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课题阶段小结
小课题阶段小结
一学期来,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在教研组成员的帮助下,小课题研究工作从课题确定、申报、制定研究计划、收集资料、理论探究、教研探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在研究过程中也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同时也遇到了不少困惑,现将小课题前期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研究中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培养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在课题实施之前,我先学习相关理论与思想,希望通过学习,让理论来指导实践,使得课题研究获得成效。同时,我收集有关课题的资料,为课题框架构建完整、充分、饱满的躯体,保证课题的质的完美和量的统一。随着课题的深入开展,我发现自己已具有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逐渐具备了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整合能力。
2.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互动学习。网络交流、展示是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手段,根据课题需要,及时上传有关学习资料。这种方式,使得课题研究更有说服力,同时会得到同行的帮助并进行交流,以达到提高自己得到目的。
3.理论探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探讨,达成解决问题思路或方法上的共识,并将其渗透到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研讨,形成有规律性的结论。
4.课题整体研究与教学课例研究相结合。该课题的实施着眼点是研究解决教学实际中的有效问题,从宏观上着眼于研究教学整体过程中的有效问题,同时,也重视具体教学环节中的问题研究。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三、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由于自己的研究经验不足,几乎都在探索着进行课题研究,因此我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将向有经验的老师虚心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奋斗,不断摸索,寻找适合我自己的课程实施的发展道路。
2.在教研组的关心支持下,在自己的努力下,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将不断地完善课题方案,继续将课题研究进行下去,相信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科学的方法,有了研究的热情,自己的研究最终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虽然好的想法很多但是不注意记录,形成的文字材料比较少,很少将自己的观点转写成文字进行交流,同时自己反思的比较少,以上这些方面要注意该正。
小课题阶段小结
赵建刚
新地乡小学
2012.4.20
第二篇:课题阶段小结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课 题 研 究 实 验 阶 段 性 小结
——余庆县大龙小学 刘 丽
2008年1月
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一方面引导少先队员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全面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探索新时期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方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研究对象:
1、以本校全体少先队员为实验对象。
2、通过组织活动,开展课题研究。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行为训练法 具体做法及成效:
在这这准备阶段中,为了在队员中掀起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热潮,为了营造良好环境、把学生的行为习惯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让队员明确什么行为是光荣的,什么行为是可耻的,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每一个少先队员心中扎根,懂得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激励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同时,老师也参加了由教育局、中心校组织的德育课题培训,首先让老师就要具在良好的师德表现。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强化有关荣辱观教育的内容,我们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教育内容,深入浅出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如借助“八荣八耻”歌,让学生记住了“八荣八耻”的内容。并坚持正面教育,用队员喜爱的方式,多宣传,让“八荣八耻”这一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学校成为强音,在每一位队员心中扎根。了解了“八荣八耻”后,学生会惊喜地发现,噢!原来“八荣八耻”就在我们身边。
二、充分运用人文、自然资源进行爱国爱乡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利用学校组织秋游实践活动的机会,给孩子们讲述故事,让队员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活动结束后让队员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以此对队员进行教育要热爱家乡,以家乡为荣。在“整脏治乱”活动中,让队员懂得了环境卫生是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窗口和标志,代表着城市的形象。教育队员自觉搞好环境卫生,自觉遵守公共美德,用实际行动爱护美好环境,号召队员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讲究卫生,为建设美好家乡贡献一份力量。这样,“八荣八耻”有了具体的教育载体,避免了空洞的说教。
