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记叙文散文的写作阅读方法
中考现代文复习
语文考试制胜三大秘诀
一、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
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
二、用好草稿:用草稿的目的在于反复修改,力臻完美。
三、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
一、记叙文
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探究“如何整体感知?”
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这里所说的“整体感知”就是通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
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整体感知”的几个要点。
1、整体感知的内容。
A、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B、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阅读记叙文时,我们通过对重点词语和关键句、段内涵的仔细揣摩,理清作者的思路和主要内容,领会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而体会作者对生活、人性、世事的感悟、态度,了解作者所持的观点和感情。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情感或观点,这个也就是我们的答题的思想,在解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答题时,能往中心上靠的,尽量往中心上靠,围绕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问题。如《藤野先生》。
2、整体感知的方法
A、不同的体裁有着不同的方法
(1)写人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从描写人物时写的事件中分析人物,在每件事中的言行中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其中包括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一些侧面描写。如《最后一课》、《芦花荡》
(2)记事的记叙人——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如《社戏》
(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抓住景物的特征,总体把握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如《春》。
B、整体感知有助于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重要内容和中心意思,从而能有效地梳理文章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精要分析。快速整体感知课文,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通过寻找中心句或中心段把握文章的主旨。如每一段的中心句、课文开始和最后结尾的总结段落,或者还有写课文中间有明显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通过归纳来进行提炼。有的文章的中心意思分散杂全文各部分中,需要通过归纳各段的断意来提炼。在记叙文中,中心有时比较含蓄,往往蕴藏在人物或事件的背后,需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而有些文学作品更是往往意在其外,非深入进去不能挖掘其中丰富的内涵。例如《社戏》一课,全文并未直接点明中心,只在最后一段文字中说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如果理解只停在表面,同学们会误以为本文主旨只是为
了告诉读者“我”怀念的是好戏和好豆,而实际上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很肤浅的,细究下去会发现并非如此。
(3)学会筛选文章信息,抓住关键性词语来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所谓“关键性词语”,就是文中对表达内容、表达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词语。关键性词语通常是在通读全文,对作品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后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找关键性词语的目的在与挖掘深刻、含蓄的思想内容或者文章写作的中心等。如《背影》关键性的词语表现“ 我”对父亲感情的变化。
3、具体答题方法
审清题意。就是要分析题干要求,包含几层意思,其中透露了哪些信息。只有搞清题意,我们才能更好地按要求做题,少走弯路,切中要害。回扣原文。找出题干考查点的出处。从命题的考查层次上看,阅读理解的出题思路一般都很清晰,从分段考查到牵涉到上下几段概括总结,逐步过渡到对于全文内容的把握。从段落上来看,考查一般情况下是从前往后,逐层深入,先分后合。这样一来,为更好地回扣原文找到了一定的思路。
上下联系。由回扣原文依照的切入点作为参照点进行文意上的上下联系,范围可能在本段之内,也可能涉及到上下几段内容。在联系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划定答题所需的大体氛围。在联系上一定要注意考虑全面,同时要抓关键,缩小范围。
分析综合。就是在上下联系锁定的范围基础上,在头脑中对其加工组合,找出有效信息,概括总结,提炼要点。在分析综合中要强调“要点”意识,因为评卷工作中是根据要点分配分值的。这一过程最能体现思维能力,也是答题过程中至为关键的一环。
组织表达。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将头脑中分析出的有效信息付诸卷面。首先考虑用原文中的语句,如果原文中的语句量过大,就需要进行压缩,有效组织,用自己加工过的语句回答。在答卷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书写要工整,避免错别字。
二、散文
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考点及应试分析: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
(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
(1)字词含义:
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5分析)。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
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 对象在XXX条件下,XXX怎么样。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
①对描写对象;②对人物情感;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④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a、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b、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c、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第二篇:记叙文写作方法
●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1、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1、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同学看见别的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1、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2、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3、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4、“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1、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2、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3、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4、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2、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1、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2、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3、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4、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1、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2、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3、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
现将全文摘抄如下:
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
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看了这则幽默,同学们可能会捧腹大笑,有的笑那个“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人,是向聋子借听力,是向盲人问路;有的笑那个警察是:“不懂装懂,胡说八道。”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1、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2、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3、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
1、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
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2、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3、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4、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指导学生阅读记叙文应抓住以下几方面: 一.各种表达方式。
(1)记叙。弄清记叙的要素和线索是阅读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分清记叙的顺序与人称。
(2)描写。描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用来表现人物、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突出中心;说明文中的描写是为了把事物说得更准确、更易懂、更形象。(3)说明。理清说明顺序,抓住特征,分清说明方法。
(4)议论。分清议论的要素和议论的方式,分析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5)抒情。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情,就必须因人因事因物,从对人、事、物的叙述和描写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二.线索及作用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以主题为线索。
2、以人物为线索。
3、以事物为线索。
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5、以“情”为线索。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三.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四、怎样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色?
