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施工中意外致人死亡的行为如何定性

时间:2019-05-15 11:5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驾车施工中意外致人死亡的行为如何定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驾车施工中意外致人死亡的行为如何定性》。

第一篇:驾车施工中意外致人死亡的行为如何定性

驾车施工中意外致人死亡的行为如何定

性?

2011年05月10日 来源:检察日报

案情:2007年3月26号,福建某高速公路施工,水泥罐车驾驶员魏某驾车从搅拌场把水泥浆运到施工便道一半坡上卸水泥浆,其间有另一辆施工车要经过,魏某决定把车开到一旁,因为半坡起步车轮打滑,整部水泥罐车翻出路外,正好压到工地的看料工棚,致工棚中的看料人夏某当场死亡。

分歧意见:对本案的定性,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分歧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魏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第二种意见认为,魏某的行为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第三种意见认为,魏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评析: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首先,交通肇事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都是过失犯罪,但二者成立的时间条件和空间范围有很大的不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的规定,交通肇事罪原则上只能发生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之内,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将“道路”扩展为“单位管辖范围内但允许社会车辆通行的地方”。本案中,建设中的高速公路的施工便道显然不属“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内,而是正在施工中的路段。魏某从事的行为也并非交通

运输活动,而是在施工现场进行“生产、作业”的行为;交通肇事罪具有危害交通公共安全的本质属性,本案中魏某在施工便道驾车,不具有危害交通公共安全的可能性。

其次,魏某的行为同时符合过失致人死亡罪和重大责任事故罪两个罪名,属于法条竞合犯。重大责任事故罪相对于过失致人死亡罪来说,属于特殊条款的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一般条款的规定。行为符合特别条款时,应按特别条款的规定论处。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的过失致人死亡罪还规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因此本案也应当适用特别条款规定,按照重大责任事故罪定罪量刑。再次,魏某的行为符合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把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行为主体范围限定于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刑法修正案(六)扩大了重大责任事故罪主体的适用范围,从立法原意看,对该罪修订的目的是为了扩大适用范围,进一步确保安全生产,将原来“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修改为“违反安全管理的规定”,强调的是只要涉及到安全管理规定,那么就属于本条规制范围。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基本犯罪构成有三个:一是在生产、作业中(主体为生产、作业的一切人员);二是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三是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本案中魏某违反安全操作规定,符合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人民检察院)吕艳蓉

第二篇:驾车致人死亡的定性分析

驾车致人死亡的定性分析

驾车致人死亡可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情况。其中,故意分故意杀人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可分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和交通肇事罪。首先,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性质最恶劣的少数犯罪之一。下面来讲一个案例来说明驾车致人死亡在什么时候为故意杀人罪。

李某是一个运输司机,一天夜晚,他开着一辆东风牌大货车去外地拉货,在回来的路上,因疲劳过度,不慎将一名妇女撞成重伤,他见四下无人,便将这名妇女拉至附近的一个树林里后驾车逃走,这名妇女最后因失血过多而死亡。李某被法院判为故意杀人罪。

我国刑法规定:由于自己的行为而引起刑法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处于危险状态,行为人负有采取有效措施来排除这种危险状态或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特定义务。如果行为人能履行而不履行这项义务,造成严重后果的,则要担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而这种犯罪在主观上表现为间接故意。李某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本应立即报告交警部门,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这是他负有的特定义务。但李某却将伤者抛在树林,弃之不管,对她的死活漠然视之,致使伤者未得到有效救助而死亡,造成严重的后果。李某此时的主观心理状态已经从过失转变为间接故意。就由交通肇事罪转为故意杀人罪。

其次,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以放火、决水、爆炸、投毒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公私财产的安全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如醉酒驾车中行为人醉酒后驾车,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放任危害后果的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这样的行为,我们原则上是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交通肇事后为逃避责任,将受害者隐匿而致人死亡的,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撞伤人后,又故意轧死人或挂带人逃跑而致人死亡、伤残的,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故意杀人(伤害)罪数罪并罚。

再次,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

(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二)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

1、行为人具有致人死亡的行为;

2、客观上必须发生了致人死亡的结果;

3、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三)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四)本罪在犯罪主观上的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该过失是针对死亡结果而言。

过失致人死亡罪在驾车致人死亡中表现为因疏忽大意发生重大事故,如实习司机初次开车就因操作不当误撞他人,导致一死两伤的严重后果,可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最后,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罪构成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任何人只要从事对机动车驾驶的,均可成为交通肇事罪的主体。(2)行为人主观上是出于过失。如果行为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则应按《刑法》的其他有关条款定罪量刑。(3)行为人必须实施了违反交通运输法规的行为,这里所说的“违反交通运输法规”,是指违反国家有关交通运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4)行为人的行为必须造成了重大事故,即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才能构成交通肇事罪。

驾车致人死亡若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是过失且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的话以交通肇事罪论处,若主观方面为故意的话可能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最论处。

第三篇:关于非道路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定性问题

行为人在非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辆致人死亡如何定性,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033号《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第2款已有明确规定,即按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的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但是笔者认为,过失致人死亡罪与交通肇事罪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犯罪,有着本质的区别,确定为过失以危险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

