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

时间:2019-05-15 11:01: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

第一篇: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 领”与“导”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与学生学习的需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要实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老师可以担当好“领” 与“导”的角色.要达到这个目的,笔者作过一些尝试。

一“领”着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

首先,学生在读课文时,要做到气息平稳流畅,要减去他们的思想压力,要引导学生把一句话“说”完整。小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看着文章一字一字地唱读,老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告诉学生他们在生活中同样的一句话不是“这样唱着说的”,平常在生活中“这样说话”是很别扭的。要培养一年级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我还得益于复式班学前班的小学生,他们没有书,没有要求,没有压力,不用看着课文“读”,反而能把一句很长的话“读”得流畅、完整。于是我干脆让一年级的学生也“合上书”,象学前班一样,老师“教一句”,学生跟着“说一句”,这样多“读”几遍,就能流利地“读”完一句完整的话语,然后再翻开书看着文字读。这同时还有一大好处,就是能帮助学生认识以前不认识的生字,帮助理解新词语。

二、“诱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你跟一年级学生说“有感情地朗读”,他们是不懂的,是不知

所措的,老师们只能引导他们“如何读”才能再现课文的感情、被课文的感情所感染。比如:我在教读《春雨的色彩》一课时,就先让学生“合上书”和学生先“说出”小鸟们的那种“争论”场景来,说出那种“争论的语气”来。又比如在教《要下雨了》一课时,当我们读到“小鱼,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我看着黄兆毅说:“兆毅,你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到我们家来玩呀?”他笑了,这说明他回忆起了这样的“说话环境”。当我们读到“小白兔边跑边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快回家吧!”我看着学生喊:“兴华,快回来,要下雨了!”然后说:“那天下大雨时,他的奶奶就是这样喊他的。”学生们都笑了,他们再读课文的时候,也就能自觉地读出那种“喊话的语气”来。这就很顺利地把学生带入了语言描述的环境之中,也比较轻松地完成了一年级学生要理解的程度。这样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借鉴、比照,既能帮助一年级学生体会课文感情,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读书兴趣。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用“自己的兴趣” 去“领导”感染学生

现在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两类特点明显的儿童:一是顽皮好动、不守任何规矩,他们动起来旁若无人,说他不听;另一类是孤僻不动、沉默寡言、怕生人。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就“领”着学生们“热火朝天”地读,谁最带劲,我就去和他“比着劲儿读”,这时我就瞄眼“看一看”那几位不愿读的学生,用眼神示意他们来“一起读”,多鼓励他们几次,他们也就读起来了。他们没读对时,切忌

说他“不是”,要直接说“这样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要逐步地“导”会学生“怎样正确地朗读”,“有感情地阅读”要抓住瞬间的机会运用“生动的课文句子”来点拨他们,这样他们会乐在其中、感同身受,产生阅读兴趣,就能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朗读教学并非一朝一日之功,应该有持之以恒的刻苦精神。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一年级阶段的朗读教学应该具有必要的重视.创设良好学习氛围,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当好“领“与”导”的角色,朗读教学的乐趣才能点点滴滴渗透进学生的心田,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更加有效的提高。

第二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个人见解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内心世界,使学生享受到阅读中的无限乐趣。切实抓好一年级朗读教学,从小培养学生浓厚的朗读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语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朗读时采用分角色读、表演读,小组比赛读等进行教学,这样能有效地锻炼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也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般来说,朗读的方式因文而异。因为一年级的课文人物对话较多,特别是把动物或植物拟作人来写,课文情节简单,语言流畅,所以,可分角色读,描写景物或为了易于理解课文内容的宜轻声读,情节生动的宜表演式地读,容易混淆的则可用对比读的方式等。如《雨点儿》这一课,比较生动,富有情趣,我采用了对比读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时抓住大雨点和小雨点对话的情景,抓住你要到哪里去?你呢等问句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并让学生边品析边轻声读,通过多读来理解我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去等句子的意思。在各自的朗读体会与进步的喜悦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收到的效果比老师多讲好得多。

