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托物言志诗歌的鉴赏讲义

时间:2019-05-15 10:0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案托物言志诗歌的鉴赏讲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案托物言志诗歌的鉴赏讲义》。

第一篇:学案托物言志诗歌的鉴赏讲义

浅析咏物言志诗的鉴赏讲义

学习目标:能抓住咏物诗的主体形象并把握形象意义。

学习重点:赏析托物言志诗。

所谓“咏物诗”,是指以客观的“物”为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划它的色彩与形态,或借以抒怀兴感的诗作。中华诗词中有不少咏物精品,意蕴深邃,感人肺腑,令人击节叹赏。但要做到领会咏物诗词的精髓,却非易事,因为咏物诗词只是以“物”为吟咏的对象,或描摹情态或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或托物言理,而上乘的咏物诗词往往达到“物我一境”的境界,托物言志类咏物诗则是作者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如何鉴赏咏物诗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研究:

一、把握所咏之物的主要特点 描摹物态是咏物的共同特征,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体物肖形,传神写意”。通俗的说,就是诗人在创作时,要在切合咏物,曲尽“物”的妙处的基础上来抒发作者的情思、感慨,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写出物的特点(曲尽其妙)。所以读一首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

二、了解所咏之“物”的比喻或象征意义------即“寄托”。

要了解所咏之“物”的比喻或象征意义(特有的文化内涵),先要了解一些常见事物的寓意。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如:“梅”拥有“傲霜斗雪”的风骨且不谐流俗,“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表达哀怨、思归(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月:思乡(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柳,送别(柳永《雨

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梧桐,凄凉悲伤(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芳草,离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菊,品格坚强,气质清高;等等。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提到“柳树”,常取其谐音表达惜别;提到“浮萍”,常据其特征表示漂泊不定;“燕子”“大雁”因春来秋往,因此适合抒写思乡怀人;“蓬蒿”“夕阳”因暮气沉沉,岁寒三友中的“松”和“竹”都是常青的植物,都有耐寒的品性,都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顽强而茁壮地生存下来,所以这二者往往成为坚贞不屈之品格,傲然直立之形象,刚正不阿之品质等的象征。中国文化赋予“松”“坚韧挺拔”的性格,赋予“竹”“刚正有节”的节操。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因此用来表达衰败离愁。这些文化符号,已经成为中国文人特殊的语言符号。欣赏诗歌,应当对这些充满寓意的事物保持必要的敏感。

三、体会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古人说“诗缘情”、“诗言志”,作者偶有所感,心与物合,遂假托于物,发而为诗,表明心志。因此要由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分析其内在品性,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联系诗人的情趣爱好、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这就抓住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其实,这“一株雪”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吗?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你看梨花既不像“颠

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

烘托梨花之“清明”。

石灰吟宋著名爱国诗人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气概。诗中流露出的凛然正气和豪迈情怀,不知鼓舞和激励了多少后人为真理和正义事业奋斗不息。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作者明确的寄托,但不管有没有寄托,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四、仔细品味描写的环境,进而理解出作者的感情。

竹石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4诗人先表现出竹子坚韧顽强的鲜明性格,即使环境再恶劣也无所畏惧;然后展现竹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和风貌、神采。诗人对竹子的这些描写既抓住了竹子的最大特色,又和自己历尽磨难的身世,耿直傲岸的性格等结合了起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学会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技巧这一词在这里有很广泛的意义,它可以指表现上的传统的赋比兴,也可以指表达的描写、记叙、议论和抒情,可更多的时候往往专指修辞的技巧。古人在使用技巧上不断探讨、实践,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和财富。从表现手法上看,由于咏物诗重寄托,所以常常运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从修辞手法上看,咏物诗从整体构思上常常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格,从描写角度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或三言两语勾勒事物形态,不求形似,只求神似。

一般地说,咏物诗从整体构思上看,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如前面提到的明朝于谦的《石灰吟》就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再如李商隐的《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异常精妙。这首诗还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诗中表现了诗人自伤迟暮,自

