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干部下基层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干部下基层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汇报材料
干部下基层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自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万名干部下基层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活动动员会议之后,我们__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安排部署;制定方案,建立机构,层层动员,明确任务。立足于“早发现、早解决”,精心选拔抽调干部,深入细致地排查调处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认真的梳理分类,因案施策,初步提出解决的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乡现有25个行政村,1个集体农场,15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5905人,耕地面积47812亩。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种利益关系的再调整,各类矛盾纠纷不断增加,特别是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补偿纠纷,土地承包流转、村务管理、家庭婚姻邻里纠纷,农产品收购、玉米制种纠纷以及社会保障、社会筹资、金融债务等方面引发的民事纠纷日益突出,有些还酿成群体性事件,影响了社会稳定。加之我乡地处城郊,环县而居,又是由因行政区划调整后合并的乡镇。矛盾纠纷多,越级上访多便成了一个“特点”。
二、主要做法
针对这一问题,自2006年以来,我们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把全乡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作为的重中之重抓在手上,倾斜领导力量,突出重点,加大排查力度,强化解决措施,化解了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有效预防了重大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使今年群体上访事件比去年有明显下降。主要做法是:
一是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在、推广几年来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建立以乡司法所为依托,以各包片负责组为支点,以各村治保调解主任为网眼的长期排查调处动态管理网络。进一步健全各村调委会、十户调解员网络,完善职责,在“选、培”上狠下功夫。即:选齐、配强队伍;组织短期业务培训,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研究探索调解方法与技巧,理清思路。
二是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和方法。建立了以“民情报告单”为形式的“五排查”制度,即每月一次的定期排查,重大节目及活动的重点排查,敏感时期及有关政策出台前的超前排查,共性问题的联合排查,突出问题的专项排查。为各类矛盾纠纷的“早发现、早解决”奠定了基础。一年来,全乡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6余件,调处54件,调处率96.5%。使广大群众对乡政府的信赖度明显上升,使我乡越级信访总量大幅下降,越级上访的批数和人数稳中有降。
三是建立党政统一领导、实行归口调处的机制。完善滚动排查、信息报送、定期通报、领导包案、挂牌督办等制度,不断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制度化、规范化。对全乡每月排查出的重大矛盾纠纷隐患及重大信访问题和积案分类建档,有主要领导阅批后及时确定专门领导挂牌督办;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一个矛盾、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包案调处制和挂牌消号制。做到“四定”、“三包”,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包调处、包跟踪、包反馈。牵头领导深入到所挂靠的村,就本人负责督办的和该村已发生的矛盾纠纷进行调查研究,靠前指挥,面对面做排查调处,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重大矛盾纠纷不出乡”,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矛盾纠纷的扩大或民转刑事件的发生。
四是强化责任,严格考核。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严格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狠抓责任落实。乡、村、社三级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形成了“层层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的综治格局。并将维稳纳入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奖惩的主要依据之一,加大考核力度,狠抓落实,对因不利,造成矛盾纠纷扩大甚至“民转刑”案件或引起群体性上访的,严格追究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包片负责人的责任。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的格局。
五是借“万名干部下基层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活动的强劲东风,切实解决农村中存在的各类复杂纠纷和积案矛盾。此次在全省开展的“万名干部下基层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活动为我乡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注入了新的活力。县上动员会以后,乡党委、政府立即召开领导会议,专门研究此项,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方案,抽调人员组建了七个分片联村组。及时召开会议层层发动,实行统分结合、密切协调的机制,全方位、多层次地做好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活动。我们在传达好省、市、县动员会议精神的基础上,要求各组在具体中做到“四注重”:一是注重健全机制。认真坚持和完善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严格落实乡、村、社三级调处责任制和经常性的民情访谈报告制。二是注重突破难点。在中重点突出在土地流转、村务管理、涉法
涉诉、重复访、越级访、集体访等方面的矛盾纠纷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排查。三是注重创新方法。要深入群众,排忧解难,带着感情做好耐心细致的群众思想政治,发挥村社调委会、“十户调解员”、道德评议协会等组织和人员的作用,运用好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应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努力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四是注重提高实效。要以彻底化解矛盾纠纷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展的实效性,力求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全面及时地化解和妥善处理好各类矛盾纠纷,以“群众满意”和问题解决作为检验成效的依据。集中精力解决一些沉积性的矛盾和问题,大幅度扭转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较多的形势。通过近日来的深入排查,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15起,其中涉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补偿纠纷方面的1起,土地承包流转的1起、村务管理方面的2起、家庭婚姻邻里纠纷方面的3起,农业生产经营方面的4起,社会保障方面的3起、金融债务方面的1起。这些摸排出的矛盾纠纷已经全部按照挂牌督办的要求确定相关领导进行调处。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我们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缺乏遏制矛盾纠纷不断发生的长效机制;二是由于农村大量的矛盾纠纷是因为社会转型或政策变动而引发的,牵扯面广,解决的途径少。三是农村法律普及率不高,不少矛盾纠纷是因为农民不懂法而引发的。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在今后的中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进一步搞好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能够自觉拿起法律的武器通过正当的渠道维护利益诉求。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纠纷有小积大的问题。