三、开展以尊敬长辈、友爱同学、关心幼小、帮助弱势为基本内容的亲情教育,培养队员珍爱真情、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自觉养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活动,教育队员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深化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做诚信人。为了体现诚信的重要性,我们让孩子们去收集有关诚信的格言,还把格言“诚实使我自信,自信使我可爱”张贴在班上,鼓励学生做诚信人,并告诉孩子们,其实诚信就在我们身边:拾金不昧是诚信,不说谎话是诚信,真诚待人是诚信。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诚信。不用说太深的道理,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通过同学的榜样作用,诚信已经慢慢成为学生交往的一种方式。而我们的目标,是要让诚信成为学生为人处事的一种态度,做诚信人、办诚信事。
第三篇:课题阶段小结
《师生教学活动中生成性资源的运用研究》阶段小结
本课题自2013年4月申报立项。至今已有近半年时间。半年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学习、交流、探索。一是生成性资源概念的界定;二是理清生成与预设的关系;三是如何才能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以及我们的应对策略,其中第一点我们主要是做了一些再学习,第二点和第三点是我们研究的具体内容,第三点是研究活动的重点。现将具体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确定和修改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目标,“生成性资源”又是小学数学课堂的核心理念之一,小学数学课堂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有着灵活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的过程。
因此,数学教学应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应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应为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既要有课前的巧于预设,也要有课堂的妙于生成。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科学的策略,构建有利于学生终身可持续性发展的动态生成课堂。
本课题从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我校的课题组成员所任教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对搞好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有着重要作用,得到全体课题组成员的高度认同。
二、实施和操作阶段
1、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和计划,确保研究顺利完成。加强理论学习,领会课题的精神,深入探讨,分析交流,提出改进之处,确定课题实施方案,学习可采用集中学习、分散学习、积极参加市局教科室举办的各种培训。
2、确立典型课例和上课的老师,课题组成员听课,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情况、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和三维目标的落实。每次上课均确定主题,具体实施过程中将知识体系划分为四个只是块,每个知识块均从前述的几个方面展开,并注重对比。不可否认,仍有个别教师的课堂结构依旧是线性发展,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对问题不去思考,学生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老师唱主角,学生成了忠实的听众,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感到很累。
3、课后调查学生,听取学生现在在课堂上的想法,自己想怎样参与课堂上的学习,问清学生的心理需要,掌握的动态,分析形势共有的认识,为研究提供依据参考。发放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详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4、开展初步的研究活动,课题组成员分析写好典型的案例,课堂观察,调查报告,及时分析总结,运用已掌握的策略上好研究课。
三、研究中期的反思
1、课题组成员通过各种调查和理论学习,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转变了观念,搞好课题研究的积极很高,有不少的现象和课改精神不相符合,很有必要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我校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优化课堂教学。
2、切实落实科研兴校的思想,通过此课题研究,影响更多的教师去投身教科研,在研究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向优秀教师学习。
3、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探求动态生成的策略,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既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也能影响其他学科教师,借鉴一些策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让学生全面发展。
四、初步成效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调查和各自的实践研究,探求一些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准确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其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但是生成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亦也弊,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总是在努力追寻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
2.捕捉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让智慧闪耀光芒。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
3.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及时进行提炼。
教学中不仅要努力捕捉学生的亮点,还要留心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及时进行提炼。