二、打好朗读基本功。

1.一年级学生好动活泼,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力,因此在教学时可用轮流读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学习《自己去吧》这课时,因为对话较多,情节比较生动,我在教学时采用分角色朗读教学,并在朗读训练中加上一些动作和表情,引导学生边谈边演,使其全神投入角色,通过多读,学生对部分词语加深了了解,收到的效果也比较好。因此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2.一年级学生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在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抓住时机,诱导学生进入角色,表演课文中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而且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我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让学生了解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断明白了自己的妈妈长什么样,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但丰富了想象,深化了情感,而且也提高了朗读水平。学生们通过表演朗读读出了语感,又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受到了美的陶冶。

3.一年级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在阅读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读好重音,准确地理解句义,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小青蛙同乌龟的对话,它包含着乌龟同青蛙的不同之处。此处,只要引导学生把握好重音,就会顺利地理解课文内容。文中的句子是这样的: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在这句话中,你们、大、绿等词语都应读重音,以显示乌龟同青蛙的不同。只要老师做出范读,学生也能准确无误地读好重音。

三、注重评读和朗读评价。

小学生朗读水平还不高,但他们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时候,我让学生听我是如何去评价学生的朗读,到了第二学期,我让学生学学老师的样子去评评别的同学。现在,班里许多学生都能评价别人的朗读,并且评得还是蛮有道理的。这说明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朗读的技巧。如教学《小熊住山洞》一课,当一名学生读完课文后,我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有个学生站起来说:她读课文时声音很大,也很流利,但没有感情。这时教师追问一句:你能有感情的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吗?这位同学欣然同意了,当她读完后请其他同学再点评,有位学生说:老师,她读得非常有感情,声音响亮,还加上了动作,我觉得很好。然后,教师让其他同学模仿这位学生的语气读一读这段,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如果将评读训练到位,相信在读与点评中学生们已初步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朗读能力会不断提高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及评判,学生们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得更精彩。

总之,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在朗读教学中,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生与女生比赛、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一年级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读出轻声、重音。读出不同角色的语调和句子,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朗读教学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朗读时间不够充分、朗读指导不到位、朗读面较窄、朗读评价单一。教师在实施朗读教学中,对朗读的意义认识不足,缺少正确的态度,朗读氛围营造不够。因此,教师需要对朗读教学进行优化,明确朗读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加强范读,保证有充足的朗读时间,适时机智评价学生的朗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朗读时间;朗读指导;朗读评价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发展学生的智力,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所有的语言实践中,朗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读书,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教育任务的重要基本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但目前,在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讲轻读”的现象,朗读训练成了最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就是一个急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朗读教学在小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朗读时间不够充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1]所谓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于情融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这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四十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十分钟,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教师在课堂上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就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环节,朗读成了教学中的过渡环节,致使学生的朗读时间常常得不到保证。

(二)朗读指导不到位

“新课标”在“具体建议”中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2]

但在我们老师当中有些人不能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还常常带学生唱读,甚至用方言上课。当然大部分老师普通话素质还是挺高的,但工作起来并不够负责任,朗读教学指导不到位,甚至有些老师并不能准确把握朗读技巧,无法有质量地指导学生,充满课堂的不是“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就是“把××语气读出来”。究竟同学们读得有没有感情,语气读出来没有,学生不懂,老师也不去理会。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经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却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另外,朗读时出现的坏习惯,如学生唱读、顿读,对于朗读能力参差不齐的班级,教师认为唱读、顿读读得比较整齐,朗读反而乱糟糟一团,如果要纠正得花很多时间,而自己还有其他教学任务,所以没有及时指导纠正,朗读的坏习惯就这样形成了。

(三)朗读面较窄

教师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上的朗读训练,往往只着重几个优生。在他们看来,一堂课(特别是公开教学)想要顺利完成教学设计,让几个优生朗读是最好选择,也是最保险不过的事。于是,让这几个优生读来读去,大部分学生当听众,基本得不到朗读训练的机会,这样的文本朗读基础,很难让学生对后面的文本理解把握到位。

(四)朗读评价单一

教师的评价语往往就是“读得很好”,“不错,读的很流利”,“读得很有感情”。课标中强调“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但现实课堂上很多教师不能完成此要求。

二、朗读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对朗读的意义认识不足

语文教学的头号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的、最直接的途径之一,所以学生朗读能力的高低与否,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而这点正是被许多老师所忽视的。作为小学生,孩子们总渴望课堂上能有层出不穷的新花样,朗读也不例外。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生动程度不同,对学生学习的吸引力就不同。因此,课堂上,教师冗长的讲解,形式单一的朗读训练,很难引起学生的想象,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欲望。

