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及具体要求(写写帮推荐)

时间:2019-05-15 11:1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结题报告及具体要求(写写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结题报告及具体要求(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结题报告及具体要求(写写帮推荐)

结题报告及具体要求

(一)前署部分。

1.标题。封面上,包括标题、单位、日期,标题要反映课题研究的实质,要具体、简洁、鲜明、确切。可以直接用课题名称,也可以另立标题,将原研究课题的标题作为副标题,措词要准确、表述要完整、逻辑要严密。

2.署名。署名,一方面是表明作者的著作权,另一方面是表明作者文责自负。一般是用单位+姓名(负责人或执笔人),署在标题的下面。在扉页上,标明课题组负责人、执笔人、课题组人员的姓名(课题组人员的署名通常按该项研究所承担的责任或贡献的大小进行排列,有时因课题组成员过多而在题目下面难于一一排列,也可以在执笔人的右上角写上“*”号。然后在本页的最下方做一个脚注,写上课题组其他人员的姓名并标上“*”,用以同作者署名上的“*”号相呼应)。

(二)正文部分。

1.课题提出的背景。这个部分内容的陈述,要求用两、三段简洁的文字讲清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理由,回答好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来研究”。个别的结题报告,如有必要,还可列出一个部分“课题内涵的阐释”,专门对课题的内涵作说明。

2.课题研究的意义。这部分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既可以单独陈述,也可以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来陈述。两部分合在一起的好处是在于能更充分地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来研究?”这个问题。

从第3到第8部分,回答的是上面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结题报告的这1——8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第7、8两部分也可以合并写。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课题研究需要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来进行。这部分的陈述要求理论依据要具体,要围绕课题研究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列出课题研究所依据的若干个具体的理论观点或若干项具体的政策,所依据的理论要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所选择的政策要具有时代性。在陈述理论依据时,应切忌将某一专家、学者的整篇著作或某一个文件、某位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全文当作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目标体现的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是本课题研究所要最终达到的目的。在实验性的课题中,它体现的是“实验假设”。实验假设其实也是实验将要达到的目标。这一部分的陈述只须用一、二百个字就能说明问题。这个部分的陈述,要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课题研究目标的确定不要过于空泛,过于原则,或没有扣紧课题题目。例如,有的课题研究报告在“研究目标”中,提出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使学生成为“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个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自尊、自信,敢于迎接社会的挑战”,这样的研究目标显得过于空泛、原则。有的提出,要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数学教育的性质,研究对培养人的素质和创新意识的普遍要求,探索培养目标,探索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确定这样的已经由国家确定了的研究目标,显然这样的研究目标定得太高、太大。

二是要注意结题报告结构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本课题所确定的研究目标,最终必须落实到研究成果中去。看一个课题的研究合格不合格,能不能通过验收,就看在研究成果中,所取得的成果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在陈述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时,一定不能忽略研究目标与研究成果之间这一内在的联系。否则,会令人感到这个课题研究并不成功。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陈述的是课题研究的范畴,课题研究的着力点。对研究主要内容的表述应当紧扣研究目标,简明扼要,准确中肯。在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时,有的将子课题表述成研究的内容,这也是一种简洁明了的表述办法。必须注意的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课题研究成果同样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的研究结果必须在研究成果中予以体现。

6.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方法指的是该项课题在研究时所采用的教育科研方法。一项课题的研究,往往要采用多种科研方法。比如,采用实验法,同时也可能采用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等。这部分的陈述,一般列出将采用的科研方法,稍加说明就可以了,花费的笔墨不必很多。

7.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这部分的陈述比较简单。一般将课题研究分成准备、实施研究、总结等三个阶段,也有的分成四个、五个阶段。然后,在每个阶段中简要陈述做了几项工作,一做什么,二做什么,三做什么,简明扼要,不必详细陈述。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需要花费较多的笔墨来陈述。要通过回顾、归纳、提炼,具体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具体陈述采取哪些措施、策略,或基本的做法来开展研究。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也可以与“课题研究步骤”合在一起陈述,在每一个阶段中具体陈述所做的几项工作,所采取的研究策略或措施等。

撰写“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不要用总结式的语调来撰写,不要将这部分写成经验总结或研究体会。

9.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是整篇结题报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主要是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一个结题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就看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得如何。一般说来,这部分的文字内容所占的篇幅,要占整篇结题报告的一半左右。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内容的表述,要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不要只讲实践成果,不讲理论成果。一个结题报告的研究成果,应当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部分。不少的结题报告,是这样陈述研究成果的:我们通过研究,开设了几节公开课、观摩课,发表了多少篇论文,获得那一级奖,在×××刊物和那些汇编上发表了几篇文章,有多少学生参加什么竞赛获得了那些奖项。或者是,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获得了哪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哪些提高等等。这些是不是研究成果?是成果。但仅是属于实践成果。一篇结题报告,单单这样陈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的陈述,别人无法从你们的研究成果中学习到什么,这样的研究成果没有什么借鉴推广价值。具有借鉴价值和推广价值的,往往体现在理论成果部分。有的教师认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没有什么理论成果。其实不然。我们所说的理论成果,就是我们通过研究得到的新观点、新认识,或者新的策略、新的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新观点、新认识、新策略、新模式,又往往与我们在“研究目标”或“研究内容”中所确定了的要达到的成果密切联系。例如,有项研究“小学数学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课题所确定的研究目标是:要通过研究,“建构具有主体性、开放性、实效性、体验性、创造性的自主探究、激励成功的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探讨该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操作程序和常用操作程序以及操作该程序的有效展开和运作的基本教学策略”。那么,在“研究成果”中,具体陈述所建构的新模式是什么,以及基本原则、操作程序、基本教学策略等。这些就是研究的理论成果,这样的研究成果才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第二,研究成果的陈述不能过于简略。有些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撰写出多篇论文。这些论文,就是课题研究的部分主要成果。在结题报告“研究成果”部分,要将这些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炼、归纳进去。有的结题报告是这样陈述所取得的成果的:研究成果详见什么什么论文。只是这样的陈述是不行的。如果一个课题分为几个子课题来研究,在结题报告的成果表述中,也要将这几个子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提炼、归纳。在提炼、归纳时,应注意不要只是简单地罗列这个子课题的主要成果是什么,那个子课题的主要成果是什么,而应融会所有子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归纳出几点一般性的结论。同时也应注意这些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必须体现所确定的研究目标。