4.点拨偏差,重拾信心,迸发创新之花.。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手握的是已知的教材,面对的永远是学生未知的答案。我们不仅要学会发现学生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也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尴尬的问题所在。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通过分析、比较,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等方式,把尴尬化为一次新的学习。
5.引发争论,让思维擦出火花。
学习的过程绝不仅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西方学者狄德罗曾说过:“怀疑是走向哲学的第一步”数学也是如此,当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就说明对所学内容有了独立思考,这是学习的深入,更是一种进步!数学学习是学生认识矛盾转化的过程,鼓励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在解决的基础上完善。我们反复地研究发现:一旦激发起学习的欲望,孩子们的学习劲头是很大的,根本不用教师去催。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创设一个师生融洽的教学环境,鼓励孩子大胆提出问题,组织他们去解决发现的问题。在彼此思维的碰撞中,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
五、阶段性成果
1、部分论文
2、典型案例 我们搜集的案例,注重弹性设计,注重时空预留,注重过程中的调控。
3、课题组成员的观察记录。
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教科研的基础知识,基本的研究方法仍需要继续学习,深刻理解操作的步骤,并能在实践中正确应用。
2、深入钻研相关理论知识,特别是本学科专业知识,这是能否准确、迅速应对“生成”的基本保证。
3、大力营造研究的氛围,让每位成员理解,教学即研究,课题研究就在我们身边,不能为研究而研究,让研究为课堂教学服务。
4、养成勤写勤记录的习惯,有时不能及时把研究的成功经验、课后反思、典型案例进行梳理总结,只是到某一阶段需要材料时才整理。
2013年7月
第四篇:课题阶段小结
课题名称:《物理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半年来,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从课题确定、制定研究计划、理论学习研究、教研探讨等方面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取得了一些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同时也遇到了不少困惑,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阶段性小结。
一、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课题定下以后,我们课题组制定了详细的课题研究计划,根据计划进行了积极的教育教学研究、探讨活动,所做工作如下:
1、课题前测。研究前慎定课题,学校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经过研究、展开讨论,根据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层次和综合素质确定“物理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为课题组研究课题。
2、课题开题工作。主持人介绍了研究思路及前期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就课题研究中的问题交流互动,主持人作开题报告。
3、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研究水平。要求教师每学期系一片教学案例,一篇教学论文或教学反思;每学期根据课题要求上一届汇报课。
4、课题研究形成制度化。课题组成立以来,每两周进行一次课题活动。大家一起学习,讨论和研究有关课题的问题。经过学习大家意识到,物理课堂中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很有帮助。
5、找准课题的切入点。在新课标指导下,把学校实施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作为物理课题研究起点,进行理论学习与课堂教学实践,对以往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6、反复学习《新课标解读》和十六中主编的《高效课堂学习资料》和《构建高效课堂备课制度》、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和座谈,并作了大量的学习笔记,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指导。其中,尤其重视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每节课备课时,必先研究课标,不仅明确了教学目的,还与旧课标相比较,看有哪些变化和不同,以便更好的落实新课标。
二、加强集体备课
我们物理备课组有五位老师,对于我们五位教师而言,我们都是有多年教学经验老师,但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一是加强备课组活动,明确课标要求、讨论教学重难点、教法等。随时随地地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二是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吸收别人的优秀成果。三是一些课利用课件教学,补充史料,提高教学效率。
三、先调查后定方案再研究
在接到课题立项申请时,我们就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确立了课题名称和研究的方向。课题立项后,进入课题实施阶段,在课题实施中也先对七年级的学生进行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并对调查进行了分析,制定了本学期课题实施方案.四、深入课堂,反复锤炼
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课题组教师对于课题研究的实施,在理论上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积累,但要想把课题研究的理念完全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谈何容易!我们多年以来形成的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轻能力和态度的培养,这种观念和教学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形成了思维定势。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形成了相应的成型的教学模式。为了尽快地转变教育观念,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课题组成员研究决定,定期听课、议课,观察学生和老师的变化,用教学案例的形式展现,结合学校正在实施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题研究。
五、研究后的思考:
目前,我们在上物理课时,都能有意识地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对于高效课堂教学理念没有很好的理解,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很欠缺。
2.学生经历了小学六年教师固有的教学模式,在八年级改变另一种教学方式,学生接受有困难,需要加大对学生的培训力度。3.小组合作模式有些流于形式,组长的培训不到位,致使有些教学活动安排时间紧张,课堂上不能完成。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4、提高与学生的沟通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上课的质量
5、采用高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五篇:课题阶段小结
合经院旅游管理省级特色专业专业建设阶段工作小结
课题名称: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课题负责人:邢乐澄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作为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重点,于2011年9月启动了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1年9月以来到迄今的半年多时间中,按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任务书》和“项目建设方案”的要求,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成立了课题组
我们通过课题申报阶段的积极筹备,制定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和任务,成立了由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和企业双师型经理参加的十一人课题组,每个组员都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左霞、王袁霞、纪婷婷、张超林、吴海峰等在项目中承担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建设及教材建设方面的研究。企业双师型经理张莉华、陈义庚、吴春生、沙园梅、任浩等在项目中承担双师型校企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研究。邢乐澄为项目负责人,在项目中承担的主要工作为特色专业建设领导和管理、校企共建与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等。
二、拟订了省厅特色专业下拨专项经费使用的管理条文
2011年8月28日,课题组长邢乐澄鉴于省厅下拨的5万元建设支持经费已划拨到校,所立项目正式启动。拟文“为规范项目专项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专项经费实行项目管理,专项核算。项目运转经费由项目负责人统筹掌握使用,并根据项目需要,制定预算,厉行节约,合理使用,经费使用流向由分管教学院长监督,应做到专款专用,以确保项目建设的正常运作。”报请相关院领导备案。同时强调要加强旅游管理特色专业项目建设经费管理,严格按照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方案及批准的经费预算,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师资培养系统工程运行费、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系列教材建设费、特色专业教师学术会议资助及论文发表资助、专业考察与实习考察资助、专业实验室建设费、国内相关期刊与图书资料、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建设费及行业新技术新标准外聘专家讲座等支出,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经费使用效果。
三、制订了阶段任务
我们根据课题的研究目标,制订了四个研究阶段:第一阶段(2011年1月-12月):本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围绕教育对象职业素质的养成、职业能力的培养两方面,加强校内专业实验室建设;开拓并落实新建实习、实践与培训基地及巩固既有实习、实践与培训基地建设;包括外出调研、研修、培训、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计划,起草实习基地与培训基地的建设方案;启动第一批子项目立项;教材编写计划等;举办青年教师示范教学系列活动;第二阶段(2012年1月-12月):在前期调研、研讨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修订和完善教学大纲、实训及实习大纲;继续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精品课程、实训基地的建设;对第一批教改立项的子项目进行中期检查、筛选、同时启动第二批子项目立项,建设新理念、新模式下的校企共建的教学实习实训基地。第三阶段(2013年1月-12月):在完善前两阶段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新任务新目标建设迈进,更好更快更强地完善教学实践环节的建设,包括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及教学实训平台建设。更深层次的开拓并落实新建实习、实践与培训基地及巩固既有实习、实践与培训基地;加强专业实验室、资料室、网络平台建设;对第一批子项目进行结题验收,对第二批子项目进行中期筛选检查;第四阶段(2014年1月-12月):按照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8】1号)精神,对本项目开展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总结出新形势下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四、学习与交流相结合,课题组提高了项目建设的针对性
课题实施以来,我们基本上每三周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以专业教师为主体),企业双师型经理因工作不便,由课题组长电讯沟通主要相关精神。我们要求每个课题研究成员,每次会议交流自己本阶段的观察、调查与思考所得。(如课题组成员张超林老师赴翡翠湖迎宾馆、金满楼国际大酒店两个实习基地的考察情况汇报)我们还专门下发课题记录本,开会时专人记录,使教师把工作中的点滴小事或感悟,及时记录,以便对事件的交流和反思。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细致的教育小事,使该课题的研究具有了针对性。
五、寻找校企共建合作单位,进行了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共建研讨
