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凤鸣镇财政所三项举措扎实开展乡财乡用县监管
凤鸣镇财政所三项举措扎实开展乡财乡用县监管
今年以来,凤鸣镇财政所坚持以网络信息化促进管理规范化,积极探索乡财乡用县监管新模式、新机制。目前,已经实现了网上申请、审核、拨款、监督、记账等。实现了县乡联网、资源共享、全程监督、规范管理、方便快捷、节约费用的目的。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为了切实加强乡财乡用县监管的管理,凤鸣镇财政所参照县局相关文件,制订了《计算机安全保密制度》、《乡财乡用县监管操作规程》等,对计算机网络实行严格管理。同时,明确了1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工作人员为乡财乡用县监管网络管理人员,明确岗位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定期检验维护网络设备,确保日常工作高效运转。
二、强化培训,增强技能
凤鸣镇财政所在组织职工参加县局统一培训的基础上,邀请县国库工作人员对全所职工进行乡财乡用县监管业务、软件操作技能、设备安装调试进行了精心细致的培训,使全体财政干部熟练掌握局域网操作技能、应用软件使用技能,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注重应用,提高效率
实际工作中,凤鸣镇财政所以网络交流为平台,为“乡财乡用县监管”工作票据审核和资料传送提供快捷通道,实现了县乡网络互动交流。通过浏览财政内网,及时了解财政动态。通过财政内网邮件,发送传递文件信息。加强了县乡沟通联系,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办公经费,现了网络化办公。
从凤鸣镇财政所乡财乡用县监管运行情况看,通过实施县乡联网,强化了县对乡的财政监督,使全县财政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是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加强了内部控制,三是规范了收支行为,四是降低了行政成本,五是打造了“阳光财政”。
第二篇:乡财乡用县监管调研报告2
关于“乡财乡用县监管”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财乡用县监管”的调研报告
我县“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在确保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与使用权、财务审批权及债权债务关系“五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了以“预算共编、帐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在实施新的模式中,县政府坚持把乡镇作为独立的预算主体,规范了乡镇财政预算编制和调整程序,实现了县乡预算共同编制;县政府对乡镇的银行帐户进行了全面清理,统一在乡镇信用社开设了“收入专户”、工资专户”,“运转性支出专户”,“社保资金专户”,“项目资金专户”,“村级资金专户”等六个帐户,并规范了帐户的业务操作流程;对乡镇实行了集中支付,将乡镇预算内、外收支全部纳入县区财政统一监管,统一调度乡镇预算内、外的各项资金,有效地保证了乡镇各项支出的需求;乡镇政府采购已全部纳入县区统管,县政府对乡镇政府采购目录范围和限额标准以上的采购业务统一办理;对乡镇使用的各种税、费票据进行了全面清理,实行“票据统管”,达到了源头控制、以票管收的目的;全面开展了“五清”工作,为改革顺利实施排除了障碍,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创新了乡镇财政管理理念。县政府把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作为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财政监管、规范理财行为、转变政府职能、化解乡村债务和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的重要手段,推进了财政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县乡民主理财制度、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长效机制等一系管理制度的创新,“为公理财,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财政发展理念逐渐被乡镇接受。尤其是将控制乡村发生新债和加大化解乡村旧债作为考核乡镇工作和主要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引导乡镇领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杜绝了乡镇举债建设,超前消费的错误行为,使“还债也是政绩”的理念成为广泛共识。从而,为不断提高乡镇理财、聚财和管财工作水平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二)规范了乡镇政府理财行为。一是收入进一个“笼子”,乡镇财政预算内外收入全部上缴县级财政集中管理和核算,确保了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促进了乡镇收入有效增长。二是支出一个“口子”,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顺序,合理安排支出和拨付资金,收紧了资金管理的“口袋”。三是资金调控一个“盘子”,在不改变乡镇资金所有权的前提下,对乡镇财政预算内外资金综合预算,统筹安排,统一使用,增强了县级财政的调控能力。四是专项资金运行一条“路子”,社会保障资金、退耕还林补助和粮食补助等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社会化发放,严格按“报帐制”、“直通车”操作办法管理,并实行了涉农资金发放“一卡通”,确保了专款专用,发挥了资金使用效益。五是管好一支“笔头子”,各乡镇都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大额支出经民主理财小组集体研究通过,乡镇长一枝笔审批,乡镇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定期公示,强化了监督机制,提高了乡镇遵守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的自觉性。
