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

时间:2019-05-15 11:1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

第一篇: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

《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教材分析

山青幼儿园张岚

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所呈现的目标、内容、方法为幼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前瞻、领先的幼教理念和具体可行的实践性、操作性,内容设置涵盖了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等五个领域,还单列了数学,有其独特的学习规律和教育规律,领域课程根据儿童心理及发展规律教育目标、内容和学习方法有相对的独立性、完整性和独特性,解决了以前其他课程不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学科课程形式,积极寻求不同领域教育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加以渗透,构成了一种完整的幼儿园教育课程,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呈现出许多问题,现将其优缺点具体分析如下:

一、教材优点具体表现

1、课程设置具有整合性

该教材着眼于幼儿八大智能培养,同时整合了五个教育领域,没有单一的学科分界,对教师需要全面熟悉领域目标内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课程设置具有开放性

该教材提供了预设课程的内容,又给老师生成课程提供空间,为教师自主开发园本课程,根据儿童兴趣自主设置课程提供了余地,同时也促进了幼儿、教师、家长形成一定的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家园沟通、交流与合作。

3、课程设置具有生活性

该教材课程设置根据儿童需要,源于儿童生活。从主题的选择、内容的规划到活动进行,都注重儿童生活经验,体现生活教育理念,例如其主题单元设计:奇妙的蛋;相反国;感官总动员;头发、膝盖、肩膀、脚等主题单元设计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

4、课程设置具有游戏性

该教材课程设置具有生动有效的游戏趣味,具有教、学、玩合一的特点,满足幼儿玩的天性。

5、课程设置让环境说话

该教材课程设置体现了教育内容“情景化”的论述,利于师生把环境布置与主题内容结合起来,教师可根据主题单元进程设置主题墙,让环境与教育目标结合在一起。例如在主题单元设计:“我家和我家附近”,孩子可画好家园线路图粘贴墙上,在主题单元“交通工具博览会”主题单元设计中,教师根据需求可在活动室布置“交通工具展示角”,幼儿自带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在展示角玩耍游戏交往。

6、课程设置具有操作性

该教材课程设置具有强烈的可操作性,每个单元主题都有可供儿童动手的色彩鲜艳的图卡,让幼儿自己玩耍操作,克服了单一的传教方法,促进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7、课程设置具有严谨性

该教材各年龄段层次内容在设置上不但生动灵活,教育性强等,而且各层次目标、内容等方面还有内在严密的逻辑性,遵循了因材施教、循序发展的原则,尤其在“我的数学”,因其数理学科特点,有

其严密的内在逻辑性,而难以与其它领域整合,就单列为“我的数学”,利于对孩子进行完整的数概念和科学思维方法能力的培养。同时数学课程设置学习趣味浓厚,游戏性强,避免了枯燥、单调。

8、课程设置充满人文主义关怀

看得出教材是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基础,在具体内容设置上强调本土与多元文化学习相结合,注重人文与生态关怀,以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幼儿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不足具体表现

1、在艺术方面

比较注重儿童对艺术各方面的习得培养,但在歌曲选定上,显得偏少而且曲调不是很优美,艺术性不强,对儿童的歌曲欣赏设置较少,2、在语言领域方面

故事儿歌较少,尤其是儿歌不押韵,不朗朗上口,故事体现不出年龄特点,有时大班故事太简单,例如故事《叶子》,有时又太复杂,例如中班《过年》。同时主题表现形式挖掘不深,还可再丰富。

3、本土文化过浓

例如在社会方面,很多让幼儿感知理解的是南京地区周边文化,这对老师生成本土过程虽说提供了一定空间,但也不利于老师实际操作,增加了一定难度,例如《元宵》、《看灯》等

4、小班数学过难,儿童操作依靠老师过多,多数不能独立完成,数理逻辑方面显得秩序性不是很强,比如在感知数量形成等数概念问题中,没有呈现系统学习,其中可能穿插分类、排序比较认识等其它