第三,有关课题的研究经验或研究体会不要在“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来陈述。一般说来,一个研究课题在通过结题验收以后,课题组还需要进行总结。这个总结,就要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谈及研究的体会。而在结题报告中,就不要陈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这个部分内容陈述要求比较简单。但要求所找的主要问题要准确、中肯。今后的设想,主要陈述准备如何开展后续研究,或者如何开展推广性研究等。

(三)结尾部分。主要包括注释、参考文献、附录。

1.参考文献。引用(注释),参考他人的成果要注出谁的文章,哪一年,哪一篇文章,第几页。(参考文献的质量表明你研究的起点是否够高,如果你的参考文献很糟糕,那你的文章质量容易遭人置疑;标明参考文献是一种学术道德,是对以往研究者的一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自己也有可能成为以往研究者;标明参考文献可以防止剽窃、抄袭,不少学者就因此而名誉扫地。)

2.附录。不便列入正文的原始材料等。如一些原始材料,包括测量工具(调查问卷、检测试卷等),统计过的数据,一些典型的案例,一些照片等材料。

第二篇:结题报告

“思想品德活动课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研究”结题报告

新北区实验中学

张爱红

一、研究背景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开展思想品德的活动课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不容乐观,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堂结构不尽合理,过程管理不严密,教学评价单一化,再加上教师的观念尚未彻底转变,许多教师仍然把活动课当成是体育课或者是综合实践课,导致活动课上课的随意性很大,同时应试教育的潜在压力,使得教师对活动课的课堂结构、过程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认真的研究,只着眼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或者是教师越俎代庖,代替学生学习,把学生牢牢地套在框框里,既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的活动课就像在演戏,教师和学生都按照剧本已定的角色表演,或者是教师完全放手,不加指点,让学生自己去搞,学生无法从活动课结构上来把握活动课的上课要领,只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样的活动课从表面上看气氛活泼热烈,但实际教学效果却是低效的。

马和穆托夫认为:课的结构是作为一种有益的组织知识,作为一种指示和标准理论而被人们理解和运用的,然而由于人们过多的强调教无定法,忽视了教学应当有法的一面,忽视了对这种组织知识更新和标准理论的研究,在冲破了赫尔巴特和凯洛夫的模式之后,并没有真正建立起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体系,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很大,尤其是思想品德活动课,不少教师对四十五分钟缺乏通盘的考虑,导致活动课结构松散,教学指标不能落到实处。这与思品活动课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初三中考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为此,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将教研目标锁定在活动课课堂教学结构上,寻求优化思想品德活动课课堂教学结构的途径、方法、原则、评价等,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累思想品德活动课的课程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也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提高本组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思想品德活动课是在遵循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以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常规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基本特征,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实践,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去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

所谓课堂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因素在时间、空间方面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课堂教学结构优化问题,是前苏联教学法专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最近几年国内专家也引用这一提法。同时,我们的教师也在着力争取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因此,我们有必要弄清优化的基本含义:“在课堂教学中,用比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否完成以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课堂教学结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评价的不同而变化的。

三、研究目标

1、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思想品德活动课堂焕发出生命的色彩。

2、探索思想品德活动课的结构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原则以及有效的活动评价体系,以更好地优化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

3、初步构建思想品德活动课清晰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

4、通过思想品德活动课课堂结构的研究,提高教师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学生活动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四、理论依据

1、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大于个孤立部分的总和,总体功能都不能组合的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新的特定的功能。因此,我们在研究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只重视局部的优化,而应当着眼于整体的优化,从整体目标出发,研究课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结合和相互制约的规律,使课的各个要素相互协调,相得益彰。而形成这样一个“整体”的关键便是结构。

2、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是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的支柱。杰出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起源于活动”,前苏联心理学家阿尼•列昂捷夫则极重视活动的作用,并撰文强调他的“活动中心论”。

3、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完善的智育的一个非常重要条件,就是教学方法、课堂的结构以及课的所有组织因素和教育因素,都应当与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育相适应,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任务相适应。事实上,系统的结构决定指系统的性质和功能,结构和功能总是相互制约的,只有当教学处于合理的课堂结构之中,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

五、应用价值

1、优化思想品德活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立起以生为本的思想。

2、优化思想品德活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方式的转变。在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促进者。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一切都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3、优化思想品德活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活动的主体无疑是学生,思想品德活动课是从学生角度设计的。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自主的、合作的、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在活动课学习的过程中,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实践到创新的过程。

4、优化思想品德活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综合能力的提高。思想品德活动课从课的内容、结构到组织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活动课中体现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活动课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5、抓住了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也就抓住了教学改革的“牛鼻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自我完善”,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改革,课堂结构的优化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的。因此,优化课堂结构必然会推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个教学因素的变革。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帮助我们积累思想品德活动课的课程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也能提高本组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六、研究方法和途径

(一)研究途径

本课题研究的是活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政治教师每天的日常工作,因此,工作即研究:课题组成员将首先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现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接着从教案入手,加强对活动课课堂结构的设计研究,然后以课堂为载体开展研究课、示范课活动,通过开课活动来分析归纳优化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活动评价体系以及教学结构策略,最后形成我校思想品德活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形成我校的校本教学资源,最终目的是提高我组政治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上课能力和教学质量。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的是活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政治教师每天的日常工作,因此,工作即研究,每一堂课的实践都是一次探索和研究。

(2)问卷调查法。任何理论都离不开实践的指导,因此该课题的研究需要深入学生的实践,进行广泛的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

(3)文献查阅法。课题研究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因而本课题的研究将大量查阅文献资料,以便于使研究更深入,更有力度。