(三)制止了乡村两级发生新债。通过实行改革,又进一步全面核实和锁定乡村债务的底数,在全市建立起以“核实底数,控制增量,消化存量,目标考核”为主要内容大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的长效机制。县政府在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方面都推出了新举措,扎住了举债的口子,从根本上为缓解乡镇财政困难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促进了乡镇财政职能发挥。“乡财乡用县监管”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乡镇财政职能的转换,乡镇财政所把工作重点由由过去的收支管理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其业务工作不再单纯是“征收税款”和“上划下拨”,而是直接面向基层,服务为主,集中精力做好“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的收支结算工作,做好五保户供养、农村低保、新型合作医疗补助等各项国家救助类专项资金的核付工作,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退耕还林等各项国家对农民的直接补贴的管理工作,做好筹集和管理各项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工作,使财政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运转水平低下。实施“乡财乡用县监管”后,尽管县政府程度不同地提高人均年公用经费的标准,但目前保证乡村运转的水平还普遍低下,尤其是村级按目前的标准难以保证正常运转。税改后,省上对村级转移支付补助只包括村干部报酬、办公费和报刊征订费,未安排村民小组长、“三员两长”(中心户长、计划生育副村长、计划生育宣传员、计划生育信息员、计划生育助理员)和卫生防疫员、妇幼保健员、畜牧防疫员及群团妇等人员报酬,而这些人员的报酬都是在税改转补村级补助中解决,致使全市村级干部报酬普遍较低,村级组织运转仍然困难。
(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后,改变了县乡原来大的管理方式,加强了县乡之间的业务往来。因此,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加强县乡之间的网络建设、采用统一的管理核算软件就显得尤为必要。从外地试点情况看,他们普遍采用了统一的管理软件,通过县乡连网,实现网上办公,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业务支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配套改革进展缓慢。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不仅仅是县乡财政管理方式大的重大改革,它涉及到县乡财政体制的方方面面,将会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产生重大影响,必须同乡镇机构改革、化解乡村债务等改革配套进行。从我县目前的实际看,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乡镇政府的自主收入大幅减少,而又缺乏新的财源增长点,导致乡镇财政困难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很好的解决,大部分乡镇依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的思想很强。同时,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一些乡镇创收的积极性还不高,化解债务缺乏主动性,存在着消极等待现象,还有少数地方的“五清”工作不够扎实,需要进一步加大清理力度。
(四)县级财政压力增大。实施“乡财乡用县监管”后,县级财政为了确保乡镇人员的工资和正常运转及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增加了对乡镇的财力补助,乡镇财政的困难和矛盾上移到县级财政,加之,要求县级财政配套的资金较多及我市乡镇机构改革即将全面铺开,都需要改革成本支持,县级财政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越来越大。
三、深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在改革和发展中解决乡镇财政的困难。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只是规范了乡镇收支管理,对乡镇财政困难起到缓解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困难问题,还必须靠发展地方经济,壮大财源基础,促进经济总量的增加,做大财政蛋糕,增加地方财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收入的组织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抓收入的积极性,确保财政收入在经济发展中及时足额实现,使地方财力有效快速增长。同时,要根据上级的税、费政策,在经济发展中拓宽税源,增加财力,形成新的增长点。
(二)切实解决好乡镇财政运行中的实际困难。特别在目前乡镇财政收支矛盾尖锐,债务负担沉重,运转水平还很低,财力保障能力还很弱的情况下,县级财政要继续坚持财力下移、缺口上移的指导思想,从体制上保证乡镇有充实大的财力,给予更大力度的、规范的转移支付补助等,确保乡镇人员工资发放,努力提高乡村政权组织正常运转的财力保障水平,支持乡镇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要注重解决目前村级运转困难的问题。
