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者》的品牌经营理念
1、市场化运作——《读者》发展壮大的保证 追求精品战略,是《读者》赢得读者喜爱的关键。而成功的市场化运作是《读者》杂志发展壮大的必要保证。转变思想观念、做好“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建立《读者》的营销策划系统,抓好发行工作。
按照新闻出版总署对出版工作提出层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的要求,《读者》杂志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要走产业化、规模化和经营化的道路。《读者》开始从侧重内容及图文并茂方面下功夫转变到注重内容与营销策划并举上来。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逐步地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营销策
划理念。即“让《读者》成为您身边的杂志”,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做好读者分析,确定《读者》的读者群体。第二是市场分析,分析确定巩固已经占领的市场,寻找新的发展市场和潜在空间。第三客观地审视自己的竞争对手,学其所长,避己之短。第四是对分销渠道的分析,目前国内已经形成的分销渠道主要是邮局、零售、书店和二渠道等。第五制定低价位的营销方案。低价位适合中国国情,能满足最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在其他报刊杂志打价格战时,《读者》已经深入人心,以低价位提前占领市场。第六是进行效益评估,根据总体效益及变化情况不断完善自己的营销策划系统。
2、采取了分印点的办法,1988年开始在全国设立分印点。分印之前发行量
在150—180万之间徘徊,分印后各个印刷点通过竞争,很好的促进了发行。1986年《读者》的发行量在全国期刊排名第16位,分印后发展很快,这几年已经名列前茅。
3、加强广告策划,逐步和国际与市场广告养刊的惯例接轨。如今,《读者》的年广告收益已达2000万元以上,占到赢利收入的三分之二,这又为《读者》的发展和扩张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策划并开展一些社会公益性活动,扩大《读者》的影响力。如开展了向“希望工程”捐款救助失学儿童活动,此举让7700名失学儿童重新跨入课堂。1997年教师节,发起子给全国特级教师赠书、给边防哨卡解放军送书行动,向7000名教师免费赠送一年的《读者》。《读者》策划这些回报社会的活动,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行动,也是赢更高层面上提升刊物的品位,赢得读者发自内心的厚爱,并形成双方的良性互动。
5不断开发《读者》的品牌资源,在《读者》的附加值上下功夫。
1998年《读者》创刊200期时,重点推出了《读者》珍藏光盘,收入创刊以来全部内容。此光盘推出后,价值不断上升,带动杂志发行量同步攀升;二是以其潜在、可观的动态价值,成为读者精神消费的宠儿;三是借助宣传造势增值,及时举办阅读有奖活动,活动空前火爆,在北京王府井大街还形成了交换答题的小型市场。四是依靠优质服务增值,《读者》的编辑们都熟知商业的“250定律”,即每个人后面大约有250个亲友,如果得罪一个人,就意味着得罪了250个人,相反,如果你帮助了一个人就意味着你帮助了250人。据此,编辑们把“服务是无限的”作为座右铭和躬行准则。此外还独创并率先在全国开展“亲情订阅”方式,使杂志的人情味更浓。
6、立体型的宣传推广。用每一期封面和当期文字精华,印发明信片邮品,开拓新品种,达到宣传和增订上的双赢作用。立体型的宣传推广。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些活动,与一些报纸、电视台联合开设了读书专栏、读书架,这样对《读者》本身也起到了宣传作用。打破酒好不怕巷子深的陈腐观念,通过创意新颖的整版彩色征订广告,在《读者》杂志上刊登“选择篇”、“亲情篇”、“梦想篇”、“游丝路篇”、“口碑篇”、“全家福篇”,把杂志从内容、包装到低价优质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读者。
