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命题作文(共5则)

时间:2019-05-15 10:0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命题作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命题作文》。

第一篇:自命题作文

﹙一﹚ 自命题作文

1.审要求:本次要求:说真话,叙真情。

什么是说真话,叙真情呢?

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和认识,就是说真话,抒真情。

2.选材:可选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也可以选看到的或听到的事,但这件事一定要真人真事,同时要体现出真情才可。亲情,友情,乡情,师生情,爱国情都可选。

3.组材:A.详写事情的经过,采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之间感情。

B.构思:a先确定写哪一件体现真情的事,并确定题目。

b中间写事情的经过,注意用上一定的修辞和描写手法。

c结尾用形象化的议论,使感情深化。

4.注意:1.只有真人真事才能打动人,不能刻意编造。

2.可用排比、反问句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

3.学用议论,使感情升华。

(二)半命题作文

那一次,我________

为________喝彩

示例:那一次,我________

点拨

1.审题:这是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笑愉快高兴快乐痛苦哭

了尴尬后悔冒失激动生气害怕等这些词语正是某一次真实情感或心理的表现。

2.选材:选材必须是自己经历的,而且要体现心理变化过程的一件事

3.组材:A.详写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如果涉及他人要略写。

B.构思:a先确定选哪一个词语。开头可开门见山点题。

b.中间写这件事情的始末,自己的心理描写要细致。

c.结尾用形象化的议论,使感情深化

4.注意:1.所填词语一经确定,文章的内容就要围绕这个词语来写。

2.自己是主角,不要让其他人喧宾夺主。

3.不要选太简单的事情,所选的事要有深意。同时注意字数。

二参考词语

第二篇:高一的自命题作文:好吃的鸡头

好吃的鸡头

人世间最珍贵的是什么呢?我想应是爱吧。尤其是来自亲人那默默无闻的深沉的厚爱,一直在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间传递,历久弥香。若问我在这世上对亲人的爱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我定会回答你两个字:“鸡头”!“鸡头”?没错,就是它,承载着无尽的爱意。

妈妈说成长中的我应该要多吃鸡肉多喝鸡汤,所以,我们家经常炖鸡汤。但是,总见爸爸独享了鸡头,我百思不得其解。“爸爸,为什么你总吃鸡头呀?”“为什么?”爸爸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飞毛腿随着摇椅悠闲地不停摇晃,“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鸡头这东西呀,我爸爸喜欢吃,我爸爸的爸爸也喜欢吃,爸爸的爸爸的……”“是吗?一定很好吃哟!不行,爸爸,我们换着吃,我吃鸡头你吃鸡腿好不好?”“宝贝女儿,又不听话,又缠着爸爸换鸡头。你爸喜欢吃鸡头,你可不能夺人所爱哟!”妈妈忙在一旁劝我。“嗯,我才不呢。”做了一个鬼脸,我立马溜号。

鸡头真的很好吃吗?为什么父母不愿意给我吃呢?难道他们不爱我了?所以不愿意把好东西给我吃?种种疑问,盘亘在心……一次次闻到鸡汤的香味,一次次看到爸爸津津有味地吃鸡头的模样,越发激起了我想要吃到鸡头的决心。我想,总有一天,我要吃到鸡头的。

又一次,我像小狗一样趴在桌边看爸爸吃鸡头,忍不住问:“爸爸,好吃吗?给我尝尝?”“咝”,很大声的发出来,只见爸爸很庄严地很享受地闭着眼睛,慢悠悠吃那金黄色的鸡头,鸡冠在摇动,好似一面胜利的旌旗。“呵呵,你真的想吃吗?”我使劲点头,巴不得爸爸立即赏赐给我。“嗯,这个嘛,下次吧,好不好?这次呢,没有了,哈哈。”爸爸一面笑,一面很快将一个鸡头残骸放在了桌上,宣告鸡头已没有可以再吃的了,我近乎失望地耷拉着头,嘟起小嘴,默默离开。

鸡头呀,我非吃不可!心头便有了这样的愿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又一次,我家炖了鸡汤。放学回家,一推开门,空气里满是那熟悉的鸡汤香气。我循着味往厨房钻,差点和妈妈撞了个满怀。“小馋猫,妈妈给你盛好了鸡腿、鸡翅膀,趁热赶紧吃,完了做作业。妈现在有点事情要出门。”妈妈急急地说着,一面提着手包出门了。我乖乖地狼吞虎咽起来,忽然,我像想起什么了,赶紧搁下筷子,溜进厨房,我拿起汤勺在汤锅里面搜索起来,知道我在寻找什么吧?聪明的你!鸡头,对了,怎么你和我一样聪明呀?!哈哈哈,找到你啦,鸡头!我今天倒要看看你是啥滋味?