(三)继续加大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力度。当前,乡镇债务因累积时间长,成因复杂,化解困难,成为制约县乡经济发展的一个障碍,引发县乡财政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解决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做大经济“蛋糕”,进而做大财政“蛋糕”。但在贫困山区短时期内经济不能明显改观、收支矛盾不能根本缓解的前提下,首先,要继续做好控制新债工作,要加大制止隐形债务和赊欠行为,坚决扎住债务的口子。第二,要加大债务化解力度,用足用活现有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帮助,通过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挖掘节支潜力,清理清收债权、盘活乡村资产、实行停息和减息等多途径促进化解。第三,要建立偿债基金,县乡财政在预算中按照当年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安排偿债准备金,专项由于还债。建议:省上将乡村债务列入转移支付范围,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可根据各县财力状况,核定奖补资金的比例,以帮助县乡消化债务,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四)积极推进县、乡财政信息网络化建设。“乡财乡用县监管”的作用不仅是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的路子,而且是规范乡镇财政收支管理,促进乡镇财政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涉及财政体制、预算管理、收支核算、人员管理、岗位设置等多项内容。要把县、乡财政信息网络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同时在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会计电算化等多个层面上整体推进。我市要结合金财工程的实施,按照“乡财乡用县监管”试点工作的要求,加快乡镇财政网络化信息建设,积极推广应用网络技术,实现县乡联网。各级要积极创造条件朝这个方向努力,通过争取上级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促进实现县乡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提高乡镇财政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强县对乡财政的监管,确保各项业务正常有序开展。
第三篇:凤鸣乡中心校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
凤鸣乡中心校举行青年教师即兴演讲比赛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的自身素质,让青年教师更好地得到锻炼,X月X日下午,青年教师齐聚会议室准备参加即兴演讲比赛。
参赛的青年老师们抽号决定演讲顺序,在演讲前五分钟,采用“抽签”的方式选出自己的演讲题目。“幸福”、“感恩”、“责任”,参赛的老师们个个精神饱满,神采奕奕,他们字正腔圆、激情洋溢的表现赢得了评委们的连连点头。老师们或引经据典,慷慨激昂,力证自己的观点;或意味深长,畅谈从教以来的点滴收获;或娓娓道来,忆想与学生们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青年教师们纷纷以过硬的基本功底尽显各自的风采,更展现了凤鸣乡中心校教师群体优秀的个人素。
凤鸣乡中心校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
为加快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进程,提高青年教师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X月X日凤鸣乡中心校开展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
本次比赛以微型课的形式进行,所有参赛教师教学设计巧妙,准备充分,在没有学生的课堂里,课上得有声有色。他们积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讲解、演示、练习融为一体,将知识分解得浅显易懂,拓展、延伸提升了知识的运用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让各个程度的学生务尽所需,使得教学有梯度、有坡度。虽然是微型课,但也体现出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教学手段灵活多变,或游戏、或探究、或合作,将一堂枯燥的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本次大赛不仅为参赛的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同时也为所有老师营造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通过实践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反思,让我们所有的凤鸣乡全体教师在教育之路上共同成长。
第四篇: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的调研报告
**市“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在确保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与使用权、财务审批权及债权债务关系“五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了以“预算共编、帐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在实施新的模式中,各县区坚持把乡镇作为独立的预算主体,规范了乡镇财政预算编制和调整程序,实现了县乡预算共同编制;各县
区对乡镇的银行帐户进行了全面清理,统一在乡镇信用社开设了“收入专户”、工资专户”,“运转性支出专户”,“社保资金专户”,“项目资金专户”,“村级资金专户”等六个帐户,并规范了帐户的业务操作流程;对乡镇实行了集中支付,将乡镇预算内、外收支全部纳入县区财政统一监管,统一调度乡镇预算内、外的各项资金,有效地保证了乡镇各项支出的需求;乡镇政府采购已全部纳入县区统管,县区对乡镇政府采购目录范围和限额标准以上的采购业务统一办理;对乡镇使用的各种税、费票据进行了全面清理,实行“票据统管”,达到了源头控制、以票管收的目的;全面开展了“五清”工作,为改革顺利实施排除了障碍,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创新了乡镇财政管理理念。