认可,则可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日期。
过渡期间,重点关注建筑商已支付的分包款未能抵扣的情况
类型:成本
条文:《附件2》第一条,第(三)款销售额之第9点,“试点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上述凭证是指以发票为合法有效凭证。”
解 读
按行业惯例,大部份工程都存在承包商垫资的情况,即先付分包款再收回总包款,在过渡期间,如尚有已支付的分包款(发票为营业税票),营改增后可否继续扣除再计增值税?需要重点关注分别处理。
未来建筑行业可能均选择清包工的方式
类型:成本
条文:《附件2》第一条,第(七)款建筑服务,第1点规定,“一般纳税人以清包工方式提供的建筑劳务,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
解 读
以后的建筑行业所有工程,很可能都会选择清包工或甲供工程的方式。不知道新的征管办法是否会对此再提出进一步要求。
建筑服务,不同计算,预缴税款率不同
类型:收入
条文:《附件2》第一条,第(七)款建筑服务,第4、5点规定,“一般纳税人跨县(市)提供建筑服务,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按照2%的预征率在建筑服务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税款,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增值税。
一般纳税人跨县(市)提供建筑服务,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的,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按照3%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纳税人应按照上述计税方法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税款后,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 解 读
这种不同,可能是考虑到建筑服务发生地和机构地税款的平衡,大家可以博弈。
老项目计税房企有选择权
类型:收入
条文:《附件2》第一条,第(八)款销售不动产,第7点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的一般纳税人,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老项目,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5%的征收率计税”。解 读
1、老项目应该可以根据有利原则,自行决定是采用简易征收还是一般征收。
2、同一个项目公司既有老项目,也有新项目,应该可以采取不同的征收方式,这点有待实践。
3、同时存在两种征收方式(一般和简易),发票征管操作的探讨,可能有两种情况:(1)增值税普通发票分两种,根据编号区分;(2)发票均可共用,自由选择。具体是怎样,有待实践,但大家可以先有个心理准备。
房地产的出租与转租重点考察“取得”的定义
类型:收入
条文:《附件2》第一条,第(九)款不动产经营租赁服务,第1点,“一般纳税人出租其2016年4月30日前取得的不动产,可以选择适用简易征收方式按照5%的征收率,在不动产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增值税,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增值税”。解 读
如何判断“取得的不动产”?房地产公司将其资产统一转租给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是否可以认为是取得的不动产?在《36号文》中多次提到取得的不动产,这些表述是否内涵一致呢?需要在实践中重点考察。
未达12个月按销售现货处理,达12个月以上按销售旧货处理
类型:成本
条文:《附件2》第一条,第(十四)款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纳入营改增试点之日前取得的固定资产,按照现行旧货相关增值税政策执行。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是指纳税人符合《试点实施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并根据财务会计制度已经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解 读
一般来说,也就是未达12个月按销售现货处理,达12个月以上按销售旧货处理。
不动产可全额扣除的情形 类型:成本
条文:《附件2》第二条,第(一)款进项税额第5(1)点,“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1)用于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其中涉及的无形资产、不动产,仅指专用于上述项目的无形资产(不包括其他权益性无形资产)、不动产。” 解 读
购入的无形资产,不动产只要有用于非上述项目的,即可全额扣除进项。
银行贷款服务包括贷款利息,不抵扣进项
类型:成本费用
条文:《附件2》第二条,第(一)款进项税额,第5点规定,“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纳税人接受贷款服务向贷款方支付的与该笔贷款直接相关的投融资顾问费、手续费、咨询费等费用,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解 读
1、银行贷款服务不抵扣进项,包括贷款利息。
2、原来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营改增的地产业的利息处理可能不一致。
混合销售行为缴纳增值税的不同处理
类型:成本费用
条文:《附件2》第二条,第(三)款混合销售,“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又涉及服务,为混合销售。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按照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按照销售服务缴纳增值税”。解 读