(二)没有正确的态度

目前的朗读教学存在的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学生“欠读”“缺辅”。很多教师能让学生在课刚开始时把课文读一遍,或者在课中读一两个片断,就算不错的了。更有甚者,只是让学生在预习时读一下课文,一上课就开始讲解、分析,整堂课没有学生自己读书的活动。过去的“满堂灌”尚未绝迹,而新兴的“讨论式”“练习式”等又几乎占据了整个语文课堂。以致有的学生一课学完了还不知道生字、新词在什么地方,甚至对课文的内容不甚了解,更不要说对文章语言的感知和对文章感情的把握了。这种“隔靴搔痒”式的朗读教学,绝不是个别现象。朗读教学必须改变这种状况,要特别重视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多留时间给学生读书。

(三)缺少朗读氛围 教学情境即教学氛围,是作用于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中,不仅有益于他们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就必须有师生情感的共同投入,让学生在美好情感的氛围中,体味作者的感情,读出文章的文意、文情、文境。[3]而情感的建立,需要酝酿、需要一种情境,于是,情境在朗读教学中至关重要。只有把学生带到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来,他们的感情才会得到共鸣,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而对于氛围的渲染,却是许多语文教师认为无关紧要的环节。如今的语文课堂,缺少的就是这种氛围。

三、关于优化朗读教学的几点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情感的最佳途径。那么如何优化朗读教学呢?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师生双方需明确朗读的目的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在课文后的练习提示里,对朗读练习的提示做了新的尝试,即不再用过去指令性的“朗读课文”的说法,而是根据课文特点和训练意图,指定不同的目的。在课堂教学活动展开时,我们每个“读”的环节都应该有明确的“行为指向”。如:初读课文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主要内容,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分段学习课文时,朗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这时的朗读不仅要求正确、流利,还应能读出每部分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习全篇课文之后,朗读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把握,这就要求学生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朗读有效果,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二)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有些学生朗读水平较差,学对朗读没有兴趣,早读课不能很好地利用,总是在消磨时间,因此,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挂图、视频录像和老师的体态语言等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轻松进入朗读角色,让学生想读、乐读,让他们在朗读中获得快乐,在朗读中宣泄情感。

(三)创造适宜的朗读氛围,加强范读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时,教师的示范朗读尤为重要。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课文人物在不同情境中的情感,然后再以声情并茂的标准普通话读出人物的语气,教师的范读,能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感受其中的感情,并能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如果再配上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将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寓于其中,那就是范读的更高境界了。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还要给学生讲清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朗读,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好的朗读方法对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要想读得好,主要取决于对所读的内容是否深刻领会,方法仅仅是表现的技巧。但朗读的方法技巧,反过来也能促进对读物内容的领会。”[4]学生只有掌握了朗读技巧,养成好的习惯,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这样,学生就能在模仿和老师的指导中纠正自己的发音、语气等方面的错误,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

(四)保证有充足的朗读时间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获得语文能力和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5]一节课,应保证有一定得时间和范围用于指导学生朗读,而不是进行琐碎的分析,当然盲无目的的朗读也不是可取的。什么样的课文内容,什么样的阅读要求,什么样的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朗读形式,教师都要安排得恰到好处。如预习时要让全班学生都放声朗读,读完、读好,这样便于学生掌握新字的读音,对长句子的停顿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而齐声朗读则适用于诗歌的朗诵,这种和声的美妙,能将诗歌的抑扬顿挫演绎得淋漓尽致;较短的课文和长课文中的某些重点部分,优美的片段,精妙的片段和气势恢弘、语言激昂的文章也适用于齐声朗诵或小组朗读。[6]至于朗读的量就取决于学生对于课文本身的理解能力了,只要保证朗读的“质”和“量”双管齐下,加强对朗读的训练,便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五)适时机智地评价学生的朗读

学生读后要留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以评促读。1.倡导阳光评价

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也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在朗读训练中,教师生动简明、赏识激励的阳光评价是教师教学机智、口语技巧、教学智慧的全面展示,更是教师文化底蕴、人格魅力、爱生情怀的真实体现。[7]低年级孩子的语感、朗读节奏都有待培养,孩子在朗读中出现的小错误,诸如很长一段漏个字、添个字等也是难免的。可如果孩子的朗读错误百出,或是对朗读材料明显处理不当,老师应当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这种评价可以不断调节朗读训练的动态过程,使其向预备的教学目标靠近,而且能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2.倡导多元化主题评价