(4)案例分析法。纷繁复杂的现象让人眼花缭乱,可能会影响研究的进度和方向,因此课题研究要善于抓住个案,抓住典型,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案例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5)经验总结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收集、学习习近平两年来有关的理论与实践文章,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从他人的经验学习中得到启发,形成思路、方案或采取行动。

七、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探索阶段(2007.10—2008.1)准备启动阶段、制订方案、学习有关的理论与专著、问卷调查、现状分析、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订好课题方案;收集的资料汇编、现状研究分析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8.2—2010.1)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加强教案设计和课堂实践研究、构建清晰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阶段性成果:阶段性论文、教案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实录、研究课汇总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0.2——2010.6)整理资料、研究成果汇总、结题报告、经验推广。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论文集、教学案例集、教学设计集。

八、研究内容

1、研究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现状,探究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现状的成因与对策。

2、研究思想品德活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设计问题。

3、研究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原则以及活动评价体系建设的问题。

九、保障措施

新北区实验中学新北区乃至江苏省的重点示范初中学校,教学设施齐全,设备比较先进,拥有包括多媒体教室、演播厅在内的校园网络,特别是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拥有四万多册藏书,为我们课题组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先进的技术保障。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和关心课题研究,早就确定了科研兴校方针,制定并完善了教科研奖励条例,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物质保障。

我们政治组有一群能吃苦、勤钻研、敢创新、肯奉献的政治教师,他们个个勤勤恳恳、脚踏实地,自觉履行教师职责,并在教育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黄小燕、刘亚琴老师已经是常州市教学骨干教师,张爱红是新北区学科带头人,一批年轻的教师正在成长,如朱晓新老师在市的青年教师评优课中获得过一等奖,区的骏马杯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何姝勤老师获区的骏马杯比赛二等奖,还有黄淑娟、陈彩霞、樊丽艳等都在学校的“春蕾杯”中获过奖,特别是在课题研究方面,黄晓燕、张爱红两位老师都曾经参加过常州市级的课题研究,黄晓燕、张爱红老师都独立主持过区级的课题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了专业保障。

十、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撰写了许多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1、张爱红:论文《善待构建教育的和谐之美》获市教育学会二等奖;论文《善待学生的艺术》获省师陶杯三等奖;论文《多媒体技术在思品课中的应用与研究》获省蓝天杯三等奖;论文《开放让政治课活起来》发表于市教育报;论文《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策略研究》获区一等奖,发表于市教育报;教学设计《学校与家庭的呵护》获区一等奖。

2、朱晓新:2007年11月论文《有效评论——激活学生的课堂思维》获区二等奖;2008年11月论文《用好思品教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获区一等奖;2008年12月论文《以赏识教育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获市三等奖;2008年10月论文《“减负增效”背景下初中思品家作设计的几点思考》发表于《时代学习报》;2007年11月市政治评优课一等奖;2008年10月市政治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评优课二等奖;07——08获新北区人民政府嘉奖;08——09获新北区人民政府嘉奖;07——08获校优秀班主任;

10、08——09获校优秀班主任。

3、何姝勤:论文《重塑学困生先重塑他们的家庭责任感》获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三等奖;论文《细节是政治课中促学习、提效率的必抓环节》获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三等奖;论文《从细节入手提高——谈政治课的教学质量》获区三等奖;获第三届“骏马杯”初中政治学科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二等奖;校“春蕾杯”评优课一等奖

4、黄淑娟:获第七届校“春蕾杯”一等奖;获第八届校“春蕾杯”二等奖;

5、王亚玉:2008年9月论文《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课作业的设计和批改》发表于《江苏大学学报》;2007年11月论文《新课程背景下让学生生成为思想品德课主人的几点尝试》获省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2007年10月论文《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获市论文三等奖;08年获新北区人民政府嘉奖

6、刘亚琴:08—09获校优秀班主任;08年初三(13)获常州市先进集体;08年获新北区人民政府嘉奖

7、黄小燕:论文《思想政治课研究性教学模式中学生收集材料处理材料能力的培养》获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一次特别的失物招领仪式》获新北区教育故事评比一等奖;2008.11《由一堂市评优课谈政治课情景创设中的一材多用问题》获省师陶杯三等奖、市年会二等奖。

8、耿瑛辉:《初中思想政治课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与策略》获省三等奖、市一等奖;《思想政治课须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在江苏大学学报发表。

十一、研究反思

我们的课题研究的虽然是教学结构的优化,但涉及的方面颇多,它要涉及到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知识水平、专业素养、调控能力、教学智慧、教学方式等多种因素,它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这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难性就不言而喻了。同时它还要涉及到广大的学生,而学生是一个个正在发展的、富于个性的、变化着的个体,他们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在课题的实践阶段中越发明显地显示出来。随着课题的深入,难度越来越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所要做的工作是千头万绪,从课前到课中到课后一贯始终,因此我们只能从几个教学环节入手进行具体的操作实践,我们更多的是凭经验,而不是靠科学的测定来调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尚处在边摸索边实践边总结的阶段,但是不管怎么说,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坚信: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虽然该课题没有现成的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照抄,但只要我们课题组成员齐心合力,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勤于思考,敢于创新,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适合我校师生实际的课堂教学的新路子!我们将为此而不懈努力!