之前的规定是“分别核算其货物的销售额和建筑业劳务的营业额,并根据其货物的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根据其建筑业劳务的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分别核定其货物的销售额和建筑业劳务的营业额。”
营改增之后,销售自产货物的建筑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相关征收变化,只能按照“主业”的税率缴纳增值税了。
按房改成本价、标准价出售住宅取得的收入可免征增值税
类型:收入、成本
条文:《附件3》第一条下列项目免征增值税,第(三十四)款,“为了配合国家住房制度改革,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按房改成本价、标准价出售住房取得的收入”
解 读
1、房企修建的保障房的销售按理论来说可以套用本条,具体则要看实践。
2、所需要考虑的细节是对应的进项如何处理,比如公共部分的进项如何处理。
第三篇:中国全面摸底“营改增”试点
中国全面摸底“营改增”试点
尽管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增幅下滑,中国仍决定坚定推进一项旨在为企业减负的财税改革。财政部22日表示,近日将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政策执行情况专项调查,为后续决策提供参考。
“营改增”是中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重要内容。截至目前,该政策已在上海等九个省市进行试点。到2013年2月底,参加试点的企业数达到了112万户。国税总局数据显示,自去年“营改增”试点开始至今年2月份,全国共实现减税超过550亿元人民币。
财政部23日称,将组织北京、天津、广东等12个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试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专项调查。调查对象是试点地区财政、国税、地税、人民银行国库部门以及试点企业。
据了解,调查重点是试点政策运行情况,试点对地方经济、财政、企业产生的影响,试点的政策效应等。
调查采取动态跟踪的方式进行,自2013年4月初开始,12月底结束。对试点方案确定的“1+6”行业(交通运输业以及现代服务业6个行业),每个行业均要选取不少于10户典型企业确定为跟踪企业。
财政部表示,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一是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包括纳入试点范围行业类型、数量、管理方式以及主要经济指标,纳入试点范围企业数量、性质、生产经营状况及纳税总体情况(含税负增减变化),试点政策对当地经济、财政、企业等产生的影响等。
二是动态跟踪企业相关情况。包括改革对跟踪企业所带来的影响,税负变化情况(同比和环比)、出口服务免税和零税率免抵退情况,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情况,试点政策在不同地区执行中是否存在差异、具体差异情况及其原因等。
三是财税政策执行情况。包括税务机关征收管理情况、税款入库情况,地方出台的相关财政扶持、补贴、奖励政策执行情况及效果,各项试点财税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等。
财政部称,全面了解情况,有助于为下一步试点政策的全面推开和补充完善提供对策建议。
根据国务院部署,自今年8月1日起,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适当扩大部分现代服务业范围,将广播影视作品的制作、播映、发行等纳入试点。同时,择机将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等行业纳入试点。
第四篇:上海“营改增”试点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上海“营改增”试点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近期,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对试点涉及的6+1行业(即提供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等6个行业和交通运输业)中的部分企业开展调研,了解“营改增”试点的进展与完善,以及企业反映的新情况新问题。本次调查通过问卷与座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调查样本包括闵行区、奉贤区、松江区、金山区的128家企业。其中,交通运输业企业29家,研发技术服务业企业13家,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19家,文化创意服务业企业14家,物流辅助服务业企业17家,有形动产租赁服务业企业16家,鉴证咨询服务业企业20家。
一、“营改增”试点效果良好
1、多数企业税负明显减轻
调查显示,有64.1%的受访企业税负减轻或基本不变,24.2%的企业税负下降超过30%。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全部实现减负,其中48%的企业税负下降超过40%。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成为“营改增”最大受益群体。这次“营改增”试点涉及的行业中,物流辅助服务业和有形动产租赁服务业受惠最多,分别有82.4%和81.3%的受访企业税负减轻。企业税负减轻的主要原因是小规模纳税人企业“营改增”后实际税率下降。一般纳税人企业税率虽有所调整,但由于“营改增”使本企业可抵扣进项税增加以及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扩大使可抵扣进项税增加,实际税负也明显减轻。调查中,有97.8%的税负下降的受访企业是由于“营改增”后上游企业可开出增值税发票或本企业购进设备扩大规模所带来的进项税抵扣增加而使实际税负减轻。