(二)狠抓组织网络,构建“大调解”阵地。以乡司法所为平台,形成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统一由司法所受理、分流、调处、督办、报结、回访的调处机制。使组织网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进一步完善基层调解网络。以乡司法所为龙头,以村调委会和社调解小组、十户调解员、纠纷信息员、法制宣传员为基础,其他调解组织形式为补充。在每个村委会都设立矛盾纠纷调处室,明确一名分管调解领导负责并与调委会协调配合,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配合联动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体系。
(三)狠抓责任落实,构建“第一责任人”格局。坚持领导亲自参与、亲自抓是上台阶的关键。按照“一个矛盾、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要求,落实矛盾纠纷调处责任制度,强化调处责任落实,实行“谁家孩子谁家抱”。把矛盾解决在乡、村一级,解决在萌芽状态。实行一线接访制度,开设乡党委书记、乡长信箱,进一步拓宽群众信访渠道。同时,建立健全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方案,密切关注土地征用、占地补偿、“两劳释解”人员等不稳定因素的各种动态,积极采取预警、疏导、处置、化解等相应对策,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集体上访事件的苗头纳入视线,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调处。
(四)抓制度建设,健全四个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责任制度。按照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党员包户的模式建立防控网络,村调委会对当地发生的纠纷情况和可能发生纠纷的苗头、隐患,要深入进行排查,及时调解,做到信息畅通,情况明了,并定时上报。二是进一步健全以“民情报告单”为形式的“五排查”制度和矛盾纠纷分析例会制。要每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分析例会,听取村前个月的治安状况、纠纷处情况报告;排查出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分析新情况、新特点、新动向;交流纠纷调解经验,安排下一步。三是坚持实行包案调处制度。将每起纠纷具体落实到每个调委会和调解员身上,做到“四定”、“三包”,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包调处、包跟踪、包反馈。四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将人民调解纳入年终设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奖优罚劣。对出现“民转刑”事件,追究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的责任。
《干部下基层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汇报材料》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干部下基层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汇报材料。beG
涉诉、重复访、越级访、集体访等方面的矛盾纠纷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排查。三是注重创新方法。要深入群众,排忧解难,带着感情做好耐心细致的群众思想政治,发挥村社调委会、“十户调解员”、道德评议协会等组织和人员的作用,运用好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应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努力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四是注重提高实效。要以彻底化解矛盾纠纷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展的实效性,力求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全面及时地化解和妥善处理好各类矛盾纠纷,以“群众满意”和问题解决作为检验成效的依据。集中精力解决一些沉积性的矛盾和问题,大幅度扭转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较多的形势。通过近日来的深入排查,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15起,其中涉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补偿纠纷方面的1起,土地承包流转的1起、村务管理方面的2起、家庭婚姻邻里纠纷方面的3起,农业生产经营方面的4起,社会保障方面的3起、金融债务方面的1起。这些摸排出的矛盾纠纷已经全部按照挂牌督办的要求确定相关领导进行调处。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我们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缺乏遏制矛盾纠纷不断发生的长效机制;二是由于农村大量的矛盾纠纷是因为社会转型或政策变动而引发的,牵扯面广,解决的途径少。三是农村法律普及率不高,不少矛盾纠纷是因为农民不懂法而引发的。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在今后的中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进一步搞好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能够自觉拿起法律的武器通过正当的渠道维护利益诉求。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纠纷有小积大的问题。
(二)狠抓组织网络,构建“大调解”阵地。以乡司法所为平台,形成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统一由司法所受理、分流、调处、督办、报结、回访的调处机制。使组织网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进一步完善基层调解网络。以乡司法所为龙头,以村调委会和社调解小组、十户调解员、纠纷信息员、法制宣传员为基础,其他调解组织形式为补充。在每个村委会都设立矛盾纠纷调处室,明确一名分管调解领导负责并与调委会协调配合,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配合联动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体系。
(三)狠抓责任落实,构建“第一责任人”格局。坚持领导亲自参与、亲自抓是上台阶的关键。按照“一个矛盾、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要求,落实矛盾纠纷调处责任制度,强化调处责任落实,实行“谁家孩子谁家抱”。把矛盾解决在乡、村一级,解决在萌芽状态。实行一线接访制度,开设乡党委书记、乡长信箱,进一步拓宽群众信访渠道。同时,建立健全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方案,密切关注土地征用、占地补偿、“两劳释解”人员等不稳定因素的各种动态,积极采取预警、疏导、处置、化解等相应对策,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集体上访事件的苗头纳入视线,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调处。