我特地找了个菜盘,小心地盛进那个诱人的鸡头,把菜盘高举过顶头顶,心里完全是一种得意的胜利的喜悦。放在桌上,让我好好看看你,鸡头!旋转着菜盘,只见鸡头泛着灿烂的金色的光泽,鸡冠有如红旗在飘扬在召唤,那微微闭着的鸡眼,仿佛在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你胜利了,主人,今天,你可以随便吃我了。“是吗?那我可不客气了。”我抓起筷子,对准鸡头用力一插,稳稳地从鸡眼处穿进了鸡头,学着爸爸的样子,先吸一口鸡头,“咝,咝,咝……”,声音很响,“咦,啥子味呢?咋不好吃呢?”我有些莫名其妙了,为什么爸爸吃得那样投入,那样享受,而我却吃不来呢?还觉得好难吃。正在寻思,正在犯难,爸爸回来了,我立即报告给爸爸,说鸡头咋个不好吃呢,你为什么反说好吃?爸爸乐呵呵地坐在我身边,拍拍我的肩:“女儿啊,这个传统秘密看来是该告诉你的时候了。鸡头如果真是好吃,那么一定要给你吃的。问题是,鸡头不但不好吃,还有危险性呢。比如,鸡冠的淋巴鸡头的脑髓都是有可能危害身体的东西。为什么还是要吃呢?还是节约的传统,怕浪费嘛。”我恍然大悟,真是好传统啊,为了子孙后代,父母前辈一直在默默地作着努力与奉献啊!“爸爸,我还以为你不爱我了呢?”我扑进爸爸的怀里。“傻孩子,怎么会呢?”爸爸抚着我,仍旧乐不可支。

“来,爸爸,我们一起吃鸡头吧。”爸爸笑笑,“不,以后再吃吧。” 我想,这鸡头,我是要吃的,不是以后,现在就要开始。

第三篇:高中自命题作文《你还在等什么》

自命题随笔

剪贴材料读后感

《特别的东西不要珍藏》

摘自《读者》

多年前我跟悉尼的一位同学谈话。那时他太太刚去世不久,他告诉我说,他在整理他太太的东西的时候,发现了一条丝质的围巾,那是他们去纽约旅游时,在一家名牌店里买的。那是一条雅致、漂亮的名牌围巾。高昂的价格标签还挂在上面,他太太一直舍不得用,她想等一个特殊的日子才用。讲到这里,他停住了,我也没接话,好一会后他说:“再也不要把好东西留到特别的日子才用,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

以后,每当想起这几句话时,我常会把手边的杂事放下,找一本小说,打开音响,躺在沙发上,抓住一些自己的时间,我会从落地窗欣赏淡水河的景色,不去管玻璃上的灰尘;我会拉着太太到外面去吃饭,不管家里的饭菜怎么处理。生活应当是我们珍惜的一种经验,而不是要挨过去的日子。

我曾经将这段谈话与一位女士分享。后来见面时,她告诉我她现在已不像从前那样,把美丽的瓷器放在酒柜里了。以前她也以为要留待特别的日子才拿出来用,后来发现那一天从未到来。

“将来”、“总有一天”已经不存在于她的字典里了。如果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她现在就要听到,就要看到。

我们常想和老朋友聚一聚,但总是说“找机会”。

我们常想拥抱一下已经长大的小孩,但总是等适当的时机。

我们常想写封信给另一半,表达一下浓郁的情意,或者想让他知道你很佩服他,但总是告诉自己不急。

其实每天早上我们睁开眼睛时,都要告诉自己这是特别的一天。

每一天,每一分钟都是那么可贵。

你还在等什么

你在等一个好时辰,将陈年的佳酿拿出细细品尝;你在等一个机会,找昔日的好友欢聚一堂;你在等一个隆重场合,穿出你的华丽衣裳。然而,你可能永远都会错过这些机会,你所认为的珍藏其实成了“蹉跎”。“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用来形容对时间的浪费。在这里,你所浪费的不仅仅是可贵的时间,更是弥足珍贵的情感。