数学问题。

5、教参上,家园亲子合作较多,同时对家长要求过高,有时难与落实。

6、一个主题单元有时涉及某个领域太多,而另外领域又不足,例如在“头发、肩膀、膝盖、脚”等主题单元活动中,健康涉及过多,而语言等其它领域涉及又较少。

7、课程重复多,例如在主题单元活动“伞的世界”中,语言领域呈现的这几个问题,在其它领域也多次重复呈现。

8、总的感觉有时显得有的课程设置处于一种拼凑状态,教材不是很尽善尽美。

第二篇:幼儿园活动课程

幼儿园课程

一.选择题

1.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B)——14页

A知识体系B学习经验C行为习惯D道德品质

2.活动课程强调知识和智慧真正的源泉是(C)——9页

A游戏B生活C时间D上课

3.活动课程是以(C)为中心来组织学习内容的——9页

A学科B问题C儿童D概念

4.在广义层面上对幼儿园课程理解不正确的表述是(C)——14~16页

A幼儿园课程是活动B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的活动

C幼儿园课程是幼儿教材D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

5.幼儿园课程组织应该采取的形式是,(D)

A.以学科为中心的组织形式;B.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B.以儿童为中心的组织形式;D.混合性的课程组织形式

6.即使课程形式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的是(D)

A.园长B.专家C.家长D.教师和幼儿

7..简介教学经常借助的中介有(D)

A.教具和学具B.提问和自发C.表情和动作D.物质材料和人际环境

8.用可以具体观察或测量的幼儿行为来表明的目标称为(D)

A.教育目标B.发展目标C.表现性D.行为目标

9.以实际问题解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式,以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课程类型是(B)——9页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

10.幼儿园课程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C)——14页

A各种游戏的总和B各种科目的总和

C各种活动的总和D各种教学的总和

11.对蒙台梭利教育方案讲述不正确的是(B)

A重视鼓励的感官训练B忽视创造能力

C重视生活经验D缺乏社会互动

12.瑞吉欧的课程与教学展开的主要方式是(A)

A项目活动B生活活动C区域活动D集体教学

A项目活动B作业教学C关键经验D游戏活动

13.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一种吸收知识的自然能力,即所谓的(B)

A内在需求B吸收的心智C图式D内在敏感性

14.HIGH/SCOPE课程方案中,学习经验的设计者(C)

A教师B幼儿C教师与幼儿D教师与家长

15.瑞吉欧德教育方案的灵魂和核心是(C)

A项目活动B作业教学C关键经验D游戏活动

16.幼儿园学科活动的主要目的是(B)

A提高基本素质B掌握学科知识C训练基本 技能D发展智力

二.名词解释。

1.隐性课程:指的是那些在学校政策和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却实实在在地构成来学生在校学习经验中常规、有效部分教育实践和结果。——10页

2.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各种活的总和。——14页

3.单元主题活动的含义:单元主题活动,顾名思义,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

4.区域活动的含义:所谓区域活动或活动区活动,指的是这样一种活动形式:教育者一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259

5.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原则。

答:(1)整体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

(4)时代性原则(5)缺失性原则(6)辩证性原则

6.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答:(1)整体性原则(2)生活化原则(3)主体性原则

7.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

答:(1)合目性原则(2)基础性原则(3)价值性原则(4)发展适宜性原则

(5)兴趣性原则(6)直接经验性原则(7)兼顾“均衡”与“优先”的原则

10.幼儿园课程的性质:1.基础性 2.非义务性3.适宜发展性——18~20页

11.幼儿园课程的特点:1.启蒙性.2.生活性3.游戏性4.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5.潜在性——20~23页

三.填空题

1..隐性课程的存在形式包括,——11页

同、2..HIGH/SCOPE学前教育方案的课程内容是围绕着(关键经验)所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活动----18