22)叹身世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六、懂得“物”虽为一,而情各有别的道理。

为了写出物的神韵,诗人往往为所咏之物安排一个最能表现其神韵的适宜环境,使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环境相互映衬,以环境描写来渲染自己的感情。众所周知,世间万“物”都有多面性,而诗人在咏物时往往“只取一瓢饮”,也就是说只抓住其中的一个特点来加以发挥,吟咏成章,再加上各人的处境、性格、思想等的差异,因此虽同咏一“物”,而主题大多各异,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初唐诗人虞世南的《蝉》曰: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蝉的外形和性情,后两句议论,揭示了蝉声传得远的原因。在这里,蝉的“垂緌”有点像古时的官帽,实际上是代指作者自己,“饮清露”则象征着作者像蝉一样的清廉。“非是藉秋风”表明他认为自己

口碑好,声名远播,并不是由于自己位高权重,而实实在在是因为自己“德高”的缘故。诗中露出作者对自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甚至带有几分自鸣得意的意味。

而同样是咏蝉,李商隐的感受却与虞世南大不一样: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生在晚唐,一直处在“牛李党争”的漩涡中,始终不得志,心情常常处于忧愁苦闷之中。这首诗,他托物自嘲,蝉因处在高高的树梢上,只能吸风饮露,叫的声音再大也没有用,白白地浪费精力,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因为太清高,不趋炎附势,即使不停地写诗文,鸣不平,甚至写到才思枯竭,都不见什么反应,多么令人伤心啊!诗人那种牢骚哀怨、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曰: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年老,并由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竟至入狱。清施补华《岘佣说诗》有个很好的评论:“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三位诗人一为高官,暗喻品行高尚,声望自大;一为囚徒,自哀自怜,显其清高;一为落拓士人,悲蝉悲己,自叹身世。三位诗人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都揉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情。三位诗人一为高官,暗喻品行高尚,声望自大;一为落拓士人,悲蝉悲己,自叹身世;一为囚徒,自哀自怜,显其清高。都写得物我无间,情意胶合。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赏析题例: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物象:

环境特点:

自身特点:

作者处境:

瀑 布李 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方法总结: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问题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问题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高考题拓展: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①②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恨(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5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笋壳。帙,包书的布套。: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四)【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答: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

学习反思:

第二篇:托物言志诗歌

诗歌鉴赏学案之托物言志

【学习目标】

1、掌握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知识链接】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的万事万物,大至日月山川,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心志——这就产生了咏物诗。仅《全唐诗》中就已存托物言志诗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概念: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鉴赏方法】

1.“读清”全诗。

2.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所咏之物(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诗人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所咏之物的突出特点之中,“志”就在物的特点与诗人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拟人、比喻、烘托、比兴等)

【技巧点拨】 答题技巧总结:

⑴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⑶答题模式:

①通用: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②形象特点:环境特点+自身特点

③所抒感情:什么内容寄寓什么样的感情

④表现手法:所托之物+形象特点+表达作用+所言之志

【分类】

⑴描摹情态类——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苏轼《海棠》“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⑵托物言志类——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如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再来看看诗人于谦的这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诗中流露出的凛然正气和豪迈情怀,不知鼓舞和激励了多少后人为真理和正义事业奋斗不息。

再来看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⑶咏物抒怀类——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像初唐诗人虞世南,曾写过一首咏蝉的诗(《蝉》):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蝉的外形和性情,后两句议论,揭示了蝉声传得远的原因。在这里,蝉的“垂瑞”有点像古时的官帽,实际上是代指作者自己,“饮清露”则象征着作者像蝉一样的清廉。“非是藉秋风”表明他认为自己口碑好,声名远播,并不是由于自己位高权重,而实实在在是因为自己“德高”的缘故。诗中露出作者对自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甚至带有几分自鸣得意的意味。而同样是咏蝉,李商隐的感受却与虞世南大不一样(《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生在晚唐,一直处在“牛李党争”的旋涡中,始终不得志,心情常常处于忧愁苦闷之中。这首诗,他托物自嘲,蝉因处在高高的树梢上,只能吸风饮露,叫的声音再大也没有用,白白地浪费精力,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因为太清高,不趋炎附势,即使不停地写诗文,鸣不平,甚至写到才思枯竭,都不见什么反应,多么令人伤心啊!诗人那种牢骚哀怨、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