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际,除了伤悲,还有一种情感——惋惜。你后悔没有珍惜相聚的点点时光,才忽然感到离别之时的格外依恋。你后悔没有在乎平日的促膝长谈,才顿时感到“腹中千番话”。你往日总是在等一个机会、一个良辰,以至于友谊在一个又一个的等待中无疾而终。

诗仙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其实给了我们启示。在倍感孤独无亲时,拿出珍藏的美酒,“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无论何时何地,没有拖延、没有等待。此时的等待将会给心灵带来更大的痛苦。有时,你或许不得不在低谷中等待,等一个愉悦之时,殊不知错过了当时,等来了开怀之际,却遗憾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然而,没有一个智者,能告诉我们,是谁偷走了时光,还是时光自己逃走了。你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等着。“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在朱自清的《匆匆》里,我们知道了,“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徘徊或许是大多数人等待的借口。日子虽然匆匆,但你不必在遥遥无期中漫无目的地徘徊。

你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可你还在等着。你明白“因风吹火,用力不多”,可你还在等着。你要做的是果断、坚定,没有顾虑、迟疑。假如当初比尔盖茨没有离开哈佛,斯皮尔伯格没有离开加州大学,他们的境遇可能和今天完全不同。放弃等待给他们创造了巨大的成功。等待也许能有意外收获,但大凡成功者都相信当机立断。等待浪费的不仅仅是情感,也浪费了大好时机。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等待都是无谓的。当所有人都奉劝你三思而后行时,你或许应该考虑慎行;当你胸有成竹未来的某个时间才是真正目标时,你不妨等待那一天;当你认定自己对等待的代价无怨无悔时,你大可开始等待。

等待的日子里,你蹉跎了时间、蹉跎了情感,也蹉跎了时机。正在等待的朋友,如果你决心等待,首先问问自己“我在等什么?”,有方向的等待也许会让你毫无怨言。如果你仅是匆匆中的等待,那你还在等什么?去着手那些你想做的事吧!

第四篇:高中自命题作文《双曲线断想》

双曲线断想

函数中的双曲线是异常奇妙的——图像无限接近渐近线,却无法贴合,永远保持距离,却又永不停歇地延伸。

这般神奇的图像表示了什么含义?既然它存在于这个世上,定有它神奇的原因。没有人铁定判定它的道理,也没有人能够倾听它诉说的声音。与其说是一个谜,不如说是一个神奇。厌世者认为它意味着徒劳,而有人却认为它是希望——这种现在看来没有交点的图像不一定是无法聚合的。存有希望之心的人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所以,历史长河中有千百万勇士,为了“双曲线”百折不挠地奋斗,坚信它有一个终点。在科学的道路上,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再到牛顿,直至今日,探索发现的脚步仍没有停止,在他们心中,有一对永恒的双曲线,代表了希望,带来了动力。社会的进程本来就如双曲线,无数次探究推动世界的前进。

双曲线亦是代表了永无止境。谁断言万物的尽头?怕是再智慧的先知也语塞了。“物与我皆无尽也”。世界是无穷尽的,双曲线抑或是揭示了这一道理。虽然世界无止境,但个体的生命却终有尽头,碌碌无为的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烟消云散,而“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他的名字永远随着双曲线的延伸而被后人铭记。双曲线就像世界的轨道、人类的足迹。一路上有轻轻一抚就消失的印记,也有深深陷入大地的脚印。它是一条条长长的路——永无止境、亘古不变的长路。

神奇的双曲线不仅有其凝重的含义,也蕴含了美丽的寓意——擦肩而过。张爱玲写道“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想遇见的人,于千万人之中,时间无涯的荒地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说,惟有轻轻一句,噢,原来你也在这里”这是一种美丽的错过,就如崔护“人面不知何处,桃花依旧笑吹风”的奇遇。仿佛近在眼前,却又错过了,正如双曲线,无限接近而又无法相聚。这也许是命中注定的,即使怅然、扼腕也无济于事,这也可看做一段生命历程中的美丽,不是吗?

