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阶段小结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课题阶段小结
一学期来,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在教研组成员的帮助下,小课题研究工作从课题确定、申报、制定研究计划、收集资料、理论探究、教研探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在研究过程中也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同时也遇到了不少困惑,现将小课题前期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由于本校70%的学生都是哈族学生,汉语较差,切合本校实际,和本教研组老师商议,再加口语表达能力能充分一个学生学习汉语的真实水平,我们研究制定了《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的小课题,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合作中学习,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方法,有机的搭配合作学习小组。并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地培养与提高学少数民族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在课题实施之前,对学生现有的汉语水平及形成原因进行跟踪调查,并作出分析结果。我们先学习相关理论与思想,希望通过学习,让理论来指导实践,使得课题研究获得成效。同时我们收集有关课题的资料,为课题框架构建完整、充分、饱满的躯体,保证课题的质的完美和量的统一。随着课题的深入开展,我们发现我们自己已具有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逐渐具备了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整合能力。如:老师们能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注重哈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指导,并能围绕小课题制定自己的研究专题。
2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互动学习。在网上搜集有关口语交际的好的教学方法、掌握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手段,根据课题需要及时整理有关学习资料。这种方式使得课题研究更有说服力,同时会得到同行的帮助并进行交流以达到提高自己得到目的。
3理论探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探讨达成解决问题思路或方法上的共识并将其渗透到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研讨形成有规律性的结论。
4课题整体研究与教学课例研究相结合。该课题的实施着眼点是研究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汉语表达能力),教学实际中的有效问题(大多数民族同学在课堂上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者根本听不懂老师的提问),因此,我们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同时也重视具体教学环节中的问题研究。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三、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由于我们研究经验不足,几乎都在探索着进行课题研究因此我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将向有经验的老师虚心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奋斗不断摸索寻找适合我自己的课程实施的发展道路。
2在教务处的关心支持下在课题组老师的努力下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们将不断地完善课题方案继续将课题研究进行下去相信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科学的方法,有了研究的热情,我们的研究最终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虽然好的想法很多但是不注意记录形成的文字材料比较少,很少将自己的观点转写成文字进行交流。同时自己反思的比较少。以上这些方面要注意改正。
第二篇:课题阶段小结
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于XX年初申报了课题“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人文关怀的实践研究”。在获得批准立项后,就开始了研究,现在把第一阶段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申报的基本理念。
目前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真可谓“课题林立,研究繁多”,但是在这繁华的背后,存在着十分严重的虚假与浮夸。我们认为,与其提出一个被证明了无数次的正确假设,进行重复性的研究,不如根据我校的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目前的课改需要,做一些实在的探索与思考。于是,我们把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这一问题上。本课题既是小学部新立项的课题,也是我校近年来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研究的继续和深化。
二、对研究课题的论证。
(一)课题名称:
“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人文关怀的实践研究”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1.关心学生需求,满足学生需要。
2.学会赏识,激发自信。
3.走进心灵,建立互相信赖的情感关系。
4.优化班级文化,陶冶学生情操。
5.提升学生精神品位,丰富学生心灵世界。
6.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塑造学生独立人格。
7.培养生命意识,建构终极关怀。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班主任专业化素质,提升班主任人文关怀的德育理念,使教育者成为真正的精神关怀者,把受教育者的精神成长、人格完善作为自己关注的重心,从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出发,引导他们去探寻人生的意义,和谐地与人相处,实现精神的成长和超越。
2.以生命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为理论指导,通过研究形成该课题系统的实验方案、教育途径、内容与方法。
3.研究中确立平等教育的思想,充分尊重研究主体,创设科学的人文教育环境。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研究的意义:
1.本课题研究是我校发展的需要。
