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结题意见鉴定
常宁市第八中《初中语文“比较阅读”》
实验课题结题签定意见 常宁八中《初中语文“比较阅读”》实验课题从2007年春始经常宁市教育教研室审核并批准立项,历时3年的探索与研究完成了实验方案中规定的任务,达到了预期既定的目标,取得了研究成果。2009年3月21日常宁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专家对此课题进行认真评审和鉴定。形成如下鉴定意见:
1.课题组在市教研室的指导帮助下,撰写的结题报告规范,报告与案例及其他材料具有充分的相关性。教学实践活动有明确的指向性,能与研究课题紧密相关。实验设计思路清晰,分析有理。档案资料详实,搜集整理规范,能够反映研究的全过程。
2.按照课题方案确定的研究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分工地开展实验研究,研究步骤与方法科学。以探究为核心,活动为载体,由课内延伸课外,不断总结、反思、提高、推广,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
3.课题的指导思想明确,符合新课改、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该课题的研究,能在新课改、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素养为目标,促进学生亲历体验,自主学习,凸现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倡导的“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
4.课题的研究成果明显。
该课题的研究实验,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与发展,提升了学校办学的理念,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地更新,教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提高。课题研究期间,学生撰写和发表了许多论文,作文竞赛在省、市级也获得许多奖。实验教师在市级评优课中获得优异成绩,撰写的论文多篇在全国、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这反映了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实验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的轨迹。
鉴定组认为,《初中语文“比较阅读”实验课题》已经取得预期的成果,一致同意该课题按时予以结题。希望常宁八中根据鉴定组评议会上的建议,进一步深化研究,使学校教学科研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专家签字:
二○○九年 月日
第二篇:结题鉴定意见
“留守学生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与研究”
课题结题鉴定意见
2011年10月15日,我们对邵阳县黄塘乡中学邓南阳同志主持的课题“留守学生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与研究”进行结题论证,通过听取课题主持人汇报,查阅有关资料,咨询点评等形式,形成如下意见:
1、课题立意很好。通过留守学生的关爱服务体系的构建,弥补了留守学生因父(母)亲不常在家而造成的亲情饥渴,健全了因亲情缺失造成的心理异常,真正让留守学生“学习有所教、生活有所助、心理有所疏、亲情有所依、安全有所护”。其经验具有普遍性、可行性,可大力推广。
2、课题实施方案、实施计划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通过实施计划,真正改变了留守学生的情感世界,树立留守学生的信心,增强了留守学生抗挫折能力,陶冶了留守学生的情操,促进了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
3、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措施得力。围绕留守学生的亲情和心理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将制度管理、科学辅导、爱心资助融为一体,并且该课题经验已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4、课题影响力大。先后得到国家教育部、共青团省委、省妇联等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赞誉,同时还得到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中国青年报》、《湖南日报》等多家媒体的首肯和报道。
根据以上意见,该课题完成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专家组一致同意:课题结题。希进一步加强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理论提升。
专家签名:
王以平邵阳市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学高级教师
周平邵阳市教育研究所书记中学高级教师
张三平邵阳市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学高级教师
欧阳叙学 邵阳市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学高级教师
赵健军邵阳市教育研究所综合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2011年10月15日
第三篇:结题鉴定意见
关于天门市九真中心小学《小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
课题结题鉴定意见
《小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是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重点课题,2012年12月,由湖北省天门市九真中心小学申报立项·董雄兵校长主持。经过近四年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任务,提交了课题研究报告和系列支撑材料。2016年9月,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了结题评审,具体意见如下。专家组认为,天门市九真中心小学以规划课题为抓手,积极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推进学生课外阅读,确立“经典诵读”为“一校一品”培育项目,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素养,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功经验。专家组在与课题组质疑互动的基础上,形成如下鉴定意见,充分肯定他们在研究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努力和显著成效: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制
为保证课题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实施组织,由校长董雄兵牵头,教学副校长龚汉平为课题负责人,教研主任谢志刚为组长,制订了课题研究方案,每个学期课题组都要制定课题实施计划。同时学校还把课题研究纳入到教师工作量化考核之中,意在使活动正常开展,全面落实。
二、精心组织、稳步推进
1.保障教学时间,落实研究工作
(1)每日一诵。参加课题班级每天语文课前5分钟作为诵读时间。
(2)每周一课。学校在一至六年级开设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课,落实在课程表中。(3)每月一研。按照诵读的篇目、诵读要求和评价标准,由课题组牵头,分年级每月进行一次集中研讨。
(4)每学期一赛。参加课题班级每学期举行一次诵读大赛。2.加强环境熏陶,营造书香氛围
(1)充实课题班级的“图书角”。各班充实的图书主要为课外经典书目、唐诗、宋词、名家名作等,给本班学生提供更多的国学经典的阅读资源。
(2)语文教师每天提前将一首古诗抄写在黑板的一侧,书写规范,排版美观。
(3)学校利用校园内走廊建立“传统文化长廊”,设固定栏目版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版面设计清新美观,既能使人受益,又能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
(4)校园广播台设立“我读经典”专栏。每天下午午写之前,由红领巾广播台的学生主持、播音,每次15分钟。
3.提炼诵读内容,提供精神食粮
(1)学校订购《经典诵读》、《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增广贤文》等读本,作为校本教材,让学生阅读。
(2)同年级选定浅易古诗词、美文30首(片段),同学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比赛。(3)每周至少有一首古诗词熟读成诵(语文老师自行选择,参考语文课标指定篇目)。4.组织实践活动,丰富诵读形式 ◆开展“经典诵读”实验以来,学生积极参与以下活动:
(1)升旗仪式上“诵读展示”。在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上,有一个班级“诵读展示”环节,每周安排一个班级,轮流展示。在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上诵读经典,对学生道德、品行、性情、气质都会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2)“诗歌美文诵读”班级展示活动。利用大课间,全校师生欢聚操场,评委就位,各班级依序入场展示所选经典诗歌美文诵读。连续举办三场诵读活动,场场内容精彩,形式各异,各具特色,各班将经典诵读和音乐、演唱、表演等融合在一起,以不同的风格展示了中华经典诗歌美文的独特魅力。
(3)“让经典照耀童年”为主题的一、二年级期末综合素质评价。该活动既展示了学生一学期的诵读学习成果,又让学生感受了中华经典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讲“优秀经典故事”。“讲故事比赛”在班级初赛的基础上,选拔选手参加学校的决赛。举办该活动,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陶冶了学生的理想情操,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树立了学生自信、参与、成功的意识。
(5)诵读经典融入“六一文艺活动”。庆六一文艺演出,既让同学们感受到童年的幸福和节日的快乐,又激发了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营造了积极向上、和谐快乐的校园文化氛围。诵读经典充分展示了广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6)编写手抄报。在教师指导下,和语文学习相结合,组织学生根据经典诗文进行编写手抄报活动,为学生提供版面设计、选材、绘画、书法、编写等各方面能力的锻炼机会。
(7)假期诵读作业。指定篇目为《小学生古诗文诵读》学生自诵,并作为暑假作业的一部分。倡导学生“读中华诗文,过快乐暑假”。
三 成果丰硕,纵深推进
学校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先后获得了“天门市经典诵读示范学校”、“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学校”、“教育先进集体”、“天门市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学校”、“天门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教师学科素养和专业技能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各级各类专业期刊上,教师发表研究论文28篇;在市级以上教研论文评比中,教师获得“二等奖”以上论文10篇,两位教师分别获得全省教师经典诵读比赛一等奖。学生阅读素养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课题组2014年11月选送的“望月(组诗)”诵读项目,荣获天门市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大赛一等奖;34人次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10篇学生诗文作品在全国性杂志上发表,20篇学生习作在天门市级的小学生征文比赛中获得理想奖项。
专家组审议、考察了九真中心小学的课题成果,一致同意《小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圆满结题,并逐一回应或解释了课题《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几点反思困惑。建议在“十三五”发展规划期中,学校继承和反思该课题成果,进一步美化和优化小学生阅读文化环境,提炼、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题的实践成果品位,基于2011年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和校本创新发展,继续研究农村中小学经典阅读文化创新,并从语文学科拓展到其他学科,创新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多元阅读文化,培育充盈着书卷气的学生和有文化内涵的优秀教师,力争取得更有效、可资推广的教育科研优秀成果。
第四篇:课题结题鉴定意见
课题结题鉴定意见
横山第四小学课题鉴定小组,于2016年6月10日对王彩云老师主持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发挥学具作用研究》课题进行了鉴定。专家组通过认真审阅课题研究报告,查看课题研究相关资料,经讨论,形成如下鉴定意见:
1、课题选题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2、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扎实有效。从课题的提出、研究方案的制定、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到研究成果的总结提升,都尽可能做到了规范、科学。
3、课题研究方法选用恰当,科学性、操作性较强。着力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和创新性。
4、课题资料全面、详实、丰富。课题研究过程中注意搜集、整理各种资料,真实反映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轨迹,利于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和提升,并为同类研究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做法和经验。经课题鉴定小组全体人员鉴定,该课题研究完成了预定的研究目标,在同类研究中居于领先水平。课题鉴定小组全体人员一致同意,通过对该课题的鉴定,同意结题。
第五篇:课题结题鉴定意见
某某中学《微型化学实验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应用》课题,历经三年多的努力,完成了研究任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鉴定组成员通过查阅文字材料和观看光盘视频,提出以下鉴定意见:
第一、选题具有较高的价值。微型化学实验是近二十多年迅速发展的一种化学实验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是国际化学教育界公认的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的一种新举措。它由于独具特点而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有关它的研究与推广工作正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课题以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开展化学探究活动,能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加快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另一方面,微型化学实验可以在一程度上弥补经济欠发达地区实验资源短缺的不足,增加化学实验探究的数量,提高实验效果。
第二、课题成果具有创造性。课题组以周怀宁教授设计的高分子微型塑料仪器为基本器材,辅之一些简单、易得的物品作替代仪器组成实验盒,不但丰富了器材、降低成本,而且使用方便,便于组织开展课内外的化学探究活动。同时,也能打破化学实验及器材的神秘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
第三、课题研究思路正确,方法恰当。课题以案例开发、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微型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等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新理念为指导,开展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其思路是正确的。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参与面大。研究方法适当,论证严谨,材料丰富,结果可信度高。值得指出的是,课题组请来了知名教授到学校进行指导,少走了弯路,提高了研究效率。
第四、课题取得了预期的成果。课题组卓有成效的研究,丰富了微型化学实验的实践经验,对我区乃至全国推广微型化学实验在学科教学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1)课题从理论上对微型化学实验的必要性和原则进行了探讨,初步探索出微型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方法。(2)开发了大量的案例。案例涵盖了高中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既有性质实验也有制备实验。既能替代常规实验又具有环保、效果明显、便于操作等优点。这些案例还可以进一步开发为校本课程,发挥更大的作用。(3)课题的研究与应用带来了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使该校化学科在高考和奥赛中不断取得佳绩。(4)该课题的研究与应用在南宁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带动了其它学校。其成果得到逐步推广,影响的范围逐渐扩大。
总之,这一研究课题价值较高,研究思路清晰、方法恰当,成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本人同意该课题通过结题鉴定。希望课题组进一步开发案例,并对其它学校开展微型化学实验探究给予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