罪处罚更符合法律原理和立法精神。

一、非道路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符合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特征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行为。在非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即主要在乡村自行修建的道路、自然通车形成的道路、住宅楼群道路、机关团体单位的内部道路以及厂矿企事业的专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虽然不符合交通肇事罪规定的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特征,但这些非道路同样是公众经常出入的地方。在这些非道路上行驶,违反交通法规,发生交通事故,同样会给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带来危险。因此非道路交通事故侵害的社会关系应该是公共安全。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道路上因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应以危害公共安全罪下的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由此可以推断,在非道路上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应以危害公共安全罪下的其他罪名定罪处罚。由于我国刑法分则未规定在非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构成何罪,所以,可将这种犯罪归类于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二、非道路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行为确定为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更科学笔者认为,对在非道路上因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确定为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比过失致人死亡罪更科学,主要有三点理由:首先,法释200033号司法解释规定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表面上看似无不妥,但此罪侵害的客体是人的生命,与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侵害公共安全这一客体比较是有本质区别的。这是因为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的重大社会危害性,其首先危害的是公共安全,在这种公共安全下才对特定人的生命产生侵害;而过失致人死亡罪,其首先危害的就是特定人的生命。其次,从刑法立法精神来看,在非道路上违反交通法规,发生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以及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均应构成同类犯罪,而法释200033号司法解释却规定分别按重大责任事故、重大安全事故、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很显然,该司法解释规定了的三个罪,分别侵犯了两种不同的客体,即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安全事故罪侵犯客体是公共安全,而过失致人死亡罪侵犯的客体是人的生命。而在一般情形下,由相同的主观因素,实施相同的侵害行为,侵害同一社会秩序,只不过造成了多种后果,所以应定一罪为宜,而不宜在不同的客体分别定罪。第三,从处罚结果来看,司法实践中对非道路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其量刑幅度为:“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而交通肇事罪中有“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情形的,其量刑幅度为:“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只有“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情形的,才“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从这两罪的量刑幅度看,对非道路交通肇事犯罪,如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很显然,前者的处罚重于后者。这对在非道路上交通肇事的肇事者来说在刑事责任的承担上是不公平的。但是,以过失以危险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它的量刑幅度则和交通肇事罪基本一致,即“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其最低刑种也是拘役。

第四篇:解析利用基督教替人治病 致人死亡如何定性

利用基督教替人治病 致人死亡如何定性

2004年9月12日下午,扬州市邗江区某镇村民胡某和其儿媳方某到被告人王某在其家中私设的基督教聚会点参加聚会。王某见方某头摇、手抖,即称方某身上有脏东西、邪气,需禁食进行医治。当日晚,被告人汤某即将妻子方某送至王某家中,并按王某的要求叫来被告人陈某帮忙。次日,王某、汤某、陈某即开始对方某禁食,共连续禁食五天。在此期间,方某多次要求喝水、吃饭、回家,均遭三被告人拒绝。三被告人为防止方某离开,还将王某家门关上,由三被告人及王某安排的其他三位村民轮流看门、值班。在方某强行要求离开时,三被告人还对方某实施了拖、拽及皮带抽打等暴力行为。2004年9月18日早晨,方某在禁食五天后,因长时间禁食、禁饮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循环功能衰竭死亡。

[审判]:

2004年12月1日,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王某等三人犯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向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后以“本案事实、证据有变化”为由,于同月13日撤回起诉。2005年1月11日,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检察院又以三被告人犯非法拘禁罪,再次向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三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对本案事实未提出异议,但对于本案的定性,被告人王某的辩护人认为应认定三被告人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告人陈某的辩护人提出,与指控的非法拘禁罪相比,认定三被告人的行为构成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更加适宜。

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王某等三人采用禁闭的方法,故意非法剥夺被害人方某的人身自由,其行为均已构成非法拘禁罪,且属共同犯罪。公诉机关起诉指控三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定、充分,法院予以支持。对于三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辩解、辩护意见,法院认为,三被告人的行为不符合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的犯罪构成,故辩护人提出“三被告人的行为应定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的辩护意见不予采纳;本案中,三被告人的行为同时符合非法拘禁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形成包容性的法条禁合。根据整体法吸收部分法的处断原则,应以非法拘禁罪追究三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故对于辩护人提出“认定三被告人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辩护意见亦不予采纳。根据本案的事实,被告人王某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本案主犯;被告人汤某、陈某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和辅助作用,系本案从犯,依法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一、二款、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十六条第一、四款、第二十七条第一、二款、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第七十三条第二、三款之规定,判决

1、被告人王某犯非法拘禁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2、被告人汤某犯非法拘禁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

3、被告人陈某犯非法拘禁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判决后,三被告人在法定期限内均未提出上诉,公诉机关亦未抗诉,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评析]: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对王某等三人的行为如何定性,存在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王某等三人利用封建迷信的手段,蒙骗他人,对被害人进行“治病”,以致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其行为构成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