目前《读者》具体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提高《读者》的核心竞争力,是把刊物做大做强的基础。目前,《读者》已拥有一份正刊、两份子刊和两份主办刊物,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关键是提高《读者》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要提高办刊质量,把刊物做细、做精。几份刊物要各具特色,不能多刊一面。进一步做好《读者》正刊、子刊、精华本、合订本和《读者》丛书的出版发行工作,先对甘肃人民出版社内期刊进行整合,然后再走出社门进一步拓展。待条件成熟后,积极筹划《读者》海外版,让《读者》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2、走集团化发展道路,是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期刊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是期刊走向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化的必由之路。拟计划组建一个《读者》出版社,专门出版精品图书和双效图书。
3、按市场化方式运作将广告项目从办刊中剥离出来,成立独立的《读者》广告公司,或《读者》文化传播公司、《读者》电视剧制作中心。在电视台开设一个《读者》频道,在电台开设《读者》论坛,以现代化的视听传播工具,为《读者》与读者的交流提供一个信息平台。与省内外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强 强联合,以品牌投入的方式合作开发以《读者》命名的相关产品,充分开发无形资产的效能。
读者的品牌理念
《读者》的内部行为识别系统表现在编辑的培养、编辑的分组制、沟通、薪酬制度等方面。《读者》的外部市场行为表现在其广告、竞争、服务等方面。
每次有新进员工时,《读者》要求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量阅读以前的《读者》文章,在这种阅读中逐渐培养他们的《读者》理念,抹掉他们的个性,形成与杂志相融合的独特气质,以此来保证《读者》理念的一致性。
《读者》实行编辑分组制。自1981年创刊以来,它的主发编辑事实上只有三人。这种情形的局限性不言而喻,一本杂志成了两三个人心灵的声音。因此,自1989年始,他们成立编辑小组,一个成熟的编辑带领一个新编辑,一个主发,一个辅发,既缓解了压力,又使编辑们迅速融入了杂志自成一体的风格,增加了新的声音和思想。这种分组制,既传达出《读者》在秉承一贯的风格,同时又体现了它具有的鲜活生命力,不断增加新鲜血液的创新精神。③
为了保持与读者的联系,加强互动,使文章符合读者所需,《读者》专门设立了读者稿件
处理办公室,他们将读者的来稿一一阅读,并将有用的东西圈出以备用,将好的文章选登在“心声”栏目。正是这种看似麻烦的工作让《读者》能够始终贴近读者,用心体会他们的想法。《读者》还模仿《泰晤士报》“读者议会”栏目,开辟了“编者往来”栏目,每期供读者交流。《读者》的稿件实行的是一稿三酬制。当一篇文章决定录用时,《读者》会同时给稿件推荐者、文章的作者和这篇文章的原刊登出版者酬金。而且他们还建立健全了酬金发送制度,争取半个月内将酬金全部分发到这些人手中。这种一稿三酬制向外界传达着强烈的守法意识,既保护了每一方的权益,同时又保护自己免受版权纠纷。
《读者》的外部市场行为主要体现在其广告策略上。广告是一般非公益性杂志赚钱的主要途径,但是《读者》没有被市场所牵扯,它创办之初就没有把盈利作为最为主要目的,直至今日,《杂志》也是一直在慎重地选择广告。它只选用那些与杂志读者群相适应,风格个性相一致的广告。这些广告不但没有损害杂志清雅的风格,相反,它们与内容成为浑然天成的一体,带给人们美的欣赏之余,也增加了杂志的信息量。
首先在刊名方面,《读者》最初的刊名为“读者文摘”,符合“编辑为读者摘文,读者为编辑荐文”的主旨,后来改名为“读者”,取“来自读者,回归读者”之意。这个刊名简洁大方,给人以亲切感。而且字体没有华丽的装饰和累赘,只是简单的行楷,清晰可辨,端庄大方。在1994年全国兴盛CI形象识别热潮时,《读者》向全国征集读者商标识别设计,最后决定将一只绿色的小蜜蜂作为其固定形象识别图标。用这只底色为苹果绿、张开双翅的小蜜蜂比喻《读者》,准确地表达了它辛勤劳动、服务大众的形象和社会功能,这个刊徽自1995年正式使用一直沿用至今。