(四)抓制度建设,健全四个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责任制度。按照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党员包户的模式建立防控网络,村调委会对当地发生的纠纷情况和可能发生纠纷的苗头、隐患,要深入进行排查,及时调解,做到信息畅通,情况明了,并定时上报。二是进一步健全以“民情报告单”为形式的“五排查”制度和矛盾纠纷分析例会制。要每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分析例会,听取村前个月的治安状况、纠纷处情况报告;排查出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分析新情况、新特点、新动向;交流纠纷调解经验,安排下一步。三是坚持实行包案调处制度。将每起纠纷具体落实到每个调委会和调解员身上,做到“四定”、“三包”,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包调处、包跟踪、包反馈。四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将人民调解纳入年终设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奖优罚劣。对出现“民转刑”事件,追究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的责任。
《干部下基层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汇报材料》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干部下基层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汇报材料。beG
第二篇:干部下基层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干部下基层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汇报材料
干部下基层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自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万名干部下基层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活动动员会议之后,我们__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安排部署;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机构,层层动员,明确工作任务。立足于“早发现、早解决”,精心选拔抽调
干部,深入细致地排查调处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认真的梳理分类,因案施策,初步提出解决的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乡现有25个行政村,1个集体农场,15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5905人,耕地面积47812亩。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种利益关系的再调整,各类矛盾纠纷不断增加,特别是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补偿纠纷,土地承包流转、村务管理、家庭婚姻邻里纠纷,农产品收购、玉米制种纠纷以及社会保障、社会筹资、金融债务等方面引发的民事纠纷日益突出,有些还酿成群体性事件,影响了社会稳定。加之我乡地处城郊,环县而居,又是由因行政区划调整后合并的乡镇。矛盾纠纷多,越级上访多便成了一个“特点”。
二、主要做法
针对这一问题,自2006年以来,我们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把全乡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在手上,倾斜领导力量,突出工作重点,加大排查力度,强化解决措施,化解了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有效预防了重大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使今年群体上访事件比去年有明显下降。主要做法是:
一是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在总结、推广几年来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建立以乡司法所为依托,以各包片负责工作组为支点,以各村治保调解主任为网眼的长期排查调处动态管理网络。进一步健全各村调委会、十户调解员网络,完善职责,在“选、培”上狠下功夫。即:选齐、配强队伍;组织短期业务培训,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研究探索调解方法与技巧,理清工作思路。
二是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规则和工作方法。建立了以“民情报告单”为形式的“五排查”制度,即每月一次的定期排查,重大节目及活动的重点排查,敏感时期及有关政策出台前的超前排查,共性问题的联合排查,突出问题的专项排查。为各类矛盾纠纷的“早发现、早解决”奠定了基础。一年来,全乡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6余件,调处54件,调处率96.5%。使广大群众对乡政府的信赖度明显上升,使我乡越级信访总量大幅下降,越级上访的批数和人数稳中有降。
三是建立党政统一领导、实行归口调处的工作机制。完善滚动排查、信息报送、定期通报、领导包案、挂牌督办等工作制度,不断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对全乡每月排查出的重大矛盾纠纷隐患及重大信访问题和积案分类建档,有主要领导阅批后及时确定专门领导挂牌督办;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一个矛盾、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包案调处制和挂牌消号制。做到“四定”、“三包”,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包调处、包跟踪、包反馈。牵头领导深入到所挂靠的村,就本人负责督办的和该村已发生的矛盾纠纷进行调查研究,靠前指挥,面对面做排查调处工作,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重大矛盾纠纷不出乡”,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矛盾纠纷的扩大或民转刑事件的发生。
四是强化责任,严格考核。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严格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狠抓责任落实。乡、村、社三级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形成了“层层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的综治工作格局。并将维稳工作纳入年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奖惩的主要依据之一,加大考核力度,狠抓落实,对因工作不利,造成矛盾纠纷扩大甚至“民转刑”案件或引起群体性上访的,严格追究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包片负责人的责任。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格局。
五是借“万名干部下基层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活动的强劲东风,切实解决农村中存在的各类复杂纠纷和积案矛盾。此次在全省开展的“万名干部下基层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活动为我乡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注入了新的活力。县上动员会以后,乡党委、政府立即召开领导会议,专门研究此项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抽调工作人员组建了七个分片联村工作组。及时召开会议层层发动,实行统分结合、密切协调的工作机制,全方位、多层次地做好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活动。我们在传达好省、市、县动员会议精神的基础上,要求各工作组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四注重”:一是注重健全工作机制。认真坚持和完善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严格落实乡、村、社三级调处责任制和经常性的民情访谈报告制。二是注重突破工作难点。在工作中重点突出在土地流转、村务管理、涉法涉