53.幼儿园课程组织的意义。7

1答:课程组织是指将构成课程的各种要素科学的加以安排联系和排列的方式。

4.蒙台梭利教育方案内容包括。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

5.幼儿园内容的组织方法。7

3答:(1)伦理组织法(2)心里组织法

6.幼儿园的主要特点

(1)活动—游戏性(2)直观—操作性

7.区域活动的特点:1.活动区的活动多为幼儿的自选活动2.活动区活动室幼儿的自主活动3.活动区活动多为小组活动4.活动区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 情境及相应的活动中的材料情境和活动中承载者教育功能。---260

8.维果斯基将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9.幼儿园的学科活动仍强调与生活的联系强调(直接经验)

四:简答题

1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75

答:1分科形式2.广域形式3.综合形式

2.从评价的作用和进行时间上划分,课程评价分为。

答:1.形成性评价2.总结性或终结性评价

3.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

答 对动物来说,学习仅是一种有生物意义的活动,而对于人类来讲,学习就不是简单地适应环境的活动,而具有其社会意义,这是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不同。人类的学习属于对第二信号(即抽象信号如语言文字符号等)系统建立的条件反射,动物的学习是属于对第一信号(具体的信号如颜色、形状、声音等)系统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人类的学习是主动的行为,而且,学习了之后会创新和发散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本能,而且学了不会发散,只会那么一样

4.蒙台梭利的教育内容包括?。

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和语言、社会知识、生活知识、自然知识、科技知识的教育

5.蒙台梭利感觉到练教具具有哪些特点?148

1.刺激的孤立性2.操作的 顺序性3.工作的趣味性4.教育的自动性-

-6..瑞吉欧在课程和教学方面的特色.?19

31.弹性计划2.合作教学3.档案支持4.小组工作5.深入研究6.图像语言

7..简述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有准备的环境”的主要要求。?

.(1)秩序。(2)自由。(3)真实与自然。(4)美感与安全。《蒙台梭利对“有准备的环境”提出了以下标准和要求:——必须是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能提供美观、实用、对幼儿有吸引力的生活设备和用具。——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能为幼儿提供感官训练的教材或教具,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可让儿童独立地活动,自然地表现,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能引导儿童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蒙台梭利所谓的“有准备的环境”就是一个符合儿童需要的真实环境,是一个供给儿童身心发展所需之活动、练习的环境,是一个充满自由、爱、营养、快乐与便利的环境》

8..皮亚杰式的学前教育课程有哪些主要特点

.(1)高度重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2)强调活动与游戏的教育价值。

(3)尊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9试述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当前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区域活动性质的认识上,二是对活动区域的材料投放上。

(1)从对区域活动性质的理解上来看,目前主要有三种认识:第一,把活动区视为分组教学的场所;第二,把活动区活动视为作业教学的“延伸”;第三,把活动区看做在集体活动之外的一个自由活动环境。

对策:第一,要保证幼儿在区域活动的充分自由,不要干预过多,更不要直接控制;第二,适当地把区域活动的隐性学习与显性学习结合或融合起来。

(2)从材料的投放上看,最大的问题于在互相攀比,追求高档化、逼真化、成品化,不仅造成财力、人力、物力的浪费,还大大降低了活动的教育价值。

对策:要充分多地投放相对原始而基本的材料、半成品。(1分)

10.设计大班项目活动“公园”的主题网要求写出主题网的制作过程,画出主题网络图?

四.思考题

31..教师在区域活动中逐一不知各个活动区是要注意什么?

1.安全问题2.自理问题3.心理气氛问题4.规则问题.2.对照我国当前培养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四有新人的素质教育目标,你认为应该怎样全面地看待蒙台梭利教育?