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每一个体被评价的机会有限。因此我们要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除了老师、同学外,还可以是学生本人、家长等。课堂上我们不妨多让学生作自我评价,自信的学生会说自己读得不错,那就让他再说说理由,这样学生势必会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认为自己读得不好,就给他机会再读,或是在合作小组中读,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有听众、有评价,在这样轻松、自由的朗读中能表现自我,能与同伴们交流,学生的朗读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学生评价他人,被他人评价的机会增多,受评价的空间增大,无疑会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总之,语文离不开语言,而语言实践离不开朗读。让我们语文教师共同在语文教学中一起重视起朗读教学,逐步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袁昌仁.朗读的语气、语调和语速[J].语文教学通讯.2014,(3C)[3]张颂.朗读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4]支玉恒.例谈对朗读语调、语速和节奏的指导[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13,(10)

[5]于坚.于坚谈散文及朗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02)[6]戎栋环.如何把朗诵艺术真正引入语文课堂[J].魅力中国.2010,(25)[7] 张筱英.让朗读评价更具评价性[J].教育革新.2008(6)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内容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朗读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它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朗读教学中的落实。关键词: 朗读形式 看法 指导 作用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字、词、句、篇,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其次,朗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字、词、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就几种朗读的形式谈谈看法。

一、赏读与创设情境

“赏语言,赏人情,学表达,明事理”,这种朗读方式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创设出浓浓的教学氛围,调动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朗读时,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中,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品背后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品析自己喜欢的词句。读出文句中的情感,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心领神会,他们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想象与激发情感

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学生朗读时,不仅要以语感出发,而且还要始终伴随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因此也就能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德国戏剧家席勒指出:“想象越生动活泼,也就更多引起心灵的活动,激起的情感也就更强烈。”

三、演读与感悟体验

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如《称赞》《纸船和风筝》《小鸟和牵牛花》《回声》等这样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诵读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评读与促进发展

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课堂中,教师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比,男女生比等。既然有赛,就有评。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养成学生看问题能从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

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这里仅就个别特色的朗读谈谈个人的解。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实践证明,在课堂上让学生细细地读,理解地读,入情地读,还有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同时注重指导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朗读指导的?

一、善于设计朗读形式,因材施读。朗读形式应根据不同性质的课文来设计。突破朗读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段落与词语的理解。为了突出重点,加强识记,对思想性较强的课文有关主要段落应加大力度齐读,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作意图。为了诱发灵感,活跃气氛,凝聚感情,对句意连贯,内在联系紧密的课文,可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课文。使朗读训练落到实处,发挥出读的效果。

二、认真把握朗读的整体性和层次性。指导朗读不能急功近利,应服从于全册教材、单元及课文的整体要求。根据课文内容的深浅程度,应按学生的思维,经过由具体到概括,再由概括到具体的过程。层次分明地指导学生朗读。

三、充分保证朗读时间。阅读教学应留有充裕时间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朗读训练,使课堂教学体现读书为主与训练为主的有机结合。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去朗读,并要求学生读课文时做到:用心,求准确,认清楚,有感情。从而使指导、反馈贯穿教学全过程。

四、进行朗读指导的若干注意点。

1、勤读代替多问。

2、借助直觉思维带读,通过看图片、实物、资料、板画或者参观、访问、表演让直觉思维诱发朗读情趣。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正式实施,新课程中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更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综上所述,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朗读教学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及在具体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一)朗读能力是学生形成其它各项语文能力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促进作用。

1.朗读是学生发展智力、学会做人的重要途径。在朗读能力形成与提高过程中,学生会读到许多文质优美的典范作品。朗读这些作品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等重要的智力因素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琅琅上口的语句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睿智、鲜活的思想,俯瞰到深刻的生活哲理,学会做人的道理,正所谓读书可以明智。

2.朗读能力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信息社会中要获得新的信息就必须善于交际,“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良好的口才始于朗读,会说从会读开始。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二)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所谓语感,一是指具有个性特征的言语。例如人们见到“落叶”二字时,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说不尽的意味;二是指对以抽象共性形式存在的语言法则、结构的敏感。例如人们听到“我和姐姐一起漂亮”就会自然的反应到“一起”换为“都”才正确。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培养语感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便是朗读。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同时对语言进行感知判断,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朗读是识字的重要途径,能提高听话、说话和写作能力,增长知识,发展智力,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俯瞰到深刻的生活哲理,学会做人的道理,正所谓读书可以明智。