1、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2、分析文章的顺序与结构。记叙文常用的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3、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烘托法、欲扬先抑法、象征手法、借物喻人、情景交融等。
4、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记叙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两种类型,一是朴实无华,二是优美生动。分析时应把握不同类型的语言特色,还要结合作者的感情和态度。可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朴实无华、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五、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结构方面:总领全文、总结上文、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承上启下、线索、照应前文。
内容方面: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需结合具体内容来讲)
第一段的作用:
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六、常用的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七、怎样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分析文章的题目
2、分析文章的开头
3、分析文章的结尾
4、分析文章的抒情议论段落
5、分析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些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作者„„的感情。
八、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具体)。(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九、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2)拟人: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增强语势,条理清晰,节奏鲜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设问:引人注意与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给人以不可辩驳的力量.(9)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十、小说的三要素?
1、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情节可分为:(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4、环境描写的作用有:(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5、描写的种类: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6、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十一、表现手法(写作方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小见大、铺垫、烘托、衬托、对比、象征、人称,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联想、想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照应、巧设悬念、夸张、比喻、拟人、叙述、描写、抒情、讽刺等等。
十二、散文的一般知识如何概括抒情散文的中心?主要内容+思想感情
(1)借景抒情的散文:运用“描写了„„抒发了„„”格式(2)借物喻人的散文:运用“描写了„„赞美了„„”格式(3)托物言志的散文:运用“描写了„„启示了„„”格式
2、艺术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散文经常运用:想象(无中生有)、联想(由此及彼,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象征(托义于物)、衬托(以他体陪衬本体的方法)、对比。
初旭东升,慵懒的晨曦洋洋洒洒地直射在水泥路上,耳畔略微响起一阵作金石声的鸟啼,诗意的春风徐徐而来,徐徐而去,不着痕迹,却余留下一阵沁人心脾的幽香。又一个曼妙的清晨!我正欲推门而出,一声火车汽笛却意外地在门外乍响。回眸,只见褐色的窗框外,一列火车慢条斯理地向前缓缓驶去。薄纱似的烟雾,从车头的烟囱里袅袅升起,随后悠悠地弥漫,消散„„我的心猛地一颤,不由得忆起了故园,忆起了故乡的那列火车„„
故园处一郊区,环境优美。一条小巷里,稀稀疏疏地坐落着一排瓦屋。提及故园,不得不说的,便是那列行色匆匆的火车。
“妈妈,快点快点,带我去阳台看火车!”孩提时代的我,每当耳廓捕捉到了火车汽笛声,总第一时间吵嚷着,软磨硬泡地让母亲带我去观看。但倘若让我直说爱恋火车的缘由,恐怕,我仅能回你一个无奈的开颜一笑。这种情愫,或许是源于对火车的崇敬和向往吧。因为每当火车依附在钢的铁轨上,宛如一位大雅的绅士般款款而来时,所有来自“穷乡僻壤”的桥车,无一不驻足,呆滞地痴望,瞻仰。那一列如骁勇战神般的火车:那钢制的骨架支撑起流线型的外壳;螺栓组装起的部件,让整体的“意志”不再动摇;车厢与车厢连接处的牵引臂,像一个个灵活自如的关节。再搭配上飞驰的钢轮,故乡的火车就有了与风疾驰的筹码,有了驰骋万里的气魄和自由!这种独特的,磅礴的气势魅力,令我深深地,迷恋上了这列气冲霄汉的火车。