(1)蒙台梭利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出儿童成长的过程、规律、法则,并巧妙的抓住儿童的敏感期,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目的。它是一种全面提高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好的教育方法。

2、我们在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同时,还要注意要批判的吸收。蒙台梭利教学有助于儿童尽早树立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为将来的学业成功打下基础。因此,蒙台梭利教育法引入中国后,必须考虑它的适用性与本土化问题。承担蒙台梭利班教学任务的教师更需要透彻了解这一方法的精髓,并将蒙台梭利教学法正确用于中国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有人认为这个方法好,我们就照搬过来。在对待蒙台梭利教育法的问题上,治学者应结合国情所需做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研究者、利用者、发展者,进而成为一种新模式(适合国情、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的模式)的创造者。

第三篇: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活动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活动

学前教育研究人士当前的观点表明,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是课程即教学科目、教材与教学计划的总和。二是课程即幼儿园为幼儿所安排的一切活动。三是课程即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综合以上三个观点,幼儿园的课程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欲实施的教育,其中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措施、教育行为、教育评价。对受教育者而言,课程即是体验教育、提高心智、积累经验的过程。

第四篇: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活动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活动

学前教育研究人士当前的观点表明,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是课程即教学科目、教材与教学计划的总和。二是课程即幼儿园为幼儿所安排的一切活动。三是课程即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综合以上三个观点,幼儿园的课程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欲实施的教育,其中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措施、教育行为、教育评价。对受教育者而言,课程即是体验教育、提高心智、积累经验的过程。

在课程建构的理论方面,专家、学者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成果显著,为幼儿园课程的建构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根据。

一、课程目标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水平

1.课程目标的定位

2.课程目标。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了:以生活、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的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的塑造为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课程目标的形式及选择

在教育目标的设置上要因教育的侧重点,而选择不同的目标模式。如教育的侧重点放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行为目标的模式比较有效。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成目标模式较为适合。若培养幼儿创新精神,表现性目标模式较为合适。3.课程目标设置的建议。课程目标的设置应将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分级制定,将目标设计与过程设计紧密结合起来,由国家制定统一的最低课程目标,各省、市可酌情超过统一的最低目标,制定省、市级统一的课程目标,目标不宜过细,制定阶段性目标即可,不可将目标细到每一节课。各幼儿园再根据省、市级目标,制定本园的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及教育形式。这样,既能保证课程目标与国家教育目标的统一性,又能确保其符合地区教育发展的实际。既能保证幼儿发展水平的一致性,又不限制幼儿发展的主动性、教师施教的灵活性与幼儿园办特色园的积极性。

二、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实际需要

1.幼儿身心发展的敏感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错过了敏感期或最佳期,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发展比较缓慢。不同年龄对学习的某个方面有不同的敏感期。例如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敏感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敏感期。即2—5岁是幼儿提高语言素质的最佳期,幼儿园课程应将语言教学作为重中之重,其他学科应少设或在促进语言发展的前提下穿插进行。幼儿园课程必须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的敏感期,分阶段,有重点,合理安排内容。而大部分幼儿园课程在内容设置方面没有体现这一点。课程内容多是各学科平均铺设,只追求形式上的“全面发展”和课程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没能真正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

2.幼儿的记忆规律

幼儿的记忆效果与事物的重现率成正比。因此,在内容的选择方面,要以幼儿身边的生活为主,以幼儿常见和经常接触的事物为主。教学进程也应该是螺旋式上升,尽可能在重现幼儿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提升。但是,这里所说的重现,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再现,而是以幼儿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3.幼儿的生活实际

我国全日制幼儿园,幼儿每天在园平均时间可达9小时。三餐两点的吃、喝,外加拉、撒、睡、洗、穿戴等用去近6小时,除去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余下的是教育活动时间。也就是说,幼儿正式的教育活动时间每天只有一个多小时。事实上,幼儿在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忙于日常生活琐事,如果我们的课程内容脱离了幼儿生活的实际,只等在每日一个多小时之内完成我们预定的教育目标,势必造成教师为了完成教育任务而忙不择法,幼儿因达不到预定目标,失去自信而望学生厌。另外,课程的内容还应考虑到幼儿离园后的生活需要,如:幼儿在家要进行看电视、听音乐、打电话等活动,如果我们将这些现代化设备的使用方法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不是比讲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飞机是怎么飞上天的”,更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吗?