(1)张家港外国语学校地处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是一所有8年历史的股份制新学校,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对优越,许多学生在家养尊处优,倍受宠爱,心理脆弱,人情味淡化。反映在相应的行为方式上,就是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珍惜,对己不尽心,对事不尽责。
(2)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由于家庭客观因素,许多孩子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住校,只有在周末才能与父母见面,他们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遇到困难或心理不愉快,如果缺乏适当而正确的引导与沟通,容易对学习、对生活产生认识上的困惑与偏颇。作为教育者,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引导每一个孩子认真对待生命中的每一天。所以,对少年儿童给予人文关怀,是我校发展的现实必需。
2.本课题研究是班主任专业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德育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班主任专业化自身发展,呼唤着德育人文关怀的理念,呼唤着德育人文关怀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其真正的旨意就在于强调在德育的实践中,使德育的引导、教育作用真正达到对人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的统一,创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达到自我觉悟、自我塑造和自我生成的人生境界,使学生自身的建设有可能真正地转化为现实。强调德育人文关怀应成为班主任专业化德育发展的方向。
(五)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收集资料,加强课题研究的客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反常的情绪反应,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研究活动。
2.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当前主要的人文关怀缺失,掌握第一手客观真实的材料。
3.个案研究法: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研究。
4.行动研究法:使人文关怀在发展中进行研究,在过程中进行研究。
5.经验总结法: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及时进行总结、研讨,以指导课题的实践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进展
(一)注重实践研究。
1.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
期初,我们对子课题的研究进行了分工,每一位班主任都是课题研究的实践者。我们坚持班主任学习和例会制度,结合工作实际,组织班主任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和班级管理知识.学习有关领导,专家,兄弟校优秀班主任经验;将《班主任》《辅导员》《德育报》等刊物上有实际指导作用的优秀文章印发给班主任;选送青年班主任参加市骨干班主任培训,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这些做法对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起到了一定作用。
2.每月组织开展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我们将我校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作为宝贵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让这些老师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体会,畅谈班主任工作的苦与乐,共同探讨班主任工作中人文关怀的点滴经验,探讨如何改进教育方法。通过交流,使青年班主任懂得,优秀班主任成长的动力来自于“五心”――爱心,细心,耐心,恒心,关心,来自于对工作的热情,来自于对事业的追求,来自于心甘情愿的奉献,从而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学会反思,逐渐成熟起来.在彼此的带动下,班主任积极探索,形成自己班级的教育教学特色。
3.每月组织班队活动研讨。
班队活动课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一次精心设计的班队活动所起的作用远胜于一百次空洞的说教。为促使班主任老师精心设计好班队活动课,我们组织全体班主任在校内开展班队活动观摩与研讨活动。主题由承担活动的班主任老师自主拟订,要求结合研究课题,立足学校德育工作。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着统一校服,向全校班主任老师公开展示。活动中,每人认真填写“班队课听课记录表”,活动后,结合刚才的呈现加入自己的思考,在“评议”一栏中写下自己宝贵的看法。
这样的活动,引起了班主任老师对班队课的重视,提高了班队课的实效性,也给学生带来了难忘的经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二)注重理论学习。
1.学习“班主任专业化”理论,提高思想认识
开学初,积极引导班主任学习《人民教育》中有关“班主任专业化”知识,组织阅览魏书生、李镇西等班主任专家手记,通过理论学习使广大班主任思想统一,认识明确:构建全员参与,团队合作,组织互动,共同发展的学习型组织是班主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改进班主任组织工作,推进骨干德育建设的最佳选择。
2.加强班主任培训,锻造优秀班主任。
根据我校对班主任工作的调研,结合学校办学思想和队伍现状,采取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与先进经验相结合,自学研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体,分层推进,突出骨干和青年班主任,旨在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学会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现象,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逐步提高教育能力。从而建设一支师德水平高,认识能力强,思想观念新,懂科学,会管理,适合现代学生教育的班主任队伍。这不仅仅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整理归纳。
所有的研究都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考与归纳,所有的成果都是思考结果的整理与实施。所以,在研究过程中,对思考研究的结果,我们注意做到行动实施与文字整理并重。
1.形成了规范的班队活动模式、班级管理模式。
2.提供有效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的交流推广。以校园网、校报、校教科研信息等为校级阵地,为广大教师提供发表自己文章的交流自己科研成果的平台。以校园网络平台为窗口,进一步鼓励每位教师撰写教育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论文等,并积极发送至“博客”,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教育资源的共享,营造乐于探索教育科研的浓郁氛围。