参考文献:《小学语文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集》

第五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漫谈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漫谈

一、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非常重视。四个学段的阅读部分都率先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条,贯穿四个学段。此外四个学段各有具体要求:

第一学段:“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第四学段(初中):“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建议部分也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可见,朗读被认为是贯串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还强调“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的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由此看出,《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朗读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训练活动,更是一种主体的生命活动。朗读与“理解、把握、体验、领悟”等密不可分,朗读不应外在于这些活动形式,而应包孕于这些活动形式。也就是说,朗读在性质上应从属于“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语文实践活动”。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特点

1、注重学生朗读表达具有多元性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学生个体的知识与生活经历不同,其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也各不同。因此,朗读指导中教师不应拿着自己的一套标准要求学生,而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的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2、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

无论是哪个学生朗读后,教师对其的指导都应是既肯定优点,又指出存在的不足,而且还要让他反复“再实践”。这样,长年累月下来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会有实实在在的帮助。

3、注重对学生的朗读评价

具有激励性朗读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朗读水平的提高。评价时,要切实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正视他们的差异,在尊重个性,促其发展的前提下,对他们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指导,少一些评判;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教条,尽量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从正面加以引导,设置朗读水平阶梯。

三、有效朗读指导的方法

(一)强化语音训练,让学生读的入格 新课标对于朗读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确保朗读语音的正确。因此朗读指导过程中国首要要对正字和正音进行严格的要求和把关。朗读作为一种有声语言表达,能够对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加以生动的表达和展现,吐字清晰和发音准确是表达的首要要求,教师应当对学生发音不准的字和读错的音进行严格及时的纠正和指导,尤其是多音字、形近字以及一些语气助词、儿化音、轻声、变调等加以特别的注意,及时提醒学生。再者就是不能读破词句,在朗读指导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语句读完整,切不可读断句,合理把握好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间隙,读的速度适中、连贯流畅,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表达出文章作者原本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最后,要注意对朗读强调的纠正,比如用快而小的声音进行的念经式的读书,声意分离,只闻声而不传情且不解意的唱书调,照字念音或者有字无词,再或者是有词无句的念书调等等都是需要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加以纠正和改善的朗读强调,因为一旦让学生养成上述几种不良的朗读强调习惯,在要求学生把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就非常难了,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重视朗读技巧,让学生读的入情

新课标对于朗读指导提出的最多也是最为重视的一向要求就是要带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时,结合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来训练学生对于重音、停顿、语气、语调、语速等变化的掌握。每一种技巧的训练方式是随文训练和分类训练相结合。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停顿训练。主要针对常用的标点符号的停顿时长和同一个句子中根据语意进行停顿训练,以准确地表达语意。

2.语气训练。主要分为以下四种情况:①对于意境优美的句子,朗读时用柔和的语气;②对于表示着急或愤怒的句子,朗读时用急促的语气;③对于表示兴奋或愤怒的句子,朗读时用急促的语气;④对于表示悲伤、气馁等负面情绪的语句,朗读时用低沉的语气;⑤对于说明文或旁白部分,朗读时用平淡、介绍性的语气。

3.语速训练。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①对于描写心情激动、着急、愤怒、语意突然发生转折、突发危险的句子,朗读时语速快;②对于描写心情悲伤的句子,朗读时语速稍慢;③对于没有多少感情色彩的句子,朗读时语速适中就可以。

4.语调训练。①表达兴奋、赞美、高兴、喜爱、喜悦的句子,朗读时语调较高,声音洪亮;②表达悲痛的句子,朗读时语调较低,声音低沉;③表达情绪平缓的句子,朗读时语调平缓,音量适中。

5.重音训练。把最能体现句子意思的一个或词语读得重一些,读出抑扬顿挫。通过在需要重读的字词下面加点的方式先让学生做标记,然后再朗读出重音,养成好习惯。

6.变音训练。主要训练儿化音、“一”字的变音、“不”的变音。具体到每篇文章、每段话、每句话、每个词、每个字怎么读,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都结合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