第三篇: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工作制度
城台乡中心学校矛盾纠纷集中
排查调处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落实学校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立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的排查、分析机制,并及时调处、化解学校各类矛盾,全力维护校园的安定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领导小组: 组 长:熊增伟(学校校长)
副组长:阿庆(学校副校长)靳文(副主任)
成 员:李得强(工会主席)祝存志(学校德育主任)孟义和(后勤)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学校行政办公室负责人负责日常工作,事故及隐患报告电话为:8692136。
二、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熊增伟校长:主抓学校各类矛盾排查、预防、处理的全面工作。阿庆:协调教学人员之间矛盾。
靳文:主抓各类矛盾排查、预防、处理的具体实施,并承担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和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协调工作。
李得强:协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矛盾。
孟义和:协调后勤各部门、各员工之间矛盾及学校人员与校外人员之间的矛盾。
三、工作制度: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学校实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
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归口到处,责任到人,定期排查,限期解决。学校主要领导是维护学校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可能影响学校稳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亲自协调,督促解决;对可能引发群众性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千方百计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因排查工作不细致,调处工作不到位导致矛盾激化,发生群体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
(二)、信息畅通、加强矛盾预测、预防工作
为了把各种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学校广开信息来源,拓宽信息渠道,及时发现“萌芽”。通过谈心、交流及情报信息报送制度和节假日学校领导值班制度等形式广泛获取有关内幕性和预警性信息,切实做到上下联络畅通,信息传递及时准确。
此外,学校要注意掌握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通过定期召开有关的座谈会、分析会,了解各种动向,研究应对措施;通过领导深入基层和校长信箱、学生座谈会、家长意见二十四小时回复等制度,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要求,认真解决问题。对于反映出来的各类矛盾和纠纷落实化解责任,做好疏导工作。
(三)、齐抓共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学校各职能办公室在对本单位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必须从学校的安定稳定大局出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和协调,齐抓共管,充分发挥各办公室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工会、团队、门卫等职能办公室的作用和处理本单位矛盾纠纷的优势,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努力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本单位。以党支部办公室为主,负责调解党员干部
之间的矛盾;工会负责调解校内教职工之间的矛盾;保卫(门卫)处、德育处负责调解学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人员之间发生的矛盾纠纷。
(四)、抓好经常性与重要时期的排查调处
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要求,加强预测、预防、化解工作。坚持集中排查调处和经常性排查调处相结合,突出抓好重大节庆和敏感时期前的集中排查调处。对涉及面广、问题复杂、影响重大的矛盾纠纷,学校领导亲自协调,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和生活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和化解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的一些矛盾纠纷,协助处置违法、违纪行为。突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重点,坚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重点化解师生员工因教学、工作、学习、婚姻、家庭、邻里、交往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以及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努力化解消极因素,积极防范突发事件,更加深入地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影响学校稳定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有效遏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杜绝影响稳定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对群体性事件苗头,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控制得住、处置得好,把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把负面影响缩到最小范围。
第四篇: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工作制度
乐至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落实我局安全工作,创建“平安单位”、“和谐单位”,:建立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的排查、分析机制,并及时调处、化解局内各类矛盾,全力维护我局的安定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
组长: 舒朝水(局长 党组书记)
副组长: 李昌毅(副局长 党组成员)
杨永健(纪检组长 党组成员)
成员:陈修林黄垚蒋华汪涛
二、工作制度: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实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归口到处,责任到人,定期排查,限期解决。
(二)、信息畅通、加强矛盾预测、预防工作
为了把各种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应广开信息来源,拓宽信息渠道,及时发现“萌芽”。通过谈心、交流及情报信息报送制度和节假日值班制度等形式广泛获取有关内幕性和预警性信息,切实做到上下联络畅通,信息传递及时准确。