各县区把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作为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财政监管、规范理财行为、转变政府职能、化解乡村债务和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的重要手段,推进了财政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县乡民主理财制度、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长效机制等一系管理制度的创新,“为公理财,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财政发展理念逐渐被乡镇接受。尤其是将控制乡村发生新债和加大化解乡村旧债作为考核乡镇工作和主要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引导乡镇领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杜绝了乡镇举债建设,超前消费的错误行为,使“还债也是政绩”的理念成为广泛共识。从而,为不断提高乡镇理财、聚财和管财工作水平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二)规范了乡镇政府理财行为。一是收入进一个“笼子”,乡镇财政预算内外收入全部上缴县级财政集中管理和核算,确保了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促进了乡镇收入有效增长。二是支出一个“口子”,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顺序,合理安排支出和拨付资金,收紧了资金管理的“口袋”。三是资金调控一个“盘子”,在不改变乡镇资金所有权的前提下,对乡镇财政预算内外资金综合预算,统筹安排,统一使用,增强了县级财政的调控能力。四是专项资金运行一条“路子”,社会保障资金、退耕还林补助和粮食补助等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社会化发放,严格按“报帐制”、“直通车”操作办法管理,并实行了涉农资金发放“一卡通”,确保了专款专用,发挥了资金使用效益。五是管好一支“笔头子”,各乡镇都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大额支出经民主理财小组集体研究通过,乡镇长一枝笔审批,乡镇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定期公示,强化了监督机制,提高了乡镇遵守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的自觉性。
(三)保证了基层政权正常运转。改革后,各县区都程度不同地加大了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今年各县区对乡镇的财力补助比上年净增加了8989.1万元,平均增长27.48%,较好地体现了“财力下移,缺口上移”的指导思想,确保了乡镇政府的基本支出和农村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及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全市乡镇级年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平均达到了2000多元,最高的岚皋、镇坪、汉阴县分别达到3000、3600、4000元。村级补助各县区保证了省定每个村不低于1.2万元的标准,旬阳、岚皋等县将村级补助标准已经提高到1.5至1.6万元,乡村两级政权组织运转艰难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四)制止了乡村两级发生新债。通过实行改革,又进一步全面核实和锁定乡村债务的底数,在全市建立起以“核实底数,控制增量,消化存量,目标考核”为主要内容大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的长效机制。各县区在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方面都推出了新举措,扎住了举债的口子,从根本上为缓解乡镇财政困难创造了有利条件。汉滨区制定控制新债“十不准”规定,并对新增债务的乡镇实行“一票否决”制;镇坪县政府与乡镇政府签定“化解债务责任状”;平利县实行“化解债务双向考核”,即县政府考核乡镇政府,县财政局考核乡镇财政所;紫阳县对乡镇工资性贷款统一由县财政打包,与乡镇信用社签定协议,承借承还;旬阳县对乡镇收入返还部分,明确了用于化解债务的比例,从用途上予以限制;其他县区也都制定了乡村债务化解办法。上半年,全市乡村两级在没有发生新债的前提下,共化解旧债771.6万元。
(五)促进了乡镇财政职能发挥。“乡财乡用县监管”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乡镇财政职能的转换,乡镇财政所把工作重点由由过去的收支管理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其业务工作不再单纯是“征收税款”和“上划下拨”,而是直接面向基层,服务为主,集中
精力做好“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的收支结算工作,做好五保户供养、农村低保、新型合作医疗补助等各项国家救助类专项资金的核付工作,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退耕还林等各项国家对农民的直接补贴的管理工作,做好筹集和管理各项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工作,使财政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六)强化了村级财务规