《读者》杂志的封面设计追求简洁,这也符合它一直所坚持的清新淡雅的风格。它的封面用白色作基础色,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简洁大方,而且包容性很强。封面的主体是一幅清新明快但很有内涵的图片,用简单的黑线框住,刊名压在其上,端庄优雅,同时又透着高贵。杂志的封二是具有艺术性的摄影作品,封三刊登的歌曲流行又不媚俗,这一切都和杂志的风格相契合。
《读者》的版式设计和插画也值得称道。自杂志创刊到现在,杂志的版式设计几乎没有改变过。杂志以绿色为主色调,文章标题和插画全部采用绿色,正文用简单的黑色。长篇文章简单地铺陈,没有花哨的边框,需要的时候也只是一条简单绿色线,清爽明亮。《读者》十分重视杂志的插画,配有专门的插画人员,为每一篇文章量身定制画作,这些插画或为幽默的漫画,或为简单素描,或为一幅黑白照片,但和文章相配而生,融合在文章中,令人赏心悦目
第二篇:浅析读者办刊理念
浅析《读者》的办刊理念
来源:教研处发布时间:2008-4-12浏览:1586次
江西新闻出版学院高 澜
[摘要] 《读者》作为中华民族期刊第一品牌,其办刊理念的独特之处体现在:培养特有气质,塑造杂志人格;表达人性之美,尽显人文关怀;充分尊重读者,建立亲情纽带。《读者》独特的办刊理念能够为中国期刊业提供了许多启示。
[关键词] 读者、办刊、理念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社会综合类文摘期刊。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内许多大众刊物发行量下滑的时候,《读者》的发行量却一直遥遥领先,不仅在国内期刊中稳居首位,并且在海外华文期刊市场中占有很大份额,行销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我国期刊发行量第一、世界综合类期刊中排名第四的骄人业绩,成为中国期刊发展史上的奇迹。
《读者》深处中国内陆的西北角,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甘肃,兰州既不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不是文化信息重镇,获取信息资源、开发期刊市场条件都不很优越,却能出一本如此誉满四海的杂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探究《读者》的成长,解读《读者》现象,其独特的办刊理念也许能够为中国期刊业提供了许多启示。
一、培养特有气质,塑造杂志人格
《读者》的核心读者是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在所有刊物中,除个别的英语读物外,《读者》的占有率是第一位的。但其读者群并非仅仅是年轻人,她读者群结构的多样性令人目眩,在中学生、大学生、专家、学者、院士等社会各阶层中,有很多人钟情于《读者》,她之所以能成为这样一本多元的受到各阶层接受的杂志,与其特有的气质与人格是分不开的。
《读者》虽然是一本杂志,但编辑们从未把她仅仅当作48页印刷纸看待,而是把她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去培养。《读者》前任主编胡亚权曾说“我们把《读者》人格化,努力使她有思想、有追求、有风骨、有情致、有志趣、有格调、有性格、有内韵,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幸福家园,有自己的自然环境和自己的祖国。她简直是一位中国公民”。二十几年来,《读者》以其特有的气质成长着,每一期《读者》都以其清新淡雅的封面,温馨流畅的文字感染着读者,那些优美的文字与图画,是她手中的火烛、照亮并温暖着平凡人的精神世界。
在《读者》中,找不到过多的功利色彩,对很多人来说,她既是导师也是朋友:“尚雅的人认为其雅,爱俗的人认为其俗,它实际上就是一种通俗的高雅。在人们的灵魂蒙上灰尘时,她向人们提供一种精神沐浴。”她象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通过《读者》维文版、盲文版、乡村版、繁体字版、精华本、合订本、《读者欣赏》等多种版本以及创办读者网站、出版《读者》多媒体光盘、发行明信片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全方位、立体地展示着自己的风采。