2011年9月17日课题组全体教师一行8人在课题组长邢乐澄的带领下前往安徽全景旅游营销管理有限公司及安徽海联旅行社下属的皖西大裂谷景区进行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共建研讨。安徽全景旅游营销管理有限公司及安徽海联旅行社总经理吴春生在游客接待中心亲切会见了课题组教师一行。吴总对校企合作单位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前来共商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共建表示热烈欢迎。邢乐澄介绍了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省级特色专业的基本情况和专业规划建设,强调高职高专旅管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高度评价了与海联的实习共建关系。并请吴总对旅管专业的学科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吴总结合我院旅管专业正在海联旅行社顶岗实习的09级学生实习情况,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吴总说,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要以导游技能为基础,侧重培养学生的营销能力、景区管理和策划能力。同时提出企业需要的员工要有忠诚度、知识面、管理技能。邢乐澄对吴总的意见和建议表示认同,表示研讨会后系部会认真研究,使教学计划更加合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要求旅管专业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贯彻实践能力第一的理念,争取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毕业生,六、召开了首届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训基地建设研讨会。
17日当晚,根据省级特色专业质量工程立项建设需要及相关实习单位邀请,旅游管理省级特色专业课题组在国家4A级风景区东石笋(中国革命老区项目)召开了首届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训基地建设研讨会。旅管专业全体教师,东石笋景区方菲董事长、营销部蒋总经理、安徽全景旅游营销公司及安徽海联旅行社任浩经理、安徽岱山湖景区营销部李总出席了会议。研讨会上,课题组长邢乐澄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旅游管理专业近十年的发展情况、实习基地建设情况、旅管专业2010年获得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称号及相关质量工程建设情况。同时还介绍了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方案,并向与会人员发放了旅游管理专业现行教学计划,请他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随后,与会专家根据自身的行业经验,提出了一些颇有建设性的建议: 东石笋景区方菲董事长首先对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东石笋景区召开首届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训基地建设研讨会表示祝贺,然后介绍了东石笋风景区的基本情况。紧接着方总说,校企合作、校企联谊对学生、景区是双赢的选择。实践基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助于高职高专学生与社会工作的无缝对接,同时实习学生的到来对景区建设、景区管理、员工服务意识的提高也有帮助。基于多年的实习生管理工作,方总认为职业院校应更加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注重书本知识向技能转化,因此热烈欢迎合经院学子来东石笋顶岗实习,并期待与我院旅管专业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安徽全景旅游营销公司及安徽海联旅行社任浩经理从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方面提出了三点建议;一,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理论结合实际,突出专业实践,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二,强调培养人才技能的多样性,除导游技能外更需要景区管理、景区营销、景区策划等管理能力。三,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多样化,可以开设专业班级、合作办学。
东石笋景区营销部蒋总经理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多为90后大学生指出:一,要培养学生对旅游业的热爱,培养能吃苦的性格,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毕业生。二,外语能力和礼节、礼仪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很重要。三,大学期间要多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做好细节工作。四,实习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要看轻待遇,看重升迁,看重自身能力的历练和积累。
安徽岱山湖景区营销部李总也强调了实训基地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欢迎旅游管理专业老师去岱山湖进行实训基地共建,期待能与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邢乐澄愉快的接受了邀请。
课题组成员左霞与张超林两位老师也分别撰文就“校企合作原则”及“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发言,围绕课程实践、专业实践、校内实训基地管理与运转、校外实训基地管理与运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创新发表了自己的建议。邢乐澄最后说,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回去以后一定要把本次研讨会的新理念应用于日常的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思考课程改革和实训基地等相关建设,切实抓好校企(系部)合作、顶岗实习工作。本次研讨会是质量工程建设的良好开端,旅游管理专业今后会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与更多的旅游企业进行合作、共建。
七、2011年2月,课题组举行第二届旅管专业实践教学单位见面会。会议由课题组长邢乐澄主持,来自合肥翡翠湖建国迎宾馆、索菲特明珠大酒店、安徽海联旅行社、皖西大裂谷等多家宾馆饭店、旅行社和景区公园的总经理及代表参加了会议。会后,课题组长邢乐澄总结说:根据各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建设中的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将会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和才艺教育,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了解决旅管专业的人才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存有的脱节现象,建设中的旅游管理特色专业也会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进行改进,加大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旅游复合人才。