⑷以物喻人类——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

像北宋宰相李纲所作的《病牛》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首: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⑸托物言理类——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

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苏轼的《琴诗》就是最好的例子。诗中写道: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表面上看是探索了琴声产生的根源,而实际上,是通过诗揭示文学艺术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在文艺作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就象弹琴一样,只有将“琴(素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产生优美琴声(优秀的文学作品)。

【实战演练】

1、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1)——(2)题。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4分)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阅读下边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瀑布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1、答:(1)(3分)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2)(3分)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答出两点即可)

2、答: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第三篇:“托物言志诗”学案

“托物言志诗”鉴赏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知识链接】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的万事万物,大至日月山川,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心志——这就产生了咏物诗。仅《全唐诗》中就已存托物言志诗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概念: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鉴赏方法】

1.“读清”全诗。

2.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所咏之物(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诗人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所咏之物的突出特点之中,“志”就在物的特点与诗人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拟人、比喻、烘托、比兴等)

【技巧点拨】答题技巧总结:

⑴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⑶答题模式:

①通用: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②形象特点:环境特点+自身特点③所抒感情:什么内容寄寓什么样的感情④表现手法:所托之物+形象特点+表达作用+所言之志

【牛刀小试】

[一](2000京皖卷)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这首诗歌中所描写蝉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3)这首诗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

[二]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2)试析此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四]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总结升华】

内容上:

思想上:

情感上:

常用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诗歌”学案答案

【牛刀小试】

一1)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唱的夏蝉。2)只要品性高洁,名声自然远扬,无须外在凭借。3)托物言志

二1)“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2)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3)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三1)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2)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四1)傍晚西风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总结答题要点:手法+表达作用。

【总结升华】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情感上——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

【拓展补充】

⑴描摹情态类——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苏轼《海棠》“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

⑵托物言志类——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内心的志向与抱负。如白居易《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再来看看诗人于谦的这首《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诗中流露出的凛然正气和豪迈情怀,不知鼓舞和激励了多少后人为真理和正义事业奋斗不息。再来看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

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⑶咏物抒怀类——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像初唐诗人虞世南,曾写过一首咏蝉的诗(《蝉》):

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蝉的外形和性情,后两句议论,揭示了蝉声传得远的原因。在这里,蝉的“垂瑞”有点像古时的官帽,实际上是代指作者自己,“饮清露”则象征着作者像蝉一样的清廉。“非是藉秋风”表明他认为自己口碑好,声名远播,并不是由于自己位高权重,而实实在在是因为自己“德高”的缘故。诗中露出作者对自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甚至带有几分自鸣得意的意味。而同样是咏蝉,李商隐的感受却与虞世南大不一样(《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生在晚唐,一直处在“牛李党争”的旋涡中,始终不得志,心情常常处于忧愁苦闷之中。这首诗,他托物自嘲,蝉因处在高高的树梢上,只能吸风饮露,叫的声音再大也没有用,白白地浪费精力,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因为太清高,不趋炎附势,即使不停地写诗文,鸣不平,甚至写到才思枯竭,都不见什么反应,多么令人伤心啊!诗人那种牢骚哀怨、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

⑷以物喻人类——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像北宋宰相李纲所作的《病牛》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首:

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

⑸托物言理类——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苏轼的《琴诗》就是最好的例子。诗中写道:

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表面上看是探索了琴声产生的根源,而实际上,是通过诗揭示文学艺术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在文艺作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就象弹琴一样,只有将“琴(素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产生优美琴声(优秀的文学作品)。

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第四篇:托物言志诗的鉴赏

托物言志诗的鉴赏

一、知识储备 1.概念:

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2.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3.分类

⑴描摹情态类

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苏轼《海棠》“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诗人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这样做也够浪漫了,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⑵托物言志类