也有人说,人生也有双曲线的美丽——些许的遗憾。人们为双曲线的微小的空隙所感叹,其实它就像每个人生命中的缺憾,每每回首,总有浩叹,这是难免的。人生不可能照人意,重要的是问心无愧。没有完美的人生,但可以力求达到完美,不论成败都竭尽了全力,也就无憾这细小的缺陷。双曲线也许预示了每个人生命历程中终会有错误,我们要做的不是遮掩,而是坦然。

简单直白的图形带给人们的想象是无穷的,这不正像它的性质吗,此线绵绵无绝期,但给人的感觉却是——线似无情却有情。

第五篇:花至朴处自芬芳 材料命题作文

材料+命题式 【材料】

在自然界中,色深艳丽的花儿往往香味很淡,而越是色浅朴素的花儿香味却越浓。这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思考和启示? 试题提供了一个自然现象,要求以“花至朴处自芬芳”为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一、试题分析:

材料中关键的一句“越是色浅朴素的花儿香味却越浓”与文题“花至朴处自芬芳”相对应,大大减小了审题的难度,没有在审题上难为考生,符合近几年山东省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

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同时又是命题作文,而又体现出话题作文的某些特点。面对这样的题目,认真研读材料,准确把握其寓意,无疑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那么,这个材料该怎样立意呢? 材料中“色深香味淡”与“色浅香味浓”形成一种对比,表面上是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其实蕴含着哲理。而题目“花至朴处自芬芳”则清楚的体现了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色浅香味浓”应该理解为:人应该注重加强内在气质修养,不去刻意张扬,不刻意追求名利,最终总会赢得公众的赞美。这种立意也具有较强的时代针对性,体现了命题者的良好意图。

二、立意提示:

抓住朴处、芬芳做文章,写个人修养中的平凡、谦虚、低调、朴素、淡泊等等,并且能够与“芬芳”的结局相联系。

三、素材超市:

悠然采菊的陶潜、抛弃世间浮华的沈从文、淡泊名利的居里夫人、追求心灵澄澈的梭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最美司机”吴斌„„

四、结构示例

(一)1、她是一朵来自南城的茉莉(刘丽)

2、他是一朵来自北国的木棉(吴斌)

3、他是一株来自西北的格桑花(才哇)

(二)1、花至朴处自芬芳,朴素给人以责任与美德(吴斌)

2、花至朴处自芬芳,朴素给人以智慧和沉着(袁隆平)

3、花至朴处自芬芳、朴素给人以谦卑和改变世界的力量(国

父孙中山)

花至朴处自芬芳

那山谷中的野百合,虽然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却仍风唳起舞,幽香遍谷;那墙角中的数枝梅,虽然没有百合的争奇斗艳,却仍绽放枝头,独步天下。淡极始知花更艳,花至朴处自芬芳。即使你默默无闻,只要你怀有淡然,便可吐露自己的芬芳。

他是一朵淡然处世的花,芳香四溢„„

徐霞客,历经三十四年写出了千古巨作《徐霞客游记》,他走访祖国的名川大山,他的足迹遍布各地,但是他却只是这样来评价自己:“我只是一介平民,拄着拐杖,穿着草鞋,我不求流芳百世,我只求在有生之前能够访遍祖国的名川大山,若能做到,我此生亦足矣。”徐霞客并不贪图功名利禄,他只想能完成自己的目标,他只想能与自然亲密接触,记录下自然的点点滴滴。

她是一朵淡泊名利的菊花,芳香四溢„„

居里夫人,用她的心血研究出为人类做贡献的东西,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被盛名惯坏,她仍然全心贯注于她的研究,用她的话来说 “研究是我的全部,其他的都是无关紧要的”。居里夫人还把自己获得的奖牌给她的孩子玩,她说要让孩子们从小就要明白名利都是无用的。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内心是那么的朴实,那么的淡然,直到她在内心开出了一朵朴实但却芳香四溢的菊花,享受内心的朴实,内心的宁静,内心的芬芳。

他们是一朵内心朴实的花,芳香四溢„„ 梭罗说:“我在天空垂钓,钓一池晶莹剔透的繁星。”梭罗用他朴实的内心开出了一朵芬芳的花。或许,你不是特别夺目,但是你也可以绽放一朵朴实的花。林徽因说:“真正的宁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俢篱种菊。”林徽因用她朴实的内心开出了一朵芬芳的花。或许,你不是特别耀眼,但是你也可以绽放一朵朴实的花。