2010年6月

第三篇:结题报告

高效课堂教学的特征及实施策略的研究

孟姑集镇前张小学 卞勋海 高效课堂教学的特征及实施策略的研究

结题报告

孟姑集镇前张小学

卞勋海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教师按新课程的理念,认真实践,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但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有的教师过于追求教学内容的情景化,教学过程的形式化、情景化,过多教育手段的“媒体化”,教学评价的片面化,这些做法导致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无效,甚至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深知,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提高教学效益将成为研究的核心,我们应当重新反思当前的教育,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聚焦课堂,改革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实施有效教学。基于这种认识和思考,我们确定了“对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为我校教研组研究课题,并于2013年3月成为县教研室立项课题。

从我组师资队伍情况来看,青年教师占多数,大部分青年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课堂的调控把握、课堂教学的设计、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维持、提升等都还不能较好地掌控。通过“有效课堂教学”课题的实施研究,能达到帮助我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的目的,能较好地解决“耗时多、负担重、效益低”的课堂教学现状。

二、课题研究各阶段的时间安排

2013.1—2013.2 :理论学习准备阶段;

2013.3—2013.9:无效反思阶段的研究,初步确定一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并确定有关理论支持;

2013.10—2014.7:有效备课阶段的研究,初步形成新授课、习题讲评课两种教学模式,初步在本校内推广;

2014.8-2014.10:有效上课阶段的研究,初步形成复习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熟练运用,并将模式形成论文上报。

2014.11-2014.12:有效评价、课后反思阶段的研究,课题总结。将肯定的各个课型推广施行,将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熟练运用,在本校推广,并将模式形成论文上报。

三、研究内容

1、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一线老师和学生对实施有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学习,认真查阅资料,广泛交流探讨,同时积极向专家请教或走访兄弟学校,更大范围了解情况,逐步形成符合我们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

3、有效教学课题研究通过对无效现象,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评价、课后反思四个阶段的课题研究,针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调整思路、形式,不断改进,让学生通过主体性的探索、研究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造能力。实施过程中,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

4、初步确定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三种授课模式,在本校内进行推广,最终以论文、优质课、研究报告等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四、研究过程

㈠ 理论学习准备阶段 — 加强教学理论学习,统一认识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显得非常重要,所以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重点便是对课题组教师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培训。为此,我们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肖成全主编的《有效教学》,余文森主编的《有效教学十讲》,沈毅、崔允郭主编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等理论书籍,同时到兄弟学校观摩学习,为我校有效教学的研究带来了先进理念和经验,教学之余,我们还组织教师从网上查阅资料,认真学习,认真书写读书笔记。经过一段时间的充电,我们所有充分认识到“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的必要性,我们作为第一线的教师必须转变已有的教学理念,充实提高新的教育教学技能,引导学生改变已有的教学方式,营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我们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即应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①是以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作为衡量质量效益的根本尺度;②不再以知识数量的获取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③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㈡设计调查问卷,了解教学现状,寻找研究工作的突破点。

课题组的杨国华、袁凤菊等年轻教师充分利用班主任的优势,精心准备调查问卷,通过五年级、六年级的部分学生及老师,对我们教师备课和上课过程中存在的无效现象进行了调查,并做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调查对象:我校的五年级、六年级部分学生 部分教师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我校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对数学课的喜欢情况相对一般。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如何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何打下扎实的数学学习基础等。这些传统的做法我们不能丢弃。创新不是以抛弃传统为前提的。对这一点,我们应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我们都应有所思考和安排。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体现数学学科的本性。数学课要承载怎样的功能,我们要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根据调查问卷中的结果统计,对数学学科在新教改中的教学方式一部分学生不适应。

2、我校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中发现,普遍的教师懂得教学方法的内涵,也会使用教学方法。但是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位真正的高效并有效地教育实施者都是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调查中教师们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很多老师就把“少讲”或“不讲”成为平时教学的原则。本来一讲就明的问题,非要和学生玩“捉迷藏”;有的老师的课堂看起来气氛异常活跃,可是少了深思细想的环节;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的时间有时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处在一个被动式的讨论中。就是说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在很多老师的课堂上,课改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改变。

㈢不断探索,寻找合适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 认真反思我们在教学中的无效现象,初步确定 了“教学案一体化”的新授课授课模式。

在杜郎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启示下,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摸索,总结并提出我校“教学案一体化”的新授课授课模式,其流程如下:

(一)回顾导课(约1--3分钟)

注意事项:①对相互关联的知识点,要有目的的回顾以前所学知识,简明扼要导入新课。②对新学知识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

(二)提示课堂学习目标。(约1分钟)操作:明确给出本节课学生学习目标。

目的: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注意事项:①要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准确地制定学习目标,即不能降低也不拔高要求。该“会运用”的,就要能当堂运用,不能人为地降低到“知道”的要求上。②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不要太长。③要引导学生认真默看学习目标,不要急于擦掉或切换。

(三)指导学生自学。(约2分钟)

操作:明确给出本节课学生自学要点,尽量具体化,便于操作。

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

注意事项:自学指导要层次分明,让学生看了之后,做到三个明确:①明确自学内容。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前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②明确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边看书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解决疑难,怎样干好,就怎样干。自学时,往往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重点看。③明确自学后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约5--8分钟)

操作: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和配套的《学案》相关内容,教师通过察颜观色,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端正学生自学态度。

目的: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注意事项:①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学。②重点巡视中差学生,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③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关心一个学生或少数几个学生,而放弃了督促大多数学生。④充分发挥学习小组和小组长的作用。

(五)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约5--6分钟)操作:让中差生尤其是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注意事项:①要解放思想,真正让后进生做演示操作,千万不得搞形式主义,叫尖子生演练,表面上正确率高,实质上掩盖矛盾,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②要面向全体学生,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要照顾全体同学,训练他们聆听别人回答问题,随时准备纠正错误,或布置他们做哪些练习等。③教师要巡视,搜集座位上同学有哪些错误,并及时分类,哪些属于新知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把倾向性的错误摘录出来,重点讲评。

(六)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约8--10分钟)

操作:①学生观察板演,找错误或比较与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板演相同。②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已见,最好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③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及更正的道理。④指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

目的:①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找出那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②通过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事项:学生更正后,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①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坚决不教。②明确教的方式。广泛推行一种“兵教兵”的教学方式,就是通过自学让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其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再引导、再补充。③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七)当堂训练。(10--13分钟)

操作:①布置课堂作业。②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③批改部分已完成的学生作业。

目的: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

注意事项:①课堂作业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②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③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④尤其是后进生的操作,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⑤要注意矫正学生的坐姿,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八)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3分钟)

操作:下课前3-4分钟,进行本节课知识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目的:总结回顾本节课知识要点,便于学生归纳记忆并巩固所学知识。注意事项:①课堂小结必须有,要求提纲携领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便于学生梳理课堂学习知识。操作时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特点进行详略处理。②必须留课后作业,最好通过布置“三维”作业(书面作业、练习作业、拓展作业)体现学习不同需要。③必须通过课后一定量的练习作业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我们的困惑

⑴课堂气氛还远没有洪楼中学或杜郎口中学那么活跃,是不是课堂气氛越活跃越好?活跃什么程度才能达到导学案的最佳效果?