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让我们先来看看白居易的《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再来看看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于谦的这首《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 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诗中流露出的凛然正气和豪迈情怀,不知鼓舞和激励了多少后人为真理和正义事业奋斗不息。

再来看看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⑶咏物抒怀类

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像初唐诗人虞世南,曾写过一首咏蝉的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蝉的外形和性情,后两句议论,揭示了蝉声传得远的原因。在这里,蝉的“垂緌”有点像古时的官帽,实际上是代指作者自己,“饮清露”则象征着作者像蝉一样的清廉。“非是藉秋风”表明他认为自己口碑好,声名远播,并不是由于自己位高权重,而实实在在是因为自己“德高”的缘故。诗中露出作者 对自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甚至带有几分自鸣得意的意味。而同样是咏蝉,李商隐的感受却与虞世南大不一样(《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生在晚唐,一直处在“牛李党争”的旋涡中,始终不得志,心情常处于忧愁苦闷之中。这首诗,托物自嘲,蝉因处在高高的树梢上,只能吸风饮露,叫的声音再大也没有用,白白地浪费精力,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因为太清高,不趋炎附势,即使不停地写诗文,鸣不平,甚至写到才思枯竭,都不见什么反应,多么令人伤心!诗人那种牢骚哀怨、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与贺知章《咏柳》相比,李商隐《柳》表达出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对自己身世的悲叹之情。而曾巩《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实际上托物寓意,揭露、讽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⑷以物喻人类

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像北宋宰相李纲所作的《病牛》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首: 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⑸托物言理类

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 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苏轼的《琴诗》就是最好的例子。诗中写道: 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首诗表面上看是探索了琴声产生的根源,而实际上,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揭示文学艺术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那就是:在文艺作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就象弹琴一样,只有将“琴(素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产生优美的琴声(优秀的文学作品)。

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4、特点归纳

(1).咏物诗,要实写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的外部特征,有时还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求其“形似”。[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4).从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5、咏物诗鉴赏方法(1).“读清”全诗。

(2).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诗人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所咏之物的突出特点之中,“志”就在物的特点与诗人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拟人、比喻、烘托、比兴等)

6、答题技巧总结:

⑴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⑶答题模式:

①通用: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②形象特点:环境特点+自身特点

③所抒感情:什么内容寄寓什么样的感情

④表现手法:所托之物+形象特点+表达作用+所言之志

二、示例 【示例一】(2000京皖卷)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这首诗歌中所描写蝉有什么特点? 提示: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唱的夏蝉。2)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提示:只要品性高洁,名声自然远扬,无须外在凭借。3)这首诗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 提示:托物言志 【示例二】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1)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形象特点。

(提示: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寒泠荒凉。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芳香如故。)

2)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

(提示: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心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3)试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艺术手法。(提示:(1)托物言志,(2)环境烘托。)【示例三】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提示:“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提示: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柳的衰落,表现出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示例四】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提示: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提示: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三、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严羽《沧浪诗话》在讲到诗的好处时曾标举“言有尽而意无穷”,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什么深意?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先交代了萧瑟清寒的秋景,然后在这样的环境中着写梧桐,“不甘”、“尚”等词语,写出了梧桐在秋风中不甘心凋零的刚强的生命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内心的倔强和积极抗争的人生态度。(张耒自幼有雄才,然而仕途却十分坎坷,晚年罢官后,投闲困苦,却口不言贫,表现出刚毅而超脱的性格。这首诗正是他性格的写照。)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参考答案】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1)傍晚

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总结答题要点:手法+表达作用

第五篇:托物言志作文

【第1篇】

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气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每当寒冬的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

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

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

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

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

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的建筑工人么?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工作着。

我要学习梅花,我要做一个像梅花一样的人。【第2篇】

我喜爱各种各样的花,舒展奔放的玫瑰花、典雅脱俗的荷花、国色天香的牡丹花。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迎风傲雪的梅花。

梅花以它的坚贞不屈、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花百开之先,独天下而春。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自古以来,人们都赞颂她的傲雪精神,她的孤独的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之美。