二、表达人性之美,尽显人文关怀
“开阔眼界、反映人性美”是《读者》的采编原则,《读者》的精髓之一是“她是人性”的。主编彭长城在论及她长盛不衰的秘密时曾说:“《读者》一直在挖掘蕴藏在小人物背后的巨大精神力量和表达人性之美,因为只有人性的东西才能够征服人心”。她在内容上紧紧抓住人性这个主题不放,试图从多方面诠释之。在人性的大主题中,《读者》坚持了“真善美”的阳光主题,以人性、人道、善良、美好为标尺,一以贯之地铺陈和展示,她找到了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优美的故事、文字和图画,感染人们,使人们从中得到领悟、抚慰、联想、净化、认同、关爱,甚至援助的阅读乐趣。特别是她通过对小人物、人性本质的关注和温暖的文字极力为读者营造可以获得精神慰藉、尊重和关爱的美好世界。创刊26年来,《蠢人的天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如能再活一辈子》《母亲的帐单》《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一碗清汤荞麦面》……等最具影响力的文章,至今还留在许多读者心底。青海的一位读者曾说《一碗清汤荞麦面》使她从中找到了生活下去的智慧与勇气,她也开了一家面馆,店名也叫“清汤荞麦面馆”。这篇文章所蕴藏的朴素的力量让人为之动容,那是一种触及灵魂的力量,会在人的内心深处留下痕迹。同时,《读者》一直通过自己的努力传达一种人文关怀。《读者》刊发的文章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成功地以媒体的角度给予社会发展以广泛而深入的人文关怀。她通过对文化的关怀,情感的关怀、实现人生价值的关怀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关怀,使人类优秀文化最大限度地造福于读者,从而赢得了众多的忠实读者。正如读者所说,她“以独特的人文色彩、深刻的人性关怀、平和而内敛的文人气质”来实现与读者那种“不可言说的心灵沟通”,真正成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三、充分尊重读者,建立亲情纽带
“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视野” 是 《读者》的办刊宗旨。《读者》在办刊过程中采取双向互动的采编形式,充分尊重读者、坚持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与广大读者建立起一条亲情纽带。
(一)采取稿件双向互动的采编形式、实行“一稿三酬”的稿酬制度
《读者》健康向上的文化力量源自读者,每期《读者》上的五十多篇稿件绝大部分是从几千位读者荐稿中选出的。每年全国各地有几万名读者自愿充当他们的业余编辑,编辑部每天收到读者来稿七八百件,加上网上投稿来信,平均每天有一千件。他们的推荐稿以及各种意见、创意,无形中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信息网络。通过这个网络,杂志社的十几个编辑得以从几千种期刊、几万种报纸中精挑细选、博采精华。这一双向性机制打破了读者与杂志之间难以沟通的单向关系,它使编辑成了读者,也使读者成了编辑。编辑们先当读者,再编《读者》,让文章先感动自己,再感动他人,从而以实用的信息丰富读者知识,以感人的作品启迪读者的灵魂。
读者的信任、尊重与积极参与还源于《读者》所采取的独特稿酬支付方式。国内同类杂志支付稿酬的一般方法是:先把作者的文章发表后,再进行追索式的寄稿酬,有的寄不
到,就干脆放弃,还有的作者不来要,杂志社也就不寄。而《读者》作为一本优秀杂志,除了在风格上表现出一种兼容四海的气度外,在支付稿酬的具体做法上也向国际靠拢,她立足一个“制高点”,依照国际惯例对版权和稿酬进行一次性了结,实行一稿三酬的稿酬制度——原作者、原刊发媒体、荐稿者均享有稿酬。这种独特的稿酬制度,是《读者》的首创,充分体现了对版权的尊重,对作家、出版者及荐稿者的尊重。
(二)采取高质低价的价格策略、坚持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