根据文体确定朗读基调,说明文或叙述的旁白部分一般适用于平淡、介绍性的语气读。而叙事写人的文章,要根据言故事情节的转折 和感情的跌宕起伏变化来定朗读技巧;写景状物的文章要根据景物的特点及其所暗含的作者的感情来定;诗歌要读出节奏和韵律及感情色彩。

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方法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孩子们只有爱上了读书,才能发展语言能力,进而理解力,创作力才能得到提高。因此,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抒发的情感,培养语感。

1、未成曲调先有情

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把握好文本的情感,让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每篇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选择好训练的“点”,要细读文本,寻求朗读的最佳方法,要因文而异、因情而异且因人而异。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也要讲求一个“精”字,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要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或者一些重要的段落精心地进行指导,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目标更加明确,品悟起来也会更加充分,在朗读中切实提高自己品悟语言的能力。

2、朗读时间要充分,知意悟情

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多重讲解,轻朗读。朗读练习犹如蜻蜓点水,来去匆匆,如在预习时的朗读,教师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呢?学生往往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更别提 读通课文了,认识字词了,朗读俨然成了“花架子”。学生没有得到充裕的时间去朗读课文至读通课文,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学生无非是一个个“面塑的听者”,无非是用自己的脑袋去装老师的思想,他们体会到的并不是自己的“情”,悟到的并不是自己的“理”,长此以往如此剥夺学生的朗读时间,学生必然会失去理解的个性。

那么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安排好每节课的朗读时间,要把朗读时间交还给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让全班的学生读完、读好,切不可玩“花架子”“走过场”。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的地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要鼓励学生多读,最为重要的是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朗读,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书,让学生通过所读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让此时的学生由“听者”变成真正的“读者”,让他们去体会自己的情,领悟自己的理而我们教师给学生担兰“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正如《语文新课标》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

3、精读领悟,重在“巧”

朗读如果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不够的,需要教师精心引导,让学生细心品味课文中的语言,让学生在朗读中养成好习惯,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大意。学生的悟在于教师的巧妙、适时的引导。因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加以点拨和引导。

4、发挥想象,演绎揣摩人物。

学习语文知识时,想象是领悟人物情感的前提,而领悟情感能够深化学生对情境的感知。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对于能揭示情境的一些词句,如描写神态、动作的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再现,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中体悟情感。

5、朗读形式多样,激趣入境。

朗读的形式有很多,有范读、领读、齐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等。老师需要采用各种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其中范读指导必不可少,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所以教师适时的范读是朗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的范读以情感人,使学生身临其境,引起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

6、培养朗读习惯,受益终生。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训练学生‘‘读到位”“边读边想”外,还要善于发现并且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的读书习惯,如唱读、语速过缓、平淡乏味等。二是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适当地进行圈点勾画,这样能够有效把握阅读内容的重点,还能够找出理解方面的疑难之处。三是要让学生了解并且学会运用速读、跳读、精读、略读、赏读等多种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逐渐学会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来选择不同的读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会让他们终身受益。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的朗读能 够让学生在品读中去感受文章中的思想情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形成朗读教学策略。

1、朗读教学策略总要求

一是语言表达的形象化。促使学生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二是语言表达的准确化。通过反复阅读、揣摩、品尝,对语言文字地把握更为准确,追求一种独到的顿悟。

三是语言表达的整体化。指导学生在依托具体的语境,整体着眼,上下联系,融会贯通。

四是语言表达的想象化。指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重组记忆表象,再造相关形象,并逐渐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去感受鲜活的人物、动人的场面、秀丽的景色,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2、常态课朗读教学策略。(1)低年级朗读教学策略。

低年级学生朗读基础薄弱,朗读积累较少,要想让他们在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个性,不是单纯地靠朗读技巧的指导所能达到的。我们利用低年级课文有诗歌、童话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诵读材料的特点,进行了朗读教学实践,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学策略。

①自读识字环节,强调读准字音。

严格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尤其注意区分易混淆的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如“春”不能读成“cun”,“生”不能读成“seng”,“京”不 能读成“jin”等。读准字音,是流利、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在教学的第一大环节中采用多种方式读准生字词,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②合作交流环节,强调读通句子。

学生先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然后班内展示。如果有的学生出现断字断词错误时,其他同学给予纠正,确保将句子读通顺。这为读好段落做好了铺垫。