在古代也有一些拥有梅花品质的英雄如:项羽、文天祥、于谦、岳飞……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南宋时期的英雄文天祥吧。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将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最终有一块钢铁蜕变成一把宝剑,是一遍又一遍的在砂石上磨砺出来的,体现出了它自身的价值。梅花最终经历磨难,在寒冷的时刻绽放,成为人们最好的楷模。

跟梅花所处的环境相比,我真是幸福多了。所以我更要学会它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学习的道路上才能越学越好,越走越远,最终取得好成绩。

人们赞美牡丹,是因为它的富贵,赞美荷花,是因为它的出淤泥而不染,而我赞美梅花,是因为她的那种坚强不屈,傲雪斗霜的精神,同时也象征了那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越挫越勇的人们!

冬天来临了,我仿佛又闻到梅花那特有的清香。【第3篇】

秋风起了,落叶自然就象蝴蝶一样纷纷飞舞,这是秋天的象征。对于落叶一般人都不喜欢。有的人说它难看,有的人说它脏,有的人说它代表没落。总之喜欢落叶的人不多,但是我喜欢!我就是极少数喜欢落叶的人之一。我要为落叶礼赞:落叶其实是生命力的象征,它也是从郁郁葱葱的茂盛时期过来的,它就象一个人一样是有嫩芽时的童年期,也有过苍翠欲滴的青春期,它也有过春夏时节的妩媚和漂亮,也曾是许多人喜欢为它写诗作文的风采。现在虽然进入落叶时期了,只不过是象人一样自然走到中老年罢了,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它依然在秋风中舞动着,它依然那么潇洒浪漫,即使知道自己在向世界告别,但是一点不忧不愁,反而更加沉着老练了。更加无畏了!

我要为落叶礼赞:它不是在走向死亡,而是在做生命的嬗变和涅槃。宇宙里的所以生灵都是在定期的嬗变和涅槃的,不如此就不可能再有新的生命延续。只不过各种生灵的嬗变时期有长有短罢了。而树的嬗变时期就是快速的,一年`一期,那么作为树的嬗变过程的表现者就是树叶,只有树叶才能担当起这个重任,因为树就靠着树叶来披挂它,妆饰它,保护它,树叶如何就是树的生命如何,所以树叶对于树来说是最无私的奉献者,当树需要美化的时候,也就尽量多姿多采,尽量葱茏茂盛,当树要冬眠休息,养精蓄锐的时候,叶主动的离开,不带走树一丝养分。而且还将自己化作养料融入泥土让树吸收!到了第二年树又要张扬了,叶又按时长了出来!

我要为落叶礼赞:树叶对于人类是最无私的。当你在经过冬天长期沉闷之后,希望春天的花草树木都能给我们送来盎然的生机,这时候树叶就非常懂事的悄然出现,并且很快长大,让沐浴在春风中的人特别的心旷神怡!当夏日炎炎的时候,人们特别需要路边的树叶能遮阳除热,这时候树叶就非常勇敢的自己顶着烈日,而为人撑起一处处阴凉!而当秋风起,它知道人们开始喜欢晒太阳了,于是它很知趣的脱落,让阳光直截照到人们的身上。就是到这样,落叶堆成堆的时候,落叶还用它的舞姿和金黄的色泽让你享用,就是走在落叶的堆上都有一种特别脆脆的响声让你觉得一种奇妙,让你心情舒畅!

所以我要赞美落叶!它们是美的使者一种,它们不代表没落,它们是勇敢和顽强最好的体现者!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到落叶的时候,但是我们是否可以象落叶一样无畏无私呢? 【第4篇】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花。

我见过雍容华贵的牡丹,见过婀娜多姿的水仙,见过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也见过朴实无华的小麦花、高粱花-------。

然而,在我的记忆深处,使我难以忘记的却是这种花,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秋高之时,它不是在暖房里开放,而是在秋风呼啸中怒放。迎接它出生的是寒冷的秋风,而不是和煦的春风,滋润它成长的是秋日的水露,而不是贵如油的春雨。

