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一年级二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指导,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为宗旨,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诵经典、知经典、悟经典,营造和谐的、人文的、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培养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根据《茌平县实验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特制订一年级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幼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学生从中感受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活动主题:
读国学经典传华夏文明
四、诵读内容:
以《弟子规》《小学生古诗文》为主,根据学生特点适当增加内容。
五、活动时间:
2011年9月---2012年7月
六、活动时间及方式:
(1)利用上午学生早到校的时间,于上课前至少15分钟,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每周安排一节语文活动课,用于对本班诵读进行辅导。
(2)在每天的下午阳光体育时,将当天所吟诵的经典、古诗词,再通过诵读加强记忆。
(3)充分发挥语文、音乐、美术、品德、社会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
(4)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七、国学经典诵读展示形式:
一种为大型集体诵读,全班学生参加,可辅以伴奏等艺术表现形式;另一种为情景剧表演、诗剧表演、亲子诵读等小型展演。教师与学生同台展示,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每个节目展示时间不超过10分钟。
第二篇:国学诵读活动计划
山星中学国学诵读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能起到促进作用。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对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目标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三、诵读内容
《三字经》、《弟子规》、《论语》、《朱子家训》、《道德经》等以及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等。
四、组织形式
八(3)10人,九(3)自愿,每班5人,30-40人。
五、具体要求
1、坚持天天诵读
每周固定利用周一下午第4节在多媒体教室指导诵读。早读、午自习课前5分钟的时间温故,天天坚持。
2、诵读时,以带领学生反复诵读为主,最好通篇诵读,快速诵读,一气呵成,能达到自然张口成诵的效果。
3、积极创新诵读形式
倡导将诵读活动科学地融入游戏、节目表演、书法、绘画等学生喜闻乐见活动之中,使诵读活动丰富多彩,进而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4、鼓励学生读、做结合,知、行统一
结合感恩、礼仪规范等美德养成教育,随时组织学生对照经典章句,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实践,逐步将经典中的思想精华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
5、比赛活动
学校要在暑假前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比赛形式届时通知。
山星中学国学诵读兴趣小组 黄金文
2014年3月10日
第三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二年一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目标:
(1)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2)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活动措施:
学生每天早晨到校背诵一首,每节课课前2分钟巩固早上所背的内容。每天间操从楼道走出时背诵,每天放学时背诵。
每周的两节阅读课学生读《主题丛书》,每节语文课给学生留出5分钟的阅读时间。每天晚上的最后一节课组织学生阅读。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多读多背,不增加负担,使国学经典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四、评价:
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
五、背诵进度。
古诗70首从第20首开始背,一周5首,十周时间背完后50首。第十一周到第十六周背诵《弟子规》,一周一章节。
语文主题丛书共两本,每本300页,每周读30页。要求读的通顺,正确。
第四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特制定《高堂中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目的与意义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幼学生扩大了识字量,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二、组织机构
成立高堂中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领导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
组 长:李新远
主要实施成员:各班班主任
三、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
《弟子规》、《三字经》、《千家诗》、《声律启蒙》、《论语》等,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经典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等。
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
1、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时间安排上以校本课程课时为主,每周一课时,与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由语文教师、思品教师具体负责。
2、每天利用早读课进行10分种的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3、语文课前两分钟诵读或背诵古诗词;
4、每月的黑板报和橱窗要有一定的国学教育的内容;
5、每天中午午间时间播放国学经典的CD朗读碟或者是国学经典音乐
6、学校和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国学教育特色。
7、充分发挥语文、音乐、美术、品德、社会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
8、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9、创新诵读形式,不断开展诵读比赛。每学期开展“经典诵读会”、“亲子诵读活动”、“诵读擂台赛”、“情景剧表演”等。将经典诵读活动科学的融入广播操、游戏、节目表演、书法、绘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善于发现和总结,把一些好的、快乐的学习方法推广应用。如:表演背诵法、熟读成诵法、吟唱结合法等等。
五、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研究
1、开展听评课活动和专题教研,及时发现、传播好的经验和方法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和指导学生诵读的能力。
六、检查评比
学校将不定期对各校、各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对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形成特色和成效显著的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以此推动整个活动向更高层次迈进。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大学》,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大学》,演译《大学》,领悟《大学》的内涵。教学难点: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进度: 教学措施:
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中学生,对古诗文诵读活动非常有兴趣。已有一定的朗读能力,并掌握了一些古典诗词。
二、指导思想:
以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为契机,遵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丰厚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宽语文学习天地,打下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三、活动目标
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1、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培养读书兴趣。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整体语文水平。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四、诵读内容
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基础,这学期主要诵读《论语》、《弟子规》、《学生必背古诗70首》
五、实施过程
(一)一天“四诵读”。
1、晨读。
每天早晨学生一到校立刻开始晨读,即自由诵读诗文,早读铃响之后,利用10分钟时间集体诵读诗文。
2、午读。
每天中午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前10分钟,广播站(电视台)可播放相关经典诗文及歌曲,学生可跟读、跟背、跟唱,亦可自由读背。(中午代伙学生也可专设诗文诵读辅导)。
3、路诵。
每天中午、下午放学路队时,以班级为单位,边走边齐背诗文,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
4、夜诵。
每天晚上回家,教师应布置学生完成相应的诗文诵读内容,在家长的协助之下,完成诵读任务。
(二)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经典诗文诵读小课题的研究。
(三)注意学科整合。
1、音乐学科与诗文诵读的整合。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寻找或自编教学内容,将诗文诵读与音乐融为一体。研究课:音乐中的古诗词。
2、美术学科与诗文诵读的结合。给经典诗文配画,或为画配上诗文,应成为美术教学中探索学科整合的一条途
第五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诵读内容:《论语》《古诗》七十首
《经典诵读读本》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
利用语文晨读15分钟、课间、午间活动时间以及每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回家后,鼓励学生和家长诵读10分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多读多背,不增加负担,使国学经典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1、每日课前、午间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
2、每周一节课,进行经典吟诵,完成《经典读本》里的内容,并开展一定的读书交流活动。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评价卡分别由“教师、小组、自评”三部分组成,形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5、每两周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6、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诵读的目的、意义以及目前取得的初步成效,请家长配合督促指导,同时也请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当好孩子的榜样。
7、争取达到人人能背诵,班内一半以上的人吟诵如流。
8、根据学校的配档安排进行两次读写练习,让学生的背诵转化为文章的表达。
9、组织好六一举行的大型的读书系列展示活动。
五、评价
采取“每天评价”、“每周评价”、“弹性评价”方式。
1、每日评价:评价的时间早上。老师只要用一分钟,亲自考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即给他一百分。该生即指定为一周的诵读班长。每天由值周班长领诵。让他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让他利用下课时间,补念十或十五遍即可,补念后,不管是否会背,也给他一百分。次日必须过关。
2、每周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考核内容为诵读经典(随机抽取)片段。
3、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
六、注意问题:
1、恰当的定位。
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是对新课程的补充和完善。要利用好课余时间开展活,或个人读,或小组读,或全班读,形式多样;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没有压力,没有负担,抑扬顿挫,生动活泼,轻松愉悦。
2、宽容的评价。
我们的评价原则是:只鼓励、不批评。注重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采取激励措施,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竞赛、知识问答、表演等,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从中发现乐趣、得到赞许、获得激励。
3、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
要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拿出10分钟,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总之,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我们将按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以满腔的激情开展此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