2、部分服务业企业起死回生
“营改增”消除重复征税,为处在困境中的企业“雪中送炭”;为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提供扩大规模的良机,为其“锦上添花”。航运业自金融危机以来,面临需求下降、运价下跌、业绩下滑等多重困难,不少企业陷入亏损境地。如上海某海运有限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实际缴纳增值税为0元。若以前三季度营销情况按原营业税税率计算,应缴纳营业税额334万。“营改增”减轻了企业负担,为他们挺过最困难时期,起死回生提供了机遇。再如上海某传媒经营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以报纸等传统纸质媒介为主营业务的公司,近年来受到网络等新媒体的强烈冲击,已濒临破产。“营改增”之后,由于占公司成本约七成的印刷费用可作为进项税抵扣,公司税负下降92.59%,企业有机会拓展网络营销业务,为后续发展赢得了资金和空间。
部分企业借“营改增”试点东风,增加投入,开拓业务,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力度。如某工业机械租赁有限公司,今年新购大量叉车,扩大业务规模,而且由于进项税抵扣额巨大,实际缴纳增值税同比下降98.6%。上海某交通运输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大量购置新车,服务能力升级。“营改增”为企业提供了加大投入、扩展业务的绝好机会,使企业税负减轻,有资金和能力去增加技术改造投入,以扩大规模、提升服务能级。
3、“营改增”试点初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已基本解决
“营改增”试点初期,交通运输企业中一般纳税人的税负增加,部分进项税额无法抵扣,一些补贴等相关配套措施未落地。在本次调查中,有近七成企业反映,上述问题已基本解决,有逾两成企业反映上述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之中。主要是各级财税部门及时调整政策,于今年6月印发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若干税收政策的补充通知》(财税[2012]53号),就相关政策作了补充和调整。
(1)进项税额抵扣渐趋合理。逾六成受访企业反映,“营改增”试点初期存在的进项税抵扣范围方面存在的问题已获解决。对试点初期部分企业反映的进项税抵扣不充分等问题,有关部门很快给予回应,企业发生的成本,能取得增值税发票的可以抵扣,不能取得增值税发票的也可以按实际支出抵扣。如试点初期交通运输企业反映的在外省市运输时购买的燃油、配件和发生的修理费,部分无法开具增值税发票的单据。对此,有关部门已经出台明确规定,以实际支出额抵扣。试点初期,部分国际航运企业反映因其享受零税率待遇,只能开具普通发票,下游的货物代理公司因无法抵扣进项税额而不愿意接受。国家税务总局于4月份发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地区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应税服务免抵退税管理办法(暂行)》(2012年第013号),规定试点地区提供增值税零税率应税服务并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单位和个人,在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以后提供的零税率应税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实行免抵退税办法,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此次调查中,相关企业均表示非常满意。
(2)配套细则措施落实有力。近九成受访企业反映,配套政策不完善这一问题已基本获得解决。调查发现,对于此次“营改增”试点税负增加的企业,财政扶持政策已基本落地。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国家税务局、上海市地方税务局今年2月发布的《关于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的通知》,按照“企业据实申请、财政分类扶持、资金及时预拨”的方式实施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由市与区县两级财政分别设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财政扶持资金”,专项用于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企业的财政扶持。对于“营改增”后税负增加累计超过5万元以上的企业,税务部门会及时通知其申请扶持,并依申请返还其税负增加额的70%,返还的税金在其申请后一个月内即可到账。这一措施大大减轻了税负大幅增加的企业的负担。
4、企业对“营改增”试点满意度较高
调查显示,30.5%的受访企业对“营改增”试点表示“很满意”,40.6%的受访企业对“营改增”试点表示“较满意”,两者合计达到71.1%。企业对于征税设备、发票管理和税务系统服务水平的满意度最高,有78.9%的受访企业对征税设备、发票管理表示“很满意”或“较满意”,有74.3%的受访企业对税务系统服务水平表示“很满意”或“较满意”。据了解,为保障“营改增”试点顺利推进,国家税务总局在去年发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启用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公告(2011年第74号),启用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此举为企业提供了方便。在今年6月再发布补充通知,规定未与我国政府达成双边运输免税安排的国家和地区的单位或者个人,向境内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国际运输服务,符合《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1]111号)第六条规定的,试点期间扣缴义务人暂按3%的征收率代扣代缴增值税。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此类纳税人的负担。