⑵如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保证预习效果? ⑶考试的评价方式考察的还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何判断我们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比以前的教学方式有优越性?

⑷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后,如何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才能体现我们教学的有效性? ⑸复习课和习题课的导学案该如何编写和使用? 带着这些困惑,我们积极投身于第二阶段的研究。㈣ 积极进行有效备课的研究

在反思各个环节的无效现象的同时,我们想到首先从备课的环节抓起,提高数学组备课的有效性。备课以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指导,同时参照三个版本的教材;以学生的“学”为根本出发点,认真研究学生在学习中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三个重要问题。通过科学设计教学流程和具体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扎扎实实地推进有效教学。

有效备课包括有效个人备课和有效集体备课,其中充分的个人备课是实现有效集体备课的重要基础,而有效的集体备课是优化个人备课的主渠道。个人有效备课:

(一)备课要求

个人备课要求教师以认真负责、深入钻研的态度进行四遍备课。第一遍备课要求教师个人不参照其他现成的资料,仅从自主研究的角度来分析课标和教材,形成教案初稿;第二遍备课要求教师广泛涉猎名家教案和参考资料,对自己的备课进行反思和修改,形成教案复稿,准备参加集体备课研讨;第三遍备课是在参与集体备课后根据集体研讨的结果,在充分考虑班级和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对个人备课进行进一步修正与完善,形成教学样稿;第四遍备课是在课堂教学实施后,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反馈意见,对教学设计或导学案再次修正和完善,形成完善稿。

(二)备课内容

1.教学目标

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细化,提出明确的学生三维学习目标(应关注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并使用恰当的行为动词表述学生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

2.教学资源

根据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需求,认真钻研包括教科书在内的所有教学资源,精选并创造性地整合和使用。要精心筛选例题、习题,使例题具有典型性、启发性,习题具有目标性、层次性和拓展性。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精心研究确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学习。

4.学情

通过恰当的方式(如导学案、作业、谈话等),认真调查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和个体差异,为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预设学生学习的起点、梯度作准备。

5.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备课的重点。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具体情况,认真研究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最佳学习过程,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需求,确定教师应提供的帮助和指导,预设具体的教学环节。

6.教学媒介

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选择并适时、适度地使用教学媒介,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7.课堂流程

(1)预设导入:以简洁、新颖的方式导入新课,真正起到收心、激趣和点题的作用。

(2)设计问题:根据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应明确、新颖、有导向性、启发性、探究性和层次性,有利于学生发挥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

(4)设计学生活动: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组织灵活多样、实用高效的学生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动设计要注重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预期,设计好应对措施,以便有效地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达到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5)提炼课堂小结: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培养能力,升华情感。

(6)合理设计板书:教师板书应依据简洁清晰、美观实用的原则,展示课堂教学中的精髓内容,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板书不能简单地列举知识标题,也不能用多媒体演示简单代替。学生板演是板书设计的重要内容,以充分展现学情,反馈教学效果,启发学生思考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7)科学分配时间:预设各个环节可能需要的时间,突出重点,合理有序地安排教学过程。

8.课后作业

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分别设计基础性、拓展性、实践性等不同层次的作业,指导学生选择完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9.课后反思

全面细致地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扬长补短,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集体备课

集体集中备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前期授课反思、本期主备人讲解分析、集体研讨、完善个人教案和导学案。

1、前期授课反思。汇总每位教师在上周授课中的教学反思和总结。归纳存在的主要问题,共同研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等。

2、主备人讲解分析本课时内容。

在备课之前,要求所有教师要熟悉教材的知识体系,保证阅读数遍,如果达不到熟悉教材,集体备课时将变成听别人讲一遍,根本不可能提出什么不同的意见。本期主备人(通常由两位教师组成)对本期集中备课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意见(主要通过提供的导学案电子稿),具体内容应包括个人备课的各方面内容,重点讲解“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以及对学习重点和难点如何处理等等。

3、集体研讨。所有教师结合自己个人备课的情况,集体对主备教师提供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的研讨、补充、改进和完善,形成集体备课终稿。

4、完善个人教案和导学案。由主备人根据集体备课讨论结果完善导学案电子稿,然后印发给学生;每位教师根据集体备课将自己的教案重新完善。㈤ 积极进行有效上课的研究,尤其抓好数学的有效教学。

经过对教学案和备课的研究,对各种授课模式的探讨有了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作用。我们先后对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和实验课授课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进,初步形成了我们自己有特色的授课模式。

1、新授课的基本环节和流程(具体操作流程见教学模式)

教师发导学案 — 学生读书预习自学 — 小组合作学习— 提出问题 — 课堂交流讨论、探究 — 师生总结得出结论 —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2、复习课的基本环节和流程(具体操作流程见教学模式)

课堂导入→教师考点展示→师生基础知识梳理→教师出示例题→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析例题→教师纠正补充→师生提炼总结→学生自我消化→学生交流分享→课堂小结→教师布置作业。

3、讲评课的基本环节和流程(具体操作流程见教学模式)

课前:学生做题(练习或考试)—教师批阅—公布答案—学生自我订正 课堂:考情分析—交流研讨—探究释疑—学生自我整理—变式训练

五、研究成果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在有效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学生的进步和老师的成长。

1、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合作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成功喜悦,从而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学科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在有效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寻找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最终形成了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三种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推广和使用。