它就是我们开封市的市花-----菊花。

菊花是开封的魂。开封有城摞城的的美誉,有人会问,为什么开封的先人不在异地重建而在老城上建呢?那是因为开封的坚持。我们开封人身上有一种气质,那就是人定胜天,这也不是和菊花一样吗?谁说秋天不可以开花,我偏要和寒风对抗。相传在很久以前,花儿都是四季开放的,但有一天,天气大变,寒风呼啸,把所有的花儿都打死了,年年如此,花儿便想到,不如我们不在那时候开了,只有菊花坚持下来了,年年同寒风斗争,终于战胜了风霜,在秋日独放。菊花的这一种坚持精神难道不在开封人身上体现吗?

菊花是开封的神。上帝在创造花儿时,给每一种花一个独特的颜色,但忘记菊花了,只给它最普通的黄色。在许多年后,菊花敢于斗争的精神让上帝后悔了,便把五彩缤纷的颜色降临菊花园。菊花王说,当年的那最普通的颜色在我们千万年的努力下,终于变成了五光十色。这种自我提升的精神在开封人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开封人总是在不满中前进。

菊花是开封的根。有人说,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在于这个城市是否有一个团结的心,我认为,菊花就是开封的根,菊花就是开封的本。开封人的骨子里是菊花的脚踏实地。如果问什么花儿的根最大?毫无疑问是菊花。因为它要同寒风竞争,要让寒风屈服,没有强大的根本作为支撑是不行的。开封的兴起正是这样的脚踏实地,从创造省级文化名城到国家级书法名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从提升全民素质到文化建设,开封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文化奇迹,这是什么,这是我们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菊花是开封人心中的家园。我们中国人心中有一个家园情怀。在开封人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当开封人在流泪的时候,开封的菊花精神给了他心灵的依靠,当开封人受伤的时候,是开封的菊花精神给开封人栖息的家园。

开封菊花引领我们飞过一道道坎坷,跨过一次次的困难。跃过一回回的危机。开封----你是我心中最美的城市,菊花,你是我心中最美的花儿。

下载学案托物言志诗歌的鉴赏讲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案托物言志诗歌的鉴赏讲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托物言志教师版

    学习卷 科目 语文 设计者 张文娜 高三 年级 班 学生姓名 ①视听结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 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

    作文-托物言志[★]

    植物乐园——掌握托物言志(二) 物 选择写作的对象,描写对象的性质和特征。 视觉:用眼睛看 眼 微风轻荡,落叶如万只彩蝶飞舞,在朝霞的映照下,红如玛瑙,黄如玉片,艳丽极了。 听觉:用耳......

    托物言志作文

    最喜欢的花儿就是那梅花,我尤其喜欢它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在那天寒地冻的冬天里,百花凋谢,惟有梅花是那么的生机勃勃,开得那么鲜艳美丽,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大家都以梅花为题赞美......

    托物言志作文

    粉笔 黑板前的桌子上,零零碎碎的摆放着许多粉笔。这些粉笔都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小的不值一提。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飞快地跑到座位上,放好课本,等待老师的到来。老师......

    托物言志作文

    昙花 昙花的颜色是白色,淡淡雅雅又让人觉得清新的白色。它的香气十分宜人,昙花枝叶翠绿,颇为俊俏,每逢夏秋夜深人静时,展现美姿秀色。此时,清香四溢,光彩夺目,花开时令,犹如仙女降临,......

    诗歌分类鉴赏6托物言志诗(推荐五篇)

    诗歌分类鉴赏(六):托物言志诗 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那么,一首好的托......

    托物言志作文教案

    托物言志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能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记叙文 教学重难点: 1、要选好所托之物,明确所言之志,恰当地抒发情感。 2、紧紧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恰当的描绘。......

    梅花(托物言志作文)

    梅花,迎着寒风而绽放的花朵。它没有月季的艳丽,没有牡丹的大红大紫,没有兰花的淡雅,没有荷花的高雅……但是,它拥有不畏寒冷,独步早春,傲立雪中的精神,象征刚毅精神和崇高品格,“ 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