范管理。全市2449个村的村级集体财务都纳入了“村财村用乡代管”。各乡镇设立了农村财务服务中心,每个村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并明确了村级财务报帐员,形成了完整的管理体系。目前,全市村财村用乡代管运行正常,大部分县区已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白河县实行的“三统一”(统一票据管理、统一报帐程序、统一操作流程)和“一坚持”(坚持每季度到各村公开财务)的管理办法,全面提升了管理水平;平利县推出的“三大举措”(每季度到各村公开财务、统一使用财政收入结算票据、每年在各村开展一次财务清查),管住、管好了村级财务。“村财村用乡代管”的实施,有效地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促进了民主监督,增强了村级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实现了管理民主的要求,遏制了村级发生新债,维护了农村社会安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运转水平低下。实施“乡财乡用县监管”后,尽管各县区程度不同地提高人均年公用经费的标准,但目前保证乡村运转的水平还普遍低下,尤其是村级按目前的标准难以保证正常运转。税改后,省上对村级转移支付补助只包括村干部报酬、办公费和报刊征订费,未安排村民小组长、“三员两长”(中心户长、计划生育副村长、计划生育宣传员、计划生育信息员、计划生育助理员)和卫生防疫员、妇幼保健员、畜牧防疫员及群团妇等人员报酬,而这些人员的报酬都是在税改转补村级补助中解决,致使全市村级干部报酬普遍较低,村级组织运转仍然困难。
(二)乡村债务化解困难。截止今年6月底,我乡村两级债务为7、8亿元,其中:乡镇债务5、83亿元、村级债务1、97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负债291、5万元、每个村负债务8、04万元,负债面为百分之百。虽然各级采取种种措施加大了控制新债的力度,但只是起到了“刹车”的作用,要真正“消肿”却非常难。目前化解债务的困难和矛盾比较多,一方面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可用财力增长缓慢的原因,没有化解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对化解乡村债务目前缺乏政策和配套措施,同时因企业破产、人走债留、税费尾欠、机构改革、人员变动等诸多因素,导致债权难以清收。沉重的债务加重了县、乡财政运行的负担,给“乡财乡用县监管”的顺利运行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后,改变了县乡原来大的管理方式,加强了县乡之间的业务往来。因此,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加强县乡之间的网络建设、采用统一的管理核算软件就显得尤为必要。从外地试点情况看,他们普遍采用了统一的管理软件,通过县乡连网,实现网上办公,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业务支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目前我市因没有县乡信息网络平台支持,“乡财乡用县监管”实际操作还停留在手工操作层面,不仅难以达到有效监管和规范管理的目标,而且给县、乡业务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增加了办事环节,加大了行政成本,影响了工作效率。因此,实现“乡财乡用县监管”信息化管理已显得非常急迫而重要。
(四)配套改革进展缓慢。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不仅仅是县乡财政管理方式大的重大改革,它涉及到县乡财政体制的方方面面,将会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产生重大影响,必须同乡镇机构改革、化解乡村债务等改革配套进行。从我市目前的实际看,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乡镇政府的自主收入大幅减少,而又缺乏新的财源增长点,导致乡镇财政困难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很好的解决,大部分乡镇依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的思想很强。同时,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一些乡镇创收的积极性还不高,化解债务缺乏主动性,存在着消极等待现象,还有少数地方的“五清”工作不够扎实,需要进一步加大清理力度。
(五)县级财政压力增大。实施“乡财乡用县监管”后,县级财政为了确保乡镇人员的工资和正常运转及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增加了对乡镇的财力补助,乡镇财政的困难和矛盾上移到县级财政,加之,要求县级财政配套的资金较多及我市乡镇机构改革即将全面铺开,都需要改革成本支持,县级财政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越来越大。
三、深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在改革和发展中解决乡镇财政的困难。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只是规范了乡镇收支管理,对乡镇财政困难起到缓解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困难问题,还必须靠发展地方经济,壮大财源基础,促进经济总量的增加,做大财政蛋糕,增加地方财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收入的组织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抓收入的积极性,确保财政收入在经济发展中及时足额实现,使地方财力有效快速增长。同时,要根据上级的税、费政策,在经济发展中拓宽税源,增加财力,形成新的增长点。
(二)切实解决好乡镇财政运行中的实际困难。特别在目前乡镇财政收支矛盾尖锐,债务负担沉重,运转水平还很低,财力保障能力还很弱的情况下,县级财政要继续坚持财力下移、缺口上移的指导思想,从体制上保证乡镇有充实大的财力,给予更大力度的、规范的转移支付补助等,确保乡镇人员工资发放,努力提高乡村政权组织正常运转的财力保障水平,支持乡镇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要注重解决目前村级运转困难的问题。建议省上按三到五年时间,逐步将村级补助标准提高到2.5万元。