三、教育方式要尊重幼儿的兴趣情感和认知特点

1.在幼儿园课程的具体教育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作为个体态度的重要成分,作为其学习的内部动机的重要成分,是教育者选择教育形式必须首先考虑的。幼儿阶段最大的兴趣就是“玩儿”。所谓的“玩儿”就是游戏。《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的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在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游戏多被理解或演变为各种活动,如:美术活动、音乐活动、语言活动、体育活动等等,仍没能跳出“上课”的框框(到底怎样的活动才是游戏,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里不加展开)。幼儿的需求和发展已经成为课程目标的中心指向,这不仅因为幼儿的兴趣能有利于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重要的是对幼儿人格、天性、权利的尊重。

2.要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明显的顺序性,如思维发展,总是由具体实物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3—6岁的幼儿,理性思维能力较弱,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性认识。

3.要考虑幼儿的记忆力与注意力的发展特点。3—6岁的幼儿注意和记忆特点是无意注意和无意记忆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和有意记忆逐渐发展。幼儿的注意和记忆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事物的物理性质;幼儿的兴趣和情感需要;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总之,幼儿的记忆是从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从形象记忆到抽象记忆。

由此,对幼儿施教过程中,要针对3—6岁儿童知识经验贫乏、抽象思维较弱、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设置形象思维活动为主,多采用直观教学法,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声、情、景、物、象、形、色等感性材料,注重幼儿的实际操作、实地观察活动,设置一些感官参与性强的活动,少进行抽象的讲解和原理的灌输,更不要总是问幼儿为什么。

关于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探讨,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永久性的话题。到底采用哪一种课程模式对幼儿园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模式,都必须考虑到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好的课程模式,既要有坚实的理论作基础,又能在幼儿园工作的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又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一种课程模式是否实际的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不仅仅在于其本身的理念多么先进,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教育的实际,具有实施的可能性。就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来看,大一统的幼儿园课程已不复存在,多种课程模式并存的局面将持续下去。采用哪种模式都各有其利弊。各施教单位,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将各种课程模式加以分析判断,扬长避短,综合运用,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更为切合实际。

四、科学实践

生活中有趣的数字目标:让幼儿自己去主动发现、探索生活中的数字,以集体、小组或个别形式通过参观、讨论、记录的方式把调查的结果表现出来。学习探索方法,提高幼儿的探索水平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可见,创设科学教育环境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引导幼儿操作探索,只有积极引导幼儿动手动脑,教给他们正确的探索方法,幼儿的探究水平才会得到提高,幼儿的创新行为才能更全面更深入。

1.提供能启发幼儿探究并实现教育目标的材料。

材料既是引发幼儿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主动建构对周围物质世界认识的中介,我让幼儿在自主选择材料的操作活动中探索、发现和创新。引导幼儿发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等等,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操作探索中,获得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意识。

2.组织使幼儿探索行为更细致更深入的操作。

操作探索活动是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知识,提高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我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更多机会,鼓励幼儿有意识地运用视觉、听觉、触摸觉等各种感官感知事物,不断发现问题,并将幼儿的操作转化为动脑,多方面把握事物的整体属性,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发展了幼儿的个性,培养了幼儿爱科学、爱探索的主动性。操作中,幼儿得出的观察结果都是一些容易接受的浅显的科学知识,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了幼儿探索的习惯。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就幼儿而言,探索的本身比通过探索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作好幼儿的引路人,引导幼儿去探索,学习怎样去获得答案。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改革