八、为加强内部交流与学习,课题组长邢乐澄撰文“当前旅游职业教育需着力探究和解决的问题”刊学院教学督导组主办的《教学督导简报》【2011年】九月号。该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以思考、总结,探讨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理清思路,确定良策,将有助于课题组成员对旅游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认识。
九、2011年10月,按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发展规划,在原有的校内实训基地基础上,进一步扩建和完善了墨荷园校内实训基地的餐饮实训室(中餐、西餐)、前厅客房实训室、模拟导游(形体)实训室和墨荷园综合实训基地(导游基础知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业务等课程的综合业务实践实训项目)等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基本形成“前有读书校园学知识,后有园林景点习技能”的“前校后园”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在当年的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受到了评估专家组的首肯。
十、2011年11月,安徽省教育厅赴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评估专家组来学院进行人才培养工作考察评估,重点剖析了“旅游管理”专业,听取了旅游管理特色专业项目负责人邢乐澄关于特色专业建设情况的汇报及课题组成员左霞、王袁霞老师的《导游业务》和《旅游概论》两门专业课的说课,课题组的专业剖析和说课受到了评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评估专家组校内实训基地墨荷园现场考察的导游引导,系由09级旅管专业在校生担任,她们的导游技能和才艺素质给评估专家组留下深刻印象,誉为是旅游管理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亮点。
十一、2011年12月,组织09级旅酒管学生组团参加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饭店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全国饭店专业知识竞赛。竞赛组委会为了方便我校学生参赛,专门在我校设立了分考场。课题组成员吴海峰老师全程参与并指导学生参赛。通过此次比赛,使学生更了解了旅游企业,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将来从事的行业有了更好的了解,为打造优秀的旅游管理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意义深远。
十二、2012年1月,旅管专业09级学生圆满完成为期半年的实践教学,邢乐澄于实习结束之际,及时与实习酒店联系沟通,及时了解实习情况,及时进行总结,以利实践教学的发展和改进。该总结文本刊学院《教学督导简报》【2012年】第2期。鉴于参与实习的同学在实习期间的优越表现,希尔顿逸林酒店于实习结束之际,为同学们提供了月工资1850元起薪的餐饮部就业岗位及月工资2050元起薪的前厅和客房部、商务发展部等(中西餐、宴会、客房及大堂吧服务员、前台接待、礼宾、话务、预定文员、行政楼层接待、管家等)就业岗位数十个供实习生们考虑选择,经过双向选择,最终有12名同学决定继续留职酒店,加盟希尔顿,成为一名光荣的企业员工。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择业困难的普遍形势下,我校旅(酒)管专业毕业生能一次性被希尔顿酒店吸纳数十人就业,反映了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及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方面,功力扎实,凭借他们优异的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同时也为企业的建设和繁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十三、2012年2月,按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任务书中项目建设目标要求,课题组先行购进第一批国内旅游行业相关期刊与图书资料及教学参考书,供课题组成员学习交流提高,同时也为加强专业实验室、资料室的建设和积累。
十四、2012年3月,接全国旅游酒店管理师CETTIC职业培训办公室发文《 关于举办第七期全国酒店管理师和旅行社计调师“双师双证”师资培训研讨会暨CETTIC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师资培训班的通知》,为践行学院旅游管理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同时加强学院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派骨干教师二人(左霞、王袁霞)前往参加培训(酒店管理师和旅行社计调师),以加强旅游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创新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并彰显特色。两位教师结束培训返校后,分别在课题组内进行了与会精神的传达和培训情况的汇报,使大家都感受了一次学习。
十五、2012年3月,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积极推进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课题组长邢乐澄应“高等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讨会(HECTR201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HECTR组委会发文约稿,完成论文《新形势下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任务》一篇提交,届时待大会交流。该交流论文将结集出版发行,并全部被ISTP全文检索。
十六、2012年4月,为切实加强旅游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课题组推出张超林为指导老师,组织并指导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积极响应和参与了“2012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服务类技能之“中餐主体宴会设计”的比赛。通过参赛,进一步展示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与行业企业的教产结合,推动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更好适应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0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