在现实生活中,越是内心朴实的人越是拥有生命的闪光点,他们用一颗朴实的内心开出了一朵至朴的花,将芳香赠与他人。或许你不是那朵色彩最深最艳丽的花,但是你却可以成为一朵色浅朴素的花,那样香味会更浓,因为——花至朴处自芬芳!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花至朴处自芬芳,做一朵至朴的花吧,让你的庭院,窗里窗外,溢满香„„

花至朴处自芬芳

有些花儿色泽艳丽香味却很淡,而有些花儿色浅朴素香味却很芬芳。于是我懂得,人生如花,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外表的璀璨,而在于内在的散发出来的魅力、特质。因为,花至朴处自芬芳。

人生天地间,若想活出价值,不妨放下繁饰,摒弃浮华,追求本真,拥抱朴素。与其沉溺于钟鸣鼎食,灯红酒绿,不如品一杯香茗,在茶水氤氲中品悟人生哲理;与其大肆宣扬助长网络文化快餐文化,不如在天气晴好时捧一卷古书细读,在光影流逝中看世态万千。方如此才可书写诗意人生,追求到人生真谛。

三毛曾说道:“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正是她这种回归朴素、追求简单的态度,使得她甘愿漂泊,追求本真,成为盛放于西撒哈拉的一株浓烈恣意的花。她的率真她的潇洒还有她充满哲理的话语诠释了她的素净,却将那悠长的岁月变一朵芬芳四溢的花。

光阴流转,千年弹指间如烟散去,带走了他淡淡的身影,却抹不去他留在史书愈显深刻而又芳香阵阵的墨痕。自东晋以来,菊花知音便该姓陶。的确,陶潜爱菊花爱到了骨子里,不知是人影响了花,还是花滋养了人,总归他们都那么素然。陶渊明厌恶官场浮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他热爱田园风光,追求淡泊诗意的生活。他向往“自歌自舞自开怀,领取而今现在”,于是他毅然辞官归隐,终于追寻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千百年后,淡淡菊花依旧芬芳。

反观有些人,一味追求外在浮饰而忘记生命原本的意义,不知开花本就为了传播香气而单纯追求颜色艳丽。犹记西汉王朝外戚一度专权,窦氏、卫氏、李氏、霍氏不断涌现,却总未见善终。何也?过于追逐权势而不肯放手,贪迷权位却落得昙花一现。倘若我们只追求外在而不探寻内心,恐怕也将误入迷途,不若“回朕车以复路兮”!

拥抱生命的真谛,追求人生的本真。让流年冲刷掉浮华、虚妄、繁饰„„沉淀下朴素真实。待到那时,你便可顿悟:花至朴处自芬芳。

也唯有那时,你方可庭中信步,观天外云卷云舒,望庭前花开花落,闻到朴素怡人的花香。

花至朴处自芬芳

在自然界中,色身艳丽的花儿往往香味很淡,而越是色浅朴素的花儿香味越浓。人亦是如此,只有心灵朴实,生命才会散出最芬芳的香气。

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是纯真朴实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受外界影响越来越大,直至被物欲所充斥。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几人能守住心中的质朴,不为贪念欲望控制呢?只有守住心灵的质朴,我们才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只有守住心灵的质朴,才能保证生命的纯真,散出芬芳的香气。

展望是春,回首是夏,命运的车轮还是无休止的转动;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生命还在不停的前行。站在历史的河口,我仿佛看到了炊烟袅袅,一片菊田。当陶渊明知道自己“性本爱丘山”时,毅然离开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开始了“带月荷锄归”的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陶渊明守住了内心的质朴,从而获得了恬然自得的生活,给后人留下了一缕历久弥香的芬芳。

沿历史的河流继续上溯,我仿佛听到了阵阵驼铃,那是苏武心中最清脆的声音。当苏武被迫滞留北海十九年,他没有被荣华富贵所诱惑,没有因好友劝降而移节。他守住了内心那片最干净的地方,守住了节操,守住了他对大汉君民质朴的爱。苏武因守住了内心的质朴,使得他的生命,他的那十九年,在浩瀚的史册中不再苦涩,散发浓郁的芬芳。