③品读领悟环节,强调不唱读。

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读,像唱读,有的拖音严重,甚至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针对这种现象,课题组教师主要采取了两种方法:方法一:教会学生划分词语。先教会学生划分句子中的词语这一方法,根据词语的意思和句子意思进行划分,一开始需要有个适应阶段,学生学会后就让他们先做好词语划分,再出声朗读;注意句子的停顿。方法二:教会学生恰当停顿。教会学生认识带逗号、顿号、句号、问号和叹号的句子的停顿时间长短,读出句子的不同停顿和不同语气。

④拓展延伸环节,强调读出感情。

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读出感情,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动情朗读,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教师范读。二是创设情境引读。利用音乐、图片和视频等资源,加上老师的语言引导,为学生的朗读创设情境。三是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根据朗读内容,教师灵活运用齐读、轻声读、大 声读、分角色读、比赛读、表演读、配乐读等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2)中高年级朗读教学策略。

中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朗读基础,朗读积累较多,朗读目标不仅停留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层面上,而是要让他们在朗读中逐步达到熟读,有的文章还要求复述或背诵,将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外在的朗读语言,在品读重使学生加深对文本语言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根据中高年级课文内容和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朗读教学实践,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学策略。

①预习探究环节,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要求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法读准字音。在此基础上,读通句子,为流利、有感情朗读打好坚实的基础。对于长句子,让学生在自己容易断字断句出错的地方用竖线做好停顿标记,以提醒自己根据词句的意思确定停顿。对于不同标点符号的句子用不同的语气去读。对于变音,也要读正确。

②合作交流环节,强调读得流利。

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检查,如果有的学生出现不流利时,本组其他同学给予纠正,确保将课文读得流利。然后班内展示,评一评谁读得最流利,这为品读课文做好了铺垫。

③品读感悟环节,强调读出感情。

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读出感情,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引导学生感情 朗读,读出文章的主旨。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教师范读。对于比较难理解的段落或句子,教师先范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朗读技巧,感受文本的感情基调,学生还能感受到朗读的音韵美和意境美,受到美的熏陶,久而久之使学生爱上朗读、善于朗读。我们发现,多数学生模仿老师范读的能力很强,教师范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二是创设情境引读。利用音乐、图片和视频等资源,加上老师的语言引导,为学生的朗读创设情境。三是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根据朗读内容,教师灵活运用个别读、齐读、领读、轮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合作读、想象读、配乐读等形式,有利于思考和感悟。

④拓展延伸环节,强调读出韵味。

在学完整篇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基础上读出韵味,教师用深情的语言,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重点段落。

3、课外朗读推荐篇目指导课教学策略。

①课外朗读篇目推荐。精选适合学生认真特点的篇目,印发给全校师生使用,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通过一定数量的朗读材料,来检验学生的朗读水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一部分,学生自由朗读另一部分,实现朗读能力的迁移,日积月累,最终实现朗读水平的提高。

②课外朗读推荐篇目指导课教学策略

朗读指导课的教学过程分导入揭题、联想指导、指导朗读、朗读总结四个环节,其中导入课题与常态课的导入方式相同,分谈话导入、谜语导入、图片导入、故事导入等方式,指导朗读同常态课品读感悟环节中的操作要领。现重点谈一下联想指导环节和朗读总结环节操作流程。

联想指导环节,联系选编的文本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如何朗读这篇文章,学生根据自己的朗读经验和文本内容对每个自然段或每个角色发表朗读看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总结出朗读要求和技巧。然后,教师范读,给学生提出倾听要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听完你有什么感受?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你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都是联想。有了丰富的联想,学生在朗读时就会把联想融入其中,从而读出感情。这是在指导朗读环节前很重要的一环。

总之,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语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我们坚信,当学生喜欢上了朗读,并且学会朗读的时候,语文课堂一定会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

下载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朗读即出声地、响亮地读.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朗读是语言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生......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工作总结 语文学科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工作总结,欢迎查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学语文朗读......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窥探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窥探 朗读对小学语文的意义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功夫,无论对语体、文言都很重要,仅仅讨究,只是知识方面的事物,......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中宁县石空镇新桥小学 孟玉萍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心得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训练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的重要途径。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

    小学语文教学重在朗读

    小学语文教学重在朗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大声朗读时眼睛能看到,耳朵能听到,就会记得更牢固。 一年级学生处于起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长顺县第一小学 李永玲 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