5、多数企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总体来看,“营改增”对企业利大于弊,受访企业对其发展前景普遍看好。从长远来看,增值税只对商品新增加值征税,企业更有积极性去增加投入、改进技术。另外,“营改增”促进了社会专业化分工,制造业企业会更多地将运输业务外包给运输企业。“营改增”还促使制造企业将研发、设计等服务环节从主业中剥离出来,使研发和营销做大做强。“营改增”后,多数企业税负下降,企业负担减轻,资金更加充裕。对部分税负增加的企业,财税部门也及时出台并落实了财政扶持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二、“营改增”试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1、仍有部分服务业企业反映税负增加
调查中发现,有35.9%的受访企业反映税负增加。交通运输业和鉴证咨询服务业受影响较大,有58.6%的交通运输业受访企业税负增加。他们认为税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实际税率的提高,即原来按营业额的3%缴纳营业税改为按增值业务的11%缴纳增值税。虽然进项税抵扣范围已渐趋合理,但企业仍有不清楚、不明确的地方。43.4%的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创意服务业、鉴证咨询服务业受访企业税负增加。这些企业原本营业税税率为5%,“营改增”后,增值税税率为6%。由于这些企业成本主要由工资、房租、物业费构成,这部分支出不能作为进项税抵扣,看上去税率调整幅度仅1个百分点,实际上企业税负略有增加。考虑到近几年企业用工、物业成本不断上升的现实,他们认为此次“营改增”试点对企业的实惠不多。
2、部分企业希望加强“营改增”有关政策的宣传和解读
不少企业反映,对于试点企业而言,核心问题在于进项税抵扣范围和税率。“营改增”试点已近一年,然而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反映除了增值税发票以外,哪种发票或者单据可作进项抵扣,企业未获得明确的统一说法。例如国际航运企业开出的对账单、铁路系统开出的行政收据、海外关联企业提供的提单收据等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可作合法抵扣,企业财务人员表示心中无数。希望税务部门能将抵扣内容或抵扣方式等制成“增值税可抵扣项目”清单,方便企业对照抵扣,合法缴税。
3、部分企业希望提供高效便捷的政策咨询服务平台
近一年来,试点企业财务人员普遍反映,“营改增”对企业规范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试点过程中,经常碰到疑问需要专业部门解释和解答,亟须企业和政府部门信息双向交流。目前税务部门虽然有12366热线和直接联系企业的税务专管员,但对企业碰到的具体问题,仍常常难以给出可操作的或明确的答复。另外,对于政府出台的诸多政策,有许多企业并不知情,也就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去申请相关补贴、优惠等。如上海某软件有限公司,“营改增”后该企业税负有所增加,但该企业并不知道财税部门有对税负增加企业的税收返还政策,更不知道如何申请,因而使有关政策放空。调查中,多数企业希望健全12366热线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并加强网络、微博等各种形式的沟通平台建设,以方便企业向政府部门询问、反映新情况、新问题,能更好地获取政策信息,推动“营改增”试点的顺利实施。
4、部分企业希望进一步简化税负增加部分返还流程
调查中,有43.2%的受访企业对税负增加部分返还政策的手续便利性评价“一般”,13.5%的企业表示“不太满意”,手续便利性成为该政策中企业满意度最低的部分。部分企业反映,虽然对税负增加企业的税收返还政策已经落地,但是申请时需要提交的材料很多,给企业带来了许多麻烦。据了解,如遇企业税负增加返还,一般税务部门会提前通知企业打印全部报税清单以申请税收返还。而在以前报税时,企业已经将电子版报税清单提交给税务部门,现在还要再重复报一次。虽然多数企业对税务部门的严谨表示理解,但仍有不少企业希望能进一步简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申报,希望只提交一次电子版报税清单。上海某船舶代理有限公司反映,该公司早已达到税收返还的标准。但是由于企业业务量大,涉及发票多,需要准备大量的材料,所以企业并没有每个月都进行申请,而是累积一段时间之后一并申请。在此情况下,虽然企业申请后税金返还的到账时间在1个月以内,但由于申请环节的业务烦杂,企业不方便按月申请,实际上还是对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5、希望健全“营改增”相关的各类税费征收制度
增值税是价税分离的税种。增值税发票的开票额即含税销售额中包括不含税销售额和销项税额两部分。销项税额需上缴国家,企业的收入为不含税销售额部分。反映最为集中的是广告行业。目前广告业企业需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计征率为3%),征收额是价税合一的,按开票额来计征。企业认为应以不含税销售额为税基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两种测算方法,虽然绝对数额差距不大,但不一致的税基标准会增加企业财务管理负担。企业提出,“营改增”后,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清理与之相关的税费征收制度,真正实现避免重复征缴。
三、若干思考及建议
1、当前形势下,适度延长部分优惠政策的有效期,帮助航运企业度过困难时期
上海大力推进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需要对国际航运业提供一定的政策优惠,以促进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在航运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国际航运的零税率优惠政策是影响货物代理企业、外贸企业的盈亏线的关键因素。如某国际轮渡有限公司非常关心对国际航运的零税率优惠政策何时到期,该公司目前享受这一优惠政策,公司经营情况良好,但若政策停止,就需要缴纳11%的增值税,对公司会产生很大影响。