《读者》倍加呵护与读者的关系。《读者》自创刊以来,一直秉承高质低价,坚持大众化、平民化的风格。64页双色文字、20页彩色插图、售价仅3元,在同类同等印刷质量刊物中售价最低,这种读者至上的办刊理念,无疑促使更多的读者愿意为这本杂志掏腰包。这可能也是《读者》发行量为何能由创刊初期的3万份发展到今天的1000余万份秘诀之一。
视读者为亲友、尊重读者选择、鼓励读者参与《读者》的重大决策更加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信任。《读者》的每一次提价,每一次印刷风格和纸张的变化,都事先征求读者的意见。在刊名变更等重大事项上,更是充分体现了对读者的尊重。《读者》原名《读者文摘》,因刊名与美国《读者文摘》重名,曾引发一场中美《读者文摘》刊名纠纷。1993年她主动采取壮士断腕的更名行动,于3、4月号连续两期刊发征名启事,新刊名《读者》就是从广大读者118972封应征信所推荐的1352个刊名中诞生的。1993年7月,在出刊143期后,杂志正式启用新刊名《读者》,《读者文摘》实现了诞生以来新的涅磐,开始进入读者时代。
(三)恪守《读者》道德,确立服务读者、回报社会的公益观念
《读者》成功不忘回报社会,充分显示了她作为中华民族期刊第一品牌的大刊风范。《读者》最早的公益事业起始于影响深远的希望工程。1994年1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了公益性的“希望工程——1+1助学活动”,在他们向多家杂志提出作免费广告的要求一再遭到拒绝之后,他们找到了《读者》。《读者》出乎意外的答复让他们喜出
望外。1994年2月,《读者》为中国青基会刊发了一个整版的免费广告,那个小学生苏曼娟睁着一双渴望大眼睛的照片,打动了千万读者。到1995年3月,中国青基会收到注有“读者”字样的捐款就达152.53万元。《读者》此举,在中国报刊界起了一个示范作用,使许多刊物认识到:广告不只是因为赢利而存在,它更可以行善。
此后,《读者》又为中国青基会免费刊发了“希望书库”活动广告、还曾向全国特级教师赠阅1998年《读者》。后来,杂志又把公益活动扩展到教育以外的禁毒宣传、慰问边防战士以及动员全社会参加“保护母亲河——绿色希望工程”、倡议读者在黄河上游建造“读者林”等公益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和深远的影响,也更加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信任和社会的尊重。
创刊以来,《读者》在其独特的办刊理念中,不断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的同时,其自身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过26年的发展,读者和《读者》一起走向了成熟,读者、作者和编者一起塑造了自己的品牌,她曾多次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奖、国家期刊奖,被新闻出版总署认定为“双高(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堪称民族期刊第一品牌,成为中国期刊界的成功的典范。
参考书目:
1、马雪芬 : 叩问《读者》之成功经验《中国图书商报》
2004年9月10日
2、周玮 : 《读者》表达人性之美,照平凡人的精神世界
新华网2004年9月7日
3、张泽远、张锰、王志恒:《读者》主编彭长城谈“读者”的力量新华网 2004年10月19日
4、胡亚权 :解读《读者》光明日报
5、师永刚:《读者传奇》 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第三篇:品牌建设理念
创作理念之关於品牌>
品牌浅析
品牌识别由企业文化理念识别部分(mi)及企业形象视觉识别部分(vi)组成,非简单的商标名称。真正意义上的品牌是将企业精神、思想、价值观等理念识别内容,用具体的视觉识别及各种传播方式,有组织、有计画、準确地、快捷地传达出来并与人们建立关系,使公眾一目了然地掌握企业资讯,并產生认同感。从而形成深受公眾认同、独具魅力的品牌形象。
品牌建设理念
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良好的品牌战略规划和执行方案。