3.组织教科常规检查评比,加强宣传工作。本学期,我们与学校总部合作编印校报3期,校教科研信息5期,小学部教科研信息2期。进行了校级教科研论文随笔、案例评比,评选出一批优秀论文,并把优秀论文推荐到报刊发表、参加校级以上论文评比。一学期来,教师在省、市级刊物发表、获奖文章30篇,学生发表文章、竞赛获奖25人次。
4.组织评比班主任优秀手记,并结集编印《走进心灵》教育叙事集。
四、存在问题:
1.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知识仍较贫乏。虽然我们加大了课题组成员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在很多专业知识上,掌握的深度不够,阻碍了课题的研究。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对我们的实验作出适时评价,为我们研究指明方向。
2.课题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要深入扎实。
3.由于此课题涉及的学科、教师都很广泛,参与性强了,但带来了实验资料的收集量很大,不便于汇总及提升。对于实验中所获得的经验,缺乏高质量的理论总结。
五、改进措施:
1.通过各级各类培训,提高已有师资的科研水平。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将最先进的教育理论与经验充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来。
2.积极创设条件,邀请教育研究专家对我们的课题研究提出切实的意见和建议。根据阶段计划,各子课题组及时做好研究工作小结,学校课题组定期与专家组联系,及时将课题开展情况向专家汇报,取得专家的及时指导。
3.通过考核奖励机制,激励实验教师积极探索,积累高质量的实验成果。
六、后继研究设想。
1.推广、应用上阶段的成果,进一步加强“内阁式”班级管理模式研究、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健康发展的关系的研究,不断完善班队管理模式。
2.形成科学系统的“人文关怀”班级、班主任工作考评机制。
3.深入子课题研究,激励教师人人参与小课题研究。
4.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加强宣传力度。
5.加强过程性资料的积累与整理。
第三篇:课题阶段小结(推荐)
《开展“快乐课外阅读,打造书香童年”活动课研究》
课题阶段小结
一、课题的研究目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引导儿童天天看书,终生与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河,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但是,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长期以来,尽管许多专家、学者呼吁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外阅读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2012年9月, 我校启动了新一轮的微型课题研究,我准备以《开展“快乐课外阅读,打造书香童年”活动课研究》为题进行课题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陪伴其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本阶段课题研究情况
(一)调查学生的阅读现状
我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所调查的项目,不仅有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数量、阅读形式,还涉及了学生的阅读质量以及家长的参与度,为马上开展的研究工作做准备。
(二)扎实进行理论学习
理论是实践的依据,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能体现出更高的价值。因此,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收集了与课题相关的学习资料,潜心学习。我阅读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提高青少年阅读能力的方法与技巧》《让阅读伴随成长,让生命浸染书香》《带着孩子快乐阅读》《教师要学苏霍姆林斯基》等大量文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用先进的阅读指导方法和理念,指导即将开展的课题实践。
(三)制订阶段课题实施计划
为了使本次课题活动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我在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后,和本年级其他老师进行了讨论,制订出了一份详细的课题实施计划,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四)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给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去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于是,我们向学生推荐了《安徒生童话》《西游记》《 爱的教育》等经典儿童文学,也让《哈利·波特》《淘气包马小跳》《沈石溪动物小说全集》等新时代的读物进入学生的视野。让这些名家名篇温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心中善良的、温柔的一面,纯净学生的精神世界。
(五)教学生制定可行的阅读计划
计划是行动的保护伞。计划像一座桥,连接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和你想要去的地方。所以,制定阅读计划对于开展阅读活动的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相当重要。我教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短期阅读计划。制定阅读计划时,要求学生做到“详、实”,要写清楚每天该看什么书、看多长时间,安排好自己的阅读活动。按计划开展阅读活动,是阅读活动落到实处的关键,更是学生意志力的体现。计划的顺利实施,贵在坚持。由于学生年龄还小,自控力差,困难也就更大。因此,我发动家长参与其中,指导、督促孩子按计划进行阅读,让计划发挥其指导作用。
(六)重视阅读方法的引领
我们不仅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还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质疑阅读法、思考阅读法、档案阅读法等。同时,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让孩子就书中的角色、情节、书本如何等内容为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其中的精华,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
(七)发挥家长的作用,开启“亲子阅读”