第二种观点认为,王某等三人对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主客观方面均是一种过失,因此王某等三人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第三种观点认为,王某等三人的行为既符合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犯罪构成,又符合非法拘禁罪的犯罪构成,形成了法条禁合,前者为部分法,后者为整体法。按照法条禁合的处断原则,应适用整体法,故三被告人的行为应认定为非法拘禁罪。

本案的事实很清楚,争议焦点在于对王某等三人行为的定性问题。判决采纳了第三种观点,认定三被告人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主要理由如下:

1、被告人王某等三人的行为不符合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的犯罪构成。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用虚假的方法或行为编造不存在的事实,掩盖、曲解客观现象,从而使人受蒙骗而产生对事物及本质或事物规律不正确、不正常的认识,实行绝食、自残、自虐等行为,而造成死亡结果的发生。其客观方面要求被害人因受行为人的蒙骗而自愿实施了绝食、自残、自虐等行为,以致发生死亡的后果。本案中,被害人方某多次要求吃喝并回家,只是在被三被告人非法剥夺人身自由并禁食、禁饮的情况下,才因循环功能衰竭死亡。因此,被害人方某并不是自愿地接受三被告人利用封建迷信的手段为其“治病”,也没有自愿地实施禁食、禁饮等行为,故被告人王某等三人的行为不符合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

2、被告人王某等三人的行为同时触犯了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的过失致人死亡罪和第二百三十八条的非法拘禁罪,形成法条的禁合。根据刑法理论,法条禁合是指行为人只实施了一个犯罪行为,但因法条的错综规定,同时触犯数法条规定的数个罪名,而这些数法条规定的构成要件在内容上具有从属或者交叉关系。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由于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同时,该条还规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这主要是由于实践中因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况很多,刑法分别对这些情况,例如失火致人死亡,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重大责任事故致人死亡等都做了专门的规定,分别有独立的罪名与法定刑。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又规定,非法拘禁罪中致人死亡,是指在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过程中过失地造成被害人死亡。因此,非法拘禁罪中也包括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形。本案中,被告人王某等三人对被害人实施了一种非

法拘禁的行为,过失地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同时触犯我国刑法规定的过失致人死亡罪和非法拘禁罪,形成法条的禁合。

3、非法拘禁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形成包容性的法条禁合,按照整体法优于部分法的处断原则,本案应定非法拘禁罪。根据学理解释,包容竞合,是指一个罪名概念的内涵是另一罪名概念内涵的一部分,但犯罪构成的内容已超出内涵窄的罪名概念的情形。在包容竞合的情况下,两个法条之间具有整体与部分的从属关系,即整体法规定的是属罪名,部分法规定的是种罪名,两者之间存在吸收和被吸收的关系。因此,在出现包容性法条禁合的情况下,应适用整体法优于部分法的处断原则,适用整体法。如前所述,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罪中已包含因过失而致人死亡的情形,因此在本案中对于三被告人的行为应认定为非法拘禁罪,而不是过失致人死亡罪。

在包容竞合的情况下,由于部分法的内容已经为整体法所包容,立法者在设置法定刑的时候,就已经将这一因素考虑进去,因此整体法的法定刑往往重于部分法,适用整体法的结果是适用重法。本案中,若对三被告人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量刑,则最多只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而以非法拘禁罪对三被告人定罪量刑,由于出现了致人死亡的加重情节,则应当在十年有期徒刑以上量刑。就这一量刑幅度,对照本案被告人王某等人的行为,对王某判处十年有期徒刑,更加符合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原则。

综上,法院以非法拘禁罪对三被告人定罪量刑,符合本罪的犯罪构成,就案件情节作出的具体量刑也是罚当其罪的。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五篇:施工意外死亡补偿赔偿协议书

施工意外死亡补偿赔偿协议书

甲方包工头:

,身份证号:

乙方(死者家属): 姓名

,性别

,民族,****年**月**日生, 地址:

.身份证号:

经各方自愿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承诺,是死者的全体被继承人或接受全体被继承人委托有权处理死者的相关善后赔偿事宜。

二、是包工头雇请的人员,于

日在进行施工时,不幸受伤,当场打120抢救无效死亡。乙方对死因不持异 议。

三、甲方包工头基于雇主责任和人道等等考虑,经与乙方自愿协商一致,向乙方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赔偿款共计人民币

元,大写

元。

本协议在签字生效之日起三日内包工头向乙方支付上述款项,计人民币

元(大写:)

四、上述款项支付完毕后,甲方与乙方之间法律关系终止,与乙方不再有任何法律关系, 乙方不得再以任何理由向甲方提出其他要求,更不得向司法及分安机关提出诉求。各方不再有其它任何争议。

五、乙方负责赔偿补偿款项在供养亲属间依法合理分配,如由此引发争议,概由乙方负责,与甲方无关。

六、本协议一式三份,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包工头保存一份,乙方保存一份,双方在场证明人各存一份。

甲方包工头签字:

乙方(死者家属签字):

双方证明人签字:

****年**月**日

下载驾车施工中意外致人死亡的行为如何定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驾车施工中意外致人死亡的行为如何定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