长大些,枯燥无味的作业,成了我主要的生活内容。每日伏在书桌前,被迫倾听着铅与纸的摩擦,心中不免百般寥寂。心情的“一蹶不振”,导致日常的兴致削减,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观望火车„„又是一个平凡无华的午后,我端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累了,倦了,于是决定起身走走。就在这时,耳畔又“奏响”了那熟悉的火车汽笛。然而这次,我并没有表现出一如既往的积极,只是闲庭信步地步至窗前,静静地观望。
日光依旧慵懒,火车头依旧如导游一般牵引着车厢。然而一反常态的是,火车头往昔的天蓝色喷漆早已斑驳,取而代之的,是不堪入目的褐色铁锈。当年站在车头的引导员,现也已衰老,但却仍然卖力地履行职责。这一场面,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思念的泪,安详地在眼眶中慢慢酝酿,欲哭的冲动,涌上心头„„
故乡的火车!曾几何时,多少向往,多少梦想,全然寄托在你的身上。故乡的火车!你是我生命中,挥不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是啊,时境变迁,我与故乡的距离愈来愈远。然而,心与乡土的距离,却未曾改变„„
温暖
母爱,是正夏的风,驱散心头的炽热;母爱,是初冬的阳撒下一片金色的温暖。——题记 打开灯,书桌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奶茶把小小的房间点缀得格外温馨。我并不奇怪,一点也不,奶茶在每天的这个时候出现在书桌上,风雨无阻。况且此时的我正为另一件事而烦恼。
曾经,我可以挥笔如行云流水,开卷成文。可如今,一篇小小的《温暖》却让我的思绪停滞不前,心中莫名的产生了一种可怕的空白。
提及温暖,恐怕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那由叮咛,规劝凝成的母爱,却也就是母爱二字,令我手中的笔始终无动于衷。
“是妈妈不够爱你吗?”“不,不是。”“是她为你做的不够多吗?”“不,也不是?”那是为什么?我扪心自问:难道妈妈多年的付出还不够我一纸文章?一个“爱”字,难道就那么难以表达吗?无尽的问题将头弄得涨痛无比也没有答案。抬手间,指尖触及到了奶茶,视线移至茶杯,方才想起这杯被淡忘的浓浓的奶茶。一仰脖,奶茶顷刻入肚,一股暖流立即自下而上升起,我浑身一颤,顿时一切烦恼,抛之于九霄云外——我顿悟,母亲知道我需要的一切„„
刹那,我顿觉思如泉涌。莫非这便是母爱?常言母爱伟大,有怎会仅仅如一杯奶茶之平凡?但或许,母爱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它的平凡!
我含笑,将满心温情暖意,凝注于笔尖,挥手,写下这一篇饱含母爱的《温暖》。
我们之间真的出现隔阂了吗?我想不是的。那是我的错。我总一味去思考学习,而轻视甚至忽略了生活,使生活等价与了学习。我想去学习生活,人生中前半辈子是与父母同行的,我应该更多地去沟通,这样才不是一个遗憾的人生。晨你们都要贪黑起早为我做早餐,我想我有能力自己处理,你们不用担心吃不营养,人是需要锻炼与磨砺的;晚上,我学习的时候,总是将剥好的水果送与我手中,我想这些小事就让我自己来做吧,不会耽误功课的,也是中途的一个小休息;半夜有时都能感觉到你们为我提被子,把我裹严实,然而这样不影响你们的睡眠吗?我应该有一个自己的空间去闯荡,去飞翔,去放飞梦想,不要帮与护,只靠自己,你们可以松松心了。
青春
青春滋味自己体会!谁都会在这样青春年纪里经历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快乐,这样的疼痛,这样的忧伤,通通由自己去承受,自己才会真正明白成长的意义。
总感觉自己长大了,其实是“幼稚”的表现。小时候对父母惟命是从,现在是“我有自己的想法和作法,你们好烦!”“叛逆”一词随之出现。
曾经多次和老爸争吵,吵到最后已经麻木。他在我眼中已不是父亲,而只是个只在乎我的成绩,不体谅我的感受的“坏家伙”。我在他眼中也早已不是那个乖巧的女儿了。麻木之后的我们相敬如宾,和他的谈话也越来越少,我也很少开口叫他老爸。总之能躲他多远,就躲他多远。
其实我明白他对我的关心以及在乎我的成绩都是为我好。在深夜,我经常会反省和老爸的关系,想了很久,似乎明白了错的更多的是我。我也明白和爸之间的代沟是我造成的——因为我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他对我的爱。可是,我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却死不改正的人”,所以和老爸的关系一直都好僵。
我也试着和老爸谈心,可是结果却„„从此我便否定了这种方式。也许我的表达方式不对,又或许我们生活的时代不同才致使我们之间无法沟通。总之,我们之间存在代沟。心里挺难受的,在寒假里曾尝试着回到以前那种父女关系,但效果似乎不理想。
他依旧非常在意我的成绩。来校报到那天是他陪我来的,看着他从口袋里抽出一张张钞票,我的心好痛。站在身旁看着他,发现他头上多了少许白发,脸上也有了若隐若现的皱纹。他有些老了,我心里有了一丝丝的感动。之后,他又陪我和老弟一起去了超市,结帐时的帐目让我们几个都吓了一跳,他愣了一下,最后还是掏出了钱。我嘀咕了几句,有些歉意,他却有些尴尬地说:“没关系,知道了就好!只要你们到学校之后好好努力就行了!”提着那一袋袋商品,我的心好沉重。爸回家了,我回学校,在回校的路上想了很多,有和爸之间的不快,也有和爸之间的快乐回忆。我真的想对爸说一声:“女儿爱您。”
还是那句话——不成熟的我们总有不成熟的想法和作法。我想我不能再以“代沟”为借口而把老爸对我的爱否定!从爱到不爱,再从不爱到爱其实都是我的错误理解。老爸一直都爱我。我为自己幼
稚的想法表示歉意!