学生课外阅读的地点,大都在家里,这就需要广大的家长配合、督促。“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如果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与孩子一起挑选读物,一起参与阅读,孩子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会更大的,效果会更佳的。因此,我们及时召开了家长座谈会,向家长明确了课外阅读的意义,希望家长为孩子布置一个独立的阅读空间,向家长介绍进行“亲子阅读”的方法,推荐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倡议定期购买或借阅书籍,诚邀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亲子阅读”的氛围。最后,我希望家长能对孩子制定的阅读计划进行指导,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孩子按计划进行阅读,使计划不流于形式,保障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
(八)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系列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个读书成果展示平台,不但检验了学生读书的效果,还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阅读的乐趣,进而提高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1.做读书笔记
学生一开始进行课外阅读时,我们就鼓励他们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我教学生把书本上精彩的字、词、句、段、篇勾勾画画,或记在笔
记本上,或制作成阅读卡,以积累语言文字,丰富写作素材。通过展示读书笔记、阅读卡,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适时给予合理的阅读建议,2.开展读书交流会
不定期开展推荐优秀读物的活动,讲一讲各自近期所看的书籍,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和收获,学会与人分享读书的乐趣。因此,通过老师向学生推荐书籍,学生之间互相推荐书籍,使《窗边的小豆豆》《安徒生童话》《爱的教育》《淘气包马小跳》等书籍走进了学生的视野,成为了他们的最爱。
3.进行手抄报评比
学生阅读指定书籍后,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手抄报并进行评比,把各自阅读后的感受表现达出来,展示阅读的收获。学生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纷纷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还体现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是小组成员辛勤努力后结出的硕果。
4.举行赛诗会
在进行了诗歌专题阅读后,要求学生选自己最喜爱的一首诗歌,古诗、现代诗不论,参加朗诵比赛。这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感受到了诗歌的独特魅力。
5.进行童话剧表演
针对学生特别爱看童话书的情况,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选定一个童话故事进行排练,最后参加童话剧表演。每个剧本的成功编演,都是小组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员们相互协调、精心磨合,才完成了由故事内容到实践演出的蜕变。整个过程,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演出的乐趣,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还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阶段研究成果
(一)通过研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空间,使学生养成了收藏并与人交流课外书籍的习惯,课外阅读的氛围逐渐形成。
(二)课题实验得到了大部分部分家长的认可和理解,他们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亲子阅读”活动中。
(三)在老师和家长的有效指导下,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学生读书时,多种感官参与阅读,养成了勤思考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逐步提高。
(四)每天按计划进行阅读,培养了学生善于利用时间读书、看报的好习惯,也使学生的意志得到锻炼。
(五)在展示各种阅读活动成果的时候,学生们在代表小组发言时,不再说“我觉得、我认为”,而是说“我们小组觉得、我们小组认为”,学习效果有了质的变化。以小组为单位的读书交流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增进了小组成员的情感交流,增强了小组凝聚力。
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亲子阅读”的开展,使课外阅读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是有一些家庭,特别是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无法开展“亲子阅读”。如何使“亲子阅读”在每一个家庭中正常开展,是我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二)小组合作学习随着各种阅读活动的开展,小组长的重要作用凸显,如何培养合格小组长,让小组每一个成员都得到成员锻炼,则是我下学期需要考虑的。
五、下阶段研究的重点
寒假在即,为了使学生度过一个轻松愉快而具有意义的寒假,布置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尤为必要,因为寒假是课外阅读的黄金时期。为此,我让学生们制定《寒假阅读计划》,要求他们按计划读书,写出读书心得。开学后,我们将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同学们分享读书的乐趣。下学期,研究的重点还是开展更为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孩子们品尝读书的快乐。
2013、2
第四篇:课题阶段小结
重点课题
《挖掘民间传统德育资源丰富幼儿园德育课程》
第一阶段(2011年3月—8月)个人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挖掘苗侗民间传统德育资源丰富幼儿园德育课程》研究实施方案为行动指南,认真贯彻并落实幼儿园课题工作的目标,进一步发挥好教科研的引领作用。
二、研究的主要目的及内容
通过《挖掘苗、侗民间传统德育资源丰富幼儿园德育课程》的研究,充分吸取苗、侗文化中有关德育教育的资源,立足本园的特点,挖掘自身的优势,努力探究出一种以幼儿为主体的具有我园德育教学特色的生活管理模式、环境创设模式、教学活动模式的园本文化课程。
课题启动阶段是2011年3-8月,本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收集整理苗族传唱的儿歌以及歌曲中包含着独特的德育教育内容,分析归纳出适合本园各年级组的课程进入下学期的实施阶段。
三、具体工作安排1、3月,组建课题组,按照课题方案做好成员分工。
2、4-5月到州博物馆、文研所、书店、网上等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3、6月选择一个或几个苗族村寨,实地采访,查看,再次收集民间德育
教育的资料。
4、7月筛选整理资料,找出苗族德育传唱的童谣、歌曲,和课题组成员一起研究,锤炼出下学期的德育教学课程。
5、全面总结一学期课题开展的工作情况并做好阶段小结。
2011年3月7日
第五篇:课题阶段小结参考