2、适当降低现代服务业企业税率
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必须要依靠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此次把现代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目的是降低现代服务业的税负、促进其发展。但调查显示,有相当部分的研发、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和文化创意服务业企业以及物流辅助服务业企业税负增加。其中,有92.9%认为“实际税率提高”是其税负增加的主要原因,42.9%认为“房租、物业等费用在总成本中占比较大的项目不能完全抵扣”是其税负增加的主要原因。现代服务业企业原营业税税率为5%,“营改增”后,其增值税税率为6%,名义税率虽然只提升了一个百分点,但由于这类企业进项抵扣少,其实际税率也是有所提高的。对于现代服务业企业,尤其是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文化创意服务业企业和鉴证咨询服务业企业,工资、房租、物业费是其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而这部分支出不能作为进项税抵扣。如上海某测量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反映,该企业原来的营业税税率为5%,“营改增”后,增值税税率上升为6%,而企业成本
中大部分为人工费和房租,不可作为进项税抵扣,可进行抵扣的只有占成本总额很小一部分的办公用品费用,企业税负增加8.4%。另外,调查中涉及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多数为小微型企业。有企业反映,为节约成本,其供应商多为个体经营者或者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不能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无法进行抵扣。而能够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上游企业要价较高,即使可进行抵扣,企业成本仍会上升,使企业经营面临困难。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扶持小微型服务企业发展,使现代服务业企业真正能从“营改增”中得到实惠,建议直接适当降低其税率。
3、为一些劳动密集型及科技型服务企业创造更宽松有利的发展环境
调查显示,有19.7%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近年来经营情况有所恶化,导致其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市场竞争激烈。对于上海这样一个有两千多万常住人口的大城市,虽然发展方式正在转型,但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解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企业用工成本居高不下,而且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着非常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企业经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希望能给劳动密集型企业一定的税收、财政方面的优惠扶持的政策,使上海经济能够平稳地实现转型。
为使企业结构从“橄榄型”真正转变为“哑铃型”,需重点发展科技型服务企业。科技型企业投入大而产出不确定,需要政府的帮助与扶持。科技型服务企业需要大量的高学历、高知识水平、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扶持科技型服务企业,对于上海招揽并留住高级人才、保持发展活力有着巨大意义。研发技术服务业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等科技型服务企业目前面临着成本居高不下等困难,尤其是用工成本不断上升给企业带来很大压力。调查显示,有29%的此类企业用工成本占总成本的50%以上,高昂的用工成本对他们的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营改增”后是否能考虑到科技型服务企业的现状,为他们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在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方面为这部分企业放宽一些条件,或者给予他们一定的税率上的优惠,并能在融资方面提供一定帮助。
第五篇:对新一轮营改增调整对经济影响的思考
对新一轮营改增调整对经济影响的思考
【摘要】:2012年,我国迎来了重大营业税的调整,这次的调整涉及社会各个阶层的民众,激发了企业活力,如促进服务业发展,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激发经营活力,促使了企业转型。本文就营改增税的现状、对企业所影响的一些问题及改革方向等谈点想法,期待营改增调整更加完善,以使其在调节收入分配和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字】营改增;调整;经济;影响
“营改增”是国家“十二五”时期进行结构性减税的重点改革,也是促进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今年,我国将“营改增”的试点范围扩大到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厦门、深圳等10个省市。实施“营改增”适应了国民经济发展形势需要,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转轨变型,不少地区和企业从中受益。