我渴望飞雪
当天空飘飘洒洒落下那一朵朵小花,当洁白的雪覆满大地相信每个人的心中会有一份小小的欣喜,甚至雀跃也不足为奇,因为那些雪精灵美得让人心醉。
雪,是纯洁的化身,是冬季的使者,有了它冬天才会完美。但在这个夏天,我渴望着,渴望着,渴望着下雪,下了雪,世界变白的那一瞬间成为永恒。我知道这是个遥不可及的童话,夏天怎能下雪呢?等待吧,等到冬天到了,也许我就可以看见那翩翩起舞的飞雪了。
内心的那一份渴望最终一定会变为心中悄然而生的快乐。闭上了眼睛,我想象着自己在雪中旋转,小心翼翼的伸出手接住雪花,看着它在手心慢慢融化成一滩晶莹剔透的水,内心体会着那摄人心魄的凉爽,然后,雪越下越大,我会蹲下身子,用手揉出一个洁白的雪球,在雪地里滚雪球,看着它越滚雪大我心里也会越来越开心。对了,我还会从家中偷来一个胡萝卜几块煤来做雪人。
当然我也会和小伙伴们打雪仗,最后当然是被妈妈揪着耳朵骂一顿,洗个澡后喝姜汤。回忆着,遐想着,总觉得下雪的时候是那么有意思。
人们都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我要说,夏天到了冬天还会远吗?冬天到了飞雪还会远吗?
罕见的瓢泼大雨,骇人的闪电闷雷,给这宁静的午后蒙上了一片深灰色。同母亲一起,为生病的我去医院诊治。
凝视着柜台上琳琅满目的药物,忽地回忆起,电台曾经报道过一个病人曾因医师的疏忽开错药而致死。我的心猛地一颤,千万根神经不自觉地纠缠在一起,绷紧,绷紧,再绷紧„„垂头轻叹,叹世事无常,叹生命脆弱,叹生活——其实就是一味药。
生活是一味药,一味毒药。毒到令你措不及防,难以招架。医学上的错误用药,无论严重与否,总是有害而无益的。这亦如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与磨难。它们蛮不讲理,无论你心情如何,欲做什么,正做什么,只要一有机会,它就会顽固地冲击你,骚扰你,以至于——击溃你!此类现象可谓数不胜数。犹如当下,每年就有数万计的学生,因无法承受学业的压力,选择了结生命。
然而,生活又是一味良药——医治你,锻炼你,成就你!一味良药,消除病情。这亦如生活中人
好好——珍惜
人潮中,一个又一个陌生的面孔飘然而过,一句又一句听不懂的方言在耳畔回响,一种又一种复杂的表情闪过,我回头,望着背影,在秋风中踌躇。与我擦肩而过的人实在太多,我竟连一个都记不起来,陌生,陌生„„
有时候,看着一个个天真的孩子找不到父母,心里忽然很痛,总会设想,若是我遇上这样的情况,我又会怎样呢?我想,我当然同那些无知的孩子一样,哭,使劲的哭,但,哭过了,喊过了,他们仍是哭,我呢?我会自己去寻找,想尽一切办法,而不是无助地等待别人的同情。
生活中,我遗忘的事很多,可能,大部分都是可以去遗忘的吧——生活的残酷,现实的悲哀,实在太多,这么多的担子,压下来,让我痛得无法呼吸,于是,我选择遗忘。遗忘心里的痛心里的伤。
们战胜困难,走出困境的表现。例如霍金,当他刚刚生长到人生的“黄金时期”——青年时,却被诊断出患有使肌肉萎缩的的疾病,这是何等的打击!院方声明他不可能再活过五年,然而他却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活了一个五年,两个五年,三个五年„„并且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刚入初中,我的成绩曾遥遥领先。但好景不长,随课本深入,学习上的漏洞越发变多。效率,成果,直线下滑。曾有一段时间,面对试卷上的红叉,我只是抓耳挠腮,一肚苦水。后经父亲指点,终于认定目标,化被动为主动,力挽狂澜。果不其然,期中考试之后,我的成绩明显回升,同学羡慕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我身上!