3、课题组的老师们也迅速成长起来,教学水平显著提高,深受学生的欢迎。经过两年多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教师教学理论水平得到提高,教学策略正在形成。无效教学无影无踪,代之而起的是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形成了一定特色的有效教学策略,我们课题组成员执教的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就有多节获不同级别的奖励,并发表了多篇优秀论文,辅导的学生有多人次获奖。

4、改变了课堂评价机制,提高了教学管理效能

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主要是看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课堂能否有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包含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对教学的科学规划以及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教师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为此我们会同各年级备课组经过认真细致的反复研讨,确立了新课程理念下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原则和要求,改变了课堂评价机制,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提高了教学管理效能。

六、思考与展望

两年多的课题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开展对“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对提高课堂效率带来了实效,给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负担得以减轻,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间。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完善与研究。, 1.教师缺少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动力

尽管我们一再要求要做研究性的教师,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过重,教师主动承担课题研究任务的很少,积极性不高,这方面我们制订了专门的制度,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不佳。在实际教学研究中,我们迫切地感到缺乏有力教育体制和良好教育科研现状的支撑,这给课题研究带来很大的难度。

2.全体师生的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计算机要有效的运用到教学中,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信息素养。而从目前的研究看,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待于提升、课件制作效果有待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最佳支撑点需要寻找等。

3.对资料的整理与提炼存在一定的难度

我们目前只是浅层次的研究水平不高,对于收集到的一些资料也只是经过简单的分类和整理,有的还没有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同时如何从网上快速寻找有用而又实效的资源,也是经常困惑我们的问题,这些都有待以后的研究中加以解决。4.在课题研究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随着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必将要学习新的技能和方法,如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有效整合课程能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等等。因此,要求教育主管部门从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改革学校课程设置、增加人员经费投入、有效构建活动平台等方面进行改革,切实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培训,及时扭转不利局面,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有力保障。5.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脱离现象

由于当今学校教师编制的不足,很多教师教学任务过重,加之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往往有脱离现象,如何能使开展有效教学研究活动,使之成为人人的自觉行动,真正付诸于实践,并取得最佳效益,还有待于解决。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教育技术、教学方法也应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善,用先进的教育技术造就优秀的新世纪人才,是刻不容缓的事。宽带的接通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并与学科教学整合提供了有利的平台,这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我们只有不断奋进,努力进取,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才能跟上时代潮流,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与主要结论:

目前,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有两种非常突出的不良倾向:一是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桎梏,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很好地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严重脱节,重教法,轻学法,讲练不当,反馈矫正不当,教学目标指向单一,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教学现象大量存在。二是农村中学学生日趋减少,学生基础差,虽然教师在新课标理念下已经作了一些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确实变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小组讨论随处可见。但是令人困惑的是课堂内容繁多冗杂,热热闹闹的一节课上下来,学生收获却很少,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别是一些示范课、公开课。这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寻找课堂教学的突破点,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从夸美纽斯开始,“有效教学”的理想落实在“规模效应”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上。《大教学论》的理想寄托在“班级教学”中,它是“有效教学”的初始状态。在这种初始状态的“有效教学”中,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扩大教学的“规模”,减少教师教学的重复性劳动,“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教很多学生”。夸美纽斯以及后来的赫尔巴特学派所倡导的“大”的、“普遍”的教学模式后来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人们对“普遍有效”的、定型化的“教学模式”逐渐发生怀疑,有效教学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二是以杜威教育理论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开始突破“教学模式”的思路而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这标志着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的第二个阶段的出现。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的第三个阶段开始转向“教学设计”。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探索的基础上,人们认识到无论“大”的(夸美纽斯)、“普通”的(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还是个性化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都不能完整地实现有效教学的理想。于是,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的事情,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的道路上,有效教学大体有三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二是建构主义(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

网上学习、国培培训,天津市学科带头人、天津市红桥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徐长青专著《徐长青小学数学教学思与行》。以及华东师大王荣生教授国培理论及理念,告诉我们,课堂要高效,必须抛弃冗长的教学方式,进行简约教学。

因此,我们认为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取得好的效果,只有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高效教学的策略,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每一节课中针对学生实施有效教学,课堂效率才会提高,学生才会乐学、会学、学会、学好。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 “简约教学一课一得”的课堂教学探索与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1.主要特色:“简约教学一课一得” 从专业角度说,就是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本课题研究以新的课程观指导教学,深化我校教学改革,促进我校课堂的快捷高效。我们从有效的课堂教学理念出发,试图构建一种简约教学的框架,并为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提供有价值的建议,认真开展好《简约教学一课一得》课题研究活动,更好地深入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与能力。

2、创新特色:其特色在于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本校教学实践,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有效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对低效无效的教学进行诊断研究,力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有效课堂教学理论校本化、个性化,给每位教师和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不仅在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更在于形成独立的思考,主动学习、尝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与实施,完成研究课题研究的任务及目标。课题研究方式以对比研究的方法为主,通过自己教学班级,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实效的对比研究,积极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操作策略及操作模式,确立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体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以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的方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具体方法如下:

1、文献研究法。关注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发展成果,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力争达到研究有实际效果,成果有实际用途,实施简便易行。

2、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分析研究课改年级课堂教学现状及教改实施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的事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操作实施,在世纪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

4、对比研究法。由本校的课题研究人员分别在各自的班级进行比较研究。

5、经验总结法。对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操作之后,及时进行反思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本课题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课题研究已进行了将近两年,通过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们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在理论和实践上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深化了对新课程和有效课堂教学的认识。

我们的课题题目是“简约教学 一课一得教学探索”。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我们结合教学实际,通过理论学习,普遍接受了构建简约高效课堂这一教育理念,在研究中进一步深化了课题组成员认识。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表现为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遵循教学原则,合理组合教材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全面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的课堂效率,我们必须建构起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创生出适合学生的实际的教学系列,解决课堂教学“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也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际中,做到教与学的统一。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最重要的变革,于是小组合作、讨论就成了目前我校课堂上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但是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它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我们认为在简约有效课堂实施过程中,要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具体来说“以生为本”应有有三个体现:一是学生是否喜欢和期待上这一节课;二是学生在这一节课中是否有“两得”;三是这一节课的学生学习反馈的信息渠道是否畅通,教师能否及时掌握并快速反应跟进,查漏补缺。