我们在充分瞭解企业文化理念、战略规划、市场实况等因素下建立品牌基本架构和定位。因企业文化理念是品牌的基础和内涵,视觉标识是企业文化理念变化和发展的外在表现,我们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基本架构和定位,考虑品牌的个性化与差异化,分析突显企业特徵,使之有超出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从而创作一个符合企业自身持续发展的视觉形象。
经验证确立的视觉标识再深入执行与延伸,通过平面、包装、广告、公共关系等传播路径与公眾建立关系、增强品牌拉力、实现品牌差异化,在公眾心理佔据位置、形成定势。在执行期间,企业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地积累、沉淀、丰富和创新,从而形成受眾忠诚、独具魅力的品牌形象。
品牌梳理
在一些特定发展时期,企业文化理念有时需要通过品牌标识的创新来体现,因此我们建立品牌梳理系统以实现企业不同阶段的需求。
坚持标识创作和企业新文化内涵在传承中发展和升华,秉承企业一贯的经营理念和核心价值。
强化企业对於顾客、合作伙伴、员工和股东的一贯承诺。执行过程中,我们以企业為核心,考虑市场实况以适应品牌的进化,推动品牌战略的调整,支撑品牌更广阔的业务领域和发展空间。增强品牌的差异化,获取新的竞争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创作理念之关於平面>
平面概论
平面设计是品牌进一步多向延伸的设计范围之一。
以点、线、面,色彩、构图、形式、创意等设计元素,為实现品牌价值或某一诉求点而创作,通过画面与受眾进行沟通和传递的视觉表现。
平面要点
平面设计除美感表现外,更重要的是突显诉求点的感染力。
视觉效果应符合品牌及市场定位,发挥视觉传播力,传递沟通资讯价值,达到预期的市场规划目的。
平面理念
在创作上,以突破平面為思路,基於品牌理念,分析市场特性,合理运用现代设计语言及各种表现手法。以3i為标準,impact 衝击力 information 资讯内容 image 品牌形象,创作科学感官的平面视觉。
创作理念之关於包装>
包装概论
包装设计是為保护商品、方便储运和使用,而进行容器、材料、辅助物、造型、结构、资讯传达、视觉效果等方面的设计,从而达到商品价值的真正体现。
包装要点
对於產品包装,保护和基础功能无疑是必要的。但更為重要的是包装的销售性、识别性、独特性和品牌价值的扩张力。
包装理念
在遵循包装必要功能的原则上,坚持以行销定位、消费心理為基础,以创作区别於竞争產品、独具品牌价值的包装為理念,赋予產品独特的主张和灵魂。
创作理念之关於空间>
商业空间概论
商业空间是企业自身及商业运作的三维形象展示,将核心价值、商业规划、实用功能,通过空间的营造、环境心理的合理运用,展现品牌独特形象的空间魅力。
商业空间要点
為营造空间的品牌气质,除合理的运用各种环境设计元素外,重点的是要以品牌核心理念為依据,以空间视觉為表现,方能将空间魅力淋漓彰显。
空间理念
品牌的深刻理解,视觉的感性表现是我们的创作理念。
空间的营造法则追随品牌的长远建设,為特定市场规划而创作,讲究彰显品牌核心价值的最终实现。
创作理念之关於其他>
关於其他
在品牌建设的系统工程里,除mi、vi、平面、包装、商业空间外,其他组成部分也是為实现品牌建设的运用手法,也
是品牌建设的必要支持。
牌建设过程中运用任何其他形式手法时,应遵循品牌建设的核心法则,在各个领域发挥合理作用,支持品牌的整体统一规划。以多向思维,利用一切可能性,创作形象、建设品牌。
第四篇:迪宝芙的品牌经营理念(当前企业文化)
迪宝芙品牌经营理念
在更多的长痘患者体验“迪宝芙”的过程中,不断有患者自愿成为了“迪宝芙”的推广员、口碑宣传员乃至店员,而后不久,她们中的一部分人又自愿成为了“迪宝芙”加盟店的老板。
自知、自觉、自强,由长痘患者服务长痘大众……
为此,我们同感骄傲!
------迪宝芙经营团队
第五篇:品牌经营岗位职责
1整体运作X公司品牌,最佳程度地发挥X公司品牌的形象。
2 维护X公司品牌,提升X公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X公司品牌相关费用的管理。
4 处理与品牌相关的其他工作。
5 处理X公司其他品牌的策划、设计、注册、使用等工作。
6 制定和实施公司广告宣传计划。
7协调和管理公司广告宣传业务。
8调查X公司品牌的知名度,并设法提升。
9论证X公司品牌的使用,防止品牌价值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