生活是一味药,或苦或甜,或好或坏。但只有都去尝试过,人生才有意义可言!试想,倘若人生只为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那么生命的意义又何在呢?
从思索中走出,望着柜台上琳琅满目的药物,我默念道:生活是一味药„„
窗外
冬日的阳光总携带着丝缕的温情,缀着点滴催人入睡的暖意,瞄准我的窗扉——长驱直入。谈不上空虚,但心中却总充斥着几分空落落的淡泊,一种令人心慌的淡泊,仿佛周遭所涌现的一切都与自身无关。迫于让自己这“一潭死水”活跃,我停下手中转动的钢笔,步至窗前,将所有的忧恼寄托给碧蓝的苍穹„„
此刻,那扇扇斑驳的窗扉忽的闯进我的视线。窗户并不大,单调的墨绿色与几块沾满尘土的玻璃就是它的组成机构。正因它,将我牢牢束缚于此,一扇窗,一块玻璃,里里外外,风景迥然。
恍惚间,一只色彩艳丽的燕形风筝闯入我的视线,沿风筝线向下俯视,一个十余岁的女孩子,正一松一紧地拉着淡紫色的风筝线„„呵,多美!且百忙之余,回眸此窗,心头总泛起阵阵感动的涟漪!那是因为,它曾告诉我,什么叫做——爱。
那,是一个暮色苍茫的午后。人们行色匆匆,轿车雷厉风行,一切一如既往。然而,十分钟后,开始起风。又逝五分,风势加剧。树叶开始摇曳,花瓣在风的诱骗下,“背井离乡”,狂风开始肆意作乱。而不久,第一颗雨滴的“登陆”结束了这段“序曲”,相继,雨势愈来愈大。顷刻间,暴雨一触即发。路上行人纷纷疾行避雨。
大雨滂沱之中,我忽然瞅见一个花甲之年的老者,手持木制拐杖,朝避雨处前行。见此情景,在车站避雨的年轻人中,有一个身着黑色便服的人忽然冲向雨中,毫不迟疑地奔向老者,并搀扶着他一步一步艰辛地走到避雨处。这一举动,使这冷清的午后,徒增了几分温暖。
不免感叹!近来,“舍己为人”一词,倘若不谈那些灾害中救援者的身影,只论社区中小人物与小人物之间,恐怕只有在回顾多年之前的怀旧文章中才会有所出现吧!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生活趋向物质化,然而,水平提高的同时,我们变得自私,变得只顾及自身的利益。人,永远是贪婪的。
然而庆幸的是,并非所有人都已被自私殃及。如上述所言,我们之中,仍有部分人未被自私自利所吞噬。那个年轻人,正是一个强有力的表率!转念一想,其余的人在做什么?是啊,他们只是蜷缩在那间“避难所”,若无其事地翻阅报纸而已!我猛地一颤,双臂瞬间麻木,随后慢慢好转,好转„„但我心头的麻木——再所难愈!
那天,我却在医院看见一个孩子,身上的病历卡告诉我,是绝症。我忽然笑了笑,也许死,真的是一种解脱。我以为,那个孩子会流泪,会恐惧,然而,那个孩子说:“有那么多爱我、珍惜我的人,我才不会哭类!我要笑,笑得让他们开心!”我怔住了,这是所谓的乐观吗?难道不是吗?