此外,各股、室、队要注意掌握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通过定期召开有关的座谈会、分析会,了解各种动向,研究应对措施;广泛听取干部职工的意见和要求,认真解决问题。对于反映出来的各类矛盾和纠纷落实化解责任,做好疏导工作。
(三)、齐抓共管,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
全局干部职工在对本单位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必须从单位的安定稳定大局出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和协调,齐抓共管,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
(四)、抓好经常性与重要时期的排查调处
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要求,加强预测、预防、化解工作。坚持集中排查调处和经常性排查调处相结合,突出抓好重大节庆和敏感时期前的集中排查调处。对涉及面广、问题复杂、影响重大的矛盾纠纷,局领导亲自协调,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及时了解干部职工的动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和化解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的一些矛盾纠纷,协助处置违法、违纪行为。突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重点,坚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重点化解干部职工因工作、学习、交往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以及维护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努力化解消极因素,积极防范突发事件,更加深入地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影响单位稳定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有效遏制群体性事件的发
生,杜绝影响稳定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对群体性事件苗头,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控制得住、处置得好,把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把负面影响缩到最小范围。
二○一一年一月七日
第五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汇报材料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汇报材料
近年来,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工作,特别是一些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并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完善和创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长效机制,努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
一、当前矛盾纠纷的现状
我镇矛盾纠纷类型不断增多,纠纷的复杂性、对抗性、群体性增强,纠纷排查调处难度增大。当前我镇矛盾纠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多样性。在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由传统的婚姻家庭、继承、赡养、邻里等民间纠纷扩展到征地拆迁、劳资纠纷、外嫁女权益、物业纠纷等以经济利益诉求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矛盾纠纷。从发展趋势来看,新型矛盾纠纷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基层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新型矛盾纠纷以利益冲突为特征,单靠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传统式调解很难奏效,易形成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二是群体性。当前很多矛盾纠纷,由于纠纷主体利益一致,要求相似,容易形成群体性事件。如征地拆迁补偿、拖欠员工工资、外嫁女等引发的矛盾纠纷,这些矛盾纠纷往往“一枝动而百枝摇”,易造成群体性事件,有些群众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或 者越级上访、或者堵塞交通,给社会稳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三是复杂性。过去的纠纷多发生在个人之间,现在扩展到群体与企业之间,有些群众一旦发生纠纷就找政府解决,有时将矛头指向政府部门,导致个人与组织、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不断上升。
四是对抗性。过去要求解决矛盾纠纷的当事人情绪较为温和,现在的矛盾纠纷多由利益冲突引发,情绪容易失控,行为较为激烈。相当一部分矛盾纠纷当事人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错误想法,为引起政府关注而采取堵塞马路、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形式,以求问题的解决。
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
镇领导高度重视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充分发挥镇、村两级排查调处网络,层层排查,环环相扣,整体推进,步步深入,形成“大排查、大调处”工作格局。
(一)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长效机制
建立镇、村两级排查调处网络,拓展排查渠道,坚持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相结合。一是定期排查。每月在全镇各村(居)委排查一次,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及时汇总,经各村(居)委主要负责人签字后于每月25日前报司法所。遇有重大紧急情况随时上报。不得迟报、漏报或隐瞒不报。没有发现问题的,实行“零报告”制度。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由司法所及时联系各 部门协调解决。二是专项排查。主要是针对某一个行业、某一类问题的专门排查或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可能引发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等作为排查工作的重点事项。镇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题会议,围绕重点,布置任务,努力将社会矛盾化解在最初阶段,及时、依法、有效解决群体性事件,制定维稳应急预案。镇委书记、人大主席任总指挥,指挥部成员由镇党政办、综治办、武装部、信访办、派出所、司法所、劳动所、安全办、流管中心、城管中队、各村(居)委负责人组成。
(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为确保排查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不断完善工作制度。一是量化考核责任制。坚持属地管理原则,把排查工作纳入《石基镇村(居)委司法调解工作量化考核标准》,落实责任,年终考核。二是领导和部门包案责任制。镇班子成员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对影响本地、本部门的重大矛盾,重大隐患、重点问题实行“四定”(定牵头督办领导、定调处责任单位、定调处责任人、定调处期限),负责矛盾纠纷疏导调处、隐患消除,防止矛盾激化、隐患恶化而造成群体事件或恶性案件。责任单位、责任人按要求认真调处解决,及时反馈调处情况。三是完善矛盾纠纷排查的信息报送制度。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台账,建立内部统计、报告等各项工作制度,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定期开展排查调处工作的分析、报告,总结经验,做到了有的放矢地开展调处工作。