历史的长河中有珍珠自然也会有砂砾。年少时的汪精卫思想进步,曾是进步刊物《民报》的主要撰稿人,他追随孙中山先生,以“精卫”为名与当时的保皇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他独自进京刺杀摄政王载沣,不幸被捕,他写下了慷慨激昂的《狱中口占》:“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若就此牺牲,那么历史上一定多了一个像谭嗣同秋瑾那样散发着经久余香的名字。可是他偏偏没能守住心灵的那片净土,受日本人诱惑成为一个人人唾弃的大汉奸,看似一时光鲜,却遗臭万年。

“人之初,性本善。”先贤告诫我们,要守住心灵的质朴,在人生之路上不因杨柳的妩媚而徘徊,不因富贵的诱惑而迷恋。守住心中的质朴,守住心中那片最神圣的净土,让我们的生命像花儿一样芬芳。

花至朴处自芬芳

用卑微书写传奇,以普通见证不凡。

——题记

山持重而立,成其巍峨之势,原地等候,自有游人仰望它的高度;水流深而媚,成其柔美之态,自有路人赞其神韵。人生百态,不需在高处也能望远,不需艳丽也能芬芳。

从养尊处优到失魂落魄,从杂货店学徒到戏剧大师,这是欧洲戏剧家易卜生曲折传奇的一生。没有想过一蹴而就,只是脚踏实地稳中求进,没有想过飞黄腾达,只是坚持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梦想。他的朴实,给了欧洲戏剧界一笔宝贵的财富,留下一缕沁人的芬芳。

从俢篱种菊到种豆南山,从文学大师到乡野之夫,这是陶渊明悠然恬淡的一生。没有想过荣华富贵,只爱家前丛菊;没有想过飞黄腾达,只爱南山之田。他的闲适,他的与世无争,虽身处乡野,名作亦涌流,他的朴实,给了中华文化一笔宝贵的财富,历久弥香。

从生于村野到《红高粱》问世,从默默无闻到诺奖降临,这是文学家莫言的经历。没有灯红酒绿,没有宝马香车,有的只是雨后清新的泥土香,只是阳光下朴实的微笑。他的灵魂挣脱名利,他的作品便脱颖而出。他得奖时的从容,得奖后的隐归创作,完美阐释了他高尚的节操。他的朴实,给中国文学描上重重一笔,留下醇厚的芳香。

也许是花满枝头会令它弯腰,也许是绿叶葱茏才能带来喜悦。只是默默地结果,兀自生长。这是无花果朴实而又伟大的历程。

也许是枝头风景过于刺眼,也许是归根泥土才有归属。只是默默地飘落。兀自地滋养。这是落后花泥朴实而又伟大的一生。

花花世界何等绕眼,灯红酒绿何等糜烂。保留最初的单纯,展示最真的自己。争奇斗艳的心,向往奢华的人何等劳累。给自己一方净土,开出最简单的花。

做一座持庄而重的山,不动声色看待沧桑变化,只以自己的能力说服众人。做一泓流深而媚的水,不动声色地蜿蜒,只以自己的朴实成就未来。走一路坎坷,留一路芬芳,我要以卑微书写传奇,我要以普通见证不凡,我更要以朴实却不简单的姿态站在我想要的未来。

下载自命题作文(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命题作文(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 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如:《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

    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审题指导 一、命题作文的类型 命题作文的类型大致有两种: (一)“独题式”。即只给出题目及要求简洁明了。如作文题以“带着微笑出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一路有你”,其题旨蕴涵着丰富的人文色彩。当我们从懵懂走向明理、从稚嫩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时候,其成长的历程,会让我们记住许多曾经让我们感怀的事情、回味......

    命题作文

    细节决定成败 中考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考场作文的首要条件是内容切合题意。要做到“切合题意”,就应在审题上苦心经营。作文的范围、角度、中心、材料、文体、表达,哪一个环节出......

    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 1.风雨中,我的独白 2.破例 3.人生也有节气 4.如果灾难来临 5.媒体也要绿化 6.声音的文明 7.不可缺少的“求” 8.请以“想要幸福不容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

    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 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 半命题作文: 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

    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出作文题目让作者作文。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限定了作文题目的一部分内容,然后留出一部分内容由作者按要求自己补充完整后,就相当一篇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

    命题作文

    中考命题作文写作辅导 命题作文的回归命题作文曾经一度独领风骚几十年,但随着各类作文命题的百花齐放,命题作文所占比例迅速下降,到2004年所占比例只有4%。但从最近五年的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