我们的“简约教学 一课一得”教学探索,是在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基础上的细化,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首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如果课堂缺乏教师有效的组织管理,由于学生的组织应变能力有限,无法顾及他人的反应,必然会导致课堂上的无序和失控,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是学生学习促进者,如果没有教师的渐入佳境的引导和因势而发的促进,学生的水平将停滞不前。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我们认为,在这些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课堂教学,我们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差异,指导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探究相应的知识;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地位。

(二)提高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内涵的认识。

1、对低效教学的理性反思与追因分析。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对我校近几年课堂教学的进行观察对比,我们感到有许多课堂属于低效教学的范畴。一是对教学目标理解模糊或表述不清;二是教学内容把握不够精当;三是教学结构呈现过度的教师主导特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四是缺乏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狭窄;五是课堂评价浮于表面,缺乏评价的策略研究;六是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究其原因如下:学校教研氛围平淡。尽管教研活动正常进行,但研究的圈子较小,研究内容常浮于表面,缺乏研究的深度和坚持力;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行为缺乏适当的理论指导;教研的要点和抓手十分模糊,部分教师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主动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但缺乏方法的推敲和策略的研究,特别是对学情估计不足,以致课改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如此现状,我们感到本课题的研究肩负着一种强烈的责任。如何依托课题团结一批教师,解决一些问题,拓展一些发展的空间?我们感到:必须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抓起,从帮助教师克服以往的教学弊病抓起,从教师执行的每一堂课抓起。

2、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

“简约教学 一课一得”反映的是“以学定教”的基本理念,教的依据是学,即把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学”不是静态的学生,而是发展的学生,是差异的学生。我们要兼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即教的起点,学生的发展目标即教的方向。有了起点和方向,教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做到以学定教。实践“以学定教”,务必非常重视学情分析以及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寻求适合学情的教学方式。

“简约教学 一课一得”反映的是“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反映出了教的目的。第一,教不是单纯的教,而是促进教学互动的教,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持续提高的教;第二,“以教促学”更高层次是指向于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策略性地改变教师的教,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第三,针对学生不同学段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以教促学”强调创造性地教,顺应学情地教,不任意拔高教学的要求。

在课题研究中,往往有教师抱怨自己多么优秀的教学设计,但教学效果却不够理想。理性地反思这一现象,往往能得到许多启示: 从自我出发,优化教学结构。一是寻学科教学理念;二是寻找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三是体现课时特点和课时目标。其中学生是最活跃、最核心的因素。优化教学结构,着重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顺序和学习方法,体现教学设计的策略。第三,兼顾预设与生成。课堂教学是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统一,两者的联结点在于学生。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弹性设计,它兼顾到预设的计划性和生成的可变性。如果说教案是教师的课前设计,那么课堂就是教师的现场设计。具备这二度设计,课堂才是科学的、艺术的。

3、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过去观察一堂课,教师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如今,学生成了我们听课关注的主要对象,是有效课堂教学关注的焦点,这是理念的更新与进步。在课题实践中我们更清晰地发现:如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大、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差、良好学习习惯得不到落实等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课题组对组织了多次专题讨论,进一步转变观念,正视现实,寻求对策,并坚持在实践中分析总结,使这一现象得到了逐步改观,现总结如下: 一是要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教师常常习惯性地充当了权威的角色,无形中降低了学生课堂主体的意识。二是要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变成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三是要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明确能力培养的目标、途径和方法,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四是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要求,贯彻落实。五是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拘一格,因材施教,必须让学生在一节课里学有所得。

4、关注教师调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能否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控制、主导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教师的自我监控是实现课堂有效调控的前提。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其行为主体之一的教师是具有理性反思和行为调控能力的职业人。自我监控的过程表现为设问这样四个问题:①我在做什么?②我为什么做?③我做得怎样?④我将做什么?第一问是指教师的外在行为;第二问是指教师的内在动机;第三问是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第四问是即时的教学打算。自我调控的有效性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在理性价值观的指引下展开的。

好的教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需要教师适时地应用微观调控的技术。首先,教师应充分而合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学习,让学生的眼动起来,手勤起来,耳灵起来,口读起来,脑活起来,逐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其次,教师应关注教学的进程作适当调控,如对有效资源的开发,对问题深层的引领,对思考方向的纠偏等。再次,教师应适度调控好教学的节奏变化。一是尊重学生的注意规律,使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三)初步重构了课堂教学内容,创生了适合我校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根据相关理论以及《课程标准》,总结除了适合我校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

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通过学习交流、外出听课等活动,教师对新课程及有效课堂教学有了自己的认识,在宏观上能够用辩证的目光来看待传统与现代、封闭与开放、学科与课程、教与学等关系,在微观上能够恰当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内涵和要求。结合课改实践,课题组成员勤于总结,不断反思,撰写了许多有质量的课题论文、随笔反思。其次,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许多教师不仅在心目中有了自己的好课观,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因子,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变得驾轻就熟,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李丽霞老师的 “坚持一课一得,促进学有所获”教学理念,他的语文课师生互动,流畅自然,简约实在;彭伟丽老师老师追求语文教学的“语文味”、“人情味”,课堂教学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高静芳、闫慧、王玲芳、邢素娟等年轻教师,均在课题研究中迅速成长,脱颖而出,王玲芳老师在晋城市语文教学能手评选中被评为“初中语文教学能手”,在2014年陵川县教学团体赛中,李丽霞老师的《济南的冬天》被评为“文科组二等奖”,我们学校的三位教师的课被评为“团体二等奖”国培面对面课堂交流中,语文组老师的课得到国培专家好评。他们遵循教学规律,关注全体学生,追求有效教学,大胆尝试,在课堂驾驭和执教水平均有显著提高,深受学生喜爱,在每的学生测评中,学生的成绩和认可度均在列前茅。经过两年的努力,可以说我们的每堂研讨课都十分出色,课堂教学十分贴近学生,精巧而富有美感。再次,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简约教学一课一得”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沟通,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基本形成,不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均获得全面的发展。我校中考成绩在近年承上升趋势,收到县政府、教育局的好评。