11社会科学系

班级教育学二班

学号20110302085

姓名杨少贇

第五篇: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

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

课程理念: 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过程和趋势,我们不难发现: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幼儿主体建构,确立科学合理的以幼儿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培养目标,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在对2-6岁儿童发展诸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上海市从一期到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的10年历程,尝试将正确的教育理念应用于学前教育的实践,在寻找适合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形成我们教育实践的智慧和具体操作策略。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 众所周知,幼儿的发展始终是幼儿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幼儿园课程的建构以及由此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围绕着“儿童发展”四个字,即 “怎样发展”,“如何看待发展”,“如何有效发展”。说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教育观和儿童观进行幼儿教育的问题。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反复多次强调以“幼儿发展为本”,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我们在建构幼儿园课程时,努力把握好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考虑社会进步;汲取心理学、教育学多种理论的合理内核,由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内外分离走向内外结合;由重自然发展、或环境教育决定走向重相互作用。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依据“0-3岁儿童是按自己的大纲学习”和“我们的大纲必须符合幼儿(3-6岁)发展的大纲”的思想设计本课程。主题从“我”(幼儿)--“小小的我”、“长大的我”、“了不起的我” 出发,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少至多、由表及里。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教育的内容不断的丰富、拓展、深入,体现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学习特点的尊重。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幼儿早期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正确把握幼儿发展的全面性、全体性、差异性和持续性:全面性--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全体性--所有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和特性的幼儿都应享有每天的优质教育。差异性--尊重有遗传携带和环境、教育不同所形成的个体特征。持续性--所有影响幼儿的活动,都应对其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起坚决的作用。努力使幼儿发展为本和社会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从对立走向渗透和整合,反映社会发展应有的价值取向与人的发展价值取向的合一,体现时代精神和优质整合的学前教育理念。2 努力实现课程的整合与共生: 当今,整合在学前儿童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为学前儿童提供整合的课程,成为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纲要》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强调“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将“整合”作为一条主线清晰地贯穿于所有的教育活动中。这是因为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的教育,幼儿教育需要高度的整合。这就意味着幼儿园课程设计应该而且必须从提高幼儿基本素质出发,关注各种因素间的互动与渗透,反映幼儿教育的整体观。有鉴于此,本课程的整合还体现在教育观念--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教育资源--教育方法、手段--幼儿发展系统的有机、有序、有效的整合,而非简单、笼统、盲目的堆砌。教育观念--价值观、哲学观、儿童观,合理吸纳各流派教育理论的合理内核。活动目标--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活动内容--五大领域、三个方面(共同生活、表达表现、探索世界)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家长、教师、保育员、幼儿、社会有关成员。财力资源:信息、材料、自然领域、社会领域 教育方法、手段--游戏、运动、教学、生活、区域活动、集体、小组、个别、讨论、交流等。我们试图通过围绕幼儿生活的核心经验选择主题、设计活动,使各领域及领域间得以有机整合。“既考虑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幼儿的经

验的积累和视野的拓展”。努力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和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幼儿获得最基本的感性经验,得到最基本的发展,形成对幼儿的全面综合的影响。

与此同时,我们还十分关注来自于幼儿生成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或合理地有效地吸到教师的预设活动之中,或为幼儿创设探索的环境,为幼儿的生成提供广阔的空间,在尊重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和注重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中寻找平衡点。本课程的主题内容是通过五大领域的各类活动得以反映,是根据幼儿发展的一般规律由浅入深地安排,通过各类活动,促进幼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考虑到全国各地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和现有条件的不同,在主题活动计划表中,凡打上*的活动内容,均有一定的拓展性,使用者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使用。3 注重多元文化影响,开启幼儿多元智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我们的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地球村概念的形成,使得教育的国界和种族的分界线变得模糊起来,在这样的一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优质的早期教育课程理应在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海纳世界多元文化起积极的作用。椐此,优秀经典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三只小猪、七色花等)、反映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武术、国粹京剧等)、体现我国地方特点、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情等)的内容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获得初步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社会、不同文多元智能理论还给予我们启示:“每一个人的智能构造是独特的,每一个儿童的学习途径和能力发展也是不同的;但是除了个别的奇特个体外,几乎所有的人都有以多种智能组合运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因而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儿童的多种智能,并帮助儿童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业余爱好和特长。”(加德纳)因此,《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强调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寻找相对符合幼儿兴趣,又可以满足不同需要的幼儿共同学习的经验。在幼儿发展的差异性和全面性、可能性与必要性的两端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以幼儿现实生活为轴心,将《纲要》中提出的五大领域与幼儿的基本经验有效地整合起来,置幼儿的学习于一个有意义的丰富的生活实景中。