是啊,想想,有许多珍惜我的人、我珍惜的人,我还有什么理由去悲哀呢?上帝夺走了一根发丝,却回报给了我全部。
马,我为你哭泣
忠诚,是狗身上的光环;机灵,是鸟儿身后的彩虹;勤奋,是公鸡头顶的皇冠。而你呢?我亲爱的马儿,农场里,你成了他们的奴隶;赛马场上,你只是他们赌博的工具;显赫的房子里,你沦为了他们的玩物,你的称赞是什么呢?是勇猛?是刚毅?还是强健?马儿,我为你哭泣!
我喜欢内蒙古大草原上优哉游哉的马儿,他们身材匀称,肌肉结实,步态悠闲,若无其事地咀嚼甘甜的草,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好奇地看着眼前的人。我也同情内蒙古大草原上沦为赚钱工具的马,他们身体瘦弱,双眸没有丝毫神情,只是羡慕地看着悠闲的马。他们虽然很是驯良,但是没有了马应有的野性。
你们是一种有灵性且稀少的动物,可是人们却把你们当成赚钱的工具,甚至有时不让你们吃东西。从你那没有神采的双眸里,我仿佛看见你对自由的向往、对主人的怨恨、对命运的叹息„„即使如此,你都不在抱怨。
马儿,我为你哭泣,但不再是因为你的遭遇,而是因为你的坚持,我的哭泣也挂着笑涡„„
享受冬风
冬天的风,是个爱吹口哨的淘气的小男孩。他一会儿吹到东,一会儿跑到西,他到了哪儿,哪儿就会活跃起来,一阵阵的寒风,没有春风的缠绵,没有夏风的闷热,没有秋风的清爽,却有着独特的凛冽,而我,酷爱着这凛冽的冬风。
走在大街小巷中,任呼啸的风从我脸上刮过,或在我脸上歇息,虽然冬风是刺骨的,我却独爱这冬风。走到一处,我停下了,湖水被冬风吹的水波粼粼,树木被冬风吹的摇头晃脑,花儿也被冬风折服了,被压得喘不过气„„
隆冬的太阳似乎怕起冷来,穿了很厚的衣服,热气散发不出来了,所以,整个世界成了冬风得天下。他似乎在和人们玩着捉迷藏,一会儿南下,一会儿北上,有时还绕着圈玩。
冬风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他坐在庭院里,和伙伴们玩着游戏。在他那明亮的双眸中,可以看见早春的青葱,盛夏的热情和晚秋的收获。空气里浮动着梅花的淡雅清香。他伸出稚嫩的双手,召唤母亲给他们讲过去的故事,母亲絮絮讲述起从前的故事。那些故事里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也有冰解河开,燕子归来。她的话语时高时低,时而情辞激动,时而慢条斯理。那些飞逝的岁月仿佛又被拉扯了回来,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渐渐的,母亲的声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遐思的眼神和恬淡的微笑„„
窗外,暮色四合,隐隐传来冬风的歌声„„
第三篇:记叙文写作方法
三.记叙文的行文思路概括提炼的方法:
(1)抓住时间标志。有很多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对于这种文章,我们要抓住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分出不同阶段,从而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抓住地点转移。有很多文章是按地点转移来安排材料的,对于这种文章,我们要抓住表示地点转移的词语,分出不同地域,从而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3)抓住情节转换。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思路来分析;也可以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思路来分析。
(4)抓住角度变化。有的文章,会按描写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描写角度,这时,把握了角度变化,也就把了作者的行文思路了。
(5)抓住情感变化。有的文章,在行文的过程中,都或隐或显地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能理清作者情感的变化,行文的思路也就被我们抓住了。
8.说明文的行文思路概括提炼的方法:
(1)时间顺序。就是以时间先后为序,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与事物和事理发展进程相一致。如果是以时间顺序写作的说明文,我们就要学会把握标志时间变化的词语。其中,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
(2)空间顺序。就是按照空间方位转移安排顺序,视力所及,笔触所致,上下左右,远近前后,都是其表现形式。如果是以空间顺序写作的说明文,我们就要学会把握标志时间变化的词语。
(3)逻辑顺序。就是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来安排说明的先后顺序,这种顺序常常从六个方面展开: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主要到次要,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特殊。通过这几类小点的分析,常常可以判断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
9.议论文的行文思路概括提炼的方法:
(1)横式结构。这种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
(2)纵式结构。就是先提出论点(论题),而后步步深入,逐层阐发,最后再次强调结论或得出结论。
10.写作特色概括提炼的方法:
所谓写作特色,一般指文章在结构形式、语言风格、表达方式及其其他手法上的运用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个性特点。要弄清文章在写作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可以从结构上考虑,是否前后照应,是否线索清晰;可以从修辞上考虑,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可以从技法上分析,有没有使用悬念,有没有运用对比、欲扬先抑的手法;可以从语言上考虑,是生动形象,还是朴素平实,或是含蓄优美;可以从刻画人物的方法上考虑,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等。
第四篇: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方法
要写好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写好人物的形象。
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以及语气。“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现。因此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个性特点。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间的关系。描写人物的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什么”,还要写出“怎么做”。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动的手段。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注意把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叙述清楚,还要注意与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