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和课题组今后的研究设想:

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

1、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学校整体层面看,师生教学方式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2、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课题虽然结题,但课题研究却永远不会结束。高效课堂教学一直是我们的追求,课题组将继续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课,继续在实践中深入探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更加高效。课题组还将继续开设各种形式的展示课、研究课,开设各种形式的讲座和研讨会,继续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我们希望能够得到省市专家和领导更大的关怀和支持,希望吸引更多的老师加入到这一研究队伍中来,将这一课题更加深入的开展下去,将课题成果推广开来,使我们的课堂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获得更大的效果,为我们的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造福更多的学生。

课题研究至今,得到了各级专家、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得到了各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得到了我校教师配合和无私奉献,才有了今天的一点成绩。在此,课题组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

陵川县杨村镇初级中学课题组

第五篇: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数学一三五教学模式预习案中

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

渭南市实验小学 时娟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预习作为上课前的事先准备,会直接影响听课效果,进而影响到其它学习环节的顺利进行。预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减轻教师负担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不断增长,知识陈旧率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现阶段各教师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很多教师都重视语文课前的预习,很少关注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甚至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去发现新的规律,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小学数学该不该预习?怎样预习?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面临的问题。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明确指出了预习的重要性,但对于小学数学这一门学科,不少教师有些担心:学生课前预习了,会不会对新知识失去新鲜感,影响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会不会只看一眼最终结论,导致生搬硬套的运用结论;会不会在预习中有错误的想法先入为主,产生负面影响……其实负面影响的存在不在于是否预习,而在于如何预习。

很多教师在布臵家庭作业时,往往只是顺便说一句:明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了,请同学们回去预习一下。预习什么?怎样预习?预习到什么程度?学生一概不知。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讲根本还没有科学合理预习相关知识的能力及习惯,一般来讲,学生回家都只会翻翻书,看看书中结论。因此科学的预习显得尤其重要。

二、研究目标

1.通过预习使学生能自觉而不是被迫地、长期地而不是短暂地坚持预习。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具有良好的预习能力。

2.通过预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加快、善于进行比较、判断、概括等思维。让预习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转而成为学生“致富”门路和“追求”对象。

3.学生课堂学习参与意识强,精力集中,思维积极,主动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能梳理知识内容,理清重点难点。自我探求意识强,主动发问,超前预习下阶段学习内容。有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 ①制定研究方案。

②查阅相关资料,理论学习,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制定课题实施方案。2.研究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7月 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课堂实践 ①根据课题方案,进行行动研究。

②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方法指导,审视目前的数学课堂,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③ 重视信息的反馈与收集,进一步修整和完善方案。3.总结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 ①反思、总结整个研究过程,整理各个阶段的材料。②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论文。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个案分析法)为主,同时辅之以理论研究法、实践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

四、研究成果

近一年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家长、老师都受益匪浅,我自己也获得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经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我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原则,努力排除其中的不确定因素,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际,从以下几方面总结我的结论:

1.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归因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好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而好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机无疑于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和家长必须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引导。良好的预习习惯会促使其养成认真听讲以及按时完成作业等其他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新课标中指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态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课题实施过程中,许多家长和老师的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培养孩子在游戏中想问题,查字典学英语,用扑克牌学数学;培养创新能力,从搞"破坏"开始,拆装小

汽车和闹钟,创作摇滚乐,不断做出新的选择.孩子的兴趣产生了,学习自然变得简单了。

3.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实施不同的方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方法引导是我们在实验中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经过我的实验表明,大多数孩子在使用正强化方法时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仍有极少数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对该方法效果不明显。我适当地使用批评和惩罚来刺激其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的心理也在不断变化,他们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情感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实施实验的过程中我应对学生的世界有较多的了解,方可跟上学生的思路。只有了解学生,你才能帮助学生。

4.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更要归因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家长与学校的密切配合。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自主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主要还要靠老师和家长的激励及指导,要看老师和家长是否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以及如何激励和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我在课题研究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正确科学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5.以下是我在此次研究中认为比较好的八篇文章: 《课前预习初见成效》、《学生是我磨课道路上方向标——〈左右〉磨课经历》、《是给行囊,还是搭支架?——教学理念引发教学行为的改进》、《预习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成功源于积极的心态---读书心得》、《放手,孩子会飞的更高》 《美丽的田园——听课反思》

《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我思我想》

下载结题报告及具体要求(写写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结题报告及具体要求(写写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结题报告

    学生情感价值观错位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的结题报告 “情感价值观”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今中外的教育先哲们关于这一课题的见解很多。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到古罗......

    结题报告

    关于《师生教与学方式转变的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华亭县民族小学课题研究小组 我校课题研究小组 关于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规划课题 “师生教与学方式转......

    结题报告

    “提高中职学生自信心问题的研究”结题报告 项目负责及课题组成员 组长:魏淑兰 成员:王树良 王长龄 王艳丽 赵强 严力军 于美丽 尹建清 李东胜 李宏伟 内容摘要: 本课题组在......

    结题报告

    小学生中年级读写结合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叶圣陶老先生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的技巧”的论述,给了我们启发。阅读与写......

    结题报告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树立了教师专业发展意识 1、理论学习制度。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理论的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

    结题报告

    《农村中学群文阅读教学下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尊敬的课题组领导: 你们好! 由我校承担的《农村中学群文阅读教学下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系信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

    结题报告

    《教师反思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编号:2008-JKGHBzD-063 课题主持人:梁付杰 报告撰写人:梁付杰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论文 教学案例 反思故事 课题完成单位:商丘......

    结题报告

    《愉悦式英语教学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 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我国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把英语教育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