(三)继续加大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力度。当前,乡镇债务因累积时间长,成因复杂,化解困难,成为制约县乡经济发展的一个障碍,引发县乡财政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解决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做大经济“蛋糕”,进而做大财政“蛋糕”。但在贫困山区短时期内经济不能明显改观、收支矛盾不能根本缓解的前提下,首先,要继续做好控制新债工作,要加大制止隐形债务和赊欠行为,坚决扎住债务的口子。第二,要加大债务化解力度,用足用活现有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帮助,通过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挖掘节支潜力,清理清收债权、盘活乡村资产、实行停息和减息等多途径促进化解。第三,要建立偿债基金,县乡财政在预算中按照当年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安排偿债准备金,专项由于还债。建议:省上将乡村债务列入转移支付范围,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可根据各县财力状况,核定奖补资金的比例,以帮助县乡消化债务,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四)积极推进县、乡财政信息网络化建设。“乡财乡用县监管”的作用不仅是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的路子,而且是规范乡镇财政收支管理,促进乡镇财政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涉及财政体制、预算管理、收支核算、人员管理、岗位设置等多项内容。要把县、乡财政信息网络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同时在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会计电算化等多个层面上整体推进。我市要结合金财工程的实施,按照“乡财乡用县监管”试点工作的要求,加快乡镇财政网络化信息建设,积极推广应用网络技术,实现县乡联网。各级要积极创造条件朝这个方向努力,通过争取上级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促进实现县乡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提高乡镇财政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强县对乡财政的监管,确保各项业务正常有序开展。
(五)坚持不懈地协调推进各项配套改革。“乡财县管乡用”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多层次、宽领域的综合改革,涉及预算管理、收支核算、人员管理、岗位设置等多项内容。因此,要保证改革取得实效,不能局限于收支管理这个层面的操作,而要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多个层面上同时启动,综合推进。要注意“乡财县管乡用”改革与县乡财政体制、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等改革政策之间的协调,防止政策互相冲突,确保政策的统一性,使各项配套改革互相促进,实现多赢。
(六)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的主体是县乡两级。在我市目前县乡财政普遍困难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和必要的经费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县乡两级改革的积极性,促进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议:省上从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资金中拿出适当资金,设立专项奖励基金,主要用于对开展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防范和化解不良债务方面工作扎实、措施得力、管理规范、成效显著的县以及在农村综合改革过程中成绩突出、做出巨大贡献的个人的奖励,对政策执行不到位,改革进展缓慢的县予以通报批评,形成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工作的良性机制。同时建立税改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各级财政都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确保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所需的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各项改革能够顺利开展。
(七)充分调动乡镇积极性和保护乡镇既得利益。我市的“乡财县管乡用”改革模式,它不仅仅是财政体制的改革,也不仅仅是会计核算的改革,实质上是基于县乡财政高度关联性这一特点,树立“县乡财政一盘棋”的思想,将县乡捆到一起来通盘考虑财政收支的问题,突出县级财政的监督管理权所进行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因此,要坚持“五权”不变的原则,把实行新的管理方式同参与各方的利益协调机制实现整合,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同时,对乡镇发展经济、增加税收,实行超收部分全额返还或按比例给予奖励,体现“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算”、独立会计主体的法律要求和省市的政策规定,最大限度地调动乡镇发展经济和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八)加强“乡财乡用县监管”相关制度建设。在合理划分乡镇政府的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提高对乡财政的转移支付比例,规范和完善转移支付,支持乡镇大力培植新的财源增长点,增加乡镇政府的可用财力;逐步规范和完善乡镇公用经费分类核定办法,建立公用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同时要建立健全县乡财政的内控制度,完善会计核算和财力审批程序,完善乡镇收入解缴和支出票据报审制度,进一步加强乡村财务管理监督,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资金兑现到位。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强化制度约束,完善干部绩效考评制度。