二 课程框架: 《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是依据2001年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建构的。国家有关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幼儿发展和学前教育的理论与教育改革的实践三方面因素,形成了三根撑起本课程基本框架的龙骨,按照五大领域的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和谐、自主发展。同时,我们强调在执行新课程中要改变传统教育中存在一些刻板的观念:

其一:以星期为完成教育任务的唯一时间表,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将幼儿看作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强调规格化、标准化,忽略了每个幼儿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个人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其二:彻底打破单学科的体系,力图使班级两位教师单学科的分工状况成为历史。强调通过两位教师的共同执行主题活动,提高教师综合教育能力和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其三:关注幼儿个体需求与发展,突出区域活动在个别化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改变将教学活动看作是完成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努力体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游戏化、个别化。其四:本课程主题内容的安排,原则上体现了幼儿发展心理序和知识结构逻辑序的,但这个序在执行中不是一层不变的,最合理的序是最适应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情况的,所以教师在运用中还得要从实际出发。本课程是以主题为核心构建的,它主要由主题说明与目标、主题活动计划表、活动进程一栏、活动设计和活动评价五部分组成。

1.主题说明与目标 是对该主题作一个简单扼要的介绍,主要说明了该主题对幼儿五大领域发展的关联性及主题实施的预期目标。但主题目标不完全等同于幼儿的发展目标。

2.主题活动计划表 它是有活动名称、活动内容、活动进程、活动形式、重点领域、幼儿用书、配套材料等七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作了概要的提示,可以帮助使用者清楚地了解该活动的实施安排,形成对该主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是给教师运用本课程时做参考,教师在运用时可根据需要选择性地使用。

3.主题活动进程一览 介绍某一内容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多个环节中的主要实施建议,以体现幼儿园课程存在于幼儿的一日活动各环节,是幼儿园与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建的思想。凡是打有*的,表示该活动还提供详细的操作过程。

4.活动设计: 为使用者提供了活动的详细操作步骤。但它不是封闭的、不可改变的;活动设计只是为方便大家的使用提供具体的参考,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特点,有选择的使用。尤其是建议与提示,留给了使用者充分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

5.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的必要手段。

目的有二: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促进教师反思性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下载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活动课程复习思考题

    期末考试题型一、 填空题(每格1分,20分)具有唯一性,字不能写错。例: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主要有广泛性和启蒙性、综合性和整合性、。二、是非题(共15分,每小题1分,对的打“√”,错的......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作业解析 本次作业重在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家要首先学好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然后结合实际进行案例分析。 一、名词解释 1. 幼儿园课程:是指影响......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 快乐识字——兰妮“快乐识字”以儿童认知规律及生理心理特点为依据,同时结合汉字教学规律,以经典儿歌、古诗、故事为载体,突出汉字形象识别和字义分析,让孩子在轻松......

    幼儿园课程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定义课程定义的几个维度(P4-6) 学科(领域)维度:包含了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教学的各种课程形态。 学科课程注重学科科学体......

    幼儿园课程

    第一节 课程基本问题 一、课程的定义 对于课程,存在着许多种定义。每一种课程定义都隐含着某种哲学假设和价值取向,隐含着某种意识形态以及对教育的某种信念。 (一)课程 对课程......

    幼儿园课程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定义 (一)、课程的词源 (二)、课程本质内涵的多元限定 (三)、课程定义的几个维度 1、学科(领域)维度 2、经验维度:课程是以儿童的......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 1、简述我国教育领域课程观的变化。 (1)从注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向注重学生主动构建经验。 (2)从强调达成目标转向强调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 (3)从只关注分科课程转向......

    27160532幼儿园活动课程儿歌整理

    一,做力所能及的事 (一)自我服务 1,自己进餐 吃饭不要喂 娃娃比我小, 吃饭要人喂。 我比娃娃大, 吃饭不要喂。 吃饭歌 吃饭了,吃饭了, 大家吃饭了。 自己盛饭又盛汤, 小手真勤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