一、“营改增”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着市场需求增速下降、产品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要破解这些问题,须通过改革创新,优化结构,实现转型升级。“营改增”作为一项改革措施,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少亲身参与“营改增”全过程的同志深有感触地说,“营改增”开阔了人们的思路,转变了人们观念,打通了产业链条,扩展了企业的业务范围,这比减税本身意义更大。
纵观“营改增”后出现的新形势、新形象,有以下几点突出表现: 第一,促进服务业发展。由于“营改增”实行货物与服务统一征税,矫正了以往在税制上的重产品、轻服务问题,从而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变我国国民经济中长期存在的服务业比例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第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就业面,适当减轻了就业压力。经济学界有一个理论:即企业减税,成本就降低,企业发展将带动就业面扩大,收入也会相应增加。实施“营改增”后,最大受益者大部分是中小企业的纳税人,其平均减税幅度在40%左右,小规模企业的特点是分散在全国各地,属于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吸纳劳动力,开拓就业门路。
第三,激发经营活动,促进企业发展。以融资租赁业为例,在实施“营改增”以前,为鼓励该行业发展,国家对其实行差额征税,税率已降到1%,但由于未纳入增值税抵扣链条,一直未调动起企业积极性,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经营惨淡。因为对承租方而言,购进设备可以直接抵扣17%的增值税,而融资租入同样的设备,形成同样的固定资产,却没有17%的进项抵扣,使购置成本相差悬殊,所以承租人不愿去融资租入,使得融资租赁行业本身的超低税负无法实现其价值。实行“营改增”后,由于企业租入设备视同购入,同样能抵扣17%的增值税,市场需求很快被激活,行业发展蒸蒸日上。
第四,促进企业转型。参与这次“营改增”的交通运输业,开始税负是增加的,企业效益是下滑的。但在“营改增”过程中,大家更新了观念,促进了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比如,开始时很多运输车辆都是单车承包,自己加油,管理不够规范,开增值税发票困难;后来通过加强管理,进行规范化操作,实行了单位统一核算,统一到可以开具增值税发票的地方领卡加油,得到了抵扣,税负就降下来了,企业效益也提高了。
二、对于“营改增”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营改增”是一次重大改革,在取得重大成效、积累丰富经验的同时,也会在前进中遇到一些阻力和问题。纵观“营改增”一年多来的实践,在共享改革成果的同时,笔者也有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是要防止“营改增”中有的企业因税负增加而引发物价上涨。由于增值税是价格的组成部分,其税负的变化会对产品或服务价格产生直接影响,因“营改增”税负增加的企业有可能利用此次税改机会调高价格,将税负上升部分通过调价转移给用户,从而引发相关产品和服务价格上涨,所以在“营改增”的同时要关注物价上涨引发的通胀压力。
二是要关注试点区域与非试点区域的行业平衡。一方面由于试点区域中有些行业税负上升,如交通、租赁业等,虽然可能转嫁给下游消费者,但由于非试点区域营业税和增值税并存,有的转移不出去,只能在企业内部消化,挤占企业利润,削弱竞争力,影响这些行业在试点区域内的发展。另一方面,有些行业在试点区域内减税幅度大,比如仓储业、计算机服务业等,有的减税幅度达到7成左右,受惠较大,在非试点区则享受不到这种优惠。所以,这些企业争相向试点地区迁移,使试点地区成为政策“洼地”,发展过剩,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非试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是要加大对虚假发票和出口骗税的打击力度,保证试点顺利进行。“营改增”推开以后,增值税成为重头税,相应的增值税发票会大大增加,为此要严防不法分子趁“营改增”增值税发票增长较快、管理不善的空子兴风作浪。税务部门一定要联同公安、财政、工商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虚开虚抵增值税发票和服务业出口骗税等不法行为,确保“营改增”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营改增”税制的改革度不同性质的企业,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各企业应综合考虑,合理规划,减轻企业税负,合理调整产业经济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如何让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匹配起来?这将是税收改革面临的核心问题。丰富地方政府税收来源或拓宽其融资渠道是一条路径,但这一方面会涉及中央税与地方税划分的利益博弈问题,另一方面为避免助涨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对其风险控制与监管规范将有较高要求;对此,我们相对更倾向于认为会通过削弱地方政府事权来解决,把更多的事权让渡于中央政府,以及民间部门,这样也为减少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激活民间经济做出铺垫。当然,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但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黄波兰.对新一轮个税调整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12年17期.[3] 刘剑文.财税法教程[M].法律出版社,1997.[4] 严振生.税法理论与实务[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