一、课题研究目标的达成:
针对当前我们四年级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四年级组全体教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眼,达成-本学期的作文教学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作文教学观念的更新,作文教学逐步从以教师为心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同时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2.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的学生怕写作文,这是因为他们对所写事物没有情感,或头脑里空空的。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能从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性情、爱好,通过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无压力的心境中进行写作活动。
3.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我们组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要求,在教学中,我们有目的在班级中开展讲故事、做游戏、做实验、演课本剧等活动,并将学校开展的大型活动:观看残疾人艺术团表演、参加春季运动会、参加昌平区奥运会倒计时100天开幕式等,与学生习作联系起来,让他们不拘形式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随时观察、发现、捕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意义的和有趣的事物,自己去收集积累写作材料。
通过一年来的课题实验,一部分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能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素材,写作题材也越来越丰富。
4.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1)、先做后写,在做中学作文。
写作前,有时根据需要写作的内容,我们组教师有意识的组织学生活动、观察,让学生将活动的印象与感受写下来。这样的作文训练,将观察、想象、表达于活动中,符合小学生好动、喜欢实践的心理特点,他们乐于接受,效果较好。
如:在作文教学《一次有趣的实验》前,我给全班同学分好了实验小组,并布置了实验任务,然后各组根据要求做了“鸡蛋在盐水中漂浮”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认真细致、情绪高昂,试验完成后,每名学生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最后,我让学生将游戏的过程用文字表达出来,发现学生作文少了以往“无话可说”的现象,大部分学生的习作都能做到语言流畅、过程叙述清楚,写出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2)、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下,进行习作。
本学期,我们组每位教师根据课题实施情况各做了一节不同内容的作文研究课。其中梁丽娟老师的《我喜爱的水果》一课,最值得推崇。
在这次的作文教学中,梁老师打破了以往作文教学枯燥、单一的形式,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猜谜语开始导入,接着让学生通过图片和实物进行观察,描述水果的外形和颜色,加强学生对这种水果的感性认识,最后,让学生进行品尝,说一说水果的味道、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这节课,就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习作,学生在看、闻、尝的基础上,写出了文质兼美,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3)、加强扩句练习。
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的句子中缺少生动的叙述,完全是主干式的文表达,如:我来到了公园,小朋友在草地上玩等。针对这种情况,我组教师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了耐心的指导,并交给学生一种快捷的方法——“添枝加叶”法,让学生在原来写的句子的基础上,多加一些优美的词语,丰富句子的内涵,使其枝繁叶茂。如:马路上过来一辆小车。我引导学生对这个句子进行扩充。于是有的学生写道:“宁静的马路上,从远处过来一辆黄色小车,如果我能坐上这车该多舒服啊!”这样,虽只是几个词语的插入,却声、色、形俱现,同时还加上了自己的感受,文采大增。
类似的句子,在学生的作文中很常见,只要让学生稍稍留意一下,适当地对自己原有的作文加以修饰,其语言就变得鲜亮,文章内容也显得鲜活。
5、重视修改。
作文过程是认识事物和表达对事物认识的过程,而这两方面反映在“作”和“改”中,才算是完整的过程。因此,“改”的过程既是完善“作”的过程,又是对生活的深化认识的过程。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因此,我们对学生自改能力进行了培养,使学生不但学写,而且会改。在教学中,主要教给学生以下有关修改的方法:一改内容,看看观点与材料是不是联系很紧密;二改篇章,条理是不是很清楚,方法是不是合理;三改语言文字,查一查有没有错别字,有无添字、漏字,有无用词不当的句子,有无重复罗嗦和不必要的话等。
6、重视讲评。
指导学生评赏过程既是对前面“作”和“改”的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评赏能力、激发学生成就动机的过程。本学期,教师主要通过示例进行评赏,如:在对《记一次参观或游览活动》的讲评课上,我就针对学生作文中普遍出现的“描述不具体”的现象,从课文《观潮》、《北京的长城》精选了一段运用比喻、列数字等写法的段落,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确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评互评,畅谈收获,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阶段性成果:
1.本组每位教师本学期较为成功的做了一节作文研究课,其中梁丽娟老师的课得到了专家的指导与好评,为本组课题的深入开展探明了方向。
2.大部分学生喜欢作文,爱上了作文,学生的作文有了明显的进一步。在春蕾杯作文竞赛中,有三名学生的作文分获全国二、三等奖。
3.本组教师的习作课思路更清晰了,明确了习作课的教学重点与基本流程。
三、今后研究思路:
1.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拓宽作文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习作文、运用作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素质。
2.要精心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切实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等习作能力的立体积累。
3.加大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积累资料。
4.调整和充实课题组成员,完成学生的实验后期作文水平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