2、抓住人物的特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外貌、语言、动作、兴趣、个性、生活习惯等诸方面去考虑。一个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作文时,我们应根据中心思想有所选择地写。
3、选用典型事例。
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
4、运用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对能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细小环节作具体、细致的描写。
小学阶段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写一个人、写两个人、写几个人。其中应以写一个人为主。
一、写一个人。
记一个人的写人记叙文,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通过写一件事写一个人。有的文章写人只写了一件事,写这一类的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画写。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事例是很多的,通过一件事写人就要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来写。
2、要写出事情的发展过程,使人物的形象逐步完整。
3、要把事情写具体。用一个典型事例记叙一个人,应该把这一事例写具体,这样人物形象才能丰满。
4、为了使读者对人物了解得更全面,使重点记叙的这件事有充分的依据和坚实的思想基础,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富,文章的开头可以对人物作简要的介绍。
(二)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
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时使用一件事来反映一个人就显得比较单簿,不足以充分反映人物的特点及其品质,因此,必须用两三件事才可能说的明白,再现得充分。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几件事不能相互矛盾,人物的性格在几件事中要和谐、统一。
2、概括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在一篇简短的作文中要用几件事写一个人,不可能将每一件事详细叙述,因此一般可以彩杨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即先概括交代一些事例,再具体记叙一两件事。
3、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
通过对比方法写一个人,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变化;第二种是对一个人的认识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的品质;第三种是一个人同另一个人比,突出歌颂其中一个人。
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要注意:
(1)要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特点。
(2)要写出人物的真实表现,不要捏造事实,采用拔高或贬低的方法。
二、写两个人
写两个人,一般是写《我和**》,**应包括亲人、同学、朋友、老师等熟悉的人,要写好这一类型的作文必须注意:
(一)要写好人物之间的联系。《我和**》,题目中突出了一个“和”字,这就要求从双方写起,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我”和**之间的联系。在叙事过程中,要写出彼此之间都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只有从双方落笔,才能把握住题目要求写的重点。
(二)用对话展开情节。写《我和**》作文时,由于要写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一定要写好两个人之间的对话。要用对话展开情节,用对话表现文章的中心。
三、写几个人。
写几个人是比较复杂的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写“一家子”、“这一班”,也可以写“几个小伙伴”。总之,不论是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只要是自己熟悉的几人都行。这类作文有以下几种写法。
(一)列人物表似的介绍。
(二)有代表性的介绍。
(三)以一件事为线索写几个人。
(四)通过几件事写几个人。
第五篇: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记叙文
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分类
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
①简单记叙文。
②复杂记叙文。
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
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② 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3.六要素
一般的看法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4.写作方法
1).确定中心,写出深意。我们要着于挖掘所写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反复思考,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善于从普通的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2)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
3).言之有序,条理要清楚。根据所述时间选择合理的顺序来安排材料。一般叙事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4).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这部分要详写,次要内容可略写或不写,主次分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5).要把事情写具体。能不能把事情写具体,那就看你是不是善于把事情一层层展开记叙,即把事情分为几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写出事情的发展变化。这样,文章的内容才会具体、生动。