第五篇:凤岐坪乡司法所三项活动开展及矛盾调解综合情况汇报
凤岐坪乡司法所
三项活动开展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情况综合汇报
县局:
凤岐坪乡司法所自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三项活动以来,精心组织,认真准备,紧密联系乡党委政府,争取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配合,迅速行动,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了三项活动。同时以三项活动开展为契机,大力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取得初步成效。矛盾纠纷及时排查调解,警民关系更加密切,群众安全感增强,群众满意度提高。
一、“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三项活动及矛盾调处开展情况
(一)领会精神,认真准备,制定方案。根据县委、县政府、县政法委、县司法局的统一要求和部署,认真领会上级精神,制定了《凤歧坪乡三项活动开展方案》,确定了走访对象和走访方式。确定了以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生活困难人员等为主要的走访对象;走访方式以重点走访和一般走访相结合。重点走访对象为社区矫正人员、刑释解教人员,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并给与思想工作生活方面的帮助。一般走访的对象是普通群众,积极主动的排查和调处邻里纠纷,力求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
(二)、认真深入走访,听取并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排查纠纷矛盾。“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开展以来,本人随同局里相关领导及乡党委政府领导深入凤歧坪乡凤岐坪村、韭菜坪村、灵官村、菜山村、茅亭子村、龙塘村等调查走访。收集群众反映意见建议20余条,摸查纠纷5件,调处纠纷4件。将收集到群众意见和建议能解决好的当场给予解决,暂时不能解决或者自己没有能力解决的,及时向上级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汇报,争取尽快帮助解决难题。
(三)、加大“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的宣传力度。为把三项活动的开展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凤岐坪司法所印制发放了民情联系卡和宣传资料,向走访对象公布了自己的电话和局里的监督电话,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和支持这次活动,争取将三项活动开展落到实处。
二、“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三项活动开展取得的成果。
(一)、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密切联系了干群关系、警民关系。通过挨家挨户的走访调查,与群众拉家常、一起劳动,深刻体会到了农村生活的难处,了解到农村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修路和群众呼声最高的是社会养老。通过走访拉近了干警与群众的关系,为日后各项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二)、排查并处理了各类矛盾,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三项活动开展以来,活动成效显著。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指挥下,深入排查矛盾纠纷,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5件,已妥善处理4件,还有一件在处理中,案件涉及非正常死亡、宅基地矛盾、故意毁坏物品等类型。
(三)、以三项活动开展为契机,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和理论修养,提高服务水平。为把三项活动真正落到实处,本所所有成员坚持学习法律法规及农村相关的政策法规,坚持写民情走访日记,将走访过程遇到的问题、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做出的解答等细节详细的写进日记中,确保有据可查,防止弄虚作假。
三、“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三项活动及调处矛盾过程存在的不足。
(一)、没有挨家挨户的进行走访,走访调查结果不全面。
(二)、理论政策水平不够,不能回答群众提出的所有所有政策法规问题。
(三)、对于矛盾的调处,有时缺乏足够的耐心,发脾气。
四、下阶段改进方案。
继续深入进行走访,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尽量多走访,尽量做到挨家挨户走访;继续加强学习,根据记录群众提出的而自己没有回答上来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水平,提高自身服务群众的能力;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提醒自己,绝对不能闹情绪,在调处矛盾过程中,要细致耐心的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