6).渲染环境,生动感人。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环境,抓住环境的特点来写,会很好的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一、为何叙
记叙文一般可分为记人、叙事、写景、咏物等几种。记人,要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叙事,要写出事件所蕴涵的意义,这些意义可以是政治思想方面的,也可以表达某种哲理,或某种情趣;写景,要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个人某种感情或深刻的感悟;咏物,或透露出世间人生的某种乐趣,或托物言志,表现对社会上某种人某种现象的情感。因此,我们写记叙文总会有一定的目的,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感情,实际上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它像一根红线贯串于文章的始终。没有明确主题的记叙文,只能是一篇流水帐,所以要写好记叙文,就必须要明确“为何叙”,即主题要明确。要主题明确可注意三点:第一,要有积极意义,即确定的主题思想感情必须是健康的,有意义的。
B,要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全文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有的同学作文时,既想写这,又想写那,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不是漫无中心,就是几个中心,多中心则无中心。
C,可含蓄一点,不一定直露。主题要蕴涵在具体的记叙和描写之中,一般不宜用明显的话语揭示出来,如表现人物勤劳的品质,要通过具体的事和生动的细节来表现,不宜将 “勤劳”二字当成标签贴在人物身上。又如要记叙一件有意义的事,也不宜空洞抽象地把其“意义”说上一大通,而应在具体的情节中自然地显示出来。恩格斯说过,事件的意义、人物的性格写得越隐蔽,作品的艺术魅力就越强。
二、叙什么
叙什么,就是写什么内容,在写记叙文时就要考虑选择哪些材料。选材时,要坚持三个标准,一是典型性,即选择出能充分表现中心的材料;二是真实性,即选出真人真事真景,包括来自现实生活的艺术真实;三是现实性,即选出有现实积极意义的材料。在选材具体操作时,最行之有效的选材方法是展开联想,联糸生活,即选材时可通过联想,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任意一个方面选出自己熟悉、感动的人和事。如在写《谢谢您给我的爱》(南京市95年中考作文题)时,我们不妨展开联想,从家庭生活方面选出祖辈、父辈给“我”爱的材料,从学校生活方面选出老师、同学给“我”爱的材料,从社会生活方面选出邻居、路人、警察等热心人给“我”爱的材料。材料选好,还需认真剪裁,做到详略得当,所所以还要注意两点:第一,要剪去雷同的材料。有些记叙文表现中心时不止用一个材料,那么这些材料应从不同侧面表现中心,如果从同一方面表现中心,那么其中的有些材料则属于“雷同”"的材料,应该删掉。第二,要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糸不大的材料要略写、与中心关糸极为密切的材料要详写。
三、怎样叙
怎样叙,就意味着怎样把一篇文章具体地写出来,这就牵涉到文章的结构、表达的方式、遣词造句等表现形式。
先说文章的结构,即所要写的这篇记叙文用什么结构来表现出来。它包括这篇文章分几层写,哪些材料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如何安排过渡,于何处伏笔,在哪里呼应,如何开头,怎样结尾,等等。从整篇记叙文来看、常见的结构有顺序、倒叙、插叙。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叙述。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其一,按时间的推移来叙述;其二,按事情的发展来叙述;其三,按认识发展的过程来叙述;其四,按作者的行踪来叙述。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精彩片断提到前边写,然后再按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倒叙的运用有四种类型:一种是把事件的结局提前,造成悬念,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情的发生与发展;一种是把事件中最精彩的或最紧张的片断截取下来,写在前面,震动和吸引读者,然后按时间的顺序叙述事件的起因、发展与结局;一种是先写眼前的事物,由此及彼,引起回忆,再追叙往事,形成倒叙,一种是先写当前情况,再回忆过去的情况,以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插叙,是在文章的叙述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插叙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有种种不同:有的是追叙,对过去事件片断进行回忆,有的是补叙,对有关人和事作必要的补充、解释;有的是逆叙,对有关内容由近及远、由今及古地回溯,灵活多样的插叙,可以使主题开掘得更深刻,情节展开得更充分,内容表现得更充实,人物形象刻画得更丰满,避免了平辅直叙。
再说表达的方式。记叙文一般以记叙这种表达方式为主,但记叙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往往需要描写。对人物和环境作适当的描写,可以把人物、事件或景物写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叫人看了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描写的类型很多,从描写的对象划分,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人物描写中包括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方式。从描写的角度划分,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这要在具体的写作中灵活运用。另外,在记人叙事的记叙文中,为了突出人物的高贵品质或突出事件的意义,有时要进行抒情和议论。再则,有时作者为抒发自己的感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情,直接表露感情,或寓情于记叙之中,在记叙的过程中处处渗透着情感。这样综合运用好表达方式,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摇曳多姿,绚烂多彩。
最后说说遣词造句。一篇记叙文最终是靠一句句话组成起来的,因此,大家在语言表达上要注意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准确就是指用词合适、恰当;鲜明指一个词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表示出的意思清清楚楚,明明白自,一点不含糊。生动形象,就是把词用得活泼,有声有色。这一点,就要多注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夸张、反问、设问等多种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